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姥姥语录》读后感字通用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姥姥语录读后感字篇一
小时候春晚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里提到过倪萍的《日子》,宋丹丹说她要写本《月子》,还好不是坐月子。
读了才知道倪萍原来是山东人,书里也有些山东的韵味,即使她刻意避着。我常觉的有些道理得是方言讲出来才有感觉,普通话太普通,像在念天书。
我有个山东同学给我多次讲过她母亲的育儿观:养娃就像种树,即使有些枝枝岔岔,只要给它定时施肥浇水,它是能够长大的。这说法形象。
我妈也是爱说能说的人,而且很多话一经她口就特别有水平。我学习不顺,我妈说,人生的路总是弯弯曲曲,平坦的路往常都在后面,你鼓点劲,坚持一下,就能看着了。相比之,我爸不爱说,更多是身教而非言传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小时候我一直生长在县城,没有机会体会隔辈亲这种情感。仔细回想,只在老家待会一个暑期,和我爷我婆的记忆也很难串联。记忆里,打我初面见到他们二老直至他们离世,他们的样貌在我记忆里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我想是我没有仔细观察过他们吧。说来遗憾,我甚至不知道我爷我奶的名字。我婆是基督教信徒,但她识字不多,一本圣经翻来覆去读了无数遍,我真希望她最终在书里找到了生死的答案。我爷是大家长,很有威严,对我父亲很严厉。因为家里男娃多,且我是最小的,自然待我不亲。他最后生病的时间里,我去看过他,他不认识我。
日子在过,人在日子里老去,这是生活无变的真理。上周和家里打电话时,我妈给我又把舅家娃要结婚的事说了一遍,我爸和我的话也越来越多了,而这就是父母老态。
姥姥语录读后感字篇二
上周的时候去六楼的图书馆借了一本《姥姥语录》来看,倪萍写的,走的时候借书的师傅说,这是什么书啊,我说是倪萍写的《姥姥语录》,师傅说,哦,倪萍还是挺有才的,我说:是啊,所以她写的书才想看看。
我拿着书嗒嗒嗒的就下楼了。
坐在班级里翻来这一本姥姥语录,仔细的看着,倪萍的姥姥很长寿的,虽然老人家没有活过一个世纪,但是九十多岁的高龄也是对生命的至高崇尚,姥姥虽然不识字,但是做人处事的道理,确实比我们吃过米还多,姥姥说:靠山山倒,靠人人老。
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对这一句话我深有感悟。
可能在我年纪尚轻的时候不会太理解这一句而现在参加工作了才知道的,你就是你自己的全世界。
小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能力也不能体现我们的任何人生价值,父母是我们最大的靠山,有人欺负了我找我爸去,没钱了找我爸去,想吃什么了,妈妈给做。
那个时候,父母俨然是我们一座最大的靠山,山上郁郁葱葱,我们想要的什么都会有。
如今,年过20了,父母的背也一点一点的变弯了,这座郁郁葱葱的山已经不像是当年的那一个青翠欲滴的山了。
就如姥姥说的那样,靠人人老,父母正在像年老迈进,我们的人生却刚刚开始,我们有年轻的资本和结实的臂膀,这一次,我们就成了父母的山!这一次,我们要靠自己,参加了工作终是可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以后我们就是自己的靠山,父母的靠山。
姥姥语录读后感字篇三
其实在张校长发这条信息之前,我们的杜老师就已经让我们阅读《姥姥语录》了。
这是一本充满爱和善的书,字里行间都是一些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包包子,捡麦穗,聊闲话……但却在作者的笔下生动了起来,如果没有对姥姥那份无微不至的爱,对生活的感触深厚,怎么会写出那么生动,那么活跃,那么活跃;更激活了心中对爱的理解,对孝的理解,对人和生命的理解。
这本书启发了我两点:一是姥姥的智慧;而是作者的孝心。
姥姥那些智慧的语言和比喻令我印象极为深刻,其中,就有这么一句:
“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这叫别人帮你。”我一开始对后半句很奇怪,给别人盛饭,怎么能叫别人帮你呢?后来想了想,正因为是有了前一句“有一锅米自己吃不了”,这句话才能让人想通,姥姥的智慧真是博大啊。
作者为了能让97岁的姥姥能有些事做,让姥姥剥瓜子来挣钱,作者是想让姥姥快乐地过完一辈子;为了能让姥姥补补身体,补品从几元一斤买到几千一斤,为了能让姥姥开心,作者真是费尽心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着家人还健在,只要让长辈感到满足,幸福,这即是孝了。
姥姥语录读后感字篇四
《姥姥语录》看了有半个月了吧,斟酌姥姥说过得的话,佩服姥姥,一个朴实的农家妇女,一个围着锅台转了一辈子的小脚老太太,不识字,一生为小家付出,竟有如此多的大哲学,全部源于生活,她说快乐你别嫌小,一个小,两个加起来,三个加起来,你加到一百试试?快乐就大了,书中总是看到快乐的她,不计较,大度,有种吃亏是福的风度,这应该就是乐天派的性格吧。
真真切切明白了什么是小生活里的大智慧, 一种平平淡淡,朴朴实实的生活,看到了倪萍老师的尊老爱幼,秀外慧中,善良大度等美德,真是羡煞旁人。
看着倪萍和姥姥的一点一滴生活,他们的感情,真是友情大于亲情了,就像好朋友一样 无话不谈,完全没有代沟,不管是年轻时姥姥,还是年老后的姥姥总是那么可爱,总是那么有智慧,那么幽默惹人爱,那么通情达理。
看着姥姥语录,脑海里总是不时的想起祖母,已经离开好久了,每每都会想起,都会说,要是祖母在该多好啊!其实,倪萍第一次赚到8000块,和姥姥在关房间数钱的场景,我也似曾相识,那时新年小辈们孝敬的给祖母的红包,大年初一早上,祖母拿出红包,我和老姐帮忙数钱,哈哈哈,那时候我们仨一起睡,每晚都有故事听或是猜谜语猜字谜,可惜现在故事情节能记住不多,但是讲故事的语气依然印在我脑海里,祖母故事讲到一半喜欢掉人家胃口,每次就不讲了,困了,要等明晚再讲,再三要求下,还是不讲,呵呵,有些结局没听完整,后来问姐姐,她也记不清了不。
话说数钱,我只会相同的堆一起,主要老姐帮忙数,那时候的祖母都会边拆红包,边说这是谁谁给的。
一脸幸福样,然后看祖母准备钱,包给小辈们,看她包红包可有意思了,喜欢从大孙子到小孙子一包包,算她有几个孙子,说这包给谁谁谁的,哈哈,不亦乐乎。
我们仨关门算钱包红包的那份快乐也永远镶嵌在我的记忆力,就像倪敏一样,她是镶嵌在他生命里的。
其实祖母,她也是一路苦过来的,很坚强的女人。
后来听父辈们讲,也是一生坎坷,到老了,孙子们都会赚钱了,才好多了,我有记忆以来,祖辈们还算孝敬,仅此而已。
回想起来,小时候,总是好奇的看着她,围在她身边问这问那的,那时还真是不懂事,像祖母假牙那件事,洗头发为什么不用洗发露,为什么头发盘成陀罗的样子,为什头发是白的还那么少,手上戴着发光的珠子,为什么祖母就喜欢吃豆腐乳,小麦片泡饼干之类的,记忆涌上心头,后来搬家了,祖母没有一起搬,她有自己的考虑,父母也就顺了她的意思,还好亲戚都还住那里,有人照顾,那时候应该是九岁前的记忆,想想祖母已经离开好久好久了,离开时她才88岁,依然记得祖母每天起床都会静坐,谁都不许打扰,而调皮的我总会试探下,祖母是真的专心在静坐么?从各个方向捉弄,总是被识破,哈哈哈,想想好玩是不止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