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大班(优秀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大班篇一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
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
三、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
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
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
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小结:
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2: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
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第三课:;精细的描写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2、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教学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
1.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2.对比:
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
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安排静物写生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四、展评与小结:
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第四课、《色彩的对比》 学习目标:
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二、讲授新课: 结合图片分析: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一180。的色彩为强烈对比。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三、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四、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第5课 让色彩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
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分组讨论 小组反馈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纸,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三、布置作业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学生作画。
四、展示
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
五、小结
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第6课 台历、挂历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
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
总之,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
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4、提问: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
(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
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布置作业
1、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解决问题:
(1)创作构思
(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3)确定制作方案
四、展示作品
第7课 衣架的联想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教学重点:
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教学准备:制作材料、衣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
提问:根据这个衣架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学生作品。
提问:你喜欢哪一件作品?说一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
1、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
设计能体现奇思秒想,制作精细巧妙,使用辅助材料,作品有创新表现,美观。
第8课 拼贴添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的不同效果,了
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技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制作。教学难点: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教学准备: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教学课件
1、出示各种纸材。
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
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
(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
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
(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
(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第9课 我的牙刷
教学目标:
1、了解牙刷的种类、结构及特点,认识功能与牙刷样式的关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功能独特而实用的牙刷。
3、感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4、养成良好的护齿习惯。
教学方案: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观察欣赏法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探究不同的牙刷,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功能的牙刷。
教学难点:为自己设计出有个性的牙刷,其样式为功能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
牙刷是我们的好伙伴,你现在用的牙刷是什么样的呢?给大家说一说。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保护牙齿,就要常刷牙,用牙刷也很有讲究的。不同的牙刷有不同的功能。
二、新授:
1、有很多同学不满足于市场上出售的牙刷,想要自己设计一把特别的牙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想法吧!
2、(课件出示,欣赏分析)
小小牙刷在细节上作了那些精巧的设计?
比一比,它们的头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设计?
这里的设计起了什么作用?
它的把儿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
它的颈部为什么是弯的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a、三个大小尺寸不同的牙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使用。b、多个刷头,更全面的清理牙齿。c、刷柄,与人的手形相吻合,防滑。d、刷颈,弯曲而有弹性……
三、学生活动:
我的牙刷我做主 设计要求:
1、以人为本,突出创意。
2、美观大方,材料环保。
四、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评价。
第10课 便笺盒的设计
教学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纸盒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包装盒的区别(外观、形状、色彩)。
二、讲授新课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小组分析研究书中的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布置作业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第11课 在快乐的节日里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教学难点: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教学准备:油画棒、牙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
(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
3、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
三、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设置意在通过对卡通知识的了解,丰富学生对卡通的识,掌握卡通的创作规律,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为今后的美术创作奠定造型基础。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欣赏多种形式的卡通作品,认识了解卡通的基本知识,初步运 用拟人的方法尝试卡通创作,提高对卡通造型的理解。
隐性目标:丰富对卡通的认识,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了解卡通的知识,了解卡通造型的规律,能运用拟人的方法表现卡通。
教学难点:创作出的卡通造型生动、有趣。教学流程:
【依形猜名,激趣导入】
(板书:卡通)请问在座的同学喜欢看卡通片吗?你能说出你喜欢的卡通明星吗?同学们喜欢的卡通形象可真多!那么看看下面的几个大家认识吗?(播放课件:出示卡通剪影,学生猜卡通明星)
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卡通明星呢?(动画片、电影、生活用品)那么什么是卡通呢?(学生总结)教师出示卡通定义(课件),近几年还兴起了一种模仿卡通的真人秀,也称“coseplay”,所以卡通不只是静止的漫画了,而成了“动起来的漫画”(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卡通竞赛,快乐体验】
今天我们来个闯关游戏,看看谁会成为最后的卡通迷!
1、第一关:视听选择题——欣赏动画片段,说出它们分别采用了哪种美术创作方法。(播放视频,学生回答)
总结卡通的创作表现形式:布偶、中国、泥塑、电脑,看来卡通片不但情节引人入胜,连创作方式都是这么丰富多样。
2、第二关:连线题——下面的卡通形象分别属于哪个国家?其造型特点是什么?
(学生出示卡通形象,说出它的所属国家)我们再来分别看看各国的其他卡通作品(课件)。
总结各国卡通的特点:(提示:日本—人物的描绘、美国—卡通形象的造
型、中国—创作方式)
日本——细腻唯美 美国——夸张、幽默 中国——民族特色
3、第三关:比较题——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①(出示对比图片,学生回答)教师概括总结卡通的特点——夸张、变形、拟人,其中拟人是最常用的卡通创作方法。看一看我们熟悉的卡通形象都被赋予了人的特征(课件)。
②(教师板画)我也想把这支牙膏变成卡通,我该怎样做呢?(学生回答,教师添画)
③下面请同学也来试一试,将这些生活用品也变成卡通。(发给学生印制好的作业纸)
④展示学生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形象与卡通形象的对比,总结出卡通创作最常用的拟人方法,并通过教师板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拟人的深入方法,并通过创作使学生真正掌握拟人的方法,有效的解决教学重难点。)
4、第四关:英文字母大变身
引导分析、掌握卡通表情的画法。解决教学重难点。
【拓思升华】
(出示迪斯尼与米老鼠的照片)米老鼠是世界上家喻户晓的卡通明星,这就是他的创作者迪斯尼,其实米老鼠的诞生是一个很奇妙的故事。(学生讲述迪斯尼与米老鼠的故事)
通过迪斯尼与米老鼠的故事你体会到了什么呢?其实,艺术就来源于生活,当它再回归于生活时带给我们的就是无尽的欢乐。
第13课 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习素材的多种处理方法和合理应用,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导入、设计和合成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
2、注重对设计内容的梳理和选择、归纳,按设计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变化,形成最终的设计成果。
3、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好的运用电脑图形处理的功能与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内容有机的结合。教学难点:
对图形处理软件中“矢量”概念的认识及对矢量图形素材合理的使用。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各种类型的电子贺卡,请同学说出喜欢的类型,说出其中最吸引你的部分。
2、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电子贺卡这么受欢迎吗?”
学生回答原因。
“那么,这些漂亮的贺卡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借助电脑美术手段将喜欢的卡通形象巧妙运用在电子贺卡上。
教师讲授如何制作电子贺卡。(1)明确设计主题
(2)选择合适的制作电子贺卡的动画软件(3)灵活运用卡通形象和艺术字
(4)根据主题为电子贺卡配上好听的背景音乐(5)将电子贺卡放到局域网或互联网上
3、课堂讨论与实践。
请学生们以组为电位,利用卡通形象,根据所选的创作主题设计制作一张个性突出、美观实用的电子贺卡。
4、作业展示与评价。在局域网上展示创作成果。
5、小结:
指出优点及不足,将作品整理成电子贺卡的主题资源网站,以备后用。
第14课 山水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
2、讲授新课: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3、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4、学生创作
5、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6、小结
第15课 花鸟画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教学难点: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3)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
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
(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4、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
第16课 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2、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
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3)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4)提出问题:
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
(5)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通过观察、欣赏、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艺术科学素养。本课力图使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的
范例。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存在着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事例。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方法:讨论、练习教具:图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艺术与科学是如何结合的?今天我们要去寻找。
二、新授课
1、观察分析
出示:泰姬陵、埃菲尔铁塔、节日焰火、彩灯、霓虹灯图片。提问:它们是怎样把艺术与科学结合起来的? 学生讨论。
师:在天文望远镜中看到的星云和显微镜下马铃薯的叶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借助科学技术,我们看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里的美。” 图例:保国寺大殿的斗拱 提问:斗拱有什么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分量很重,要想托住它怎么办?斗拱逐屋向外拱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图例:下楼梯的女人
师:这幅作品看上去像是高速摄影机拍出的,作者杜尚用这种方法分解了一个女人下楼梯的连续动作。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作品? 学生讨论。
2、学生考察
“把自己课外收集的有关科学、艺术结合的作品整理出来。”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三、小结
今天我们从作品中找到艺术与科学是怎样相结合的。
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 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中外美术作品。
2、了解艺术与科学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先进水平,二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实例,充分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教学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创作一副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想结合的作品。教学准备:课件、图片、文字材料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2、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
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
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
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
3、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4、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创作: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6、展示作品: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7、小结
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
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教学难点: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7、小结。
美术教案大班篇二
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8、教学小计 课后小记: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介绍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
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
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幅门的剪纸(2)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
4、学生构思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
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7、拓展 课后小记:
3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2、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
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 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合纹样(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3)提示
①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 ②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举办“适合纹样欣赏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 进行自评,互评。
(2)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 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课后小记:
4、好看的装饰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 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幅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
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 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课后小记:
第五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形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应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
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应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装、鞋、包。体会:民族纹样使服装、包、鞋更漂亮。
(2)出示:民族风的家居布艺。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3、认识民族纹样。(1)美在变化与统一。
a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b出示:黎族刺绣肚兜。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里?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花纹是怎样构成的?*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的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奔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2)美在构成与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花纹?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美在对比与调和。
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富贵。
(4)尝试练习。
教师示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
(5)学生作品赏析。
a、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
b、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
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用品。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3)总结:今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 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用品。
6、课外拓展。
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应用。
课后小记:
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2、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 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
(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截图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
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
(1)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 有道理即可)
(2)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 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 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 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做的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
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1)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
(2)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
(1)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2)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
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1)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
2)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的最好 课后小记:
7泥娃娃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泥塑人物的形式和特点
2、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来表现儿童的活动,运用泥板、泥条、泥块、泥团来塑造人物的动态特征,并注意刻画表情
3、感悟泥塑人物的艺术魅力,提高对泥塑人物的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运用多种泥塑方法塑造富有动态的泥人,并注意刻画表情
2、难点:泥塑人物动态的稳定性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欣赏惠山泥人《大阿福》,说说大阿福的来历
2、小结:惠山泥人的艺术特色
3、揭示课题:《泥娃娃》
4、引导学生欣赏宋代泥塑作品《泥孩儿》,感受中国传统泥塑作品的艺术魅力
5、引导学生欣赏泥塑作品《刘海戏金蟾》、《放鞭炮》,进一步学习艺术家泥塑表现人物神态及动态的造型方法
6、引导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第17页的泥塑人物的步骤图,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7、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塑人物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8、作业建议:运用不同的方法以半身像的形式来塑造自己喜欢的娃娃形象
9、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指导
10、展示评议:与同学说说自己作品的特点
11、拓展延伸:泥塑人物赏析 课后小记:
8、吹吹打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1)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2)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察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 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7.课后延伸: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
课后小记:
9飞天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配演说词、示范、临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飞天的故事、飞天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了解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掌握飞天的三个经典样式,同时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3、体会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形象特点,从而促进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中国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掌握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辨别出飞天的三种基本样式
2、难点:分析飞天形象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固体胶、彩色水笔、剪刀、4k卡纸一张
(教师)各种飞天图案若干组,圆形、方形、三角形构图框 若干组,课件一个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320窟双飞天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壁画的所处地址
学生活动
(一):观察,独立发言。(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
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
(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
学生活动
(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
(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感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
(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
(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
(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4、课后:拓展开发 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 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
(九):小组交流表述 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
第二课时
1、课堂导入
(1)展示飞天图片: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临摹)唐代,提问:有 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形象?你知道和她们的有关的故事吗?(2)学生思考回答
(3)教师引导小结:这些形象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看书本 p20(教师对飞天的概念做简单介绍)
(本环节主要解决飞天的定义和概念问题)
2、输入教学:
(1)展示敦煌的全景照片和传入的途径
(2)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飞天的形象。请同学们来比一比,各个历史时期的飞 天有什么不同。(分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可展开竞赛)① 兴起时期——十六国(第275窟)② 创新时期——南北朝(第249窟)③ 鼎盛时期——唐代(第329窟)
小结)
(本环节意在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飞天形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3)动动手,学学古人(教师分发准备的飞天图片)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飞天形象,进行临摹 要求:
① 大小要适合,构图要饱满 ② 运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 ③ 注意把握人物的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临摹)
3、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拓展思考:你觉得飞天的形象美在哪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如此热衷表现飞天的形象?
课后小记:
10指墨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指墨画的基本概念,感受指墨画凝重古拙、金石味等艺术特点
2、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能运用指墨画技法表现出多种不同墨色和点线面
3、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种指墨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2、难点:灵活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调色盘(盒)、小水桶、毛毡、墨汁、国画颜料与宣 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教师)多媒体课件,调色盒、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入,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感受指墨画特点
(1)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引导学生欣赏、感 受并思考:两幅画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线条、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
(2)课件出示名家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指墨画厚重、粗犷、古拙、金石味等特点
3、探究尝试,体验指墨画趣味(1)“玩墨”游戏
①请全体学生一起用手指玩墨,看谁玩出的墨色变化最多
蘸水蘸墨类似)
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指墨画技法。依据学生实际,教师作适当演示(课件出示指墨基本技法图示)
④ 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线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态各异、墨色深浅不同的点线面适合表现什么物象?
⑤ 请学生比较思考:用手玩指墨游戏与用毛笔画画有什么不同?(体会笔墨)
4、创作练习
(1)教师介绍指墨画,提升学生对指墨画的认识
(2)课件出示学生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指墨效果,欣赏体会(3)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建议:
① 根据课堂练习纸上的各种点线面和墨色效果展开联想,通过添加等方式完成一幅抽象画
② 把以前用毛笔画过的满意的国画作品用指墨的方式进行表现 ③ 用指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议习作,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5)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5、课后拓展
①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 ② 有兴趣的同学,尝试用指墨画的形式去创作几幅作品12江南民居 课后小记:
11、泼墨山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泼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泼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懂得泼墨、泼彩方法的运用,在泼墨的基础上作添画的造型练习。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泼墨画方法及泼墨效果的巧妙利用。
难点:泼墨、泼彩方法的掌握及有效利用。
三、课前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国画颜料、纸杯、宣纸、毛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画若干幅、8开宣纸两张、墨汁、颜料、纸杯。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课件展示:认识泼墨画,欣赏我国历代名家的泼墨画作品,若干幅一般写意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一般中国画与泼墨中国画有哪些不同之处?泼墨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②猜猜泼墨画运用何种表现方法来完成创作,说说画面墨色变化的感觉。
(2)揭题: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用泼墨的方法来创作完成一幅漂亮的中国画。
2.深入教学。
1)课件展示:近现代泼墨画名家张大千等人的泼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泼墨的各种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泼墨画用具及泼墨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3)教师在泼墨形成的自然外形上作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
3.泼墨游戏。
(1)学生将调好的墨汁泼洒在一张宣纸上,做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形成的自然外形特点。(2)教师展示两幅学生习作,分析泼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领。
4.泼墨画尝试。
(1)学生在另一张画纸上,再次进行泼墨或泼彩,并在形成的自然墨色及外形上进行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
(2)引导学生互评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3)收拾工具材料。
5.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泼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泼墨画表现的韵味意境。
课后小记:
12、江南民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画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
五、教学设计:
1、寻找我眼中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
(1)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2)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3)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 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示例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1)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 表现内容有什么 不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
(2)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
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2)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
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 课后小记:
13西湖十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3、培养关注、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近景、远景、中景的关系
2、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西湖十景图片、文字资料(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
(1)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请学生用一组形容词说说西湖十景,导入课题《西湖 十景》
(2)课件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联想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提升西湖 十景的人文内涵
2、探究
(1)欣赏晴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韵味。说说: 这样的山、水、天给你怎样的感受?
(2)欣赏水墨作品《夕照》,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与雷锋夕照实景照片对比,感 受西湖之美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3)欣赏童中焘《三潭印月》,思考:画面中的三潭印月有何特点?画家又是
角度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4)教师示范,用墨色的浓淡相融和用清水渲染墨色边缘的技法表现西湖山色
和水色交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水分与画面效果的关系,用淡墨表现远山和其他景色(5)同龄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画面突出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作品采用了哪些用笔、用墨方法?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3、创作
(1)学习建议: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十景之一,用水墨晕染的技法表现印象中 的西湖山水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4、评价
举办以“西湖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并说说推荐理由
5、拓展
引导学生搜集、赏析表现西湖十景的国画作品 第二课时
1、导入:
(1)画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西湖水色交融的意境,回顾水墨表现技 法
(2)温故知新,说说西湖十景留给你的印象和水墨西湖带给你的印象
2、探究
(1)欣赏曲院风荷景点,思考:画面中的荷花、树木、水面、游船能用上节课学习的渲染的方法来表现吗?
(2)学生欣赏作品,结合课件探究作品中细节的用笔用墨手法(3)学生实践探究,尝试表现波光粼粼的湖面
(4)结合学生探究作品,教师示范用精细笔墨表现细节部分,引导学生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叠加相互交融表现荷叶和树
(5)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西湖》,提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图、意境,引导学生学生从近景、远景、中景的用笔用墨上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6)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提问:作品重点刻画了什么?表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什么韵味?
3、创作
(1)学习建议: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西湖十景之一。创作过程中可以再显示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或增加部分景物,以表现自己心中的西湖十景,增强画面意境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1)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建议,引导学生从创意、构图、技法等方面进行评价
5、拓展
欣赏用不同形式表现的西湖十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怀,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后小记:
童谣童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的相同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彩纸、剪刀等,课前搜集童谣或才会童谣书籍(教师)童谣视频、课件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1)出示《丢手绢》图片,说说联想到了哪首童谣 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2)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分析童谣与童画的相通之处,并说说对儿时童谣的记忆和感受
(3)小结:童谣,是一支歌,唱出了孩子心中的旋律。童谣,是一首诗,充满了孩子的幻想和憧憬。童谣,是一幅画,画出了孩子眼中的真善美
(4)揭题——《童谣童画》
2、了解童谣相关知识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2)童谣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3)童谣的历史
(4)童谣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丢手绢》属于哪一类?(游戏歌)你会唱几首不同的《摇篮曲》
3、欣赏感受
(1)欣赏童谣童画作品,感受文字与画面表达的含义和想通之美
先出示童谣,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童画,评一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哪些方法,把童谣表现出来的。
(2)用童谣创作成童画,可以选择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下面两幅画分别是以织布和做衣裳为想象点创作的童画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欣赏童画的不同表达手法(水彩笔画、油画棒画、色彩、水墨、线描、剪贴、剪纸、版画)
课后小记:
15色彩的世界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练习调色
2、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提高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
3、欣赏观察自然界、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在自然界、生活中以及绘画作品中准确区分
2、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及不同的色调,并能应用于创作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
(教师)课件、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盘、水桶、吸水布等工具 五 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欣赏一张有丰富绿色层次的图片,找一找有多少种不一样的绿色?这样的色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
(2)小结:仅仅绿色就有这么多丰富的层次,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板书课题——《色彩的世界》
2、深入感知
(1)师生一起寻找这些绿色的关系和位置,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说一说自己的体会(2)通过引导与谈论,了解类似色调的关系和特点 类似色:柔和、悦目、平静
(3)欣赏对比色调的图片,师生交流探讨这样的色调带来的感受 教师引导小结:对比色:强烈、耀眼、跳跃
(4)两两相对的颜色距离很远,我们称之为“对比色”。比如蓝色和橙色、红 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给人醒目、强烈、跳跃的感觉
(5)分辨课件中四幅图片的色调,哪些是类似色,哪些是对比色?
3、技法探究环节
(1)在班级中寻找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
例如:学生的着装色彩;衣服和红领巾的色彩关系;教室窗帘和班级装饰的色彩关系等(2)调色练习:教室实物投影示范对比色调的调色,或请学生上台尝试 小结:色彩的世界是如此多姿多彩,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景物,你观察到了吗?
(3)生活中也不乏类似色或对比色的物品,但是要学会合理搭配
(4)欣赏马蒂斯《红色的和谐》和梵高《向日葵》,了解画家怎样运用类似和 对比色调的
(5)请欣赏一组花朵绽放的视频,并观察它们的色调,为创作素材铺垫(6)欣赏同伴作品,增强创作自信(7)创作练习
① 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进行调色练习② 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色彩画
(风景、花卉、想象画等;也可以参考课件给出的8张图片进行创作)(也可尝试其他色彩工具创作:水彩颜料、水彩笔、水溶彩铅、油画棒等)
4、展示评价环节
5、课后拓展环节
感受色彩魅力的同时,还可以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主动去利用和改变色彩,从而让环境更加美丽迷人,让身心更加健康愉悦。
课后小记:
16画音乐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色彩的冷暖变化、块面变化、笔触变化等方法,表达节奏和情感
2、了解抽象绘画作品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音乐、画音乐、增强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运用点、线、面、色彩等美术语言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
2、难点:如何整体地表现出音乐的情绪基调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多媒体、油画棒、水粉颜料、绘画纸(教师)范画、课件等 五 教学过程:
1、律动游戏、激趣导入 师生共同做律动小游戏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横线、折线、竖线
(2)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波浪线、螺旋线、蜗牛线
(3)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并用肢体语言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教师随着悠扬的旋律画出变化的线条)
音乐、舞蹈与绘画一样,都是人类的艺术的重要形式,人们常说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不仅可以听,可以舞,还可以“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音乐》
2、探究实践,视听画结合
(1)听两段不同的音乐,用线条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学生听《茉莉花》和《兔子舞》两段乐曲,并用不同的线条描绘出两首乐曲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师出示《多啦a梦》漫画,由学生根据对话框的外形变化,给漫画配音,从而读懂声音的高低变化,体会不同的“面”变现不同的声音
(3)探究如何表现声音的大小变化
①学生听两种打击乐器:鼓和镲。探究如何用“点、线、面”和“色彩”表现两种不同的声音
(鼓的声音沉闷、浑重;镲的声音清脆、响亮)②学生探究,如何表现鼓和镲从低到高的声音变化
(通过线条的长短变化、形的大小变化、色彩的深浅变化等)(4)体会音乐中的“情绪色彩”
②听《金蛇狂舞》感受喜庆热烈,说一说会用哪些色彩表现
(5)欣赏大师作品,整体认识如何用绘画语言表现音乐
①欣赏康定斯基作品《第十三号即兴曲》,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康定斯基被人们称为“画布上的音乐师”。在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如同音符般的因素存在,有一种与音乐相同的气质,像音乐一样具有流动性。作者让点、线、面处于急速的运动状态之中,在画面中,除了一团团大大小小的色斑和扭曲、激荡的线条以外,我们几乎看不到其他东西。画家还用淡淡的奶油色打底,造成了一种如同梦幻般的效果,笔触轻盈、快乐,一切都没有规律性,似乎是在精神世界中一闪而过却又无法清晰地辨认出来
纯粹以抽象的色彩和线条来表达内心的精神,这是康定斯基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他认为艺术创作的目的不是捕捉对象的外形,而在于捕捉其内在精神。康定斯基成为抽象表现主义领域的先驱)
②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爵士曲》,说一说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旋律?(画面由无数小色块组成的彩线和跳跃其间的小块面。他们快乐、明亮,生机勃勃且充满音乐感。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
(6)整体感知如何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① 欣赏作品,分析作品中表现音乐的绘画元素 ② 小游戏,听音乐选择对应的绘画作品
(将四组音乐分别配上四张画,并说出理由。进一步体会出音乐与绘画的关系)
3、学生设计
(1)听老师播放的音乐,用色彩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2)自选一段音乐,用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4、同伴互评
(1)谈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的?(2)欣赏同伴的作品,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5、总结拓展
艺术是相通的,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运用美术语言(点、线、面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希望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美术作品创作中。
(1)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须要注意些什么?(2)纸盒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①用线画出需要切割的部位
10、固定纸盒不让其摇晃
11、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3)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制作主题
假如给你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主题:森林、海洋、太空、家居、街道、公园、舞台„„(4)背景制作
给盒子涂上颜色,或贴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2、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建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
学生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一个场景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1)自己介绍(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大家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方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事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2、根据主题制作附件
(1)你的盒子是什么主题的?根据你的盒子主题,想想你需要哪些配件呢? 例如: ① 森林:树木、动物、花草„„ ② 海洋:鱼类、贝类、水草„„ ③ 太空:星球、飞船、外星人„„ ④ 家居:家居、人物„„
(3)请同学来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4)附件制作步骤:①画;②上色;③剪
3、继续制作完成《大盒子小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 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刚才的配件中,我们有很多的物品是用纸来制作的,那如何才能使这小小的纸片立起来,站稳呢?
方法:(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2)在物体的下端处粘一个支架或纸盒(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黏土或者橡皮泥等
(4)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5)用绳子垂吊起来
4、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配件也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围绕,接下来就是围绕自己的主题设想来进行编排、组织、美化舞台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是死板
②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单画面易散 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2)颜色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5、学生创作、教师个别辅导 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6、个别展评
(1)学生自我介绍、互评
(2)更多的关于合作的艺术作品欣赏。ppt展示其他学生作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首饰盒、蛋糕盒等
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品
7、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1)整理搜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课后小记:
18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
五、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 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 力
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 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 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设计
问题a:为什么这幅画会被叫《剩山卷》呢? 问题b:这幅画跟《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关系?
3、揭秘名作
播放视频“传世杰作为何一分为二” 《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
3、细品名作
(1)中国画中的留白(2)中国画中的墨色(3)中国画中的用笔
(4)找一找画中的笔墨变化(5)比较南北方山水的不同(6)分辨中国画的不同表现形式(7)中国画中的意境表达
4、课堂小结
中国画无论是笔墨、构图、还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境美
5、课后拓展
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欣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世名画及相关知识 课后小记:
美术教案大班篇三
绘画的构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学习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提高学生对构图的审美能力。作业 要求:动用构图的形式法则,创作构图两幅。教学重点:分析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理。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绘画构图能力。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绘画构图能力。
三、讲授新知识:
1、讲解构图的概念。
2、分析课本中的几幅画,讲解构图的基本形式、原则。
四、学生实践。
1、作业 要求:
任选二、三件物品,完成一幅构图。
用三角构图的形式,体现构图基本法则和原理。
2、辅导要点:
辅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构图的形式法则。
辅导学生对均衡、和谐构图基本原则的动用。
五、课堂小结:
1、展示作业,总结构图。
2、自评、互评。
3、复习构图知识
六、教学效果反馈: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以提问形式,复习构图知识,并更好地在本课中应用。
三、讲授新知识:
1、提出并说明本课作业--静物写生构图。
2、讲解示范的形式,提出作业 要求,演示构图。
四、学生实践、辅导。
1、作业 要求: 线的形式完成构图。运用构图形式法则。反复构图。
2、辅导要点:
观察、分析静物整体,寻找合理的构图形健?br>反复研究构图形式,使构图更具形式美感。
五、课堂小结:
1、展示作业,组织讨论,谈体会。
2、总结:提示学生应在今后各种绘画学习中注意构图知识。
六、教学效果反馈
用线条表现物体的结构
课时:2 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进一步学习以线造型的作画方法,加强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培养形体结构的观察能力。
作业 要求:用线条正确表现物体的结构。教学重点:
1、观察、分析、概括物体的形体
2、用线条正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
教学难点 :如何用线条来正确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教学过程 :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按中学美术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总结上一节课--用线生动地描绘物象,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三、讲授新知识:
1、分析物体的结构,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1)体的形成:演示。
(2)体的构成结构 :分析几何形体的长、宽、高。(3)如何将复杂的物体用几何形体加以概括。
2、讲解和演示用线条表现物体结构的方法。
四、学生实践,教师视导:
1、作业 要求:
(1)临摹课本第二页学生的作品。
(2)学习作品中用线表现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3、辅导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地分析所临摹作品。(2)要求学生按方法步骤临摹。
(3)引导学生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
五、课堂小结:
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临摹掌握了一些表现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了准备。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通过临摹,学习了用线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这一节课进行实物写生。
三、讲授新课:
写生一组静物,用线表现物体的形体 演示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1、用辅助线定出物体的大体轮廓,找出对应的中轴线。
2、勾出物体结构的轮廓线,比较各部份比例关系。
3、从形体结构出发,进一步画出具体形象结构特征。
4、用肯定的线条深入描绘。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1、作业 要求:
(1)提倡严谨的造型。
(2)运用整体的观察方法。(3)各部份比例关系要正确。
2、辅导要点:
(1)整体地把握物体的形体结构。(2)运用基本形体去概括物体结构。
(3)辅导学生注意比例关系,准确地表现物体的形体。
五、课堂小结:
启发学生观察、体验和理解线在造型中的功能和作用,用线条生动地描绘物象。
认识自己的脸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查资料和上课听讲两条渠道获取知识,从而了解我们每个人长相的差别所在,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观察一个人的长相,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本节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人物五官的特点。本节难点:难点是在课堂上的组织,引发学生的兴趣,有条理地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观察。
二、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五官比较有特色的人物的照片。上课前按照班里的七组把学生分成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七组,分别查资料。每人带一面小镜子、图画纸、铅笔、橡皮。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教案。
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引入新课:
每个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形象,特别是一些演艺界、政界的名人,不惜在自己的脸上花上大量的时间及金钱,这充分说明形象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为我们每一个平常的人虽然不是“靠脸吃饭”,但在我们生活中自己的形象也是十分重要的。板书标题:“认识我们的脸”
我们每个人的脸都是我们形象的代表,我相信每个人都十分重视我们自己的这张脸,虽然每个人的长相都有所不同,但这都是我们个性的表达。我们都知道我们这个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人,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短片,看看世界各地的人都长的什么样? 每天我们都和许多人打交道,每个人都有一张个性鲜明的脸。那么是什么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长得各不相同呢? 学生回答:略
刚才同学们都说了,五官以及脸型发型是区分人与人差别的主要部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些关于“长相”的知识。(课件展示:发型、脸型、眉、目、鼻、口、耳)
三、由各组学生代表介绍各组查到的资料: 头发是我们头上的一片茂密的森林,它是头上最醒目的一部分,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一组同学是怎么介绍头发特点的。(学生分析略)
教师总结:直发、卷发、长发、短发、传统发型、新潮发型„„等等 脸是我们头上广博的土地,它的形状对一个人的长相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听听第二组同学向我们介绍一下脸型的知识。(介绍完后教师总结汉字表示的脸型)“田国目用,甲申由风”
眉毛是我们脸上的一道防风林,每当下雨的时候,眉毛会挡住流向眼睛的雨水,那么眉毛又是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教师总结:长眉、短眉、浓眉、淡眉、上挑眉、下垂眉„„等等 眼睛像是什么呢?(问学生?)
教师总结:眼镜是心灵的窗子,人的丰富的感情世界都靠这扇窗子来展示。鼻子又像什么呢?——“脸上挺拔的山峰”
教师总结:高鼻、窄鼻、肥鼻、瘦鼻、长鼻、短鼻„„等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在脸上有着重要作用的嘴。在总结完嘴的特点之外,向学生讲:“微笑是最好的社交语言!”提倡以乐观的微笑面对人生。我们的头上还有一对永远也不能见面的“双胞胎兄弟”——耳朵
看完了七个组的介绍,下面我们来看几张照片:
展示:付彪、巩汉林、葛优等人的照片及漫画像。和学生一起观察人物的五官特点。(每看一位名人都让学生讲出他的五官特征、脸型特征以及发型特征,讲完后再让学生看明星的漫画像,通过漫画象证实学生学生分析的正确与否。)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由班里的同学观察他的五官特点。
布置作业 :
利用自己带的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并试着画一张自己的漫画像。此时教师在教室巡视,帮助一些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并进行造型的辅导。最后,教师总结。
塑造自己的形象——浮雕制作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上对浮雕这种造型手段的了解,使学生初步对浮雕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手法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结合上节课的自画像作业 进行制作浮雕。
二、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重点是如何把头型制作好。
难点是注意整体作品的造型协调。
三、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从图书、画册以及通过上网查出一些相关浮雕作品的照片并了解浮雕的特点。每人带一面小镜子、陶泥、小勺、牙签等小工具。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教案。
教学器材准备:电脑、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讲台。
四、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
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引入新课:
我们在讲美术的分类时已经讲过了什么是浮雕,那么怎么制作浮雕呢?浮雕又能传达出什么样的美呢?
板书课题:“塑造自己的形象——浮雕制作”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有许多艺术品在点缀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也有不少的浮雕作品,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在你身边的浮雕作品呢?(学生回答略)
浮雕是一种半立体的艺术形式,在平面上塑造立体的空间是它的特点,那么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段关于浮雕制作的录像。
看课件《浮雕的制作过程》
看过录像,我们知道了浮雕制作的大体方法,我们都知道了浮雕应该把人物的形象与背景托开这一特点,也就是说注意背景是浮雕制作的第一步空间制作的关键。那么既然背景制作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不可以想一些快捷、方便、迅速的制作方法,把背景制作得既美观又容易制作呢?(学生回答略)
正像同学们说的,运用不同的工具会使得浮雕背景的制作效率事半功倍,如用一些钮扣、小图章印制的方法,还可以利用刀子刻、刮、铲、削的方法制作,还可以通过树叶印制的方法,包括我们前面讲泥塑时学过的用剪刀剪的方法。总之对于背景的制作方法希望大家动脑筋,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去创作各种方法,做到既美观又好操作。
除了上面我们说过的背景制作的方法之外,对于人物脸型以及发型的制作也学要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对照我们每人带来的小镜子进行观察,自己属于哪一种脸型和发型,所以今天在正式制作之前,我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作:那就是对照镜子再好好修改自己的自画像,不要盲目的就开始制作。另外我们在制作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小东西,来制作我们的眼镜之类的小道具。下面我们就来开始制作,首先修改自己的自画像,然后开始制作浮雕。
学生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总结学生的作品,调出一些比较好的作品进行讲评,先由学生讲评再由教师进行讲评。
总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美的因素,无论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都需要我们去主动的发现、去品味,今天我们只是利用浮雕这一种手法塑造了我们的形象,希望将来我们能够学会更多的造型语言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触摸美丽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材质的特性,感受材质的美感,培养关注材料的意识。
2、能初步理解材料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之一,对与表达主题、表达情感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对材质特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 :材质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教
具:装饰画作品。教学过程 :
一、复习
你所见过的装饰画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
二、导入
新课
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有它自身的美感,如玻璃的透明之美、麻质品的粗犷之美,木材的质朴之美......在你运用这些材料,精心制作一幅装饰画悬挂在家里时,你将会是何等满足,何等惬意!
三、讲授新课
1、观看图片,对三种以上不同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材质的特性,并分析其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现象。
a、可以自己动手通过触摸、撕扯、敲击、搓揉等手段。
b、讨论不同材料各有什么特性,如软与硬、轻与重、粗与细、韧与坚、粗糙与光滑等等。c、这些材料各适合表现什么内容或形象。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适当归纳,并展示自己制作的装饰画,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作品是怎样利用材质之美表现主题与情感的。
3、教师演示不同材料的制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和情感。
五、布置作业
将一幅绘画作品改为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 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 本。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
(2)导入
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3)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4)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6)作业 要求
1、临摹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 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
(2):教具:
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
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
3、大幅基本形体切诠彝迹?、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3)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
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 本。
(4)组织教学。(5)复习旧课。(6)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7)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
2、割与组合:
从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8)作业 要求
作业 一:临摹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 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 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 本。(2)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3)复习旧课,(4)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
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3、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5)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 “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 要求
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明暗表现的石膏形体与器物
一、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学习,讲授石膏形体的明暗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掌握在特定的光线下,表现物体的结构、体面、空间调子的质感和基本方法。
二、课业类型: 绘画技能课。
三、教学重点: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其表面产生深浅不同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四、教学难点 :
五大调子的准确表现。
(解决方法:
1、用石膏几何体实物或纸模型,在灯光照射下进行演示,教师分析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物体表面所产生的明暗变化有什么特点。
2、分析在改变光源方向或物体的位置之后,明暗变化又有什么特点?从中找出其变化规律。)
五、教学方法:
比较、演示、观察、再比较。
六、教具准备:
1、windows 98以上版本操作平台。
2、课例软件。
3、石膏几何体数个。
4、射灯。
5、摆放石膏形体的桌子,配以衬布。
6、投影仪。
七、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1、教师演示数张黑白画让学生观察、分析、议论。
提问:“这些画有什么特点?有几种颜色?物体的光和暗的地方是怎样处理的?”(投影显示)
学生可能会这样答:“光的地方是白色的,暗的地方是黑色的。”
又问:“这样的画让我们产生了怎样的感觉?”(投影显示)
学生可能这样回答:“黑白对比强烈,但转折生硬。”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指出这些黑白画只有明暗两个色块,黑白之间缺少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将物体明暗转折的地方生硬地分开了。
3、教师再显示素描范画让学生观察欣赏,引导学生用来与先前出示的黑白画作比较,认识到素描画黑白之间多了一个中间色,使物体明暗黑白之间很自然地转折过去,更好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有了中间色,使物体黑白之间的层次变化就丰富了。正如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如果把对比度调得过大,就会产生强烈的黑白对比效果,图像黑白之间转折生硬,画面的人和物就显得不够逼真,也就没有了真实感。
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引入新课。
平台显示课题:静物写生——明暗表现的石膏形体与器物。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灯光照射下的正方体”图例让学生观察,展示三个面的明暗变化区别。(如果条件允许,可加实物演示),通过观察证实,在没有灯光直接照射的情况下,三个面的明暗变化是不大的,反之,三个面便显出明暗变化的层次了。
通过以上演示,教师进行小结:“正方体三个面的明暗变化是由于位置方向不同,受光程度不同所决定的,所以,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即明暗三大面(投影显示)。然后平台显示范图(用文字标明了在光线照射下的正方体三个面的明暗变化位置图),并指出正方体的块面转折明显,所以明暗交暗交界对比比较强。
2、演示六面柱体。由于六面柱体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多了一个中间面,所以明暗交界对比居中。
3、演示出圆柱体、球体。演示后教师进行小结:“由于球体没有明显的棱角和转折面,所以明暗不显得那么生硬、强烈。”然后平台再显示范图(用文字标明了在光线照射下的球体所呈现出的明暗变化层次的位置图)。
然后归结:“物体受光线照射后,所产生的明暗变化基本概括为:亮部、半明部(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即是明暗五调子。”(投影显示)
4、显示“粗糙与光滑的物体”与“固有色深与浅的物体”图例,教师针对不同的对比情况向学生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物体的明暗变化关系,从而更好地去描绘对象,力求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三)课堂练习
临摹课文中的范图或进行写生练习。(视条件而定)
1、平台显示“明暗线条表现法”图例,教师分析:明暗线条表现法,主要是通过铅笔线条的力度、方向和层次的变化来表现物体黑、白、灰调子的变化。其规律是:用力越轻,颜色越浅;用力越重,颜色越深。排线形成的层数越少,颜色越浅;层数越多,颜色越深。(投影显示)
2、教师演示作画步骤,并讲解分析。
3、范画欣赏。
4、平台播放背景音乐,学生练习,教师巡堂辅导。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情况
(五)布置课外作业
三原色和三间色
[教学目的] 1.认识三原色 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及其色彩特性。[教学难点 ] 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录像片、幻灯片、三色轮、色水、色彩方块、色圈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放录像思考问题: a.在缓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师播放录像,生观察。)b.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请同学回答,刚d看到的颜色有哪些?(红、黄、蓝、橙、绿、紫„„,2.板书课题: 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三原色与三间色》。板书课题:《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讲授新课:(一)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师小结:用色块表示。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c.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d.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生:(答)师贴出间色定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
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二)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四、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设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进行填色练习。2·作业 要求: 0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0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0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4·讲评作业。
五、看录像结束教学。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如课本中: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2·看录像。
师: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清,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3·结束。
感觉色彩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认识色环,理解色彩在色环上的变化规律。2.掌握色彩的三原色和三要素。
3.经过课堂上的调色练习学会怎样进行调色。
4.使学生能够感觉暖色系列与冷色系列组成的画面的不同心理感受。
二. 教学重点
体会色彩的冷暖给人产生的心理感受。
三.学习难点
1、讲解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出色环的概念。
2、通过观看图片和色环,讲解色彩在色环上的变化规律。
3、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 4有彩色和无彩色
5、对色彩的感受(1)冷暖感觉
a.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冷暖感觉的心理经验。
b.通过梵高的《向日葵》与东山魁夷的画作的色彩冷暖比较,还(2)色彩心理
a.我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一 b.色彩能够充分地表达情感,举例梵高等例子来说明。
c.让同学观看一些色彩心理作业,给他们分析用色的道理。(3)色彩的表情
分别说明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兰色、紫色、黑色、白色、灰色、金属色的特性和他们所代表的含义。
(二)、讨论
通过前面对色彩冷暖和色彩心理以及色彩表情的讲解,然后来给书上的色彩心理作业 命名。注意事项:要考虑到不同色彩的表情和他们代表的不同意思,以及他们给人心理上的不同感受。
(三)、练习
练习调色,完成一张12色相环。
材料:铅笔、直尺、橡皮、圆规、毛笔、水粉颜料、水、调色盘、白卡纸。
(四)、教师巡回辅导
(五)、点评并总结
(六)、板书
感觉色彩
一、认识色环 二、三原色 红 黄 蓝 三、三间色 橙 绿 紫
四、色彩的感觉
1、色彩的冷暖感觉
2、色彩心理
3、色彩的表情
色彩语言与人物的存在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基本的色彩知识
2、通过欣赏优秀的色彩人物画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色彩美,发觉作品所要体现的生活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选择一种色彩表现方法进行色彩练习,要求表现自己最熟悉的人。(注意画面的构图以及色调)
4、让学生说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一幅优秀色彩画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 :
学习色彩画的基本创作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学习用具准备:色彩绘画工具
2、教师教具准备:(1)表现相同内容的优秀色彩人物画三幅。(2)色彩绘画工具。(3)有关大师达 ﹒ 芬奇和凡高的图片资料。
3、检查学生这节课有关用具的准备情况。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二、通过欣赏范画导入 新课。
(同时出示三张范画)告诉学生这三幅画表现的是同一内容,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让学生进行比较,互相讨论:这三幅作品分别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哪一幅最好?
学生的回答是对作品的直观感受,教师指出:三幅作品的不同,只是他们的表现侧重不同。教学生学会简单的欣赏色彩人物画的方法:
1、看构图(即被表现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
2、看表现形(式;a、色彩 b、笔法(可结合达 芬奇和凡高的资料和图片进行讲解)
3、看内涵(即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趣)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欣赏法
三、1、欣赏教材的范画,教师作示范分析。
学生尝试分析,从中领略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复习有关色彩的基本常识。
2、通过欣赏《修拉的午餐》及其附图,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教学方法:演示法、尝试练习法
四、1、提出本课的作业 要求:用色彩表现你最熟悉的一个人。(注意构图和基本色调的把握)
2、学生互相讨论自己最熟悉的人的特征。
3、请一两名学生给最熟悉的人物形作“口头绘画”,要求尽量将人物特征说得具体一些。教学方法:讨论法、说画法(自创)
五、练习
1、教师示范(构图、基本色调、调、着色的方法),同时指出,示范只是代表老师本人对被描绘对象的印象、理解,并不代表大家的观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对对象的理解进行绘画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针对学生作业 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评价。教学方法:演示法、练习法
六、展评。对优秀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问题,增加学生地信心。教学方法:展示法、讨论法
多彩的风景
第一课时 .引入课题:
欣赏风光片: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蓝色或其他的颜色,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
①得出结论: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投影: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
四、教师指导:
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音乐作品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其实美术作品尤其是色彩画,也能让人触景生情,现在让我们
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体会一下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
二、欣赏民乐合奏,并体会能受到何种感染。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①节奏(欢快);
②旋律的起伏(起伏大);
③是否有多种乐器合奏(多种不同音色交织在一起)。
三、欣赏风景画《夏日》,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跳跃的笔触;
②响亮、纯净的色彩对比;
③色彩的明暗对比。.欣赏同类型的风景作品。.欣赏不同类型的风景作品《三片云》,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笔触柔和、细腻;
②纯度低的色彩对比变化细微,对比不强。.为《三片云》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画面的意境。.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四、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五、作画步骤: .取景、构图。2 .大色块的铺垫。3 .调整完成。
美术教案大班篇四
小班美术教案:泥工活动--蜗牛宝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于泥工活动很感兴趣,彩泥色彩丰富,一块泥放在手里搓圆、捏长,幼儿非常喜欢,通过泥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塑造物体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因此设计此课。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3.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课件,背景音乐。活动过程:
一、欣赏蜗牛,引起兴趣
1.欣赏布置的蜗牛,引起幼儿参与兴趣。
2.看课件,逐一让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蜗牛,讨论蜗牛的外形特征。
二、教师示范讲解
1.展示所用工具:橡皮泥、火柴。
2.结合儿歌讲解示范。先选一种颜色的彩泥把它捏软,团成球,搓长做蜗牛的身体,“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来捏一捏,团一团呀团成球,搓一搓呀搓成条,一头粗来一头细,蜗牛身体长又长”提醒幼儿蜗牛的身体一头大一头小。再选另一种颜色的彩泥搓长,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做蜗牛的壳,“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来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卷成蜗牛小贝壳,插上眼睛和触角”(小蜗牛头部的触角和眼睛用火柴棒制作)。
三、引导幼儿操作(播放背景音乐)
这只小蜗牛有些孤单,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吗?橡皮泥、火柴是做蜗牛宝宝的,小朋友要注意不要抢别人得橡皮泥,用火柴的时候注意安全。
1.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儿歌引导幼儿。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多做几个蜗牛宝宝,并试着给蜗牛宝宝添上嘴巴。
3.多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四、展示作品
幼儿送蜗牛宝宝回家,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美术教案大班篇五
美术教案-美术欣赏:京剧脸谱
美术欣赏:京剧脸谱
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2.学习用语言表达对京剧脸谱的感受。
3.通过对京剧中人物的动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准备:
脸谱(贴于墙面,孙悟空,二郎神,包公);京剧碟片;道具(旗、宝剑、刀);幼儿面具; 过程:
1.看电视,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呀,我请你们来欣赏一段片子。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电视里放了些什么? 幼儿观看后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电视了放了些什么?你以前有没有看过? 幼儿回答
师:电视里的音乐跟我们平时听得音乐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电视里的人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叫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京剧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你瞧,他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脚上穿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演员脸部化的妆非常夸张、特别。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幼:想
2.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对称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几张京剧脸谱,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好吗? 幼:好 a:第一次观察
师:在观察之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你看到的,觉得有趣、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老师和幼儿一起探讨
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找出了许多有趣、特别的地方,现在老师再请你们去找一找,有没有新的发现—找一找与刚才不一样的地方,好吗?
b:第二次观察 幼儿讲一讲
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又有了新的发现。刚才有的小朋友找出了颜色,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为了好看吗? 幼儿回答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师:又有小朋友说,他们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我们也来看一看,好吗? 老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来看一看。师:你们发现左边和右边是不是一样的? 幼:是
师:对了,它们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 3.京剧脸谱的夸张
师:现在我再请小朋友来找一找这个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
幼儿找到后小结:这个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你们知道做戏的人为什么这么画吗?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4.欣赏额头上有特殊图案的脸谱
师:小朋友瞧,老师这里还有几张脸谱,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一一出示脸谱
师:他是谁?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如:包公:半月代表他清正廉洁,办案公正,月亮是包公的象征。5.和幼儿一起听音乐玩京剧
师:小朋友,现在呀,老师和你们玩个游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 老师头戴面具
师:孩儿们,我来啦!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来演戏呀? 幼:想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些面具,来,戴上吧!幼儿自由选择道具进行演戏。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征.2.通过对老师的观察,理解,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地把他们的形象表现出来.3.培养学生爱老师,敬老师的情感.重点: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难点:创作出富有感情的作品.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自己所喜欢老师的五官特征和神情
(教师)课件,录音,有关人物形象的图片,范作等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述说故事.(1)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等有关教师的歌曲或录像.(2)让学生想一下最关心,最爱护自己的老师的形象,并说说有关的故事.2.观察特征,进行表演.(1)把课前观察到的老师的五官特征跟其他同学交流.(2)观察老师的神情.教师演示开心,严肃,伤心等表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样的表情.(3)表演有关老师故事的情景剧.(4)师生一起评价.3.欣赏作品,提供建议.(1)播放一些关于老师的音乐或录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2)提供主题:对老师外貌特征的判断;对老师情感的表述;想象表现你心中理想的老师(三方面的主题任选其一).(3)建议:着重表现人物的五官和气质特征;想象老师在开心或严肃或伤心时的情景,并把它画下来.(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着重在人物的表情特征,水彩画和水粉画技法等方面做指导).4.交流情感,收集故事.(1)教师小结:教导学生要尊重老师,长辈和他们的劳动成果.(2)收集有关尊师重教的故事.我的思考:
15.闪光的星星
教学目标:
1.根据视觉暂留原理制作表现闪光的星星的玩具.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3.通过动手制作玩具,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重点: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设计制作简单的玩具.难点:发挥想象,能巧妙地运用视觉暂留原理制作一个别致的玩具.课前准备:(学生)卡纸(或相应的厚纸,信封),彩纸,胶水(或双面胶),小棒(或铅笔)(教师)课件,范作
教学过程: 1.激趣引题.(1)(课件)欣赏动画分解动作(如鸟的飞翔动作),分解画面展示.(2)学生讨论分析原因后归纳出视觉暂留的原理.(3)结合范作欣赏,揭示课题.2.探究新知.(1)把范作分发到小组中去,小组研讨制作方法.(2)分组汇报讲解每组范作的制作过程,教师举例,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理解制作原理:
①在一张对折的纸(或信封)上,分别画上星星及光芒,教师可以提出画出星星的多种样式的要求.②在小棒的周围涂上胶水(或用双面胶),并固定于画纸的中间.③转动小棒,星星就会发光啦!
(3)分析作品,理解正面和反面内容应相互呼应,研究如何呼应的方法.归纳得出大小相配,位置对应等方法.3.尝试制作.学习建议:用“闪光的星星”这种玩具的制作原理做一个与别人不同的玩具.鼓励学生采用彩纸拼贴或薄的彩泥粘贴法来表现正反的图案.4.展评.随着乐曲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乐趣.我的思考: 16.转转转 纸陀螺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材料,学习设计制作纸陀螺及能进行简单的装饰.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使用自己制作的纸陀螺的活动,培养对美术设计制作的兴趣.重点:巧妙选用各种材料制作有创意的纸陀螺.难点:制作时,陀螺面与陀螺轴的连接.课前准备:
(学生)卡纸(或相应的厚纸),彩纸(或相应的材料),双面胶,纸杯,瓶盖,小棒(铅笔或筷子)等必要的工具
(教师)课件,陀螺
教学过程: 1.引入.(1)(课件)出示陀螺,介绍陀螺的历史.(2)(课件)在陀螺专卖店,如果你是顾客,你最喜欢哪一个陀螺?为什么?(3)揭示课题.2.分析.(1)教师提问:这家陀螺专卖店新近打算开发一批新产品——纸制的陀螺,如果请你们帮忙设计几种产品,该如何做?(2)小组讨论,归纳纸陀螺的制作方法.①剪圆形,学生可讨论剪出圆形的方法.②装饰陀螺,学生可讨论装饰陀螺的方法.③试一试比较陀螺的图案在旋转与静止时的异同.④在中心点上固定小棒.3.欣赏优秀的纸陀螺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4.创作.(1)设计一个漂亮的纸陀螺.(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对作业中能利用剪贴,卷折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5.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买卖陀螺”的游戏,并让学生说说购买纸陀螺的理由.(提示:从形,色,图案方面阐述,同时转动时要快,稳.)6.拓展.根据纸陀螺的制作原理设计制作其他玩具.我的思考: 美术 《彩陶的艺术美、科学美》
2002-09-09 作者(来源):四川省彭州中学 钱 卫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感受我们祖先在遥远年代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体验我们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彩陶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分析彩陶艺术形式法则的应用。
三、教学材料
多媒体及介绍彩陶艺术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彩陶艺术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
彩陶的定义:指一种在质地细腻的器物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
产生的时间: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河流域一带
划时代意义:是造型艺术的出发点和人类自觉审美意识到来的标志,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二)欣赏彩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彩陶的艺术美
造型美:千姿百态、样式多样。罐、盆、瓶、壶、碗、钵、三足器等,以简洁、自然、浑厚的造型,体现出健康、饱满的美感。
色彩美:红、白、黑编织出单纯、朴素的美感 纹饰美:①内容丰富: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②手法多样:有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体现了“抽象美”
③形式法则:体现了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之美
彩陶的科学美
巧妙的造型:腹部膨大,增大容量,体现了实用性;陶罐有肩、小口、长颈便于运水、储水;陶盆无肩、无颈、大口便于饮食、炊食;三足器设计更稳定、坚实,便于烧火
颜料的发明:使用赭石作红色,赤矿铁和氧化锰作黑色,瓷土作白色
合理的装饰部位:多在腹部以上,便于席地而坐,从俯视角度去观赏它,体现了尽善尽美的追求
(三)作业:用一句话来概括彩陶之美。
(四)小结: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点评:该课的课件制作精美,在收集彩陶图片内容中花了不少功夫。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欣赏彩陶工艺的同时,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在看似寻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共鸣.因而,当该课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彩陶欣赏的感受时,学生均做出了富有创意和一定深度的回答。
课题:第9课 陶泥的世界
课时:2课时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了解用泥或陶土制作生活用品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揉、搓、粘等技法及点、线、面的组合。
教具学具:橡皮泥、牙签、垫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说陶
1、了解我国有关陶文化的知识。
2、学生讲述知道的陶文化。
(二)赏陶(媒体展示陶文化)
1、欣赏彩陶文化: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马厂型
2、欣赏黑陶文化特点:黑、薄、光。
3、彩陶文化运用的艺术法则。
4、欣赏现当代陶文化。
媒体出示彩陶图片,介绍认识各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
媒体出示黑陶图片
媒体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媒体展示现当代陶艺作品
三、玩陶
1、提问: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方法?
2、这一件作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感觉怎样。
3、a、手捏的作品是按什么步骤做的呢?
b、手捏的大泥团应注意什么?
c、盘条法又是怎样做呢?
4、搓泥条应该怎样才能搓得基本一致?
5、怎样才能使泥板拼接的作品变得牢固而不会轻易损坏?
6、拍泥板应该注意什么?
7、以下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装饰的手法,你能说说吗?
8、欣赏学生作品。
媒体出示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制作的作品及相应文字
四、老师总结陶艺在生活中各个地方的应用。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
1、出示陶艺作品,仔细观察比较,说说它们各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制作方法归纳:泥条盘筑、随手捏制、泥板拼接法等。
用各种方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二、探究方法
1、将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在学生间传送,看一看,摸一摸,感知作品制作特点。
2、思考:泥板拼接法的制作步骤和方法是怎样的?
3、同桌或小组间交流。
用泥板拼接法做成的陶艺作品
三、教材赏析
1、观察教材步骤图例,进一步了解陶艺制作的整个流程。
2、欣赏教材范品,开阔思维,感知作品造型的多样性。
四、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个人独立制作或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自己喜欢的造型生动的陶艺作品。
五、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六、作业展评
彩陶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纹饰的特点
瓷彩、瓷器装饰用彩,最早是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一些青瓷上,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进入隋代,便已使用黑彩点画人物的发冠、眉毛、眼睛和衣纹。到唐代,又出现了长沙窑的釉下褐彩。釉上彩始于宋。青花、釉里红和金彩则在金元时期崭露头角。到明代宣德、成化时期,各种彩瓷相继出现。如宣德年间出现在青花瓷器上的加红彩,成化时期出现的斗彩。入清以后,景德镇创造了蓝彩和翠色。康熙年间,具有我国陶瓷的独特装饰风格的粉彩逐渐形成,雍、乾时达到鼎盛阶段。到清代中期,西方装饰艺术传到中国,洋彩开始使用。
中国绘画肇始于原始社会,至少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原始社会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改造了自然,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古代祖先已由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生产劳动和工具的制造,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既能进行物质生产又能相对独立地进行精神生产,这就为绘画的萌始准备了条件。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了一件刻着似为羚羊、飞鸟和猎人等图像的兽骨片,猎人以此寄寓猎获野兽的意想和愿望。这种刻有仿生图像作品的出现,为绘画的产生揭开了序幕。
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在长期的有秩序的定居生活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从而掌握了制陶技术,并且在陶器制作和图案装饰的过程中提高和丰富了艺术造型的能力。由于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先在陶坯上彩绘花纹后再烧制而成的彩陶。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在此之后的时间里人们又陆续发现了半坡型、庙底沟型、马家窑型、半山型、马厂型等多种类型的原始彩陶。揭开了原始彩陶的面貌。
半坡型彩陶:代表型陶器有大口圆底陶盆 默的脸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幽默的脸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幽默的脸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来听听唱的是什么内容?你也可以边听边找。生:人的五官
二、比较漫画人物与照片人物的区别幽默的脸 师:我们都知道不同的脸形搭配上大小不同的五官就决定了人独具特色的相貌,我们看,这是谁?(出示成龙照片)看看漫画中的人与照片中的人有什么不同? 生:通过五官大小的变化来说。如:突出眼睛的大,嘴巴的大……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名人(出示课件数位名人的照片和漫画),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那个名人的照片来看看,他与漫画中的人有什么不同? 生:我选择的是……,他的特点是……
师:大家把自己自己喜欢的人物的五官的特点都说了出来,幽默的脸http://真棒,可谁知道漫画中的人物都用了什么方法来画的呢? 生:夸张
师:对,也就是把大的画得更大,小的画得更小,我们看,我们班的几位同学展示了他们最开心、最得意的表情,(课件出示)看他们的五官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看着同学门有趣生动的表情,老师的手有点痒痒,想动动笔画画把这夸张的表情变成一张漫画,我们选择谁来当我们的模特?。学生说人物特点,老师画 师:大家看某某同学的漫画形象可爱吗?我们其他班的同学也用简洁的线条画了不同人物的漫画形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五官变化(看其他班学生作品)
你能为自己或者同学画一张漫画? 生:画自己或者同学。
三、学生第一次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画完后,请学生来做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http://学生他评 画完后每一小组选1-2张你们认为最有趣的脸贴到我们的展示台上。提问:你问什么这样画,你画的头像的特点是什么 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四、小组比赛 师:同学们画的漫画人物都非常的形象生动,可谁知道我们如何用制作工具来做一个漫画头像呢?
生:用剪刀剪,用胶水粘,用画笔补充画。
师:现在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漫画人物头像做得最生动,最有趣。比赛的形式进行。小组自评,他评
四、拓展
课题名称:第1课 感受漫画造型
² 知识要素
了解漫画的造型特点
² 技能要求:
用流畅的线条表现漫画特征
²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欣赏各种漫画造型,感受漫画的艺术特点 实践与创造:选择一种表现形式,临摹或创意一幅漫画
欣赏与评议:能感受评议漫画幽默、寓意、讽刺的特点
² 教学重点
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造型手法和表现形式
² 教学难点
造型夸张,表现得有幽默感、有寓意或有讽刺意义
²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请学生在课前搜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分小组或班级形式进行交流,介绍自己喜爱的原因。
2.教师出示优秀漫画作品,请学生欣赏并谈感受。
3.教师小结:
① 漫画具有幽默、寓意、讽刺等特点。
② 漫画造型运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强调人物的形象特征和鲜明个性。
③ 有独幅漫画、连环漫画、多分镜漫画等多种表现形式。
④ 有线描、水墨、色彩等绘画方式。
二.尝试与讨论
1.学生尝试用漫画的造型特点临摹或创意一个人物造型。
2.展示、交流感受。
3.讨论:连环漫画和多分镜漫画的形式有什么不同的设计要求?
4.交流、小结:
① 故事短小、有趣,表达幽默、寓意或讽刺。
② 人物造型夸张、体现个性特点。
③ 画面连贯、人物形象统一。
④ 分镜漫画还要注意画面的分割有新意。
三.想象与实践
1.故事的创意交流,到身边找幽默的、有寓意的、讽刺性的短小故事。
2.交流表现构思。
① 分几个画面或镜头表现。
② 每个画面或镜头中要表现出哪些情节或动作。
③ 人物形象的设计,体现什么性格特点。
④ 添加背景。
⑤ 幽默感、寓意性或讽刺性是否强。
3.绘画草图。交流、修改。
4.涂色。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构思。
2.互评,教师评议。
① 题材是否有幽默感、寓意或讽刺性?
② 人物造型设计是否夸张有个性?
③ 画面情节安排是否连贯?创意如何?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 动漫天地
课题名称:第2课 我喜欢的卡通画
² 知识要素
了解卡通画造型特点
² 技能要求:
用流畅的线条表现卡通特征
²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感受卡通画的特征和充满活力的儿童心理
实践与创造:临摹卡通造型,添画相适应的动作和环境
欣赏与评议:说说卡通形象的造型设计与个性特点的表现
² 教学重点
根据卡通造型的特点,表现一个有个性的卡通人物
² 教学难点
人物夸张表现后,各部分的整体感
²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请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说说喜欢的原因。
2.教师小结:
卡通画是儿童喜欢艺术形式之一。
画面幽默夸张,人物个性鲜明,色彩鲜艳,时代性强。
漫画式地表现儿童充满活力的情趣。
二.比较与讨论
1.出示漫画作品和卡通人物造型,请学生观察比较。
2.讨论、交流,小结卡通人物造型的特点:
① 漫画人物造型简单、概括、夸张,色彩也较朴素。
② 卡通画幽默夸张,有时代感,人物性格特征鲜明,服饰刻画仔细,色彩鲜艳,画面视觉冲击力强。
③ 卡通人物造型特点:表现细致的发饰;明亮的大眼睛;比例修长的腿部……
三.想象与实践
1.临摹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造型,能较好地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
2.根据提供的漫画形象,设计添加动作和相关背景。
① 临摹已有人物头像。
② 设计,添加动作。服饰、动作要符合人物年龄、性格特点。线条流畅。
③ 添画背景。
④ 涂色。色彩鲜艳、均匀。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构思。
2.互评,教师评议。
① 是否抓住卡通人物造型特点来表现?
② 设计、添加的动作是否符合人物年龄、性格特点。是否有创意?
③ 添加背景后,主体是否突出?
④ 线条是否流畅?色彩是否鲜艳?
单元主题:第一单元 动漫天地
课题名称:第3课 会动的动漫画
² 知识要素
了解动漫画会动的原理
² 技能要求:
探究动漫画会动的几种方法
² 教学目标
体验与发现:知道动画电影的放映原理
实践与创造:自己制作一个会动的小影片 欣赏与评议:发现他人制作的好创意,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² 教学重点
了解动画放映的原理并动手绘制会动的小影片
² 教学难点
设计绘画的动作有连续性
²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请学生欣赏小动画。
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说一说,或动脑筋想一想,影片中的画面是怎样动起来的?
2.教师小结:
动画电影是将许多连续的画面一个个排列在胶片上,通过快速放映,画面就“动”起来了。
3.介绍其他画面会动的形式:走马灯、皮影戏。
二.启发与尝试
1.看书、自学。有哪些简易的方法可以让小影片动起来?
2.思考、讨论:有哪些制作要求。
3.小结:图片在粘贴固定的时候,位置要对齐,否则影响动画的放映效果。
4.学生尝试:
① 给线描稿涂色。(各部位颜色要基本一致)
② 剪下纸片。
③ 粘贴在铅笔上或装订成小书。
5.游戏,观看小影片。
三.想象与实践
1.交流游戏感受。
2.讨论:图片的绘制又有什么要求呢?
3.交流、小结:
① 每个画面中的动作有连续性。幅度不大。
② 人物形象清晰。
③ 根据动作安排好人物的位置。
4.作业:自己设计绘制几个连续的画面,并动脑筋让画面动起来。
四.展示与评论
1.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创造。
2.互评,教师评议。
① 动画放映的效果如何?
② 动作设计有趣、清晰。
③ 画面动起来的方法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