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捉蛐蛐(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捉蛐蛐篇一
楼下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用小碗儿扣,有的拿塑料袋捕,还有的跟我一样用手抓,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意。
看别人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来劲了。我首先盯住一只蹲在楼脚下的蛐蛐,他身上乌黑乌黑的,长着一对长长的触须,瞪着两只圆溜溜的眼睛,看上去机灵极了。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用手一扣,蛐蛐被罩在手心了,我忙用手指捏紧,放入瓶中。蛐蛐在瓶中踢着腿,蹦着,挣扎着,仿佛在说:“放我出去!放我出去!我不要呆在这儿!”“哈哈—”我放出一声坏笑。
第一只捉住了,我准备向第二只蛐蛐发起进攻。
这是一只特大蛐蛐,该是蛐蛐家族中的老大吧!我猛扑过去,伸手摁住它,正准备放入瓶中,谁知它双腿用力一磴,竟从我的手掌心里逃了出去。真不愧是特号蛐蛐,本领高强啊!蛐蛐回过身来看了看我,好像在嘲笑我。哼!你也太小看本小姐了!我气极了,跳过去,双手摁住,不让它再次逃生。嘿!捉住了!大蛐蛐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乖乖地成了我的俘虏。唐苏媛看我捉了只这么大的蛐蛐,羡慕得不得了,我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捉起来就容易多了。接贰连三,我又捉了好几只,最后数了数,共10只“俘虏”。
时间不早了,我带着战利品,满意地回家了。
捉蛐蛐篇二
今天下午,小伙伴们例行在院子里捉蛐蛐。大家有的在草丛中找,有的搬开石头找,还有的拿着木棍,把泥土挑开搜寻。我们瞪大眼睛,蹑手蹑脚的慢慢走动。“嘘!别动!”雷啸发现了一只蛐蛐,叫我们不要惊动它。我们立刻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站着,
生怕惊走我们的“猎物”。雷啸轻轻地府下身子,对准目标,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的速度用手盖住了它,再小心翼翼地捉住了“猎物”。"唉!只不过是只小的。”大家很失望,七嘴八舌的议论纷纷。“把它放了吧!小的没什么用!”“慢着。”雷啸说,“是只‘警官蛐蛐’儿!是只三角头的!”我们赶紧凑了过去,果真是只“警官蛐蛐”,他的头是扁的,形状像三角形的海盗帽,这种蛐蛐在院子里十分罕见,能够捉到这种蛐蛐,运气还真不错。
大家都想捉到这种蛐蛐,于是更加卖力地找起蛐蛐来。可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雷啸一样幸运,大家捉的都是普通的,只有李文龙和杨趁喆捉的还算特别:李文龙捉了一只肥壮的蛐蛐,被封为“蛐蛐王”;杨晨喆捉了一只大蛐蛐被封为“蛐蛐王后”。这时有人不同意:“你怎么知道是公是母呢?”“都有皇帝了,肯定有个王后呗!”雷啸解释道。大家都同意了,又捉开了。
慢慢地一只,两只……一个原本空荡荡的纸盒子已经装满了蛐蛐,显得很热闹。它们在里面乱跑乱叫,乱蹬乱咬,我们觉得这个盒子装不下了。于是边走边商量在哪儿给蛐蛐做个家,有的说挖个洞,把蛐蛐放进去,但蛐蛐会挖洞逃跑;有的说拿石头垒一个,但容易让蛐蛐从缝隙逃走。正当我们议论纷纷时,忽然发现一座楼房的墙上有一个约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洞。小伙伴们觉得这地方比较保险,可以给蛐蛐做个窑洞,于是跑过去把蛐蛐们放了进去,还把一个带小孔的塑料方格当门卡在洞口上,蛐蛐在洞里活蹦乱跳,看起来“快活”极了。
这时,我们觉得应该给蛐蛐喂食了,于是我们捉了些蚂蚱,弄碎,扔到窑洞里,有人还从家里带些水,到入几个瓶盖里放到“窑洞”里让蛐蛐喝。一切准备齐全后,我们想给他们再添几个伴儿,于是我们又去捉蛐蛐。
等我们捉完回来后,发现蛐蛐全都死了:有的栽到瓶盖里淹死了;有的肚子圆圆的,肯定是撑死了。总之,蛐蛐的窑洞里遍布尸体,好好的蛐蛐王国成了坟墓。我们很伤心,不想再伤害蛐蛐,于是把新捉回来的都放了,还把蛐蛐尸体埋在土里,放块石头当墓碑,鼻子里故意发出“呜呜”的哭声。随后哼了个“哀乐”,悼念了他们,然后就离开了。
以后我再也不捉蛐蛐了!
捉蛐蛐篇三
那时候的我们还小,所以捉蛐蛐显得十分好玩,但现在想想,好幼稚啊,也正是这份独有的记忆,我才会永远记住的!
夜晚,一种独特的叫声传人我的耳朵,那不是蝉鸣,也不是鸟叫而是一种微弱的声音。我就问爸爸这是什么声音。爸爸毫不犹豫的说:“蛐蛐。”我就对爸爸说:“我们去捉蛐蛐吧。”爸爸点点头,我们就出发了。
我们开车到了一个偏远寂静的地方,重点是这里的蛐蛐特别的多。下车后,爸爸对我们说:“让你们看看什么叫高手!”我们也很期待的等着。爸爸蹲下来,手握成网状,准备往前扑,他看到了一只蛐蛐,爸爸盯住了它,起跳————前扑————落地。整套动作完成之后,爸爸仔细、慢慢的翻开手,空空如也。我们也哈哈大笑。见我们笑,爸爸就更不服气了,他再次做了一遍动作,这次翻开手,两只蛐蛐。爸爸得意的笑了,说:“哈哈,看见没快叫我师傅。”
我们不理会爸爸,自己动手捉了起来。一只、两只、三只越来越多的蛐蛐收入我的囊中,哈哈我很是兴奋!
没过一会,我们就累得气喘吁吁,商量着回家吧!
其实这不就是家庭趣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