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主要说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主要说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语言活动《蒲公英》。
下面我就说说本次活动的设计方案:
一、说教材:
《蒲公英》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篇幅短小,结构层次清楚分明,以拟人的手法来写,使孩子们在领会诗歌拟人手法产生的美时,从蒲公英的这种微笑的植物中感受生命的美丽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象而易于孩子了解的比喻手法,使整篇儿童诗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孩子们朗诵和仿编。结合季节特点,我在活动前带领孩子们去感受大自然,去接触和了解认识蒲公英,让懂得蒲公英“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美德。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三个方面,我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于: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欣赏儿童诗,理解诗中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手法的运用,感受。
2.要求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儿童诗,并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扩展幼儿的想象,引导他们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儿童诗。
三、说重难点
活动的难点在于引导幼儿理解儿童诗优美的词句而重点则是在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学会朗诵儿童诗。
四、说教法:
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极强的兴趣。活动程中我运用了自制的课件、背景乐和儿童诗录音、教师自身的朗诵,把孩子们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使孩子们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了儿童诗的语言美,体验学习儿童诗的快乐。活动的开展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使孩子们能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和学习,获得经验,体验了孩子的主体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纲要》中关于“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理念。此外我还采用了欣赏倾听法、谈话交流法、游戏表演法引导孩子在活动中敢说、想说、愿意说,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次活动达到美的享受,快乐学习的和谐统一。
五、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玩玩的轻松气氛中掌握了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运用直观视听法、讨论谈话法、情境表演等学习方法,让孩子学得轻松,感兴趣。
六、活动准备:
1。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利用散步或春游的机会,引导幼儿观察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录音机、配乐朗诵录音磁带。
(3)、蒲公英头饰若干。
(4)课件及背景乐(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画面二:青草地上开着许多野花;画面三:蒲公英的.花形→凋谢过程,结出绒白色的球→风一吹,花朵上的绒毛随风飞扬→雪白的绒毛轻盈降落;画面四:第二年绒毛种子生根发芽的过程)
七、说过程 :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环紧扣一环,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几个部分完成。
第一部分:通过课件的展示,激起幼儿兴趣。《纲要》明确提出了“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的环境,支持、促进、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还提出了让幼儿“想说、敢说”。在活动的开始部分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和课件的展示给孩子创设了一种散文意境。以神秘的语气告诉孩子说:“昨天,老师做了个梦,梦见我来到了青草地上,看到了什么?你们来猜猜!”孩子们一定会积极的响应我的提问,他们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来猜想我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时我再告诉孩子们我看到的是草地上开着许多美丽的野花,让孩子们继续猜想我最喜欢什么花?激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给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想象说话的空间和机会。孩子们在谈话想象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体验到语言交流带来的乐趣。这时教师再打开课件画面一:蒲公英的外形图,让孩子得到答案会无比兴奋和满足,激发起幼儿想去欣赏和学习儿童诗的兴趣。
第二部分:欣赏儿童诗,引导幼儿了解儿童诗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儿童诗。这一部分我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一)通过播放课件和配乐录音,让幼儿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美。在孩子们对儿童诗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后我回提问:①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②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我”最喜欢什么?③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④蒲公英长得和其他花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说它“打着一把伞”?…蒲公英在晴天和雨天各做什么事?你听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诗人为什么对蒲公英说“你悄悄告诉我吧,我不会和别人讲……”?你觉得蒲公英美在什么地方?通过提问,让幼儿对诗的形象及其产生的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
(二)帮助幼儿欣赏儿童诗并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情景表演和视听讲结合法,主要根据了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而采用的。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在自由、宽松且安静的环境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对蒲公英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过程的描述,刺激幼儿的视觉感官,引导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在教学中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诗歌优美的词句,利用课件展示帮助孩子理解,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在示范朗诵时,教师配以情境表演和优美的背景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的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官。讲就是指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式的交流,教师和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想法和愿望。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自然的张口习得诗歌的语句,丰富幼儿的语言。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能充分的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孩子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活动的重点在这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突破活动的难点,理解什么是比喻句。教师采用的是学习诗歌形象的比喻(把蒲公英比做小伞)和拟人的手法(和人一样有良好的情感和能力),让幼儿谈谈: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如向日葵、仙人掌、荷花、茶花、菊花、含羞草等),在不同情况下会有什么不同的姿势,或有什么作用,学习说说比喻句或拟人句。启发幼儿充分想象,鼓励幼儿讲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发现,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词语编出一首小诗。
(四)请孩子们戴上蒲公英的头饰,跟着配乐录音磁带,一边表演,一边自己轻轻地跟着朗诵儿童诗,进一步感受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孩子们对生命的热爱。
在每个环节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孩子交流中,我始终注意和孩子处在同一平行线上,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回答,而且每次的提问都出自于双方自然的对话,使整节课轻松自然。在设计提问中,我给予孩子们更多说的空间,不去束缚他们的思维,充分体现孩子们在活动学习中的自主性。
第三部分:延伸后续部分设计了两个活动:
1.带领幼观察,观察后谈话:“你看到什么花儿也开放了,它们开着什么样的小花朵?”
2.在观察谈话的基础上,提出绘画要求,请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花,在绘画中表现出它们的特征。
(幼儿语言的获得依赖于环境,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结果,观察活动是幼儿积累感性经验的过程,也是幼儿整理经验的好时机。)
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主要说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篇二
大文斗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说课稿!
一、说教材
《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个位和十位上,得到不同的数,比如说有两个圆片,可以把这两个圆片放在个位上,那么这个数是2,都放在十位上,那么这个数是20。一个放在十位上,一个放在十位上,这个数就是11。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置的概念,还能通过读一读这些数,说一说数的组成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这个活动设计的相当巧妙,这样用不同数量的圆片摆出来的数,在数的个数和数的组成上还有一定的规律:如从1个圆片到9个圆片,摆出来的数的个数是一个一个多起来,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之和等于圆片的个数等等。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与理解,结合实践活动课可以稍微提高数学要求的这一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动手摆一摆的实践活动,得出不同的数,巩固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关擦黑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找规律,直接写数,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给学生留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探索空间。在这节课中,我想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摆出不同的数)——整理数据(由学生说,师板书摆出的数)——分析数据(观察摆出的数)——解释数据(找出一些规律)——假设,预测——(不摆,直接说出可以摆出哪些数)这样一些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先通过动手实践摆出不同的数,再对这些数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生在玩中通过自悟,感受了许多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排列组合的思想,有序的思想,并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了十进位、数位和位值的概念。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数位表。
前边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在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猜一猜
老师手里有2个圆片,准备摆在十位或者个位上,猜一猜,我会怎么摆?表示哪个数?
为什么2个圆片可以摆出不同的数来呢?
3、那么更多圆片能摆出哪些数呢?
(由于摆圆片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对数位和位值的概念比较熟悉,所以在活动开始前,我先对数位表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再通过猜一猜这个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也激起了学生用更多圆片摆数的兴趣。
(二)、动手实践,找出规律。
根据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我把这一过程分成三个活动。
活动一:用3个圆片摆,找出摆圆片的方法。
1、请小朋友们拿出3个圆片,把它们摆在十位或者个位上,看看能摆出哪几个数?把数写在纸上,读一读。
2、你摆了哪几个数?你是怎么摆的?
3、你觉得怎样摆,才能使摆出来的数不遗漏呢?
(在这个活动中,要让学生找到按一定顺序摆圆片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后面的活动中,正确不遗漏的摆出各个数,对学生能从这些数中找出规律有很大的帮助。)
活动二:用4个、5个圆片摆数,观察这些数,找出一定的规律。
1、请你用4个圆片,用刚才的方法,摆一摆,写出这些数。
2、你摆出了哪些数?
3、观察用2个、3个、4 个圆片摆出来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4、不摆,你知道5个圆片可以摆出哪些数吗?你是怎样想的?
(在摆4个圆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观察这些数,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并大胆地说出来,用5个圆片摆数在这里起过渡的作用,在学生初步找出规律后,鼓励学生不摆,直接写出可以摆出的数,为后面直接写出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摆出的数作铺垫。)
活动三:四人小组合作,写出用6个、7个、8个、9个圆片可以摆出的数。
1、自由选择任意6至9个圆片,直接写出可以摆出的数。
2、四人小组交流,我用几个圆片摆出了几个数,分别是哪几个数?
3、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写出这些数的,怎么来验证写得对不对?
(活动三是要求学生在知道规律后,不用摆,直接写出可以摆出的数,让学生利用归纳的方法来得出答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这样的三个活动,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规律,并能利用发现规律。
(三)、课后拓展。
1、刚才我们发现多一个圆片,摆出老的数就多一个,9个圆片可以摆出10 个数,那么10个数可以摆出几个数呢?2、11、12、13、……个圆片可以摆出几个数呢?
(学生发现的规律只适用于1~9个圆片摆数,不具有普遍性。每个数位最多可以摆出9个圆片,所以10个圆片也只能摆10 个数。这个练习的用意是想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用圆片摆数的兴趣,课后对用圆片摆数的规律进行研究。)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主要说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篇三
一、说内容
中澳电子琴实验项目教材第七册第八课《大象王》。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大象王》是一首双手弹奏的乐曲,4/4拍,由四个乐句构成,旋律主要采用摸进的手法发展。曲调流畅,表现了大象在众动物中高大、威武的形象。
2.
教学
目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指导学生感受乐曲中人物的形象,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生灵的热爱。
(2)通过提供开放式情境化的音乐场景,并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发挥的探究与创造活动。
3.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电子琴对各种动物形象进行表现较难。
三、
说教学方法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情感与形式几乎都能诱发其天然的审美冲击与兴趣。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分地体验中既受到情感地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1.创设情境
儿童是以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森林音乐会”这一情景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合作学习
新课程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创作美丽的森林时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表现各种大自然生灵的形象。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3.角色扮演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了场景布置,在教室的正中间摆上了几棵大树,并在教室四周挂上了小鸟、小草等让学生在《大象王》的音乐中进入教室。通过创设与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宽了他们想象的空间。随后我又以“教室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入“森林音乐会‘这一话题,让学生说说对室内变化的感受,为乐曲教学进行铺垫
2.实践体验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每组小朋友都分配到任务,电子琴音色来模仿、表现各种小动物,可以用人声模仿,也可以用动作来模仿,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表演,这样森林音乐会就拉开了序幕,通过听、辨、演、猜等多种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他们感受到各种动物的形象。
接着,多媒体上突然出现怪物罗易凶猛的形象,他扬言整个森林的小动物都要服从于它,但是多媒体只出现人物形象,没有出现语言、动作和背景音乐,这样的话就给学生出了一道难题,因此我采用让学生为这一动物形象制作音带、效果为“怪物”配音,这样有利于给学生一个创作的平台。
在这样一个紧张的场面《大象王》走来了,它昂首阔步,威武、勇猛,乐曲分为两乐段,第一乐段表现“大象王”闻讯赶来,小动物为其摇旗助威,第二乐段表现“大象王”奋勇杀敌,击退怪物,大森林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学生在电子琴上弹奏乐曲,并且用拍手、跺脚、捻指、摆动身体来感受乐曲的形象,欣赏范奏带中的演奏与自己弹奏的进行比较,选择与乐曲所表现情景相对应的音色进行弹奏,相互欣赏、相互点评。
3.合作创编与表现
分组讨论乐曲前后几个场景,合作创编音乐剧《大象王》,形式自定。
多媒体映示:
第一幕:美丽的大森林
第二幕:怪物罗易
第三幕:大象王英勇击退敌人
第四幕:欢庆胜利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幕,分配角色,设计简单台词,合作排练旨在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曾强学生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良好合作意识,让每个学生享受表现音乐和创编音乐所带来的成功感和愉悦感。这样一堂课就在音乐声中降下帷幕。
说课稿幼儿园 说课稿主要说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篇四
一、理解教材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二、了解学生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三、拟定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四、学法与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
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
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教”是服务于“学”的,与这些学法对应,教师该做的是:
一、准备大量的实物和模型,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提供材料;
二、营造好学习氛围,组织好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三、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提高。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喜欢蓝猫,我先出示漂亮的蓝猫图片,然后说:小朋友,今天聪明的蓝猫来和我们一起上数学课,咱们每个组的桌上都有一个袋子,这是蓝猫给大家的礼物,看一看是些什么?蓝猫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这里用蓝猫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引入课题,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并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小组活动,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有了一些感性的经验,这时教师揭示概念,出示一般模型,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抽象化。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亲自去摸一摸,可以加深学生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和同学的交流有利于丰富对这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以上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教师以一句“蓝猫放映的时间到了”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投影屏幕上来。通过幻灯片,从一个个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
前面的两次小组活动,以实物和模型为研究对象,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这时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再过渡到模型图,逐渐抽象,为的是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两人游戏:猜一猜
一人闭上眼,摸一摸别人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这一组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四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安排这一环节是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四)、游戏中体验特征
1、推一推
2、搭一搭
3、摸一摸
用游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对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体验,并能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