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参观校园文化心得体会(八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参观校园文化心得体会篇一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促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合,联系学校发展实际,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从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体系,坚持人本思想和科学管理相结合,建设人本民主和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坚持科学和人文的不断整合,坚持师德与师风并行,建设严谨、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坚持自由与合作统一,建设个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
大力倡导学习化。学校以“建设学习型校园”为目标,大力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使学习成为学校及各成员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使各成员理解“学无止境”的内涵,明白“学习改变命运,学习是成功之母”的硬道理。同时,根据学习文化的特征,学校在物质上、制度上、精神上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场景,使教师在个体学习、组织学习中重新创造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并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楷模,使校园文化成为具有生命活力,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创造的学习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互相帮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赖,团结合作,乐于争鸣的文明氛围为出发点和归宿,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也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和良好氛围的形成过程。
它体现于学校各成员的各种行为和现象之中,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物质、制度、文化和行为的积淀,是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既要继承、积累,又要不断扬弃、创新,与时俱进。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分批建设,逐步完善。校园文化本身的特点 要求我们做细节上的一点一滴的经营和积累,而不是将外在的文化细胞移植于学校体内,要结合时代要求、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而逐渐生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就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任重而道远。作为老师,我们应毫不懈怠,迎难而上,不断拓宽知识结构,增强综合素养,用丰富的知识启迪学生,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爱岗敬业,奉献进取,精益求精,对学生高度负责,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校园文化的精神塑造,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在此情况下,校园文化就一定能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立和完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建设谈一些体会: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外部环境。它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成长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现学校的文化风貌。 有了先进的校园文化理念,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厚重的校园文化底蕴,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就能培养共同的价值取向,打造凝聚力很强的团队;就能得到师生高度认可,广泛参与,共同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因此,我今后要在校园文化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1、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调节、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良好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使校园人文精神得以升华,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xx年教育部提出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还强调: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 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事实证明,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施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刻认识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内容及其图解和解释,还包括人生格言、伟人佳句等,使学心理解“习惯就是本质”的内在,从而养成遵纪遵法,言行规范,文明自律,健康成长的良好习惯。
3、以“造就健全人格,提升生命质量”为正题的“人格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畅想园外墙和讲授楼、测试楼走廊内,主要内容包括人格和运气、性格与成功、心态与成长、做事与做人等有关内容,学生在此通过进修、接收、内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谛,加大深度理解“进修转变运气,人格成就未来”的真正内在。
4、以“普及科学常识,关注科技最前沿”为正题的“科技教育系列”,主要分布于实验楼走廊内。其内容主要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天文地理等科技常识,以倡议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用科学常识报效祖国的壮志激情。
5、以“陶冶艺术情操,展现艺术特长”为正题的“成功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畅想园和讲授楼、办公楼内,其内容主要以学生作品及活动场景为主。在这里学生可以感触感染成功之乐、品味实践之乐、泛论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来。
6、以“营造杰出氛围,培育立异人材”为正题的“处室文化教育系列”,主要分布于教室、功能教室及工作室内,其主要内容包括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科室文化和与之相应的功能教室文化,力争营造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文化氛围。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每一位校园人的集体感受日趋巩固和扩展,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
2、教风建设。抓好校风建设首先必须抓好教风建设,因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而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理应在“三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服务周到、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在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总之,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对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义。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
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实现行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和谐统一。
1、校园行为文化是师生文明素质的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体现。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则是土壤与空气,学生就是校园的幼苗。所以,校园文化要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成长的文化。 为此,我们在每期都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常规性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起来,有阵地、有载体,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展示才华的舞台,有力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每到国庆节及教师节等重大节庆日,我们都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我们还利用学生入学、入队仪式等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
2、重视阅读文化的建设,努力打造书香校园。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不论出生境地优裕或是贫寒,阅读可以改变人生的坐标和轨迹,奏响人生的乐章。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们的一生,一个人物可以感动人的生命。让同学们从小就与书为伴,在阅读中丰富生命,在感动中自觉成长。
这正是学校培植校园文化之目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努力营造“时时是读书之日,处处是读书之所,个个是读书之人”的良好氛围,我们学校从不放过任何一次教育机会。 平时,我们还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的演讲、“读书辩论会”、“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金点子”征集等一系列活动。校园“红领巾之声”、校报开辟了读书专栏、交流阵地。我们利用一切手段引导着师生投身于读书,钟情于阅读。
3、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努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新学期开始,我校就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做起,时刻牢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的“四会校训”,今日播下良好习惯,明日收获美好人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中,我们的做法是:“尊重规律,讲究方法。”
第一,抓好第一次。因为“万事开头难。”第一次往往印象深刻,先入为主,具有导向作用。请记住:“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第二,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抓反复,反复抓。特别是对已形成的不良习惯,要矫正就更要坚强的毅力,强化训练,持之以恒。
第三,训练有序。好习惯的养成也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充分利用自己编写的校本教材——《好习惯养成·成长手册》,对学生进行科学、严谨、有序的训练。
重视管理文化建设,努力实现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校园管理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基石。
有人说校园文化简单地说,其实就是管理文化。因为透过管理,我们就可以深刻地体验到学校的办学思想、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的发展潜力等。能否使校园文化鲜明、厚实和富有个性,管理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造者是师生。管理通过对人、物、事的管理,形成了以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制度的执行为核心的管理文化,这个管理文化的硬件是制度与制度的执行,这个管理文化的软件就是管理思想与工作方法。前者如齿轮,后者如润滑油,二者的和谐就是管理文化。
首先,要立足于学校的传统文化与历史背景来建立学校管理的制 7 度和执行制度。不同历史传统与历史文化的学校,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绝不能一视同仁。比如百年名校与一些新建学校,在制度建立与执行上,如果不考虑她的传统与历史,就必然带来管理上的紊乱。例如,我们学校的《教师积分评比制度》是传统与历史、定性与定量、民主与科学的结晶,它也将在改进与完善中不断发挥其导向、激励功能。
其次,在建立制度与执行制度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度管理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人文管理则体现一种以围绕人的生活、工作习性展开研究,使管理更贴近人性,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提升人的工作潜能和高工作效率的管理方法;人文管理就要以人为本,追求和谐,体现人的平等,尊重人的需要。
从工作实际出发,我们会发现:人文管理要以制度化管理为基础,制度化管理为人文管理提供了保障与支撑。强调人文不能不要制度化,强调制度化一定要有人文色彩,制度化要充满人文的温情,否则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应并行,不宜过于强调孰重孰轻。
在管理中无论有多少制度条例,但都应该把握一条:那就是一定要以人为本,本着肯定人、激励人的思想去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制度既充满温情又充满和谐。 因此,我校要再创辉煌,必须继续加强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在教育学生学习上、做人上、为人处世上下大功夫,时时刻刻、时时处处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观校园文化心得体会篇二
短暂的慈利一中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xx年高考660分以上8人,600分以上一百多人,升旗时紧张有序的合作,教室里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与教师交流时教师的执着深深地震撼了我。
体会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调动起来?这是我一直思考并实践的问题。在田稻我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慈利更验证了我的答案,那就是“从人格上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虽然简单,却正中要害,道出了教育教学的真谛。课堂教学中不存在歧视和嘲笑,而是欣赏和佩服、肯定。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学生都有学习信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再就是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一是划分学习小组,小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各同学的预习情况和学习掌握情况,使每天所学的知识都能及时巩固。
二是课堂上做到参与无错的观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评选课堂积极分子等。
三是小组间开展学习评比,每个学生都为自己所属的集体负责,尽量维护集体的荣誉。
四是及时的奖励和鼓励制度。这与我们田稻的做法也基本一致。
体会二、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者,用民主开放的思想和行动去开启学生的智慧,在他们的课堂上,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高高在上的老师,更没有滔滔不绝的讲解。老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教师真正成为“导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人,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了解在倾听,当然,这也决定于慈利一中学生的比较好的素质。
体会三、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体会四、学生互相帮助,活动自由。讨论式的学习,使问题可以通过学生间平等的合作讨论来解决,使学生的成绩不会有太大的差距,都能学得会、听得懂。他们上课讨论,坐、站均可,听讲都集中到前面,使他们的好动得到宣泄。上课学得会,气氛和谐,不是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被动的听,这样,就不会感觉乏味和疲惫,而是一种愉快的学习。
慈利一中学生的自主学习独具特色,教师实践了“我的课堂我负责”、学生实现了“我的课堂我主宰”。在学习面前充满自信,展示自主,笑对人生。学生得到充分尊重了,每个人都有了学习的信心,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在学习中品尝快乐,在快乐中继续学习。慈利一中的成功我想就是源于此吧。
参观校园文化心得体会篇三
环境吸引人,文化影响人,习惯造就人。我校的校园文化正在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力求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位著名专家的精彩讲座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20xx年5月18日、19日郊区教育局对全区中小学校长就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精细化管理两大主题进行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们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我们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精彩案例、实践经验,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深深思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一是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二是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三是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四是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
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对校园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所好的小学校园应当是一座探索求知的学园,真正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是生动、活泼的乐园,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的激情。是充满亲情的家园,使学生在家的温馨和亲情中,感受到家的延伸,并体味出人际交往的坦诚与和谐。
是美丽的花园,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的无穷魅力。并从中体会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更是色彩缤纷的文艺百花园,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陶冶情操,并从中学会欣赏、创作和创造,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手段是完全不能够满足和实现的,只有把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与课程改革紧密相结实的时代高度,才能使学校真正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
参观校园文化心得体会篇四
20xx年10月11日下午,我们在田卫东校长的带领下,来到赣榆区,参观学习沙河第二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走进校园后就像是走进一所景色优美的公园。绿树葱茏、小草茵茵。喷泉、小石凳、草坪,名贵花木……小景点错落有致,这使我感受到,虽是农村小学,但孩子在这优美的育人环境中该是多么幸福。
我们看到,校园内无论哪堵墙,哪怕是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卫生间墙面、走廓天花板隔层间,都有催人向上的警示语、醒目温馨的提示语、励志故事。走进这样的校园,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觉耳目一新。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鼓号队奏出的激动人心的《出旗曲》,原来他们在认真排练入队仪式,据沙河第二中心小学韦校长介绍,该校有100人组成的鼓号队,还有1000人组织的腰鼓队。学生的确人人有特长。
通过这次短暂的学习,确实使我感到了学校发展和个人能力的不足与差距,更加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要建成有丰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特色,需要从细微处着手,长期的积淀、升华。特别是尝试教育教学新方法,更需要更多的知识储备, 因为我感到了巨大的,当然压力能产生动力,能促使我认真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弘扬中华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应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学校文化的建设者。文化立校,在营造浓浓的文化氛围之时,老师本身的文化素养也要与时俱进。文化立校使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地以文化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从文化角度驾驭课堂。“一群单纯的教师,带着一群单纯的学生,在阳光下快乐前行。”这一句话说很好。文化立校,能使教师克服喧嚣的社会生活带来的浮躁之气,变得单纯、透明、快乐。引领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快乐成长,更好地走向未来,形成学习的乐园,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
参观校园文化心得体会篇五
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了一所初中学校,发现学校的校园文化基本上都是用钱“买来”的。无论是主要的公共场所还是活动场室的布置都是清一色的伟人头像或是一些名人名言,根本看不到有任何代表校本特色的文化。给人家的感觉显得特别单调、苍白,既不接地气,也不够底气,更没有人文气。相反,一些名校却很少见到用钱“买来”的文化,而是源于校本的特色文化。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建设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重要体现。衡量一所学校是否优秀,校园文化往往就是一个重要的窗口。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上,必须体现以下“五性”:
校园文化必须突出以校为本,源于学校,服务学校。
校园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所以,学生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要源于学生,服务学生,影响学生。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来直接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学校团委、学生会以及班干部的带动下,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创建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校园文化的创设者。
校园文化既要体现传承性,更要体现创新性。在传承的基础上要不断与时俱进,与时代吻合,与国际接轨。
作为校园文化必须体现多元性:如:人文思想、文明礼仪、传统美德、艺术、语言、体育等方面。
校园文化必须体现自己的独特性。独特性体现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了解本校的校情,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一是要考虑学校的办学历史;
二是要考虑学校的办学理念;
三是要体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一些具有校本特色课程,打造有校本特色的社团、俱乐部或宿舍文化,创设有校本特色的墙壁文化、长廊文化、课室文化和班牌文化。
参观校园文化心得体会篇六
说到文化建设,党和国家对于文化建设都非常重视,作为学校,本来就是文化工作的阵地,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当然更显得尤为重要了。为此,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一些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及其与教育科学发展关系的文章,才终于有了一点微薄的收获。下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校园文化,形象地说就是校园内具有体现学生特点的一种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
每个学生都生活其中,他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着这种环境的。构造、变革,这样,学生的理想、人格、志趣、心理等方面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向、塑造。学校能否培养出理想远大、志趣高尚、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园文化开展得如何。校园文化建设大致分为设施建设、环境建设、活动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而这些方面却要靠内容和形式来体现,而内容和形式又不能截然分开。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工作总结主要包括正确的办学理念、宗旨和方针,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优化教学环境,开辟课余文化活动,提升学校的品味和学校的清洁卫生、绿化等方面。
良好的学校校园文化表现在优良的学风和教风,正确英明的办学理念,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以及良好的学校形象和社会影响,全校师生的和谐相处 整理一致和共同奋斗。校园文化是在学校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本校文化环境,努力探索,体现出与和谐校园相适应,与依法执教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特色。这些特色环境决定了校园文化作用的指向性,它所凝结的文化观念在学生身上将起到强烈的潜移默化的人格熏陶作用,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拉力,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将在其熏陶下得到自而然的提高。因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德育首要地位的学校教育原则。因此人们都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德育工作,但又不仅仅只限于德育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不拘一格的。我认为可以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① 要坚持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为主导,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应该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精华与学校教育的凝聚点,如爱国爱校、集体主义、主人翁意识、严谨勤奋、求实创新、诚信友善、范文乐于助人等都属健康文化的范畴。
②要弘扬先进文化,摒弃落后文化。先进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文化和谐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引领和精神支撑,落后的文化是各种错误和腐朽社会思潮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要坚决抵制和摒弃落后文化的渗透和侵袭,不能假借构建和谐之名使落后文化大行其道。
参观校园文化心得体会篇七
校园文化是现代教育的关键词,这证明了校园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实施,对学生品德与素质的形成有着陶冶、启迪、塑造的功能。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教育和引导作用。它能不时的提醒和启发学生的潜能意识。良好的校风及校园师生互动,能使学生在言传中互补,形成良好的品质。高标准的校园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和渗透性,对学生群体及社会道德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它具备着,变化的多面性及广泛性和灵活性,它的影响力辐射强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力。故此本人通过滦南县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以下简单的阐述。通过对明德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现象、进行考察分析后,得出以下见解。
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是在学校发展过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以它独特的个性形成物质、制度、精神、课程、活动等文化。这些文化来源于学校在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利时,在规律的教学中挖掘、发现、发展、巩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沃土,以校园精神为特点的群体互动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无形的让人难以形容。但当你发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它的能量是巨大的。为此,我们要积极的挖掘它的潜能,不断的进取,通过各式各样的文艺形式、体育活动等形成一种勃勃生机、努力进取的文化气氛。 学生自身融入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启迪和熏陶,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有积极向上精神的气质学生。
小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比起初高中校园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着差异的。校园文化在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的地位。在小学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潜能,然而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也会更难。它通过文化环境和各种各样文化活动,以及群体行为的互动,直接或间接使小学生受到影响。
因此我们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谨慎分析每一个细小的情节,科学细致的做到言传身教,因为小学生的观念、思想、都会因此而根深蒂固。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观念所迷惑,这就是她与中高学生的差异和区别。小学生思想不成熟在她们很幼稚的心灵世界里我们的灌输,周围的环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启迪着孩子童稚的思维。
小学的校园文化本身,是一个教学系统在规律运转时最具有挑战性的,无形的,智慧、知识、精神的一个缩写。它具备着各种文化的素质与特点,可以给人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等待我们去挖掘,它在我们的无限想象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它所具备的教学、管理、服务、组织、课程等等细微的规则和方案,能使我们在不断的求索中得到补偿,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们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使我们的精神得到激发,使我们的素质得到熏陶。希望我们每个教师、员工、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应有的启迪和收获。
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教学是我们每一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资格,一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可能大家都会一口同声的回答:“那太复杂了。”的确校园文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是既抽象又复杂,但它的潜能和对教学事业的推动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就我校的实际情况,几年前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高,目标就一个:抓好学生的成绩就好。把教学和建设校园文化搅在一起,单一的只求成绩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严重的违背了一个自然的教学规律。只是单求教学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少数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他们的身体素质、道德修养并没有得到提升。
教师只教书,却没有做到育人的职责。对此,教育部于xx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
因此,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小学生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更会关系到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xx年明德小学开始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对各个小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通过分析才感觉到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光需要积极的态度,热情的耐力,更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因此我们呼吁大家: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园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大家就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建设献计献策,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更深一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要求,摆在我们面前的校园文化在小学校园的生活中,具有的特殊性是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比如:小学生的潜能意识必须在自然的环境中、心情愉快时、特定条件下、好奇心情迫切时、骄傲虚荣的情绪下,在别人热情鼓舞下,就会使人潜能意识突然出现。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但它进一步的证明了校园文化的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培养人的素质,修养人的品德,开发人的知慧;是教育事业未来发展宝藏。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挖掘开发。因为校园文化不仅是小学生的第二生命,更是小学生通向幸福的桥梁。 学生们一早就来到校园,当他们回家的时候已是傍晚,清醒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的每一个细小变化都在学生们的眼里,也装进了他们的心怀,都为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提供着素材。校园文化也是造就着小学生幸福的摇篮。总之校园文化关系到小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关系到他们的终身幸福。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后代的百年大计。
参观校园文化心得体会篇八
3月16日随从学校领导一起来到杜郎口中学,在这里我目睹了杜郎口中学开放的课堂,所有的学生在同一时间里用心灵讲述课堂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唱歌,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甚至几个学生同时发言,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
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他们的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敢想敢说,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反驳他人的意见。
杜郎口中学之所以有如此精彩的课堂,他们的学生之所以有如此自信的表现,应该归功于他们学校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上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甚至不讲解)。
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课堂活动才有意义。预习课上老师提出目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展示课则以问题为载体,展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拓宽思维和提升能力。展示课上,先把学案内容分块给小组研讨,然后组内讨论,再把答案及解析过程板书到黑板上供别组同学参阅,别组同学可以根据提示或者个人见解对该组的答案提出异议。这种方式极大的改变了中下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优秀生在组内教别人也是在检查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表达能力,对其将来在社会上参与工作可以提前学会合作,学会如何竞争。
正如他们学校老师所介绍的“让弱生保底,优生拔高”。反馈课,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虽然杜郎口的成功就经验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但是我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将杜郎口的成功经验适当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