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教学随笔300字 学困生教学随笔模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困生教学随笔300字 学困生教学随笔篇一
对学困生,一定要找到学困的原因。那么老师是如何教育的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关于学困生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关于学困生教学随笔篇一
“学困生“一般指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智力上的因素、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原因造成在完成学习任务上有困难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一时不够理想,“学困生”对学习丧失信心,无法产生学习兴趣,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学习成绩进一步受到影响。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大家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因此教师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上课充满激情,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尊重和关心“学困生”。 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非常需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和爱护,由于自卑心理沉重,却怯于接近老师,更羞于讨教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多关心他们,鼓励并要求他们定期向教师问答。让学困生明白,学习有困难不要怕,重要的是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共同去把学习大道上的障碍物搬掉,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你,同时也会慢慢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关于学困生教学随笔篇二
“学困”是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不向往学校的重要理由。所以通过各种手段消除学困生是很重要的方法。从源头上消除学困生,首先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学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素质,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们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激活孩子学习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自学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
“自主、合作、探究”多种学习方式和多元的评价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第一在学习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预设目标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实现“课本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难点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更培养学生的自信。其次遇到问题可以记录下来,利用集体讨论时间,小组内互相帮助,既提高了效率,更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和谐的氛围纯真的友谊,也是孩子向往学校很重要的理由。再者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选择分层次布置的作业,通过多元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都品尝到收获的幸福,从根本上消除学困生。对已有的学困生,更要倍加呵护他们的敏感脆弱的心灵,除了采取多元的评价机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以外,更要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以小见大的形势,多表扬多鼓励,使其树立自信,这是根本之根本。教师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鲜花有早晚但都散发出芬芳,硕果结的有迟缓但都能蕴藏着香甜。课外活动或者俱乐部,作为课堂的延伸,根据不同孩子兴趣和爱好,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鼓励他们去探究,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校的向往,更让家长社会放心,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于学困生教学随笔篇三
学困生一直是教师们头疼、也是最疑惑的症结。尤其是高年级的学困生,其“困”之程度更为明显,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特征:
1、困之广。从横向的角度上看,几乎门门科目都很吃力。
2、困之深。从纵向的角度上看讲,学困生几乎每个知识体系都极其薄弱。比如数学,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能力、解题能力都很差;同时,计算能力、背诵能力都要比他人低。
3、困之顽固。学困生是补了旧知识,落了新知识,补了新知识,旧的又忘了。新新旧旧,步步薄弱,一旦脱节,就会全部溃散。
那么,学困生 “困”的最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可归为两方面原因:
1、理解语句、题意的能力非常差。
学困生对于文字类题目十分打怵,首要问题是读不懂什么意思,然后才是题的思考方法。所以老师们对学困生补习的第一步就是一字一句、有重点、有突出的先给学生读题,然后再对题意作进一步的“翻译”解释,最后才是思路上的导入。
所以,“翻译”题,明白题意,是学困生的首要障碍。
这就是为什么,老师给学困生讲题,学困生当场就明白,但,一旦脱离了老师的“翻译”,把有关的“白菜”题换成“萝卜”题,学困生就会困陷于“读不懂”的状态中,又迷糊了。
2、没有独立的、成熟的、自我的思维分析体系。
应当说,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帮助,几年学习下来,每个学生的思维中都会逐步形成比较独立的、适合自己的问题思考模式,这种模式日积月累,便会构建成具备学生个人特征的思考体系。这种思考体系犹如一个“无形”的加工厂,一旦建立,学生就会依照它的“运行”规则进行有序地思考和问题解决。而且,越是到高年级,这种体系就越成熟化、完善化、自我化。思维体系构建的质量决定了学生不同水平的发展,决定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分化。
因此,学困生“困”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独立、成熟的问题思考体系。由于体系没有建立,所以,他们必须依赖于他人的帮助,“翻译”且“解释”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深层次含义。日子久了,他们的思考体系依旧是支离破碎,不成一统。
例如,对于应用题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用1~2遍的默读即可明晓题意,并且能迅速捕捉到题中所反映出的主要知识区域及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学困生则至少需要2~4遍、一字一字的阅读方可明白题意。从这个阶段看,学困生就会落下一大截。在接下来的分析解决中,大部分学生会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及自己特色的思考方式来接答题。所以,不同的思维体系决定了不同方法的解。学困生则较为困难,他们“碎片”式的思维体系只能助他们解出一步或两步来,也决定了学困生很难列出综合算式来。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学生语言的学习是理性分析能力完善与提高的重中之重。所以,
1、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从低年级就要加强每个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
2、从近期的角度来讲,解铃还需系铃人。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意减少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为,老师少读题、少释题,让学生自己去想。
3、增加学生说题能力的训练和强度。即学生看过题之后,能大体说出题意。通过说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抓重点的习惯,低年级起,可以每天让学生练习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这样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构建起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的思维体系。
有一句话讲得好“恨铁不成钢”。既然每一个学生都不可能变成钢,那我们可以进我们的最大努力,让学困生变成一块好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