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作文实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状物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的三要素实用篇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学情分析 让学生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并掌握一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法与学法 诵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合作探究法:对诗内容的翻译、人物形象的理解采用独学、群学、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小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
由同学们所熟悉的花木兰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文学常识的情况。
2.采取听写的方式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结检查的结果。
三.熟读课文,读出神韵
具体要求:1.运用多媒体播放朗读(或老师示范读),学生圈出与自己读音不一样的字。
2.请同学按照语速和情感要求结合自己的体会大声读课文。
3.小组展示朗读,同学评价,教师点评。
4.全班在科代表的带领下高声朗读。
四.疏通诗意。
1.精品细读,疏通文意
具体要求:
①独学。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将疑难的词句划出。
②对学。对子相互交流指点(“你来问,我来答”翻译),将双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
③通过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2.质难释疑,文意展示
1)各小组提出质疑。
2)按段分任务到小组,小组不同的形式展示翻译,其他小组补充。
3)指导学生背诵
五.小结
六.作业:积累本文重点的词语
状物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的三要素实用篇二
1.了解故事情节,赏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2.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3.了解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在中国文学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曾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的女子形象。今天我们将要通过对《木兰诗》的学习,具体深入地了解一位巾帼女英雄——木兰的形象。
二、朗读课文(8分钟)
第一遍,课件范读。
第二遍,全班齐读。
第三遍,默读并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要求合上课本,指名一名学生来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补充。
第四遍:小组接力读全文。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教师出示问题:
问题1:木兰是怎样一个女子?请结合诗歌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问题2:这首诗歌哪些情节写得详,哪些情节写得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问题3:请找出诗歌中的对偶句、排比句。
1.不同组的6位学生完成题目。
3.教师归纳总结。
四、当堂检测(8分钟)
1.教师出示问题。
翻译下列句子。
⑴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⑵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⑶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⑷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不同组的6位学生黑板展示问题。
3.教师总结归纳。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简繁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没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
六、布置作业(1分钟)
挑选一段,改写成300字左右记叙文。
状物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的三要素实用篇三
读拼音学新词:
机杼(zhù) 可汗(kè hán)
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
燕(yān)山 胡骑(jì)
戎(róng)机 朔(shuò)气
金柝(tuò) 啾啾(jiū)
溅溅(jiān) 策勋(xūn)
阿姊(zǐ) 扑朔(shuò)
傍(bàng )地 云鬓(bìn)
一词多义:
(1)市
东市买骏马:买
愿为市鞍马:集市
(2)将
将军百战死:统帅军队的人
出郭相扶将:扶持
(3)帖
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
昨夜见军帖:文告
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
课堂问答:
1、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夸张的.表现木兰行进迅速,军情紧迫的句子是: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3、用环境衬托木兰思乡的句子是: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 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4、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身跨战马,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通过夜景描写征战生活艰苦: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课堂练习:
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①策勋十二转( )a.勋级每升一级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状物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的三要素实用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⑵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⑶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⑷背诵全诗。
2、能力目标:
⑴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⑵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⑶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3、德育目标:
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背诵这首古诗。
2、研读刻画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详略得当、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古诗教学应着重体现朗读,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节拍,力求声情并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在反复的诵读中,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复述法:
教师提示学生复述时不仅要掌握诗中叙事的各个环节,而且要注意抓住重点,做到详略得当。引导学生清晰、流畅、有条理地表达。这一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便于背诵。
3、鉴赏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中鉴赏本文繁简相宜、形象丰满的写作特色。注意发挥联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现实的可能性,鉴赏诗歌有时要虚化,太实际的态度不利于鉴赏。
4、讨论探究法: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网络搜索、调查访问、集体探究等渠道。
5、竞赛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竞赛法,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花木兰画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歌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了解北朝乐府民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疏通文意,整体把握诗歌;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理清情节发展脉络,强化背诵。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1:人类诞生于妇女也成长于妇女。若没有女性,人类社会便了无生机;若没有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也会黯然失色。很多文学作品,因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而得以永垂不朽,名存千古,北朝民歌《木兰诗》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设计3: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同学思考,回答:穆桂英、刘胡兰……)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呈现巾帼英雄图片:花木兰、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感受她的英雄豪气,女儿柔情。
二、作品及背景介绍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了解北朝民歌。
教师可安排学生欣赏京剧、豫剧、评弹、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断,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内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陈绪万、尚永亮主编《汉魏六朝乐府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三、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声屏播放课文朗读,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诗意。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⑴辨析字音:
机杼军帖可汗金柝鞍鞯
戎机辔头云鬓溅溅燕山
胡骑啾啾著我旧时裳
⑵掌握下列多音字:
骑转强帖
⑶通假字:
帖花黄 看火伴
⑷辨析字形:
柝、析、拆、折 戎、戍、戌、戊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补充或更正,明确:
⑵骑:jì 胡骑转:zhuǎn 转向贴:tiè 昨夜见军贴
qí 骑马 zhuàn 转动tiē 昨夜见军贴
强:(qiáng)百千强
(jiàng)倔强
(qiǎng)勉强
⑶“帖”通“贴”“火”同“伙”
⑷金柝、分析、拆开、折断
戎马、戍守、戊戌
2、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注意体会朗读的语调、语速、节奏等,尤其应注意朗读节拍的把握。
教师提示:
⑴唧唧/复/唧唧 昨夜/见/军帖
可汗/大/点兵 万里/赴/戎机
归来/见/天子 天子/坐/明堂
⑵不闻/机杼声 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⑶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⑷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同样是五字句,⑴组为“二一二”节拍,⑵组为“二三”节拍,⑶组为“二二一”节拍。所以划分节拍不能单看句式,要联系意义表达,应遵循“句不离词,词不离意”的原则。
3、学生练读诗歌,力求体现诗歌的声韵美。
四、默读诗歌,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文句,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工具书,试译全诗。
2、把全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互动合作,讨论交流,理解词句,讲解诗意。如有小组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提出来,全班共同商讨解决。
3、一、二、三小组为a组,四、五、六小组为b组,展开课堂文言知识竞赛,每道测试的单号题为a组必答题,双号题为b组必答题。底分均为100分,错一小题扣5分。分值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胜组。仲裁权、解释权归教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研讨赏析,对诗歌进行美点寻踪;合作探究,就最想问的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求未知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个体抽查、滚动式背诵、学生齐背。
二、研讨赏析
1、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评价《木兰诗》,任选一个方面,说说它带给人们的美感。
学生自由发言。
生1:故事的传奇性,带给人们新奇的心理冲击,因为“自古英雄出少年”嘛。
生2:千古不朽的形象美,永远是吸引人们的焦点,跨越时空,千古不衰。
生3:凝练生动的语言,给人全新的视觉、听觉以至心理享受。
生4:心系祖国,情系社稷,奏响了文学艺术殿堂最强劲最豪迈的乐曲。
生5:详略得当,繁简相宜,有高超的叙事技巧,尽现叙事魅力。
……
2、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评价,组织学生一起走进《木兰诗》的世界,尽情领略作品展示的奇异的美。
活动成果展示:
⑴故事的传奇美:
本诗集中讲述了一个平凡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甲还乡的故事。木兰在非常时期女扮男装,秘密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着实让人惊叹。
⑵不朽的形象美:
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性。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聪明机警又热爱和平,女儿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⑶凝练生动的语言美:
《木兰诗》具有乐府民歌的独特风格,复沓、问答、排比、重叠、对偶、顶真等形式的运用,都与民歌大致相同。而且语言丰富多彩,有朴素自然的口语,有新奇幽默的比喻,有气势酣畅的排比等等。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是艺术中的精品,《木兰诗》之所以千古不衰,其凝练生动的.语言功不可没。
⑷壮美的爱国情:
木兰深明大义,以国为重,代父从军,十年征战,功劳显赫。爱国情操是所有情感中最壮美的;爱国诗歌是诗城堡上空最强健的乐音。祖国是每个人心中至高的象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一个人至高无上的选择,这也就是《木兰诗》最易打动人心的地方。
⑸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章繁简相宜,详略得当。繁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木兰采买鞍马一事,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既写木兰的繁忙,也呈现了一个英姿飒爽的木兰;②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一幅“少女思亲图”呼之欲出;③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叠唱,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一朝团圆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写木兰重入闺房,再着“女儿妆”一段,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木兰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女儿情态。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简洁,十年征战,只用六句话就交代完了。
如此安排,正突出了诗歌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繁简安排可以起到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木兰不是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也不是娇滴滴的“崔莺莺”,而是娇柔刚健相济的女性。
三、合作研讨,探究思考
1、教师要求学生每人提一个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
学生提问。
2、教师归纳所提问题,并板示,交付全班讨论解决。
学生可能提到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有:
⑶木兰为什么放着高官不做?这是否体现了她不慕荣华的高贵品德?
⑷在中国古代,还有哪些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⑺女子“半边天”,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角色分工发生了哪些变化?当代巾帼英雄有哪些?试列举三四例。
有些问题,学生在讨论中可自行解决,如⑵明确文学艺术忌“实”尚“虚”的原则即可;⑶明确中国古代女人三从四德、受社会歧视的现实即可。
有些问题,教师不必急于给他们提供答案,应有意识保留一些问题,供学生课后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一周后上交一份读书报告。教师查收,并给予积极的评价。
有些问题,教师可稍作提示。如⑸在古代,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言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以立德为名,花木兰、梁红玉以立功为名,李清照、朱淑贞以立言为名。如⑹可阅读法国司汤达《巴玛修道院》、法国作家梅里美《卡门》,两部小说中的吉娜、嘉尔曼或许会给我们启示。
四、说话训练
要求学生以“我心目中的花木兰”为题说一段话,谈谈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和思考。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风格刚健质朴的地方民歌,诗歌故事的传奇美、不朽的形象美、凝练生动的语言美、繁简相宜的笔法美、强劲刚健的爱国情调美等吸引了历代读者,让人临之怦然心动,读之欣然于色,思之慨然击股。让我们在欣赏中体味木兰柔婉的女儿情、豪迈的英雄气,学习她的爱国精神,在新世纪的道路上展示自己的一片风采,装扮祖国,哪怕是一丝绿,哪怕是一点红。
让我们在背诵中结束本诗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课堂上“我心目中的花木兰”发言整理成文,收集在《成长的足迹》(课堂口头训练成果集)中。
2、多方查找资料(看书、浏览网页、采访等),就课堂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然后整理成文。
状物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的三要素实用篇五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初步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
自学指导一
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 ...
抢答解释下列红色字词
1、木兰当户织:对着
2、惟闻女叹息:只
3、问女何所忆:思念
4、军书十二卷:表多数
5、卷卷有爷名:父亲
6、愿为市鞍马:买
7、旦辞爷娘去:早晨
一词多义
(1)市
东市买骏马:买
愿为市鞍马:集市
(2)将
将军百战死:统帅军队的人
出郭相扶将:扶持
(3)帖
对镜帖花黄:通“贴”,贴上
昨夜见军帖:文告
... ... ...
课堂小结
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 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
本文有许多重要的文言词汇,同学们要努力掌握积累。
自学指导二
注意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部分,看看这些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句子。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
复沓句——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类似有:“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顶针——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类似有:“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
“出门见伙伴,伙伴皆惊忙。”
排比句——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类似有:“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
... ... ...
自学指导三
请同学们概括故事情节,并思考:如何理解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课堂小结
花木兰的故事告诉我们:妇女并不亚于男子,她们的才能智慧,胆略见识,是决不在男子之下的,这也是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状物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的三要素实用篇六
一、检查预习。
1.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文学常识的情况。
2.采取听写的方式检查同学们所掌握的生字新词的情况。
3. 小结检查的结果。
二、熟读课文,读出神韵
1.运用多媒体播放朗读(或老师示范读),学生圈出与自己读音不一样的字。
2.请同学按照语速和情感要求结合自己的体会大声读课文。
3.小组展示朗读,同学评价,教师点评。
4.全班在科代表的带领下高声朗读。
三、疏通诗意。
1.精品细读,疏通文意
①独学。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的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并将疑难的词句划出。
② 对学。对子相互交流指点(“你来问,我来答”翻译),将双方未解决的问题提交小组。
③通过小组讨论,疏通文意。
2.质难释疑,文意展示
1)各小组提出质疑。
2)按段分任务到小组,小组不同的形式展示翻译,其他小组补充。
3)指导学生背诵
四、小结
五、作业:积累本文重点的词语
状物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的三要素实用篇七
gmat阅读是gmat考试中的一大难点,想要理解文章的内容首先要了解gmat阅读的文章结构和考察要点,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gmat阅读的文章结构分析,希望对大家的gmat阅读备考有帮助。
gmat阅读文章主要取自于外国学术论文或期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但不是照搬原文,而是按照gmat阅读考试的要求进行删减,压缩和改写,最后形成我们看到的符合标准的文章。gmat阅读文章的选材范围虽然很广,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天文学,生物学,气象学等等;人文学科的艺术美学,考古学,文学;社会科学的政治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但归纳起来,gmat阅读的文章题材主要分为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商业经济三大类。考虑到考生来自于全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专业,为了遵循考试公平性的原则,以上所有文章都不对其所涉及的学科做过多深入的探讨,不考察考生针对某一题材的专业程度,而是把重点放在对考生阅读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的考察上。因此,考生在备考时不要被文章题材吓到,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和解答问题的技巧。
gmat阅读文章题材主要分为三类,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商业经济。但文章结构按照其叙述的顺序一般可以分为观点对比型,结论说明型,现象解释型,问题解答型和比较分析型五种。考生在做题时可以根据每种文章类型的`不同特点进行对症下药。
1. 观点对比型:在文章第一段会呈现旧观点,一般会有标志词(转折词或时间词)出现,但主题句会给出新的观点并围绕新观点进行讨论。
2. 结论说明型:即文章一开始就会抛出一个结论,展开形式以总-分-总的形式比较常见。
3. 现象解释型:文章一开始会呈现出一种奇怪的现象,然后对现象进行详细的解释或说明,最后会明确或暗示出作者对此的态度。
4. 问题解答型:通常以问句的形式开始(设一个问题或难题),problem,difficulty, task, puzzle, challenge or question.接着给出回答或解答,要求考生找出作者的态度或文章最想表达什么内容。
5. 比较分析型:通常文章一开始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提出,呈现出对比分析的形式,然后给出作者的态度评价,要求考生判断作者的关注重点或文章的考察重点。
gmat阅读文章通常都是遵循这几种结构,考生通过首段信息来把握文章的话题以及大致的讨论方向,然后抓住文章的主旨,即可洞悉整个文章脉络和逻辑结构,顺利解答题目内容。
1. 为考生提供文章的大体框架,不必拘泥于文章的细节。
2. 通过有效阅读促进考生快速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
3. 帮助考生快速阅读较长篇幅的阅读文章,为考生答题提供充足的时间。
一般来说,gmat阅读逻辑简图只应用于gmat阅读的长篇文章中,对于短篇文章来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或需要来决定是否画逻辑简图。
分析文章结构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考生要想获得高分就要先了解gmat阅读的主要题材和文章结构,然后对症下药。
状物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的三要素实用篇八
想要做好阅读理解怎么能不知道这五种文章的结构形式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详解一下吧。
对于一篇完整的英文说明文或者议论文来说,不论其形式看上去有多么复杂多样,但是每个作者都有自己写作目的,为了达到这一写作目的,一般考研阅读的文章都是采取特定的篇章结构模式,仔细分析历年考研阅读理解的篇章结构特点,会发现命题人在编排文章时通常采用五种结构模式。
全文论述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文章开始是对有关主题的一般介绍,然后一步一步将主题具体化。这类文章的各段开始常出现表示递进关系的`副词,如in addition to, furthermore, moreover等,文章的主题一般可以通过综合各段首句得出。
全文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文章围绕着这个概念、中心思想或者现象,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释说明,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再一次对该概念、中心思想进行阐述。
文章开始提出两个核心概念,随后分段论述。把握这种文章的关键是注意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这种结构分为两类,一种是两个概念是并列的,另一种是两个概念形成对比,对于后一种文章要注意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以及作者对各自的态度。
在现象——解释型的文章中,作者在文章开始给出一个现象,相当于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对现象进行解释或分析现象或问题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因数以及可能解决方案,作者可能提到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之后作者自己认可的那种解决方案才是文章的重点和主题;在文章最后对现象或问题进行总结说明并进一步强调作者支持的那种解决办法。
在这类文章中,作者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针对这一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如果有多个解决方案,作者认可的才是主题。
1.引人入胜。通常以一个有趣或吸引人的故事或背景开始。
2.抛砖引玉。讲故事或交代背景的目的在于引出主题。所以,时文的主题常出现于首段的最后一句话或第二段的首句。
3.假装客观。作者开始不说出自己的观点,貌似客观地陈述各派观点,最后才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确定作者态度的时候,主要根据所举的例子进行判断。如果例子表现一种正面态度,说明作者对这一事物持正评价;反之持负评价。
总之,对于一篇完整的英文说明文或者议论文来说,不论其形式看上去有多么复杂多样,但是套用一句老话:“万变不离其宗”即文章都遵循了特定的篇章结构模式,在这些模式中采用频率最高的是“现象—解释型”型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即提出问题(提出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象)、分析问题(对事物或者现象进行说明)、解决问题(对说明的事物或者现象进行总结)。可见,如果我们熟悉了文章的篇章结构模式特点,对读懂文章和把握主题帮助极大,一般来说,我们阅读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文章体裁不同,其结构特点就会各异。因此,我们获取信息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去学习和了解文章的结构,以便更加准确、快速地定位我们要找的信息。
状物文章的结构状物类文章的三要素实用篇九
1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了解木兰这一巾帼形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2重点难点
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突出木兰这一巾帼形象。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木兰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作品介绍:《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受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朗读。
3、学生点评朗读。
4、教师指导,学生学读:(出示三个例子,作简要分析。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
(1)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情紧急,语速略快,深沉。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激战凯旋,基调悲壮,语速放慢。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时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归家喜悦,语速渐快。
虽然我们掌握了这几个句子的读法,但要想把全文读好,还必须深入的理解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要求以“木兰 ”的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2、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 读到木兰是一个 的人”句式来说。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四、课文赏析:
教师引导: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铁的反光),耐人寻味。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是木兰的必然选择,在那个“男主乎外,女主乎内”的封建社会,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绝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唯一道路可走。木兰不也接受了百千强的封赏吗?这些钱可以孝敬父母、支援家乡建设、甚至可以买一台新的织机,过她喜欢的和平宁静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木兰才是更真实的女英雄。国家危难时,她是征战沙场的女英雄,和平时,她是勤劳纯朴热爱生活的好姑娘。
朗读指导:1、既有驰骋征途的豪迈,又有少女思亲的情怀;抒情的语调,节奏变缓。脚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又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2、既有思家之情,又有卫国之志。语速变慢,基调悲壮。
3、辞官的坚定,归家的渴望。语气恳切、真诚。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时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总结:
10 木兰诗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0 木兰诗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木兰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作品介绍:《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二、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受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朗读。
3、学生点评朗读。
4、教师指导,学生学读:(出示三个例子,作简要分析。目的: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文章。)
(1)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情紧急,语速略快,深沉。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激战凯旋,基调悲壮,语速放慢。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时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归家喜悦,语速渐快。
虽然我们掌握了这几个句子的读法,但要想把全文读好,还必须深入的理解课文。
三、整体感知:
1、要求以“木兰 ”的句式概括每节内容,横线上限填四个字。
(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奔赴战场、征战沙场、还朝辞官、会见亲人、讴歌英雄)
2、学生再读课文,四人一组讨论:要求以“我从课文 读到木兰是一个 的人”句式来说。
勤劳、善良、淳朴、谨慎 (女儿性情)
机智、勇敢、刚毅、忠孝两全(英雄气概)
四、课文赏析:
教师引导: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此情此景,写得有声(北风声、刁斗声)有色(月色、雪色、铁的反光),耐人寻味。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是木兰的必然选择,在那个“男主乎外,女主乎内”的封建社会,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绝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唯一道路可走。木兰不也接受了百千强的封赏吗?这些钱可以孝敬父母、支援家乡建设、甚至可以买一台新的织机,过她喜欢的和平宁静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木兰才是更真实的女英雄。国家危难时,她是征战沙场的女英雄,和平时,她是勤劳纯朴热爱生活的好姑娘。
朗读指导:1、既有驰骋征途的豪迈,又有少女思亲的情怀;抒情的语调,节奏变缓。脚要抒发主人公的思亲之情,又要表现她的战斗豪情。
2、既有思家之情,又有卫国之志。语速变慢,基调悲壮。
3、辞官的坚定,归家的渴望。语气恳切、真诚。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时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