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对策题 申论对策题答题思路(通用三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申论 对策题 申论对策题答题思路篇一
许多考生,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常常会错误地将申论论述题与原来在学校学的语文作文题画上等号,但事实上,语文考试主要侧重于文章的文采,而申论论述题则更看重文章的观点和论述深度。申论论述题是有严格的行文标准的,但不是死板的,它对观点、措辞、分析方法和考生对社会事件的认识程度都有较高的要求。但这些要求都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要通过不断地素材积累来逐步丰富,不像语文作文一个题材一个模板,每个模板练上一两篇就自信十足了。因此,在练习完一篇申论论述题以后,需要用2倍于答题的时间去对比答案的角度和思考层次,综合起来,并且学会扩展思路、丰富答题的角度和观点类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申论答题方法和思维能力。
(2)申论大纲就是申论题目
申论到底考什么?申论考试的意义何在?相信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即便已经做了很多题目练习,也难以回答出这两个问题。
国考大纲是这样表述申论的:“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然而,大部分考生看了也不懂其意,甚至根本就没有关心过大纲的表述,只是依据自己做题的经验,模糊地将申论考试理解为和语文考试差不多的考试。这种简单地从申论题目入手、个人经验中类比找申论复习的方法和方向,是极其危险的,不得要领,意味着一开始的方向错误,后面再努力复习,也是徒劳。
其实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的话,申论实际上属于一种特殊的入职考试,即考生是在公职人员的立场,通过材料给定的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分析,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给出切实可行建议的能力的测验。这里突出两个要点:一是立场。是要在公务员的立场上解决问题同一个问题不同立场上的说辞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是很多考试从公考申论复习一开始就没有弄清楚、忽略的重要认知,导致整个申论答题方向错误。二是一定是在给定的材料设定的情景中答题。偏离给定材料核心,也是一部分考生常见的问题,自认时政尽在掌握,看到相似的热点描述,就如脱缰的野马般,全然不顾材料本身的描述,自顾自答题,最后只能是低分,事倍功半。
(3)试题答案就是满分答案
大多数考生在申论复习做题过程中,对于题目答案的盲目相信,在练习完一道题目后,仅依据和答案的契合程度来判断自己的成绩,对于自己答案中和“标准答案”不一样的部分,就直接忽略掉。
要知道,真正的申论考试中,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阅卷组只会就题目给出几个得分点,踩点得分,多于几个得分点给满分。所以,申论答题角度和思维最重要。在申论复习的练习过程中,要自己学会拆分得分点,综合给定的答案和自己的答案,寻找和完善被忽略的答题思维和角度,本着尽己所能完善答题内容而非是否契合答案的目标,来练习申论真题、习题,才能真正意义上锻炼和提高申论答题技巧和经验积累。
申论 对策题 申论对策题答题思路篇二
(1)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的一大基础题型,在近几年的四川省公务员考试中,归纳概括题都作为第一道题出现。一般来讲,根据给定材料不同,要求概括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一是材料概述内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问题包括几个方面、几个层次;二是概述观点,指的是概括材料反映的内容包含几方面意见、争议。
(2)提出对策题
提出对策题考查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提出对策型题在申论考试中作为第二道答题出现,字数在500字左右,所占分数在30分左右。 提出对策题可以分为两大题型:一是需要概括问题的对策题,二是直接提出方案的对策题。
(3)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以及对给定资料的理解,就材料中提到的问题、现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引申,为最终解决生活、工作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根据设问方式的不同,综合分析题又可以细分为观点、现象分析题、原因分析题和词句、概念解释题等多种小题型。
(4)公文写作题
公论写作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考生按照公文写作的要求,能写出符合规定的公务性文章。公文写作常考的公文类型有调查报告、倡议书、公开信等。
(5)文章论述题
文章论述题是申论考试中所占分值最多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且要求考生在熟练运用文字的基础上,有鲜明准确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充分详实的论证等,同时一篇好的论述文章还要做到结构完整、卷面整洁等要求。文章论述题根据命题方式由主要分为命题写作、半命题写作、话题写作和根据对某一部分的理解写作几种形式。
申论 对策题 申论对策题答题思路篇三
一、得分关键:
基础标准:1.要点全面;2.作答准确;3.语言简洁;4.条理清晰
特殊标准:1.针对性;2.可行性;3.操作性
二、作答重点:
1.直接对策:标志词(应、需、良方……);权威表述;政策文件
2.间接来源:问题、原因推导;案例提取
3.自创对策:思想类、管理类、监督类、制度法律类、投入类
三、常见积累:
1.宣传类:
教育——党员干部: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史学习教育
传统类:标语、横幅、宣传手册、报纸、广播
新型:三微一端(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微视频)
活动类:积分兑换、征文、演讲、讲座、知识竞赛、舞台剧
2.管理类: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联合执法、专项整顿、突出检查(“双随机一公开”、飞行检查)、创新执法(智慧化)、人性化执法(地摊经济)、加大考核、加大问责(责任追究)
3.监督类:
体制内监督(纪委监委、组织人事部门、上级政府、主要领导)
体制外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媒体;个人监督举报—渠道:热线电话、官网等)
4.法律制度类:
建立健全、细化规定;建立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奖惩机制、长效机制、信息公开机制、红黑榜制度、容错纠错机制(党员干部)、首问负责制
5.投入类:
人:适当增加编制、志愿者、技术(替代)
钱:节流;开源:财政资金投入;政企合作;政社合作(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