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200字五篇(通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200字篇一
除夕晚上要吃饺子,寓意团团圆圆,平平安安,甜甜蜜蜜,再配上自制的蘸料,简直是人间美味了。这一天,人们可以放下所有的坏心情,释放所有的压力,悠闲自在,乐此不疲。到了晚上,才是重头戏。
除夕因位于其年之末,人们便更加有兴趣。再加上美味可口的食物和长辈们送出的红彤彤的压岁钱,小孩子们是“吃嘛嘛香,喝嘛嘛乐”了。大人们也不例外,他们可以放手自己的孩子,任他们肆意逍遥,只要注意安全。然后自己找个麻将摊玩上两把,输赢亦是快乐。有的不赌钱,就“赌”胃,找上几个好友,买上几瓶价格居中、上得了台面的酒,再配两个小菜,人间天堂啊!
老人们终于不再孤独,儿孙在庭院里疯玩,老人们就坐在一旁看着,时不时警告上几句,要小心些;或和几位老友聚在一起玩扑克,不拿钱,就图个快乐。
小孩子们最为猖狂。手里捏着打火机,兜里揣上几盒炮,尽管有些恐惧,也要放上一盒。虽然家长叮嘱不要玩炮,不要玩火,可到了这时,好奇心胜过了妈妈的话,必定要玩。这是男孩子们的活动,有些女孩或许也会参与。再来说说大部分“仙女”们都在干嘛,她们到了过年也不安静,小的到处抱大腿要红包,再拿去买糖;大的则聚在一起跳皮筋,讲故事。
可是,如今这个时代,电子产品高端又实用,过年没了热闹的气氛,刷视频,玩游戏等等,占据了一整天。年味走远了,真的回不去了吗?
今年,希望热闹一点
家乡的风俗作文200字篇二
我的家乡在三明大田,在这里有一个传统节日,那就是“迎灵相尊王”活动,五年一次,周期比奥运还长,吸引媒体之盛,热闹之极,人们兴奋之至尤其令我无法忘怀!
盼望中,迎尊王活动在人们的期盼中慢慢的到来了。活动开始前,大家都在灵相尊王庙前集中准备,正装待发,那种专注,似乎随时等待神的召唤。首先吸引人们眼球的是乐队和舞狮队,接着十里八乡的人都慢慢赶到了,四处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盼着尊王起身的时刻。尊王共三位,每位尊王的灵位都有两名壮士前后抬着,随着20发手提火炮的鸣放,活动开始了。整个队伍行进时,是由火炮队带头的,每过一地,他们都会鸣放,以为着驱魔赶鬼。紧跟在火炮队后面的是一百多名儿童组成的红旗方阵,里边最小的儿童只有四、五岁,最大的也不过八、九岁。每次,红旗方阵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揪心的,最抢手的活动。因为大人们认为,为灵相尊王拿红旗可以保平安,而且有不累,又锻炼孩子筋骨。接下来是七架“铁机”,之所以叫“铁机”呢,是因为整个架子的很多部分都是由铁组成的“机器”。这些铁机先是用在下方搭起一个立方体的空心木架,再用铁在木架上方搭制简易的椅子,然后让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坐在上面,再在周围以花朵修饰。铁机被人们抬肩膀上行走,上面坐着的孩子离地面就足有4、5高,所以这就特别需要一些胆子大的孩子,不然孩子受怕后的啼哭可就影响这还了的气氛了。
铁机后边紧跟着乐队,在那最热闹的时刻,往往是他们将气氛推向最高潮。接着是舞狮队。要说这些舞狮子,那是相当的有意思。共由两种狮子组成,一种是布狮子,一种是狮子身由布做的,而头确实由大平木头镂刻而成,这些巧夺天工的民间手艺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承。“狮子”里藏两个人,正如大多数人所知道的,一个人负责舞狮子头,一个人弯腰配合前面的人做“狮尾”。再就是金鼓队,共20个人,一根两头漆红,中间漆黑的大棍做担,一头绑着红毯子,以示喜庆,另一头挂着金鼓,整个金鼓队一起敲着相同的节奏,总能吸引旁观者的许多注目。
尾随金鼓队后的是三位菩萨的神像了,每一位菩萨的神像都被小心翼翼地安放在轿子里,由两名虔诚的教徒前后抬着。
整个行进队伍有好几百米长。它们从灵相尊王庙出发,环绕村子的每个角落,“灵相尊王”经过哪里,哪里的村民就出来恭迎,全家老小先是朝三位尊王恭敬地叩拜三下,在鸣放鞭炮,响声震天,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队伍每到一个祖祠都会停下,把尊王们的轿子齐放一块,许多村民边蜂拥而至,烧香祈福,鸣放鞭炮,热闹至极。这时舞狮队、乐队、花鼓队也会在也会在祖祠里,各就各位表演精彩的舞狮等节目,围观的群众每每达到几堵墙那么厚,里三层,外三层,真是水泄不通。精彩的“人狮对打”“双狮对斗”……更是引起欢呼阵阵!
整个队伍在村子里的环绕,速度较为缓慢,因为在这个南方村庄,大大小小的桥梁还真不在少数。队伍在桥上的行进可谓小心翼翼,特别是舞狮队,总是左探深右探浅,谨慎异常。因为狮子怕水!最惊险的是村子里有一座距水30米高的桥,队伍经过这个桥时,舞狮的人要被绳子绑着,从桥上被吊到水面。这种场面在淳朴的农村也可谓惊险壮观了!
郑重其事的“尊王”游行在白天。到了晚上,村民们会请来戏班,演社戏,要知道,在农村,看戏可是最好的娱乐休闲方式,所以整个戏场座无虚席,见缝插针,连行进都有困难,知道半夜才会散场。
为期两天的“迎灵相尊王”活动告一段落了。兴奋之余,我也有很多感想。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尊王游行活动。解放初,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度招致破坏,许多风俗民俗不再,而如今有繁荣起来。其中的每个细节都足以让人神游古国。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硕果,体现了农村物质建设,精神建设的新风貌。在尊王活动中村委干部团结合作,分工负责,是活动圆满成功,获得了《三明日报》等媒体的极大好评。也是村民兼加强了了解,加强了团结,相处更加和谐了。村干部的办事能力也得到体现和提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延续了传统文化。真是一句多得呀!
但愿这喜庆的氛围随时间发酵,越酿越醇,越酿越香!揭开红布盖,醉的春风杨柳酣眼不欲醒。也愿祖国各地的风俗文化都能很好的复活于人民生活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200字篇三
每年的春节,我们都会包饺子、放鞭炮,去拜年,而且还会领到红包。
在除夕那天,大人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在包饺子,有的去粘春联,等到了傍晚,爸爸就让我去点燃鞭炮,刚一点着噼里啪啦便响起来,那声音呀,可大了。
等我们放完了炮,就去吃饺子了。来到屋里,奶奶说,他在一个饺子里放了一块钱,谁吃到了,他就有福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心想:一定要吃到那一块钱。可是我已经吃了五碗了,还没有吃到那一块钱。弟弟却吃到了。于是奶奶说,弟弟真是幸运,是个有福之人。
天完全黑了下来,每一家又都放一些好看的烟花。我们家的烟花放完了,我们就会坐在房顶上面,观赏别人家的烟花。
到了正月十五,我们都会吃元宵,妈妈买的元宵,有山楂口味和黑芝麻口味的,吃到嘴里,甜甜的,而且还非常的松软可口。
到了晚上,孩子们都会挑着小灯笼出来逛灯会,玩游戏。
到了正月十六,早上天刚刚亮每家每户门前都会燃起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大人们会拿着小孩子的衣服在上面烤,听说烤一烤还能治百病呢。
我起床后马上拿了一个苹果,把一根棍子扎进了苹果里面,把它放到火上慢慢烤,终于我把苹果烧的红彤彤,热乎乎的,摸一下还有可能会烫到手呢。于是我就大口大口地吃完了这个又大又甜的苹果。
这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习俗,我从家乡的习俗里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200字篇四
我的家乡坐落在连州的一个小山村,一出门就会看见一座座郁郁葱葱的小山丘再配上那一把把风力发电的大风扇,有时候风扇还会发出嗡嗡的叫声,就犹如勤劳的小蜜蜂。我们家乡的人非常热情而且直爽,老妈常自嘲说那是“开门见山”的缘故。
在我的家乡有个非常非常热闹的习俗,那就是中秋节的舞“火龙”,要说这火龙它却不是真龙。它的龙珠是由柚子与龙香组成的,龙头与龙身是由稻草和龙香组成的。而所谓的龙香用料则是平时人们祭拜的那种香的原料,它只是做得比别的香更大些长些,因为这样舞龙的时候才会更耐烧,不用时常的换龙香。
中秋舞龙时间为三天,八月十五吃了中午饭,村里有经验的中年人就开始着手准备了。搬来割稻谷时准备好的稻草在村里门楼的大树底下就开始编龙了,先把龙头弄好。接着编龙身,这龙身的编法其实就跟女孩子编辫子是一样的,可别着简单要编出二三十厘米宽,十几米长的“大辫子”还是挺费手劲的,如果舞龙的时候不小心拉断了可是要倒霉的。
吃过晚饭大概七点钟的时候,咚咚咚咚锵,罗鼓声喧天而起。这时只见十几个早以准备好的赤膊青壮年,大声喊道:“舞龙咯”,他们把准备好的龙珠、龙头、龙身等,先在一头插上一根直径五厘米左右的小木棍,以便舞龙时操作。龙身一般是九至十三人,取其吉祥之意,舞龙的青壮年们迅速的把香点着再快速的把香均匀的布满在龙珠、龙头、龙身上。
一切准备这时指导员一声令下,十几个赤膊青壮年齐刷刷的把龙举起,那龙珠上下翻动,那龙头摇来晃去,那龙身则是s形的,那龙香发出的光芒是火红火红的,表示生活定会红红火火。仪式开始要先祭拜村里的祠堂、水井,这时的鞭炮声是小量的。
祭拜完了也就即将进入高潮了,只见那龙珠像个圆圆的大火上下翻飞,逼真的龙头也跟着摆动,龙的身躯也跟着一摇三摆的出现了。“嘿哈”舞龙者双臂用力龙舞动着,活灵活现生动极了,更像一条真正的火龙在半空腾跃。
咚咚咚咚、锵锵锵,锣鼓喧天,人们的情绪顿时高涨,只见天上有紫色、红色……各色的烟花,光彩夺目。还有的观众把鞭炮往舞龙者的身上扔,别看他们打着赤膊,可他们并不害怕把鞭炮烧伤,据说挨的鞭炮越多来年的生活也将越红火。
这就是我们家乡带有传奇色彩的中秋节,据说舞火龙能避邪、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家乡的风俗作文200字篇五
家乡,是梦想的摇篮,是温暖的港湾,也是童年的乐园。我永远忘不了那熟悉的面孔,熟悉的味道,还有那泥土淡淡的清香。
小时候,记忆里的家乡是天堂。在那里,我可以无忧无虑地玩耍着。累了,可以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休息;饿了,可以吃奶奶做好的香喷喷的饭菜;渴了,可以喝那甘甜的泉水。那时候,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我觉得可以在那里待一辈子。长大了,又觉得家乡是个“魔法”盒子装满记忆的盒子,每次回到这,都能勾起儿时温馨的回忆。不过,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元宵节时的迎龙灯(俗称板凳灯)了。
龙,是吉祥的化身,寄托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龙灯,顾名思义,就是把灯放在用纸糊成的“龙”里。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所以,龙头就属最重要的部分了,要选在正月初八进行。先是准备材料,因为整个龙头是用毛竹加工过后扎成的,所用的毛竹也是有讲究的,去砍的人叫“偷”,砍好后要放鞭炮,同时边上还要放点象征意义的“礼士”(红包)。龙头做得高大威武,两只眼睛大如灯泡,嘴如脸盆,口里还含着一颗大龙珠,头上插满了彩旗。背龙头的人要经过精挑细选,年富力强,一点儿马虎不得。中间的“龙身”,就是用一块块木板接起来的,每块木板上都插着两支蜡烛,最后用灯罩罩上,如果人越多,“龙身”自然也就越长,不过迎起来也越困难。最后就是龙尾了,有的用鱼当尾,意欲年年有余的意思。
迎龙灯,是一个很传统的习俗,农民伯伯为了一年的风调雨顺、安居乐业、平平安安,每年的正月十五期间都用这样的活动方式来祈福。所以,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远远地便听见了那锣鼓声,响彻云霄。那喜气洋洋的气氛,至今也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那时的我可真开心,牵着由外公给我做的兔子形状的灯笼满大街跑,龙灯去哪,我也跟到哪,即使小脸和小手已冻得通红,也不放弃,继续追赶着。
记忆中,一条“龙”要去许多地方,隔壁村子都要地“游览”一遍,只要看见龙灯来了,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鞭炮,“霹里啪啦”地响起来。大街小巷也都围满了人。最好看的,就是转圈了,在平时农民伯伯用来晒粮食的空旷的场地上,“龙”开始“跳舞”了,一圈一圈不停地在展现它那婀娜多姿的身体,龙头在里,龙尾在外,当整条龙围成一个圆时,突然中间一串鞭炮响起,锣、鼓等乐器也加快了节奏,这时看见龙头高高抬起转了一个身开始从里向外,这就是俗称的龙翻身,速度也加快了,这时整条龙一圈高一圈低相对而行,煞时好看,当龙头出来后,龙尾乖乖的往里钻了,慢慢的,龙尾越来越靠近中心了,又形成了一个圆,听大人们说这样意喻团团圆圆。
夜渐渐深了,可“龙”还在四处转悠,我却玩累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刚进家门,就飘来了一阵香味,原来是奶奶把夜宵给烧好了,那就是我最爱吃的—粉干。深泽的粉干,那可是名副其实、味道一绝啊。吃起来爽口,而且很有弹性,煮久了也不会糊。小时候的我,经常吃这个,每次端着小板凳,把碗放在板凳上,自己蹲着吃。而如今,再也找不到那种熟悉而陌生的味道了。
乡土上,一个个脚印来来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代的变迁,以前的土石路变成了水泥路,一座座楼房也拔地而起……长大了我们守着的是那片自己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土地。我们得留住乡土的记忆,别让它溜走,让它在我们的脑海里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