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思想品德课教改中如何实现学生的思想感悟和体会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使用教材通用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课教改中如何实现学生的思想感悟和体会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使用教材篇一
实现中国梦感悟 推荐度: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实现成本控制 推荐度:
学生思想汇报 推荐度:
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推荐度:
大学生党的思想汇报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因某件事或某个人而产生新的想法,这时就可以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都记录下来。那么,要怎么写感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思想品德课教改中如何实现学生的思想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前,国家正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教材都作了重大调整。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与时俱进,改变德育实效性、针对性差的现状,充分发挥好思想品德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笔者认为应特别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任务观念的转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任务是以教师为核心展开的,主要包括教授内容、教学设计,故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只注意完成“教”的任务,只注意教学环节的完整。在当前,新的教学任务应是既包含教师“教”的任务,又包含学生“学”的任务,而且应特别突出“学”的任务,要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能力培养了多少,思想误区澄清了没有,要根据“学”的情况决定教的安排,切不可重“教”轻“学”。
2.师生角色观念的转变。教学中师生双边关系的处理一直是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教师角色一直是以知识权威、垄断者的形象出现,处在整个教学的核心,故而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取代了一切,师生地位难以平等,教学相长更无从谈起。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协作者、关注者、促进者、教学活动平等的参与者;要强化师生的平等意识,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实现自身发展。
3.课堂纪律观念的转变。为了达成教学任务,教师总是要求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不准学生讲话,要保持安静,要集中精力认真听;学生要完全依照教师指令行事……这就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受制。而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就必须首先解放学生,更新原有的纪律意识。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嘴,要允许他们自由思考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只有当课堂活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开发,能力才能逐步提高。因此,教师要克服过去怕乱的思维,要在“乱”中引导,逐步规范,从而逐步形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新纪律。
4.教材观念的转变。长期以来,我们仅将教科书作为教材,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思维定势,一切依据教科书,一切忠实于教科书,照本宣科已成为约定俗成。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对教材也应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材”应是教师在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不仅包括教科书,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教科书只是其中最核心的教材,在教学中应大胆使用和挖掘教科书以外的其他教材。
对教科书的使用要有一个科学态度,要在尊重教科书的基础上,大胆对教科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使其功能得以优化。
1.实践意识。新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以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树立“实践意识”。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开展课堂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大胆实践,增强能力;另一方面在课外要引导和要求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等等。另外,在学习评价中也应增添实践的内容,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力度。
2.学生意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必须加强学生意识,树立和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教学要充分体现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要关心、关怀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成功、体验自身价值;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学习和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把澄清误区、提高认识、塑造心灵作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德育意识。思想品德课教学从来都是德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纯知识性教学倾向使德育成了简单的说教,成为了日常教学的摆设。当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大力增强德育意识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要把德育意识贯彻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始终,要努力探索德育教育新形式、新手段,要切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做到润物无声。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并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4.心育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心理育人的理念已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国家也把心理品质教育列入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心育意识,要把心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心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工作中去,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多从心理角度关心、理解、帮助、培育学生,认真区分学生身上的问题,对心理方面的问题一定要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以避免“挫伤”学生。
1.让学生动起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动起来,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应采取切实的措施,让学生走进教学,在活动中让他们的手、脑、口充分地动起来,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
如何切实让学生动起来呢?一是全面解放学生。要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活动的机制,充分运用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让他们深入教学,主动动起来,积极学起来。二是时间上的保证。要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要少讲精讲,只有时间充裕,才能活动充分。三是形式手段上的保证。新颖的手段、多样的形式、开放的活动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乐于参与,轻松活动,愉快学习。为此,教师可大力引进音乐、游戏、小品、讨论、汇报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四是努力维持和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激励、及时鼓励是维持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对学生活动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要正确疏导,切不可随意批评。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实现流动的教学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2.把事实引进课堂。要改变过去重理论教学,重知识传授,教学脱离实际,远离学生的情况,就必须切实把事实引进课堂。事实是多样的、丰富的,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案例,学生身边的某一事件,学生自身的经历、经验,学生思想中的某一误区,国家社会发展中的某一重大事件,等等。呈现事实,组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自主建构知识,应成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要让大量、丰富、鲜活的事实走进课堂,只有让事实说话,教学才更真实,教学才更有实效。
3.把教学落实在德育上。要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的回归,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就必然要求把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落实在德育上。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的德育任务,要以德育任务的达成为最终目标,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德育展开。教学中德育任务的制订要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需求,定位不能过高、过空。要多引导、多分析、多引发思考、思辨,拨动学生心弦,让他们进行自助教育、自我教育,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达成德育目标。只有当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人时,德育功能的发挥才更充分,德育的实效性才会更强。
4.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离不开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生存体验,同样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的活动方式是多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社会服务等,来调动他们的兴趣,丰富其感情经验。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己参与设计,自主选择主题,自行组织实施,自主进行评价,引导其改变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分享成果,以培养其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要切实关爱、保护学生,要确保其身心健康与安全。
当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深入研究。
s("content_relate");【思想品德课教改中如何实现学生的思想感悟】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05-09
思想品德课教学总结07-05
期末思想品德课教学总结03-31
《周易》中的设计思想11-19
《周易》中“时”的思想11-19
《坛经》中的净土思想10-24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15篇04-06
《周易》中设计思想11-28
林清玄思想感悟散文10-14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通用13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