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人教版第三单元作文模板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实用篇一
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其实语文教学也有三重境界:学习知识,剖析事理,品评欣赏。今天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更多语文试题请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角色/角逐 兴奋药剂/兴冲冲 和颜悦色/曲高和寡
b.背包/背弃 开小差/差旅费 寡廉鲜耻/屡见不鲜
c.纤夫/纤维 人行道/行业语 横冲直撞/飞来横祸
d.提纲/提防 冠心病/冠名权 调虎离山/陈词滥调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_________,有秋的_________,也有冬的_________。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奔放 成熟 萧瑟
b.奔放 萧瑟 成熟
c.成熟 奔放 萧瑟
d.成熟 萧瑟 奔放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上,芸芸众生都在为生活奔波忙碌,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来等等自己的灵魂”。
b.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建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再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4.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京剧表演艺术家朱世慧发挥文化领军人物的作用,为我省培养了很多年轻的艺术家。
b.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成为国内首支登上世界最高峰。
c.深受天津人民喜爱的曲艺名家苏文茂先生,是津味相声的杰出代表。
d.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武汉市近日开展了“市容环境美好示范路”的评选活动。
5.参照例句,仿写句子。(4分)
例句:自立是骨,没有了自立,人生就疲软了。
仿句:自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性学习。(6分)
你校戏剧社将和来访的英国学生开展戏剧交流活动,你作为戏剧社的一名成员,请完成下列任务。
(1)学校决定派你向英国学生介绍我国的国粹——京剧,请你参考下面的资料写一段8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3分)
参考资料:①京剧旦角流派主要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②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被人们称为“东方歌剧”。③京剧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主要有红脸、黑脸、蓝脸、绿脸、黄脸和白脸等。④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又各有细密的分工。⑤京剧演出讲究“唱念做打”等程式动作。
(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6分)
黄省三 (走到潘面前,哀痛地)经理,您行行好,您要裁人也不能裁我,我有三个小孩子,我不能没有事。经理,我给您跪下,您得叫我活下去。
潘月亭 岂有此理!这个家伙,怎么能跑到这儿来找我求事。(厉声)滚开!
黄省三 可是,经理——
李石清 起来!起来!走!走!走!(把他一推,倒在地上)你要再这样麻烦,我就叫人把你打出去。
〔黄望望李,又望望潘。
潘月亭 滚,滚,快滚!真岂有此理!
潘月亭 这个混蛋,还不给我滚出去!
潘月亭 (很敏捷地对着黄的胸口一拳)什么!(黄立刻倒在地下)
〔半晌。
李石清 经理,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
潘月亭 (擦擦手)没有关系,他这是晕过去了。福升!福升!
〔福升上。
潘月亭 把他拉下去。放在别的屋子里面,给他拍拍捏捏,等他缓过来,拿三块钱给他,叫他滚蛋!
王福升 是!
〔福升把黄省三拖下去。
7.在选段中黄省三的大段台词(从“好,我起来”到“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包括三层意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3分)
8.“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你认为黄省三的潜台词是什么?剧本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4分)
9.黄省三指责潘月亭等人“是贼,是强盗,是鬼”,你是怎样理解这种说法的?(4分)
10.潘月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结合选段略作分析。(5分)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实用篇二
一、导入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
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三、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教师也可预设重点字词全班解决。
四、品读文本
㈠三读蓄势1.一生朗诵全文,师生简评。
2.一生再读,明确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教师乘势设疑是否要让张岱改改。
3.全班齐读,明确要求: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语。(“痴”)
㈡三痴解意 “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说?自由朗读,讨论,找出张岱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呆气。
(1)“痴行”(“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可有类似“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想象)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
(2)“痴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生读,有感情地读,说说此景异在哪里。教师提示: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读一读,对比读出田地苍茫的景象。b.量词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c.顺序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教师明确: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体摘要显示: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五、课堂练习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我们一起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
(可比较它们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或者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认他为知己吗)
六、朗诵留白
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动情的齐背课文声中结束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就“我看古人之痴”为话题,课后练笔。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实用篇三
学习目标
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无数文人墨客曾为它留下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我们耳熟能详的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见,拥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见不同的西湖。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进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主学-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更(gēng)定拥毳(cuì)衣崇祯(zhēn)
沆砀(hàng)(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zhān)对坐
余挐(ná)一小船喃喃nán雾凇(sōng)
2生词注解
(1)通假字
挐一小船挐:通:“桡”撑船。
(2)一词多义。
一:①上下一白全②长堤一痕数目,最小的正整数,大写是“壹”
更:①更定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②更有痴似相公者还
是:①是日更定这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表示肯定的判断或解释
绝:①绝消失②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3)古今异义。
①余住西湖古:我。今:剩余,多余。
②余挐一小船古:撑、划。今:捉拿、手拿、拿腔拿调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古:酒杯。今:颜色、光亮、没有效果、无报偿
④是日更定古:这,代词。今:用于判断,或与“非”相对
3作者名片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著作颇丰,今存有《琅奈募》《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等。
4背景追溯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三、合作学-探究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再跟读。留意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
2思考回答几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告诉了我们什么?(点明时间、地点。)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从哪种感觉来写?(从听觉来写。)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突出大气的严寒;也为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强烈。)
(3)“是日,更定矣,余籋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雪。”
这么冷的天气,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孤怀雅兴,孤高自赏。)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几句写雪景,有什么特点?(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齐读第1自然段。
(5)齐读第2自然段。
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已经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
(6)齐读第3自然段。
作者看到了什么?和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即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翻译这段内容。)
(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作者和这些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境,使我想起两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不善饮酒,却“强饮三大白”,真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啊。
(7)“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这个“痴”字?(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的“痴”。)
“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状态。)
(二)深层理解
【交流点拨】文章的标题是“湖心亭看雪”,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定势思维:看雪就是写雪景,但这篇文章却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来写人,写奇遇,写饮酒,抒感慨,丰富了文章内涵。绘景写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为有了人的活动更具魅力。张岱的文章写景,同时也写观赏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点睛之笔,往往在此。结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三)走进语言
【交流点拨】“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写景使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
2文章开头说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这里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交流点拨】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是为伍,一个“独”字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四)走进写法
人与景相融合。人与景的融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如第2自然段写景,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作者以其精准的感受,体会到隐藏在简单背后的震撼力,使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是“看雪”行动的延伸。人的参与,给本来显得有些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
(五)走进主题
本文通过对西湖壮观的雪景的描写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四、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痴行: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痴景(奇景):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
痴情(雅趣):知己之乐
(痴人就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白描:抽象、概括
渲染:形象,具体
五、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
【交流点拨】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实用篇四
今年夏日学校我参加了趣味科学社,课程精彩又丰富,短短四天中,我们动手试做太阳能锅炉、太阳能组件机器人、钓冰块、加油笛等等……,每一项都让我目不暇给,惊奇连连。
我们不利用火、电等能源,以太阳能锅炉居然可以将水加热二十度,让我见识到太阳的威力。除此之外太阳能机械组件,更可以组装出很多有趣的太阳能机器狗。多元的课程,让我的夏日学校社团相当充实。
在众多的课程中,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搭建「中国虹桥」。外型像是彩虹的虹桥,是一个利用力学分散原理所搭建的桥,老师告诉我们,在宋朝的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座这样的大虹桥,它可以承受相当重的力量。让我觉得神奇的是,这座桥的搭建完全不需要利用一根钉子或是黏着剂,它利用木棍之间的交叉堆叠,分散物品的重量搭出拱型的样子。我自己动手也搭建了这样的一座虹桥喔!
趣味科学社,不但有趣,而且还可以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打开我的视野,期待明年的趣味科学,也一样精采有趣!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实用篇五
《湖心亭看雪》
一、导入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
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三、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或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2.学生读课文,疏通文句,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2)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酌情指导,教师也可预设重点字词全班解决。
四、品读文本
㈠三读蓄势1.一生朗诵全文,师生简评。
2.一生再读,明确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个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独往湖心亭”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语)教师乘势设疑是否要让张岱改改。
3.全班齐读,明确要求:找出文中一个能形象概括张岱形象的词语。(“痴”)
㈡三痴解意 “痴”用通俗的话怎么说?自由朗读,讨论,找出张岱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特别的呆气。
(1)“痴行”(“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教师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从人的听觉来描写,还从什么角度来写?(可有类似“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想象)这样的天气我们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却在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凌晨时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异”啊。
(2)“痴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生读,有感情地读,说说此景异在哪里。教师提示:a.“天与云与山与水”是否拖沓?去掉读一读,对比读出田地苍茫的景象。b.量词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c.顺序之“异”:好像应该是这样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两三个、与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长堤一条而已”?d.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教师明确: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体摘要显示: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
(3)“痴心”1.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却又写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坏了?①一生读“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a.“此人”是哪种人?用文言文说说看。(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b.如果张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有神态?(彼此彼此……)②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却不留电话、地址、qq号,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这样看来,张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呢?现在我们重新来看我们最初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人数吗?张岱笔下的自然如此清冷浩大,如此孤独,这其中是不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舟子说他痴,他会辩解吗?当时他会是怎样的表现?他心里会说什么呢?现在,同学们知道“张岱心中有寒冰”的谜底了吗?
五、课堂练习
孤高情怀有谁知,独与天地相往来。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人,登高作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个人,独往湖心亭: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让我们一起回顾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
(可比较它们在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或者假设时空倒流,张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钓鱼的柳宗元,你认为张岱会认他为知己吗)
六、朗诵留白
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在动情的齐背课文声中结束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就“我看古人之痴”为话题,课后练笔。
八年级第三单元语文实用篇六
阅读(32分)
(一)(11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9、解释下列词语。(3分)
(1)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________________关系。(1分)
11、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2、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5、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1分)
(二)(12分)
动物的弄虚作假
①自然界一些动物为了生存竞争、繁衍子孙,常会弄虚作假,玩弄骗术。其技巧之高超,简直令人难以想像。
②装死是动物的一大伎俩,椿象、金龟子只要稍动它一下,立刻会装死从农作物上掉落地面,过会儿又活动开来。鸭子似乎是傻乎乎的,但当其被红狐追捕时,会翻着白眼装死。有人曾做试验,用红狐追捕养鸭场的50只鸭子,竟有29只在狐爪下逃生。
③蟹、虾、蛇、壁虎、水螅等能施用分身术,迷惑对方,保护自己。人们有时会发现有些蟹或虾的螯足一大一小,有的蛇或壁虎的尾巴粗细与身子相差悬殊,这决不是先天的畸形,也不是什么稀有品种,而是当它们遇到了强敌,使出了断足截尾的绝招,来一个“舍车保帅”,新的足还未长成原来大小的缘故。水螅的分身术更高一筹,它被切成数段之后,每一段都可像蚯蚓那样,长出新的完整的个体来。
④变色法是动物的又一招式。栖息在北极圈内的白狐、北欧山区的雪兔、日本北部的高山兔和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雷鸟,能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颜色。如雷鸟到白雪皑皑的时候,便银装素裹;当春暖花开时,又着上淡黄色的“春装”;盛夏酷暑,浑身又换成栗褐之色;当秋风萧瑟的时节来到,又穿上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暗棕色羽裳。
⑤见过竹节蝗、木叶蝶的人,无不为它们的形态与所附着的茎叶是那么相似而叫绝,这是一种生就的拟态。生活在澳州的叶海马,其体态能模拟周围物体,全身生出许多叶形突出物和丝状物,好似马尾藻一样,在海水中缓缓飘荡,使对手极难辨别。
⑥有的动物甚至会“行诈术”。一位学者曾发现,一只苍鹭为觅食一条小鱼,颇费了一番脑筋:它嘴叼一根小羽毛,在小溪岸边踱着方步,两眼扫视着浅浅的溪水。随即突然止步,有意让羽毛掉进水里面;小鱼误以为是饵料,游近羽毛,苍鹭便以闪电般的动作扑向水面,吞食美味。
⑦动物在面临它的对手或要达到某一目的时,决不是简单地屈从或毫不掩饰其真面目。人们在认识和利用动物时,务必要注意到这点。
16、能概括全文说明内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动物“弄虚作假”的表现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8、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本文说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a.空间顺序b.时间顺序c.逻辑顺序d.程序顺序
20、本文的说明结构是()(2分)
a.总—分b.分—总c.分—总—分d.总—分—总
(三)(9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中国国家地理》2001年3月
21、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1分)
(1)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2)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22、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
b、由铜器、玉器、瓷器和字画等组成,藏品精致、丰富。
c、陈列室的经过选择的;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的文物。被装箱,经过长途运输的颠簸送到台北。
23、以下不属于胡适主张和做法的一项是(2分)()
a、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可能会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失。
b、最好的办法是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
c、以辞掉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举动来坚决主张反对南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24、对鲁迅的主张和做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物历史很久,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
b、站在维护文化传统的立场上,不同意故宫文物南迁。
c、北平是存放所有古物的最佳场所。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对文化的逝去表示哀悼和无比的愤慨。
25、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物南迁是国家安全受威胁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取的行动,但并未对文物的保存和研究带来不便,反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文物南迁的成功实现,是文物研究历史上的史无前例的大举动,当时权宜之计现在看来也不失为英明之举。
c、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反对南迁的主张是经过严密考虑的,对于我们现在的文物保护工作仍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组织,周到的安排,大胆的借鉴是成功实现文物转移的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