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精选8篇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精选8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1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 调查时间为2009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 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 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 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 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 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 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针对男女生的许多不同,做了对比的记录。70%表示是否恋爱无关紧要,只有个别认为不谈恋爱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关于寻找恋人,近一半的人表示是因为寂寞和空虚,并非为了寻找下半生伴侣。男女生各半都能平淡的看待失恋,少数人(以女生为主)把爱情看得很重;在恋爱时间上,女生把恋爱时间限定在65%以下,比男生更注重学业;有60%的人有暗恋的对象并表示会表白,部分表示不会表白(女生居多)不难看出女生比较矜持,把爱深藏,而男生却勇于表达真情;一半的人表示不轻易爱一个人,且对恋爱的对象要求普遍高,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恋人的外貌,女生则更注重内在修养,恋人品行成为主要依据,家庭经济背景也很重视。
总而言之,本校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大都能在爱情中面对现实,但现实没有抹掉他们的纯真,他们对爱情仍有美丽的向往。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大四的学生在问卷调查表中表现了一下几个特点:
1. 只有25%的人认为恋人是原来所理想的人,75%的人认为不是。
2. 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永远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3. 对于大学爱情是否成为婚姻,则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的。
4. 对于恋爱与学习,12人表示同等重要,4人表示恋爱重要。
5. 对于分手后的态度,有6人表示会伤心欲绝,大多数人表示可以再找。
6. 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也许是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大多数人的恋人并非是所理想的人,而是在现实的实际接触后才确立的。绝大部分的人不相信网络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所以更多的人不相信也不会网恋。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也许是彼此接触的时间久了,对于相处的时间,大四的学生觉得彼此腻在一起太长时间反而会暴露出更多的缺点,也许距离真的会产生美。对于恋爱的花费,也许aa制是最好的消费方式,毕竟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实际稳定的经济来源,如果只是一个人来承担恋爱开支,那么是很吃不消的,所以选择aa制是最现实的方式。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呢?在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可以看出,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已经不再是那么保守了,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更加现实了,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
综合上述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4.不注重恋爱的后果。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的想法,两个人在一起一天开心就好,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很多青少年带着这样的心理与异性进行交往,把恋爱当成爱的初体验和充实大学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两个人在一起想的是如何浪漫的度过每一天,所以毕业那天一起分手也成为正常现象。但双方也表现出极为平静,这就是大学生的一种新型的恋爱观,在乎爱的过程,轻视爱的结局,从而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不负责任。
5.道德观念淡化。长期以来中国的传统道德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随着西方思想的传入,大学生接受新思想的速度极快,开放的思想对大学生性及婚姻问题产生了影响,在这种新思想的影响下,大学生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旋涡,性的观念逐渐开放起来,而忽视了结果和道德。加之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即出现了对性的好奇、大胆的尝试,但在尝试之后往往面对的是尴尬和无尽的悔恨。
6.爱情与事业定位不当。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爱情和学业的时候,往往是把爱情放在首位,认为只要有爱情,一切都是没有问题的。爱情与学业从其内涵是两个不相联系的概念,不可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有联系,也不可能耽误学习,因为在学习的时候心理根本没有爱情的存在。大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恋爱与学习没有关系,互不影响。
7.物质至上。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是建立在对方的家庭、社会地位上,或者以自己的条件优越为背景作为双方感情的基础,传统上认为女性依赖性强,大多数女性希望把自己的将来托付给一个即可靠、又安稳的人身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功利性、权利性的爱情不仅仅表现在女性身上。当代大学生男女功利性、权利性的色彩都明显越来越多起来,越来越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对方身上。当然,这种功利性、权利性的恋爱观形成也与社会就业压力、主观个人心理上的成熟有关系。
四、树立合理恋爱观
针对上述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首先学校和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环境,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恋爱观,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下面主要谈谈作为大学生自身应该怎样做。
(一)充分认识到恋爱要受法律法规的约束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从法的角度来讲,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关于禁止重婚的规定,在总则则增加规定夫妻应当相互忠实、相互扶助。在法律责任中,重婚追究其刑事责任,因一方重婚而导致的离婚的,无过失的一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不难看出,国家法律加大了对重婚的处罚,目的就是规范婚姻关系。对于恋爱中的一些过激行为,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律要求。
(二)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
人的一生短暂而丰富多彩,在一个人的身边伴随着亲情、友情、爱情。但最重要、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则是爱情。无论你到哪里、无论你有多大,只有白头到老,结发夫妻会最牵肠挂肚,也只有爱情会给人无限的力量去完成任何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青少年大学生考虑爱情的问题是无须指责的,但一定要正确认识爱情。恋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彼此的真爱。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而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事业才能给自己的人生及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那些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以恋补虚等恋爱动机不纯的青年们是不可能获得真正的爱情的。它不但玷污了爱情本身,而且违背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恋爱过程中的道德责任感
恋爱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有许多恋人在一起不是为了将来的婚姻,而是为了精神上的空虚,把恋爱当成游戏,三角恋、多角恋油然而生,伴随着两个人交往,性问题也开始发展,婚前逐渐增多,未婚先育的问题屡见不鲜,而且每年还在增加。大学校园外的旅店、日租房层出不穷。这样的情况怎样能与道德无关呢?其次,大学生经不住金钱、权贵的诱惑,为了得到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傍大款成了当今最流行的词汇,而且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学生的身影也比比皆是。信奉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成了大学生的最新理念。
恋爱与大学生道德影响具有两重性,积极高尚的爱情对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与此,庸俗的爱情使大学生留恋或追求低级趣味,甚至行为越轨。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道德观念是事业、爱情奋发向上的源泉。
(四)正确处理学习和恋爱的关系
在相当一部分同学眼里,爱情与学业是不相矛盾的,爱情能促进学习,作为学习的动力。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但比率相当低,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软弱的感情。古今中外,凡是能立大志,树大业的人都能正确处理好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青年大学生们更应利用自己的黄金时期多多积累知识,培养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因为好奇而过早涉入爱情,更不能以爱情为托词,来满足自己寻求刺激的心理。当爱情真的降临到你身上时,要进行理智的思考,摆正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加强教育和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五)学会识别爱情,注重保护自己
在爱的时候,恋人的智商几乎为零。因为在鲜花、美言的背后,恋爱双方要看清你所爱的人的真伪那是相当难的。有许多人利用慈祥的外表、优雅的动作、高贵的气质欺骗着无数无辜少男少女的心,在不纯洁的恋爱动机里,尤其是女性同学更应该注意,不一定能栓住你爱的她,天下也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一切都需要自己的努力。如果真有幸运落在你的身边,你一定要识别它的真伪,不要成为爱情的牺牲品。真爱是不需要任何承诺的,有承诺的爱情就预示着即将走到尽头。两个人最需要的是真情实感,只有这样,爱情才会结出美丽、灿烂的花环。
当代大学生随着性心理和性生理、性思慕期、性意识期的到来,在没有了各方面压力下,在充满美丽幻想的大学校园里,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序曲。但由于人生的经历、生活阅历的缺少,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因此在相爱的同时,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想法。影响着两个人的感情发展,甚至引发痛楚事件。
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2
从明令禁止到默许,再到公开允许大学生结婚,大学校园的恋爱观经历了“动荡”的岁月,而大学生对性的态度也渐变。对此,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教授曹文彪表示,异性相吸本属社会性自然需求,无可厚非,但不应放纵,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正确的引导应大于一味的“输”导。另外,他指出性教育不宜过早,也不应仅停留在生理学层面。
日租房成为大学生“消费”场所
除了餐饮店、超市、KTV,日租房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消费”场所,其中,大学情侣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最便宜的日租房,有意者请致电”、“设施齐全,有独立卫生间,干净卫生”、“短租,精装修,超值”……短短百米路,记者看到在树上、电线杆上、商铺外墙等地铺天盖地的贴有“日租房”广告。同样多的还有围绕在大学周围的宾馆、学生旅社。
据悉,这些旅社定价在50~150元间不等,遇到圣诞、情人节等特殊节日价钱还会有所上调。
据调查,学校周围的旅社、日租房、月租房确实颇有市场。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后了解到,学生情侣为过“两人世界”营造浪漫气氛的占近五成,另外,还有同学聚会、考研复习等也占有相当比例,也有少数是情侣“脱离”宿舍长期同居。
从爱情禁锢到自由开放
然而五十年前,别说“同居”,就算是拉手走校园也是被视为违纪的。
据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没有任何关于爱情的浪漫记忆。按当时的规定,所有高校都严禁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甚至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
“那时候,男女同学之间说话都很少,即使互有好感,也是‘地下鸳鸯’,活动高度保密。”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化学系的黄老回忆道。
进入80年代,受到以琼瑶为代表的港台文艺作品的影响,校园恋情渐渐浮出水面。直到90年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开始有了重新的定位。如今,曾经为大学生们设置的爱情樊篱已在时光的岁月里不知不觉地倒塌,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
“现在择偶的第一标准是健康、人品,而传统的已不是最重要因素。”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相亲中选择异性的重要因素中,仅有6%的人认为很重要。
大学恋爱:是晚宴还是快餐?
有大学生说,大学里谈恋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法,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有人说,大学生谈恋爱是一种体验,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无忧美好时光。
那么,“被传说”的很美好的大学恋爱在当事人眼中又是怎样一番滋味。
据上海某高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重恋爱过程高于重视结果”的认同率竟高达70%以上。“大学恋爱真正能走到最后的还是少数,但如果没能在大学期间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有遗憾的。”
正是因为这种“即乐”的想法,也导致目前校园爱情存在过于“快餐”的情况。
根据《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9%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大多数人则只是抱着尝试的心理去恋爱,甚至有1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恋爱只是一场游戏。
在采访中,也有大学生不无避讳的说,过去读书太压抑,想在大学谈场恋爱,来个彻底的放松。另外。也有不少人表示大学恋爱纯粹是因为空虚、寂寞想找人“陪”。
在中国大学生爱情的变迁中,有羞涩、有冲动、有豁达、也有迷茫。但曹文彪强调,校园爱情不应太过物欲、,应该多些“内容”。
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3
【中图分类号】R 161.5B 823.3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6-0547-01
【关键词】 爱恋;态度;;学生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性观念和发生情况的报道较多[1]。为了解高校男 大学生性道德、性价值观和性价值取向,以便为高校性健康教育实践与科研提供参考,笔者 对东北电力学院387名男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东北电力学院2005-2006年度第1学期自愿选修“性健康教育 ”课的全体男生387名,其中二年级242名(62.5%),三年级109名(28.2%),四年级36名(9. 3%);年龄为19~23岁。
1.2 方法 采取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中除择偶标准不设备选答 案,其余都有备选答案和留言讨论空间。调查采取实名的形式,以选项结果判定学生的选择 是否真实、可靠。根据回答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将美丽、漂亮、苗条、长发、不胖、身材 好等归为漂亮身材,具有共同理想、共同爱好和性格相同等归为有共同点。共发放问卷387 份,当场收回387份,有效率为100%。
2结果与讨论
2.1 男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由表1可见,男大学生在择偶时考虑最多的是道 德修养(53.5%),与有关报道结果(75%)[2]相比偏低;其次是相貌(47.5%)、温 柔贤惠(37.7%)、漂亮身材(27.6%)、孝敬父母(27.6%)、开朗(21.7%)、贤惠良母(18. 3%)、有共同点(21.4%)和身心健康(14.5%),与王兵等人[2]报道基本相符。提示 大多数男大学生在择偶时已逐渐趋于理性,能把对方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放在重要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有5.2%的学生将对方是处女作为择偶条件,高于徐明[3]调查结果 ,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取以及各地健康教育的开展存在差异有关。进一步调查显示:明确表 示“在意新婚妻子是否处女”的学生占39.0%(151/387),而表示“不在意”和“不一定”的 学生分别为56.1%(217/387)和4.9%(19/387)。提示工科学生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也更 重视自己配偶对感情的忠贞。
2.2 性观念与 调查显示,有47.2%(179/387)的学生表示会在恋爱期 间发生,34.9%(135/378)的学生曾经或正在谈恋爱,低于国内有关报道[4-7] ,可能与工科院校男生比例较高有关。在曾经恋爱或正在恋爱的学生中,有62.2%(84/135 )发生过,提示此类学生的性观念较为开放,活跃,是性健康教育的首选人群 。
有关部门及高校应积极开展对在校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人 生观,避免发生婚前或在发生时能够采取安全,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此次调查采取实名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填写时的随意性,但可能造成 部分学生为保护个人隐私而未作出真实回答,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3参考文献
[1]李瑞德,发.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现状透视.青年探索,2006(3):46.
[2]王兵,蔡闽,衡艳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05,14(12):30.
[3]徐明.某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6.
[4]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等.中北大学学生恋爱观及相关态度调查.中国校医,200 6,20(2):181.
[5]胡珍,史春林.2000年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青年研究,2001,21:31-39.
[6]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等.中北大学学生恋爱和调查.中国校医,2006,20(5) :485.
[7]潘绥明,杨蕊.十年:全国大学生的追踪调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124.
(收稿日期:2006-09-12;修回日期:2006-11-13)
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4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9所省属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和高职专科院校264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64份,有效率为93.3%。其中男生占45.3%,女生占54.7%;一年级学生占17.5%,二年级学生占34.7%,三年级学生占28.2%,四年级学生占19.6%;本科生占68.3%,专科生占31.7%。
二、调查结果
(一) 男女大学生恋爱基本情况
有26.9%的男生和43.7%的女生正在谈恋爱;有13.4%的男生和29.1%的女生谈过恋爱,但现在已经分手了;有17.8%的男生和11.7%的女生正准备谈恋爱;有17.5%的男生和25.9%的女生在大学期间不准备谈恋爱。
(二) 男女大学生婚恋年龄比较
1.初恋时间比较。13.0%的男生和5.7%的女生的初恋时间为初中阶段,且男生高于女生。初恋时间始于高中阶段的男女大学生没有区别,分别占23.3%和21.4%。而在大学一年级女生开始谈恋爱的比例比男生高出5个百分点,而在其他学龄段没有区别。
2.理想恋爱时间比较。有30.9%的男生和34.1%的女生认为最理想的谈恋爱时间应该是在参加工作以后,处于第二位的是在大学二年级,男生占26.2%,女生占26%,而认为在其它时间比较理想的较少。
3.理想结婚年龄比较。男生的理想结婚年龄平均为26.7岁,女生的理想结婚年龄平均为27.0岁。但是男女生的理想结婚年龄范围都比较大,介于法定结婚年龄与40岁之间,个别人选择在40岁以后结婚,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
4.与配偶最理想的年龄差比较。有近一半的男生和女生都认为与配偶最理想的年龄差为男生比女生大3岁以内,还有25.6%男生和15.9%的女生认为男女年龄相差3岁以内即可,对年龄没有要求的男生占6.1%,女生占4.2%,但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女生比男生大3岁以上。
(三)男女大学生恋爱动机比较
男女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多种多样,虽有一定的差别,但主流是好的,有44.8%的男生和50.5%的女生恋爱的主要目的是寻找爱情,建立家庭。但有6.4%的男生谈恋爱是为了满足个人生理的需要;有21.2%的男生和10.6%的女生是为了寻求刺激、摆脱孤独;有8.4%的男生和7.1%的女生是为了积累经验;有17.2%的男生和23.5%的女生是为了证明个人的价值等不正确的动机。
(四)男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比较
男女大学生择偶标准既有共同之处,又有较大的差别,他们首先都看重对方的人品,在回答问卷时有47.1%的男生和54.5%的女生选择了“首先考虑对方的人品”。在其次考虑的因素中男女生有了显著的差异,男生看重的是对方的相貌,而女生看重的是对方的能力,第三考虑的都是孝敬父母及个人修养。对于男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历、身高、性格、事业心等女生也比较看重,但不是主要因素,而男生对于女生的性格、性感及温柔贤惠情况比较看重。
(五)男女大学生恋爱道德观比较
男女大学生在恋爱道德观上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有一半的男女大学生认为三角恋和多角恋是不道德行为,应尽快选择一个;有35%左右的男生或女生认为恋爱自由,无须指责,而有15%左右的男生和女生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可以优中选优或者是更刺激能满足自己的多种需要。对于婚外恋有23.9%的男生和15.7%的女生选择了“只要不破坏家庭,是可以接受的”。而对于在恋爱期间发生过性关系的,只有11.4%的男生和15.5%的女生认为一定要结婚。
(六)男女大学生性观念比较
男女大学生对婚前和同居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和理解,85%以上的男生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主动性,认为“只要双方相爱,婚前是可以理解和宽容的;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完全是个人行为,无需别人指责”,而女生持这种态度的也占70%左右。男生对恋人对自己的性暗示和性要求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而女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虽然处于被动状态,但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对方或处于默认状态。传统的观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淡化,大部分人能够接受自己的恋人或配偶曾经和他(她)人有过的。
(七)对取消禁止大学生在校期间结婚规定的态度比较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有关规定,对于这一举措,男女大学生普遍认为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表明了国家对大学生更加尊重,深知这并不是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这种思想是正确的。但对在校期间大学生结婚的态度上,男生赞成结婚的要比女生高出7个百分点,分别为13.0%和6. 2%,而有45%左右的男女大学生都选择了顺其自然。而在问及是否选择在大学期间结婚时,有1.4%的男生和0.5%的女生选择了肯定会结婚,绝对不会结婚的男生占52.3%,女生占70.9%。
三、结论
男女大学生在婚恋时间和恋爱的动机上存在许多共性,表现出早恋的倾向和爱动机多元化,理想的结婚年龄均为27岁,理想的年龄差为男比女大3岁以内。男女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人品是男女生首先看重的,其次男生看重的是女生的相貌,女生看重的是男生的能力,排在第三位的是孝敬父母。男女大学生的婚恋道德观有一定的问题,有大半学生对三角恋和多角恋比较认同,甚至认为是正常现象,对于婚外恋有20%左右的男女大学生表示不破坏家庭是可以接受的。男女大学生的两性观念比较开放,且男生比女生表现出更大的宽容性和主动性,大部分人能够接受自己的恋人或配偶曾经和他(她)人有过的。
参考文献:
1.杜林,风笑天.婚恋观和恋爱现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较研究[J].青年探索,2006(2).
2.唐昆雄,贾付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贵州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7(12).
3.郑夕春.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道德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5(9).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2006年度研究项目“对婚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研究”课题(SZ060345)的阶段成果。
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婚恋 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取得瞩目的经济奇迹的同时,也承受着性、婚姻伦理观念冲突带来的迷茫和痛苦,经济指标攀升与婚姻质量下降同时呈现在社会舞台之上。本文从幸福婚恋的原则、大学生的婚恋困境和婚恋教育的内容途径共三个方面,并结合当前热议的婚恋话题做分析探讨。
一、幸福婚恋的原则
(一)真爱原则
两性结合唯以真爱为最高原则,两性关系中,真爱就是至善,就是道德。真爱是婚姻的良心。对于灵魂的相知来说,最重要的是两颗灵魂本身的丰富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吸引[1]。任何除以真爱为目的的爱情、婚姻,都不具有道德性。
(二)平等原则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一夫一妻制度深入人心,夫妻双方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爱护,共同创建了平等、和谐的婚姻关系。但是不合理的观念也依然存在。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等单位《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中七成受访女性认为男性要有房、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积蓄才能结婚;65%左右的女性希望男性的收入比自己多一倍以上;超三成受访女性主张“男性为结婚买单”或“男方出大头,女方出小头”。社会学家李银河分析认为,有些女性存在弱者心理,觉得男方购房理所应当,这是典型的封建观念,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女性独立、夫妻平等的精神不符。
(三)自由原则
首先是婚姻自由。“男女婚姻问题上,任何人出来包办强迫的办法,任何第三者的人及‘神’的干涉行为都不应有存在的余地”[2]。其次,婚姻关系维系中相互间的自由,不能乱加干涉,双方互有隐私,互相尊重。没有尊重,责任心很容易变成控制别人和奴役别人。尊重是有能力实事求是地正视对方和认识他独有的个性;尊重是要努力使对方成长和发展自己[3]。最后,国家法律保护男女离婚的自由。
二、当代大学生的婚恋困境
(一)契约主义
婚姻要求门当户对古已有之,固然有出于婚姻幸福合拍的考虑,其实根本上是一种基于文化互利互换的观念。男女双方感觉到在考虑到他们本身的交换价值的情况下,已经找到市场上所提供的最合适的对象,他们就开始相爱。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人与人的爱情关系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基本原则。如此,婚姻如同一张契约,待价而沽的过程便是签约前的谈条件。广东省某高校在指向婚嫁条件的调查中,女生的选择值得关注。仅9%的女生接受“裸婚”,42%愿意“双方共同奋斗,贷款购房”,27%“希望配偶提供住房,负担轻一点”。在访谈中了解,“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在女生中具有一定的认可度。[4]
(二)性观念的开放
1、婚前
中国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谈性色变,婚前更是视为“生活作风问题”。当现在,婚前同居、试婚的现象日趋普遍,人民也对之持宽容的态度,也有人认为是道德失范和滑坡。2004年重庆某高校对881名大学生进行的性观念调查, 23.5%的男生、10.2%的女生和12.8%的全体大学生有过,有高达67.2%的学生对非婚同居持认同态度,仅有9%的学生认为非婚同居“应坚决反对”。[5]广东省茂名某高校2008年的统计,有14%的学生有过性经历。在观上,有21.4%的大学生认为“性是恋爱的内容之一”,有助于加深感情,36.5%的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婚前无须指责” ,18.3%的同学赞成“学校应当免费向学生提供避孕用具”。 [6]
2、婚外
一些近年来的新生词汇如“包养”、“二奶”、“小三”、“”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来自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统计,对于婚外的态度,87%的学生选择“不道德、应坚决反对”,9%的学生选择“说不清”,4%的学生选择“其它”。对于配偶发生婚外,选择“难以接受,但仍希望对方回心转意”的占18%,选择“无可挽回”的比例占39%,其余选择“说不清”,男女生并无显著差异。不难发现,这些现象内部隐藏的是利益的互利互换,拜金和泄欲在这里找到了交易的机会。男女两人之间一旦形成爱情关系,就不容许有第三者插足,也不容许其中的任何一方同时涉足第三者。这些现象违背了婚姻专一、责任、自律、尊重等原则,对婚姻双方、子女及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3、不断攀升的离婚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婚姻状况被作为个人隐私并加以保护,以及女性地位的提升、婚姻办理手续去繁就简等因素,不满于婚姻生活的人不再禁锢于传统的观念,通过解除婚姻的途径,进而谋求更高水平婚姻生活质量的现象也越发多见。据民政部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有7791911对夫妻办理了结婚登记,另有1310377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平均每天有4800多对夫妻离婚,74%的夫妻结合不到一年[7]。来自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统计,在体现婚姻忠诚度的选题中,39.1%的同学态度谨慎,认为“婚姻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能马虎”。选择“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好了可以继续合作,关系不好则可以解除合约”占21.1%。若配偶出现了婚外恋,42%的被调查者选择与配偶真诚交流,共同度过危机;37%选择离婚。
三、 大学生婚恋教育内容和途径
(一)性的教育
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6
关键词: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D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24-01
一、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
(一)恋爱动机不单纯。恋爱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追求某种恋爱目的的内在动力。由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导致大学生对恋爱目的的认识分歧较大,当今的大学生是80、90后,这一代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娇生惯养,依赖性强,进入大学后远离了亲人,情感上孤独寂寞,谈恋爱是在寻求一种安慰;有些女生认为男生大都喜欢漂亮、有魅力的女生,所以就把大把时间花在梳妆打扮上,把谈恋爱做为显示自己的方式,用恋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经过了中学的炼狱才走进了大学的天堂,有些女生开始充分享受大学的自由,开始游戏人生,玩爱情游戏,只是把恋爱当做生活的调味品;还有些女生认为恋爱只是青春年少时的一种体验和一个过程,是将来的一段回忆,婚姻是现实的,婚姻首先是物质的,其次是精神的,她们的恋爱是不以结婚为目的的。
(二)择偶观念多样化。大学生的择偶观有着显著的时代性、多样性,有些女生仍然坚持着我国传统的“郎才女貌”的择偶观;有些女生的择偶标准趋向于功利性,她们相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宁家老富翁不嫁男同学”,她们把时间都花在如何打扮上,相信嫁个好男人可以少奋斗几年,甚至不用奋斗。
(三)性观念开放。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表现在对、同居、婚前的态度上。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文化交融、思想开放的年代,她们对性的看法也不再保守,对性自由持默许的态度,认为只要彼此真心相爱就可以发生性关系,拿并不当回事,认为同居、婚前并不是可耻的。
(四)恋爱方式不再单一,网恋、征婚盛行。传统的相识、相知、相爱的恋爱方式不是唯一的,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恋也开始升温,不少大学生有过网恋的经历,甚至造成了不可收拾的恶性结果,近些年网恋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大学生网上征婚也成为一种风气,据《2006年中国婚恋服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有近千家服务网站,其中注册会员的大学生占了不少比例,也许玩的是刺激,也许是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匪夷所思。
二、形成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影响因素:
(一)市场经济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但也是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功利性折射到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上,表现为对理想的淡化、重利轻义、重物质轻道德,在择偶过程中日益看重物质;还有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东西都可以当商品来出售,一些女大学生就敢于把自己的美貌和才华出售给男人,北京天上人间里的女大学生不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吗?然而还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部分人获得了大部分人还不能拥有的物质财富,同时他们的妻子儿女也分享了他们的财富,当社会上一些女性通过婚姻或“易”的方式富裕起来,女大学生也希望尽快摆脱困境进入富裕阶层,但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到可以让所有女性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物质财富的地步,所以她们就想借助婚姻来补偿十几年的寒窗苦,这就有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点。
(二)就业难。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高校扩招使大量的高中毕业生得到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大学里只重视宽口进,忽视了严口出,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成了重大问题,这两年受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加上就业市场存在的性别歧视,使得女大学生的就业更加艰难,这样,不少女大学生产生了消极情绪,试图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处境。
(三)文化多元化的影响。网络的迅猛发展,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色情类网站等在慢慢侵害着大学生的身心;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拥入,其中那些崇尚性自由、性解放的观念对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深信不疑并且身体力行,另外,近年来,一些诸如选秀、相亲等娱乐节目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女大学生拜金主义的烙印。
三、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一)高校开设女性学课程,培养女大学生健康的婚恋观。大学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女性学的公共课、选修课等,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学校可以选择正确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使女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帮助她们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和变化,防止一些负面影响;有条件的话还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站,与学生讨论恋爱、性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学生会可以设立女生部或专门成立女生社团,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女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帮助她们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积极正确的面对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政府棘手的问题。政府、学校、学生都要正确面对,政府应制定保护女性就业权的相关政策,实行弹性就业政策,改变就业市场的性别歧视局面。学校加大教育改革力度,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女大学生要自尊、自信、自强、自立,面对就业难的现实,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理念,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用新理念丰富自己,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行业岗位。
(三)提高女大学生个人修养。女大学生自己必须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爱的“五自”新人。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马列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折射出的两难与矛盾[N],羊城晚报,2010,10.
[2]胡松年,程海云.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医院管理与预防医学、卫生学,2008,1.
[3]张慧卿.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浅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
[4]陈晨,周瑞.女大学生婚恋观探析[J],文学教育.2010,4.
[5]李永芬,齐斌.女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综述与教育对策[J].辽宁省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7,7.
[6]祝志高,女大学生婚姻要素权重分析[J].人民论坛,2010,26.
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7
>>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网络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意识影响探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正面教育引导策略 网络文化与新兴电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影响研究 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文化视阈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确立的对策研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网络文化对在校研究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分析 影视文化价值取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调查报告:网络规模与结构特征
[4]张童童,田宁.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2(03)
[5]叶晖.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状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1(09)
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 篇8
在中国,相亲迎来了它的新时代。媒婆也不再是那个固定的称呼,朋友、同学、婚姻中介、网络公司、电视主持人,甚至父母都是我们的新媒婆,或者,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媒婆。
从古老的穿大红花裙握大烟杆,到如今海选速配相亲派对,新媒婆们触摸着最真切的时代脉搏,催化着人间的爱情和婚姻。
全民相亲
相亲走红并非偶然。
目睹了北京中山公园几百个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找对象的场面,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生田范江和两个朋友一起创办了婚恋网站“百合网”。三个堂堂大老爷们,将“媒婆”的事业进行得有滋有味。他们研发出名曰“心灵匹配”的测试系统,帮用户选择性格匹配的相亲对象。如今,又在北京和上海开起了相亲门店。当初只有5%的单身男女愿意选择网络作为择偶方式,短短几年之后,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40%。
珍爱网CEO李松以一顶女式假发搭配一身西装出现在2010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并自称“红娘哥”,因为该婚恋网站的核心产品是活生生的“红娘”。旗下1000多名专业红娘,为超过280万会员解决了单身问题。
日益红火的相亲网站举办的线下活动多半在颇具时尚感的酒吧举行,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加青春的约会场所。“比电视速配快捷,比网上约会直观,比传统相亲时髦”的“8分钟相亲”曾流行一时,因为它号称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约会最多的异性。
但都市白领们仍嫌这些相亲活动太耗时,便发明了更具时代感的“盲约”和“闪约”,相亲的男女约在地铁站碰头,手中拿着信物,不用出地铁就完成一次简单的约谈,如果有眼缘就一起离开地铁,如果言不投机,女人留在地铁站等待下一个男人到来,男人继续上车开往下一个春天。
与此同时,有超过90%的人都表示经常看电视相亲节目,网络平台与电视节目相结合的新式相亲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没想到恋爱还可以这么个谈法,亮个灯灭个灯,就把一辈子的事定了。”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创作灵感来自“办公室里的剩男剩女太多”。24个女嘉宾,有够嗲的,有够二的,有扮清纯的,有一根筋的,个个充满了娱乐精神。大家拿爱情说事,秀的却是人生百态。“在过去,中年人占据主流媒体的发言席,而如今姑娘小伙们在舞台上有一说一,自然很具有冲击力。”
“剩女”当道
快餐爱情太多,导致失恋太平常。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2011年11月,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失恋33天》获得观众热宠。编剧鲍鲸鲸说:“这个时代的失恋‘有点像牙疼’一样普遍:‘你嚷嚷出来是不会有人理会的,而有多疼只有自己最清楚。’”
影片中颇为壮观的相亲场面更像一个黑色幽默,描述着单身群体的“尴尬处境”。数百对单身男女面对面交谈,每过8分钟,主持人一声号令,所有男士起身离席,转而和下一位女士交谈。
“8分钟”是一个即使不相投也不至于太难挨的时间。影片中:一个胖子对自己面前的女孩说:“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觉着你有点儿胖。所以没必要再做自我介绍了吧?”对面的女孩淡定地说:“没事儿,反正我也没看上你,在这儿歇会儿吧。”文章扮演的王小贱站在高台上,面对底下数百对像谈生意一样的相亲男女,一句揭示真谛:他们都在撒网捞鱼!
不知何时,城市中出现了大量期待婚姻却找不到合适对象的“剩女”。
在这个汉语新词背后,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优秀女性。她们有事业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没有结婚。她们的状态既是自我选择也是社会造就的结果。
她们一边在婚恋网站上频繁填写资料,一边在上班的路上做着一见钟情的美梦。她们急切地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另一半,却又不愿随随便便草率决定。她们常常抱怨:“其实我只是没有机会认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把爱情当理想,把结婚当事业”曾是她们喊出的口号。
香港两性专家何式凝提出,主动单身也是一种无奈。“很多人的单身选择都有主动的成分。但如果婚姻是一种生活的良性改变,大多数人不会排斥改变,不会排斥婚姻。”
各种调查显示,剩男其实比剩女多,但公众的目光仍聚焦“剩女”。“剩女”承受着比“剩男”更大的社会压力,她们年过28岁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忍到35岁。相亲市场上呈现一种奇怪的供需不平衡现象:哭着喊着找不到女朋友的男人不乏其人,而女人们无论年龄老幼,全都一样地固执着说“不”。
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女嘉宾拒绝男人的理由千奇百怪。他们对男人评头论足,过足了挑挑拣拣的瘾,也让观众看清了她们的挑剔和矛盾。
“我不要”成为现代相亲流行语排行榜的第一名。一位嘉宾提出了自己的择偶标准:“不讲卫生的我不要,喜欢吃甜食的我不要,吃话梅喝汤的我不要。”三个富有节奏感和喜剧色彩的“我不要”在网上流传。“我不要”的潜台词却是:“我可以要的选择很多”、“我还没有准备好放弃单身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我不想承担生活质量的下降。”
《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41.2%的未婚女性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却有超过44.1%坚持不降低标准。她们面前布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无数的诱惑,让她们有了充足的“剩”下去的理由。
尴尬的错位
“如果在公司、宿舍找不到我,我肯定就在相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却遇不到对方。相亲渐渐成了持久性运动。
一位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32岁公务员,3年相亲500次。
据说,中国约有1.8亿的单身男女,其中有23.8%的单身男女的父母在到处帮他们找对象。两者相加,意味着有约2.6亿的中国人在为择偶而忙碌。
与此同时,中国正进入一个“男盈女亏”的时代。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的省份达到135∶100。10年后,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上千万适龄男性将面临“娶妻难”。因此,专家预测姐弟恋将流行,甚至还会出现隔代恋。
中国1亿新生代农民工,80%还没娶到老婆。裸婚只是个别现象,想租房结婚?《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97%的丈母娘不同意。最受女人欢迎的三个男人是黄世仁、宋思明和灰太狼。黄世仁多金、宋思明有权、灰太狼会疼人。能占全这三条优点的,却是年纪至少在45岁以上的老男人。
《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显示,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有嘉宾说:自由刷卡是最大的幸福。嘉宾主持黄菡表示:“不是说不要钱,幸福,能比刷卡更多点儿什么吗?”
日本作家加藤嘉一说:“在日本最有可能成为剩男的是富二代,很正常。富二代是依靠父母留下来的人脉财产谋生的,比啃老族还丢脸。我到中国后发现富二代最受女人欢迎感到惊讶,这个社会有问题。”
那些站在相亲舞台上“着急灭灯”的年轻人,给黄菡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情绪挺激动,但是情感很冷。”“像是来抢属于自己的对象。”“你不是想来找对象的吗?能不能稍微再慢一点。”这位《非诚勿扰》遇到麻烦时被请去“救火”的“党校女教授”,以其文火慢炖的风格渐渐获得观众认可。
路透社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二十几个国家的被调查者中,认同“金钱是个人成功最佳象征”的,中国人的比例最高,占69%。而在美国,这个比例仅有33%。在黄菡看来,今天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太过强调成功,太以成败论英雄。台上的嘉宾大多照着模子找人,只要不符合条件,马上灭灯。
“我发现我才是非主流的。”黄菡笑言。
性情之变
尽管如此,一个“剩”字并未得到“剩男”、“剩女”的真正认同。“我又不是找不着,只是适合我的那一个还没出现。”“我不想把结婚当成一件任务来完成。”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样的观点:单身和婚姻一样,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
1968年,发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言,在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层面与西方同步。进入新世纪,女性实现经济独立之时,单身逐渐成为一个潮流。
然而,中国单身女性们渐渐发现,自己面临着观念和现实的矛盾:她们已经根深蒂固地接受了独立自主的概念,现实却是,男人三十未婚事业有成是钻石王老五,女人三十未婚事业有成便是败犬。
“女人有独立经济收入之后,在社会上的行为规范也变了。都市女性的传统婚恋观念已经被打破,她们被裹挟前进,对新观念的理解还模糊不清,就有失范的痛苦和焦虑。”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解析现代女性的婚恋生态时说。她甚至认为,新时代的“女人味”里面已经不仅包括温柔、美丽、顺从,还应包括聪明、能干,甚至包括攻击性和领袖欲。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和社会阶层的剧烈变化,婚姻与职业一样,成为获取优势资源的手段。目前中国女性工资收入是中国男性的75%。在职场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让社会资源重新调配。
“闪婚”、“无性婚姻”、“周末婚姻”、“有房女”、“围裙男”、“拜金女”、 “嫁碗族(指渴望嫁公务员)”……新兴的婚恋现象层出不穷。性学家忙着开辟社会宽容空间,但还是赶不上现实中人和网络中人的性情之变。
与此同时,因为不能承受爱的风险,包括逆境、贫穷、疾病、忧愁等,最近15年,每年中国的离婚人数都在100万对以上。
“我们的节目并不是一定要押着剩男剩女们走向婚姻,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向往爱情的人获得爱情。”孟非如是说。但现代人的性情之变,却让爱情变得似乎不再那么纯粹。
于是,有人怀念起古代的爱情—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婚活时代
事实上,相亲节目的配对指数很低,网上沸沸扬扬讨论着“托”、“台词设计”等问题……但《非诚勿扰》还是火了。在娱乐的背后,渐渐露出了另一种味道。
形形的男女在这个舞台上粉墨登场:从“富二代”到“宝马女”,从“奋斗男”到“海归女”,从“女博士”到“网购达人”,不一而足。女人畅所欲言,想“爱金”就说“爱金”,迷恋“花样美男”就直说,对于不喜欢的男人也可以批评他们“俗”、“土”、“花”,或“长了一张囧脸”。男人也获得“话语权的释放”:有的坦言就是想找个“黄花大闺女”,也有的说最重要的是女人的外表“高瘦靓幼秀”,有的则自豪地宣称,“我就是不喜欢女友和其他异性接触”。
“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婚恋的选择也没有一定之规。”《非诚勿扰》的性格分析专家乐嘉时而冷静,时而激情,和台上的男男女女探讨着“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爱情”的话题。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曾在《婚活时代》一书中写道:“既然每个人都会为了工作而想方设法把自己推销出去,那么难道不该以同样的热情来对待决定人一生幸福度的婚姻吗?”“婚活”的概念被定义为“为了达成婚姻而进行的活动”。
在《非诚勿扰》观察至今,黄菡对于面对婚恋交友的青年男女们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意见:“理想的伴侣不是找到的,是相互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相亲形式只是给双方制造一个认识和互动的机会,接下来的发展是要两个人一起经营的。”
2011年是《非诚勿扰》开播的第二个年头,一年前相识牵手的男女嘉宾纷纷走入婚姻殿堂,人气女嘉宾也陷入热恋之中。
在江苏卫视2012年跨年演唱会的“全球热恋”环节,通过《非诚勿扰》相识相恋
【2023年新时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精选8篇】相关推荐文章:
最新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精选三篇)
婚恋观的调查报告(三篇)
2023年0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五篇)
2023年婚恋观调查报告3000字(6篇)
最新青年人婚恋观调查报告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