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年度计划书与目标(汇总四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年度计划书与目标篇一
向着明亮那方———
沈阳路小学 雒雪娇
暑期培训的时候有感于俞正强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中的建模思想,竟然可以如此的“万变不离其宗”。当俞老师把经典模型夯实了以后,其它的变式模型就变得那么“信手拈来”,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在俞老师的诙谐和幽默中轻松掌握了植树问题的知识主次。
这样的建模给我震撼,更给我想要尝试的勇气,借于老师听课之际,我尝试了在乘法分配律这一难点上进行变式向基本模型靠拢的建模,然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想法就是这么理想化,最终我失败了,失败的很彻底,不仅丢失了原有的理念和方法,还让自己陷入了“学虎不成反为犬”境地。
一、完全以我为中心的数学建模——束缚了孩子的思维灵性
数学建模对于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有效的建模要在学生的有效思考、探究、经历后,在积累了足够的活动经验后逐渐清晰起来。
面对我这样的窘境,于老师的“放手”一词一语中的,如果我能讲这课后移变成归类复习复习课,抛弃做题与讲题的机械重复,而是选择放手和孩子们在一起探索与发现的基础上,有基本模型开始不断变身,并和孩子们一起解开每一次“变身”的面纱,最后利用命名环节的设计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对各种变身进行归类与记忆。
如此一来,相信孩子们有了课堂上一起探索的活动经验和充满挑战的思考体验,对乘法分配律的各种“变身”一定会多一份自己的“再理解”与“再记忆”。
二、不再吝啬自己的笑容——努力把微笑还给课堂
不,我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我要改变,我要重拾我的童心般的微笑,重拾我当年的初心。因为我相信:微笑是有神奇的力量,它就像是一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能时刻滋润着每一位孩子的`心田,老师的笑容更是代表着对他们的一种理解、一种信任、一种宽容!
最后我想起了一首小诗,与大家一同分享
向着明亮那方
金子美铃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
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乡村的孩子们啊!
----住在城市的孩子们啊!
住在地球每一个角落的孩子们啊!
我要说,向着明亮那方,哪怕是失败的遍体鳞伤,也要向着心中所想大胆尝试——致奋斗在教学一线的同仁们。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年度计划书与目标篇二
乘法分配率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类似的认识,因此比较难于把握,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现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后灵活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由于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一部分学生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习,所以我决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交流突破难点。
1.动手“做”数学;
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习(以“小灵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节情绪,同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授将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尝得津津有味,但学生跟着做却无一不上当,因为教授伸进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告诫学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认真观察,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两根,围成一些图形,说一说你用哪些简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3+2)×2=3×2+2×2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①通过计算,知道结果是一样的;②无论怎样摆,都是4根小棒,所以总长度是不变的。
(通过学生的摆和说,引导他们向乘法分配率的表达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进行类似上面的操作。
学生:这样摆比较有规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总长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让学生把有规律的摆法投影出来)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学生摆拢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和评价。让学生把有规律的做法进行实物投影,并介绍想法和发现,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
学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发现规律,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说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
…… …… …… …… …… …… …… …… ……
5.小组讨论。
(1) 根据以上算式的特征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见解;
(2) 师生共同归纳各种见解: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教师: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率。
分析: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是牵着学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强加给学生的,故学生就容易出错,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应该从直观思维入手,而以抽象思维结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
1.自学书本;
2.质疑,提出新见解;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作用,以点带动全班的学习。)
4.教师:用公式怎样表示乘法分配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5.形成性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学生想办法,学生说思路,学生评,学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学生以谈体会的形式进行,包括方法、感觉、情感和态度方面)
说明:这些题目学生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的,目的是训练发散性思维,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兵”帮“兵”的指导作用。
(同位互说,或者小组商量,再发言。)
1.基础题:第66页第4、7题。
2.思考题:第66页插图。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年度计划书与目标篇三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分配率是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没有足够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类似的认识,因此比较难于把握,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故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通过学生互动,发现规律,提出设想,验证结论,最后灵活运用结论解决问题。
由于平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比较高,一部分学生还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借以带动全班的学习,所以我决定创设情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操作、交流突破难点。
1.动手“做”数学;
2.充分发挥“兵”帮“兵”的作用;
3.组织学生解决问题。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观,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行为。
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的,因此要组织好学生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体现学生会学,并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强化学习兴趣,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1.自制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与课题相关的练习(以“小灵通”、摘取“智慧果”的形式激发兴趣,并配备音乐调节情绪,同时利用powerpoint制作板书设计加大课堂密度)。
2.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2捆。
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授将手指蘸入煤油和蜜糖的杯子里,用嘴尝得津津有味,但学生跟着做却无一不上当,因为教授伸进的是食指,吸的是中指,以此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告诫学生注意下面的操作要认真观察,这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品质。
1.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两根,围成一些图形,说一说你用哪些简便的方法算出小棒的总长度,从中发现什么。
学生:(3+2)×2=3×2+2×2
师:你们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
①通过计算,知道结果是一样的;
②无论怎样摆,都是4根小棒,所以总长度是不变的。
(通过学生的摆和说,引导他们向乘法分配率的表达形式逼近)
2.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3根,进行类似上面的操作。
学生:这样摆比较有规律,很容易看出小棒的总长度,并且可以知道(3+2)×3=3×3+2×3)。
(让学生把有规律的摆法投影出来)
3.用2厘米和3厘米的小棒各4根,仿照上面再操作。
要求:在学生摆拢以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参观和评价。让学生把有规律的做法进行实物投影,并介绍想法和发现,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乘法分配率》。
学生:
3×4+2×4=(3+2)×4 (8+2)×2=8×2+2×2
7×2+3×2=(7+3)×2 (3+2)×4=3×4+2×4
(6+4)×2=6×2+4×2
发现规律,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向乘法分配率逼近。
4.猜想:你能说出类似的例子吗?
(学生自由说,教师把有代表性的写在黑板上。)
…… …… …… …… …… …… …… …… ……
5.小组讨论。
(1)根据以上算式的特征进行讨论,讨论后以小组的形式发表见解;
(2)师生共同归纳各种见解: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教师:这就是乘法分配率。
板书课题:乘法分配率。
分析:综观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还是牵着学生走,所以乘法分配率是强加给学生的,故学生就容易出错,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应该从直观思维入手,而以抽象思维结束,因此,我就采用了“操作──探究──发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了。
1.自学书本;
2.质疑,提出新见解;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互助作用,以点带动全班的学习)
4.教师:用公式怎样表示乘法分配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学生正确读出公式,引出乘法分配率可以进行简便计算。)
5.形成性练习: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5×37+65×37 102×45 38×99+38
要求:学生想办法,学生说思路,学生评,学生互助并加以改正。
(学生以谈体会的形式进行,包括方法、感觉、情感和态度方面)
说明:这些题目学生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计算的,目的是训练发散性思维,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法上充分发挥“兵”帮“兵”的指导作用。
(同位互说,或者小组商量,再发言。)
1.基础题:第66页第4、7题。
2.思考题:第66页插图。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年度计划书与目标篇四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率》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阶段学生比较难理解与叙述的运算定律,但是确又是非常重要,运用广泛。新教材在对于这种运算定律方面的教学没有要求从文字语言方面加以叙述,只是要求学生能够在观察、发现、猜想、举例、验证、总结的一系列基础上得出规律,所以在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我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列式计算、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计算简便;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思维能力。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设计“悬念”,把学生引到“两算式的结果相等”的情况中来,先请学生猜想,而后验证,再请学生编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研究中来。在编题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交出了正确的“答卷”,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继续研究的欲望。接着,请同学在生活中寻找验证的方法,以四人小组为研究单位,学生的思维活动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探究其中的奥秘。小组讨论的方式,更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激发学生希望获得成功的动机。通过实践、讨论,揭示了乘法分配律。
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乘法分配律加以内化。学生表述方式多种多样,且一个比一个精彩。这样做,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自己动手编题、自己动脑探索,从数量关系变化的多次类比中悟出规律,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条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自主自动,学会了进行合作,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发现!这对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其激励作用无疑是无比巨大的,而“爱思、多思、会思”的学习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益。纵观教学过程,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如:“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述乘法分配律吗?”问题一经提出,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纷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阐明自己的想法,并展开讨论,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进一步巩固了对规律的理解和识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整堂课中,随着教学层次的步步深入,教学气氛、学生思维愈来愈活跃,学习的积极越来越高,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进步强化,从而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