最新老教师培养新教师计划(优秀8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教师培养新教师计划篇一
通过实行集体培训,让资深教师以上大课的方式,定期集中新教师来进行培训。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经常进行新老教师双向听课。年轻教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讲课,特别是教学名师的讲课,将学到老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老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传帮带,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自身的不足,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记载并长期保留。老教师结合纪录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使得新教师能直观看到成长过程。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立有利于教师快速成长的培养机制,根据相关要求,特制定活动计划。
通过帮教活动,使新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知识结构,胜任本职工作及业务要求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以两个学期为期限
被指导教师听听指导教师的课每学期不少于五节,指导教师每学期指导时间不少于20小时。
2、钻研教材,备课
(1) 课改结构,课型不同,课堂的结构也不同;
(2) 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3) 板书设计及教学媒体运用;
(4) 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
(5) 作业量,作业批改,辅导等环节。
3、课堂教学
(1)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氛围;
(2) 资料,教学用具准备,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
(3) 现代家与技术的使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 运用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
4、初步了解说课,评课
5、教学教育自我总结,反思和评价。
1、定期研究,听课与不定期研究,听课相结合。
2、活动范围灵活多样。
3、教与学、帮与做相结合。
4、知道,听课,检查相结合。
活动地点:小语(一)办公室
活动内容:学习新课标理念
活动形式:读、讲、议相结合
1、 指导教师讲读新课标性质
2、 学习(1—2)(5—6)年段的具体要求
(1)每两周向指导教师上一堂实践课,课前需向指导教师阐述本课的教学构思,听取意见,建议,听做好记载。
(2)指导教师要加强示范和指导欢迎新教师到堂听课。听课之后互相交换意见,并做出各种记载。
活动地点:小语(二)办公室
活动内容:安排具体任务
活动形式:讨论初步计划
活动过程:
b) 被指导教师商讨;
c) 定稿
老教师培养新教师计划篇二
通过实行集体备课,能够使新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学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集体备课要求必须由年轻教师进行表述,然后老教师加以指导,直到形成完整的备课教案。每周二下午进行。
经常进行新老教师双向听课。年轻教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讲课,特别是教学名师的讲课,将学到老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老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传帮带,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针对青年教师自身的不足,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记载并长期保留。老教师结合纪录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使得新教师能直观看到成长过程。
老教师培养新教师计划篇三
11月1日开展“一课三讲一评”教学研究的系列活动。
教师在上课的基础上进行了说课,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全体听课教师又进行了评析活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态度、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老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传帮带,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2、建立教师教学水平纪录
评估,使得新教师能直观看到成长过程。
老教师培养新教师计划篇四
按照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我校青年教师实际,紧紧围绕敬业态度、操守德行、学问修养、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道德水平、学科素质、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良、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
教龄五年以内的教师以及调入本校未满三年的30岁以下青年教师。
“一年合格,二年胜任,三年成熟”。三年内,使新教师能胜任学科教学工作。三年后,使青年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能开展教科研工作,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力量。
(一)培养形式:
聘请本校优秀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并签订师徒协议书,使新教师通过对师傅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和师傅的具体指导,不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能力和水平。
(二)培养内容和途径:
1、培养内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科课程标准、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学校考核方案、课堂教学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等等。
2、培养途径:师徒共同备课研究,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撰写心得及反思,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培养计划:
期初指导教师根据新教师和学科特点,拟定切实可行的《新教师培养计划书》,新教师根据指导教师拟定的《新教师培养计划书》制定有利于自己成长的《新教师成长计划书》,学期结束,指导教师和新教师都要对自己本学期的培养、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总结。
(四)培养过程:
1、每一节课备课教案给师傅审核修改。
2、新教师每天记录一次教学心得和反思。
3、每一周师傅和新教师至少互听1节课,
4、新教师每月撰写一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或学科教学杂志的读书笔记。
5、新教师在师傅指导下每一学期开一节教学汇报课。
加强新班主任实务培训。
1、师傅每天告知新班主任当天的班级日常管理内容和德育要求。
2、师傅每周审核修改新班主任德育两课教案——班会课、专题教育课。
3、新班主任每学期末总结归纳班级管理经验得失,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
4、师徒每月共同参加班主任例会,解读、研讨。
1、学校加强对师徒活动的'管理,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或深入师徒中了解情况。
2、建立新教师培养档案,认真做好活动的各项记录。
3、每学期末,结合《xx小学新教师考核表》对新教师进行量化考核。
老教师培养新教师计划篇五
本学期,在“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指导下,通过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建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理念新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我校的综合竞争力,为我校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胜任学校的教学工作。
3、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胜任班主任工作。
4、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独挡一面,胜任学校的各项工作。
1、建立“一对一”带教关系
确定校骨干教师做为带教教师,青年教师与带教教师的关系要在双方自愿、计划交流的基础上建立,并经学校批准进行聘任。
2、具体要求:
(1)带教教师要耐心帮助被带教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并进行教法的具体带教。
(2)带教教师要对教学常规进行带教。
a、教学计划及每学期总结的书写;
b、备课及教案书写(新教师的教案,带教教师要审阅);
c、作业批阅及学生学习评价;
e、习题选编及命题制卷;
f、了解学情及教学辅导等。
被带教教师(徒弟)
(1)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要适应学科教学各项工作,掌握学校工作的一般规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加强行为规范意识。
(2)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学习,初步掌握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功,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懂得课堂设计,能够调控课堂。
(3)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坚持多看、多想、多学、多问、多思,虚心向带教教师求教,做到脑勤、手勤、腿勤,坚持每学期听三节以上带教教师的课,并做好记载及时总结反思。
(4)被带教教师上课前应写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详细教案,都应经带教教师审阅。上课必须用普通话,表达流畅、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板书有条理,书写符合规范,使用教具及实验器材要示范正确。
(5)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应该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最新科技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常规教学工作:主要由教务处带教、组织、管理和考核。
班主任工作:主要由政教处带教、组织、管理和考核。
1、教导处每学期都要组织被带教教师教学汇报课活动,并进行相关评教研讨活动,就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专题进行意见交流,总结成绩、得失,完善培养举措。
2、教导处每学期组织检查带教教师及被带教教师听课笔记、教案、作业批阅情况等活动的记载表,平常随时抽查。期末,带教教师及被带教教师的听课笔记、教案、体会、总结及评估记录等记载表存入其教学档案。
老教师培养新教师计划篇六
本学期,在“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指导下,通过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建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理念新的青年教师队伍,提高我校的综合竞争力,为我校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胜任学校的教学工作。
3、具备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胜任班主任工作。
4、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独挡一面,胜任学校的各项工作。
1、建立“一对一”带教关系(师徒结对)
确定校骨干教师做为带教教师,青年教师与带教教师的关系要在双方自愿、计划交流的基础上建立,并经学校批准进行聘任。
2、具体要求:
(1)带教教师要耐心帮助被带教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理解熟悉课程标准、教材、并进行教法的具体带教。
(2)带教教师要对教学常规进行带教。包括
a、教学计划及每学期总结的书写;
b、备课及教案书写(新教师的教案,带教教师要审阅);
c、作业批阅及学生学习评价;
e、习题选编及命题制卷;
f、了解学情及教学辅导等。
被带教教师(徒弟)
(1)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要适应学科教学各项工作,掌握学校工作的一般规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加强行为规范意识。
(2)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谦虚谨慎,勤奋努力学习,初步掌握教学常规和教学基本功,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懂得课堂设计,能够调控课堂。
(3)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坚持多看、多想、多学、多问、多思,虚心向带教教师求教,做到脑勤、手勤、腿勤,坚持每学期听三节以上带教教师的课,并做好记载及时总结反思。
(4)被带教教师上课前应写出符合规范要求的详细教案,都应经带教教师审阅。上课必须用普通话,表达流畅、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板书有条理,书写符合规范,使用教具及实验器材要示范正确。
(5)在带教教师指导下,在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应该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最新科技知识,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常规教学工作:主要由教务处带教、组织、管理和考核。
班主任工作:主要由政教处带教、组织、管理和考核。
1、教导处每学期都要组织被带教教师教学汇报课活动,并进行相关评教研讨活动,就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专题进行意见交流,总结成绩、得失,完善培养举措。
2、教导处每学期组织检查带教教师及被带教教师听课笔记、教案、作业批阅情况等活动的记载表,平常随时抽查。期末,带教教师及被带教教师的听课笔记、教案、体会、总结及评估记录等记载表存入其教学档案。
老教师培养新教师计划篇七
本人陈艳红与刘志伟一组;于术文老师与叶家成一组;吕立稳老师与朱丽丽一组。
通过实行集体备课,能够使新教师更好地掌握课程重点,了解教学难点,学到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集体备课要求用外语进行,老教师梳理讲课思路,再由年轻教师进行表述,然后老教师加以指导,直到形成完整的备课教案。每周一下午进行集体教研,能够使新教师准确的掌握课程进度,紧跟着老教师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成长。
教案是一线教师整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术前准备”,在重视常规备课的同时,要引领和鼓励新教师凸现个性,构建个性化有特色的教学方案,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师父,我将坚持每周审阅一次刘志伟老师的教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形成,教学流程的设计。审阅后再让其上课,课后让其书写教学反思,谈谈每一堂课后的教学感想。
认真钻研业务,研究教法。如果说教案是课堂实践活动的“术前准备”,那么,教学方法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中的“东风”。教法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把自己十几年累积下来的教学方法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刘志伟老师,希望刘志伟老师能高效地将这些教法在其实际教学中应用。
经常进行新老教师双向听课。年轻教师通过听老教师的讲课,学到老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经验和教学风格。并且能做到学以致用,将学到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因地制宜的应用到以后的实际教学当中,促使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老教师在听新教师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传帮带,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针对新教师自身的不足,在老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自主、互动、体验、发展等新的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具体说就是课堂上应做到:“四转六让”,课堂教学要突出“两个中心”,贯彻“六项教学策略”。
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记载并长期保留。老教师结合纪录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使得新教师能直观看到成长过程。
老教师培养新教师计划篇八
(1)生活上多帮助,做到自觉热情,为她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帮助她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
(2)帮助她尽快做好角色的转换,尽快适应教学环境。并尽快的投身到教学工作中。
(3)帮助她根据所带班级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特别是班主任工作,做到经常和她交流有关经验。
(4)在教学常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常规等方面对她进行帮助。进行专业切磋,互助合作,使她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
(5)对她的备课、上课、作业、教研等环节进行帮助。具体做法是:听课,看教案并及时反馈信息。做到共同备课研究,互相听课、评课、交流教学经验。并定期进行知识分享。
(6)提醒她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积极参加学培训、进修为自己充电。
(7)帮助她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成果,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力求尽快成长。
(8)自觉苦练教学基本功。当然,作为青年教师,我在教学中也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希望在我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共同提高,共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