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除夕的饮食风俗实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广州除夕的饮食风俗篇一
忙忙碌碌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准备到除夕,除夕晚上的这顿饭就被叫做“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广州人除夕食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年糕
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是农历年的应时食品。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广东人喜欢把年糕切成片,放进锅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糖环
以前未有现代的水龙头,水喉上只有一个尖尖的突起。每家每户总有一个中空的铁环,要取水时,将中间的小洞对准突起按下一扭,自来水便哗哗地流出来。这铁环被称为糖环。广东人过年也爱吃糖环,此糖环当然不同彼糖环,糖环由糯米粉做成,两个糖环唯一相似之处是形状,两个都像一个一个扣起来的环状物。
煎堆
在广州过年,一定要吃煎堆,黄蹬蹬的煎堆像个大胖小子,稍微触动一下,随即滚动到老远。因此广东有句俗语:“煎堆辘辘,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
蛋散
蛋散也是煎炸食品的一种,用薄条面皮旋扭后,丢进油锅中炸成。常见的蛋散有两种,一种是咸味,常常在面皮中揉进芝麻,吃起来又香又脆。另一种则是甜味,口感没有咸味的脆,却多了一份酥感,蘸了蜜糖丢进口,一咬下去就化掉了。
蛋散不像其他传统煎炸食品厚重,由于是用薄面条炸成,往往一碰就散掉。因此,广州人又喜欢把胆小怕事或不成气候没出息的小人物称之为蛋散。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没,只在太阳落山后出来,半夜后又不见其踪影,没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儿。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一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比,箭无虚发,猎狗也非常厉害,见乡亲们被“夕”所害,决心除掉“夕”。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找到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着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夕”力不从心,想逃跑,哪知后腿被猎狗死死咬着,七郎趁机一箭把“夕”射死。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1、除夕夜准备年夜饭
在除夕夜这一天,家家户户不管工作有多忙,只要过了中午12点,都要早早的收工回家,因为要为除夕夜的年夜饭做好准备,要从中午忙到晚上。
2、除夕夜贴对联
除夕夜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很多人家,已经开始忙着为门前门后贴上春节的对联了,迎接新年的到来。
3、除夕夜放鞭炮
相信八零后的朋友都有儿时的记忆,除夕夜到第二天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的鞭炮都放不完,现在虽然有些地方禁止燃放炮竹了,但仍然有些农村地方有这个习俗。
4、除夕夜看春晚
每年的除夕夜,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家家户户必收看的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除夕习惯,除夕夜没有春晚,那不叫除夕。
5、除夕夜守岁
年轻一辈的人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守岁,守岁的意思就是从除夕夜那一个晚上,一直通宵到第二天(大年初一),以前的人都是这样迎接新年的到来的,不过现代的人都是除夕过了十二点就睡觉了。
6、除夕夜包红包
红包是过年少不了的压岁钱,所以在除夕夜这一个晚上,很多大人都会先包好红包,等待新年来临,给小朋友压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