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塘古镇导游词(精选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塘古镇导游词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今天为大家服务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一下江南六大古镇中的一个,就是西塘。 西塘地处杭嘉湖平原,属浙江省嘉善县,距上海90公里,杭州110公里,苏州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之称,唐宋时聚成村里,明清时期,由于水路发达地理位置优越,逐渐成为了江南繁华富庶的商业重镇, 西塘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至今保留着二十五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居住着二千多户的居民。游人到此,不仅可以领略到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还可以置身期间,亲身感受古朴、安逸、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 西塘古镇共有十一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其特有的内涵向游 人展示着西塘厚重的历 史文化与独特的人文风情。
各位团友,我们看所到是张正根雕艺术馆。张正根雕艺术馆系典型的民国建筑,距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 欧式建筑的各自特点,为砖木结构,里面陈列的 是著名根艺美术大师张正的几百件根雕作品。根雕源于自然,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张先生,他是杭州人,原籍安徽舒城,生于1958年,1999年因人才引进,来到西塘 继续其根艺创作。
他的作品立足于七分天然,三 分人工,有不少作品获得全国的各种奖项。五百件大件作品(最轻为150kg,最重为1000kg,平均重量为250kg)进入吉尼斯,还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及东方之子,来到嘉善后,又被评为嘉善的荣誉市民。 当我们走进张正根雕艺术馆,首先看到的是一张龙椅,它叫“过把瘾”,在中 国古代只有皇上可以坐龙椅,而根雕馆的这张龙椅,是专为游客准备的,让各位可 以坐坐龙椅,做一做现代的皇上。
(沿途讲解)您知道西塘有三多吗?那就是桥多、弄多、廊棚多,在古镇至今仍保存有古桥27座,长廊2000多米,弄堂是一大特色,其中百米以上的有5条,幽幽 长长的弄堂仿佛是一条时间隧道把我们带入了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西街是西塘清 朝末年,民国初年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共有500多米长,集中了西塘一些老字号的店 铺,至今,我们从斑驳陆离的墙壁和褪色的木门板上还依稀看出这里曾有的繁华。
团友们,我们眼前的就是江南瓦当陈列馆。中国瓦当文化源远流长,“秦砖汉瓦”闻名于世,但由于砖瓦之类极易破碎,所以年代久远 的瓦制品大多传世不多。因而更显得瓦当的珍贵。在西塘南面的干窑一带,确有大批精美 作品传世。追其源由,得知早在秦汉时期,当地的制窑业就已相当发达, 更早有“千窑”之称。连闻名遐迩的“明货金砖”皆在那里烧制。相传当年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广招天下兵马,特向江南一官员下了一道口头圣旨,但当地官员年老失聪误把召千军万听为“造千砖万瓦”,遂大兴土木,至此嘉善一带制窑业发达。这个馆内有花边滴水、筷笼、步鸡、砖雕、古砖、陶俑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有极富美好愿望的传统瓦当;有带宗教色彩的寺庙瓦当,有表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图案瓦当。它以深邃而广博的文化蕴含,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思考与遐想。
大家请看这边, 我们已经到了烧香港景区 。 烧香港景区是西塘两大典型水乡风貌区之一, 它 以典雅、秀美、幽静的特色见长,站在鲁家桥上远眺,烧香港宛如一位小家碧玉的姑娘,楚楚动人地屹立在水边,使人不由得心旷神怡,烧香港景区的建筑保存得较为完好,有着明清建筑的典型风格,在这里你可以体味到几百年来水乡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一座座精致的小楼,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河埠头以及千姿 百态、喻意深刻的系舟石,无一不透视出这里浓浓的生活气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西塘是个风景秀美,人才辈出的地方,据镇志记载,从明代万历三年至明末的427 年间,中进士的19位,中举人的有31位,近现代获得中高级以上职称的西塘在外人员有好几百位,原上海市副市长、被誉为人民公仆式的好市长倪天增的祖居就坐落在烧香港内。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一拱如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具有别样的风韵。
西塘最有名,最繁忙的一座桥——永宁桥。它位于西塘古镇的十字路口,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这里连接着西塘的标志性建筑——烟雨长廊(或称 金色长廊)还连着曾经最繁华的长廊——北栅街。和以前最繁忙的水道——烧香港,以及现在最有名的商业街——西街。所以这里定是商家必争之地。光酒楼家就有好几家。尤其是仿古的 明清食代。大量的木结构,仿古的建筑,宽阔的店面,实在是气派。站在永宁桥上,环顾四周。可将西塘大部分区域尽收眼底。
(沿途讲解)我们现在要去的是醉园。我呢,也不会闲着,现在为大家讲一下关于西塘的东西。 先说北栅街吧, 它是西塘解放以后较为繁华的地段, 至今还是西塘周边农户购买生产资料的集中地,铁匠铺、秤店、理发店、化肥部、 小吃店等许多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店铺, 是当代西塘百姓的真实写照。
西塘三多之一的廊棚是西塘一绝,站在永宁桥上远眺,连绵不绝的长廊与河对岸的粉墙黛瓦 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青砖黑瓦间挂的串串红灯笼与柳枝间偶 尔冒出来的那抹新绿为这幅水墨画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塘也由此变得更加 神秘,更加写意,令人留连忘返。 园内另有一小砖桥,高约一米左右。虽然桥小,但人可以从砖桥上走过, 是西塘具有使用价值的最小的砖桥。
西塘地势平坦,河流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一拱如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映人。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落,廊棚和古弄堪称“双绝”,具有别样的风韵。
西塘最有名,最繁忙的一座桥——永宁桥。它位于西塘古镇的十字路口,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这里连接着西塘的标志性建筑——烟雨长廊(或称 金色长廊)还连着曾经最繁华的长廊——北栅街。和以前最繁忙的水道——烧香港,以及现在最有名的商业街——西街。所以这里定是商家必争之地。光酒楼家就有好几家。尤其是仿古的 明清食代。大量的木结构,仿古的建筑,宽阔的店面,实在是气派。站在永宁桥上,环顾四周。可将西塘大部分区域尽收眼底。
各位游客,我们已经游完了我们计划中的景点,一路上谢谢团友们的合作,现 在,我们将踏上返程,请您务必跟上脚步。
西塘古镇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塘古镇。
西塘地处杭嘉湖平原,属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距上海90公里,杭州110公里,苏州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西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242019年前,就是吴国和越国的相交之地,因此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盐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西塘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
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杨茂、张成是西塘两位元代工艺美术大师,雕漆巨匠。他们的作品出神入化,尤其是雕漆中的剔红技法达到了顶峰,代表了元代漆器作品的最高水平。周鼎与陈舜俞、吴镇并称“嘉善三高士”。他在《萍川十景诗》中描绘了西塘许多的景致,如西塘晓市、北翠春耕、南泓夜泛、环秀断虹、雁塔湾头等,揭示了古镇西塘当时的生活场景,展示了西塘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顾锡东:著名剧作家。原浙江省文联主席、浙江越剧院院长。顾锡东一生致力于越剧的创作,写下了大量剧本,其中以《五女拜寿》和《汉宫怨》最为著名。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西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很多明清建筑在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之后大多仍保存完好,依然是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水而筑,大有“小河穿市过,人家尽枕河”的味道。除此,西塘还有“桥多、弄多、廊棚多”的特点,在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内就有石桥27座,古弄122条以及千余米长的廊棚。游人到此,不仅可以领略到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还可以置身期间,亲身感受古朴、安逸、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西塘古镇共有十一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其特有的内涵向游人展示着西塘厚重的历史文化与独特的人文风情。
护国随粮王庙俗称“七老爷庙”,始建于明代末年。在西塘有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明代崇祯年间,嘉善一带闹旱灾,乡野颗粒无收,处处饥民。当时有个姓金的老爷,家中排行老七,人称金七,是个朝廷押运粮食的小官,他专门在运河上押送粮船。一天,金七督运皇粮路经西塘,见鱼米之乡的百姓挨饿,在岸边围着求粮食,动了恻隐之心,将运粮船队所有粮食尽施于民。皇粮给了百姓,可是欺君之罪,金七知道逃不过惩罚,投身于雁塔湾的河里,自尽了。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这位舍己救百姓的好官,集资造了一座七老爷庙。七老爷投河自尽后朝廷查清真相,追封为“利济侯”,后又加封为“护国随粮王”,七老爷庙也同时改名为“护国随粮王庙”。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三七老爷生日,西塘要举行庙会,大家把七老爷、七夫人两尊行宫抬出庙门,从晚上十一点出发,各按预定路线巡游,一路旗帜飘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浩浩荡荡巡游,镇上经过的许多地方都搭了帐篷,供七老爷与七夫人在帐内稍歇受供,到次日下午才回到庙中,然后在庙内开始演大戏,连演三天。场面热闹非凡,现在四月初三已成为西塘人一年中最大的民间节日。
在七老爷庙里还挂了很多形似叶子的香包,称为秋叶,因为秋天象征着丰收,这些叶子都是当地60至70岁的老人家手工缝制的。两侧大柱上的对联:“旱裂连阡,施赈活人万众。仁留金邑,追恩长祀千秋”。虽只有短短十个字,但记述了七老爷那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
醉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醉园并不是一个景点而是西塘家庭文化的具体展示,这是一户王姓人家,世居西塘。这座宅院前后三进,住着祖孙三代5口人,主人王亨是一位年近七旬的版画爱好者,几十年来,凭借着自己对版画艺术的满腔热爱,创作了无数版画作品,并先后在全国各大报纸发表,受到了专业人士很高的评价,在父亲的影响下,儿子王小峥也爱上了这门艺术,父子俩的作品大多以水乡为题材,构思新颖,刀法圆润,风格清新秀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醉园的总体建筑为江南园林式,醉园的名字是主人醉心于四书五经的诠释,体现了西塘人浓愈的文化氛围,园内有座百年历史的古砖台,期间假山、秀水、清苔、古藤,仿佛在向你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园内另有一小砖桥,高约一米左右。虽然桥小,但人可以从砖桥上走过,是西塘具有使用价值的最小的砖桥。
石皮弄——这条是我们西塘的西街,汇聚了西塘的众多名点小吃。好了,各位游览到这儿,我们已经见识了西塘“桥多、廊棚多”的特色,现在我就带大家去看一下我们西塘的弄。有人说西塘的弄堂是西塘人的命脉,此话有一定的道理。弄堂作为市镇及宅屋建筑的一个部分,也有着它深邃的历史背景,它对西塘人内秀的文化性格有着一定的影响。您现在所看的这条“石皮弄”就是西塘122条弄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弄了,它全长68米,由216块石板铺成,最窄的地方0。8米,最宽也不过1米。石皮弄两边山墙8米高。因为石板很薄,平均厚度只有3—5工分,下有一条很长的下水管道,所以石板就象皮一样的覆在上面,故此得名“石皮弄”。对面出来,有一种狭路相逢的感觉。走进石皮弄,我们来到的是尊闻堂。尊闻堂是西塘古老的民间建筑。厅内梁柱粗大,雕饰精美,各种龙纹及花卉布满柱梁。更为叫绝的是厅堂主梁镌刻的巨幅“包袱巾”,由一百个“寿”、“万”字及蝙蝠组成百寿图案,所以“尊闻堂”又名“百寿厅”。下面我们去看一看石皮弄最深处的人家——静怡轩,静怡轩原为王宅的第七进,清朝建筑,现在厅堂及卧室陈设颇具明清风格,集览、食、住为一体,满足您“做一天西塘人”的愿望。
王宅——种福堂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王宅,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但伴君如伴虎,王源败落了。其子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大家有没有发现,王宅的大门建造得比较小,这种风格是属于先抑后扬的,主要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常年有倭寇进犯,王氏家族为了财不外露,故把门面做的比较小。进入这儿是个天井,这里是一个砖雕门楼,在古代砖雕门楼可的都是主任家的家庆,但在这儿王老爷却把自家的福气刻在上面了,在古代何谓福呢?多子才多福,这王老爷确实有福,生了八个儿子,于是把八个儿子的名字刻在两座门楼上。这“元享利贞”,是王老爷前四个儿子的名字了,分别代表其四个儿子的名字:王元、王亨、王利、王贞;“元享利贞”两边牡丹和灵芝,而在最底下,刻的是一条弯弯的鲤鱼,这鲤鱼寓意的是年年有余,而不是鲤鱼跳龙门了,因为王家的祖辈没落了,这后人对功名已经淡漠了,还是在这里安居乐业好啊。知道了王老爷前四个儿子的名字,想必非常有兴趣了解王老爷后四个儿子。
走道这儿,你看到在整个建筑“先抑后扬”的扬字就在这儿了。这座门楼上就是王老爷后四个儿子的名字——“维和集福”。维,就是家合万事兴;最高的地方,你看到的是蝙蝠,这蝙蝠象征福气,设置在门楼上就是五福临门了;而在下面是和和二仙,传说故事中象征和和美美的两位神仙了;在字的两边,是花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但因为年代久远,你看这竹子已经剥落了,但为了保持原貌没有修复;整个地方大门平时是不开;整个天井你还可以看到两口大缸,美其名曰太平缸,那就是古代消防设施了。现在进入的是主人家的第三进,为正厅,即“种福堂”,种福堂,一个播种福气的地方。而连接第二、三进单元的是陪弄、大墙门、天井。种福堂中心宽12米,有十四扇落地长窗,楼面铺一尺见方的厚方砖。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写名为“种福堂”的匾额,厚重端庄,凛然一股正气,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陈邦彦是翰林学士,皇帝的伴读,整块匾额保留下来也是很不易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福自然得福。此建筑的特色为砖雕门楼精致,有至今西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砖雕门楼。种福堂正厅的楼板非常结实,楼板的上面竟也铺有方砖,说来几乎不可信。原来,主人怕楼板上传下来的声音会惊动尊贵的客人,尤其是楼上女客的方便之声,对客人不敬。楼上的方砖铺得更紧密,砖下还有黄沙和石灰铺底,结硬后相当牢固,用一盆水泼酒在地,也滴水不漏。另外,优质方砖对屋子里的空气湿度有调节作用,空气中水分多时,它会利用微细孔吸附多余的水分,当屋子干燥时,它会释放出贮存的水分,这种堂楼结构是江南居宅的一色,大其他地方很见到。
从种福堂出来,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街叫“西街”,如果您留意看一下您就会发现街两侧的弄堂特别多,就是因为我们西塘以前有很多深宅大院形成的。现在我们再来走一条过去老房子里的“陪弄”。陪弄是宅屋的边弄,与建筑主体相连,一般来说这种宅屋较大较深,主人都是大户人家,平常是不开正门的。陪弄的作用是连接边门,让一家人进出。解放后许多大宅作了房改,一座大宅就有好多人家居住,陪弄也就成为宅内住户的公共通道。这样的陪弄在镇上很多。陪弄不见阳光,没有窗户,非常暗,这也是江南水乡大户人家建宅的一种风俗。“银不露白,暗可藏财”。
西园——走过这条弄我们就来到了又一个景点———西园。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也是目前西塘古镇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家园林。大家进门发现这里的门槛特别高,俗话说“宰相门槛高三尺”,这也印证了此园主人地位确实比较高。进入门厅,迎面是一个“照壁”,一方面说明了江南人家“财不外露”的秉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照壁上面的图案,四个角上画的是四只蝙蝠,在古代,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寓意“四季有福气”;照壁中间是一个“寿”字,整副照壁的寓意即是“福寿双全”。民国初,园内设茶室、供人游览,当时吴江诗人柳亚子创办的第一个爱国诗社——南社,西塘就有17人参加。民国九年(1920年)柳亚子邀友南来西塘与镇上的南社社友在园内吟诗欢歌,鼓吹革命,并摄影留念,一时传为佳话。建国后该园一度失修废弃,1993年,西园重建,辟为一公园。1997年,当地政府为纪念当年南社爱国壮举,重修西园,并陈列南社有关史料,以供瞻仰。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为江南大户人家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鱼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民国9年春,吴江柳亚子偕同陈巢南来西塘,与镇上文友余十眉、蔡韶声、陈觉殊等在该园吟叙合影,仿北宋李公麟所画表现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人雅集的《雅集图》,将照片取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展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念慈先生的精品扇面一百余件,朱念慈是我国现代扇面真金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1920年出生,浙江嘉善人,祖居西塘,曾任中国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浙江工艺美术学会顾问。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并首创真金微楷万字扇,功绩卓著,技艺超群。 “百印馆”里陈列着由杭州西泠印社组织的国内外百名篆刻家篆刻的一百枚反映西塘风情风貌的印章,印花和边款。这百枚印章表现的是西塘百景。其中有原“平川十景”(明代镇人周鼎所作的十首诗)、“平川新十景”、西塘八景、西塘的古厅堂、砖雕门楼、桥弄河街、西塘的老字号和民间艺术等。“环秀断虹”“烟雨长廊”“送子来凤”这些原本就已经相当动人的名字,被凝固在方寸之间,平添了几分气质,给西塘以另外的一种韵味。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90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主要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参加第一次会议的17名社员中,有14人为同盟会会员,由此可见其革命气氛的浓厚了。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在西塘参加南社的社员有十八人之多。其中有余十眉、李熙谋、郁左梅、沈禹钟、江雪塍等。他们留下的诗词文章,指点江山,评说时政,是当时小镇文人倾向革命的真实写照。柳亚子南下广州以后,逐渐远离西塘诸友,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社友又组织成立了胥社,由江雪塍出任社长,宗旨不变、人员不变,可以说是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他们的诗文绝大多数都保留了下来。
薛宅纽扣展——走出西园,我们将去的是薛宅,与清朝官府建筑种福堂所不同的是薛宅是一个民国时期商住民居,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薛宅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原址为一南货店,遭火毁后由薛姓建造而成。由于薛宅处于繁华的商业地段,其格局为前店后宅的结构,前后两进,前临街道后依河,为本镇典型的商住民居,走进薛宅,我们又可以看到一座砖雕门楼,上刻有“垂裕后昆”四个字,这就表示薛宅的主人希望自己创下的这片基业可以永远保存下去。薛宅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浅,虽说前后有两进,但两进之间连接紧凑,从高处看,“回”字形的屋中镶嵌一个天井,连成了一片;二是简,没有陪弄,一律从大门进出,另外整个建筑的装饰非常朴素简单,并没有花哨的雕饰;三是亮,一反传统的以暗为上,暗能藏财的习俗,所有的窗都配有玻璃。现在,薛宅正展出着一些由西塘居民私人收藏的民间用品,这些民间收藏品以西塘地方文化为主要内容,以苏州区域文化为背景,展示江南水乡民俗风情。薛宅现辟为纽扣展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西塘是中国纽扣之乡,有纽扣生产企业近五百家,年产值10亿元,产量占全国生产交易的40%。纽扣馆位于西街上,共有六个展厅:古代纽扣展示区、近代纽扣展示区、现代纽扣展示区、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展示区、纽扣应用区、中国结展示区。贝壳钮扣是我国第一代的专业钮扣,地处杭嘉湖平原的水乡西塘贝壳原料极为丰富。记得过去衬衣上的小田扣就是用江南盛产的蚌壳做的,小小的衬衣田扣,从冲剪、磨光、打孔、漂白、整形,当时的钮扣生产机器大都用人力脚踏操作,完全是手工方式,是一种纯体力的劳动,在“纽扣博物馆”内专门有师傅现场演绎贝壳纽扣生产工艺流程。可以说,钮扣馆的开馆开创了中国钮扣史上崭新的一页,也为有着钮扣之乡的西塘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五福桥、高阶沿——好!我们继续往前走。刚才我介绍过了,我们西塘有“三多”,这第一多就是桥多,您看在我们前面就有一座桥,这座桥有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五福桥”,他是由当时西塘的五户人家共同集资建造的,这五户人家分别把五种不同福气都安置在桥面上,它建于明正德年间,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据西塘的老人说,人要从这桥上走过会带上五种福气,这五种福气有好多种版本,但大致认为这五种福气分别是:长寿、康宁、富贵、德、善终。大家走一走,可以把五种福气带回家了,希望您也把这五种福气带回去。整个西塘是生活区,所以大家注意安全,看到车辆要让开。从五福桥上下来,这儿我们走的是西塘的高阶沿,所谓高阶沿,就是这排底矮的房子,有没有发现这排房子的台阶特别的高,这里在以前住的是西塘最有钱的人,但我们发现有钱人的房子也不过如此,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江南人财不外露的秉性,水路发达,随之水盗来了,所以门面造上一排低矮的房子,但里面却是深宅大院,但居民还是会在最外面,唯一的区别就是把台阶筑高,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张正根雕艺术馆系典型的民国建筑,距今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欧式建筑的各自特点,为砖木结构,里面陈列的是著名根艺美术大师张正的`几百件根雕作品。根雕源于自然,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张正先生,杭州人,原籍安徽舒城,生于1958年,1999年因人才引进,来到西塘继续其根艺创作。他的作品立足于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有不少作品获得全国的各种奖项。五百件大件作品(最轻为150kg,最重为1000kg,平均重量为250kg)进入吉尼斯,本人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及东方之子,来到嘉善后,又被评为嘉善的荣誉市民。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张龙椅,名为“过把瘾”,在中国古代只有皇上可以坐龙椅,而根雕馆的这张龙椅,是专为游客准备的,让各位可以坐坐龙椅,做一做现代的皇上。整张椅子为龙眼根和杜鹃根自然巧妙组合而成,与之配套的踏脚为全天然的杜鹃根。根魂是一件天然的作品,它是来自与福建闵候地区的一个龙眼树的树根,此根因为长于悬崖之上,岩石阻碍根系往下发展,所以整个根平摊开来,很大也很平整,其根部截面形似中国地图,而根面上的图案则众说纷纭,有说百兽图、罗汉图。天然的作品就是要给你一个想象的空间,你感受它象什么,就是什么,这也正是根雕的魅力所在。震憾,又名东方雄狮,一吨多重,它是来自于东北地区的一个杉木根,狮子的头部就是一个巨型的根榴,艺术家细腻的构画了狮子的脸部、爪子以及尾巴部分,令整个作品生气勃勃,震天憾地。而狮子的身份及鬃毛部分则是自然的树根,体现了根雕艺术的七分天然。而这个名为“比美”的作品,一看就是这么傲气凛然的孔雀,它展开尾巴部是一个纯天然的根系,身份与头部是树桩部分经过雕刻而成的。再看这边,好一幅喜上眉梢的泼墨画,枝条上梅花怒放,花间一对鸟儿窃窃私语,仿佛寓意着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到来。整个作品春意盎然,是用一个连理根创作而成,两个油茶根天然的交缠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洞门,作者又巧妙地点缀了两个喜鹊,形成了双喜临门这么一幅喜气的图案。看完楼下这些大件作品后,楼上的小件可谓别有一番洞天。看这边是根抱石的“八仙过海”,而那边则是“十八罗汉”,而正中这个“金狮王”是一个巨大的柯木榴的作品,一只母狮子、三只小狮子营造了一份乐意融融的家庭氛围,母爱,何其温柔,何其感人!再过去看一件精品之作——“熊猫盼盼”,是一个根榴抱木的作品,熊猫的身份为整个根榴,耳朵部分是根榴上面两个天然的突起,眼睛、嘴巴、爪子是雕刻过的。作者再巧妙地修饰了竹面,形成了熊猫抱竹这一憨态可掬的图案。我们再来看一个抽象的作品,这是一块天然的卷边根,题为“年轮”,作者把整个根面想象成一片树的横切面,一圈圈的年轮记载着年轻时的梦。再看这边有个卷边根的蝙蝠,也是整体的一个树根,后面着色,体现出前面的蝙蝠,蝙蝠在古代是福气的象征。看完根雕,希望大家把西塘的好福气带回家。(沿途讲解)西塘有三多,桥多、弄多、廊棚多,在古镇至今仍保存有古桥27座,长廊2019多米,弄堂是一大特色,其中百米以上的有5条,幽幽长长的弄堂仿佛是一条时间隧道把我们带入了几百年前的明清时期,西街是西塘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共有500多米长,集中了西塘一些老字号的店铺,至今,我们从斑驳陆离的墙壁和褪色的木门板上还依稀看出这里曾有的繁华。
江南瓦当陈列馆中国瓦当文化源远流长,与木雕相比,瓦当本来是一种材质简陋的建筑装饰配件,但由于它不易保存,年代久远,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秦砖汉瓦”闻名于世,但由于砖瓦之类极易破碎,所以年代久远的瓦制品大多传世不多。因而更显得瓦当的珍贵。在西塘南面的干窑一带,确有大批精美作品传世。追其源由,得知早在秦汉时期,当地的制窑业就已相当发达,更早有“千窑”之称。连闻名遐迩的“明货金砖”皆在那里烧制。相传当年秦始皇为了抵抗匈奴广招天下兵马,特向江南一官员下了一道口头圣旨,但当地官员年老失聪误把召千军万听为“造千砖万瓦”,遂大兴土木,至此嘉善一带制窑业发达。这个馆内有花边滴水、筷笼、步鸡、砖雕、古砖、陶俑六大类300多个品种。其中有极富美好愿望的传统瓦当;有带宗教色彩的寺庙瓦当,有表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图案瓦当。它以深邃而广博的文化蕴含,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思考与遐想。
烟雨廊棚——关于廊棚的传说:传说一:在西塘塔湾街里有一胡姓商户,店主胡氏年轻守寡,艰难地支撑着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和一家三开间的铺子。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一个水豆腐摊,摊主姓王,家中排行老二,王二年轻力壮,老实厚道,只是家境贫寒。他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她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离不开他,但又难以启齿表示这份情意。于是她煞费苦心想出一个办法,一日她请来木匠,借修缮店铺之机,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起来。这么一来,王二即可免受日晒风吹,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两个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就像一家人。不想廊棚建好后,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下来,竟连成一线,以致后来成为一种西塘独特的建筑式样。后来老百姓知道这层意思后,便给廊屋取名为廊棚,意思是为郎君而建造的棚屋。传说二:有一位好心的老板在沿朝南埭一带开设一家店,生意清淡,一直犯愁。一天来了个叫化子在他们屋檐底下避雨,老板看后于心不忍,给了他吃的还请他进门。叫化子执意不肯,晚上老板打烊,叫化子还不离开,老板看屋檐太窄遮不了风雨,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让叫化子躲在下面,第二天叫化子不见了,门板上留下了“廊棚一夜遮风雨,知善人家好运来”的对联。据说这位叫化子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来试探店主的心,那店主果然生意兴隆,发了小财。后来店主觉得用竹帘连在屋檐上方法不错,索性就将屋檐加长,街上的商家也想沾点仙气让自家的生意也好起来,于是纷纷效仿,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长廊。您再可以看一下在河的西北边,挂着灯笼的这一长排就称作为“廊棚”,这是我们西塘的标致性建筑,是江南水乡中独一无二的建筑,是古镇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好,我们走一下这段廊棚。西塘的廊棚是众多江南水乡中保存最完好的最具规模的建筑。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在雨季,西塘的廊棚像一顶硕大的雨伞,呵护着来往的行人,“雨天走人家,照样不湿鞋”。西塘的廊棚有的临河,有的居中,有的在沿河一侧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廊棚的顶有“一落水”、有“二落水”,也有过街楼形成廊棚的屋顶。廊棚里侧是商店和民宅,行人来往无雨淋日晒之苦。古镇的廊棚长达2300多米。是北京颐和园长廊地倍多,足可以和它相媲美了。提醒注意安全。好了,各位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这里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会有廊棚?是什么原因才会形成这么长的廊棚呢?西塘以前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沿河的地方必然地形成了一条繁荣的商业街,各个店家的老板为了方便自家的贸易不受天气的影响,刮风下雨照常可以做生意,于是就在造房子的时候特意的造出这么一个廊棚。其它居民也觉得这种做法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他人,于是纷纷效仿,久而久之西塘的长廊就形成了。(还有一个传说——“廊棚一夜遮风雨,积善人家好运来。”)其实从廊棚也可以看出我们西塘百姓的淳朴和厚道,有一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可贵品质。
送子来凤桥——这座造型独特的廊桥名叫“送子来凤桥”,非常宽,两边都能走,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为三孔石板桥。为什么叫“送子来凤桥”呢?传说建造时,适有一鸟飞来,造桥人认为这么美的鸟应该是凤凰,天降祥瑞,恰逢桥边有一户人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古取名“送子来凤桥”。清康熙四十八年、道光十五年重修,1998年再度重修,由同济大学设计,采用江南园林复廊形式建造,此桥又名“情侣桥”,寓意情侣步过此桥,婚后必生贵子,所以现在西塘的男女青年结婚,都喜欢到桥上走一走。男子走左边,女子走右边,寓意男左女右。左边为阶梯级,比喻为步步高升;右边没有阶梯,是斜坡的,主要是因为古代女子裹小脚,三寸金莲,漫漫往上挪,步伐比较小,故走小步,寓意结婚后能稳稳当当勤俭持家。当然现在社会已经是男女平等了,让我们来走一回,感受一下这座古老的廊桥独特的历史底蕴。[环秀桥]——这边要走的这座桥叫环秀桥,初建于明代万历九年,当时是根据明代诗人周炳的《环秀短虹》而得名,是西塘镇上27座古桥中最早的一座高桥。这座桥叫环秀桥,所以大家走上桥面时,不妨环顾四周,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这条是扬秀泾河,上游通太湖,下游通上海的黄浦江。站在这座环秀桥上,西塘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景可以说是净收眼底。
烧香港景区是西塘两大典型水乡风貌区之一,它以典雅、秀美、幽静的特色见长,烧香港,顾名思义,就是西塘烧香人的港湾了,它有两层含义:一为街道,二为河港。它是两条“烧香街”和一个烧香水巷的总称了,在这条街上以前有很多的庙宇,有东岳庙、福源宫、武庙、圣堂等等,可是现在却只剩下东岳庙及圣堂了。烧香港景区的建筑保存得较为完好,有着明清建筑的典型风格,在这里你可以体味到几百年来水乡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一座座精致的小楼,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河埠头以及千姿百态、喻意深刻的系舟石,无一不透视出这里浓浓的生活气息。这里你可以看到杨柳依依,清清翠翠,也就是西塘人所说的“小家碧玉”了。这是古镇的生活区,很久以前是富人居住的地方,所以烧香港里的建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里的门槛特别高,有一尺多,都是用整条的石头做成。
倪宅是西塘一户较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从门面的开间及里边的格局可以看出这是一份典型中等书香世家,它是已故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的祖居。倪天增同志祖籍西塘,出生于宁波,1983年起任上海市副市长,是上海市第七、八届人大代表,中共上海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市委委员。倪氏家族为镇上的书香门第,倪天增祖父倪祖今为清末秀才,其父倪维熊考取杭州第三中山大学(即浙江大学),后分配宁波,任鄞县县政府建设科科长,自此全家定居宁波,倪天增出生于宁波。倪宅原为五进,现只开通了前二进,正厅为承庆堂,为倪氏祖居的堂名,是举办婚丧喜事的场所,是一个非常隆重的场合了。前厅和两旁分别设有厨房、膳房、帐房、琴房等,楼上则设有闺房、卧室等为明清时期西塘殷实家庭的真实写照。在西塘,倪宅是大户人家,倪姓是西塘五大姓氏之一,但我们看到内部陈设很一般,为什么呢?主要是我们当地人讲究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读书人的门第排行就是最高贵了,所以在这儿你可以看到主人家的门楼上刻着“慧德兰馨”四个字,他展示的是书香门第、读书人家特有的像兰花一样的品格了;下面是“岁寒三友”松竹梅,整个天井也是种着两棵桂花树,象征什么呢?唐宫折桂啊,古代来说就是桂榜提名了。从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西塘普通家庭所折射出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了纪念倪天增同志,特在楼上陈列展示他的生平介绍及部分遗物、图片资料,以表达对这位人民公仆的敬仰与怀念。
圣堂是供奉关羽的地方,但为何没把它取名关帝庙而称为圣堂,据说有两个说法,一是西塘人尊称孔子为文圣,关羽为武圣,故名圣堂;二是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曾来过这里,圣上来过,所以叫圣堂,圣堂在西塘的历史较为悠久,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旧称庞公祠,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五十年(172019年)曾两次重修,改供关帝,俗称“圣堂”。在西塘人的眼里,圣堂既是一座关帝庙,又是一座财神庙,旧时的西塘每逢正月初五,镇上的商人们必定去圣堂烧香祭拜,用家里南瓜糊做的元宝,换圣堂的元宝,意喻一年财源滚滚。圣堂两旁也商贩云集,各色风味小吃,年画、玩具琳琅满目,热闹非凡。现在大家看到的圣堂,已经过整修,规模也较之以前扩大一倍,前后共分4进,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和第三进分别供奉着文财神赵公明、武财神关羽,第四进为观音殿,两旁侧殿则为文昌殿和三官殿。圣堂内供奉的神像,并没有严格的道教、佛教区分。在西塘这座古老的小镇上,只要是老百姓敬仰的,都被供奉在这里,西塘人纯朴、善良的民风也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现在的圣堂已是修缮一新的话,那么在这里还有两件物品是以前保存下来的,一件即是这付抱柱联,上联是“异姓同胞笑今人同胞异姓”,说得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是异姓结为兄弟,但情同手足;下联是“三分一统恨当年一统三分”,说得是刘备、关羽、张飞异姓结为兄弟,而当年的国家却是三足鼎立的态势,另一件即是门厅内置放的名为“引元宝”的雕花木板,这块木板材质考究、雕工精湛,上刻十七只鎏金的大元宝,原摆放在正厅门上,意喻招财进宝。
明清明居木雕馆西塘明清明居木雕馆是一座前临街后临河的典型民居建设,原为西塘一户商户人家的宅院,现里面陈列着西塘明清时期保存下来的各式木雕250余件,这些精美木雕,每一块都以其雕刻精湛,喻意深刻而深受游客的喜爱,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值得一提的是木雕馆里陈列的物品是西塘一位普普通通的邮电局职工自己收藏的,这也显示了西塘浓愈的文化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进木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旁这两件大型的月梁架,这是一个江南民居的建筑构件,原系摆放在梁架上面起到支撑作用的,上面雕刻着渔、樵、耕、读的图案,雕工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在西塘,渔樵耕读的图案被广泛地采用,这是西塘儒商文化的具体体现,西塘历史上是个商贾云集的地方,但讲究以诚信为本,崇尚文化的儒商思想,却是西塘每一个商人所特有的,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正是有了这种儒商文化的滋养才造就了小镇居民勤劳、善良的性格,纯洁、朴实的民风。走过小小的天井,便是民居的正厅了,这里摆放的多为中小件木雕作品,有体现精雕细刻工艺的梅花撑,也有体现风调雨顺双喜临门等美好喻意的梁垫,更有用佛手、荔枝、桃、石榴等四季水果代表福、碌、寿、喜的雀替,这些无一不向你展示了江南木雕的精美绝仑与西塘千年古镇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沿途讲解)塘东街是西塘镇上民国至解放初期较繁华的街道之一,这里也聚集了许多老字号的店铺,如中华百年老字号药铺钟介福药店等,但与西街相比,这些建筑更多了一些西洋的风格,大概是与他的繁华年代有关吧。
西塘古镇导游词篇三
西塘位于嘉善县北,地处江浙沪交汇处,是著名的千年古镇。在西塘,你可以细细品味这里的慢生活,可在茶楼里品茶听曲,或等夜晚的西塘披上惊艳外衣后,乘上摇橹船看水中的各色倒影,也可以去酒吧坐下来找一点儿古朴中的现代感。即使是站在桥上俯视川流的木船、远眺整片屋檐,或在廊棚下漫无目的地闲逛也是一种乐趣。古镇内住着不少本地居民,你会看到常有阿婆在河边洗衣、阿公在廊棚下下棋,生活气息相当浓郁。
数不清的古桥和弄堂是西塘的特色,而且走到哪儿都有廊棚(有屋顶的街道,也称为“雨廊”),很多廊棚一侧是卖特产、饰品、小吃的铺子和民居,另一边则是河道。有的廊棚一侧还有靠背长凳,走累了可以坐下歇息,从送子来凤桥到北栅街这段廊棚最为经典。西塘的廊棚有“烟雨长廊”之美名,如果是雨季,可坐在廊棚下欣赏烟雨中的西塘,感受江南水乡的柔情多姿。
西塘有一百多条长短各异的老弄堂,弄堂多为石板铺路,有的两侧墙头高耸,有的宽有的窄。其中宽度仅为1米的石皮弄最为有名,你可以进去体验与对面游人侧身而过的拥挤感,还可感受弄堂中与世隔绝般的宁静。
西塘的河道水巷上横卧着各种石桥近百座,其中永宁桥为西塘的最佳观景点,可纵观河道交汇处的美景,清晨可来此拍摄到静谧纯朴的水乡风情。此外还有造型独特的送子来凤桥、站在桥头可远眺层层青瓦的环秀桥、曾出现在电影《碟中谍3》场景中的万安桥等。
古镇内的古迹景点众多,有西园、醉园、种福堂等别致的园林及民居,还有护国随粮王庙、圣堂等香火甚旺的庙祠,你还能在江南民间瓦当陈列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纽扣博物馆中了解到当地的民风民俗。这些景点都包含在景区联票中。
西塘还是有名的“艳遇之都”,塘东街一带有很多酒吧,晚上音乐声、歌声此起彼伏。西塘也是许多影视剧的取景之地,电影《碟中谍3》中阿汤哥飞奔于廊棚中的那一段场景也许很多影迷都历历在目,此外还有许多酒楼、客栈、弄堂、老宅也都留下了各大剧组的足迹。
来西塘一定要坐一回摇橹船,体验从水上欣赏古镇,尤其是晚上坐在船上品味西塘夜景,赏心悦目。景区主入口内和送子来凤桥前各有一个游船码头,乘坐摇橹船每船150元(须凭门票,限坐8人),散客为每人20元,时间约25分钟。
西塘有管老太臭豆腐、陆氏小馄饨、钱氏祖传豆腐花等特色小吃,还有满街都能看到的粉蒸肉、扎肉、芡实糕、酒酿园子等美食,不容错过。北栅街一带还有老品芳等老饭馆,可以尝到各色江南菜肴,价位也大多不贵。古镇内遍布古色古香的临水客栈和明清古宅,不少人会选择住一晚,如果偏爱清静,可以住在一些远离酒吧街的巷子里。
西塘古镇导游词篇四
大家好!
我是周无寒,是你们这次西塘行的小导游。今天,由我带你们去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西塘走一走。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国家aaaa级景区,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色而获得广大游客的青睐。
大家看,这就是西塘最著名的一个景点——石皮弄。石皮弄是最窄的弄堂,全长68米,最窄处仅0.8米,最宽处也只有1米,由168块薄薄的石板铺成。人站在这里是不是有一种“一线天”的感觉呢?这条石皮弄是明朝嘉靖年间王姓子孙的宅院之间的一条小弄堂,大家可以在这儿留个影。
大家跟着我继续往前走,下一个景点是送子来凤桥。送子来凤桥建于明崇祯十年,是一座三孔石板桥。传说在建造时,一只鸟飞过来,造桥人认为吉利,便取名为“送子来凤桥”。这座桥宽4米。中间有一座墙隔开,桥顶有棚,红檐黛瓦,既古朴又新颖。
我们接着往前走,看到前面那条带顶的街了吗?那就是“烟雨长廊”了。这条长廊总长1000米,宽2——2.5米。这条烟雨长廊让我们在游玩时,下雨不用撑伞,晴天不用遮阳,是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在临河的长廊走,要注意安全,不要掉在河里。
走过长廊,我们就到了西塘最繁华的商业街。在这儿可以自由购物,品尝小吃。我推荐几样特产,让大家品尝,第一是八珍糕,八珍糕是慈禧太后最爱的食品,由八味中药配以糯米粉、白糖精制而成,口感香甜,且益脾胃。第二是臭豆腐,这儿的臭豆腐臭中含香,美味至极。这儿还有许多其他的纪念品。
各位游客,今天的浏览结束了,再见。
西塘古镇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西塘古镇。
王宅——种福堂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叫王宅,系清代王氏私邸,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但伴君如伴虎,王源败落了。其子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大家有没有发现,王宅的大门建造得比较小,这种风格是属于先抑后扬的,主要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常年有倭寇进犯,王氏家族为了财不外露,故把门面做的比较小。进入这儿是个天井,这里是一个砖雕门楼,在古代砖雕门楼可的都是主任家的家庆,但在这儿王老爷却把自家的福气刻在上面了,在古代何谓福呢?多子才多福,这王老爷确实有福,生了八个儿子,于是把八个儿子的名字刻在两座门楼上。
这“元享利贞”,是王老爷前四个儿子的名字了,分别代表其四个儿子的名字:王元、王亨、王利、王贞;“元享利贞”两边牡丹和灵芝,而在最底下,刻的是一条弯弯的鲤鱼,这鲤鱼寓意的是年年有余,而不是鲤鱼跳龙门了,因为王家的祖辈没落了,这后人对功名已经淡漠了,还是在这里安居乐业好啊。知道了王老爷前四个儿子的名字,想必非常有兴趣了解王老爷后四个儿子。
走道这儿,你看到在整个建筑“先抑后扬”的扬字就在这儿了。这座门楼上就是王老爷后四个儿子的名字——“维和集福”。维,就是家合万事兴;最高的地方,你看到的是蝙蝠,这蝙蝠象征福气,设置在门楼上就是五福临门了;而在下面是和和二仙,传说故事中象征和和美美的两位神仙了;在字的两边,是花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但因为年代久远,你看这竹子已经剥落了,但为了保持原貌没有修复;整个地方大门平时是不开;整个天井你还可以看到两口大缸,美其名曰太平缸,那就是古代消防设施了。现在进入的是主人家的第三进,为正厅,即“种福堂”,种福堂,一个播种福气的地方。而连接第二、三进单元的是陪弄、大墙门、天井。种福堂中心宽12米,有十四扇落地长窗,楼面铺一尺见方的厚方砖。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写名为“种福堂”的匾额,厚重端庄,凛然一股正气,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陈邦彦是翰林学士,皇帝的伴读,整块匾额保留下来也是很不易的。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福自然得福。此建筑的特色为砖雕门楼精致,有至今西塘保存最完好的两座砖雕门楼。种福堂正厅的楼板非常结实,楼板的上面竟也铺有方砖,说来几乎不可信。原来,主人怕楼板上传下来的声音会惊动尊贵的客人,尤其是楼上女客的方便之声,对客人不敬。楼上的方砖铺得更紧密,砖下还有黄沙和石灰铺底,结硬后相当牢固,用一盆水泼酒在地,也滴水不漏。另外,优质方砖对屋子里的空气湿度有调节作用,空气中水分多时,它会利用微细孔吸附多余的水分,当屋子干燥时,它会释放出贮存的水分,这种堂楼结构是江南居宅的一色,大其他地方很见到。
从种福堂出来,现在我们走的这条街叫“西街”,如果您留意看一下您就会发现街两侧的弄堂特别多,就是因为我们西塘以前有很多深宅大院形成的。现在我们再来走一条过去老房子里的“陪弄”。陪弄是宅屋的边弄,与建筑主体相连,一般来说这种宅屋较大较深,主人都是大户人家,平常是不开正门的。陪弄的作用是连接边门,让一家人进出。解放后许多大宅作了房改,一座大宅就有好多人家居住,陪弄也就成为宅内住户的公共通道。这样的陪弄在镇上很多。陪弄不见阳光,没有窗户,非常暗,这也是江南水乡大户人家建宅的一种风俗。“银不露白,暗可藏财”。
西园——走过这条弄我们就来到了又一个景点---西园。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也是目前西塘古镇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私家园林。大家进门发现这里的门槛特别高,俗话说“宰相门槛高三尺”,这也印证了此园主人地位确实比较高。进入门厅,迎面是一个“照壁”,一方面说明了江南人家“财不外露”的秉性,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照壁上面的图案,四个角上画的是四只蝙蝠,在古代,蝙蝠的“蝠”与福气的“福”字同音,寓意“四季有福气”;照壁中间是一个“寿”字,整副照壁的寓意即是“福寿双全”。民国初,园内设茶室、供人游览,当时吴江诗人柳亚子创办的第一个爱国诗社——南社,西塘就有17人参加。民国九年(1920xx年)柳亚子邀友南来西塘与镇上的南社社友在园内吟诗欢歌,鼓吹革命,并摄影留念,一时传为佳话。建国后该园一度失修废弃,1993年,西园重建,辟为一公园。1997年,当地政府为纪念当年南社爱国壮举,重修西园,并陈列南社有关史料,以供瞻仰。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为江南大户人家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鱼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民国9年春,吴江柳亚子偕同陈巢南来西塘,与镇上文友余十眉、蔡韶声、陈觉殊等在该园吟叙合影, 仿北宋李公麟所画表现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等人雅集的《雅集图》,将照片取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展出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朱念慈先生的精品扇面一百余件,朱念慈是我国现代扇面真金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1920xx年出生,浙江嘉善人,祖居西塘,曾任中国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浙江工艺美术学会顾问。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并首创真金微楷万字扇,功绩卓著,技艺超群。 “百印馆”里陈列着由杭州西泠印社组织的国内外百名篆刻家篆刻的一百枚反映西塘风情风貌的印章,印花和边款。这百枚印章表现的是西塘百景。其中有原“平川十景”(明代镇人周鼎所作的十首诗)、“平川新十景”、西塘八景、西塘的古厅堂、砖雕门楼、桥弄河街、西塘的老字号和民间艺术等。“环秀断虹”“烟雨长廊”“送子来凤”这些原本就已经相当动人的名字 ,被凝固在方寸之间,平添了几分气质,给西塘以另外的一种韵味。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90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主要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参加第一次会议的17名社员中,有14人为同盟会会员,由此可见其革命气氛的浓厚了。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大造声势。在西塘参加南社的社员有十八人之多。其中有余十眉、李熙谋、郁左梅、沈禹钟、江雪塍等。他们留下的诗词文章,指点江山,评说时政,是当时小镇文人倾向革命的真实写照。柳亚子南下广州以后,逐渐远离西塘诸友,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社友又组织成立了胥社,由江雪塍出任社长,宗旨不变、人员不变,可以说是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他们的诗文绝大多数都保留了下来。
西塘古镇导游词篇六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西塘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善县,江浙沪三省交界处。西塘古镇是吴地汉文化的千年水乡古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西塘位于嘉善县北,地处江浙沪交汇处,是著名的千年古镇。在西塘,你可以细细品味这里的慢生活,可在茶楼里品茶听曲,或等夜晚的西塘披上惊艳外衣后,乘上摇橹船看水中的各色倒影,也可以去酒吧坐下来找一点儿古朴中的现代感。即使是站在桥上俯视川流的木船、远眺整片屋檐,或在廊棚下漫无目的地闲逛也是一种乐趣。古镇内住着不少本地居民,你会看到常有阿婆在河边洗衣、阿公在廊棚下下棋,生活气息相当浓郁。
数不清的古桥和弄堂是西塘的特色,而且走到哪儿都有廊棚(有屋顶的街道,也称为“雨廊”),很多廊棚一侧是卖特产、饰品、小吃的铺子和民居,另一边则是河道。有的廊棚一侧还有靠背长凳,走累了可以坐下歇息,从送子来凤桥到北栅街这段廊棚最为经典。西塘的廊棚有“烟雨长廊”之美名,如果是雨季,可坐在廊棚下欣赏烟雨中的西塘,感受江南水乡的柔情多姿。
西塘有一百多条长短各异的老弄堂,弄堂多为石板铺路,有的两侧墙头高耸,有的宽有的窄。其中宽度仅为1米的石皮弄最为有名,你可以进去体验与对面游人侧身而过的拥挤感,还可感受弄堂中与世隔绝般的宁静。
西塘的河道水巷上横卧着各种石桥近百座,其中永宁桥为西塘的最佳观景点,可纵观河道交汇处的美景,清晨可来此拍摄到静谧纯朴的水乡风情。此外还有造型独特的送子来凤桥、站在桥头可远眺层层青瓦的环秀桥、曾出现在电影《碟中谍3》场景中的万安桥等。
古镇内的古迹景点众多,有西园、醉园、种福堂等别致的园林及民居,还有护国随粮王庙、圣堂等香火甚旺的庙祠,你还能在江南民间瓦当陈列馆、中国酒文化博物馆、纽扣博物馆中了解到当地的民风民俗。这些景点都包含在景区联票中。
西塘还是有名的“艳遇之都”,塘东街一带有很多酒吧,晚上音乐声、歌声此起彼伏。西塘也是许多影视剧的取景之地,电影《碟中谍3》中阿汤哥飞奔于廊棚中的那一段场景也许很多影迷都历历在目,此外还有许多酒楼、客栈、弄堂、老宅也都留下了各大剧组的足迹。
来西塘一定要坐一回摇橹船,体验从水上欣赏古镇,尤其是晚上坐在船上品味西塘夜景,赏心悦目。景区主入口内和送子来凤桥前各有一个游船码头,乘坐摇橹船每船150元(须凭门票,限坐8人),散客为每人20元,时间约25分钟。
西塘有管老太臭豆腐、陆氏小馄饨、钱氏祖传豆腐花等特色小吃,还有满街都能看到的粉蒸肉、扎肉、芡实糕、酒酿园子等美食,不容错过。北栅街一带还有老品芳等老饭馆,可以尝到各色江南菜肴,价位也大多不贵。古镇内遍布古色古香的临水客栈和明清古宅,不少人会选择住一晚,如果偏爱清静,可以住在一些远离酒吧街的巷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