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学随笔200字(十四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一
一、亲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只要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只要你真心地喜欢学生,学生就会喜欢你。此班是我从一年级带来的,在长期接触中,我了解学生年个性,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占少一半,多一半的学生都比较慢,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太高。很多学生行为习惯不太好。上课好动,不注意听讲,自我约束能力差。在卫生也缺乏自觉性。而且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懒惰,缺乏耐心,学习上没有上进心,经常有不交作业、不写作业现象。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我没有急于采取措施,而是本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思想,寻找时间、寻找机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活上、学习上体贴和关心他们,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对他的亲近和爱,敢于和我接近,愿意听我的话,接受我的批评、教育。
二、继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基础。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学生思想认识的加强上来落实。因此,在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从学生的思想教育入手,重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第一、养成教育。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仅仅是课堂常规训练,还包括站如松的姿势训练、坐如的钟姿势姿训练,行为的规范教育,法制与社会公德等教育。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自我约束力差,所以对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常抓不懈。开学初组织全班学生学习有关规范内容,督促学生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制定可行的班规。平时,发现某些同学或者某个小组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在班中树立榜样,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在班里实行班干部分工负责制,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处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班级的事务划分成许多片区,让每个学生承包一个岗位,每月总结、评比,对于认真履行职责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对有些学生多讲、多提醒、多督促。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杜绝了,说脏话的人少了,按时完成作业多了,上课不注意听讲的不好行为少了。半个学期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遵守行为规范,维护集体荣誉。
第二,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精神要求个人的行为融入集体之中,个人要服从集体。由于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自我意识较强,缺乏顾全大局的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我从接手以来,利用学校组织的课间操集体活动,从站姿、列队训练入手,体操小教练课余时间负责纠正不规范的动作,使行与列成一线。通过参与学生体验到成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集体意识,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学,增进友谊,大家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集体意识,大大增进了集体的凝聚力。在各种活动中,我班学生表现的都很令我满意。
第三,学习重要性教育。开学一段时间后我就发现我们班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意识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和技能。一是加强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二是安排好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对子,负责督促、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三是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方法。采取鼓励与表扬相结合的方式。“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能做好。”“加油!老师为你们喝彩。”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尽量克制自己,以免态度粗暴。同时,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帮助,经常与他们谈心,讲解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期中考试有几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进步很大。
三、做好家访工作。
老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得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育好。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特别是那些顽皮、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同学,都会与家长共同管教。征对七、八个男生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做事总是拖拖拉拉,我及时联系家长,对家长提出加强对孩子的监督管理和家庭辅导的要求。经过老师、班委和家长的多次沟通与教育,这一部分学生现在改变很大,调皮捣蛋的行为少了,按时完成作业了多了,学习成绩也相应提高了。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班风己经形成,学风浓厚,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刻苦学习、互相帮助、遵守纪律的良好局面,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核心力和向心力的集体。
总之,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复杂的,任务是繁重的。但是,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形成系统科学的班主任工作方法,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而游刃有余的。在下学期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竭尽全力,把四年级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二
说话是人际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而较高的说话水平唯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小学正是发展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营造良好氛围,消除学生胆怯心理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当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就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表达。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教师批语怕别人笑话,少数人虽能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因此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教师首先必须消除儿童的胆怯心理,鼓励其大胆说话,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态度和蔼可亲,说话热情而富有童趣。比如:课间师生经常交流,老师可以说说最近孩子们比较关心的话题,然后热情洋溢地说:“小朋友们,跟你们在一起,老师心里很高兴,你们愿意向教师说说你喜欢写什么吗?”短短几句话,使孩子们缩短了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产生一种与老师交谈的欲望,为大胆“说”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要创设多种情境,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根据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特点,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良好动机,借助兴趣的动力,促使积极参与,乐于参与。
1、设疑导趣。如学完《唐老鸭新传》一课后,为了拓展思路,我问:当唐老鸭再次听到高价收鸭毛时会怎么做?顿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有的说:唐老鸭吸取了教训一定不会再卖自己身上珍贵的羽毛了。有的说:那不一定,唐老鸭肚子饿时又忘了上一次的教训,又卖掉了自己身上的羽毛。问题无疑成了点拨学生思维的导火线,他们兴趣浓厚,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已见。
2、表演引趣。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根据这个特点,把说话训练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进行,让妙趣横生的课堂表演成为孩子们乐说的动力。如学完《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孩子们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滑稽的表演,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轻松愉快、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既丰富了口语,又增长了表演能力。
3、比赛激趣。开展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如定期举行小型比赛,内容可以是背古诗、朗读课文、讲述故事等,赛后由老师学生评出优胜者。比赛为孩子们搭建了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高,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而且增强了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三
看了《小孩不笨》这部电影有几天了,但他们里面的一些独白现在想起来还记忆忧心。
比如说“苹果虽然烂了,可把烂的部分去掉,还是好苹果,如果仍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一个孩子肯定有他的优点,同时有他的缺点,如果作为家长总是强化他的缺点,而忽略他的优点,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就象电影中说的,孩子身上有两个孩子,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如果有了坏孩子的影子,就放弃这个孩子,那当然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打败坏孩子。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还有“你的爸爸太爱你,也太不会爱你”“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这两句独白,让我想到了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了解怎样的方法爱孩子,怎样方法教育孩子才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孩子。后半句也让我想起了我们以前有一个校长说过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其实,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老师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辅导一段时间后,真的没什么长进的学生,说实在的,老师可能会放弃他,因为老师觉得不能因为一两棵树,而放弃一片树林。但现在基本上每个家庭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基本上至少是二对一。我们父母的精力是非常充沛的,时间是非常充裕的,所以无论我们的孩子有什么缺点,或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都要想方设法地帮他纠正。相信我们的孩子经过我们家长的努力后,真正消灭所有已经被认为教不会的孩子。
再有“昨天晚上,看到爸爸的电脑出了问题,今天早上,他没有把电脑带去,我就花了点时间帮他修好,希望弄好电脑后,帮忙他完成工作。没想到,送到办公室给他,他并没有感激我,还把我骂了一顿,有谁可以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才不会被骂呢?”
“妈妈呢,只会骂我,逼我。不管我做什么事,在她眼里永远都是不对,不好的。记得刚上中一时,有一次,我搭错了巴士,迷了路。回不了家,我好害怕。我找到了公用电话,打给爸爸,他说他在忙,没空听我电话。迷路的感觉好可怕。天黑了,我才回到家里,妈妈问也不问,就把我大骂了一顿,慢慢的,我知道这个家,只是让我睡觉的地方,这个家虽然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
是啊,其实小孩要的真的很简单,并不是大鱼大肉,也不是穿名牌,他们只是想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励,给他们信任和动力。人总是想得到别人认可、欣赏和赞扬的,但谁又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投去欣赏的目光和说出赞扬的话语呢?哪怕仅是一个微笑,一个掌声,都能给人以无限的动力。孩子有做对的地方,我们作为家长就应该及时的表扬他,给他鼓励和支持。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先问明原因,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就破口大骂,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委屈甚至使你这位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最后一句“今天付老师对我说他很痛心,我的华文测验竟然拿了38分!他问我能怎么帮我,我告诉他,杨学谦已经被鞭死了!“这句话其实体现出了杨学谦孩子对自己的否定。当然这种否定不是他自己希望的,是家长赋予的。长期在家长得不到表扬或赞同,自己做什么都是不对的,久而久之,他自己也觉得我是不是真的这么差,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呢。家长的长期否定导致自己对自己的全盘否定。试问,这样的一个孩子还能进步吗?他根本就没有动力,没有信心,也没有资格去争取进步。所以我们的孩子再差,但在我们家长面前我们还是要鼓励他,还是要信任他,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我们也应该表扬他,说不定这一点点进步就是他以后前进的巨大动力。
看罢这部电影我又明白了,父母子女之间,连接他们的并不是责任,而是他们之间的爱。同时也明白了所谓的‘我是你的(父母/孩子)我了解你“什么的只是一相情愿。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
电影中这两个家庭的三个孩子,因为忙而无法跟孩子交流,认为拳打脚踢是管教的最好方法,却不知道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是传递爱的桥梁。他们只顾着自己的工作,只会打孩子,难道这就是管教孩子,这样就是关心疼爱孩子吗?举个真实的例子,上个月我们学校开了个家长会,我要求每位学生都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装上信封。放在自己的桌子上,好让家长一到就可以看到自己孩子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家长会还是象往常一样进行。接近尾声到教师和家长交流环节时。有一位爸爸红着脸走到我面前。其实他是两个学生的家长。是对孪生兄弟。他告诉我,原来我们父母在孩子心中是这个样子的。爸爸一天到晚就知道工作,上班,从不过问我们的功课,更谈不上辅导。有时我们做错事情了,他总是又骂又打。妈妈整天就知道搓麻将,心情好时给我们带点好吃的,但万一麻将输了,心情不好时,总是找我们泄气。基本上每周有一顿毒打。虽然毒打两字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误用之嫌,但这就是孩子最真实的心声。后来临走时,那位爸爸,说,今天才知道,我们家长真的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回家一定好好反思。平时多跟他们沟通。
其实家长与孩子沟通是很必要的,那怎么样才是正确的沟通方式呢
一:平等相处
孩子再小,也知道要争取权利平等。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孩子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我们“把杯子拿来”转变成“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成人听起来可能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二:学会倾听孩子
孩子虽然可爱,但也有烦的时候。特别是小孩的话激不起家长兴趣,或家长刚好心情不好时,往往会听到一半就去干别的事情去了,任由他自说自话。其实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三:勿以亲友做对比
有时候我们也会利用激将法去激发他的上进心。但我觉得对于孩子,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激将法还是少用为好。因为孩子那时的竞争欲望还相对薄弱。在比较时其实是在贬低自己的孩子。同样有损他的自信心。比如说“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怎么还什么都不会,”“你看,同你一起开始学钢琴的你们班的小丽,钢琴书都学到第二本了,你怎么第一本还没学完。”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家经常唠叨这种话,孩子听了首先是心里会不舒服,然后多听了,他自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还以为自己就是比不上别人,别人就是比我好,比我强。这样下去,孩子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以后自己真的差别人一步时,他也会为自己找理由了,反正从小就是他们比我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都如同电影里的家长那样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应该找到最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最正确有效的沟通方式,就象影片中的郝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家长都必须找到那把适合孩子的钥匙,这样,任何紧闭着的大门都可以畅通无阻了。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四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养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修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渠道,新课程实验教材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新的手法。下面,我就本课的教学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为兴趣是培养人们确立奋斗目标的潜在动力,只有产生了浓厚兴趣才能使人产生学习探索的欲望。本课教学,我将“福娃”作为小客人,自然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巧妙地渗透情感教学目标。接下来,“福娃送礼物”将本课的学习重点《健康歌》引入。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评价,鼓励学生参与、创新、组织教学,奖励“福娃”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学生在小福娃的激励下,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在课堂教学中给孩子们一片想象发挥的空间。在本课的教学中,律动环节,我尽量不示范而是选择融入学生群体,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地演,勇敢地跳。在演唱环节,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运动填入,“创作”了一首首新的《健康歌》。巧妙利用歌曲中数节拍的乐段,设计了小组合作健身操的环节。
三、通过小组合作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合作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中交流,交流中形成合作的意识,培养与人共处的能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在本课教学中,我把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学生编成小组,这样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便于交流,便于团结协作。
以下是学生在课堂的小组合作创编的其中一首《新健康歌》:
(略)
总之本课教学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音乐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让孩子们爱上音乐课;在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敢于创新,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一个明朗的空间;用你充满阳光的评价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创新思维。充分利用音乐学科的优势,乘着音乐的翅膀放飞创新的雏鹰。
最后我想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五
转眼间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已经有三个月了,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体会到了当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的乐趣。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我向往的职业,我觉得当一名人民教师非常光荣。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把一堂课上好,上成功,那么必须在上课前认真做好准备,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在讲台这个“舞台”上站好,就得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了解学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组织学生,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形成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学好英语。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发生过一些处理不当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我班有一个很内向的女生,由于她的发音有问题,所以在英语课上总是羞于回答。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孩子,所以课上总是创造机会给她回答。但是有一次在同学的笑声中她哭了。
除了这件事,在日常教学中,还发生了很多值得我反思的事。如对学习不认真、爱捣乱的学生采取一味的批评是否恰当;全班五十几个学生,如何才能让每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能大胆的说出英语;如何鼓励学生开展正当的良性的竞争,而不是瞎起哄;
做游戏或比赛的时候,学生的纪律该如何更好的控制。这些全都是我一直在思考,并希望寻找到解决方法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不要急于求成,要逐渐渗透,持之以恒。
有时急于求成只会让事情失去本来的意义。特别是英语这个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语系。在采用一些英语游戏或是chant活动的时候,应以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快乐为主,不要因为游戏而游戏。小学英语教学的宗旨就是: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为目的,组织教学。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幼儿期的儿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求。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新的认知点,采用生动活泼、有趣味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小学英语课应成为孩子的天堂,千万不要逼他们去做什么,只有他们觉得开心了,才是真正达到效果了。否则,不管硬塞给他们多少英语,他们也不会主动吸收。被动的学习总是会事倍功半。
二、调整好心态,表扬或批评要恰当,适当的给予激励,让他们有种成功的满足。
教师不应让自己不好的心情影响上课,而要学会控制。在课堂上,教师是几十双眼睛的焦点,千万不能出现心不在焉,或是将课外的不好情愫带到课堂中来的情况。那样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同时,严厉的批评和强制性的措施都会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从而
学不好英语。因此,爱心对于教师来说也相当重要。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老师们不该操之过急,而应循循善导,用自身的魅力和设法调动起来的积极活泼的课堂气氛来吸引学生,切忌死板枯燥的教学。
三、对孩子多一点了解,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
比如刚刚提到的那个女孩的问题就是我对孩子还不够了解。以为给她机会,给予她鼓励就能够帮助她,其实他们需要老师更多的了解。在那堂课后,我找了那位女生谈话,她说每次她回答问题,总有同学笑她,所以她不想回答。今天是她的生日,所以她不想被人笑。我对自己的疏忽深深自责。我找到笑她的孩子,跟他们讲明道理,然后鼓励她勇敢面对困难。现在,她已经能微笑着回答我的问题了。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快乐,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这对今后教小学英语会大有收获,而学生也会领悟“学英语,悟其乐”。让小学英语教学越来越完善,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小学英语教师都应参与其中,融入其中,让其发展成为自己的事业,使学生在平等、和谐、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中努力地学习英语,积极地去说英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学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英语发音,具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它犹如一根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听说训练极为重要,训练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途径:
一、用英语组织教学,创设语言环境。
1、我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中文,尽量尝试通过手势、眼神、动作和口令等辅助手段来组织教学。(用英语组织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例如:当某个教学环节要结束时,老师说“one,two,three”或者以chant的形式“closeyourbook,closeyourbook!”,让学生边chant一边迅速坐端正“situpstraight,(repeat)”。
2、我要求学生在公共场合尝试用英语打招呼;凡是英语课上,就要求学生尽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如果学生迟到了,就必须说“sorry,i’mlate.mayicomein?”老师也会有礼貌地回应“comein,please!”
二、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必须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就是要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一份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而表演正是集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于一体,它摆脱了死记硬背的旧模式。我在教学中,经常请几人一组运用所学的知识表演,成效较大。通过学生之间的策划交流和生动的表演,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情境中学会了该重点句型,达到了人人能说的目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听、说能力。
三、反馈信息、即时巩固。
英语的听说训练反馈一定要及时。在教学中,学生对刚学的内容
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但如果不及时巩固,不仅会很快遗忘,而且将使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与偏差得不到及时纠正,以至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因此信息反馈,必须及时。例如,在学完三年级unit2alet’sdo时运用竞赛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参与,我说:“touchyoureye.”“touchyourmouth.”“touchyournose.”等,学生立刻做出相应的动作。当某个小组代表最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动作时,该小组可以得分。
实践告诉我,英语听说训练中,这几步是密切相连的,是一条有效途径。在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和对话,这样老师问学生、学生问老师、学生问学生,就由单向到双向、由双向到多向,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材料,从而保证了听说训练的质量。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六
我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有了一点想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老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老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老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老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将军》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学生们觉的有这样一位将军深感骄傲。”这样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许多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重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学习《西湖》,我就找相关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欣赏,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此外,我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七
(师生共同整理出烙2——10张饼的时间和烙法。)
师:看到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每多1张饼时间就会多3分钟。
生:我发现烙饼的时间是饼的张数乘3。
生:1张饼不是这样的。
生:只要把1张饼除外,其它的都是这样。
生:这个规律不包括1张饼。
师:你们真了不起,能发现烙饼的时间和张数的关系,还能发现1张饼是一个特例,真不简单。
师:烙法与饼的张数有什么关系呢?
生:单数张饼都要先烙个3张,剩下的2张2张的烙。
生:1张除外。
(师生观察列表,验证学生的发现)
生:单数张饼,先用3张饼的最佳方法烙,剩下的2张2张的烙最节省时间。
生:双数张饼就2张2张的烙。
生:计算烙单数张饼的次数,只要先减去3,再用剩下的数除以2,就是2张2张的烙的次数。
生:双数张饼用张数直接除以2就是烙饼的次数。
……
(学生列举轮船排队卸货的各种可能情况及等候的总时间)
生:有6种可能。
生:按船1——船2——船3的顺序,共等候33小时。
生:按船1——船3——船2的顺序,共等候30小时。
生:按船2——船1——船3的顺序,共等候29小时。
生:按船2——船3——船1的顺序,共等候22小时。
生:按船3——船1——船2的顺序,共等候23小时。
生:按船3——船2——船1的顺序,共等候19小时。
师:按怎样的顺序卸货三船的等候总时间最少?
生:按船3——船2——船1的顺序,共等候19小时,是最少的。
生:如果先卸时间多的,等候的时间总和就多些。
生:应该先卸等候时间少的,等候的时间总和就少些。
师:按怎样的顺序卸货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呢?
生:按从少到多的顺序卸货等候的时间总和就最少。
生:按从多到少的顺序卸货等候的时间总和就最多。
[反思]: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否真正得到落实,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师的精彩预设和课堂应变能力外,学生的课堂机智也影响着一节课的目标达成度。
每节数学课,教师和学生都会花很多时间去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和体验都得到了丰富,但如果只局限于这一过程,学生的认知犹如一盘散沙,无法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学生的认知由感性向理性转变,最好的方法就是启发、引导学生发现探索过程所反应的规律。这一过程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还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呢?我的认识是既然学生经历的前一个阶段的体验,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是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抱着这一想法,每当教学中出现这样的环节,我都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后,班上的不少学生现在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探索活动,将探索与发现结合起来,以他们独有的眼光和智慧发现精彩,领悟精彩。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八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一)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内需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二)利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涠喑橄蟮氖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三)用于现实生活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数学内容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的价值。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机械的技能训练与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致于使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枯燥无用、神秘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摒弃过去“斩头去尾烧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必须认真学好数学。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九
数学看似严肃、枯燥,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不如语文课堂生动、丰富,不如语文课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节数学课,仍会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而然地愿意上数学课。要让学生愿意上数学课一定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对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直是许多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根据几年来数学教学的经历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学科感兴趣,自然就带动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作一名用心的教师,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细节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数学课本中的“你知道吗”,从中有很多常识,如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它是怎样传到中国的?人的心脏一年要跳多少次?诸如这类的问题学生也是很感兴趣的,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给孩子们,他们会被数学课的丰富而吸引,自然对数学课就产生了兴趣。
第二、从生活中捕捉数学,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很亲切,很有用处,而不是枯燥的数字累积。
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身边的物体,用自己身体部位作测量工具测量或估计路程的远近或物体的大小长短。还有,在学习统筹方法和等量代换时不防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换一换。
要让数学课走进生活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就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自然也就爱学数学,爱上数学课。
第三、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
课堂上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每一个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识的“统帅”,全部知识都要由教师一个人来和盘托出,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不会产生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创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收获的快乐。
总之,课堂应该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学生获得自信的地方;课堂应该是师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课堂应该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相信会有这样的课堂,让我们都为有这样的课堂而努力吧!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十
本学期我精心设计了一年级《过新年》音乐综合课,并在一年级(一)班授教。在本课中我有一些小小的感触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过新年》一课是人教版小音第一册第六课,要根据这一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特点,安排《过新年》这一课,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节奏明快的特点,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反复模拟了锣鼓音响的衬词“咚咚呛”,为歌曲增添了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情景。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别是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过新年》,初步认识鼓、锣、打击乐器,逐渐熟悉掌握歌曲中出现的锣鼓节奏。
2、能力目标:能以体验的方法、自主探究的方式,学唱歌曲《过新年》,能主动参与小组创编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3、情感目标:能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过年、合作学习的快乐,学会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注重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唱歌曲《过新年》,表达对新年的愉快心情,能够大胆的进行歌表演。
本课的教学难点:歌曲的三、四句 ,以及出现的锣鼓节奏。
本着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情感与创造体验,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对音乐充满信心和浓厚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学习的能力。这将体现在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师生的每一次评价、课件的每一页界面和课堂的每一处声响中。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十一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1、教材上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包装盒,从里面量长是28厘米,宽20厘米,体积是11。76立方分米,爸爸想用它包装长25厘米,宽16厘米,高18厘米的玻璃器皿,是否可以装得下?
[分析]:大部分学生都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与体积有关的问题只要算出它们的体积就行了,因此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根据体积的关系来考虑。
师:你们认为怎么判断是否可以装得下?
生:应该比它们的体积。
生:只要包装盒的体积比玻璃器皿的体积大,就能装得下。
生:先算出玻璃器皿的体积:25*16*18=7200立方厘米,再和包装盒的体积进行比较,11。76立方分米=11760立方厘米,包装盒的体积大于玻璃器皿的体积能装得下。
[分析]:
教材上为学生提供的问题正好可以用体积的关系来进行判断,但在很多情况下,依靠这种关系进行判断却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呢?针对学生思维出现的障碍,我又出示了以下题目:
2、一个长方体纸盒,长、宽、高分别是7厘米、5厘米、4厘米,它能否装得下一个棱长是5厘米的玻璃器皿?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马上想到了比较两个物体的体积,并列出了算式,得出能装得下的结论。真得能装得下吗?我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
生:能装得下,因为纸盒的体积比玻璃器皿的体积大。
生:装不下,纸盒的高好像不够长。
生:装不下,玻璃器皿的高有5厘米,而纸盒的高只有4厘米。
师:纸盒的体积不是比玻璃器皿的体积大吗?
生:体积大不一定就能装得下。
生:只比体积还不行,还要看它们的长、宽、高。
生:只要纸盒的长、宽、高比玻璃器皿的长就装得下。
生:一样长也行。
生:这道题不用计算,只要比一比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就知道装不下了。
师:看来,判断一个纸盒能否装得下,不能只看体积哟!那第一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
生:比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
生:先算出纸盒的高,再进行比较。
生:先用纸盒的体积除以它们的底面积,算出高是21厘米,纸盒的长宽高都比玻璃器皿的长宽高要大,所以装得下。
[分析]:
经过一正一反两道题的判断,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冲击,原有的认识有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少学生已经认识到不能完全根据两个物体的体积进行判断,还要根据它们长、宽、高的关系进行判断。但学生现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如何让学生比较深入的把握这类问题的本质呢?我又抛出了另一道题:
3、一个长方体纸盒,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4厘米、5厘米,如果将棱长是2厘米的小礼盒将装进去,最多能装多少个?
生:大体积除以小体积,正好可以装15个。
生:应该装不下这么多,高不够长。
生:不能只看体积,还要看高的长度。
生:高的长度只能装两个,所以高只能看成4厘米。这样就是6*4*4=96,只能装12个。
生:还可以这样看,长能放3个,宽能放2个,最下面一层就可以放6个,高只能放2层,最多只能装12个。
[分析]:
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不由的想到用大体积除以小体积,通常情况下,用这样的方法完全可以解决问题,但只能限于长、宽、高都附合条件的状态,大部分情况下,这样的方法是行不能的,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只有通过练习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矛盾,从而自主发现这并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方法,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考虑两个物体长、宽、高的关系,通过它们的关系去解决问题,这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办法。
其实,在学生的各种练习中,像这样比较类似的问题有许多,但平时都是将它们独立完成,很少深入其中,进行类比,发现本质问题,如果每天在教学前都能提前浏览学生的练习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大有好处的,那么教师不断地讲,学生不停地错的问题也会得以避免。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十二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而且在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经提高到相当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以上两点看似简单,却不是一两天能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尽心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拉进师生距离,相信学生定能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更多,他们学习的进步才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十三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有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到底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最丰富。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请、清、情、晴”这组形近字时,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太阳出来天就晴,应在青的左边放日,地上洒水就清洁是清,心里有事老想着是情”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登罐雀楼》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望庐山瀑布》、《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秋天的图画》描写的是硕果累累的是秋天,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的秋天,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教学。
小学教学随笔200字篇十四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现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1、阅读法。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内容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可以“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能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内容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通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对比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内容,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内容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