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年终总结 高三地理备考指导(五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年终总结 高三地理备考指导篇一
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2011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范文网()
全高三复习分三轮:
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11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第三轮复习:2011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复习对策:注重,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高三地理年终总结 高三地理备考指导篇二
新泰二中2011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组
新泰二中2011届高三地理复习计划
地理备课组
一、指导思想
以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克服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夯实基础,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题技巧,以适应新课改形式下的高考要求。
二、复习目标
1、夯实基础,重视能力
2、图文转换,提取信息
3、注重整合,突出人文
4、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三、教法学法
(一)第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学科基础能力过关
1、要求:
(1)确定复习范围,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提升应用能力;(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2、复习建议:
(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并体验其形成过程。基本过程:理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这块教学内容较难,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注重思维的建模,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2)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上课时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不能教师一厢情愿,高估教学实际效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基本知识要落实,基本技能(如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培养做到细微处人人过关。(3)建议“复式教学”,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同时复习。每节课40分钟分二阶段,第一阶段5分钟,主要检查某一区域地理的复习情况,第二阶段35分钟上必修地理部分。主要是解决区域地理无时间复习,另外考虑区域地理的复习特别是空间定位问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复习周期。教师应建立一个复习的模板,分解整个区域地理的知识块,通过模板的形式,让学生天天对局部区域进行空间定位,地理特征概括,上课5分钟着重于检测纠正。(4)建立联系线索,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铺垫。
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和对比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主次从属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大小包含关系联系等。
(二)二轮复习目标: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实现综合能力突破
1、要求: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应战能力。
2、复习建议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不盲目追逐热点;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4)重点、难点的专题复习之专题划分,建议以四大系统为基础,掺入题型(尤其是解答题)专题:
①地理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体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
②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③区域地理系统。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
④地理图表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计算等。⑤题型专题。
(三)三轮复习目标:主要是提高应试能力
1、要求: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做到:精选练题,回归课本,强化个别辅导。
2、复习建议
(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一通百通。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2)重地图,抓地理核心。地图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以及考核形式都集于地图一身,掌握了图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复习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进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认真理解地理重要的原理、规律。答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如:分析区位因素都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着手;阐述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水量多少、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4)辨析概念,做到所问所答。在最后阶段应有意识地将一些近似的概念进行比较,直正弄懂其内涵和外延,在考试时才不会所答非所问。如:地形、地势、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及差异。
(5)训练解题能力。对解题能力和技巧进行训练。对题目要做到 “一题三吃”,即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致错分析补救,重视答题语言的组织和表述。
四、教研教改及措施:
1、教研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高考地理复习探索。
2、备课组每期集体备课18次,相互听课15节,每人上公开课1节。
3、接受各级专家的指导,与本组老师互教互学。
4、主要措施:
(1)拟定开展教研活动的计划,确定研究内容。
(2)深入教学对象,加强师生的相互交流,了解并收集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进。
(3)加强本组教研活动,组织好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法、学法。(4)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单位、教研教改的教学活动,虚心向同仁学习。(5)进一步解放思想,参与和实施新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活动。(6)积极撰写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教学论文,使教学经验理论化。(7)坚持课外辅导,让学生在了解书本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
(8)不断学习,不断获得新的经验和方法,多向老教师请教。(9)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转化差生,让差生转优,优生更优。
(10)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五、教学进度安排:
1、第一轮复习(2011年9月—2011年2月上旬)完成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必修ⅰ、必修ⅱ、必修ⅲ的复习
2、第二轮复习(2011年2月中旬—4月中旬)
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4月中旬—5月底)
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高三地理年终总结 高三地理备考指导篇三
2013-2014学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计划
地理组:王爱军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必须以地理教材、《初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地理学科考试大纲》和《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要处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自然地理是基础,地理问题的研究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展开的;地理价值观的核心是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社会热点的核心应体现出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三轮复习,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优势,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学生分析
本次学校安排了高三141、142班2个班的教学任务。由于是从高一跟班上来,对这2个班的情况了解的还算透彻。在年级中学习情况偏差,对基础的掌握及其不扎实,其中142班的学习情况更甚之。所以今后的教学主要是以基础为主。而且还要分学生来进行辅导,课上以基础为主,难点尽量少弄。课下可以找个别基础较好的学生对难点进行点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全高三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复习,从2013年5月到2014年2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复习对策:
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14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复习对策:
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
第三轮复习:2014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复习对策:
注重,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高中地理教学案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必修
(一)第一、二单元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其中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抽象、难懂,每次讲到这儿,我是又比又画,学生还是不理解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大气的流动状况;不理解锋面气旋的运动状况及对天气的影响;甚至不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我就思考,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呢?单纯的平面图形不会达到直观的效果,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营造动态立体的运动效果,显示气旋与反气旋在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上的大气流动状况?同时又能不能变教师的讲、比、画而为学生自己动手,自己画,自己分析、思考、归纳?同时还可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为解决这个难题,我就从学过的知识入手,分四步走,由简到繁,深入浅出,通过图形的变化,给同学们一个简明的理解与思考过程。
首先,给出一组水平等压线示意图,让学生画出三种情况的风向(理想状态;高空中;近地面),并让学生明白水平等压线只是理想状态,实际海平面等压线是弯曲的,有的甚至是闭合的。第二步给出一组位于北半球等压线闭合的图让学生画出周围四点的风向(应强调是属于近地面的情况),学生通过图不难发现大气的流动状况(如图一)。第三步我借用多媒体技术把这组等压线做成立体(如图二),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心气流的运动状况及对应的天气情况(如图三)。
通过这一组图的变化讲解,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绘出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示意图(还可让学生上黑板来作图),并分析所对应的天气状况。第四步,利用左右手法则来进行巧妙的记忆:伸开双手,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四指向手心握,表示气流水平运动方向,右手适用于北半球,而左手则适用于南半球。经过这四个步骤,学生对气旋、反气旋的知识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锋面气旋的难度又有所加大,内容既有气旋与反气旋的相关知识,也有锋面的相关内容。基于此,对于此内容的处理也采用以上方法。第一,先搞清锋面气旋的成因:在刚才的教学中我们已经知道:在水平方向上,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旋转辐合,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是旋转辐散。辐散的气流是不会相遇的,只有辐合的气流才能相遇。而锋面就是冷暖气流的相遇。因此气旋与锋面易相伴而生,故称锋面气旋。再让学生进行作图验证(如图
四、图五)。第二,认知锋面气旋的性质与运动方向;以北半球而言,首先判断低压槽两侧c、d两点气流的冷暖情况,低压槽北侧c点的气流来自极地方向,故较冷,而低压槽南侧d点的气流来自赤道方向,故较暖;其次在形成锋面的位置上画出锋线的符号。根据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上逆时针辐合的运动状况,可以推出c点的气流推动着d点的气流在做逆时针方向移动,故c、d气流交汇处形成了冷锋,而图五中e点的低压槽处形成了暖锋(如图六)。第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锋面气旋的理解:气旋在水平面上是动的而不是静的,比如说北半球的气旋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是逆时针辐合,这种动态的运动就会导致天气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录制了一段天气预报,给学生放过这段天气预报之后,然后给出图示,让学生试做天气预报员,大家兴趣盎然,纷纷发言,觉得这些知识学完后原来这么有用呀!特别是回答对的同学有一种格外的自豪感。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和学生交流,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思考解答问题,从而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挖掘潜力,发现自我,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多媒体技术,根据各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应用不同的平面或动画技术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同时选用一些生活事例,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样能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所选内容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便于接受,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且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避免纸上谈兵,赋予课本以鲜活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高三地理年终总结 高三地理备考指导篇四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教学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因此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及2011年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及本届学情为依据制定本计划。
二、教学目的
以培养能力为主导,考察学生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是知识解决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以至用。
三、具体复习计划及对策
全高三复习分三轮:
第一轮复习,从2011年7月底到2011年3月底,通读教材,主要是基础能力过关。
复习对策:1,对照考纲,夯实基础不遗漏,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5,狠抓落实,特别注意目标生中地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
6,合理安排考与练,引导学生注意总结归纳考试和练习中反映出的自己在知识、能力及方法上的缺漏,在日后学习中注意调整提高。
第二轮复习,2011年3月底至5月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提高
.复习对策:本轮复习可以主干知识为载体,以专题为基础,以区域为平台,通过加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全面提高学科思维能力.。
1,自然地理原理的图式化:自然地理的很多原理,其实都蕴涵在某些图式中,而图就在课本上;
2,人文地理思维的模式化;
3,热点区域联系的自然化:(1)不盲目追逐热点;(2)多联系自然地理特征,少联系人文特征.第三轮复习:2011年5月中至5月底,注重查漏补缺和解题技巧的培养。
复习对策:注重,精选练题,回归课本,个别辅导.1、抓主干知识,纲举目张。
2、重地图,抓区域核心。
3、重原理,讲解题思路。
4、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的地理背景。
高三地理年终总结 高三地理备考指导篇五
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9—10班)
一、目标要求
针对9和10班学生的特点,通过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5)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地理实验题的研究。
二、具体措施:
(一)围绕一个中心,狠抓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可采取“读、背、写、默、画、练”等手段来增加地理基础知识储备,如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各种变式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各种物质循环图等我都要求学生默画出来,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中国行政区划、我国河流与湖泊、我国主要铁路交通运输网、我国地形分布、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中重要的国家、城市、河流、矿产等我都要求学生在填图练习本上一一落实。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记忆重要的图表规律,并且让学生最薄弱的区域知识在读、填、练的过程中一一落实。
(二)利用两种最普通出成效的教法
1、练考结合,切实过好单元关
我们练习打算主要是利用每日一练,滚到式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复习完每一章节后要做好测试检查工作,不漏死角,不允许学生含糊不清。训练与测试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考什么,就要练什么;考多难,就要练多难”。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占总试题中80%的中档题和基础题上。把主攻点定在记忆的恢复,知识系统的梳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观念的建立,典型问题熟练解答等方面,避免过早地把精力过多地用到难题上,造成基础不牢。,单元测试、月考,认真组题,组题的结构是1:1,即前阶段内容的分值占50%,本阶段复习的分值占50%,目的是防止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的遗忘,滚动性的复习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2、个别讲评和面批相结合,切实抓出成效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除集体讲评外,我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习题进行个别讲评和面批。
一、是讲评知识点;
二、是指导做题方法和技巧,实现“解一题,得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三)、做到三个提前形成习惯
1、是尽早训练答题规范形成正确的答题习惯。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学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其次,学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2、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所以,让学生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我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每次大考的错题汇编起来,用红笔修改,并写上解题思路和反思;在考前的半个月,让学生的主要作业是看“错题集”,在临考前看,就相当于考前清醒剂,能够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做好对常考、常错题的反思与归类,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后期我们打算整理学生的错题,错题重考、重讲、重练。大考前“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减少失分。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3、关注热点拓宽视野形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绿色奥运、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学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四)重视四种地理能力的培养的训练和培养
1.地理计算能力
如时间、日期、太阳高度、比例尺、海拔、气温、气压、人口增长、经济数据的统计等,都涉及到计算问题。地理计算实质是地理与数学的综合,是在地理原理指导下的数学运算过程,其中掌握地理原理是培养地理计算的关键。对于地理的计算,根据地理原理总结出公式,然后让学生去“套”,同时要像做数学题一样,多算多练,做到“熟能生巧”。
2.读图分析和空间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高考题很多是考察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复习中要求学生围绕地图展开,学会读图和用图,将相关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强化图文转换训练,构建空间概念,扩展空间想象,进行空间思维。读图,用图,主要掌握五点:①明确各类地图的构成和表达方法;②会从图中读出相关信息;③会用地图表达相关信息;④会判断地理区位;⑤会运用地图的直观性,解答抽象的地理问题。
3.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地理试题中,提供信息的载体多种多样,但无非是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数据信息等,且多数高考题目的信息,是考生平时训练少见和教材以外的信息。对提供的图文背景材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和分析判断应成为教学常规。一轮复习中我们将有意识地强化审题过程中的地理信息提取以及进一步的判断、推理、归纳、分析等信息处理能力。平时训练要重视信息提取与处理的过程,不能只看答题结果。
4.知识迁移能力和地理表述能力
地理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地理学科注重对规律、原理的实践运用。因此在复习中,对于规律,原理不仅要加深理解,更要学会灵活地迁移应用。表述不准确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一个因素,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尽量使用地理术语。高考第二卷,解题答案中往往包括多个得分点,考生须踩点得分。但有不少学生反反复复答了一大堆,就是答不到点上;又或者学生理解了但措词不规范所以也拿不到该拿的分;更多的是答案有遗漏,不完整,所以也拿不了高分。因此,第二卷更能拉开考生的差距,而对于我们普通高中学校而言,这更是考生的致命弱点,是他们拿高分的瓶颈。因此,为了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思维的严密性,我们要求学生把典型题目的主要原理规律和分析思路表述出来,然后再把他们做的优秀答案略经修改后张贴出去鼓励他们,叫他们再次修改。这样,不仅能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而且,能一步一个脚印落实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切实提高备考效率。平时要求学生正确使用地理学科术语来表述地理事物的现象,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用书面文字的形式完成各种问题的解答。要特别注意地理术语中的“关键词”的应用,并培养“看图说话、读表归纳”的能力。
(五)解决五种困惑提高针对性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面对学生的种种困惑,我们应该提高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