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读书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八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读书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篇一
速度最直接的两个指标是思维反应速度和视觉反应速度。而整体速度应是这两个反应速度的和谐统一。
思维与视敏度的典型关系分为三种:思维快于视程,思维等于视程,思维慢于视程。
过程中,思维与阅读速度交互作用,即阅读材料中的信息通过视觉进入大脑,再由大脑经过思维处理,整理其中的逻辑关系以及与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理解并且记忆的效果。那么由此看来,最关键的就是大脑对信息的反应水平了。
现在还不能从物理构造和运动过程来解释大脑的信息反馈模型,但大量语言资料表明,一般人的思维敏度决定于信息量和思维方式。有的人说话抓不住要领,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这其实往往就是微观上的思维方式问题,至于大的层次、主题,那是中观的思维方式问题,宏观的思维方式是判断处理大事的方式。
信息量–高质信息量正是决定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一,因为人的思维方式是后天的,是从外界摄取的。人摄取了适宜的量的信息,然后固化到自己的思维中,就构建了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不断的思维构建,使自己的思维结构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具备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低质的摄入必将导致低质的建设,不足的摄入必将导致建筑的缺陷,低质或有缺陷的思维建筑,它的功能必然存在不足。这就是思维敏度的客观基础。
学习过程中,一是构建自己的思维构造,一是充实自己的思维材料的存量,思维构造存在缺失,或是构造合理性不理想,那么摄入的信息找到相关链接的信息点不太顺畅,必然造成延误,或者难以完成链接,导致已摄入的信息不能完成固化或融合,并且使后续信息的流通受阻。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思维障碍。而阅读速度的受阻,也是这么一回事。因此,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如神经系统病理性异常等),思维的速度不决定于神经传导速度,而是决定于人自身的信息摄入水平。
思维敏度的问题也就是反应速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阅读过程中个人的思维速度与他的视程速度基本平衡,因为双方必须互相协调,必须达成相对默契,否则阅读就无法继续。一般说来,快速阅读过程中思维敏度与视程速度的互相制约,通过阅读,可以优化思维构造,丰富思维材料,提高思维效能,改善思维敏度,而由于思维素质的提高,为阅读效能的提高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合理的思维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思维材料积累,使再接受的信息及时得到高效的反馈,这就是反应速度的提高,也就是思维敏度的提高。
剩下的就是视敏度和视程速度的训练。
如果我们以一个字为单位,视线的移动速度可以进行这样的计算:每个字的目视用时不可能小于0.06秒,电影胶片每秒24帧,平均每帧用时0.04秒,我们看到的是连续的画面,而摄像头在每秒16帧(每帧用时0.04秒)时,也基本是连续画面,也就是说,每一帧画面目光停留这样长的时间,所看到的就是就不是清晰的一个一个的单字,而是模糊的、连续的一线。这样算来,人的单字阅读速度,单纯从视敏度来讲,理论上的视程速度极限小于每分钟960字,而事实上要看清每个字,大约应该减半计算。如果每个视程单位不是一个字,而是3个字,那么每分钟可达1400字以上。事实上,这应该是一般阅读的平常能力,而不应是特殊能力。现代汊语80%以上是双音节词,而阅读过程中又往往是以语法结构来划分视程单位,所以,视程的速度应该是大多数人普遍可以达到每分钟近千字。
人的视程速度的提高空间有多大?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按普通人的视野来计算,横向视角在70左右,距离纸面25-30厘米,那么纸上实际横向距离大约为3-5厘米,在这个范围内的字完全可以一下子辨认出来,这可以做为一个视程单位,在这个单位里应该能容纳6-10个4号字,也就是说,通过训练达到每分钟3000-5000字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经特殊训练,或个人有特殊能力,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纵横两个方向的压缩,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目十行”,这种压缩格式类型的阅读速度那是又一种境界。
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200小时以上的训练,按初中水平每分钟300-500字计算,应该是360-600万字的阅读量,大约相当于25-40本200页32开书籍。这样的阅读量,学生所获得的思维构建是无法用具体量化方法来计算的;同时,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基础和给予他的思维敏度也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也无法用具体量化指标来计算;还有视程运动的训练,也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这三方面再加上思维材料的积累,都无法用量化方式来计算,只能从混沌理论来理解。这时,他的视程速度与思维敏度的协调也得到的足够的训练和强化,即使不经过特别训练,他的阅读能力也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经过特别训练,当然应该会有不凡的表现。
读书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篇二
作为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掌握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当然,对于任何一项技术来讲,都不是可以轻易掌握的.很多人因为训练中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放弃了。现在把我遇到的有代表性问题说一下。
全脑速读记忆根本就是骗人的
不止一个人向我说过这个问题。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不相信的事就不存在,从而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这也是成功人和失败者的区别,成功的人遇到自己没有听说过的事,都是想:我试一试就知道他是否是真的。而失败者总是想:根据我的经验,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全脑速读记忆传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也没于大规模的推广开,这也是很多人不相信的原因。但是,众多科学家的验证和众多成功的实例已经证明全脑速读记忆的可行性。
我都训练快一星期了,一点效果都没有。
任何一项技术的掌握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毅力的人笑到最后。急功近利永远都是成功的大敌。一个星期能出现很好的效果,说明你是天才。
我的视野总也扩不开,我的眼睛有问题。
全脑速读记忆对眼睛的要求很高。全脑速读技术的一项基本功就是有宽阔的视野。这是实现的前提。但是,扩大视读野并不是一日之功。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一眼看多行文字并不是每个字都像中心视野的字看得那么清楚。越靠近周边的字越不清楚,分辨率越差。我们所要达到的仅是能在眼停的一瞬间分辨出是什么字即可。
请问你一分钟能读多少字?
这个问题不只一个人问过我。我要说明的是:全脑速读记忆必须以你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比如,读一本小说,只要阅读以后知道主要的故事情节,能够记住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句子,就已经达到了阅读目的。这样的话,完全可以达到每分钟上万字的水平。我读小说的速度是一目一页的读.但是对于每一句话都需要思考的专业书籍,或是完全超出你的知识水平的书,要达到每分钟上万字,还要记住70%(除以拥有照相记忆外),怎么可能?比如一个对于编程知识丝毫不懂得人,让他去读一本c++的书,无论如何也达不到上万字的阅读水平。但是这并不是否定全脑速读的作用,全脑速读基础打好的话,再结合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在半小时几分钟内吸取一本书的精华完全可能。
全脑速读记忆对外语学习有用吗
全脑速读记忆对于背诵英语单词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当然,运用无声阅读英语文章也是非常简单。无声阅读对于任何文章都适用。
给我想一个办法,我想速成.
任何一项技术都没有所谓的速成法,只能是方法不断的改进。任何的所谓速成法都没有扎实的基础,运用起来迟早会出问题。
我想在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之内练好,你说可能吗
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悟性高低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所以这个问题没办法回答.
练好全脑速读记忆是不是干什么都会成功?
全脑速读记忆只是你成功道路上的一个有力武器,但是并不能取代你应该付出的汗水和泪水。要是练习就会干什么都没问题,那干脆让我们的初中生都全日制的学习全脑,然后去读大学课本,不就都成了人才了。
读书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篇三
看到这篇文章标题的大多读者,可能会以为这是篇严谨枯燥的方法论文章,或者缺少实践的说教文呢。原谅我是个取名废,这篇文章其实是自我经验之谈,是我实实在在用了精英特速读训练软件之后才有的感悟,希望对刚接触精英特的速读求学者们一些帮助。
抛却记忆这块训练来说,精英特速读训练中与我们实际阅读看起来最为贴切的就是视幅扩展和焦点移动。这两个模块直接展现为阅读中我们一次性能看多少行,找到下一次视点的切换时间需要多久,也间接的体现成我们的阅读速度。
焦点移动这个模块通常被我当做视幅扩展的延展来说明,因为在阅读训练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自己能一目几行,之后再考虑找准下次定位继续阅读的事情。所以通常有人问我怎么能一目十行的时候,我都是从视幅扩展说起再延伸到焦点移动。
视幅扩展难吗?难,特别对于从小被大声朗读教育熏陶的我们来说。视幅扩展简单吗?简单,只要你打开过精英特速读软件,你就知道在视幅扩展之前,还有消除音读和整体感知需要我们训练,所以,只要你练到视幅扩展这个模块,就证明视幅扩展需要的很多前提条件你已经满足,这阶段的练习自然就简单起来。
视幅扩展简单练习通常能让你轻松及格,接下来给它加入的几点注意事项,在练习中加以巩固,假以时日会让你在速读实际应用中表现优秀哦。
视幅扩展练习注意之一是坐姿端正。眼睛距离电脑屏幕需保持30-40厘米距离,端正坐姿勿东倒西歪,为什么这样要求?一是科学视距保护眼睛,二是端正的坐姿有利于集中注意力减少分心可能,保持在视幅扩展训练中达到眼动头不动的效果。
视幅扩展练习注意之二是消除音读。如果你像我一样,第一次来到视幅扩展这个模块,特别是文字扩展时不自觉就发声读出来,你可以尝试在练习时同时打开消除音读模式,按照提示要求根据节奏对应手指敲击。之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还可以选择有提示音或者静默训练模式。
视幅扩展练习注意之三是记住视点起于中央。在舒尔特表中,不管是视幅扩展还是收缩训练,都需要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把视点定位中央,通过视幅扩展或者收缩的方式,完整对软件中元素进行理解,而不是从左到右从上至下逐个扫视认知。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活跃我们神经末梢的灵活性,同时锻炼我们注意力的集中分配和控制,从而提升阅读速度,创造一目十行的可能。
视幅扩展练习注意之四是把出现文字或者字符看做整体。其实整体思维贯穿了精英特速读训练各个模块。带着整体思维进行视幅扩展训练,就要求我们把出现的所有字符和文字看做整体,在视幅扩展基础上去理解,去再现。这样的训练加上前一步的舒尔特表,应用到我们实际的书本阅读中,就能让我们锁定自己一目几行的目标,并且理解其中意思。
视幅扩展练习注意五是稳定焦点移动要熟练,完成视幅扩展广度及视点切换速度的结合。焦点移动训练作为视幅扩展的延伸,能有效锻炼眼球运动的流畅能力,为视幅扩展提升的阅读速度再次添砖加瓦。在焦点移动训练时,不管是圆形移动、交叉移动或者波形移动,都需要我们反复练习,眼动身不动全力集中。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视幅扩展和焦点移动都是高强度的眼力运动,如果感觉到眼睛疲劳或者干涩,一定要注意间歇休息。刚开始我在做这个训练时,基本每2分钟休息一次,跟速读软件设计的每次训练时间一样。之后估计是神经末梢的活动能力提升,能达到每3次训练也就是每6分钟休息一次。
当然精英特速读软件肯定还有很多我没发现的亮点和难点所在,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学习多多交流,共同成就自己一目n行的本事。
读书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篇四
思考了很久,究竟什么样的阅读才能算是快速阅读。从目前的训练中,初步觉察到“眼脑直映”是快速阅读实现的具体方式。但是“眼脑直映”又要通过什么才能实现呢?我个人以为,是影像化。
一、为什么使用传统阅读法无法达到一目十行
要在一眼之内看“到”几百上千个作为抽象符号的文字是可能的,但要在一眼之内默读这些抽象的文字,并在瞬时默读中理解,是不实际的。
其次,我们阅读时,大脑也在工作。“看”的动作由眼睛完成,但理解思考却要靠我们的大脑思维。而若我们还要在“看”的同时默读,则相当于我们在阅读同一段文字时做了更多的工作。多线程的工作让我们的大脑无法在瞬时大量阅读。
最后,文字材料本身的内容可读性高低也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对于通俗文学,语言材料一般不会艰涩难懂,阅读也就快些;对于文言文、英语、专业材料等内容,阅读速度也是不能同前者相比的,而我们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阅读,也多处于这几者之间。
二、 为什么影像化能实现快速阅读?
我个人思考很久,认为快速阅读的实现途径就在于“眼脑直映”,说得通俗点,就是影像化,将看到的语言文字直接转化为动态的影像(注:我以为,经验静态的图像和动态的影像,后者对速读和记忆更有益)。
我们在看电视剧电影的时候,通常一个镜头就可以使我们内心震动,但这个镜头本身可能并没有台词,有的只是音乐和场景。而我们却会根据场景的逐步展现自行脑补出角色未说的话、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剧情,更多的是角色内心的情感挣扎。
一个动态场景,展现出的信息可以抵过万语千言。柳永在《雨铃霖》中写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只此一句,主人公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景便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不需要说有多么不舍,“泪眼”、“凝噎”,语言构成的画面本身便已直击人心。因此,用最丰富而浓缩的方式展现出最多的内容,就是场景画面对观者的意义。
同理,将要阅读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影像,以多元素(声音、画面、动作)、易理解、涵盖信息量最多的动态影像场景的转换代替传统的文字阅读,就是“眼脑直映”或者说影像化阅读对快速阅读的意义。
抽象的文字本身并无助于理解,只有文字所代表的语义才参与理解。而影像化的实质便是将长篇抽象的文字转化为最浓缩却丰富全面的语义,从而实现阅读速度的提高。
三、如何实现影像化阅读?
既然影像化阅读的实现方式是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语义直观的影像场景,联想和想象力就必不可少。
语义可分为抽象的语义和形象的语义。
对于抽象的语义,如抽象的词语、逻辑关系,我认为,是提高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连串堆积的抽象语词需要转化为我们个人所能理解的语义,有逻辑关系的语段更需要我们弄清楚逻辑关系,才能理解文章究竟在讲什么。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行业专著。
对抽象语义的想象是影像化阅读的重要考验,也最能助益速读水平的提升。
而对于形象化的语义,则相对容易实现影像化。我们可以直接在大脑里脑补出它的影像,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说和表情包。小说是语言的影像堆积,表情包则用最直白的图像配合文字表达出了丰富多彩的意义。
总之,快速阅读的实现并不仅仅要依靠眼神的快速跳动,更重要的则是把大段的文字转化为不需要语言理解的影像。我个人认为,最高境界的快速阅读就是瞬间把视幅之内的抽象文字全部转化为有逻辑意义参与的动态影像,并在影像的瞬间转化中完成理解和记忆。眼脑直映,其实也就是把文字影像化的过程,影像化的程度和速度便是影响整体阅读速度快慢的关键。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快速阅读训练感悟,与大家共勉!
读书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篇五
告别了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一段时间,最近又与它重聚了,最先约见的是整体感知。几次练习下来,顿感不如以往亲密,练习不禁有所生疏,正确率也未能达到往常的水平。当然,我知道这是属于正常现象,我并不会就此退缩。
然而这次对整体感知的练习,我又有了新感觉,这是在这个“重新约会”的磨合期里发生的。对此,我还总结了几点会影响到整体感知成绩的因素,下面便一一为大家道来。
图案的颜色
过去我在整体感知的文章中曾介绍过一种以颜色感知的方法。最近我发觉:我们的确可以依赖颜色进行感知数量与形状,但我们却会因为颜色的不同而造成感知正确率的差距。如:我对红色的感应能力就比对蓝色好,而蓝色又比黄色的感知度要高。因此,我觉得:深颜色比浅颜色更能让人准确地感知。
而颜色相近度对感应效果也会存在影响。一般而言,淡颜色会比鲜明颜色的效果差。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的视觉若判断鲜明对比颜色时,大脑直接就能分辨颜色种类,但当颜色接近时,眼睛就需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花费时间就会更长,才能把所看到的信息传达至大脑。但 眼睛所看到的画面又是瞬间的,即时消失的短暂性无法让大脑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判别,因此,导致感知效果较差了。
图案的密集度与排列规则度
对于练习的感知图片,由于其密集度与规则度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便导致了感知效果的不同。相对而言,排列整齐比杂乱无章更一目了然。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办公室和家里,都要收拾得井井有条的原因了,因为更容易感知物品的正确摆放情况。精英特速读记忆软件中整体感知的练习内容也一样,对于感知规划又密集度的图片时,我们可排列使用方位法,具体做法可以读一下我之前的整体感知(上、下)系列文章。
显示图片的速度
在精英特中,整体感知模块是按级数进行设计的,不同级数中,只有练习的内容数量有所不同,但它们显示的速度则是一样的。正常而言,当图片闪过的速度越快,我们感知的准确度就越低。而当图片出现缓慢时,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辨别,因此感知效果也相对更好。
专注力
专注力是决定感知成绩因素的决定性因素。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像我第3点所说的,图片内容是什么?图在一瞬间一闪而过的,若我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那就会压根连图都看错了,更别说感知数量了。
当我们看到图时,但并没有全部精力放在感知上,我们的注意力就会开小差,这样感知的效果也不见得就好。
那现在你明白专注力是什么吗?专注力其实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如果你老是走神,那就说明你的专注度低,而这个是可以通过速读练习得到改善的。
以上就是我最近与整体感知相约所发现的新感觉。所以当你整体感知的成绩并不理想时,无需担心!我们可以从这4个影响成绩的因素入手,进行针对性地练习,从而把整体感知和速读的能力一起提升起来!
读书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篇六
阅读速度最直接的两个指标是思维反应速度和视觉反应速度。而整体速度应是这两个反应速度的和谐统一。
思维与视敏度的典型关系分为三种:思维快于视程,思维等于视程,思维慢于视程。
阅读过程中,思维与阅读速度交互作用,即阅读材料中的信息通过视觉进入大脑,再由大脑经过思维处理,整理其中的逻辑关系以及与原有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理解并且记忆的效果。那么由此看来,最关键的就是大脑对信息的反应水平了。
现在还不能从物理构造和运动过程来解释大脑的信息反馈模型,但大量语言资料表明,一般人的思维敏度决定于信息量和思维方式。有的人说话抓不住要领,语言不够干净利落,这其实往往就是微观上的思维方式问题,至于大的层次、主题,那是中观的思维方式问题,宏观的思维方式是判断处理大事的方式。
信息量–高质信息量正是决定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一,因为人的思维方式是后天的,是从外界摄取的。人摄取了适宜的量的信息,然后固化到自己的思维中,就构建了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不断的思维构建,使自己的思维结构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具备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低质的摄入必将导致低质的建设,不足的摄入必将导致建筑的缺陷,低质或有缺陷的思维建筑,它的功能必然存在不足。这就是思维敏度的客观基础。
学习过程中,一是构建自己的思维构造,一是充实自己的思维材料的存量,思维构造存在缺失,或是构造合理性不理想,那么摄入的信息找到相关链接的信息点不太顺畅,必然造成延误,或者难以完成链接,导致已摄入的信息不能完成固化或融合,并且使后续信息的流通受阻。这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思维障碍。而阅读速度的受阻,也是这么一回事。因此,除了极个别的情况外(如神经系统病理性异常等),思维的速度不决定于神经传导速度,而是决定于人自身的信息摄入水平。
思维敏度的问题也就是反应速度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阅读过程中个人的思维速度与他的视程速度基本平衡,因为双方必须互相协调,必须达成相对默契,否则阅读就无法继续。一般说来,阅读过程中思维敏度与视程速度的互相制约,通过阅读,可以优化思维构造,丰富思维材料,提高思维效能,改善思维敏度,而由于思维素质的提高,为阅读效能的提高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合理的思维方式方法构建,良好的思维材料积累,使再接受的信息及时得到高效的反馈,这就是反应速度的提高,也就是思维敏度的提高。
剩下的就是视敏度和视程速度的训练。
如果我们以一个字为单位,视线的移动速度可以进行这样的计算:每个字的目视用时不可能小于0.06秒,电影胶片每秒24帧,平均每帧用时0.04秒,我们看到的是连续的画面,而摄像头在每秒16帧(每帧用时0.04秒)时,也基本是连续画面,也就是说,每一帧画面目光停留这样长的时间,所看到的就是就不是清晰的一个一个的单字,而是模糊的、连续的一线。这样算来,人的单字阅读速度,单纯从视敏度来讲,理论上的视程速度极限小于每分钟960字,而事实上要看清每个字,大约应该减半计算。如果每个视程单位不是一个字,而是3个字,那么每分钟可达1400字以上。事实上,这应该是一般阅读的平常能力,而不应是特殊能力。现代汊语80%以上是双音节词,而阅读过程中又往往是以语法结构来划分视程单位,所以,视程的速度应该是大多数人普遍可以达到每分钟近千字。
人的视程速度的提高空间有多大?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按普通人的视野来计算,横向视角在70左右,距离纸面25-30厘米,那么纸上实际横向距离大约为3-5厘米,在这个范围内的字完全可以一下子辨认出来,这可以做为一个视程单位,在这个单位里应该能容纳6-10个4号字,也就是说,通过训练达到每分钟3000-5000字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果经特殊训练,或个人有特殊能力,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纵横两个方向的压缩,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目十行”,这种压缩格式类型的阅读速度那是又一种境界。
阅读能力的形成需要200小时以上的训练,按初中水平每分钟300-500字计算,应该是360-600万字的阅读量,大约相当于25-40本200页32开书籍。这样的阅读量,学生所获得的思维构建是无法用具体量化方法来计算的;同时,思维方式方法的训练基础和给予他的思维敏度也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也无法用具体量化指标来计算;还有视程运动的训练,也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这三方面再加上思维材料的积累,都无法用量化方式来计算,只能从混沌理论来理解。这时,他的视程速度与思维敏度的协调也得到的足够的训练和强化,即使不经过特别训练,他的阅读能力也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如果经过特别训练,当然应该会有不凡的表现。
读书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篇七
刚开始接触快速阅读时,我感到最难以理解的就是“整体感知”这个过程,当时看了速读部分对这个训练原理的介绍,感到快速阅读的神奇。现在我学习快速阅读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我还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整体感知,但它的吸引力一直存在,下面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整体感知”的理解心路历程。
记得我接触精英特速读记忆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当时鼠标无意跳转到“快速阅读的整体感知”一文,关于文中描述的整体感知的含义一、二条很是不理解,上面写着:
首先,整体感知是人类运用自己的以眼睛和大脑为主的感知器官认识世界的过程。
其次,整体感知是把每一个识别瞬间所认知的数个零散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感知的过程。
对于整体感知含义的一二条,通过反复几次的精读,我还是感觉不太理解,至于第三条:“整体感知在人们阅读过程中感知各种各样的对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着下文的例子,我有些似懂非懂的感觉了。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咨询了在线老师,在这里不得不说,精英特的指导老师真的很有耐心,讲解得也很通俗易懂,老师告诉我,其实整体感知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在我们小学语文学习中就有提到,比如课文要求学生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文章中心思想等等,这其实就是整体感知了。
具体到快速阅读中来说的话,类似的例子,比如:我们看到“中国航天取得的伟大成就……”几千字的报告文学时,往往会把焦点注视在“导弹”“卫星”、“神州飞船”、“嫦娥奔月”等关键词中去,整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一下子就映入大脑,这种阅读方法就是整体感知。
听到这个例子,联想到阅读理解,我自己思索了一番,发现的确如此,然后又让老师给我发了更多有关整体感知的文章,大量的阅读和反复理解,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整体感知。
然后就是对“经过精英特速读训练,是否能掌握这种感知能力?”的质疑,精英特老师告诉我这是肯定的,理由总结起来,有下面2点:
生理基础、人人具备。我们的眼睛就像相机镜头一样,能捕捉到所看到的一切信息,而大脑就像一张胶片,可以以图像的形式把捕捉到的信息呈现在胶片上,最后通过思维活动,让我们读懂这些信息,这一“捕捉信息-成像-思维”的过程能瞬间完成的话,就达到了“眼脑直映”的效果。
整体感知可以练成,但需要时间。在软件上有专门的“整体感知”训练部分,通过单一感知、多图形感知、文字感知和数字感知的训练,听着背景音乐、或是消音节奏“哒哒哒哒哒”,手指做着变奏位置训练,眼睛将对看到的那些无意义地零散图形、数字、文字的数量进行感知。通过感知数量,协调眼睛和左右脑机制,为将来的快速阅读和理解记忆奠定基础,但因为我们普通人已经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了都习惯用左脑,所以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练习过程中不需要刻意去想这个问题。
我速读训练到了27级,能清晰看清字了,但就是理解程度不高,咋回事,是我方法不对,还是自己太笨了?带着疑惑,我又咨询了速读指导老师,老师告诉我,是因为我目前对快速阅读文章中的内容整体感知度不够,所以还需要加强训练,大多学员到我这阶段都会经过这个过程的。
听到这个答案,我觉得老师讲的很有道理,在这段时间的练习中,我也发现的确如此,特别是训练到当前级别,在做闪读测试时,二十级之前我都感觉很轻松,但现在明显吃力不少,尤其是22级时,测试成绩很差,很久升不了一级,速读训练我感觉到了一个瓶颈了,内心十分焦虑。直到一次练习中,发现自己成绩竟然合格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侥幸,瞎蒙对的,经过分析我发现,原来是我在看的时候,没有去默读,而是第一时间感应到上面的文字,再进行选择。
现在,虽然我的整体感知水平离眼脑直映的目标还差得远,但我相信,只要掌握了训练要领、只要坚持,就会有回报,按照软件的训练要求去做,包括音读在内,都能被改变。
读书快速阅读的方法总结篇八
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脑力思维大师“大脑先生”(英)托尼·巴赞教授称速读为“快速阅读”,这也是目前阅读学界对速读最常见的称谓。又如前苏联著名速读专家奥·库兹涅佐夫称速读为“快速阅读法”;日本脑力研究资深教授芦田献之叫速读为“实用速读法”等等叫法。实际上不论称谓有如何差异,其实均不在乎使用何种语言文字作为速读的对象,真实的秘密就是:中外的速读原理却是相同和相通的。
精英特速读专家认为,快速阅读就是指:“读者充分运用自己眼睛的视觉机能和左右脑功能,在对文字为主体的图书、报刊、资料及各种平面及多媒体的阅读中,迅速、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一种现代阅读技能”。或者说是“从文字及符号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简称为“速读”。根据速读时需要充分运用人的左右脑功能这一特征,众多学者也把速读称为“全脑速读”。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快速阅读时的对象主要是以“文字为主体”的各种纸质平面媒体及多媒体显示的图书、报刊、文章及资料等文字信息。虽然阅读的对象也由于当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大丰富,但严格意义上讲它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以文字和符号为主要对象的阅读。
其次,速读是以“快速为形式,理解为前提”的阅读。慢慢腾腾的看书,没有快速特点的阅读那不叫速读;而只有快速形式则同步的阅读理解效率也同样没有意义,那也不叫速读。速读就以“快速为形式,理解为前提”的阅读,速读必须是阅读速度与对阅读物的正确理解率均达到同步才行。如精英特速读训练的目标就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阅读速度的要求,二就是理解率的要求,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速读质量的评判标准。在精英特的速读训练中,一般就是让学员在提高三到十倍甚至更高的阅读速度的同时,逐步达到或保持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理解率。
其三,速读是一种快速而高效获取或吸收有用信息的“现代阅读技能”,而不仅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知识和方法。长期以来,在速读研究和推广中始终存在着对速读究竟是知识和方法或是阅读的技能争论与分歧。有相当多的老师和专家认为:速读仅仅是一种阅读知识和方法,人们只要知道和学会这种方法就能自然而然地运用了;也有些专家认为:速读是一种理论与方法结合的运用体系及方法,只要掌握理论和学会方法后,速读能力也就自动具备了。从多年速读培训的实践经验中精英特速读专家们得出这样一个重要的结论:速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现代阅读技能”,快速阅读的技能必须经过系统而长期地训练或实践才可能真正掌握并形成新的阅读习惯。说它是现代阅读技能是因为快速阅读包含有“速读现代理论体系,速读现代训练体系”两大部分,要学会和掌握它必须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阅读技术,循序渐进的训练和实践运用,才可能让成为自己具备的真正的速读技巧和能力。
其四,速读的实现必须是眼睛机能与左右脑功能的完美结合。它既说明了速读必须在极大改善人眼睛的功能现状,开发眼睛潜能的基础上,同时激活和开发左右脑的阅读记忆潜能,通过持续不间断地训练后才可能掌握,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只能是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快速阅读的广泛运用已经充分说明了人的速读要达到真正的眼脑直映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眼睛这个关键视觉器官,激活人的指挥中枢即左右脑的功能才可能获得最佳的快速高效的阅读效果。科学证明,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部分,各自有着不同的分工,其中左脑主要是处理逻辑、数字、文字等等信息,而右脑主要是对所形成的图形、图像、空间等内容进行记忆和加工。一般在进行传统阅读时,人们主要使用自己的左脑;而当他采用“速读”方式进行阅读时,则必须是是左右脑并用,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进行文字信息的辨识、记忆和理解,这样阅读的效率很高,效果很好,在一部分速读训练者中甚至完全可以展现出速读的神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