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政治理论》入学考试大纲大全
政治理论是关于政治的思想、观点或学说体系。政治理论具有阶级性,如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无产阶级政治理论。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mba《政治理论》入学考试大纲大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mba《政治理论》入学考试大纲大全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目的
《政治理论》考试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mba中心招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考核性质的复试科目。本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实践要求的理解和认识,注重考查考生掌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新观点与新方法的能力和水平,达到考核选拔优秀考生以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目的。
二、考试范围
《政治理论》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时事政治两个方面。
三、考试基本要求
《政治理论》考试作为测试考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参照性水平考试,评价的基本要求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历)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论素质。要求考生能做到:
1、准确地理解、掌握和再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
2、准确、恰当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专业术语,理论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解释和论证社会某种观点和现实问题;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第一版
2、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11月第一版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10月第一版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新时代标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和精辟概括,对我们规划未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个一百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
2、中国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 四位一体: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
4、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5、丰富和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1、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习主席在十八大会议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历史使命。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2、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的壮丽篇章。
3、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必须实现国家富强。国家富强既体现为国家经济实力强、科技实力强、国防实力强等“硬实力”方面的“富强”,又体现为国民素质高、民族凝聚力强、文化创新力强、国际影响力强等“软实力”方面的“富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安排
1、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在新时代,围绕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他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等等。这些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个一百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作出这一基本判断有着重要依据。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大国之间发生战争必将遭到全世界人民反对;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拥有解决世界性难题的强大能力和资源,作用不可替代;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求合作、谋发展仍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我国在其中有着重要一席之地;我国市场的吸纳能力、消化能力独一无二,各国都想在我国寻找发展机遇。因此,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
新发展理念,从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来,是具有历史穿透力、现实针对性、未来指向性的科学理念,是中国对本国乃至世界发展议题的思考结晶。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在全社会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在新时代续写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2、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的重大判断。
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重大判断,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4、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九大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重大判断,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经济发展,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法治之基。
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必须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须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必须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永葆生机和活力。
2、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永远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有了党的领导,就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对民主进行不懈探索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2、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八、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1、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
2、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抓住劳动就业、技能培训、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问题,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雪中送炭,纾难解困,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
3、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现就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如下决定
4、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九、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理解和切实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对于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根本上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束缚,树立了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建立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的新理念。 对这一包含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的重要论述。
3、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是推进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
4、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就是在坚持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的前提下,注重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在生态环境领域内,建立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打击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行为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等规则性的安排,包含生态环境管控,生态环境
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往来,同各国人民一道,不断把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次重申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贯立场。
2、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同志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为促进全球共同繁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提出的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开辟了我国参与和引领全球开放合作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将在新时代继续发挥开放引领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3、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就是要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原则,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4、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十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1、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2、坚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地位
3、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把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
5、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为此,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接着他又指出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从习近平同志这一重要论述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党要有效领导一切,除了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外,关键是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而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集中体现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为贯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基本方略,专门就“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问题作出重要部署。
5、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十二、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建设
1、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典范,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坚持实事求是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干净担当、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托关系、走后门、玩权术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养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尤其对于广大共产党员来说,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党性,就是坚持党章和党规。
3、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效工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当前,面对国内国际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上述六种思维的哲学智慧、科学内涵和时代特点,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总结经验中,不断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各项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保持战略定力
强大的战略定力,对实现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增强和保持战略定力。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出实招硬招,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保持战略定力,是我们党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坚定信念、夺取胜利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国家在变局中保持清醒、抓住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新时代,大调整、大变局、大发展,更需增强和保持战略定力,把稳航向,行稳致远。
5、坚持问题导向
持问题导向是坚持工作方法、精神境界、工作原则、政治品质。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就很难主动去发现问题,即使遇到问题也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
问题折射的是宗旨观念、责任意识,彰显的是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展示的是积极向上、奋勇向前的工作状态。坚持问题导向,人们才能知不足而后进,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问题,认真解决问题,从而不断适应新形势,推进新发展。
6、重视调查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调查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论述,而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调查研究的系统论述。只有会调研、懂调研、愿调研,带着问题亲自察看、亲身体验,才能发现许多办公室里看不到、听不到、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而作出正确的决策,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7、发扬钉钉子精神
钉钉子精神,意味着各项工作抓落实,应该脚踏实地、找准目标、坚持到底,既强调谋定而后动,也强调笃行以致远。于工作事业来讲,体现的是对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追求;于个人成长而言,体现的则是对意志品格的磨炼和考验。
8、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风云变幻、纷繁复杂,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社会矛盾多发,推进改革发展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前所未有。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下推进我们的事业,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风险、挑战层出不穷,要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争分夺秒加强学习,一刻不停增强本领。
【mba《政治理论》入学考试大纲大全】相关推荐文章:
政治理论研讨课总结 政治理论研讨的目的和意义(大全3篇)
入学考试没考好检讨书1(11篇)
2023年法国mba商学院大全
2023年新西兰大学mba情况分析报告 新西兰mba排名大全
mba推荐信中文 MBA推荐信(九篇)
2023年政治理论心得体会1000字 政治理论心得体会800字(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