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务员考试行测怎么备考优秀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一
相对于政府公关,民间外交更具柔性,传播内容和载体更易于被接受,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前,越来越多外国民众来华参观访问,中国越来越多的公民走出国门,网络媒体的发展也使普通公众更易影响舆论。因此要因势利导,通过新闻媒体、社区组织、民间社团等渠道,引导国内公众主动配合公共外交,积极传播中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维护国家形象。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民间外交与政府公关的差别
b.民间外交在国际交往中的意义
c.应引导民间外交积极发挥作用
d.媒体应在国际交往中正确引导公众
本站公务员频道精心推荐: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二
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
1.宪法
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是指法定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在不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施的规范性文件。
5.自治法规
自治法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6.规章
规章通常称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某一类事件或某一类人的一般性规定,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一种。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
上述各种法的渊源都具有法的效力,但它们的效力等级又是有差别的。
1.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2.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3.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4.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优先适用效力,经济特区法规的优先适用效力。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依法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适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济特区适用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
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6.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优于旧的规定的原则: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三
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社会,人类一直无法摆脱生产的不足和基础物资的匮乏,而且社会总财富相对比较恒定,财富主要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来供给,这就意味着,国际关系更多地围绕有限的自然资源展开的。然而,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社会财富总体得到了爆炸式的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认识到,共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是实现大家利益的最佳途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社会财富获取方式的变化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b.社会总财富的增长主要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c.国际关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d.人类正在逐渐摆脱自然资源供给的束缚
【答案】a。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介绍了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国际关系展开的状态。接着用“然而”这一关联词引导出文段要说明的重点,即在现代人们获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从而使人们对国际关系的认识产生了变化。同义转述,本题答案为a选项。
转折结构最常见的关联词是“但是、然而”,通常转折后的内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二、片段阅读之因果结构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四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例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从1997年的62万增加到2.98亿,据世界第2位。其中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手机网民数达到1.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的国际出口带宽由1997年的25.4mbps增长到640286.7mbps,11年间增长了25207倍。 2008年底,我国ipv4地址数已从2001年底的0.2亿个增加到1.8亿个,全球排名由第9为上升到第3位;域名总数达到1682.6万个。其中国家cn域名在2007年平均每天增长2万个,2008年底已达到1357.2万个。网站总数由2000年的26.5万个增长到2008年的287.8万个,年均增长34.7%。2002年,我国的网页数为1.6亿个,2008年网页数达到160.9亿个。
200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299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7.1%。到2008年底,我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达到7400 万,占网民总数的24.8%。2008年底,我国使用网络媒体的网民比例达到78.5%,使用电子邮件的网民比例达到56.8%,使用网上教育的网民比例达到16.5%,拥有博客的网民比例达到54.3%。
2008年底,我国宽带网民数约占网民总人数的: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比例计算题。我国宽带网民数为2.7亿,总网民数为2.98亿,比例为2.7÷2.98≈90.6%。所以选择c选项。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五
这个模块可以说是行测的重中之重,即便你放弃常识也不可能放弃言语理解部分,2020年的吉林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考了30题,从题量的分布大家也可以感受出言语理解部分的重要。
这个部分其中又包含逻辑填空、阅读理解、语句表达等,而且客观来讲,这个部分还是比较好拿分的,只要具备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比较可观的分数。
但要达到应试的标准,就需要通过掌握技巧以及深挖细琢了,比如逻辑填空部分,很多成语以及常用短语是必须要掌握的,但这不是核心因素,个人比较侧重于梳理段落关系,也就是填空处的前后衔接关系,而且还可以通过对比四个选项、联想假设以及适当延伸等,选出一个较为合适的答案。
记住一点:
逻辑填空四个选项的关系通常不是单纯地是与非,而是良与优,所以不要看到一个你认为对的词就选上去,而要细心一些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阅读理解考察的主要是考生发现细节的能力以及全盘综合分析能力,除此之外不会有太特殊的考法(特殊地区如上海、江苏等除外)。
我刚才说看新闻对这个模块有用,因为可以提高阅读文章的能力以及段落结构的判断能力,给你一篇文章,你首先要通过看标题、首尾句归纳主旨,也就是中心思想,其次是要通过逻辑连接词以及通篇段落的划分来去梳理行文脉络以及各部分结构,这样才能节省出一部分时间来做小题。
不要小看那10秒甚至5秒,在考场中的每一秒都是有用的,不到最后一刻交卷的时候你就有机会去提高一点自己的分数。另外,做这个部分的题的时候,可能遇到的文章篇幅比较大,切忌一刀切(要么一扫而过、要么逐字阅读),要根据小题的考法掌握好阅读速度,做到详略得当。
比如有的题其实根本不用太仔细阅读文章就能选出来,那你就不用过分纠结,但有些考察细节的题,比如考察牛奶在文中的功效到底有几种,那就需要你回到文章中仔细阅读。
语句表达题大体分为排序、歧义、语病等等,其实这种题的难度不大,但会比其他题型稍微耗费一些时间,因为如果语言功底不是太扎实的话,基本每个选项都要看一遍,特别是语病、排序题,排序题的解题技巧在于运用逻辑连接词先找出肯定连在一起的选项,然后逐个排除错误选项。
另外就是从时间顺序、事件的发生顺序以及语言论述的逻辑等解题,歧义题其实还是要通过做一定量的题才能逐渐积累考官的设坑技巧,也可以自己总结一些题型(个人还是不建议这么做,因为题型比较庞杂)。
至于语病题,和歧义题类似,但比歧义题要简单一些,这取决于考生在日常说话以及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我觉得要想做好这个题,首先就要先突破之前已经固化但不规范的语言表述方式,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然后逐渐让思路规范起来。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六
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各10题。
1、图形推理最难的不是运用规律,难点在于如何寻找规律。相信每一位只要参加过中公教育培训的同学都能够说出来关于图形推理当中的规律。但是在大家自己做题的时候就会比较纠结的,有时候甚至自己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出来。所以这里面老师要提醒大家,关于图形推理一定要善于总结图形的特点,将他们进行分类。如果能参加中公告教育的班次学习,这个工作就由我们可爱的老师为大家整理完毕啦。掌握这个以后,做起图推来就事半功倍了。
2、定义判断的制胜之道在于提炼定义的核心成分,能够快速圈出题干和选项中的关键词,最后再将选项与题干做对比分析。这部分题型因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有心理学定义,有经济学定义,有法律学定义等等,所以想要能对8个以上的话,少不了就是平时的大量积累刷题,同学如果你现在越是讨厌做定义那么你现在就要逼着自己多做定义。
3、逻辑判断这部分是技巧性最强的。如果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补习的话,可能这部分题型就要丢很多分了。在这个部分,建议大家如果不能够来报名的话,也至少购买中公的网络专项课程听一下,相信会为大家提供很大的帮助。那么对于做题技巧来说的话,首先就是要学会翻译题干,将题干中的逻辑语言翻译成推理形式。这样就会做准确了。
很多同学看到这个排风扇会自然的就认为是油烟机里面的叶轮叫排风扇,换句话说,很多同学会认为排风扇和油烟机是组成关系。而实际上他们是并列关系。商店都分别有卖。像这类题目就是半常识性题目。另外一点就是解题的技巧,要注意横纵比较分析。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七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诸方面。
纵观联考常识真题,联考常识从侧重法律变成考点进一步多元化。2011年917联考常识大纲跟2011年国考大纲一致,这需要我们注意国情社情、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内容。
【例1】我国的能源条件可以概括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情常识。我国煤炭储藏量世界第一,所以排除ac两个选项。现在我国一半左右的石油都依靠进口,所以排除d选项。所以选择b选项。
综上所述,2011年917联考行测将与2010年行测保持基本一致。联考题目难度比以往命题难度有所增加。这需要考生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决定报考就要全力以赴,掌握好行测的基本解题技巧,再通过适当的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质量,从而在2011年917联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八
a.黑黑
b.白白
c.黑白
d.打开哪个盒子都不行
如果是常规的解题方法,应该怎么做呢?最常用的就是假设法了,那我们就先用假设法来试一下。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九
1.语言类。关于逻辑填空,经验就是通过做题积累相关成语、词语的解释与区别,并每日看一部分,通过一定强度的训练完全能够实现“快、准、稳”地“秒杀”;关于阅读理解,关键是理顺解题思路,分清类型,多练习、善总结,培养精确流畅的语感。
2.数量关系可以通过梳理考点类型、考察频次,并结合自身情况决定备考复习的重点与顺序,并针对每一常规题型整理出通识性解题方法。数量关系关键在于牢记公式与运用。要注意的是,做题时,特别是考试时不应恋战,一时做不出来应先做下一题,数量关系不应该浪费时间,不建议放在前面做(数学学霸请随意),对于多数考生而言,善抓重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此部分的成绩。
3.逻辑判断考: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每一考点又可延展细化出诸多小类考点。建议考生在备考中首先建立系统的思维导图架构,以此对考点进行全面梳理;逻辑部分个人的复习经验是整理解题思路,在看到题目时,能很快判断该题型。
4.资料分析是“送分题型”,要尽量得满分。牢记几类常见参考的公式。特别关注数据的对应。注意出题人狡猾的陷阱就可以了。
5.常识。该部分内容多,范围广,须平时积累,同时建立“就题论题”的思维模式,综合应用排除法、倒推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公务员行测备考资料实用篇十
例题1.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个对象的两个矛盾的思想,必定有一个是真的,不会同时都是假的。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不能互相冲突,不能一面肯定了一种思想,一面又否定这一思想;因为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内容违反排中律的是:
a、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法庭上的陈述互相矛盾,他先说“本案所有证人的证词都是可信的”,随后又说“有些证人的证词是不是可信的”
b、有同学在评价张教授的年龄时说:“张教授今年40岁,不算年轻了;但是,在学院所有的教授中,张教授是最年轻的”
c、某教育工作者在一次保护儿童权益的会议上说教育孩子舍己为人的思想是错误的;后来又在一次面向家长的讲座上说不敢教育孩子舍己为人的思想是错误的
d、孟什维克认为,应该把社会主义意识从外面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他们认为否定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
【答案】d项。
【解析】题干给出了排中律和矛盾律的内容,将两项内容比较后理解,重点关注排中律的含义,选择违反排中律的一项。排中律的前提是: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条件;要点是:相互矛盾的思想不会同时都是假的。
a项,王某在法庭上相互矛盾的陈述违反的是矛盾律,不是违反排中律。b项,张教授的实际年龄与相对年龄说的不是同一个方面,不适用排中律。c项,教育工作者的矛盾的说法是在不同场合说的,不是同一时间,也未违反排中律。d项,孟什维克同时认为两个矛盾的说法都是假的,违反了排中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