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表达方式教学设计(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表达方式教学设计篇一
遗传信息的表达(第一课时)
一、教学理念
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生物学课程中的学习方式也应该体现自然科学的这一特点。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本节教学设计打破以往学生一贯接受结论性知识,而对于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知之甚少的情况,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试验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质疑、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但对知识的联系整合及拓展运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还注重学生对知识整体的理解和构建知识的网络结构,以及对知识的拓展提升。
三、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浙科版生物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的“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合成”(第1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用于学习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重点认识转录的过程和原理、翻译的基本过程,从而形成对dna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初步认识。本节内容与前一节一起共同讨论dna分子的功能,是对之前所学遗传信息内容的补充和深入,也对之后关于生物变异及遗传的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课堂学习两个探究实验之后,使学生能够列举dna分子的功能; 2.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能够概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观看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能力;
3.通过开放性问题的思考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实验推导蛋白质合成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通过分析科学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重点与难点分析
1、教与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为教与学重点。
2、教与学难点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以及dna的双重功能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与学的方法
1、教学策略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讲述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加强直观教学,采用边讲述、边思考、边观察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知识的发生过程入手,重视把凝结在教材中的科学活动充分展开,重视概念的产生、知识的形成及思维获得过程,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在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设计层层问题,提高学生实验分析能力;通过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复习,让学生对遗传信息的表达建立一个整体支架,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理、区分和扩展等。
2、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又因为本节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观察,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按照认知发现理论,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对学习材料的亲身经历和发现,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解决问题、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独创精神。
七、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动画模拟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2、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中有关于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材料。
八、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3min)
老师:生命体就像一个极其复杂而又精密的仪器,不同“零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几十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生命的本质问题,对于dna、rna、蛋白质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从未停止,一个个生命现象的本质被揭示,我们今天都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来学习这些知识。但今天呢,老师想让同学们也像这些科学家一样,用自己的思考来探索dna、rna和蛋白质的关系。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最近比较火热的转基因实验。
【ppt】:科学家把绿色荧光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小鼠中,结果小鼠能发出绿色荧光。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dna的另一个功能,根据它所贮存的遗传信息决定蛋白质的结构。
2、新课教学
【ppt】: dna存在细胞核中,不能出去;但是蛋白质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合成。
学生提出疑问:dna通过怎么的方式才能决定蛋白质的合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媒介物质?
【ppt】:探究一:1955年有人曾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作为材料进行实验,如果加入rna酶分解细胞中的rna,蛋白质合成就停止,而如果再加进rna,则又可重新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r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中间媒介很有可能是rna。
【ppt】:探究二 1955年拉斯特使用同位素标记法用变形虫做换核实验。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rna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细胞核中合成的rna进入细胞质。中间媒介是rna。
老师:所以,我们把遗传信息由dna 传递到rna 上的过程称为转录,把r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称为翻译。现在就学习一下它们的具体过程。【ppt】:转录过程的各张图片以及flash动画。老师讲解转录过程以及原理。
老师:转录的结果是得到了rna。我们把这个rna称为mrna。大家都知道什么是mrna吗?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mrna 是行使传达dna 上遗传信息功能的,所以又叫信使rna。大家自行阅读书本67页,在转录部分的最后一段,看一下其他的rna类型。学生自学。
【ppt】:转录过程的一张图。
老师让学生标记这张图上的各个物质,如模板链、核糖核酸、rna聚合酶以及rna,并且让学生复述转录过程。学生简单复述。
老师让学生填写关于转录的问题: 1.场所;2.模板;3.原料;4.条件;5.产物;6.碱基互补配对;7.遗传信息流动
学生回答:1.细胞核;2.模板链;3.核糖核酸;、rna聚合酶;;6.a—u g—c t—a;→rna 老师:既然mrna已经到了细胞质,要控制合成蛋白质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但是mrna的碱基只有四种,它该如何控制呢?
学生思考:3个碱基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种类。【ppt】:密码子的概念以及trna的介绍。
老师:我们知道了trna和密码子的概念之后,同学们4人一小组讨论一下,把自己当成trna,手上的书当成是氨基酸。这里分别是4个密码子的位置。想想看,是该怎样与mrna进行翻译工作的呢? 学生讨论,进行模拟游戏。
老师总结:我们已经知道了trna的一端有着氨基酸,另一端有随之配对的反密码子,那么就可以和密码子结合,一个个的氨基酸相连接就可以形成蛋白质了。【ppt】:翻译的过程图flash。老师讲解翻译过程及原理。【ppt】:翻译过程的一张图。
老师让学生标记这张图上的各个物质,如trna、核糖体、密码子以及反密码子,并且让学生复述翻译过程。学生简单复述。
老师让学生填写关于转录的问题: 1.场所;2.模板;3.原料;4.条件;5.产物;6.碱基互补配对;7.遗传信息流动
学生回答:1.细胞质;;3.氨基酸;、酶、trna;5.蛋白质;6.a—u g—c;→蛋白质
3、课堂小结
【ppt】:转录及翻译的完整过程flash 老师讲解,理清学生思路。【ppt】:本节的概念知识结构图。老师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4、课堂学习延伸
【ppt】:1.为什么在转录过程中只有rna聚合酶的作用,而没有dna解旋酶呢?
2.科学家通过精确的仪器发现细胞翻译蛋白质的速度非常快,真核细胞每分钟大约翻译50个氨基酸;大肠杆菌(原核生物)每分钟可翻译1200个氨基酸。为什么细胞合成蛋白质速度会如此快?
学生思考回答:1.在dna复制时,首先需要将两条链解开,dna聚合酶才能将它们作为模板,合成出各自的互补链,从而以半保留的方式形成两个子代分子。而转录时无需将dna双链完全解开,rna聚合酶能够局部解开dna的两条链(即解链仅发生在与rna聚合酶结合的部位),并以其中一条链为有效的模板,在其上合成出互补的rna链,dna经转录后仍以全保留的方式保持双螺旋。所以说,转录时也需要解链(解旋),但此功能被rna聚合酶所承担。
2.多肽链合成时,在一个mrna 分子上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这种若干核糖体串联在一个mrna 分子上的多肽链合成方式大大增加了翻译效率。
九、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中采用了引导—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新授课时板书与多媒体并用及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加之及时巩固的配套习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成功之处:
(1)实现了课前所制定的教学目标;(2)突出了重点,较好地解决了难点;
(3)教法运用合理恰当,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4)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稍显紧张,最后的课堂拓展学习稍显匆忙;(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够凸显,教学讲授的内容稍显多了些。附:板书设计
表达方式教学设计篇二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构建和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因此,本设计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的理解,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应用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思想,此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材分析
《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是广东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述如何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并利用电子板报的形式组织文本信息,生动丰富地表达意图。本节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文字处理工具软件使用方面的概括与提高。文本的简单加工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讲过,而信息的加工是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根据具体需求采用合适的工具软件加工信息,挖掘信息加工的实际价值,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呈现主题和表达创意,进一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信息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与行为方式。
三、学生分析
对于工具软件使用,高一年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但对于根据任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他们大多数缺乏问题分析、整体规划和设计制作等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了解日常文本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教师以电子板报的形式介绍如何用文本信息表现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从分析任务需求着手,学会从各种需求中寻找技术解决的办法或策略,实现利用恰当的技术表现形式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结构化或形象化的表达形式,如:流程图、结构图、表格、项目和图形等形式加工表达信息;
(2)熟练选择使用合适的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3)理解电子板报的一般制作过程;
(4)熟悉电子板报的评价标准,学会评价和表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走进亳州”电子板报,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工具和方式完成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任务;
(2)通过“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中提供的所需素材和技术支持文档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学着做”去完成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小组比赛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4)通过学习活动和欣赏作品让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合理评价。
3、情感目标: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信息加工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审美观;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大胆表述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借助结构化或形象化的形式加工表达信息;(2)如何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电子板报形式表达意图。难点: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表达意图;(2)学会评价作品。
六、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
2、任务驱动法
3、合作学习法
七、教学环境及软件资源
1、多媒体网络教室
2、大屏幕投影仪
3、“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
4、《电子板报》评价量规表
5、教学网站的“学生上传资料”栏目、“协作学习”栏目的作品投票平台。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出任务(五分钟)
教师播放“走进亳州”幻灯片,①文字式表达“亳州简介”②项目式表达“游玩项目” ③结构图表达“旅游机构”④表格式表达“票价”⑤流程图表达“旅游投诉工作流程图” ⑥图形表达“旅游标志”。
师:文字是很好的信息表达方式,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我们要常常借助结构化和形象化的方式使表达更直观、更清晰。有时,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同时具有结构化和形象化的两种特点。不是所有的文本信息都可以采取结构化或者形象化的方式来表示的。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设计意图:在此环节,教师播放“走进亳州”幻灯片意在锻炼学生思维方法,掌握结构化和形象化表达的思想。师:字处理软件既是一种信息加工工具,也是一种信息表达工具。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子板报、海报、名片、贺卡、合同等都可用字处理软件制作出来,而且为了节约设计制作时间,人们设计了好多格式的模板供用户使用,使用模板时,我们不需制作复杂的格式,只需组织编排文本信息,添加到相应的板块就能制作出美观实用的电子作品。教师播放多张不同用途的模板给学生观赏。
师:今天我们用老师提供的电子板报模板来制作作品。先看《走进亳州》电子板报样例。
教师展示《走进亳州》电子板报样例,学生观赏,分析板报版面结构。设计意图:引出任务,运用模板制作作品。让学生掌握电子板报的制作要素。
2、技能迁移 学习新知(十分钟)
以下是提供模板的文本信息加工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两种完成。
活动一:设计艺术字标题,设置图片格式
学生打开桌面上教师提供的“学生用”素材资料文件夹中《走进亳州》模板1,设计艺术字标题,设置图片格式,如需帮助可打开技术支持文档“制作电子板报步骤”参看制作方法和设置步骤。
活动二:设置自选图形,组合文本和图形
学生打开《走进亳州》模板2,设置自选图形,组合文本和图形,如需帮助可阅读资料。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给予适当指导。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差异性,提供多任务选择。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回顾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板报的制作要素。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当遇到问题时,会主动阅读资料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
3、竞赛引路 协作学习(二十分钟)活动三:合作探究
第一环节:布置、完成任务。
师:运用提供的模板3,制作一份围绕“走进亳州”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在这个主题下可以从亳州概况、亳州特产、亳州景观、亳州民俗4个方面选一个子课题设计制作,也可选其中的多个方面综合制作作品。
教师提供学习评价量规表,要求学生阅读,每3人一组,小组合作,利用提供的素材分组制作电子板报《走进亳州》。宣布比赛规则: ㈠以小组为单位,在20分钟内,自由创作完成作品。㈡上传作品。友情提示1:
㈢“自我展示”,阅读评价表,点评作品。
㈣填写评价表,作品投票,选出最佳作品。友情提示2:
学生创作作品;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可从课本、“制作电子板报步骤”文档中寻求帮助,组内同学共同协作完成一个作品。第二环节:上传作品。
友情提示1:①作品另存为jpeg文件。(方法:打开‘ ’文件,编辑-全选-编辑-复制后可在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粘贴)中显示出来。在画图程序选择“文件”菜单的“另存为”,保存类型选择‘jpeg文件格式’。)
②打开‘提交作业’word文件,按住ctrl键同时单击鼠标左键进入“学生上传资料”网页,按要求上传两次图片文件,选择上传类别“协作学习”,写上所在组组员的姓名、作品标题和创作感言。
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上传提示”提交作品。设计意图:以小组比赛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第三环节:自我展示,点评作品。
教师从提交的作品中选出不同课题的两个作品进行展示,作品所在小组各派一位代表说出制作经验和心得,与大家分享劳动成果。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思想内容表现”“版面的艺术性”“创作的技术”“作品创新”四方面对作品进行客观全面的点评。指出作品的特色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作品,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目的。学生描述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的能力。
第四环节:填写评价表,作品投票,选出最佳作品。
友情提示2:①仔细阅读评价标准,填写评价表。再欣赏另一组作品、评分。②最后作品投票,按住ctrl并单击鼠标左建进入“投票系统”网页,给心目中最佳作品投上一票。
学生在教学网站的“协作学习”栏目中,浏览他组提交的作业,并根据学习评价量规表对各组(含我组)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和投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验学习的成就感,通过学习活动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作品进行合理评价。归纳总结
教师通过投影用文字归纳电子板报的设计要点,要求学生在课后对照评价标准修改作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意图:归纳总结,梳理知识。
九、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用结构化和形象化形式表达文本信息的思想。教学情境贯穿课堂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分层,让各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设计比赛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展示优秀作品,明确信息加工与表达的目的。学生描述文本信息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思想的能力。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欣赏中增强审美观;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大胆表述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本信息加工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学习活动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诱思探究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组选择不同的子课题表达主题内容,在感受、学习的同时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表达方式教学设计篇三
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excel和powerpoint
礼县实验中学
乔永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广东教育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利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和加工信息,并根据任务需求完成作品。它也是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之一,是信息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继文本信息处理内容的延伸和提高。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运用word 信息处理软件来处理文字基本掌握,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设计作品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了excel和powerpoint软件,对软件的基本操作有所了解。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子表格和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方法以及作品的评价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学生在认知结中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处理技能。 学习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目标
体验信息技术蕴藏的文化内涵,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熟练运用excel中,单元格的合并,序列的填充,利用函数或者公式进行数据的统计与计算
熟练运用powerpoint中,动画的设计,幻灯片切换,对象的插入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小组讨论
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总结
复习上一节课的word软件的文字处理功能,引出这节课的的学习内容掌握excel和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技能。给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下发的任务,学习掌握excel和powerpoint软件的基本技能。
excel实例1操作要求:
1、合并单元格a1:i1,并居中。
2、在学号一列中,用序列的填充输入学号1到31。
3、利用公式法计算总分。
4、利用函数计算平均分。
5、按照总分降序排个名次。
6、保存并退出。
powerpoint实例2操作要求:
1、设置“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件夹下的””为所有幻灯片背景。
2、第一张幻灯片右边插入视频“”,自动播放。
3、设置所有幻灯片切换方式,向右推出,慢速。
4、设置最后一张幻灯片,“谢谢观看”自定义动画,飞入,自底部,慢速。
5、保存并退出。
六、课堂小结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常用和格式工具栏必须要调出来)
2、先选定后操作
3、excel基本操作 重点掌握公式法和函数法
4、powerpoint基本操作
重点掌握幻灯片背景的设置,动画的设计
表达方式教学设计篇四
表达:我来写提示牌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能根据图中的情境,为每一幅图配上合适的提示语。 2.指导学生填写词语,如何把话说清楚,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3.激发表达兴趣,培养儿童的公共道德意识。教学重点:
借助图画指导学生在提示牌上填写词语,如何把话说清楚,表达完整。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入手,了解公益广告。
1.
课前我们从电视和网络上搜集了一些公益广告,谁能说给大家听听。
2.看来同学们知道很多,也认真搜集了,这个作业完成得很好。那么你现在对公益广告有什么印象呢?
3.师小结:公益广告就是让公众遵章守纪,共同建设文明、和谐、美好的家园。今天,让我们也来做小小的设计师,在提示牌上写提示语,你们愿意吗? 二.观察图画,添加提示语 图1.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个花坛里的花怎么样?正是因为它们太美了,所以有人要摘它。我们就要提醒他不要这样做,那应该怎样告诉他呢?例如:“爱护花草”、“我们也怕疼” 图2.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看到这种情况你会对她说些什么?你会在提示牌上写什么样的提示语呢?“为子孙后代留点水”“请节约用水” 图3.想一想大家都在干什么?
图中的小朋友一个在看书,一个在讲话,如果你些刻也在图书馆里,你会提示他们些什么?“不要打扰别人”“请保持肃静” 图4 你看懂了什么?例如:“请爱护小动物”“生命面前人与动物平等” 三。拓展练习
结合校园实际,设计制作提示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提示牌的作用。
讨论一下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都有哪些需要写提示牌的地方,每人选一个方面具体想一想。选择一个情境画下来,并为它配上提示语。
四、展示交流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