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端午节手抄报素材内容简单大全(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简单篇一
在经过了一段长长的冷寂后,圣诞节正向我们走来,也许她最珍贵的就是让人们摆脱寒冬,重归温馨的记忆。
深暗的天空飘落缤纷的雪,寒冷忘却遥望月光的思念,青翠的松柏身裹银色的衣,微风摇摆吹落点点思念,让平静的夜带去我深深的祝福:圣诞平安、快乐!
又是圣诞夜,共伴好几年;炽热爱恋还在,浓浓亲情紧随;其实,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么,让我们把爱永存心间,直到永远永远……祝圣诞节快乐、生活幸福!
纷飞的雪花曾是我美丽回忆的书签,月光中在五彩圣诞树下翩翩起舞曾是我可爱的梦想,在这特别的日子,让我用真心的问候祝你圣诞快乐!
绿色的圣诞树挂满我对你的思念,长长的圣诞袜装满我对你的爱恋,美丽的圣诞蜡烛点燃我对你的祝福,可爱的圣诞老人带去我对你的问候,祝你圣诞快乐!
我想让阳光温暖你,用星光装点你,用美酒陶醉你,用美食满足你,用烟花灿烂你,用幸福淹没你,可我不做上帝很久了,只能用短信祝福你:圣诞快乐!
为了你的圣诞旅行舒适愉快,请速回短信告知身高体重三围——我对圣诞老人许愿要你作我的圣诞礼物,结果他老人家让我去准备个大小合适的袜子先!
圣诞老公公太胖了!麋鹿载不动!雪橇坐不下!所以我自告奋勇,由我来代替他分送祝福,愿我的朋友一切顺利!圣诞节快乐!^_^送你满满的祝福!
从南极到北极,衷心祝福你!来自北极的圣诞老人特邀南极仙翁寿星老共同祝愿你和家人:福如东海,笑看人生,长寿富有,多收大礼!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简单篇二
春节到,一声声花炮声,像打雷一样,此起彼伏,接连不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手抄报简单内容,一起来看一下吧。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年"字有三种含义
计时单位:365天,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谓之一年;
收成状况: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谷物多少即年景之好坏;
节日名称:"百节年为首",是欢乐庆祝的愉快时光,谓之过年。
"年"既然是计时单位,自然与历法有关,而历法的形成又是天体运行和万物生长规律的产物。这一过程是随着社会的前进和人们知识的提高而发展的。
我国的原始农业社会时期,在耕作的长期实践中,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同时观测出天体运行与地上农作物生长之间的规律,即所谓"观象授时"。在二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已出现了以北斗斗柄所指星象位置的变化,用干支纪年、月、日的办法。这就是历法的雏形。每年的第一月称正月,为岁首。由于各个朝代使用的历法不一,故岁首也不相同。夏历的正月是现在我们所用的阴(农)历一月,即所谓"建寅孟春之月";商代以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丑季冬之月;"周历以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即所谓"建子仲冬之月";秦代用颛顼历,以现在的阴历十月为岁首,即所谓"建亥孟冬之月";汉代初期仍以秦历为准。直到汉武帝时,才组织专门班子,改颛顼历为太初历,并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仍以夏历的正月为岁首。这就是我们现在仍把阴(农)历称为夏历的原因。
"年"字的出现始于周代。在此以前,尧舜时称"载",有天体星辰运载一周之意,夏代称"岁",含人长一岁,新春将临之意;商代称"祀",表示四时已过,该编史造册,奉祀神灵祖先了。虽然在唐肃宗时曾一度将"年"改为"载",但为期很短,又复称为年。年为计时单位,一直沿用到现在。春夏秋冬一个周期,称为一年,在书面语言中,亦不时出现"载"字,显然那是受古时称谓的影响。
"年"的再一个含意是收成的意思。一年之中分为四季,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收、藏循环规律而逐渐认识的。因而在古籍记载中,对"年"的说明是"谷熟也"。收获五谷称"有年",丰收称"大有年",亦称"丰年"。皇帝祈祷五谷丰登之处曰"祈年殿"。在戏文中,对帝王歌功颂德时,有"君乐臣乐民安乐,五谷丰登大有年"之唱词。
"年"字原是"稔"字初文,即庄稼成熟丰稔之意。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不难理解,"年"与农作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年"的另一含意为节日名称。是供大家欢庆的日子。收藏之后,结束了田间农活,首先想到的应是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年一度的规律。但是祭祀活动在哪一天举行,古时并无确定,只是局限在新旧二年交替的这段日子之中。
"年"作为节日,形成于汉代。百姓们经过了春秋战国四分五裂的局面,苦不堪言。秦虽统一中国,但徭役赋税极为苛酷,民不聊生。直到汉代,才出现社会较为稳定,经济日趋繁荣的局面,百姓们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为岁终的庆祝和新岁的祈福创造了条件。
哪一天称过"年"?自然是岁首第一日。但是由于历法的不同和帝王的封建意识,岁首第一日最初很难确定。我国的封建帝王自称为天子,为显示其"奉天承运,受命于天"的宗旨,随着改朝换代,多次改动了月份的次序。正月不固定,初一自然也不固定。自从汉武帝改"颛顼历"做《太初历》之后,虽然王莽、魏明帝、武则天、唐肃宗都曾一度又改用周历,但为时都很短,因此,民间一直以夏历为准,正月初一即为新年。
新年的名称有不少变化。古时曾称过"上日"、"元日"、"朔旦"、"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岁、月、日之元)、"三朝"(岁、月、日之朝)。后世逐渐称元旦。
民国之后,我国在使用阴历的同时,亦采用阳历,阳历的1月1日亦是元旦。我国民俗不太注重阳历,虽然机关、学校阳历元旦照例放假,但是民间并不以此日为节。尽管如此,一国之内也不能有二个"年",于是把阴历的元旦称为"春节"。春节之称,古来有之,是指"立春"而言。自从民间把阴历元旦称为春节并认可之后,就不再把立春称为春节了。
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历(阳历),但是阴历同时存在,因为阴历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作物的生长直接相关,"农时"是耽误不得的,所以我们现在把阴历称为农历。农历的正月初一公称为春节。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春节放假三天,供大家欢度节日。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上联:百花争艳风景无限好
下联:万象更新江山分外娇
上联:百花争艳祖国春光好
下联:万马奔腾改革事业兴
上联:百鸟鸣春春风盈大地
下联:群龙献瑞瑞气满神州
上联:百业俱兴降九州祥瑞
下联:万船竞发听两岸猿声
上联:半分屏山台闽本相接
下联:一衣带水骨肉盼团圆
上联:国泰民安一岁胜一岁
下联:人寿年丰一年强一年
上联:九州增色闹百花争艳
下联:四海归心展万马奔腾
上联:赤帜舞东风江山如画
下联:赤骝奔大路祖国长春
上联:雏鹰凌空当展兴华翅
下联:老骥伏枥应怀报国心
上联:川岳献甄符烟煴阐瑞
下联:日月昭景贶糺缦呈华
上联:创业思英才兰蕙并茂
下联:拓荒看异彩桃李争春
上联:继往开来建设现代化
下联:跃马扬鞭进入新纪元
上联:掏尽丹心谱写园丁歌
下联:撒遍汗水当好育花人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简单篇三
2023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文字版)
端午节就到了,那你知道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些什么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文字版),以供大家参考!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是华人夏季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和春节、中秋并列为华人传统三大节日。“端,初也”,也就是“开始”的意思。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为“午”,而“午”与“五”又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五月五日,月与日同为五,故古也称为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古人也把“午时”当作“阳辰”,所以端午也有“端阳”之称。明清时代,北京一带也把端午节称作“女儿节”或“五月节”。
端午节起源的说法有好几种,其中以纪念两千多年前,愤投汨罗江的中国大诗人屈原说最广为流传。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备受楚怀王重用。此举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诽谤屈原,离间楚王和屈原之间的关系。楚王继而逐渐疏远屈原,甚至将屈原放逐。
眼见楚国濒临绝境,因谗臣误国,将为秦国所灭,屈原满怀悲愤,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楚国的百姓哀痛非常,涌至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而渔夫们也撑起了船只,在江上打捞屈原的尸体。他们还把粽子、鸡蛋等食物,往江里面丢,希望喂饱鱼虾,不让它们夺食屈原的尸体。
还有人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药晕江里的蛟龙。据说,当时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因为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初五,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便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甚至还在这天到来时,特地把菖蒲或艾草插在门上。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 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 端午 [唐] 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 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端午节到了,妈妈照例买回来几个粽子,笑着说:“我们要吃粽子了。”
妈妈去煮粽子了,又问我:“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吗?”我脱口而出:“我当然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是因为屈原被他的楚国皇帝赶到了秦国,他在秦国听说了楚国灭亡的消息,便悲痛欲绝,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汨罗江了。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怕鱼儿咬他,便包了粽子丢入江中。从此,百姓们就养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妈妈听了我的讲述,连连点赞,“不错!不错!”。
妈妈端出煮好的粽子,我的手刚碰到粽叶,就赶紧缩了回来,只觉得手火辣辣的疼。妈妈笑话我:“粽子刚出锅的时候,是很烫的,不能随便碰。”说着,妈妈抓住包粽子的线头,一拉,线掉了下来,再抓住粽叶一角,一抖,粽子就在碗里翻起了跟斗,粽子出来了!我开始拆第二个,这回,我吸取了教训,学妈妈的样子,一个白胖胖的粽子到了我的.碗里。我开始风卷残云般吃起了粽子,边吃边问妈妈,“粽子怎么做出来的?”妈妈跟我讲,包粽子,先要找好材料,糯米,红枣,粽叶,细绳,用粽叶包好糯米红枣,细绳扎好,粽子就完成了。妈妈说得那么简单,我才不信呢!包粽子是一种技术,肯定也要多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的。
粽子真好吃啊!我们中国人有这样一个传统美食,哪能不自豪!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简单篇四
1、端午三首
作者: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2、午即事
作者: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3、屈原塔
作者:苏轼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4、竞渡诗
作者: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5、同州端午
作者: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