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班社会我的家乡说课稿(实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社会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一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家乡》。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1、《我爱家乡》是幼儿园语言领域的一节课,它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比较抽象、不太容易理解。
2、重点是理解诗歌内容,难点是根据诗歌结构“我爱家乡的、爱它、”尝试创编诗歌。
1、朗诵诗歌,通过学习诗歌萌发热爱家乡情感;
2、理解诗歌内容;
3、根据诗歌结构“我爱家乡的、爱它、”初步尝试创编诗歌。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导读法、释义点拨法,系统的引导幼儿感知诗歌美、语言美。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一日生活皆课程,课程即游戏”,倡导孩子扩散思维,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诵读法、游戏互动法,让幼儿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谈话导入。以师生对话方式展开,消除幼儿上课的紧张感,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园接园后回哪里?—家
二、整体欣赏感知诗歌《我爱家乡》
我爱家乡的小河,爱它不知疲倦地流淌。
我爱家乡的小树,爱它给人们带来清凉。
我爱家乡的人们,他们用聪明才智和勤劳灵巧的双手,建设着美丽的家乡。
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风光秀丽,爱她的美丽富饶,爱它的每一个地方。
提问:听到了哪些事物?
环节
三、分段理解诗歌《我爱家乡》
第一部分:提到了家乡的什么?配动作理解
第二部分:为什么爱家乡的人们?
第三部分:你们爱家乡的什么?自由讨论
环节四:诗歌接龙师生接、幼儿接。
环节五:迁移经验,初步尝试创编诗歌
爱家乡的楼房、幼儿园、葡萄大棚、广场、根据诗歌结构“我爱家乡的、爱它、”初步尝试创编诗歌。
环节六:活动延伸
家长带孩子外出观察24团喜欢的事物,绘画《美丽的24团》。
优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缺点:课堂气氛不太活跃、互动相对较少。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大班社会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二
这是一篇带“*”的阅读课文,主要描写我的家乡的小河以及两岸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从而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整篇课文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是非常清晰的,整篇课文是以总分总结构来叙述了家乡小河以及两岸的美丽景色,而每一小节都是以“景色加人物的活动”为结构将内容讲述具体的。而阅读课文就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基于以上这两点,因而这篇课文就可以在教师“扶”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知道一年四季家乡的小河的美丽景色,以及人们的愉悦之情。
(2) 了解本篇课文总分总的结构,进一步掌握围绕总起部分将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能结合生活和日常积累的语句展开想象来说话。
(1)、让学生了解一年四季家乡的小河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课文的第7小节中并结合课文内容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扶”的基础上自学课文的4、5、6小节。
(2)、在创设的情景中,展开想象将课文内容说具体。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领略小河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积极投入到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教学发展的趋势。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对学生学习各门学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品质,使学生终身受益。而我在这篇课文逻辑条理结构清晰的基础上,就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学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学习,避免了教师过多的讲解,因为教师的灌输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话中学会说话。与其教师千辛万苦地费力讲解,不如教会学生读书,夯实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自主、创造性的读书。教师则在关键处指导读书方法,提高自读能力。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的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小学语文的每一篇课文都是非常好的想象思维材料,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最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就是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活动,因而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他们日常积累的有关好词佳句,设计了说话练习,让他们展开想象将课文的内容说具体。这一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又不偏离学生的生活,又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再迁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他们的所想通过画笔画出来,这样的“增扩想象”和“画图想象”就更好启发了学生的想象,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讲读好“春”这一小节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并且要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在组长的安排和分工下学习,作为教师,我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而这样做就可以使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学会学习,形成学习,发展个性,从而将语文课堂便成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
大班社会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三
本课教学设计贯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辅助和引导的作用;积极创设情境-协作-交流-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尝试-探究-实践-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的方法,形成信息技术素养。
《我的家乡》是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word,并掌握建立文档、输入编辑文字、保存文档等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字符进行格式设置以美化文档,主要包括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和文字的动态效果等字符修饰操作。这些操作在word应用中非常基础而且重要,掌握这些操作对后续word和其它软件中文本处理的学习是很好的铺垫作用。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杂讲解操作方法时十分详细,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其操作步骤操作,完成学习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四年级学生,该段学生由于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老化,学生上机的时间有限,上课以鼠标的操作居多,本课的文字设置教学主要以鼠标操作为主,相信学生操作应该没有难度。因此,本课我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文字的动态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自主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知识,完成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和加粗设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word的魅力,能够恰当地理解美(合适是美、简洁也是美)
重难点:选中设置的内容。
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
本课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要求、操作要领,明白操作方法。让学生尝试操作,完成知识技能的初步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收获,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归纳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后用加粗强调“重庆”巩固学习效果。
学法:自主尝试、自我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探究规律,发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部分
1、为了同学们能尽快帮老师完成任务,我们一起看信息技术书第3页,了解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即本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任务:设置文字的格式,具体是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和动态效果。
2、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部分的名称。重点介绍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为了后边的拓展作准备,要强调加粗是用字母b表示的。
3、详细阅读设置要求。以标题为例,设置内容:标题:“家乡介绍”,设置要求:“字体:华文新魏,字号:二号字,颜色:红色”。
小帖士强调:设置格式的前提是选定目标内容。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4、(根据需要使用课件)由于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详细,学生组成3人小组,边看书,边合作探究完成标题部分的设置,并告诉同伴操作的方法。
5、学生展示学习效果。推荐2名同学演示自己对标题的设置,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方法。表扬学生的大胆展示和对学习的兴趣。
6、巩固学习效果。运用同学演示的方法和自己学习掌握的方法完成本课其它文字段落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格式设置。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
1、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文字动态效果设置,同时进一步巩固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小帖士(友情提示)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不要太多。
2、先完成的同学帮助自己周边的同学完成本部分的操作。
3、反馈、表扬热心帮忙的同学。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规律和方法:阅读教材(明确任务和掌握操作要求)、实践、置疑、巩固练习(转化为能力)、总结积累(上升为经验、方法)鼓励学习养成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的习惯,并运用于今后的学习中。
在提供的素材中,“重庆”多次出现,要求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对“重庆”两字的文字格式设置为“加粗”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
我的家乡
文字格式设置
方法
重难点 任务 要求
其它 按教材的要求设置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依靠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本课的学习任务,要求,在练习中学会对文字格式的设置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大班社会我的家乡说课稿篇四
只要提起家乡,谁都会倍感亲切,只要谈起家乡的山水,谁都会滔滔不绝,情真意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眷恋家乡一方情。根据艺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设计了“谁不说俺泉州好”这一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艺术的眼光发现家乡的美,挖掘家乡的美,尽情表现家乡的美。让学生在搜集家乡的各方面资料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家乡的美,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这好山好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用真挚的感情去赞美家乡和祖国。鼓励学生用多种艺术方式,富有个性地表现和创造美,培养学生亲近、热爱家乡山水的情感。激发学生用心灵去发现美、创造美,用双手描绘美丽的家乡,并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一、教法:
通过情境导入,寻找家乡;观赏家乡;主动参与,夸夸家乡;真情呼唤,歌唱家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运用听唱法、对比法、交谈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法: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真情实感。运用听、看、亲身体验等方式、多角度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创编歌词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大班社会我的家乡说课稿篇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爱家乡的山和水》。它选自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主题。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思路。
爱国主义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爱祖国从爱家乡开始。根据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展,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了家庭、学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在的社区、村庄、城镇等的情感是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础。本课的学习内容正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三个主题活动:1、说说我的家乡。2、画画我的家乡。3、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编者从自然景观到人文景观,从议别人的家乡到说自己的家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通过充分开展活动培养起学生热爱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各种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鉴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较差,对家乡感情、体验不够,我把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像及相关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组织学生课前搜集与家乡有关的资料。
1、媒体激情,情感共鸣——多媒体课件音像并茂,操作性强,很符合儿童对事物的认知规律,非常适合于进行情感熏陶。
2、课前调查,合作探究——课前调查时,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是支离破碎的,是模糊的,为了让学生理性的、全方位的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的内容,自己与人合作,收集资料,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已经不局限于课本里提到的知识。“家乡”这个词在他们脑海已经不是“模糊”的。而是清晰的,鲜活生动的。同学们通过自己搜集资料,体现了对学习的自主性。
3、课内展示,各出奇招——了解自己的收获,互相交流,再广度上充实自己。有实物、有图片、有歌舞、有故事等,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同学们的介绍多姿多彩,这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同学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汇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家乡是如此的美好,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他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家乡的一员是多么幸福!
4、互动评价,真情赞美——畅谈交流后的收获,在评价中升华对家乡的感情。
在本课的设计上,我紧扣《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原则,我的设计初衷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广泛挖掘课内外的可用资源,通过创设生活中有趣的活动情况,捕捉鲜活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的体验中爱上家乡的山和水。
活动一:说说我的家乡。
1、看一看。
我首先指导学生看课文第2、3页插图、识图教学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很普遍、很多见的。静止的画面往往反映的是某一个点,某一个面或某一时刻记录。如何让静止的画面鲜活起来呢?使学生在生动感人的情境中,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进而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感悟家乡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我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继而提出让学生说说图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心情如何?他们喜欢自己的家乡吗?引导学生观其形、察其言、度其心,使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变革,创造内容,融入自己的生活世界,在逐渐创生的具有丰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对话,体验理解和实践。在此基础上,我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书中的小诗,由此引出下一个话题。
2、说一说。
我对同学们说:图中的小朋友的家乡多美呀!那么你们的家乡在哪里?你们家乡美吗?老师很想到你们的家乡去游览观光,你们欢迎吗?当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热烈邀请时,我提出了要求:这么多同学邀请我,我很高兴也很为难,苦于分身无术啊!怎么办呢?你来说说你的家乡有多好、有多美,谁说得最具体,最能吸引人,我们就到他的家乡去,好吗?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就可以将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或展示家乡迷人的风光或讲出家乡动人故事或出示家乡丰富特产等进行整理、交流。进一步达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以家乡自豪的目的。
活动二:画画我的家乡
1、画一画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反映本地区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如街景、建筑、田野、树林、草地等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并提问:大家喜欢图中的美景吗?能说出这是哪里吗?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行吗?孩子们经过此前的情感酝酿,早已热情高涨,跃跃欲试了。此时他们认真仔细描绘着家乡。也许他的家乡不够多彩,但在他笔下家乡是那么绚烂;也许家乡的小河不够清澈,但在他的笔下小河潺潺地歌唱;也许家乡的树林不够茂密,但在他们笔下是那样的郁郁葱葱。孩子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融进了自己热爱家乡、装扮家乡、美化家乡的细腻情感,同时也表现对家乡未来的憧憬。
2、评一评。
我指导学生看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以诗激情。然后由小组评出优秀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
家乡的歌、家乡的美不仅构建在了解家乡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更要进一步挖掘家乡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唯有如此,才能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因此,我设计了第三个活动。
活动三: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讲一讲,唱一唱
1、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除了有美丽的景色外,还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特有的歌舞剧种等。
2、老师讲一个关于自己家乡的故事,并告诉学生这个故事的来历,以引发学生探索家乡人文景观的兴趣。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花鼓戏,并介绍花鼓戏的由来。
4、组织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家乡的人文景观方面的资料,或以歌舞、或讲故事等形式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对家乡的热爱。
在这一设计中我用了“说、演、画、讲、唱”的活动方式,简便易操作,学生很喜欢,参与性高,而且效果好。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采用口头介绍的一种方法,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印象不深。
板书是教学中教材思路、教师思路、学生思路三者凝结而成的艺术结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旋律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如何避免空洞、枯燥的概念,条条框框的限制,用生动的形象来吸引学生,应是一名思品老师必须高度重视的。这堂课中我用的是简笔画板书,它直观性强,富有启发性,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新课程标准需要我们勇于实践,勇于创新,更要我们勇于反思,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升自己教学理念。
各位专家、各位学者,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展示自我、互动交流的平台。我期待着能在赛后聆听你们的教导和帮助。
谢谢大家!
大班社会我的家乡说课稿篇六
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xxx,xx。
今天我执教的《我的家乡》是一节综合实践选题指导课,选题指导课是主题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课。选题指导课的基本教学过程是:创设情景,生成主题——小组讨论,主题分解——问题筛选,确定课题——重新分组,小组分工。下面,我主要从课题的生成背景、活动目标、活动流程三方面进行介绍。
淮安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是历史文化名城、美食之乡,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而且风景名胜独特,是学生游玩、参观、学习的好地方。教师有必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亲近社会,全面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因此,产生了《我的家乡》的研究主题
1、确定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鼓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筛选问题、提炼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观察、整理、分析,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4、激发学生了解家乡,全面认识家乡,从而热爱家乡的情感。
然后投影出示图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解家乡的各个方面。只有在学生对于家乡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他们才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并且产生出新的困惑,提出更多想知道的问题。在同学们对家乡产生浓厚的兴趣,都迫切的想了解家乡、研究家乡的的时候,我抓住时机问:“你最想研究家乡的什么?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呢?先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互相说一说。”然后将经过组内讨论最想研究的几个问题写在卡纸上。
(三)问题筛选,重新分组。此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指导学生运用删除、合并、分解、选择等形式对问题进行有效地筛选。保留下学生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适合小学生研究的有效问题。但由于时间、精力都有限,不可能每个问题都一一去研究。此时我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内讨论,选出本组内共同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工整漂亮地写在卡纸上。
在每个组都讨论确定了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后,我问学生:“在刚才的讨论中有没有哪位同学对本组的选题不太感兴趣,而对其他组的选题感兴趣的呢?可以坐到你感兴趣的那一组同学中去。”这是对学生兴趣的尊重,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宗旨。兴趣是一切研究活动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学生选定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转变成规范的研究课题。在这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两个模板样式:关于xxxx的研究和关于xxxxx的调查,并列举一个范例使学生学会了生成课题的方法。
在研究活动开始前,首先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活动方案,用它来帮助我们顺利地展开研究。当然这要在专门的方案制定课上进行重点研究,所以本节课我只是出示活动方案卡,请同学们简单地看一看,把不懂的、不清楚的项目在课堂上请教老师,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后针对活动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
以上是我针对这节选题指导课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有很多不准确,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