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 水利体制改革调研报告(8篇)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水利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一
一、文体局、广电服务中心、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 文体局,正科级建制,2009年机构改革由文体局与广电服务中心合并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内设一室四股:办公室、文化股、体育股、综合股、市场股。机关行政编制为6名,局长一名,副局长3名,工程师一名,工勤人员1人。现为正科级干部2名(局长一名,支部书记一名),副科级干部5人(副局长3人,纪检组长1人,副主任科员1人)。机构改革后,只进行了更名挂牌,实际职能未进行整合,目前只履行文化、体育相关职责。下属单位为文化馆、图书馆、少体校。
未进行改革,仍为广电中心,履行原有职能。广电中心主任由县政协一名副主席兼任,支部书记一名,今年新配备副主任2名,总工一名。
**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09年文化体制改革时设立,隶属于**县文广新局,副科级建制,核定编制10名。现未能按要求将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执法队伍进行整合,仅履行文化、体育相关职能。改革时,原文体局副局长兼任执法队长,由于工作调动,现执法队长空缺。现有人员9,其中占编2人,借调3人,临时人员4人。
二、电影公司(电影院)、蒲剧团
资的30%(高者每月800元,低者每月510元),由县财政支付。医疗保险09年起由财政支付,个人部分由自己负担。
蒲剧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县政府每年拨付9万元经费,由文体局代发。现有人员23人(退休10人),待岗人员13人。自2007年至今,不开展工作。退休人员工资,县政府解决4人,其余6人由文体局在财政划拨的9万元经费中按300-800元支付。待岗人员不发工资,不交保险。目前,有一座家属楼,无办公和排练场地。
二0一0年十二月八日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水利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二
尊敬的xx县长,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议程,现在由我向您和参会的同志们汇报我们xx县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工作情况,请批评指正。
今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税务机关的带领下,xx国税和xx地税严格按照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精心谋划、周密部署、稳扎稳打、有条不紊的推进xx县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经过缜密谋划、稳妥部署、扎实推进、有力落实,截至目前,xx县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成效斐然。一是国地税业务融合有序,最终实现国地税“一个标识”“一厅通办”“一次办结”“一套资料”,网上办税系统“一网通办”,纳税服务质效更提升,纳税人办税更便捷。二是部门整合加快。总体来说,推进xx县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我们主要采取“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实行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伟大顶层设计。是整合各项资源、提高征管效率、减轻纳税人负担,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举。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利国利民利税利发展。我们原xx国税、xx地税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举改革的旗帜,始终将党的领导贯彻始终,以党的坚强领导,为xx县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指明方向、规划航道。二是坚持改革方案。原xx国税、xx地税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的方案》,明确原xx县国地税在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期间遵循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并按照方案精心谋划、周密部署、有序落实、稳步推进改革,确保改革秩序井然、推进有力。三是坚持改革纪律。
一、管弦迭奏,服务一个音调 为解决纳税人办税标准不统一、不便利及纳税人两头跑等问题,该市国、地税在整合办税资源、优化办税流程、减轻办税负担等方面 联合发力,确保纳税服务同一标准,促进深度融合。一是整合办税资源,合建一体平台。在所有县(区)地税局、国税 局实现互相进驻对方服务厅、共同入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基础上,临川 等县(区)的乡镇国税分局尝试代征地方零散税收,宜黄、崇仁、金溪、南丰4 个县在当地政府的统筹下,统一规划建设联合办税服务厅,实 现“一窗双系统、事项一窗办”,让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避 免“两头跑、两头找”,降低了办税成本。目前,该市国地税联合办税 服务窗口数量达到58 二是统一流程标准,规范对外服务。制定了《xx市国地税办税 服务人员管理和考核办法》,统一办税流程、统一服务标准,做到首 问及一次性告知责任覆盖双方业务,延时限时提醒预约同步,让纳税 人“首问一个人、通联涉税流”;精简办税资料,一次采集双方共用,2016年双方累计联合采集财务报表26429份;国地税联合维护纳税人 权益,处理双方涉税服务诉求25 件,联合开展税收宣传52 训纳税人6885人次。三是信用联合评定,奖惩措施同源。共同打分评定共管户,共享 资料,动态管理,信用互认,全市联评2016 年度纳税信用等级4510 户;开展“银税互动”,帮助b 级以上纳税人获得无抵押担保贷款扶持,该市115 户纳税人通过“税贷通”项目取得贷款3.67 亿元,促进纳税 信用社会化共享运用;广昌县制定《税收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管理办 法》,建立企业信用监管警示系统,将纳税信用纳入政府采购、土地 供应、出国出境等应用范畴。
二、双轮同轨,管理一个尺度 为适应税源深刻变化的新趋势,xx 市国、地税部门坚持简政放 权、放管结合,在税收户籍、税务发票、定额核定等方面管理同一尺 度,进一步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一是税源户籍同管,扎牢征管基础。同步推进“五证合一”等登记 制度改革,共同做好换证变更前台辅导、采集信息后台传递工作,累 计联合办理新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和协同注销登记19897 上线”为契机,开展国地税共管户分类比对,实现管户数据并档统一;联合组织营改增户调查确认,实地核查税源基础信息,全市27351 户营改增纳税人资料顺利交接,做到不重户、不漏户。二是计税标准统一,共同确认结果。采取“方案联合制定、信息 相互交换”的方式,协同开展12241 户定期定额个体纳税人的定额核 定,保证双方计税标准一致;联合开展企业纳税人典型调查和涉税信 息采集、测算及确定应税所得率,共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联合确 定了本地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的计税毛利率标 准,统一了房地产行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税依据。
三是税务发票合控,堵塞税收漏洞。联合印发《加强国地税合作 规范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流程的规定》,规范国税代开增值税发票环 节地方税费附征流程,将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等地方税 费纳入国税“先税后票”完税前置机制中,促进“以票控税”回归;执行联 系单制度,满足“营改增”过渡期纳税人发票需求,防范多开少征风险。一年来,该市国税在代开发票环节累计征收地方税费2847.31 万元,地税累计为国税征收税款1995.2 万元。三、弓弩齐发,执法一个劲道 积极推进涉税信息共享、执法适度整合,协同开展征管互助、风 险管理,联合进户稽查,促进税收执法标准的统一、执法水平的提高 和税收震慑力增强。一是实施信息聚合,防范税收风险。共享双方内部涉税信息,以 半月为周期,交换“金三”系统内尚未实现实时交互的业务域数据,累 计共享信息194613 条;联合采集第三方涉税信息,依托全市51 门建立的信息平台,双方采集了98万条信息并开展联合分析应用;联合开展经济税收分析、协同监督管理及国地税间的关联指标比对,识别税款征收风险。2016 年,该市国地税通过共享信息累计增收 6385.84 万元。二是开展征管互助,提高征管效率。完善二手房销售和其他个人 房屋出租“双代”管理,合作设计开发各税种间不含税换算工具,确保 了计税口径相同;互认建筑企业外出经营管理状态,共享机构所在地 开具核销和经营地报验登记业务信息;联合开展经济税收分析,开展 了增值税、消费税与城市建设税及附加等国地税之间的关联指标比对;协同开展了房地产一体化管理,双方依靠协同管理累计增加建筑房地 产业税收25669.67 万元。
三是联合进户稽查,增强威慑效果。联合制定《案源管理办法》 《轮查和抽查选案管理办法》,开展案源管理合作,探索建立随机和 竞标方法选派执法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制度;双方确定共查对象,做到联合进户、各税通查、文书各制、结论单下,专项稽查协作进行、日常稽查联合开展、举报案件联合查处。全年累计对22 户纳税人开 展联合稽查,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及罚款1766.98 万元,有效增强 了震慑作用,提高了税法遵从度。四、携手发力,协作一个步子 xx 市国、地税共谋发展大计,真诚合作,积极探索“组团上阵、相互嵌入”的合作模式,在税收宣传、风险管理及干部交流等方面成 效明显。
一是组建辅导宣传团,共发税收声音。立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平台,共同编印税收宣传资料,联合发布营改增、金税三期等国地税 关联业务公告,同频发声扩大影响力;高新区、南丰县等国、地税组 织了取得“三师”资格的干部组建纳税服务专家团队、上市税收援助团 队等志愿组织,实行跟踪化咨询服务,主动帮助涉税筹划,从企业新 办到正常经营,提供一揽子个性化服务;黎川、资溪等县国、地税共 建纳税人权益保护组织,完善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和需求,健全了联动 响应举措,受到了纳税人高度称赞。二是成立风险管理团,拆除数据烟囱。成立了由国地业务骨干 参与的风险管理团队,进行数据整备和风险分析、识别、排序、应对 等环节的合作;双方以行业和事项为核心,对房地产业、建筑业、金 融保险业、生活服务业、物业行业、旅游业等行业和股权转让等资本 交易事项开展风险协同管理,依据国地税各自风险特征库、风险分析 模型、风险识别指标,共同制定风险筛查指引和风险应对预案,共同 防范税务风险。
一年来,该市国地税累计风险应对税款4763.03 万元。三是创设难题攻关团,互鉴税收经验。以人才流动为突破口,将 各自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聚合共享、跨界交融,激荡碰撞出裂变的思 维活力。双方共同建立了13 个税收调研课题组,针对信用应用、欠 税清理等双方共性难题开展联合攻关;共同制定互派干部挂职锻炼实 施方案,互派6 名干部挂职交流工作,挂出单位和派出单位对挂职干 部实行双重管理,为挂职人员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创造条件,倡导挂 职人员“拜师学艺”“跟班学习”,进一步促进优秀经验的相互借鉴和智 慧成果的相互融合。
某县发改委机关党委2018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落实“六项”基本建设,提升党建水平
一是落实基本组织。为进一步提升机关党建工作实效,今年年初,经党组研究决定,成立机关党建办公室,设专人负责党建工作及相关活动的组织开展。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共同来抓。二是落实基本队伍。通过建立完善党员花名册,准确掌握党员信息,制定党员积分化管理制度,建立考评机制,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和结构标准,开展党员培训,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三是落实基本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规范30条,“三会一课”、党费收缴、党员学习培训等各项组织生活制度,不断夯实基础组织建设。四是落实基本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党员志愿服务,组织观看教育影片等形式多样的载体,开展党员活动,不断激发党员活力。截至目前,共开展不同主题活动10余次。五是落实基本阵地建设。为了更好的保障党建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断提升了党员干部引领 发展的综合素质 今年以来,机关党委部署和召集了机关各支部深入学习中央全会 和市委会议精神。
台。
(三)深入开展了“三解三促”工作,发改及党建工作迈上新的 台阶 根据市委 《关于在市级机关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 “三解三促” 和大接访活动的意见》要求,机关党委配合委领导通过下基层,了解 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升了发改事业水平。在全委“三解三促”活动中,一是成立“三解三促”活动办公室。二是走访蹲点单位,开展调研摸底和收集问题。三是走访贫困户家庭,实施帮扶解困。四是在调研单位蹲点时,同时提供发展思路和建议。五是千方百计解决实际问题。
结合。
2018 上半年基层党建工作总结模板
一、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一)狠抓学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
(二)强化责任意识,压实党建工作责任。
(三)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四)加强作风建设,规范党员干部行为。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二是开展主题活动。三是开展专项整治。
二、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
(二)规范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三)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
(四)完成支部换届、发展党员和党费收缴工作。
(五)重视基层基础保障。
三、突出问题整改情况 针对 2017 年度基层党建评议考核反馈的问题,党组高度重视,认真抓 好整改。
一是强化载体打造,增强工作创新性。
二是强化基础管理,增强工作规范性。
三是强化典型培植,发挥党员先进性。
四、存在问题 一是由于是发改委业务工作涉及的领域多,覆盖面广,党务干部在谋 划党务工作时,存在对全局工作把握不够的问题,致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 作紧密结合不够;二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虽然形成了常态,但学习的实效性还不够 突出。三是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的配合活动较少。五、下步打算 一是强化思想建党,切实提高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以学习贯彻十九大 精神为重点,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学习实效上发力,在“不 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下功夫、求实效。二是注重压实责任,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地生根。突出抓好 党组织主体责任落实,将机关党建工作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层次每 一个党员。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以纠正 “四风”,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并深化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和作风建设。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水利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三
一、领导重视,成立专门组织机构
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后,我们三河市立即将会议精神形成专题报告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了汇报。三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分别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情况汇报,对落实省、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并积极组织实施。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保证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并成立办公室具体做好协调督导工作,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专门领导机构直接领导,相关单位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的工作格局,从而保证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扎实开展和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搞好调查摸底。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调整归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对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与经营业务“两分开”改革,对公益性事业单位进行聘任制改革。为有效搞好各项改革工作,我们对原三河市文化体育局、原三河市广播电视局、原三河市新闻出版局等单位的职能设置、编制人数和现有干部职工人数,以及原文化体育局下属各单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召开了文化体育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关于全市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工作人员情况协调工作会,认真听取了各单位的宣传文化工作、文化市场执法方面的专题汇报,形成了三河市宣传文化系统单位情况专题报告,从而确保了文化体制改革各项工作有的放矢、科学推进。
三是研究制定方案。领导机构成立后,我市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改革精神,结合我市具体实际,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组织召开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认真听取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对《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得以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进行。
二、宣传发动,做到改革和工作两促进 为使文化体制改革顺利开展,我市各文化体制改革单位领导干部深入做好干部职工思想工作,加强改革政策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支持并积极投入到改革中来,做到了在改革中人心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
一是教育职工正确对待改革。在改革中,我们组织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市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集体学习上的讲话和李长春同志考察河北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讲话,深刻领会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精神,认清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统一了早改早主动,不改就被动的认识。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全体干部职工正确对待个人身份变化。各单位党员干部做到了带头推动改革,正确看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讲党性,讲原则,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服从上级决定,严格按照《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搞好改革任务的落实。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自始至终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做到保证每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深化改革中阳光操作,让每一个干部职工都了解,保证了文化队伍的稳定。
二是精心组织各项改革工作。我们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一步一步完成改革的既定任务。5月上旬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涉及单位的调查摸底工作;5月中旬成立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出了《三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意见》;6月28日,三河市举行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揭牌仪式,正式组建了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7月13日,三河市委常委会对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三河市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组成人员进行了任命;7月15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中层以上干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事项做出重点部署。
三是促进当前工作创出佳绩。在改革中,我们坚持“文化繁荣、事业发展、产业升级、队伍稳定”的改革目标,促进改革中部门工作创佳绩、出成果。市评剧团“彩色周末”和送戏下乡文艺演出活动达到百场,市电影公司电影下乡放映已达2000多场。全市网吧、音像零售出租单位、电子游戏厅、歌舞娱乐场所和印刷装订企业,按照行业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律实行了规范化管理,未发生违法违规案件。域内刘白塔遗址、灵山塔等省级文保单位,东城子、西城子遗址等市级文保单位,以及黄叔院、白果树等一批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得到了有效保护。我市有线电视入网村街达到了24个(不包括西市区),有线电视布网总量已达41000余户。由三河市文联创作,总投资1000万元的20集连续剧《三河行》已经开始筹建摄制组;投资2000万元的60集动漫剧《孙小空历险记》已被中国教育电视台《动漫资讯》栏目列为重点项目。
三、
全面冲刺,确保改革任务如期完成三河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入全面冲刺的关键阶段。为此,进入8月份以来,我们加快深入改革步伐,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完成改革。一是做好再发动。8月6日,廊坊市召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调度会后,我市立即行动起来,专门召开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再动员,传达了廊坊市文化体制改革攻坚阶段的工作要求,对我市进一步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最后攻坚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且细化了责任部门的分工,明确了各自职责。同时,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通知》,参照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验收标准,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目标任务。围绕我市评剧团、电影公司所要进行的转企改制,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组建公司,以及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等工作,特别要求我市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编办、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单位要采取特事特办,全面配合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各相关单位任务目标明确,纷纷表示不折不扣地把改革任务完成好。二是做好转企改制、制播分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等方案制定。为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稳步健康推进,我市在改革方案制定上按照上级精神并结合三河实际,从有利于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制定出了《三河市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实施方案》、《三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转企改制实施方案》、《三河市评剧团转企改制实施方案》、《三河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体现了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则,保证了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工作。在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方案制定上,我们探索和改进财政对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支持方式,在企业实行自负盈亏的情况下, 采取公益文化演出 “补一点”的政策,鼓励企业完成好“彩色周末”和电影文化下乡放映工程,服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实现财政资金由养人、养单位逐步向做事业、求发展转变。同时,对于转企的评剧团和电影公司,原有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减,而且还会根据社会发展和具体工作需要有所增加,而且明确要求国有文化企业要对资产实现保值增值;院团转企后,职工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原则妥善安排,确保演职人员的合法权益;转企后的评剧团和电影公司,演职人员职称评定与事业单位一视同仁。凡是中央和上级所制定的文化扶持政策,我们在方案中充分体现,坚持做到贯彻好、落实好,充分发挥政策的保障和激励作用。
三是做到急事急办。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任务项共有19项,在廊坊市范围内是数量最多的,面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协调部门多等各种困难,我们不等不靠,按照廊坊市文改办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文化体制改革相关单位的齐心协力,在规定时间内把新成立的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的三定方案制定出,转企单位领导班子人员进行了任命,为最终完成此次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市评剧团、电影公司在领取工商执照和税务登记过程中,正常情况下所准备材料和报批手续时间较长,为此我市召集工商、地税等部门领导进行沟通协调,采取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措施,对转企改制单位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现场办公,一路绿灯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各项规章制度、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制定推出。现在,我市文化体制改革所涉及的19项工作基本全部完成,一些需要巩固和完善的工作也在加紧实施中,必将取得满意的改革成效。
四、改出活力,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新组建了文广电局、广播电视台、文化行政执法队,评剧团、电影公司实现了转企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实现了内部机制改革。这些改革,焕发了文化队伍的活力,激发了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了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文化体育事业逐步壮大。全市网吧、音像门店、歌舞厅发展到100多家,美术、书法、音乐、器乐、舞蹈等艺术培训班发展到60余个,乒乓球、台球、武术健身等体育俱乐部发展到40多个,星级酒店发展到12家,已经成功公布三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个,域内刘白塔遗址、灵山塔、东城子遗址、皇叔院、白果树等一批历史悠久的省级、廊坊市级文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投资80万元完成了城区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工程。行仁庄的十美图、半壁店的大鼓会、新集的吹歌、大枣林的五虎棍、武术协会的通背拳已申列为廊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山大板作为三河独有的曲艺形式已申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华堂、京华两个高尔夫俱乐部和燕龙马术培训基地,有百世獒园(aa级)、旺星休闲垂钓园(aa级)、灵山寺(aa级)、红嘉业休闲垂钓园、燕郊大石各庄梨园、荣家庄葡萄观光采摘园、明慧观光采摘园等各类中型休闲项目20余个。这些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丰富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市为进一步改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成果,我们投资3.5亿元兴建三河市文化中心工程,占地68.19亩,总建筑面积73980㎡。该工程由北京宜和人文开元建筑设计事务所和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设计。该工程采用流线型外观,地下一层,地上递增式五层,主要功能区有博物馆(建筑面积3136㎡)、美术馆(建筑面积2420㎡)、建设成就展厅(建筑面积1170㎡)、影剧院(建筑面积20619㎡)、科技馆(建筑面积4929㎡)、文化馆和文化办公区(建筑面积共12974㎡)、图书馆(建筑面积3271㎡)、档案馆(建筑面积5670㎡)、体育中心(建筑面积3226㎡)等。目前,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部施工。文化中心建成后将全面满足我市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文化、休闲需求,极大活跃全市人民文化生活。
二是文化产业稳步增长。作为三河支柱产业的印刷装订业,发展迅猛,带动了全市城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印刷装订企业356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76家,装订企业261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19家。印刷装订业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达到近15亿元,年印刷能力8000万色令,2009年实现销售总值16亿元,上缴税金1亿多元,从业人员2.5万人,与全国200多家出版单位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装订之乡”。
作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之一的成功(中国)大广场,乘文化体制改革之风,已完成投资1.15亿元,完成建筑面积9.8万㎡。成功(中国)大广场是以集旅游观光、休闲、游玩、购物、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休闲娱乐中心。公司休闲娱乐中心项目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型过山车、儿童过山车、高空飞船、动力高峰、高空急速坠降、探险游乐园等青少年游乐设施,大型水上游乐场、双环溜冰场、108道保龄球馆等运动健身设施,28屏电影院及一座立体影院以及商业、餐饮等配套设施。该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7.8177亿元人民币。现在该项目已经签定的合同及在招标过程的金额已经超过5.4亿元,工程项目逐步建设中。
三是转企单位充满活力。市评剧团和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后,因为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不仅解决了老职工的后顾之忧,同时迸发出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转企单位通过实行收入与效益挂钩,工作人员的待遇与演出(放映)业务水平挂钩,促使公司所有人员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职工们热爱本职、乐于奉献,尽职尽责完成好自己岗位的每一天工作,“彩色周末”和电影下乡放映场次数量明显增加。干部职工钻研业务知识,节目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不断提高文化下乡节目演出质量和电影下乡放映水平,主动参与文化市场竞争,不但公司和职工收入显著提升,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转企单位上下现如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企业发展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水利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四
根据《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乡市市直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新政文[123]号)精神,撤消了市豫剧团、杂技团、歌舞团、影剧演出公司的事业建制,注销了事业法人,整合组建新乡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于2012年8月20日挂牌成立。
一、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根据新政文[2012]123号文件要求,公司设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根据《公司法》规定和出资人授权行使管理公司职权,董事长为法人代表,设立总经理1人,经理4人,总监2人,对董事会负责,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具体职责按《新乡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章程》执行。
二、建立健全公司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公司成立以来逐步制订了《职工考核制度》、《员工聘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了“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原则,因岗设酬,因劳计酬。
三、人员的安置
根据新政文[2012]123号文件精神,转制后的在编在职人员的档案工资,参照全供事业单位计算的档案工资拨付了“公益性演出服务费”和应有单位缴纳的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2014年拨付“公益性服务费”290.21万元,保险费27.72万元)。
在岗不在编人员和新进人员按照企业办法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立了劳动关系,企业和个人依法缴纳了各项社会保险,共支付了71万余元(年工资约61万余元,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保险费10万余元)。
四、基础保障
根据新政文[2012]123号精神,为改善我公司基础设施,保障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市城乡规划局负责规划建设能够满足我公司艺术剧种表演需要的包括排练、演出、办公、食宿等在内的两处游园广场,建成后交我公司使用,到目前还未落实。
五、公司改制后取得的成绩
改制后,我公司演职人员努力奋进,不断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2年在“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中被评为省先进单位。2013年在“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中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2014年在“文明河南·欢乐中原”群众文化活动中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2014年河南省第十三届戏曲大赛,参赛作品《游子吟》荣获文华大奖;
2015河南省第六届“黄河杯”戏曲大赛,大型现代豫剧《游子吟》荣获金奖。同年河南省第七届黄河杯·小戏小品大赛,参赛作品《投票》荣获金奖。
二零一五年七月九日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水利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五
满意度调查问卷
所在地:
市
县(市、区)
乡(镇)
村委会
村小组
受访人基本信息: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职业:
联系电话:
调查内容:(请在备选答案的字母上打√,第6题文字表述)
b.有点了解
c.不知道
2、(
工程)改革前能正常发挥效益吗? a.可以
b.基本可以
c.不可以
3、您认为改革后(
工程)效益发挥如何? a.充分发挥
b.未充分发挥
c.未发挥
4、您对(
工程)管护模式感到满意吗? a.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a.清楚
b.不太清楚
c.不清楚
6、你认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还存在哪些问题?(请用文字简要描述)
计分依据及注意事项:
1、单个项目公众评议调查问卷发放数量不得低于20份。
2、公众评议过程要公开透明,确保结果真实可信。严禁弄虚作假,一经发现,该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定为0分。
3、调查结束后,请对第1、2、3、4、5项问题所选答案进行统计,选择a项的每题得20分;选择b项的每题得15分;选择c项的每题得10分。20份问卷的平均得分为最终得分。
4、受访人反映的其他问题经核实情况属实,且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每核实一条最终得分扣20分,扣完为止。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水利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六
2004-1-6
2003年10月19日,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云水管改[2003]1号文件印发了《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云南的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和目标,其主要特点有:一是水利工程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强化规范管理;二是明确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三是全面推进水管单位内部改革,严格水利资产管理;四是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培育工程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管理;五是落实了省、地(州、市)、县(市、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的来源,为同级水利建设基金的30%和同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岁修费;六是积极稳妥安置分流人员,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
建国以来,我省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抗御水旱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权责不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事企不分、机制不活、管理粗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这些问题导致我省投入巨资修建的大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因此,加快推进我省水管体制改革(以下简称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为保证我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水管体制改革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为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牢固的体制基础。
(二)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
从现在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符合省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分级管理体制;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保障有力、配套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全省水管体制改革,按国务院统一部署,根据云南的实际,分三步走:2003年为准备阶段。做好调查研究,完成经费测算,搞好试点,编制本地的《改革方案》并报经当地政府批准。2004-2005年为实施阶段。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方案》,深化内部改革,初步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地区和水管单位较少的地、州、市、县可抓紧布署,提前完成。2006年为总结经验阶段。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进行检查验收。
(三)改革的原则
一是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二是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加大水利管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三是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绩效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五是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改革的范围
水管体制改革的范围是全省小型及其以上规模已建和在建的国有水利工程。对上述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未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的,应按照本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及时纳入此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范围。
(二)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全省水利工程实行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并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资产管理、安全运行和干部任免责任。分级管理的划分原则是:跨县(市、区)级行政区划的水利工程原则上由主要受益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特殊情况,可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对同一县(市、区)级行政区划内的小㈠型水库及其以上规模的水利工程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小㈡型水库及其以下规模的小型水利工程可由各县(市、区)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工程所在乡镇负责管理或由所在乡镇直接管理。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管单位、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他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
(三)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
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情况,将水管单位分为纯公益性单位、准公益性单位和经营性单位三类。
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界定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第二类是指既承担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性功能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界定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依其经营收益情况确定性质,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已转制为企业的,维持企业性质不变。
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不具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的水管单位,界定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
目前,我省一些既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农业灌溉任务,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收益较少的水管单位,各地可视情况确定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
水管单位的性质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负责确定。
2、水管单位的定编定岗。
《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标准》由省编办会同省水利厅和省财政厅抓紧研究制定。在新标准未出台前,我省事业性质水管单位的编制(可参照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岗位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结合工程管理任务和实际需要,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专题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实行管养分离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再核定编制。各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定岗。
(四)推进水管单位内部改革,严格资产管理。
1、分类实行人事、劳动、工资等项改革。
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35号)和省人事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试行办法〉和〈云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云人〔2000〕42号)等有关规定,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各水管单位功能和职责,科学界定单位类型,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在核定事业编制时,原则上按低限控制,各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通过严格的定岗、定编,坚决压缩和分流超编人员,严格控制事业人员编制。在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上,要大胆创新,主动探索,着力改革和建立各种内部激励机制。破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和固定用工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和绩效考核制度。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负责人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通过竞争方式选拔聘任,定期考评。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结合单位实际,搞活内部分配,把职工收入与管理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定性为企业的水管单位,要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企业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相关规定聘任,并签订聘用合同。其他职工由水管单位择优聘用,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由企业与职工签定劳动合同。在工资分配上,国家对企业工资总额实行宏观调控,企业内部分配时,要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
2、积极开展和认真规范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严格水利资产管理。
为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资源和水利设施的闲置和浪费,各级财政和水利部门,应鼓励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利用自身水土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水利经营活动,增强自身经济实力,减岵普旱#仓梅至魅嗽贝丛煊欣跫k艿ノ焕盟跋喙厣枋┛勾词眨照履伤昂蟮氖杖氡匦肽扇氲ノ辉に阃骋还芾恚糜谒こ痰奈扪ぁs氪送保鞯匾险婀娣端艿ノ坏木疃刹普畹拇抗嫘运艿ノ唬蛏喜坏么邮掠胨试幢;ぁ⒖⒑屠梦薰氐木疃w脊嫘运艿ノ灰诳蒲щ止嫘院途宰什幕∩希猿械7篮椤⑴爬缘裙嫘灾澳芎统械9┧⒎⒌缂岸嘀志澳芙醒细窕帧t诓挥跋旃こ坦嫘怨δ芊⒒拥那疤嵯拢姓鞴懿棵排迹棵抛莆艿ノ幌率羝笠担龅绞缕蠓挚愫貌莆窈怂恪j乱敌灾实淖脊嫘运艿ノ凰税斓挠胨こ涛薰氐亩嘀志钅恳奁谕压常辉菸赐压车南钅浚渚找嬗δ扇氲ノ辉に愎芾恚ㄏ钣糜谒こ萄ぶс觯黄笠敌灾实淖脊嫘运艿ノ缓途运艿ノ坏耐蹲示疃蛏嫌ξ朴胨こ滔喙氐南钅拷校⒈vにこ倘粘n扪ぞ训淖愣畹轿弧8骼嗨乱档ノ灰罨母铮耘袒畲媪孔什胧郑愫盟芾砉ぷ鳌j敌惺赂钠蟮乃艿ノ唬硎芄摇⑹〖陡鞯毓娑ǖ姆龀终摺?br 水管单位要认真做好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改革工作,加强国有水利资产的管理,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分清水利资产使用权和经营权,与此同时,暂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水管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现自收自支。在有条件的地方,水管单位要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集团,负责水利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五)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水管单位要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在对水管单位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和科学定岗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采取多个工程联合组建专业化水利工程养护维修公司、实业公司或物业管理公司等专业化养护企业,承担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工作。初期剥离且主要承担原单位相关工程及设备维修养护的,单位可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各水管单位要把水利工程的维修及养护工作逐步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使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走上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为保证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预算管理体制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要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六)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1、逐步理顺水价。水利工程供水价格,采取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对农业灌溉用水和非农业灌溉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按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税收、利润,逐步到位;对非农业灌溉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税金、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前,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低于补偿成本的,各地可根据水资源状况、市场供求变化及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分步到位。超出补偿成本的供水价格的调整和制定,须按照国家和省发布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强化计收管理。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行计量收费。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收取水费时,要实行公示制,接受民主监督,规范收费行为。非农业用水要安装计量设施,未安装计量设施的,要限期安装,实行计量收费。供水经营者与用水户要通过签订供水合同,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要充分发挥用水户的监督作用,促进供水经营者降低供水成本。
(七)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实行不同的财政支付办法。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承担。公益性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工程的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企业负担,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会计制度,其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其它投资收益要纳入单位的预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该类水管单位各种收益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进行管理。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所管理的水利工程的运行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财政不予补贴。水管单位应加强资金积累,提高抗风险的能力,确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数额,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核定。
2、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各级要加强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工作,还未征收水利建设基金的地(州、市)、县(市、区),必须尽快实施水利建设基金的征收。为保障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要增加对水利工程管理的投入,合理调整水利支出结构,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省、地(州、市)、县(市、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的来源为同级水利建设基金的30%和同级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的岁修费。各项水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事业单位管护资金的来源,按"收支两条线"原则纳入同级财政,统筹安排、加强管理。对已纳入财政预算的水行政事业性收费,其相应的支出,同级财政部门应予以安排;对作为预算外管理的水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专户管理,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水管单位管理经费的落实情况和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
(八)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是水管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建筑施工以及渠系维修养护等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利用水利工程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的项目或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在理顺水管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的基础上,把部分经营项目的剥离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在水管体制改革过程中,明确为事业性质水管单位的富余人员安置,按照云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办理,符合提前退休政策规定的人员,可按照云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同时鼓励其它富余人员自谋职业,从事非公有制经济;明确为企业性质和已转为企业的水管单位,职工的分流安置按省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2、切实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各类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在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出台前,保留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继续执行现行养老保险政策规定。有条件的水管单位要为职工建立各类补充保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编制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编制外的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单位解决。事业性质水管单位所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由同级财政解决。
改制为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改革前已属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未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应按规定参保并补缴养老保险费,已参保欠费的应按规定补缴;改革前属事业性质现改为企业的水管单位,不再补缴改革前的养老保险费用。单位及其职工按国务院《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从1999年1月起缴纳失业保险费或补缴完失业保险费的,原工龄视为缴费年限,职工失业时工龄合并计算失业保险待遇;单位及其职工未从1999年1月起缴纳失业保险费的,从实际缴费时计算缴费年限,职工失业时以实际缴费年限计算失业保险待遇。职工的工伤、生育、医疗保险按现行规定执行。
(九)明确税收扶持政策。
水管单位用于防洪、排涝、灌溉等公益性支出,经主管税务部门审核,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在实行水管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十)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在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纯公益性质的水利工程要组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局、处、站或所)作为项目法人;准公益性质的水利工程,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要求,组建事业单位(工程管理局、处、站或所)作为项目法人;经营性质的水利工程,要组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
实行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编制水利工程项目建议书(大型水利工程)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设计单位及项目业主必须认真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工程管理局、处、站或所)和运行经费来源。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工程性质提出审查意见,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管理机构、管理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管理设施、管理机构不健全的水利工程不予验收。
(十一)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为了更好地保障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使其充分发挥效益,要积极探索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对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根据工程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形式认真落实管理主体。一是可由乡镇组建工程管理所负责管理,同时将工程安全、清淤维修、供水管理、水费征收、工程的日常管理等任务下达给工程管理所。乡镇水利管理站则负责督促检查各项管理制度和任务的落实。二是以受益户为基础,组建工程灌溉管理委员会(或受益户代表委员会)履行工程管理主体责任。日常管理由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聘用专人负责,工程清淤、维护整治、水费征收由工程灌溉管理(受益户代表)委员会组织广大受益户共同落实,内部实行民主管理。三是对于受益范围小的微型水利工程可以明确由主要受益户所有,并负责日常管理。
无论是国有或是集体所有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在明晰所有权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以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和经营方式改革的收入所得,要全部用于农村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病害整治、渠系配套和工程管理,严禁挪作它用。改制后要加强行业管理,完善管理措施,强化服务功能。
(十二)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法规建设,强化安全管理。
1、加强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应当避免污染水资源,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坏。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2、严格依法行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要严格执行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维持水事秩序,维护水利工程的安全。
3、强化安全管理。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水利工程及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不得将水利工程作为主要交通通道。大坝坝顶、河道堤顶确需兼作公路的,需经科学论证和水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未经批准,已作为主要交通通道的,要限期实行坝路分离,对堤防要限制交通流量。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持水管单位尽快完成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
三、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已成立云南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全省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各地(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承担起对本地区水管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同时依据本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地实施方案由同级政府审批,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同时抄送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二)精心组织实施。
各地要在认真制定改革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步骤,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完善工作程序,规范工作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改革。要认真开展试点工作。省、地(州、市)、县(市、区)都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开展试点工作,以点带面,为全面推进改革积累经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既要大胆借鉴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又要立足于水利行业和本单位的实际,根据各水管单位所承担的任务和人员、资产的现状,实行分类指导。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制定措施予以解决。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水利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七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意见》要求和全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为积极稳妥推进我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程管理,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组合,调动和激发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安全和农民用水利益至上的原则;
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三、
主要目标通过改革,切实解决当前农村小型
水利工程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明确所有权,放开经营权,形成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发展机制,促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走上市场化运作的轨道,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改革范围
输水管道及直接为农田灌溉排水服务的小型河道治理工程及渠道工程;
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等蓄水工程;
镇村集中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
五、改革形式
水利工程的产权。小水窖、小水池、小水井工程按照“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原则合理确定工程产权,登记,发放产权证。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和委托管理等多种管理方式,调动民间投资、建设、管理水利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小型水利工程的个人或组织,作为小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运行、维修养护、安全保卫、防汛等的执行主体,负有对水利工程进行规划设计、筹资建设、组织施工、使用管理、安全运行、维修养护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应制定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搞好水量统配与灌溉服务,协调好用水户之间的关系。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通过承包、租赁或拍卖等形式回收的资金,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程,改革的水利工程及建议如下:
农村自来水工程。改革方式采取用水户协会及委托为主,结合承包方式进行改革。一是只涉及一个村的自来水工程采用委托和用水户协会的方式进行。二是涉及几个村的自来水工程,采用用水户协会的方式进行改革。
乡镇自来水工程。由县水务局委托乡政府水管站管理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取与用水户协会共同管理的方式进行。
以农户自用为主修建的小水窖、小水井、小水池。改革方式采取“自建、自有、自用、自管”的方式进行。其产权属农户所有。
农田排灌工程、水源工程、沟渠、管网等。改革方式以委托管理及用水户协会为主,结合承包的方式进行。
六、实施步骤
制改革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制定方案,时间从9月10日至11月30日。县水务水电局组织人员在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现状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议,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全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会精神,全面细致的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公开实施、签订合同,时间从12月1日至4月30日。在确定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本次改革涉及的四个类型的水利工程进行分类,并对于采用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委托管理、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形式进行改革的工程,要完善登记造册,审核批准,签订合同,发放证书等相关手续。
第三阶段:总体评估、查漏补缺,时间从5月1日至12月30日。要通过采取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的方式,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
总结
评估验收,提出下一步工作任务和整改完善措施。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资料、各种会议记录、产权证、合同书等资料认真进行清理,分类立卷归档,确保档案完整。七、保障措施
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以本次改革为契机,规范和完善辖区内各类水利工程的管理。及时成立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确保按期全面完成改革任务。
落实政策,为开展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保驾护航
本次改革按照责权一致、有机统
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民意、维护权益、政府扶持、民办公助、统筹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改革工作保驾护航。
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并可继承和转让。改革后,工程所有者和经营者同样享有获得国家资金补助等有关优惠政策和扶持的权利,并可在保障工程公益性功能充分发挥和遵守水资源合理开发保护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多种经营。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修建工程的,并将采取“民办公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适当补助或奖励。
二是要严格执行水价政策。改革后的工程供水价格,严格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实施意见的通知》及云南省水价改革的有关规定,在县有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由供需双方在物价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指导价幅内商定,并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上报县物价部门按照规定批准后执行,用水户应遵守批准的水价方案和水费计收管理办法。
三是要切实管好回收资金。通过改
革所收回的资金,原则上归工程所有者所有,用于工程维修养护、更新改造和新建水利项目,要做到财务公开、公正透明,充分接受县纪检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国有工程改革回收资金要作为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县财政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维修改造。
利工程,管理范围未明确划定的工程,不予批准工程开工建设。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并明确划定工程的管理范围、树碑立界。县水务、国土、规划部门共同监督。对已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权属单位提出申办水利工程产权划界要求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并考虑历史条件和现状,积极配合其做好产权划界工作,确保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公益事业,各乡、各级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要将此项改革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狠抓落实,通过签订责任状,明确目标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水利体制改革工作汇报水利体制改革调研报告篇八
一、“三局合一”完成情况
组干字[2009]
18、19、20号文件,分别提名刘映学为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成海平为副局长、杨建军为工会主席。2010年1月,县人大常委会以柳人发[2010]2号下发了‚关于刘映学同志任职的通知‛,正式任命刘映学同志为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二、“两台合并”完成情况
2009年12月,县委、县政府以柳发[2009]26号文件印发了‚关于成立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机构的通知‛,组建柳林县广播电视台,正科级事业建制,核定科级领导职数为2正2副,将原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入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不再保留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现有人员划转县广播电视台。同时,任命孙守亮为柳林县广播电视台台长、卫彦平为总编,呼永科为副台长、刘改梅为副总主编。根据2011年9月15日第16次县长办公会议,广播电视台只作为政府主办的宣传媒体,其他职能都规划到文广新局,需要向文广新局分流的人员正在办理按照职能划分组织分流等相关事宜。
三、综合执法机构组建完成及运行情况
稽查队,将县文化市场稽查队现有人员划转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12月19日,县委组织部以柳组干字[2009]21号文件,提名刘映学兼任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队长。2010年1月12日,市编办以吕编办字[2010]10号文件核定我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增加全额事业编制5名。加上原文化市场稽查队的7名编制,我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共有全额事业编制12名。目前县文化市场行政综合执法队在编人员共3人,其它人员为文化系统借调人员。
四、国有文艺院团改制完成情况
我县国有文艺院团的改制主要为县文工团的改革。柳林县文工团组建于2004年,为股级全民差额事业单位。根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精神,我县积极推进县文工团的转企改制工作。研究制定了改革方案,2011年4月26日,县委召开了柳林县文工团体制改革专题会议,讨论议定了文工团改制的有关事项。同月,县委办、县政府办以柳办发[2011]14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转发《柳林县文工团改革方案》的通知‛。根据方案精神,文工团的改制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成立艺术研究院,重组演出团,实行院事团企的模式。核销县文工团的事业编制,成立柳林县艺术研究院,现有人员及编制转入新设立的柳林县艺术研究院。同时组建企业性质的柳林县文工团。为确保改制的顺利推进,县政府对文工团的改制进行了财政、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有力支持。
2011年5月3日,县政府办以柳政办函[2011]7号印发了‚关于县文工团注册登记的函‛,决定成立新的柳林县文工团,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同时授权柳林县艺术研究院为投资主体,注册资本为50万元,法定代表人杨建军。按照柳林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柳编发[2011]23号文件精神,撤销柳林县文工团成立柳林县艺术研究院的通知要求将原柳林县文工团的编制和人员全部转移到新成立的柳林县艺术研究院,经费来源变更为全额拨款。目前,文工团改制已经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并与聘用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资产评估、税务登记、职工社会保险正在办理过程中,将在国庆前后完善办理。
五、电影公司转企改制完成情况
财政给予支持。退休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省规定的事业单位退休费标准支付养老金。转企后新聘人员,按照国家劳动合同相关规定执行其薪金待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金由新组建的电影公司负责。同时做好资产清查、资产评估、土地使用手续和产权手续的办理工作。电影公司组建过程中,县政府将给予经费、设备及相关政策方面的支持。2011年8月22日,柳林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出台了柳编办发[2011]105号《关于核销柳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事业单位性质的通知》,决定核销柳林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事业单位性质实行转企改制,将转企前的在册职工全部转入柳林县艺术研究院,人员身份、待遇不变。目前县电影公司已完成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税务登记、职工社会保险、与聘用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等手续,其余事项正处于有序推进之中。
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方面,两馆实现了全员聘用、双向选择、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竞争激励制度,使得人事管理更加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两馆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了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的目标。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两馆坚持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两大原则,主要采纳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失业保险,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医疗保险的办法,统一为全员缴纳养老、失业和医疗三种保险。
通过上述‚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单位内部活力,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地促进了全县文化体制改革的稳步向前推进。
七、我县文化体制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编制和人员严重短缺。‚三局全一‛后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行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版权等领域的近三十项职能。目前仅有行政编制8名,无事业性编制。行政编制除领导编制外,普通公务员仅有1名编制。根本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急需增加事业性编制。
(二)高素质艺术人才匮乏,急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高素质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创作人才缺乏,演员新陈代谢供需不足,没有较为专业的文艺骨干,缺乏‘台柱子’‛。在文化演出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县艺术研究院人才队伍捉襟见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演出和办公场地狭窄,急需完善修建。县文工团建团以来,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排练演出场所及办公地址,迫切需要完善修建。电影公司也是如此,县电影院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场地狭窄,设备落后,已无法满足全县人民对电影艺术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重新修建新影院。
柳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0一一年九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