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大全(十四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一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7.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貭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8.动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动力学、达朗贝尔原理等。以动力学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应用学科有天体力学、振动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陀螺力学、外弹道学、变质量力学,以及正在发展中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晶体动力学等。
9.质点动力学有两类基本问题:一是已知质点的运动,求作用于质点上的力;二是已知作用于质点上的力,求质点的运动。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之一,兴趣是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机。从学生的角度看,培养兴趣的途径有很多:应该注意的是,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理现象,运用了很多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在空气中振动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耳膜振动,产生听觉;当饮用沸水、饮水、墨水笔、大气压时有所帮助;行走时,脚与地之间的静态摩擦有所帮助。将杂货从米中移除,用浮力知识,用直筷子斜入水中,看上去就像筷子在水中弯曲、闪电形成等。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与物理知识相联系,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践,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表明,物理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它是有用的。能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看: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实例,视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进步,以及物理学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能够看到物理学的应用,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生动物理典故、轶事和神秘故事,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思考问题。教师从这些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二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三
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5、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6、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9、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10、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11、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12、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四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 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2)断路;(3)短路。
8.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五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1.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17.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光路可逆
11.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
5.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1微米=10米
5.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7.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平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16.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3.天平的使用方法: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2)求质量3)求体积
9.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重力:【g】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f↑ 2)f不变s↓ 3)f↑ s↓
5.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g=9.8n/kg h是深度】
9.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平衡法:f=g
22.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平衡时f
费力杠杆:l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平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f】牛顿【s】米
1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斜面:fl=gh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通路:接通的电路。
8.断路:断开的电路。
9.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1千欧=10欧
2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u r=r+r i:i=1:1
5.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u r=r u:u=1:1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变形:w=uit=irt=u/r
6.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当u
12.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0.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13.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1.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1.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氢弹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六
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三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即j/kg)、燃料的燃烧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2、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很难完全燃烧,并且放出的热量也有部分损失了,因此要建立“炉子的效率”这一概念、炉子有效利用的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3、提高炉子的效率的途径:一是要让燃料充分燃烧;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损失。
1、燃料燃烧的实质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同物质组成的燃料,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不相等的。
2、正确理解燃烧值的内涵
燃料的燃烧值是反映燃料燃烧时放热的本领,反映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大小、燃烧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状、质量、是否完全燃烧以及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如下:q= m*q、在国际单位制中,燃烧值q的单位是j/kg,燃料质量的单位是kg,则放出的热量q的单位是j。
3、提高炉子的效率既能节约燃料,又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大家都要注意节约燃料。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七
1.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物理原理】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2.开水不响,响水不开【物理原理】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3.闻其声如见其人【物理原理】根据音色就能分辨出熟悉的人。
4.余音绕梁【物理原理】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5.隔墙有耳【物理原理】固体可以传声。
1.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物理原理】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坐井观天,所见甚少【物理原理】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物理原理】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物理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5.玉不琢,不成器【物理原理】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6.盲人点灯——白费蜡【物理原理】人们能看到世上万事万物,是因为太阳光或用来照明的光照射在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反射光线进入不了盲人眼中,所以盲人看不见物体。
1.破镜不能重圆【物理原理】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2.墙内开花墙外香【物理原理】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3.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物理原理】扩散现象。
4.下雪不寒化雪寒【物理原理】雪是高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或水滴凝固形成的,凝华、凝固都是放热过程,化雪是融化过程,要吸热。
5.水缸出汗,不用挑担【物理原理】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6.霜前冷,雪后寒【物理原理】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物理原理】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8.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物理原理】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9.瑞雪兆丰年【物理原理】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10.釜底抽薪【物理原理】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抽薪”以后,液体继续无法吸热。
1.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物理原理】泥鳅黄鳝的表面都光滑且润滑,摩擦力小。
2.一个巴掌拍不响【物理原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只巴掌要么拍另一只巴掌,要么拍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产生力的作用,才能拍响。
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物理原理】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4.坐地日行八万里【物理原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小称砣压千斤【物理原理】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有可能的。
2.四两拨千斤【物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增大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只需用较小的动力就能撬起很重的物体。
1.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物理原理】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那么压强就大。
2.如坐针毡【物理原理】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物理原理】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4.磨刀不误砍柴工【物理原理】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5.大船漏水——有进无出【物理原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6.水上的葫芦——沉不下去【物理原理】葫芦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只能漂浮在水面上。
1.千里眼,顺风耳【物理原理】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现在,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2.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物理原理】串联电路特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八
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有关;如:水平面:f=g(2)有的和重力无关。
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pa,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单位是:m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增大;;(2)f不变,s减小;(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液体具有流动性。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据液体压强公式:,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如果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具有流动性而产生的,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2、课堂实验:用吸盘测大气压:(原理:二力平衡f=大气压p=f/s)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金属盒)气压计。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pa。
大气压的变化:和高度、天气等有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能支持水柱的高度约10.3m高。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最后漂浮,此时f浮=g)
(3)f浮=g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下沉;(2)<上浮;(3)=悬浮。(不会漂浮)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排水量:轮船按照设计要求,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排水量=轮船的总质量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工作(f浮=g),刻度值上小下大。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九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十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更多详细内容: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十一
这一节的内容在中考时主要考查以下知识点.
(1)家庭电路
组成: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开关、插座.
连接:各盏灯、用电器、插座之间并联.电灯与控制它的开关串联.
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保险丝: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把它串联在电路中,
可以保证在电路中电流增大到危险程度以前自动切断电路.
(2)安全用电
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用测电笔可以检测火线和零线.
(3)简单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磁体有两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极)和北极(n极).
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场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磁场中某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的指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在磁场中画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在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放在这一点的小磁针北极指向一致.
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5)电流的磁场
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跟条形磁铁的磁感线相似,它两端的磁极性质跟电流方向有关,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定.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心的螺线管叫电磁铁.电磁铁是利用通电,螺线管内插入铁棒,它的磁场大大增强这一特性制成的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通入电流的大小、螺线管的匝数多少有关。它的特点是:电磁铁的磁性有无、磁性强弱、磁极方向是可以控制的.
(6)电磁感应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电流产生,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现象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①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②电动机: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
成的.可以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十二
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毫安(ma),微安( a),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十三
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1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10-4㎡。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知识重点和笔记篇十四
磁体两端磁极强,指南s指北n。
异名相吸同名排(斥),常见磁体靠磁化。
磁场方向有规定,磁针静止北极指。
磁体外部磁感线,北极(n)出发回南极(s)。
地球周围地磁场,沈括发现磁偏角。
电流周围有磁场,证明丹麦奥斯特。
通电螺管磁极判,安培定则伸右手。
物体发声要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通常声速340m/s,声速固中比液快。
声速液中比空快,固液空来顺序排。
声音特性有三种,音调响度和音色。
物体振动快与慢,对应音调分高低。
每秒振动为频率,频率单位是赫兹。
人耳听见范围是,20到20000赫兹。
物体振幅大与小,声音强弱为响度。
不同声音能区分,声波不同于音色。
妨碍人们休息,学习工作声音,
干扰听音声音,都是常见噪声。
声音等级分贝(db),刚听弱声为0。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90(db)。
保证工作学习,声音不超70(db)。
保证休息睡眠,声音不超50(db)。
减弱噪声三阶段,声源、传播和人耳。
声的利用有两类,传递信息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