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眼中的鲁迅200字 我眼中的鲁迅板块文稿20字(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眼中的鲁迅篇一
;摘 要: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文化巨人之一,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有着 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他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对于自己的时代和民族而言,鲁迅的存在和创作是超前的,所以要想真正的消化和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创作者和思想巨匠给我们留下的思想文化遗产,还有漫长的路要跋涉。以鲁迅创作为研究导向,势必能挖掘出众大量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笔者想以《阿q正传》为例,初步探讨鲁迅创作的文体风格。
关键词:鲁迅;《阿q正传》;鲁迅体;现代文学
作者简介:叶倩虹(1988.8-),女,安徽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中,鲁迅的《呐喊》、《彷徨》一直被视为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创造出了以《阿q正传》为代表的现代小说史中的经典作品。《阿q正传》是最早被介绍到世界的中国现代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自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的典型代表。梁实秋曾评价《阿q正传》为“最好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作为一部伟大的现代小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不同时代、民族、层次的读者阅读它、理解它、阐释它,形成了一部永远都在进行中的接受史。多年来围绕《阿q正传》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国民劣根性”的研究。其实,《阿q正传》不仅具有着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还具有形式上的先锋性。本文将以其为切入点,初步探讨“鲁迅体”的文体风格特征。
一、关于“文体”的概述
在具体探讨《阿q正传》的文体特征之前,笔者将对“文体”这一理论术语进行简要的阐述。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文体”是文体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的概念范畴,目前对于它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但是当下对于“文体”的解释主要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文体指的是某一种语言的各种变体。例如因不同行业实践差异产生的法律文体、新闻语体、科技语体等;又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狭义的文体简单来说就是文学文体。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童庆炳先生定义“文体”为:“在一定的话语秩序中形成的文本体式。”童老所言的“文体”是一个体系化的存在,它在表象层面体现为文学文本所遵循的话语秩序和话语特征,同时在其背后更是联系着创作者进行创作的条件和特征,还有与文体相联系的广阔的社会人文环境。这里对于“文体”的定义强调了文体在反映创作者自身感受方式、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而本文所指的“文体”是狭义的“文体”,即文学文体意义层面展开对于《阿q正传》文体风格的探讨。
虽然对于“文体”意义存在着众多不同的解释,但是总体而言,“文体”的含义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体裁,即文体的种类,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等;第二类就是语体,即语言文体,例如不同民族国家各具特色的语言符号,语体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民族、行业、时代人们在文化审美与社会环境上的差异性:第三类就是风格,即文体风格,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甚至是同一时空下的不同个体都存在自身独特的文体风格,例如说到浪漫主义诗歌我们就会想到李白,现实主义诗歌就会想到杜甫,提到鲁迅就会想到辛辣的嘲讽和深刻的批判。文体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是一个层次分明的系统化概念。除了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等四大基本文体之外,还可以对问题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级。例如:将以上四大基本的文体类型作为第一级,以小说这一支线为例,还可以按照篇幅长短划分为长、中、短篇小说等二级文体,按照创作方法差异分为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浪漫主义小说等三级文体等等,同样的其他的问题也可以做相对的分级,从而形成关于文体的巨大系统。
二、鲁迅文体研究现状综述
鲁迅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以为泰斗级的人物,他的创作对于文体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整个鲁迅研究中,问题研究应该被置于一个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来,关于鲁迅文体的研究长期处于较为冷门和薄弱的状态。所以本文希望可以通过分析《阿q正传》的文体风格,初步探索“鲁迅体”的艺术特征。
对于《阿q正传》的文体研究,主要开始于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的,有以下几位先生的研究成果值得关注和借鉴。首先是杨义老师在《鲁迅小说综论 》一书中对鲁迅文体特征做了三点经典的概括,即注重锤字炼句的“曲”、擅长双重折射的艺术表现和刚柔交织、悲喜剧交融的艺术风格。杨先生对于《阿q正传》文体风格的概括主要是从一般和宏观意义上进行阐释,而对于具体的文体所具备的独特性缺乏细致的分析。林荣松先生在《传统的认同与超越——鲁迅小说文体新论》一书中则主要从体裁的角度入手,指出“鲁迅的小说大多是亦庄亦谐的讽刺小说”,这种分析无疑是合理的科学的,但是缺乏对于文体最基本的内容——语言的组织秩序和组织规范进行阐述。杜圣修在《〈阿q正传〉的文体特征及其解读方法》中在林荣松先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阿q正传》属于讽刺小说中的虚幻交织性的讽喻体小说(即采用寓言的方式进行创作),并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荒诞性、象征性进行了分析。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学者注重从文体的体裁意义出发研究《阿q正传》,例如:邹贤荛先生在其《鲁迅小说的先锋性:《阿q正传文体戏仿与跨文体写作》一书中提出:《阿q正传》是对传统的章回体小说模仿的结果;而叶世祥先生则认为《阿q正传》的结构形式本质上是人物传记式的。他在《文化转型与鲁迅小说的创作》一文中写到:
整部《阿 q正传》的结构形式都刻意模拟一种模式,即“篇首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叙述人物英雄业绩、最后大团圆”这一结构模式,而这种模式是比较常见的传统的人物传记式的记录方式。
通过鲁迅文体研究综述来看,当前学术界和研究者对于鲁迅文体研究虽然在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大多缺乏较为完整具体的阐释,所以下文笔者将结合《阿q正传》中的具体描写,具体探讨“鲁迅体”的特征。
三、《阿q正传》表现出的“鲁迅体”特征
(一)语体:精于锤字炼句,善用意象与修辞
首先,在《阿q正传》中充分体现了鲁迅在创作中注重对于字词的锤炼。笔者私以为精深与朦胧再合适不过了。首先精深体现在文本中对于成语及古典词语的运用上。这些词语相较于白话文具有天然的精简优势。而朦胧则体现在鲁迅在使用白话的同时还使用了很多同义词、偏正短语的修饰语及本身词义较为模糊的词语等,甚至通过调换语序的方式造成独特的语言表达效果。例如“大约未必十分错”、“他这时确也很有些忐忑了”,这些表述通过大量模糊词义的叠用、模糊词义与明确词义的连用等,使得文本的语言表述变得模糊和不确定,最终引起读者产生一种荒诞、恍惚的审美体验。除了词语的锤炼之外,鲁迅也很重视句子之间的疏密得当。在《阿q正传》中共出现“然而” 40次,“但”83次,“而”145次,作者注重通过关联词连接浅易的白话句子,注重长短句交错,使得整体表达错落有致。
另外,在《阿q正传》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和意象。《阿q正传》大量使用反复的修辞。例如:全文反复出现的“怒目而视”、“深恶而痛绝之”;第二章中曾三次出现“心满意足地得胜地走了”、这些反复不仅在强调中使得内涵的表达更加深刻,也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整。除此之外,文本还巧妙地运用了 丰富的意象来提高表达效果。一方面通过使用自身具有文化意义的意象来增强暗示性,例如:“睡着”这一意象本身具备“停止、知觉受限”的意义,在文本中则象征着阿q麻木的精神状态和最终死亡的悲剧结局。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具有作者个人特色的私人意象以直观地深化情节和人物,例如:用“辫子”象征着封建和阿q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腐朽,用“褡裢”象征财富与权势。
(二)体裁:具有较强讽刺意味的纪传体
总体来说,任何时代的文体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具有创新意义的文体和传承意义的文体,前者指的是某一时代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文体,而后者则指的是认同和模仿傳统文体写作的文本。而《阿q正传》既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创新性文体,也不完全属于传承意义的章回体,它是第三种文体,即一种具有较强讽刺意味的纪传体。在《阿q正传》中,“叙述者以作传人的身份出现,类似民间讲唱话本的说书人”,这种体裁和写作方式体现出了对于传统章回体小说的继承,另一方面,它还借鉴了西方短篇小说集中精致的特征,看似自由无拘的叙述始终紧紧地围绕阿q展开,体现出特殊时代下中西交融的创作尝试。
(三)风格:“狂欢化”的讽刺
著名理论家巴赫金认为讽刺性的文体一般具有狂欢化的特征,而《阿q正传》的文体风格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狂欢化的特征。首先,小说的话语表现出典型的广场性,文本中汇集了驳杂的来自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主体的话语。有作者本人的杂文式的创作语言、有下层人的笑骂、有五四时期半文半白的话语,还有西方传入的新词汇。另外,还有亦庄亦谐的戏拟特征,从表层来看,《阿q正传》的语言是典雅庄重、严肃认真的,但是这些话语的内部却蕴藏着与此风格截然不同的嘲讽和调侃。最后一个狂欢哈风格形成的原因就是文本话语的双极性,即强调话语打破平稳的状态,表现为两极对立的糅和。例如古奥与浅近的、严肃与玩笑、典雅与粗鄙的共存。这种两极化极大程度地增强了狂欢化的荒诞感,同时在消解对立中产生滑稽又深刻的艺术效果。
结语:
总之,《阿q正传》具有极高的文学史价值,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鲁迅体”的艺术特征,值得不断地挖掘的阐释。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我眼中的鲁迅篇二
1. 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2. 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3.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名言
4. 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5. 没有;中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6. 他先前怕孩子们比孩子们见老子还怕,总是低声下气的。近来可也两样了,能说能闹,我们的大良们也很喜欢和他玩。
7. 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8. 我每看户外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9.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10.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1. 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12. 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 目标。
13. 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14.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15. 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16.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17.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18. 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19. 中国青年之至死不屈者,亦常有之。
20. 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21. 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22. 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变成连常识也没有。
23. 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4.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25. 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面清洁旧帐,一面开辟新路。…xxx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感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xxx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26.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27.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28.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9. 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30.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1. 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33.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34. 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35. 我恐怕是以不好见客出名的。但也不尽然,我所怕见的是谈不来的生客,熟识的不在内,因为我可以不必装出陪客的态度。我这里的客并不多,我喜欢寂寞,又憎恶寂寞。
36. 矛盾这里在弄作家协会,先前的友和敌,都站在同一阵图里了,内幕如何,得而知,指挥的或云是茅与郑,其积极,乃为救《文学》也。我鉴于往日之!我的伤,拟不加入,但此必将又成一大罪状,听之而已。
37. 幻灭之来,多不在假中见真,而在真中见假。
38. 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39. 被我自己所讨厌的人们所讨厌的人,我有时会觉得他就是好人物。
40.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1.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42.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3.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44. 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45. 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46. 不是上帝,哪里能够超然世外,真下公平的批评。人自以为xxx公平xxx的时候,就已经有些醉意了。世间都以xxx党同伐异xxx为非,可是谁也不做xxx党异伐同xxx的事。
47. 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48. 人必需糊口着,爱才有所附丽。
49.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xxx正史xxx,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50. 孙传芳所以赶走,是革命家用炮轰掉的,决不是革命文艺家做了几句xxx孙传芳呀,我们要赶掉你呀xxx的文章赶掉的。
51. 游戏是儿童最合法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53. 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54. 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56.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57. 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做作的写信和日记,恐怕也还不免有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与其防破绽,不如忘破绽。
58.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59. 满身国粹,也于实际上的做奴才并无妨碍。
60.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1. 这拉纤或把舵的好方法,虽然也可以口谈,但大抵得益于实验,无论怎么看风看水,目的只是一个:向前。
62.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63.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64. 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
65. 智识太多 ,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 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66.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67.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68. 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而看一切太难,固然能使人无成,但若看得太容易,也能使事情无结果。
69. 不愿意在有权者的刀下,颂扬他的威权,并奚落其敌人来取媚,可以说,也是xxx语丝派xxx一种几乎共同的态度。
70.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干为孺子牛。
71. 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72. 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74.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75. 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76. 将文章当作古董,以不能使人认识,使人懂得为好,也许是有趣的事罢。但是,结果怎样呢?是我们已经不能将我们想说的话说出来。
77.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78. 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79. 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80. 孩子是可敬佩的,他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81. 我的杂感集中,《华盖集》及《续编》中文,虽大抵和个人斗争,但实为公仇,决非私怨,而销数独少,足见读者的判断,亦幼稚者居多也。
82. 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83. xxx自卑,’固然不好,xxx自负xxx也不好的,容易停滞。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要不然,输出多而输入少,后来要空虚的。
84. 后出者胜于前者,本是天下的平常事情。
85. 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
86. 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87. 那唯一的盆景万年青的阔叶又已消失在昏暗中,破絮一般的白云间闪出星点,黑暗就从此开头。
88. 从来如此,便对吗?
89.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90. 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
91. 当开首改革文章的时候,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作者,是当然的,只能这样,也需要这样。
92.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93. 人不能将别人都作坏人看,能帮的也还是帮,不过最好是量力,不要拼命就是了。
94. 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95.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96. 所可惜的,是左翼作家之中,还没有农工出身的作家。
97.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98. 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99. 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101. 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102.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103. 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
104.
105. 有时也觉得宽恕是美德,但立刻也疑心这话是怯汉所发明,因为他没有报复的勇气;或者倒是卑怯的坏人所创造,因为他贻害于人而怕人来报复,便骗以宽恕的美名。
106.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07.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108.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09. 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110. 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111. 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我眼中的鲁迅篇三
小说开篇以“我”对故乡的全景式俯瞰起笔,体现的是现实世界的萧瑟与荒凉,感情基调是灰色的。这个故乡于“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有异乡的感觉。否定了故乡作为生养之地的存在价值。故乡的破败体现出处于蒙昧状态的故乡的特征,同时,也反映出“我”对故乡的失望情绪。陌生化的故乡其实已经是异乡。“我”全景式俯瞰的视角也是一种寻找的姿态,在寻找“我”记忆中故乡的美好之处。但是,破败的现实故乡场景打碎了“我”的美好记忆,“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画面如此神异,仿佛是一幅远离人间的神话故事。因为这幅画面并不是“我”亲眼所见的真实图景,而是“我”“脑里忽然闪出”的想象的图景,所以,这部分就是一个想象的文本。
从文本中可以看出,鲁迅创作的动物猹是一种很灵活狡猾的动物,类似于蛇。
“管贼么?”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他不咬人么?”
可以领会,在鲁迅用文字构筑的“闰土月夜守瓜图”所展现的神异世界里,在这天高地广的园地中,有一个动物、植物和男人,构成了静穆的神话图景,从而使《故乡》成为很典型的美学的神话文本。
鲁迅为什么要构建这样一个神话文本呢?
因为在“我”看来,故乡已经全然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了。寒冷、萧索、死寂,就是故乡给“我”的现实印象。只有“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故乡因此留存在“我”记忆中的空间世界里。这“我的美丽的故乡”就是童年的故乡,也是神话图景的故乡,就像神话是人类童年的隐喻一样,在《故乡》中,神话也成为鲁迅童年的隐喻,成为童年与故乡的联结体。可以这样说,现实历史中间无意识体现出鲁迅生命中的“过客”意识,反抗绝望的生存哲学体现出鲁迅对精神家园的寻找。鲁迅早年的“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正是由否定现实故乡,寻找精神故乡的观念推动的。而对精神故乡的寻找和寻找不得的内心焦虑,使得鲁迅一生都处于一种彷徨的痛苦状态中。鲁迅的《故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中国现代小说中具有乡愁神话隐喻特征的典范文本。
我眼中的鲁迅篇四
也不知是在哪儿看到一篇描写鲁迅的文章,且一连读了好几遍,心中颇有感触。
印象中,鲁迅先生最大的特点便是——瘦,却很有精神。那竹枝似的手指再加上刷子似的头发和那独具风格的胡子,已深深嵌在了我的心头上。如今,我又为他贴上了“爱读书”的标签,整个人物的形象又丰满了起来。
不用说,我拜读的肯定是一篇关于鲁迅先生与书之间的事的文章。那段文字令我心头一震,自认为很爱书的我也甘拜下风。鲁迅先生小时候藏了许多书,也看了不少书,理所当然地也爱护了如山一般多的书。最让我难以释怀的便是“鲁迅每次看书前,总要把桌子擦干净,把手洗上好几遍。因为他认为,脏手没有资格碰书的”这一句话。在旁人眼中,这是一个多难以理解的动作啊,可在他心中却觉得这是一个十分微不足道的举动。用一双干净的手,一个整洁的环境去享受一本书,也是独有一番韵味。这相当于用一个纯洁的灵魂去吸取无穷的知识,用两根无瑕的.手指翻过圣洁的篇章。鲁迅先生就是身处在这种意境中,甘做书的傀儡。
他儿时爱看书,到死去他也一直在看书,这一生他都沦陷在书页中,沉浸在富有灵气的文字里。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与书为伴的人。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中的这句话就是对鲁迅先生最好的写照。
在我眼中,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与书有着不解之缘的人。
我眼中的鲁迅篇五
1、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鲁迅名言
2、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3、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其实地上根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我好象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7、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8、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话,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的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9、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
10、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1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12、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13、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14、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5、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16、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17、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19、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2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1、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
2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23、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24、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25、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26、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27、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28、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29、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者听过的缘由,但决不会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者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见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30、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31、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32、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33、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34、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写人物。小说艺术的精髓就是创造人物的艺术。
35、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不妨。做作的写信和日记,恐怕也还不免有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与其防破绽,不如忘破绽。
36、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37、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38、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39、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40、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者听过的缘由,但决不会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者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见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