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狐狸作文字优秀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狼和狐狸作文字篇一
一天它们来到了一个村子附近,狼说:“我饿了,快去给我找吃的。否则,你就是我的午餐!”狐狸对狼说:“村子里有人养鸡,我们一起去偷只鸡吃吧!”
它们一起到了村口,狼却让狐狸去偷鸡,自己在村口等着。过了一会儿,狐狸把鸡带回来并交给了狼,自己却溜走了。狼享用完了它的午餐以后还想再吃一只鸡,却发现狐狸并不在它的身边,只好自己去偷。狼刚走近鸡圈,就因为它笨手笨脚而惊动了鸡圈的主人,被痛打一顿后,狼跛着脚逃回来后,找到了狐狸,恶狠狠地对它说:“你跑哪去了,让我自己去偷鸡吃,害我让人打得差点回不来!下次我就把给你吃了!”狐狸在一旁沾沾自喜,心想:“真是活该,还有下次呢,下一次你还能回来?谁叫你那么贪吃!”
又一天黄昏,它们来到了集市附近,不过那个集市已经没有几个人了。狼又让狐狸去找吃的。狐狸告诉狼,集市上有一家人正在烙大饼。于是,狼决定让狐狸去偷饼。和上次一样狐狸把偷来的饼交给狼后又趁机溜走了。狼吃完了狐狸给它的饼,再找狐狸时,狐狸又不知跑哪去了。那饼实在太好吃了,狼还没吃饱,又只好自己去偷。结果和上一次一样狼又被人打了一顿,两只脚都被打跛了。
狼找到狐狸,又一次大发雷霆。狐狸看到狼的那个惨样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第三天,它们来到了田野。狼又饿得发昏,狐狸跟狼说:“这附近有一户农家杀了一只猪,有一部分的猪肉放在地窖里已经腌好了,我们一起去吃吧?”这回,狼可不像前两次那么笨了,它对狐狸说:“这次我们要一起去,你可不能再溜走了,遇到事情要相互帮助。”狐狸想了想,答应了。
狐狸带着狼找到了那个了地窖,,它们从地窖旁边那个又小又窄的洞钻了进去,一只大桶里装满了腌好的猪肉。看到这么多的肉,狼贪婪地吃了起来。狡猾的狐狸可不像狼那样,它一边吃一边东张西望地不知道在看些什么,还不时地跑到洞口,试一试自己的身子还能不能从洞口钻出去。
过了一会儿,农户听到地窖里有声音,就拿着一根棒子,跑到了地窖里。狐狸看见有人来了,就立刻从洞口钻了出去,逃走了。狼看见了农户,也想逃跑,但它的肚子撑得圆圆的,身子被卡在了洞口,怎么也出不去。农户看见了,就用手里的棒子把狼活活打死了。
狐狸一口气跑出了森林,特别高兴,它终于摆脱了它那个贪婪的主人。
狼和狐狸作文字篇二
大森林的春天终于来了。
春天把魔法水洒向草地,草地上立刻冒出几百个小草的脑袋;春天把甜蜜粉洒向树林,整个大森林焕然一新,甜蜜的`气息在大森林中飘散。
动物们都想着在新的一年里怎样过,狐狸小弟也在想怎样赚钱。忽然,一个好主意在他的脑子里飞过,他立刻去找好朋友——狼大哥,告诉他这个主意——开一家百货店,狼大哥听了,拍案叫绝:“高!实在是高啊!狐狸小弟你可真是聪明,这个主意一定能让我们赚一大笔钱。”狼大哥刚说完,狐狸小弟就开始准备。
几天后,一家叫“森林助手”的百货店就开业了。狐狸小弟负责进货,狼大哥负责收钱。大森林缺什么,狐狸就进什么。像昨天,黑熊家蜂蜜没有了,狐狸小弟就进了几罐蜂蜜。最近,还得到商店管理——老虎奖励“信得过小店”招牌。这天晚上,狐狸小弟一边数着钱,一边对狼小声地说:“我们进一些三无产品和没有安全证的商品吧。那种商品很便宜,这样我们可以赚更多的钱。”
“不行吧,我们要诚信。”狼大哥说道。
“你就等着数钱吧。再说,我们可是有“信得过小店”招牌的。”狐狸见狼大哥露出贪婪的神情,便继续说道:“那可是一笔巨大的金额哦……”狼大哥越听越贪婪,就高兴地说:“好!好点子!就这么办。”
第二天早上,狐狸小弟见店门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信得过小店,现在信不过,大家不要买,注意是三无产品。狼大哥看见狐狸小弟呆呆地站在门口,便走过去,一看到门上的纸条,就扯下看了一眼,然后,撕成碎片,扔进垃圾桶里。
可是,过了一天,好多动物都把“信得过小店”告上法庭,如浣熊家刚买的电风扇还没用半小时竟然着火了,大火烧毁了半间屋子;小猴子吃了一袋饼干,竟得了急性肠胃炎。这天,狮子带着动物们去“信得过小店”问原因,狐狸小弟说:“我们也不知道啊,可能是工厂产了一些三无商品”。这时,猫头鹰值日员飞来,愤怒地说:“昨夜我值日时,听到了你们的坏点子,我就写下纸条,贴在小店的门上,想警告一下大家,却被你们撕了,你们别再骗人了!”大家听了都围上来,异口同声地说:“你们没有良心!不诚信,一点不诚实!”狐狸小弟和狼大哥一起结巴地说:“我……我……对不起……大……家。”
后来,森林之王——狮子让商店管理经理——老虎把“信得过小店”的招牌摘了,又派黑猫警长把狐狸小弟和狼大哥抓起来关进了牢房里。
现在,牢房里还传来狐狸小弟的埋怨声:“呜……呜……我不应该骗人,我应该守信用,我为什么满脑都是鬼点子呢?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