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社会(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社会篇一
20__年__月4日,我专业开展了“防止校园欺凌,拒绝校园暴力”的主题班会。
班会上,老师围绕“校园欺凌”这一话题,给同学们介绍什么是校园欺凌及校园欺凌的表现,引导同学们如何分辨校园欺凌。
下面是校园欺凌的四种方式:
第一,身体欺凌——打、踢、推、用拳猛击等。
第二,语言欺凌——起绰号、谩骂、侮辱、造谣等。
第三,社交欺凌——排挤、孤立,将其排除在群体之外。
第四,网络欺凌——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进行。
紧接着,老师还向同学们们强调了校园欺凌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身心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更削弱了学校的教育成果。
危害如此大的校园欺凌应当引起家长、老师、社会、学校高度的重视。
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发生,列举以下几件希望能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1、女生太邋遢引公愤遭群殴将其打成10级伤残
2、江西永新县发生一起多人围殴女生事件
3、甘肃女生6分钟被打38记耳光
4、多名男子在露天公厕内围殴学生
5、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
为此,呼吁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勇于拒绝校园欺凌暴力伤害事件。
二、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
三、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
四、要积极与家长、老师交流沟通。
五、要树立增强友爱互助意识。
六、要树立进取、向上的人生观。
七、不参与打架斗殴、不讲所谓的哥们义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友善是人际交往中必须具备的道德规范,人们都能以“与人友善”的态度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宽容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广阔的胸怀。同学们生活在一起,产生一点摩擦是正常的。在平时生活中应该学会说“对不起”。凡事和平解决,不可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冲动是魔鬼,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们一起努力驱散笼罩在校园上空的黑暗,共建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吧!
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社会篇二
校园暴力主要是指在校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师生之间发生在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行为。由于校园暴力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暴力行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校园暴力。
对在校园里悄然“滋长”的校园暴力,我们该如何抵制呢?
一、抵制校园暴力,辨别是前提
一些同学在遭遇校园暴力、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却全然不知,以为校园暴力仅仅是不礼貌行为;另一些同学在目睹校园暴力时也无动于衷,以为只是同学间的“嬉闹”。要抵制校园暴力,首先要具备对校园暴力的识别能力。
校园暴力包括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心理暴力。行为暴力在校园暴力现象中最为普遍。
行为暴力主要指包括打架斗殴、敲诈勒索、抢劫财物等一系列对人身及精神达到某种严重程度的侵害行为。
二、向校园暴力说“不”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打破了校园里原本属于我们的宁静与和谐,为了不让校园这方净土成为另一个“江湖”,为了不让我们的“花季”变成“花祭”,我们要坚决向校园暴力说“不”!
①不崇拜暴力文化,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不参与校园暴力。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坚决不充当校园暴力行为中的帮凶。
③注重心理的健康发展。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主动与他人沟通,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④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施暴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无知,这是校园暴力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既要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要以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同学遇到矛盾时,不愿意吃亏,认为忍让就是没了面子失了尊严,最终只能使得矛盾不断升级,不断激化。我们应该宽宏豁达,不应为一丁点儿小事僵持不下,斤斤计较,甚至拳脚相加,做出降低人格的事情。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我们平时不要随身携带太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要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学校僻静的角落、厕所或楼道拐角都是校园暴力的多发地带,我们在这些地方活动时尤其要注意,最好结伴而行。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很多暴力事件的信息可以从校园同学间的交流中得到。为了保障我们自身的人身安全,避免施暴人对我们打击报复,我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匿名报告。预防暴力重于应对暴力,而这一切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如果我们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那么,在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惊慌!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应对语言暴力,我们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淡然处之。二是自我反省。三是无畏回应。四是肯定自己。五是调整心理。六是法律维权。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如果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该怎么办?
一是找机会逃跑。二是大声呼救。三是借助一些小动作给自己寻找逃跑的机会。四是求饶。求饶不是懦弱的表现,是减少伤害的策略。五是如果以上退路被攻击者截断,那么应双手抱头,尽力保护头部,尤其是太阳穴和后脑。
在人身和财产双重危险时,应以人身安全为重,舍财保命,以免受到更激烈的伤害。
(3)及时报告,以法维权
由于校园暴力事件的随机性,许多同学对其产生了恐惧和焦虑。一些同学不敢把事情告诉家长和老师,更不敢报警,甚至警方破案后也不敢出面作证,成为“沉默的羔羊”。忍气吞声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自己或发现他人遭遇紧急情况时,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或警察求助,采取最有效的救助措施。
要应对暴力,我们必须增强五个意识:
第一,要有依法的意识。违法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第二,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第三,要有方法和策略意识。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切记不能蛮干。
第四,要有见义勇为、见义智为、见义巧为的意识。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他人实施救助。
第五,要有强烈的'报告意识和证据意识。及时上报并注意搜集证据,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出示。
我们一定要记住:当自己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社会篇三
校园欺凌的定义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暴力)。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肢体欺凌: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如暴力推搡、拳打脚踢、抢夺或勒索财物等。
言语欺凌:通过骚扰、辱骂性语言对他人进行伤害,如当面或背后羞辱、讥讽、嘲笑、诅咒、起外号等。
社交欺凌: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如散播谣言
1、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教育,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2、谨慎交友,乐于净友,不交损友。
3、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4、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社会篇四
【教育背景】
近年来,校园暴力已经成为一个让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校园暴力事件逐年上升,对学生健康和校园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由于青少年对校园暴力的危害认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误入歧途,成为校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
【班情分析】
班内学生年龄为16岁或17岁,正处在青春叛逆期,逆反心理强,厌烦说教,易冲动,法律意识和生命安全意识淡薄,生理和心理成长发展极不平衡,这些特征在他们身上都有所体现。
【教育目的】
1、认知目标:了解校园欺凌的成因及危害,学会预防校园欺凌的方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道德观念。
3、运用目标:能与校园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
【设计思路】
本节班会以两幅情境截然不同的图片为切入点,从认识校园欺凌行为——感受校园欺凌的危害——学习拒绝校园欺凌——营造和谐校园,四个方面入手,对应“知情意行”,由知到行,给同学们一次精神的洗礼,为营造和谐校园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班会准备】
1、做好分工,把全班同学分成策划、协调、表演、音响等四个组,让每一名同学都参与其中。
2、要求学生上网搜集有关校园暴力的视频或者图片材料。
3、教师指导学生主持人和策划人员如何安排好整个班会过程。
4、选择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作为班会的主持人。
第二部分实施过程
【教育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视频连线发、案例分析法。
【内容安排】
1。创设情境,揭示主题。(3分钟)
2。认识校园欺凌行为。(5分钟)
3。感受校园欺凌的危害。(8分钟)
4。学习拒绝校园欺凌。(12分钟)
5。营造和谐校园。(17分钟)
【实施步骤】
1、创设情境,揭示主题。(3分钟)
同学们齐喊:“不”。
女主持人:今天我们就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认识校园暴力的危害。
男女主持一起:《拒绝校园暴力营造和谐校园》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本环节创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通过强烈的对比,初步激发起学生维护校园和谐,抵制校园暴力的情感,明确本课主题。
2、认识校园欺凌。(5分钟)
展示校园暴力案件的图片及文字说明,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
20__年4月8日,济宁某职校女生小青,已经有一周时间不肯去学校了。在父母的追问下,小青终于道出了实情。上周一晚上,小青被同年级的三名女生殴打侮辱,跪在地上自扇耳光长达一小时。不堪其辱的小青再也不肯回去读书了。
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归纳: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校校园,由同学和校外人员针对学生身体和精神实施的造成某种伤害的侵害行为。
这一环节通过读材料让学生对校园暴力产生直观感知,知道校园欺凌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自我保护意识,也为分析校园欺凌的危害提供材料。
3、校园欺凌的危害。(8分钟)
男主持人:刚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校园暴力,那校园暴力有哪些危害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同学们被视频的内容吸引,脸上流露出惊愕的表情。)
男主持人走到同学们中间,对同学们进行采访。
同学1:校园暴力太恐怖了。
同学2:视频里的学生的行为,太让人气愤了。
同学3:我们坚决制止校园暴力。
女主持人: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对校园暴力的看法,那现在请班主任给大家介绍校园暴力的危害。
(大家鼓掌)
班主任:同学们好。校园暴力的危害主要有:
1、这种行为严重的破坏了校园纪律。
2、对施暴者来说,如果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必将触犯法律,受到法律惩罚。
3、给受害者的生理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心理上留下抹不去的阴影。
本环节通过自主探究法、案例警示法、让学生明确校园欺凌的危害,产生警示效果,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也培养了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4、如何拒绝校园欺凌。(12分钟)
男主持人:感谢班主任讲解。作为新时代学生的我们,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呢?请看小品《对校园暴力说不》。
(小品演员进行表演)
小品结束,男主持人走到同学中间,采访同学们。
同学1:不光我们自己要拒绝校园暴力,同时我们也要提醒在周围的人远离校园暴力。
同学2:我们发现校园暴力后,要及时告知家长或老师。
我们视频连线李警官,请他给我们讲解如何拒绝校园欺凌:
李警官:不摆阔气;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同学间有矛盾及时化解;不结交不良朋友;与人相处,不能恣意妄为,要学会合作交流,又要讲原则,遇事不能一味退缩;在外不存贪婪之心;对不熟悉的人的邀请要心存警惕;发现违法犯罪现象,要及时报告,否则就是在姑息养奸。
5、营造和谐校园,签名承诺。(17分钟)
女主持人:校园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生活学习的乐土,我们应该共同维护她的安宁和谐。请大家起立,共同唱响《让世界充满爱》。
(女主持人领唱,全体同学激情合唱。)
男主持人:让我们举起我们的右手,然后握紧,一起宣誓《拒绝校园暴力营造和谐校园》公约。
女主持人:现在我号召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在《拒绝校园暴力营造和谐校园》条幅上庄严的签上自己的名字,做出自己的承诺。
班主任点评,班会结束。
班主任点评:今天我为大家感到骄傲,你们自导自演完成了一场非常完美的班会。你们很好的解释了《拒绝校园暴力营造和谐校园》的意义。
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社会篇五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一些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行为联系在一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反对校园暴力的
演讲稿
,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反对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1、语言暴力。有的同学喜欢耍派头,总是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一开口就是“老子”、“我儿子”,把脏话都变成了口头禅,一说话就扯开嗓子喊,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殊不知这些表现都显得很没有素质、很没有教养。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有的同学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就在初二75班,很多同学常常辱骂、欺负本班的张玉龙。
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纠纷,由口语辱骂升级到拳脚相加。
4、讲所谓的“义气”,用暴力手段争论长短。这类事件,往往由上述两种形式引发的,由个人与个人之间,升级到群体。如最近学校处分的那些同学。
5、有的同学喜欢耍派头、逞威风。他们总喜欢找别人的麻烦,看别人不顺眼,甚至是自己错了还摆出一副你奈我何的姿态,仗着自己有一帮所谓的“哥们”就横行霸道,一点点小事就打群架,甚至叫校外的人打架。
校园暴力不仅给同学们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纯洁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同学们,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反对暴力,远离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
1、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爱惜自己,不结交社会闲杂人员;尊重他人,对学校老师有礼貌、对我们的校卫和安保有礼貌、对同学有礼貌,不要粗口伤人,不要动手动脚,不要过度玩笑导致翻脸打架;学会跟同学和谐相处,包容他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揭人短处、不要嘲笑他人、不要挑拨离间、不要搬弄是非,不做他人暴力帮凶,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抵制不良的引诱,做一名有文化、有修养、有礼貌、有智慧的学生。
2、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上学放学尽可能结伴而行。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路上不要贪玩,要按时回家。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和老师、家长、警察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老师们、同学们,“校园是我家,安全靠大家”。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每一天、每一件事做起,全力共建“平安校园”;齐心共创“和谐校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xx班的。
其实大家都知道,校园暴力可使大家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校园暴力不仅直接伤害了我们的身体,还会严重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有些同学由此产生恐惧心理,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校园暴力还会使我们家长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由于担心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许多家长亲自接着孩子上下学,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家长不得不求助于相关法制机构。另外,校园暴力可使校园正常秩序受到破坏。校园暴力的存在和发生,使同学们不得不挤出时间和精力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1、索要钱物,不给就软硬兼施,不给就威逼利诱。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性格。
4、同学们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强。
5、不堪受辱,以暴制暴,冲动报复。
6、侮辱女同学。
7、侮辱、恐吓、殴打教职员工。
(1)遭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同学,应在学校、警方或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绝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治暴。
(2)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必要时尽是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3)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校内、外偏僻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不法分子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要增加法制意识,当冲突发生后,要勇敢站出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现在,我再说说几个特殊的校园暴力的应急处理,同学们可以做以下参考。
(1)敲诈、勒索
什么是敲诈勒索呢?敲诈勒索是指以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强行索取财物的行为,当我们遭遇敲诈、勒索怎么办?首先当遇到敲诈勒索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说好话,稳住对方,说明自己没带钱,避免正面冲突。要坚决拒绝其无理要求。一定要相信警方、学校和家庭都能为你提供安全保护。如果轻易屈服于对方,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会为你招来无穷无尽的纠缠。如果无法脱身,可以借口身上没钱,约定时间地点再交,然后立即报告学校和机关。警方会及时采取行动抓捕坏人,他就再也不能伤害你了。另外,一定要向学校、机关报告。你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如果发现其他同学补敲诈、勒索,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通知老师。
(2)抢劫、抢夺
如果遇到抢劫、抢夺,我认为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防范意识。
②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大家最好结伴同行,相互帮助。
③身上不要携带太多的现金或贵重物品
④平时,不要花钱大手大脚,以免引起不良行为表青少年或犯罪分子的注意。
⑤设法脱身。实在无法与作案人抗衡时,可以看准时机向人多、灯亮的地方或宿舍区奔跑。
⑥麻痹对手。当自己处于作案人控制之下而无法反抗时,可先按作案人的要求交出部分财物。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准时机逃脱。
⑦及时报案。脱身后要及时报案,尽量准确描述作案人体貌特征,使犯罪分子尽早被绳之以法。
(3)绑架、劫持
1、 外出、上学和放学要尽量结伴同行,外出时要告诉家长,并说明返家时间,不要随意在外逗留。
2、如果有人突然来找你以“你家中出事了”或“你父母生病、出车祸”等等为由,要你离开学校或家中时,应首先设法与家人联系查证,并将此事告诉你的老师或邻居。
当我们遇到绑架、劫持怎么办?
如果不幸被绑架、劫持,要保持冷静,并想方设法摆脱歹徒的控制:
②如果被蒙上眼睛,要尽量将听到的线索默记在心里,如犯罪分子的谈话内容、他们互相之间的称呼等等,到达藏匿地点后,要尽量了解藏匿地点的环境特点,与犯罪分子周旋。尽量避免激怒犯罪分子。
③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寻求他人帮助,摆脱歹徒的控制。
在最后,我告诉同学们的是要远离暴力,平安上学来,平安回家去,遇到暴力问题时不要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要胆小怕事,要勇敢面对校园的不良风气,因为懦弱往往会助长别人对你的攻击行为,要用正气、凛然和大义的态度,努力降低自己受到人身攻击的概率。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足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我们在打击侵害校园犯罪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1、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侵害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面对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胁,竟然会束手无策,让他们得逞,原因是他们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卫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二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与老师、家长、人员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总之,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这都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少年。为推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号参赛选手陈华旺。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校园不容暴力》。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一些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行为联系在一起。
如前段时间某市发生的打架杀人案件一中学两名学生黄某韦某,因晒衣服使用顶衣杆问题发生争吵打架,黄某在冲动愤怒中,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韦某连捅数刀后逃逸,韦某最终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第一、学生自身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健康。中学生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加之青少年学生做事容易冲动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使得他们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常常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第二、家庭方面
曾有机构通过对20xx多名未成年犯和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的资料进行调查发现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
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同时,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孩子学会粗暴、打斗、残酷。
第三、社会环境方面
在我国通过各种传播媒介,青少年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影视作品中、游戏中的一些血腥、刺激场面使暴力虚拟化,潜移默化地教唆孩子们杀人,所以青少年犯罪的手段更加冷酷和残忍。
1、加大正面宣传和教育力度。要让社会充分认识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
4、要抓好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积极履行好监护责任尤其注重培养孩子善良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们学会给予和奉献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同时会产生许多不良的社会情绪,如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都应积极行动起来让暴力远离校园!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打击校园犯罪,增强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青少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青年的教育和培养,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健康成长。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校园侵权和学生犯罪案件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和教学秩序。一方面,我们必须严厉打击校园犯罪。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加强学校治安环境的整治,提高我们的自卫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主要因素来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薄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
从客观因素看,一是对家庭教育的误解;二是学校教育不端;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
对于学生来说,要远离校园犯罪,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消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很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风气,思想政治工作越薄弱,学生纪律越差,发生的事件就越多。
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作恶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在打击校园犯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1. 提高法律意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你必须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了解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只有了解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那么你就可以不犯罪,也可以防止别人犯罪。
2. 增强打击犯罪的勇气。为什么校园侵权犯罪屡有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团结,缺乏打击犯罪的勇气。面对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胁,他们会感到无助,让他们得逞,因为他们屈服于犯罪分子的暴力。
总之,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高国民素质、发展社会经济文化、促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抒大青少年所希望的。
为了促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深入发展,全社会要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社会篇六
二、活动目的:
目的:通过多媒体,使同学们明礼守法,更好地认识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如何预防和抵制校园暴力,能与校园暴力做合理有效的斗争,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冲突,防微杜渐。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校园欺凌
1、部分同学对校园暴力这一词语还很陌生,或理解不准,所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校园欺凌的定义,首先让同学们明确何为校园欺凌。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其主要表现是身体强壮的学生欺负弱小的学生,令其在心灵及肉体上感到痛苦。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通常欺负者不觉得自己不对,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因此,恶性循环导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围绕“什么是欺凌?为什么要反欺凌?”与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分享:所谓欺凌,简单来说就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多欺少。欺凌不但对“受伤者”造成伤害外,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同学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要严厉制止和预防欺凌事件的发生。
校园欺凌首先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次是更为严重的心理上的伤害,使受害者产生不安全感,产生恐惧和焦虑。
(二)抵制校园欺凌
此环节设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同学间发生矛盾时,作为当事人,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2、矛盾一时难以解开,如何有效扼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3、一旦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如何应对?
从受害者的角度想:不理睬;找老师;懂自救。
从施暴者的角度想:想后果;勿冲动;换位思考。
(三)校园欺凌案列分析
引案例能够让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思考如何保护自己,并引导学生回答:
1、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是避免侵害的前提;
3、积极寻求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保护;
4、受到侵害时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四)总结
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同学们再一次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伤害性,让同学们明白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造成恶果,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发生矛盾时及时找老师解决,让学生懂得从自身做起,拒绝暴力。
预防校园暴力共建和谐社会篇七
二、时间:
周一班会课(4月21日)
三、程序:
1、准备工作:
①、收集校园暴力案例。
②、整理我校现实情况。
2、主持人发言(分析校园暴力的.存在及发生的原因。)
3、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各自班级是否存在校园暴力安全隐患。
4、部分学生上台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5、主持人总结发言。
6、主持人请班主任讲话。
(1、校园暴力分类:软暴力和硬暴力;2、巧对软暴力,抵制硬暴力。)
友情提醒:
附:
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较重,伦理道德被轻视,社会生活中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染。学校周边地区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不良风气聚集,学生在离校后、到家暂时处于无人监护状态,很容易进入这些场所而受到腐蚀和影响。同时,大众传播媒体有意无意地渲染暴力,过度或过细地再现犯罪分子的作案经过和具体情节,极有可能被青少年不当模仿。而且,目前社会上流传的“江湖文化”“流氓文化”等亚文化也是校园暴力产生的社会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