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面试讲课稿 历史面试教案(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面试讲课稿历史面试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示西、东周变化对照表和春秋争霸的背景)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
3、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1.自然条件优越:齐国东方,盛产鱼盐。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3.称霸方式:xxx尊王攘夷xxx为号召,扩充疆界。
过渡:齐桓公以后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的原因?(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3、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4、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国,越国,出示地区图)
5、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出示图片)
春秋时期的三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
6、开动脑筋:那么多的战争会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什么影响?(出示图片)
二、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的小国被兼并,出现了一些疆域比较大的国家。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战国时期”开始了。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xxx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xxx田氏代齐xxx可不作讲解)
说一说: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哪些?(出示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图片)
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其中著名的军事家有孙膑、庞涓(出示桂陵之战要图)【围魏救赵】(继续出示马陵之战壁画图)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出示长平之战图片)【纸上谈兵】(继续出示幻灯片)
三、课堂小节: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
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附:板书设计
历史面试讲课稿历史面试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理解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南京xxx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提高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提升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提升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锻炼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增强对中国xxx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xxx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感受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环节一:导入
展示图片:xxx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xxx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xxx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xxx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xxx,接受了中国xxx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xxx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内容。
环节二:讲授新课
展示幻灯片(或自制投影仪图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
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xxx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后,让每组找一个代表以记者的身份报道军校建立的情况。
教师总结:xxx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提出问题: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哪一位同学有勇气来前面利用这幅图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让学生阅读“北伐军胜利进军”这部分内容,并结合所给的资料和自己掌握的地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让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到台前自己做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北伐军胜利进军的过程。
教师提问: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看哪一组分析得最全面。
展示幻灯片图片及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有关资料。点评学生的分析。教师总结: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xxx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xx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期间,xx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xxx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自由发言。展示幻灯片。
教师提问: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xxx右派xxx、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xxx反人民的南京xxx。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xxx为首的xxx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xxx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教师提问: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xxx;七一五xxx;北伐战争期间,xxx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xxx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xxx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xxx右派不断制造xxx反人民的xxxxxx,大肆屠杀xxx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xxx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xxx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3.南京xxx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或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xxx员和革命群众》《xxx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
提出问题: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xxx建立了南京xxx,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xxx? 学生回答:1927年建立的南京xxx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xxx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xxx、xxx的南京xxx、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xxx和南京xxx合并,合并后的南京xxx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xxx,使三个xxx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xxx对内镇压,对外xxx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xxx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环节三:巩固提升
歌谣是浓缩知识点的有趣的方法之一,请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我用歌谣的形式对本课知识的小结,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xxx开一大,xxx成一家。苏联、xxx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xxx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今天所学的知识,课下分组讨论,探究xxx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异同。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击即可)
历史面试讲课稿历史面试教案篇三
本人刚参加完2014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的面试考试,想为以后参加此类考试的同学提供一些经验,并提供自己总结的教案模板一份以供参考。
我的准考证上写的进入备考室时间是上午9点45到10点,我提前了一点过去,然后看到前面有很多人在排队。原来我们是先在外面按照报考科目进行排队,然后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4个人一组进去,先签到,然后一起去抽题,题目打印出来后被交给带队的工作人员,我们都看不到自己的题目,然后又被带上楼进入备课室,按照自己的编号入座,每个座位上都有一张白纸,这张白纸就是用来写教案的,如果需要草稿纸可以向工作人员要求。我觉得再要一张草稿纸很有必要,你可以在这张草稿纸上写上你试讲的思路什么的,因为最后你的教案跟你抽的题目都得交给面试官,自己试讲的时候手里拿点提醒自己思路的东西总是必要的。20分钟备课结束后,我们就被分到不同的房间准备面试。我被分配到的是203房间,幸运的是我前面还排着一个待考的女生,这样我准备的时间就更充分了。我就利用这段时间理了下自己试讲的思路,开始怎么讲、怎么导入、讲课的重点是什么、怎么提问、组织小组讨论、布置课外作业、小结等。轮到我的时候估计老师都有些着急了(我是最后1个,而且当时都将近中午12点了),就问了我1个规定问题(课堂上一个学生总是答非所问,引起哄堂大笑,该怎么办?),而原本应该是2个规定问题的。然后我就开始讲课,先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并提问,然后引入新课,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总结,布置课外作业等。结束后面试官对我的试讲做了评价,然后就结束了。
下面是我总结的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教案
一、题目 :减数第二次分裂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
②难点
四、教学用具
幻灯片、xxx挂图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⑸小结
⑹课外作业
中学历史教案格式
格式要求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2.难点:
(三)教学时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新老师试讲,关键不在与教案格式,而在于有没有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能否领会新教材的精髓,能否考虑到学生的情况等。给你一篇文章参考。
“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教?”这是从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教师们应不断实践、探索和反思的。根据调研听课,发现目前在对待教案设计上,教师们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和做法。一是精心设计,推陈出新——他们大多是欢迎新课改、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和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敢于实验的青年教师。另一种是沿袭旧路,老方法教新课程——主要是因为对课改的认识尚不深刻,认为课改不外乎是教材的改变,用旧观念对待新课改,用老教案备新课,因此教案基本是过去教案的翻版,甚至还有不备详案、只写提纲等现象。还有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缺少实践,尽管有努力的愿望,但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不知如何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案。
针对上述情况,更有必要强调认真备课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课改实践的主要场地。要把课改的“理想变为现实,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强调教学要做到“六认真”,首先是认真备课。认真备课具体反映在精心设计教案。在实施高中历史新课程中,怎样设计体现新课改理念、以新的呈现方式撰写,特提出一些基本思路和从事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依据课标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融“三维”目标为一体
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而课程目标是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也就是上述所说的“三维”目标。因此,教师在设计新课程每一课教案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首先要考虑确定这节课的具体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标准,是教学的总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评价、检验课堂教学能否达成目标的依据之一。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来说,就是心中时刻要有课标意识,自觉严格执行课标,不断钻研、理解课标,在教学中细化课标。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师要在认真学习、领会课标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制定出“三维”目标在每一课的具体运用。在具体课的设计时。可以分别制定和呈现,但在具体实施教学时,要注意这“三维目标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要把“三维”目标统筹考虑。在不同内容的课中,三个维度的所占比重也是有所区别的。有的课注重史实教学,有的课思想教育功能较强。只有把“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才能将“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历史课的教学中。
二、钻研课程内容,细化课标于课堂教学之中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采用“模块一专题”的形式,力图构建起一个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上,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体现出时代性和基础性,反映了历史学科与社会进步、学术成果和学生经验的密切联系。根据课标编写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打破了原来的通史形式,分为三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共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由于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历史不成系统、支离破碎,不利于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要钻研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要揭示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要注意不同模块、不同专题之间的有机联系,有的内容还要和其他课程结合。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并简述《xxx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原因、过程,理解巴黎公社的性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xxx上的经验教训和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分组完成《xxx宣言》节选资料的探究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掌握第一手历史资料对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领悟“感知-积累-理解历史和现实”的过程与方法。
2.通过编制巴黎公社革命措施的结构表格和对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的分析与归纳,感知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历史信息的魅力,学习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资产阶级等势力对共产主义的敌视与马、恩对资本主义发展冷静而客观的分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理性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
2.以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反复和曲折作铺垫、以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为线索、以“千年第一思想家”的调查结论为点睛,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的历史特点与规律。
尽管这样的细化还值得进一步推敲,但可以看出教师在学习、研究课标之后进行了再创造,将“三维”目标融为一体,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有助于落实“三维”目标。
由此可见,不论教科书如何编写,内容如何变化,在确定具体课堂教学目标时,都应该也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当然,也不是简单地、肤浅地理解课标要求,更不能照搬照用教学参考书的现成设计。而是要根据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因校因生因课细化课标,使之更具体化,更易操作,同时也是保证课标得到全面的落实。
三、转变教学方式,双向设计课堂教 学活动
学应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前提,是为变革学生学习方式服务的。
在传统的“满堂灌”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常常感到学习是乏味的,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在新一轮课改中,能否在教学方式上来一场“颠覆性的变化”,师生在课堂的角色能否来一个转换,是摆在从事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老师们面前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因为课程是要通过学校的课堂教学来实施的,课堂教学最终是由教师来实施。所以,需要教师在更新课程观念的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
历史面试讲课稿历史面试教案篇四
第五届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暨读书活动系列优秀作品集
二〇一五年六月 contents
第五届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暨读书活动系列优秀作品集
《反xxx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第2次印刷
曾 霞①
一、学情分析:(感性思维) 1.知识储备:
历史面试讲课稿历史面试教案篇五
2.教师点拨: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斗争面貌,群众基础,时代特点方面进行总结。
3.提问: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4.师生共同总结:
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2)指导思想不同。
(3)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
(4)结果与前途不同。
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历史面试讲课稿历史面试教案篇六
一. 出题方向
初高中历史类的考试形式主要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二. 试讲课题
的成立 2.洋务运动 3.辛亥革命
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5.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三. 历史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1.导入(分钟)
可以出示相关歌曲,诗词,历史图片,新闻内容或者播放几分钟的视频,引起学生上课的兴趣,引入到本节课中来。
以《xxx战争》为例:可以给学生放相关的电影片段,吸引学生眼球。也可以以谈话的方式用“xxx花”的别名来导入。2.新授课程(政治、经济、文化,6分钟)
(1)政治事件—讲清楚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时间、过程、结果、影响(当时与后续影响)。
比如《xxx战争》,要讲清楚xxx战争的时代、爆发的原因、整个战争的过程以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发生的原因和影响是重点要讲的内容。考生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重点。
(2)经济事件——讲清楚一种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背景
比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3)历史文化——各种文化内容,代表人物,对后世的影响(出现考题的几率是很小的)
比如:《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3.总结提高(1分钟)
带领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言简意赅。4.布置作业(1分钟)
可以多布置一些比较开放性的作业,比如针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写一篇日记,或者课下推荐学生看一个相关的电影,大家一起讨论预习一下新的一章节的内容。
初中历史试讲教案|《北伐战争》
历史面试讲课稿历史面试教案篇七
新沟镇中心小学教案
正弦定理的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
认知目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能体会用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情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二 教法
三 学法:
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四 教学过程 第二:实践探究,形成概念,大约用25分钟
1.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发现正弦定理。
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
这为下一步证明树立信心,不断的使学生对结论的认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逻辑推理,证明猜想
1.强调将猜想转化为定理,需要严格的理论证明。
2.鼓励学生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
3.提示学生思考哪些知识能把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继而思考向量分析层面,用数量积作为工具证明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1.让学生用文字叙述正弦定理,引导学生发现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提升对数学美的享受。
例1简单,结果为唯一解,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角两角所夹的边,以及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都可利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例2较难,使学生明确,利用正弦定理求角有两种可能。要求学生熟悉掌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时解三角形的各种情形。完了把时间交给学生。
(六)课堂练习,提高巩固
1.用向量证明了正弦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它表述了三角形的边与对角的正弦值的关系。
3.定理证明分别从直角、锐角、钝角出发,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猜想、实验、归纳等思维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导出正弦定理。我们研究问题的突出特点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不仅收获着结论,而且整个探索过程我们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强调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八)任务后延,自主探究 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要求第三边,怎么办?发现正弦定理不适用了,那么自然过渡到下一节内容,余弦定理。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内容。
五 板书设计
正弦定理
(2)向量法(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板书设计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证明正弦定理的方法以及正弦定理可以解决的两类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 知识与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要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概念的教学又要从大量的实例出发。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鉴于学生比较缺乏社会生活经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较弱,因此把由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方程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
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关概念,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类比法教学。教学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纳”的模式。但是由于学生将实践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指导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与演示,从具体的问题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方程,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考虑带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分层次布置作业,以便同时兼顾到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四、教学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板书设计
有理数的减法
一 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习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减法加法)
3、出示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现(如p81的图2-20),并进行动画演示,通过求15℃ 比5℃ 高多少?15℃ 比-5℃ 高多少?的实例来说明减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进行练习反馈:课本p82的练习1,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 :(1)(-3)-(-5);(2)0;(2)(-3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习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习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四)课堂小结环节:(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p83习题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六)板书设计:(略)
勾股定理
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勾股定理》 一、教材分析:
历史面试讲课稿历史面试教案篇八
xx大学
题 目:
学生姓名:xx学号: xx
系(部): xxxx专业: xxxx
入学时间: xxxx 年xx月
导师姓名: xxxx职称/学位: xx
导师所在单位: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主要内容;罗马法维系帝国的统治;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化进程影响深远。
(2)理解: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罗马法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比较罗马法的影响。
(3)运用:探究罗马法内容的变迁。
2、过程与方法:以案说法,问题探究,情境再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罗马法是通行于整个古代罗马世界的法律,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罗马法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为维护罗马帝国统治而存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史上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典,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对后世尤其是近代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现行的《民法通则》和也受到了罗马法的影响,深入了解罗马法的历史沿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点与难点:
重点:罗马法的主要思想内容
难点:罗马法的影响和罗马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平时的见闻中,对罗马帝国都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较少涉及罗马法这一方面及对法律认识较为缺乏,因而需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中引发其对罗马法的兴趣。另外,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积累了不少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相关知识,因而可以从已知推向未知,使学生更为清晰的了解古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罗马法
学生思考,寻找答案
狭义的罗马法:指罗马公民法
老师:罗马出现过哪些法律呢?并在学生回答后总结:罗马法的内容包括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教师过渡: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那罗马法 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二、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学生:法官会偏袒罗莫洛的家人。
老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罗马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为法官故意压迫平民,袒护贵族提供了方便。
老师:对,所谓习惯法就是未经政府明确承认而被一般人接受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法律方式,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当时的罗马法官主要由贵族担任,这就为保护贵族特权提供了方便。这个案例中,本可以得到地的平民其权利不能得到维护,势必要进行斗争,平民的持续斗争,使早期罗马国家局势动荡,罗马的贵族最后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由于平民不断与贵族斗争,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老师:如果还是上一个案例,根据《十二铜表法》,法官会怎么判呢? 学生:根据《十二铜表法》第五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罗莫洛一半的财产将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老师:对,通过这个案例,分析一下《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
1、起源阶段: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1)习惯法
概念:未经政府明确承认而被一般人接受并默认为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中期
局限: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为保护贵族利益提供了方便。总结:习惯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法律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法官多为贵族担任,贵族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利用职权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损害平民的利益,虽然有法,但实际上人治大于法治。
结论:为了避免贵族滥用职权和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应制定书面形式的法律取代原来的习惯法,制定成文法,可以做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2)《十二铜表法》——成文法
原因:由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期颁布
特点:内容广泛,条纹清晰,它避免贵族滥用职权和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做到审判量刑有法可依。
局限: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也保留了一些野蛮的习惯法
简述罗马共和国向外扩张的过程。
问题:版图的扩大带来了哪些新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后归纳:随着征服地区的扩大,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原有的公民法已经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公民法适用范围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在扩张中纳入到疆域中的许多外邦人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这种背景下,公民法发展成万民法。
万民法的出现,一方面由于公民法的狭隘性,另一方面伴随对外战争的胜利,奴隶制在罗马得到快速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奴隶主的私人利益,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不受侵犯。
问题探究:万民法的制定产生哪些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后总结: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协调了罗马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及外邦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庞大帝国内微细,协调各地区的民族关系、社会矛盾也祈祷重要作用。万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也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万民法
时间:公元前3世纪中叶--3世纪
原因:为巩固统治,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罗马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公民法无法适应新的变化。
适用范围: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总结: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协调了罗马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及外邦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对于在庞大帝国内微细,协调各地区的民族关系、社会矛盾也祈祷重要作用。万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也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
3、完善阶段:《民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体系最终形成(更加系统化和法典化)
哈德良皇帝:把以前行政长官的一切法令汇编成册,批准其为永久敕令。作为帝国的法律基础,只有皇帝才有权对其进行修改和补充。罗马的立法权完全掌握在皇帝的手中。在哈德良时期还形成一种规范,即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
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时期,把历代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规律总结:
过程评价: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得出罗马法的大致发展脉络:首先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在成文法的发展过程中,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接下来是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最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完成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形成。
民法大全
时间: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编纂完成,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设 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律,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形成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
意义: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三、罗马法的影响
案例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材料中的一些原话从不同的角度分析。1、材料一、二中像“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等,在万民法中就可以找到渊源,可以看出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4年贵州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历史试讲教案
《开辟新航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②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③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3.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1)向东航行
理解“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表现为:
(3)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五、板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版高中历史必修 第单元第课的内容《
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
学重难点的设置。1、教材地位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
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 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
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
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
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 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
重点:
难点:
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具
备了一些历史自学的能力,对本课内容()也有一
史的眼光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适合高一学生)
创造机会给他们更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思考,教会他们站在足够的高度用世界史的眼光来看待所学知识。(适合高二)
第三部分:说教法学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法与学法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般来说,什么样的教法
析法、比较法、表格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等来实现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好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成功的实践又会证明理论的合理性与可
行性,接下来我就说一下第四部分教学过程,来践行前面对本课的分析与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包含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
首先是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史料或影视片断)并提出几
现实的距离,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景,设置的问题又增加了悬念,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教学节约时间,又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求知,为深入学习本课奠定基础。(适合知识点比较多的课节)
本课主要讲述了目内容,分别是一:二: 三:
其中第目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在学生知识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的情况
循序渐进的引出问题的答案。(可以加问题答案)这样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探索,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二:合作探究法
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先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或史料)然后和学生一起对史料或图片进行解读,然后提出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答案,每个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整理,最后派代 表发言,教师根据情况作适当的总结点拨。让学生明白(答案)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深层思维,从而掌握这一重难点知识。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三:角色扮演法
第目是本课的另一个重难点知识,主要掌握问题。
演、、。然后给每个角色设定任务。让他们进行
教学方法设计方案四:表格、图表、提纲法
第目主要讲述了 问题,这一问题线索(条理)
中(图表,提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历史规律即:,从而实现了重难点的突破。
又或者
表格法:
是本课的第个重点知识,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表格法来进行讲解,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对 知识点从、、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然后由老师进行点评讲解,得出:(此处可以讲一下答案)并提出几个新的问题加深对本知识的理解。比如:。再由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从而实现对本知识点的掌握。表格法的运用能简单有效地概括主要知识,一方面方便记忆,另一方面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联系与区别。同进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理解分析能力。
五、板书设计
板书以框架层次的形式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从宏观上明确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