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精选5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一
比较区别物体的高矮。
明确必须在同一平面比较高矮。
讲解法,实践法
第一课时
学会区别物体的高矮,知道哪个高哪个矮或是一样高,能按高矮排序。
学会区别物体的高矮。
知道在同一平面内比较高矮
投影、米尺、挂图、自备学具。
谈话: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举例子、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
(1、比较大小; 2、认识颜色。)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高矮。(板书)
1、目测高矮。
引导学生观察,运用此比较物体的方法,目测判断,训练、培养学生比较高矮的能力。
方法:
抽出两组学生进行比高矮活动。(教室前面)
(1)两个同学比;(2)左边的同左边的比;(3)右边同右边的比;
(4)左边的同右边的比;(5)右边的同左边的比;
提示:(指名)说说比较高矮是要注音什么? 【注意:在幼儿说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说完整话,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讲解要求:比较时——比较的同学同时站在地面上,不能垫脚。其余学生目测比较高矮。
2、指导学生观察挂图。
1)想一想:哪只长颈鹿高?哪只长颈鹿矮?
①方法:(1)两只比;(2)左边的同左边的比;(3)右边同右边的比;(4)左边的同右边的比;(5)右边的同左边的比;
②高的长颈鹿与树比;哪个高哪个矮?矮的长颈鹿与树比,哪个高哪个矮?同桌的相互说一说。
指名说——大家评价。(大长颈鹿比小长颈鹿高,小长颈鹿比大长颈鹿矮)观察挂图
2)想一想,说一说:哪个瓶子高?哪个瓶子矮?
互相说一说。(大绿瓶比小白瓶高,小白瓶比大绿瓶矮。)
3、活动:自选伙伴,比高矮。(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求:每个学生可以选甲、乙两个同伴,分别与他们比。
并说出:我与某某比谁高谁矮;(训练学生口语能力)
1)自由结伴比,并说一说。2)指名小组到前面说一说。
练习目的:通过此练习,让学生体会由于比较对象的不同,会得出同样
一个“我”有时“高”,有时“矮”的不同的比较结果。
游戏:排队——看看哪个组排得对?
要求:各小组到教室前面由矮到高排队。比一比,哪组排得对,排得快?
练习1:打开书第6页,观看书中六个小朋友排队的图,讲一讲哪个小朋友排错了位置?他们应该排在哪里?你帮他行吗?(从高到矮)
练习2:各小组同学打乱顺序排列进行排序游戏,说一说。
1)如果从高到矮排序,应该怎样做?看看有没有站错的给他纠正过来。
2)如果从矮到高排序,应该怎样做?看看有没有站错的给他纠正过来。
练习的目的:从实物到抽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思维活动。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你的生活学习有帮助吗?(表扬、鼓励)
:练习比较高矮。(注意说完整话)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二
1.通过解答一组相关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复合应用题是怎样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结构,正确解答复合应用题。
使学生掌握复合应用题的关系。
1.口算。
2.54 127+28 0.37+1.6 8816
3.37+6.63 8.40.7 0.1258 1.02-0.43
1.25+ 1 16
2.要求下面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1)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种多少棵?
(2)桃树的棵数是梨树棵数的多少倍?
(3)五年级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4)这堆煤实际烧了多少天?
(5)剩下的书还需要多少小时能够装订完?
(6)小明几分钟可以从家走到学校?
教师总结:
应用已经学过的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问题考虑需要哪两个直接条件,是我们分析和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关键。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复合应用题(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2:
a.学生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每小时走3.7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b.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每小时走了4.5千米。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c.学校夏令营组织行军训练,原计划3小时走完11.25千米;实际2.5小时走完原定路程。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
1.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学生板演)
2.小组讨论:这三道题都有什么联系?这三道题有什么区别?
联系:这三道题说的是同一件事,要求的问题也相同,都是求实际比原计划平均每小时多走多少千米?要求最后问题都需要先知道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
区别:
a、实际每小时走的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已知的,只需要一步计算;
b、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已知的。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是未知的,需要两步计算;
c、实际每小时走的千米数和原计划每小时走的千米数都是未知的,需要三步计算。
3.教师质疑:对于不能一步直接求出结果的应用题,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分析b、c量道例题。
4.教师总结:从上面这组题我们可以看出,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个简单一步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在分析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所求问题出发逐步找出所需要的已知条件,直到所需条件都是题目中的已知的为止。
5.检验应用题的方法。
我们想知道此题目做的对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1)按照题意进行计算;
(2)把所求得的问题作已知条件,按照题意倒着算,看最后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1.解答并且比较下面两道应用题,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1)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每天生产50只。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2)时新手表厂原计划25天生产手表1000只,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手表多少只?
2.判断:下面列式哪一种是正确的?
(1)一个修路队要筑一条长210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240米,余下的任务要求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
a:2100-24053b:(2100-240)3
c:(2100-2405)3
(2)一个装订小组要装订2640本书,3小时装订了240本,照这样计算,剩下的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够装完?
a:(2640-240)240b:2640(2403)
c:(2640-240)(2403)
(3)一个机耕队用拖拉机耕6.8公顷棉田,用了4天,照这样计算,再耕13.6公顷棉田,一共需要用多少天?
a:13.6(6.84)b:13.6(6.84)4
c:(13.6+6.8)(6.84)
(4)一个筑路队铺一段铁路,原计划每天铺路3.2千米,15天铺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路0.8千米,实际多少天能够铺完这段路?
a:3.2150.8b:3.2 15(3.2-0.8)
c:3.2 15(3.2+0.8)
(5)某化工厂采用新技术后,每天用原料14吨。这样,原来用7天的原料,现在可以用10天。这个厂现在比过去每天节约多少吨原料?
a:14710-14b:14107-14
c:14-14107d:14-14710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三
1.提问引入:同学们知不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最喜欢马良什么?你知道他用神笔画了些什么吗?
2.师:是啊!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文中的小作者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23课“假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1.范读。师:你们想知道诗的内容吗?先听老师读一遍。我读书前,你有什么悄悄话告诉我吗?(让学生逐一说出朗读时的具体要求)你们要边听边思考:假如有什么?(待学生回答后)师: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2.整体感知,识字读文。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勾出生字、词语。
师:你们也想像李老师这样读吗?我相信你们比老师读得好!不过,现在有几个小淘气在和你们捉迷藏,你们能找到它们吗?请大家一边读书一边用铅笔勾出生字词语。
(2)说出生字朋友的名字。
师:这几个小淘气都找到了吗?你们的这些小淘气朋友叫什么名字呢?请看课后“我会认”里的生字。请把每个生字朋友的名字叫三遍,你刚才读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3)送生字”回家”。
师:这些顽皮的生字宝宝,蹦蹦跳跳地又回到了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在做什么呢?谁愿意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4)找“朋友”。
师:你们在课文中都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那么离开课文你还认识吗?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找朋友”,一个同学读、一个同学找,找到一个领着大家读两遍,并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9个生字都找到了,你们仔细看看有些字是好朋友,组在一起是个词。现在从这9个生字中找朋友组词。(寻食、健康)文中说:“谁到哪里去寻食?”在文中找出含有“健康”的句子读一读。
(5)识记生字朋友的样子。(小组讨论交流)
师:9个生字朋友都认识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想办法记住它们的样子,不然的话你会叫错朋友的名字,多不好意思啊!请四个人为一组讨论一下,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6)与生字广交“朋友”,并送“朋友” 回家。
师:这些可爱的小淘气可以交许多朋友(组词),请你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小淘气帮它找朋友,再把你找的朋友送回家。(就是用组成的词说一句话)
(7)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 现在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共写了几小节?写了小作者的几个美好的愿望?(待学生读文回答后)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小组内互读。
师:在这三个小节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小节?(抽人读)请大家在小组中读一读,四个人每人读一小节,看看谁是最佳小小朗读员。”
认读生字。
1.小组内交流。
师:在你读的小节中,你读懂了什么?假如你是小树(或小鸟、西西),你心里会怎么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感悟句子。
师:读读句子。你喜欢哪个句子,能说说为什么吗?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3.拓展说话。
师:你能用”我要给……”说一句话吗?
4.创设情境诵读这首诗。
(1)第一小节。师:马良的'神笔可真好啊!能画出这么美的画。请女生看图,男生读第一小节。
(2)第二小节。师:你们喜欢可爱的小鸟吗?会学鸟叫吗?男生小声学鸟叫,女生轻声读第二小节。
(3)第三小节。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与这首诗有关的画面(抽人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5.赛读。
师:你们敢跟李老师比比吗?我读两行,你们读两行。一、二组与三、四组赛读;男生与女生赛读;学生边读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演读。
6.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7.指导背诵,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1.假如你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大家说得真好,我相信你们会画得更好对吗?请你用小画笔把你们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能写的小朋友呢,把你的想法像书上的格式写一写。
3.抽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画的什么?能介绍给我们大家吗?注意下边有老师和同学,你该怎么说?
1.复习要写的字。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小组交流。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3.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 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 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加强范写指导。
师:如果我们也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们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
假 如
(有神笔)
画太阳 让小树成长
画谷粒 让小鸟吃饱
画好腿 让西西奔跑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春天的特点。感受春天清和充满生机的美。
4、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春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轻轻地向我们走来,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绽放的花朵,嫩绿的小草,还带来了哪些美丽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到课文中去“找春天” 吧。(板书课题:找春天)
春天是个五彩斑斓的季节,但教师引入时只说一点点春花、春草的景色,让学生意犹未尽时萌生“找”的愿望,此时教师及时揭题,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春天还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教师配乐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啊!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注意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自己最喜欢读的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一评。(3~4名学生读,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评价。)
4、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5、出示字学生齐读,指名读,巩固识字。
初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的同时,有效地进行识字,在初读的过程中,通过生生评、师生评,使师生的评价成为学生朗读提高的推动力,同时也在正面、互动的评价中为课堂教学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1、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到了,找出来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指名读。)
⑴ 你知道“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吗?能做给大家看一看吗?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教师演示课件。)
多可爱的小草呀!谁再来读一读。(2~3名学生读,教师注意提示疑问语气,必要时可范读。)
⑵ 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找出来的四人小组内读一读,一人读一句,比一比谁读得棒。注意可以边读边做做动作,加上自己的表情,教师选择一小组来表演读,生正面评价,提出建议。
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什么)(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先说给同位听一听,再全班交流。
这两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自主读、合作读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学生用表演读的方式来读这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感知春天的动态美。
3、你还从哪些句子知道春天来了?把这些句子读出来,把你的理由讲出来。指名。
是啊,美丽的春天来啦!(教师播放课件,和学生一起小结过渡。)
师:百花开放了(生:我们看到了她);百鸟鸣不停(我们听到了她);花儿开放,清香扑鼻(我们闻到了她);冰雪融化,泉水叮咚(我们触到了她)。
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师:春天真是无处不在!
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读的过程中认识了春天,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声情并茂的小结,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春天来了,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四、创新作业
课后去找一找春天,看看你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一、交流自已课后找春天的情况,引入课文
二、朗读课文,感受体验
1、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再带着这个问题读“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体会作者急切、向往、激动的心情,感悟“冲出、奔向”等词语。
2、你从“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这个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说说初春的特点,从而体会课题中的“找”字,体会课文表达的发现的乐趣。
3、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体会课文语言的美感和蕴含其中的感情。
4、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
三、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找找说说”
1、重点指导“溪、摇、躲、解”四个字。注意提示和范写容易写错的笔画和部件。
2、采取同桌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找找说说”的练习。
三、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可以读读背背,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四、迁移运用,拓展想象
画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然后写一句话。
五、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写词语。
教学设计方案格式 教学设计方案和教案的区别篇五
教材p50~~p51上的内容。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略)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16()×6<254×()<23
133×()47>()×6()×8<26
2、计算:
8÷4=45÷5=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5=[](组)
(2)利用学过的表内出发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
15…………………5和3的乘积
ˉˉˉˉ0ˉˉ
(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
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23÷5=4(组)…………3(盆)
4∶
5/ˉˉ2ˉˉ3ˉˉ∶
20∶
ˉˉˉˉ3ˉˉ…………………余数
(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1、教材p51。“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7÷6=33÷8=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2]、[3]略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7=()…………()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
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