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读后感(4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白杨》读后感篇一
白杨是那末的普通,它笔直的站在高原之上,但是它又是那末的不普通,让人在昏昏欲睡之际立刻清醒。“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这是茅盾先生对白杨树的评价。可是在刚开始时,我并不觉得白杨有多好。从文章中我知道白杨的外表十分的好看。“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它算不上美丽。因为美丽是用来形容女子的,白杨不是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正直,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在高原中唯有坚韧不拔精神才可以使生物在那里生活下来。白杨正是有了这一种精神才得以生存。如果把其他美丽的树种在高原上,他们肯定早就死了。
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盘旋的树枝,但是它需要的不是这些。它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有一种笔直的精神,有一个笔直的心。一个笔直的心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来装饰,只要有一个笔直的外表就够。但是它那种笔直的精神,必定会让人发现,让人吃惊。
白杨不仅是北方农民的象征,“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了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是对抗日战争中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的歌颂。
我们也要向白杨学习,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虚求美丽的外表,顽强不屈。
《白杨》读后感篇二
《赞美杨树》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西北极其平凡、却与众不同的在北方风雪压迫下一直保持着一种顽强的树——白杨树的描写,赞美一种朴实、坚强、奋发向上的精神。
文章中提到,白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之姿,但它确是伟大、正直、朴实、严肃,也不缺乏温柔的,更不用说它坚强不屈和挺拔,它是树中的大丈夫!
它象征着用鲜血书写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今天的它在华北平原上怒吼。
啊,有多少士兵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赢得战争的荣耀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在紧张关头,站到敌人枪射孔,同伴发现后,黄继光健壮结实的身体仍然向敌人的火孔的压上去,他的手仍坚定地拿着袋子,宽阔的胸部也挡住了敌人的枪;
抗日英雄王二小,当日军扫过一条深谷时,为了掩护千千万万的乡亲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将敌人打入八路军埋伏。愤怒的日本鬼子将王二小杀死了,干部和村民们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
董存瑞在紧要关头,毅然拿起左手的炸药袋,右手拉着可燃引信炸毁了黑暗的堡垒,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杨树也是北方农民的象征,在严寒酷暑的天气里,依然顽强地生存着,与风雪斗争着。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仍然需要这样一种精神,只有不畏艰辛,奋发向上,坚强不屈,才有好的生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缺乏的是坚强。打打击一点点,就会萎靡不振,要么就是还在寻找生命。尤其是一些性格脆弱的女人,真的很喜欢“水”,面对困难不是要去克服,而是要取“一哭二闹三上吊”!
人生不能一帆风顺,不管顺利还是人生的低谷,要学会面对。人是在锻炼中慢慢成熟的,人是在锻炼中增长知识的!
英国作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向它哭它就向你哭;你对它微笑,它也对你微笑!”只有暴雨过后才能变成彩虹!我们要学会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要学习白杨在任何困境下都不屈服的精神。
《白杨》读后感篇三
《白杨》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我们能生在一个安居乐业的世界里又是何等的幸运呢?
古人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让后人铭记着和平安定的可贵,中国人民如同白杨树般默默地守卫这得来不易的和平,中国人攒足了一口气,用无数前辈的汗水甚至生命拼命赶超,他们是立在戈壁上静静守卫的白杨树!
不论是战乱还是和平,由古到今,一些品质被人们赞扬着,也总有一些人在默默地坚持着。他们如同这白杨树一般,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即使是困难,不能摧毁他们这如宝石般可贵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矗立在苍茫的戈壁滩上那一排排笔直挺立的白杨树,让我想到那些为了祖国无私奉献自己的人。
这世上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坚韧不屈,伟岸正直,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即使环境艰难,旁人冷眼,亦无法动摇他们心中的坚持。他们是电视里有着感人事迹的英雄,也是默默无闻在我们身边的凡人。
正是有了这些善良朴实的人们,我们的祖国才能如此安定,和平和安定不仅仅是依靠边疆的战士去维护,我们也可以!
那些或精彩或平凡的最质朴的中国人就是伟大中华人民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一代代血脉相传的最珍贵的财富。一定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白杨》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阅读了中国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一篇文章——《白杨》,读完之后,令我深有感触。
茅盾是谁?他的原名是沈德鸿,笔名有矛盾、郎损、玄珠、沈明甫等,字雁冰,1896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茅盾的这篇《白杨》创作于1941年,主要内容是:一辆汽车在高原上奔驰,望着无边无垠的连峰,刹那间,看到了一排甚至只有三五株笔直地像哨兵一样的白杨树。它们有笔直的干和枝,而且丫枝也似人加工过一样。白杨它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但可以生活再崎岖不平的山峰上,就连戈壁滩上也可以坚强的活下来。它质朴,还有力求上进的精神。文章最后高度赞美白杨树。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深的认识到:白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正是因为中国军队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获得了解放,才有了新中国。
如果把人民的领导者比作高贵贵的花草树木,那么老百姓就是那些白杨树。如果没有白杨,就没有东西可以为花草遮挡风沙,花草也就不能生存。所以,白杨树是其他花草生存的前提。就和人类一样,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人类的领导者。
在这里,我还要赞美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