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特点论文优质(3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一
1论文抄袭的客观原因
为了进一步详细调查,2012年10月到12月间,笔者在广西艺术学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本人正在授课的相关学生,来自包括2012级人文学院、音乐学院,2011级美术学院、造型设计系等共计1027人。
在汇总分析之后,笔者得出结论:包括文管专业在内的艺术类学生抄袭论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观原因,但是某些客观原因也不能忽视。而且如果教师不认真面对这些客观原因,而是和以往一样回避的话,那么学生抄袭论文恐怕永远也解决不了。这些客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方面:
不了解如何下笔
在高中时,根本没有“论文写作”这一训练内容。到了大学学习阶段,只有中文学院开设有“写作”课程,而该课程似乎全是抽象的理论,对学习论文写作没什么实用价值。不久,这批学生毫无准备的就迎面遇到了撰写论文的麻烦,并且由于有的老师提出的要求还特别高,或者是出的题目让人难以下笔,那就更是使学生叫苦不已。其中一些基础素养好的学生可以逐渐适应,但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论文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于是这便促使他们转向了选择抄袭。
缺少充足的时间写
有的学期,课程安排不合理,各项科目几乎占去了星期一至星期六白天的绝大多数时间,而英语、计算机、专业训练(市场调查、练功、练琴、雕刻和素描等)、教师资格培训等等不得不完成的紧迫任务,又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大学生,直接面对着吃紧的就业形势、报考研究生等等现实问题的牵制和困扰。特别是时逢当下全球金融海啸,“两害相权择其轻”,于是在数篇课程论文任务几乎同时压下来的现实情况里,产生了“抄它一篇了事”的不良心态并付诸实施。
方便获取的资料不足
资料不足导致无法细致认真地展开相关课题的学习研究,而现实情况又让学生难以独立获得相关数据。结果在论文中总是大段大段地引用、摘取别人的研究成果和由此形成的观点及判断,最终变为抄袭。
2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鉴于前述的客观原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采用的相应对策,秉承“帮助学生掌握论文写作为核心”而非“让学生完成我布置的论文写作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变简单道德评价为耐心引导,这样才好顺利实现大学教学的真正目的,而且使学生不至于因此而产生道德困惑、自责心理和逆反情绪。毕竟,教师的教学最核心的是教学生学会并且喜欢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积极加以引导
必须持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正确教学态度,对日常论文写作多引导帮助、不苛刻强求。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
1、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从物流人才需求定位方面,可将其分为高、中、初三个层次。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不健全,企业及个人对物流理解不准确,想要达到物流人才的供需平衡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育中,较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老师进行填鸭式灌输,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企业渴求高级物流人才,而供给市场即学校,大多数提供数量众多的初级物流人员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新手,因此产生了物流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称的现象。
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在高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中,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老师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只重视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这种被动学习,使学生很容易单从技术层面理解和学习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把它当作技术课程来学,而忽视了自身物流岗位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文/何雁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任课教师基本都来自电子商务专业,或者是物流管理专业甚至是财经专业,基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人简单的认为,电子商务物流就是“物流+电子商务”,他们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现代物流运作理解不透,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教学中,或偏重于物流管理,或偏重于电子商务,没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因此产生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2、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称连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性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组成电子商务物流团队,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参观访问、三种方式对连云港市的几十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依据专业发展目标和调研结果,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物流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了物流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来设计符合地方性应用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依据
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最终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中所指明的设计顺序:首先从学生、学科和社会三个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课程体系的编制需求且说明培养目标和时间安排。然后对课程体系进行编制、实施和评价。最后通过反馈信息,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实现教学目标。
按照培养目标设置岗位素质知识体系
(1)知识目标:理解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知识;掌握主要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掌握商品出货和包装的要求;掌握快递收件、运输、派件的相关知识;掌握逆向物流知识;掌握商品采购、入库、保管、盘点、库存控制的要求和方法;掌握对外销售物流和货运物流的知识;理解供应链构建原则、影响因素;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服务管理,掌握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熟悉物流的基本流程,熟悉现代物流技术;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快递商品;能够对快递公司进行比较选择,熟悉快递公司的业务;能够完成退换货操作;能够完成仓储相关作业的操作;能够给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方面的客户服务;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物流成本。
(3)素质目标: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编制、实施和评价
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的建设
根据素质培养目标要求,为确保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顺利实施,必须要建设好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形成“营造创新氛围、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岗位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环境,它包括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与实践基地建设两方面内容。创新文化氛围建设是基于岗位需求“以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将“第二课堂”、“社团课程”(各种集体活动与竞赛、艺术体操、宿舍文化活动)等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到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沟通等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电子商务物流教师团队,通过与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公司等的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学生深入企业参观,邀请企业资深员工作为学生的企业导师,每个部门均由专业教师、企业资深员工、学生组成,提供相应的实训条件作为校内外实践基地顺利运行的环境支撑。在此基础上,我校电子商务物流教师团队与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建立一套能主导我校电子商务物流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教学的“全真”实训项目和教材,贯穿我校整个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过程,既可让学生在全真电子商务运作环境下锻炼,使他们在“做中学”,又可以使企业在项目中获益,而且学生还可以提早进入“员工”角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突破高职院校办学的瓶颈。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三
[摘 要]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以某高校为例,该校近三年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经分析后得知其存在学生缺乏专业学习兴趣、学习心态浮躁、论文写作实训不足等问题。应从合理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重视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鼓励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调研工作,加强论文写作技能培训等方面着手,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论文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学 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同样也需要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的方法;提高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本文以某高校为例,从近三年毕业论文成绩评定结果以及专业指导教师的普遍工作感受来看,论文质量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而另一方面,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状况堪忧。我们希望能通过对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反思,并为提高现代会计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有益的建议。
(一)毕业论文设计现状
该校的本科毕业论文历经审题、下达任务书、开题答辩、撰写初稿、中期检查、定稿答辩几个阶段。最终要求学生提交不少于12000字并通过答辩的论文。一篇毕业论文要经过指导老师、评阅人、答辩组等签字审核。目前该校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程序和环节是比较系统、完善和规范的;程序控制及监督也是到位的。此外,师资队伍也较稳定,职称和学历结构良好;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稳步增长。在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教师的论文指导能力毋庸置疑。
从表1来看,近三年毕业论文质量优良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等和及格的比率上升较大。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普遍感受到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难度加大,学生难以提交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这其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探讨。
(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我们曾以该校201x届和201x届会计学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在他们的大学二、三年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只有的学生对会计专业非常感兴趣,而的学生对专业兴趣一般,另外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和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写作仅仅是大学学习的最后阶段,是毕业前的最后冲刺,只是为了完成必要的任务,可以应付了事;谈不上对所学专业的热爱,更不用说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实践环节了。
2.学生学习心态浮躁,论文拼凑、抄袭现象严重
3.资料查阅、调研能力不够
4.文字运用能力差,逻辑混乱,缺少论文写作前期训练
完成一篇毕业论文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综合应用所学各门课程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按理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写作能力较强,但是在提交的文章中仍出现大量明显错误。比如语句不通顺,层次不分明,基本的格式不正确等问题,更不用说论文逻辑关系清楚,有独立见解且具有说服力了。即便没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至少能对其他研究学者的观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表明自己对已有观点的看法及理由,但就这一点学生也较难做到。
课程论文可以说是毕业论文的日常训练形式之一。文献检索、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都可以从撰写课程论文的过程中获得锻炼。但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的学生认为课程论文非常有必要;的学生认为论文写作可以促使自己深入了解本门课程,有一些作用;的学生认为其对自己有些帮助,但作用不大;的学生认为其流于形式,没有必要。调查结果表明,的学生没有从课程论文写作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课程论文指导不到位,过程控制松散。由此看来,课程论文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训练环节,其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
(一)合理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据我们调查,的学生关心所学内容是否涉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管理问题。学生在走上新的岗位前,也需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储备知识和提高能力。因此学校在毕业论文指导动员大会上,应着重宣传毕业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某一专业问题的能力;它是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许多课程,但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不高,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多选择应用管理类的论文题目,尽量将所研究的论题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能服务于社会。如果学生的论文选题可以与其实习的工作内容相联系,学生能言之有物,则对研究更有兴趣,更愿意深入思考,写出的论文也具有实际价值,更能提高论文质量。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实习阶段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二)重视道德诚信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的大学教育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素养培养,另一方面也需重视对大学生道德诚信的教育。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为人诚恳、待人诚实、做事实在、追求信誉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的关键。
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我们应从三个方面加强高校的道德诚信教育:1.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施动者,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职业、谋生手段,它还是一份培养国家、民族人才的社会责任。教师在工作中应以自身诚信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贯穿在平时教学的点滴中。2.高校需要合理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科研并重。教育是百年大计,教书育人为教育之根本,短期内教学工作不能像科研工作一样其成就可以明显表现为论文、课题等成果,但是教育关系到国家民族的人才培养、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这些不是论文、课题成果可以衡量的。3.学校应教育学生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样才能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承担起社会、民族责任。
(三)鼓励学生了解、参与社会调研工作
一方面,高校可针对会计专业特点和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查资料、调查研究、应用文写作等与毕业论文工作相关的课程。例如可以开设图书情报学、社会调查方法等课程,使学生可以更好了解如何查阅、消化、利用文献资料,让学生知道如何合理、合法地收集和应用行业数据;使学生掌握访谈、问卷设计、数据收集与处理方面的技巧。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以自己的科研课题为轴心,在大学的后两年,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进来,并当作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来加以规范管理,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水平。例如有的高校由专业教师牵头,组织对教师课题感兴趣的学生,成立课题小组,利用寒暑假“三下乡”活动,使学生在进行文化、科技、卫生传播的同时,又可以接触社会、开展课题调研,为大学生科创活动打好基础,也为其完成毕业论文做好铺垫。这一形式有可借鉴之处。
(四)加强论文写作技能培训
学位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规律和技巧,也有一定的规范和范式。合理运用这些规范和技巧,既可以提高写作的效度,也可以提高文章的质量。会计学本科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外,平时还应该锻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及逻辑思辨能力、文字的掌控和运用能力。这些应该是贯穿大学的整个阶段始终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进行:1.引入学年论文制,注重平时科学研究的训练。从大学一、二年级就让学生尝试论文写作,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通过平时的训练,增强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熟悉毕业设计流程。2.严把课程论文质量关。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效果。通过指导选题、拟定提纲,最后撰写课程论文直至定稿,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付开镜.课程论文写作过程控制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2011(9).
[2] 郭朝霞.改进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教改措施[j].现代阅读,2011(10).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四
《试论xxx精神的特点及当代价值》
论文摘要:xxx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20世纪的集中体现,是中国xxx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弘扬xxx精神,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历史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xxx精神;特点;当代价值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xxx精神是振兴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国xxx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1 xxx精神的内涵
所谓“xxx精神”,是指以xxx为代表的中国xxx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的总和和升华。xxx作为一代伟人,他所体现的精神内涵是异常丰富的,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艰苦奋斗精神
中国xxx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xxx早在当年xxx时期就指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在长征期间,中国xxx就是靠艰苦奋斗的精神,爬雪山过草地,挖野菜吃草根,最终经过艰难跋涉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延安时期,中国xxx自己动手,开展大生产运动,面对日寇的“扫荡”,xxx的经济封锁,“三光”政策和严重的自然灾害,xxx号召边区人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严峻的形式和考验面前,党没有退缩,没有低头,而是以艰苦奋斗的精神,主动向困难进攻,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又指出:“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现在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更需要我们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xxx曾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党九十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
实事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本意是指一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xxx同志在继承它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进行了科学的引申和解释,使其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中探求内在的联系,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性。经xxx的提倡和解释,“实事求是”成了中国xxx的座右铭,成为我们党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xxx深深懂得,如果不善于把马克思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一事无成。为此,他提出要“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xxx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他一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指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用实事求是来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他说:“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1927年初,他亲赴湖南农村进行了32天的实地调查,随后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它是一篇闪烁着实事求是思想光辉的著作。为了进一步澄清党和红军内部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误区,针对党内存在的“红旗到底打多久?”的悲观主义思想,他于1930年1月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深刻阐明了农村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否定了“城市中心论”。实践证明,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坚持xxx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
创新精神
创新是xxx建构其思想理论的重要手段,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xxx之所以能够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成功地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创性思想和理论,与其创新精神密不可分。马克思和列宁都提出过“农民同盟军”的思想,认为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联合农民一起进行,否则将“孤鸿哀鸣”。毫无疑问,这一思想对于中国民主革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主要是根据欧洲无产阶级力量相对比较强大,是革命主力军的实际而提出的。而事实上,近代中国国情与欧洲的情况有一定差异,中国工人阶级革命性、战斗性虽然很强,但人数很少,相反,农民在中国社会则占有重要地位。是简单地根据经典作家话来审视中国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还是依据实际考虑农民的作用?xxx选择了后者。大革命之后,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xxx对农民于中国革命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认识。他通过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进而指出“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把农民从无产阶级的“同盟军”,提升到“主力军”地位,显然是xxx根据中国社会性质及中国革命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已有认识的升华与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 xxx精神的特点
xxx精神主要体现在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活动中,概括地说,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民族性和开放性
xxx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继承了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探索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中本质的,积极向上的并代表正确方向的精粹。xxx精神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精神,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面貌和中华民族的性格。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它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要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而xxx精神蕴含的就是这种民族“骨气”和“正气”。xxx精神具有开放性,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xxx精神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科学性和实践性
xxx精神已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形态,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它不仅已成为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而且已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强大的精神力量。xxx精神是科学的,因为它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依据,吸收了历史文化精华,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和升华,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xxx精神是实践的,它来源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在革命战争中,在革命的熔炉里锻炼出来的中国xxx人的优秀品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产生了伟大的xxx精神,xxx精神又反过来指导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是xxx精神的伟大力量所产生的效应。
大众性和革命性
xxx精神的大众性主要表现在为中国人民普遍接受,从而开始内化为中国人民的民族心理。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以后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成就,xxx精神逐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所接受,所信仰,所践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激情,除了是因为对中国xxx的信任,还因为大众人民自发的接受了xxx精神。xxx精神不仅属于中国xxx,更属于中华民族,这种精神日益成为中国人的精神。xxx精神的大众性还表现在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xxx指出:“xxx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xxx精神还具有强烈的革命性,xxx认为无产阶级肩负了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历史使命,自己投身的是人类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产阶级代表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它的历史使命是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无产阶级坚持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集体主义原则,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那些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历史责任。中国xxx以自己科学的理论,正确的纲领,流血牺牲的代价,以身作责的行为,证明了自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xxx是中国xxx的缔造者,是中国xxx最杰出的代表。
3 xxx精神的当代价值
xxx精神是中国xxx人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对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xxx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历史和传统是不能割断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弘扬xxx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有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世所罕见,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世所罕见,面临问题的规模性和复杂性世所罕见,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大力弘扬xxx精神,艰苦奋斗,埋头苦干,励精图治,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今社会,一些人好逸恶劳,害怕困难和吃苦,不愿付出心血和劳动,xxx精神无疑对我们改天换地,建立一个前无古人可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作用。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失去了xxx精神的支撑,改革开放能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能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坚持下去?人民群众能不能对我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事业产生认同感?从这个意义上讲,xxx精神实际上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标杆和尺度,对我们全体党员,全体人民无疑具有巨大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2)xxx精神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当前,党的建设面临很多问题,动摇着党的执政地位,我们急需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发扬xxx精神,能促进党的执政目标的实现。因为,发扬xxx精神和加强党的建设都要求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归结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的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归结到关心群众疾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来。今天我们谋求执政地位的巩固,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的领导作风。现阶段我国腐败现象很严重,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党员,党员干部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没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执政和地位稳固的问题。我们要围绕着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发扬xxx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3)xxx精神是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的需要。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外环境下进行的。从国内来看,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滋长蔓延,市场经济发展,不仅对法制的要求越严格,而且对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的要求也越迫切。一个没有有力精神支柱的市场经济是不能久远发展的市场经济,一个缺乏道德规范的市场也不是正常的市场。因此,坚持和发扬xxx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五
当我的论文完成的时候,心中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经历了半年找工作的焦躁、写论文的折磨后,心中感觉到终于一切都尘埃落定。但只要想到马上就要与亲爱的母校、尊敬的恩师、亲切的同学、温暖的朋友告别了,心中不免有些伤感!年少时,总是心怀远大理想,焦急地等待着毕业时刻的到来!眼下,真到了这个时候,即将要离开我生活了7年的这个校园,却很难跟我心中美好的记忆、走过的每一条小路、赏过的最一处风景、最爱的美丽校园“saygoodbye”。好在我与母校相距并不算远,我坚信,毕业后的我一定会常常回“家”看看的!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恩师xxx老师,感谢他在这三年以来对我的教导与关怀、包容与鼓励。每每我遇到困惑、迷茫或失落的时候,总会想起杨老师的鼓励,支持我继续勇敢地前行。在我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从选题、开题直到到完成,每一阶段杨老师都给予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温暖的关怀,我才不会在写作的过程中迷失方向,失去动力。
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治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了一个敬畏的榜样和永恒的动力!
同时,我还要感谢xxx老师、xxx老师、xxx老师及xx老师在论文开题和预答辩时给我提出的宝贵建议和指导,以及在上课过程中对我的帮助和启发。此外,感谢赵洪冰老师和刘博老师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我的帮助和鼓舞。各位老师温暖的关怀和悉心的帮助让我在今后的日子里都对我亲爱的教体学院充满感恩和想念。
其次,感谢我身边所有的同学及朋友,感谢他们让我的研究生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我的生活总是充斥着欢声笑语。在我失落的时候,他们给予我鼓励;在我迷茫的时候,他们帮我指明方向;在我快乐的时候,他们与我分享。感谢这一路都有这些温暖的人在!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和家人,有了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我才能够安心地、专心地完成我的求学之路。是他们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力量,愿我爱的家人永远幸福、安康。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六
还记得我们实习出发搬运行李时伴着朦胧的夜色,还记得刚到学校进入新环境的陌生感,还记得初登讲台时内心的激动与不安……回想起来,这些都还历历在目,但却也过去四个多月了。很荣幸能经历半年的顶岗实习生活。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前一次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实训,顶岗实习是一个开始,是迈向教师岗位的第一步。从三尺讲台走向人生舞台。
为期半年的实习,让我重温了初中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感受到了教学工作的明快节奏,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快乐。刚开始时我们从学生转变为老师这种角色转换而感到迷茫。我们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我们非常希望有一个人可以走到我面前,微笑着对我说:“没事,我来教你。”很庆幸,在我们教育生涯刚刚起步的时候,学校就为我们每位实习老师安排了教学上的师傅,并且让我们跟着非常有经验,非常优秀的班主任老师们学习管理班级,尽可能地让我们这些准老师少走弯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
在实习过程中的经历很多,说也说不完。但有几点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上好第一节课,及时你有点紧张也要装得恩淡定的样子,别忘了你是老师。第一节课是你在学生中建立起威信的最好机会,这也是决定你以后上课效率的关键。个人建议这节课最好不要拿来上课,你可以选择努力让他们喜欢你,让他们觉得跟你学习可以轻松的学到很多知识。还记得指导老师让我准备第一堂课的那一刻,我的心弦绷得很紧,我害怕极了。因为我知道,我要把我的最好的第一印象留给我的第一批学生。为此,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去准备,包括搜索资料,对着镜子脱稿演练,我小心翼翼地准备着。整个过程只应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终于,我带着紧张的心情第一次登上了三尺讲台。而当着我看到一张张童真、可爱、无忧的面庞和一双双好奇、渴望的眼神时,我明显放松了很多,我想用心的投入才是最重要的。就这样,第一节课,第一堂课在“热闹”中接近了尾声。课后,指导老师及时地给我做出了点评,我知道最明显的不足之处:乱。之后我也上了不少课,既然找到了不足,我就应该努力避短,所以我用心的去上每一节课。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没有什么比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优秀,优秀、有用的人才更值得欣慰的了。
要考试了,曾经怕自己一个人考不好,现在怕一群人考不好。这就是老师!
作为师范生,参加顶岗实习使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它有利于巩固和利用我们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有利于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某科教学,了解教育发展的现状,有利于我们体验教师工作,获得教育经验。有一句话叫“学以致用“,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彰显光芒。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实习视为社会实践的良机,视为人生旅途的一次磨砺,视为通向上岗就要的垫脚石。好好珍惜,好好利用,好好利用,好好学习育人之道。
对于顶岗实习的同学来说,我们的任务更是艰巨。我们不仅仅是去锻炼自己。走进实习学校,我们就是一名老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习中我们认真写好教案,认真备好课,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遵纪守法,以礼待人,塑造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还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了解实习班级的学习,生活情况,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要做到一丝不苟。积极主动地和指导老师交流,虚心的向同学、老师请教,并及时作好记录。
短短的几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你的点评让我受益良多,真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于刚刚踏上讲台的我来说,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面对学生都会感到紧张,是指导老师韩老师给予我的鼓励、帮助。真的感谢您老师,是您给我信心,让我不断的奋进向前走。在这里,我想衷心的对您说一句:谢谢您!其次还要感谢我的第一批学生,我最大的成长源于你们。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讲课,第一次录课,第一次组织活动,第一次考试……在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中,我和你们的距离在一点点的拉近。说真的,初为人师,有不少做得不好的地方。感谢学生们对我的包容,感谢学生们这学期跟我协调的配合。你们的欢声笑语,一举一动,你们的玲珑面孔会永远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喊我“辛老师”时给我带来的感动。
日子如同沙漏,不经意间从眼前划落,却又是一个精灵,在记忆中时时闪现。只有自己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才知晓其中的快乐。实习,给我步向人生另一个阶段上了一节悠长而充实的公开课,是我人生路上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那些快乐,那些难得经历,我一定好好珍惜!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七
一、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很有必要.只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化学课本中的很多知识都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得到体现,还可以用于解释一些让学生困惑的生活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课程的这一特征,要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意思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也能够展开对于学过的知识的应用实践.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来找到最后的答案.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培养.例如,在讲“水的人工净化”后,我让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我给了他们大约一周的时间.一周以后,每个学生都带来一个形式多样、取材各异的净水器.从学生的“作品”中,让我感叹他们的各种奇妙、独特的构思,学生还能相互讨论自制净水器的优缺点和制作心得.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都很有兴趣,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化学课程的学习乐趣.只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能力.
二、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在合理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凸显对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会起到推动作用.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将知识的讲授甚至灌输逐渐过渡到学生自主的知识获取上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鼓励学生探究学习便是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独立探究中完成.无论是采取哪种教学模式,教师都应当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瓶碳酸饮料,随后提出疑问:你怎样确定其中溶有二氧化碳呢?这个问题立刻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接着教师提问:由这瓶饮料,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经过分析后得出:既然饮料中可逸出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然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用了很多方法,如探究对比实验:取两瓶内盛同等量水的塑料瓶,一个瓶中充入二氧化碳,一个瓶中是空气,充分振荡,观察两瓶中的现象,从而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透过这种逐层剖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探究学习得到发挥,学生也在自主学习中深化了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三、深化实验能力培养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体现.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尝试自主实验,针对特定的教学主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来进行实验方案的探讨,实验过程的设计,直至最后将整个实验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仅充分得到发挥,学生也展开了对于学过的内容的有效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实验能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升,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透彻.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我有意识地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我分别将充满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气球的鼓大和喷泉的形成,来证实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并让学生来思考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整个教学过程既能使学生认识到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能够与所学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透过这组实验,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演示实验中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他们可以完成的自主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是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良好巩固,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技巧与实验能力.
四、结语
总之,要想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教师就要从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做起,激发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兴趣.同时,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会起到推动作用.此外,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演示实验中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模式,透过这些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收获.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八
一、目前高校排球专修课程现状
1.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高校排球专修课程中,很多教师无法准确区分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区别,以至于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出现问题。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标准,能够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及依据。所以,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的内容及要求,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陈旧
高校排球课程的教学一直具有重技术、轻理论的特点。排球理论课的课时过少,致使在教学中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把步法、发球、传球、垫球等基础技术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太过追求动作的到位及标准,忽略了动作的串联,从而容易使学生形成对反复练习的厌烦心理。
3.教学方法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高校沿用竞技方式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高度的规范化与统一化。这种教学方式大都采用示范、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地位,从而妨碍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因此,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对排球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4.考核方式不科学
课程的考核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部分,对体育教学具有指导性作用。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一方面能够促使教师改进教学,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当前许多高校在对排球课程进行考核时仍旧利用传统的评分方式,使用基本技术考核与日常表现综合等方法进行评定,这种达标技评的评价方式,使得量化考核目标颇多,不能真正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掌握情况,很难反映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真实情况,从而容易造成教学评价与课程目标脱节[2]。
5.师资力量不足
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一直处于匮乏阶段,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及学校数量的增加,教师资源更加紧张。一方面,教师数量不足,一名排球教师不得不身兼多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学压力增大,容易影响排球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选取非排球专业的教师进行排球课程的教学,教师在对排球文化的认识、对排球运动的理解深度以及激发学生对排球课程兴趣方面都有待改进。
二、排球专修课程改革的要求
1.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现代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现代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是教与学的双主体活动;第二,现代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内心探索活动,教师控制学生进行活动时能够有效关注到学生的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从而对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第三,现代教学方法应具有双型性特征,使学生和教师利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解决教学任务的目的。
2.遵循技能教学特点
体育教育专业技能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①教学过程的开放性,技能教学的场地主要是体育场馆,这个环境是一个开放式的大课堂;②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实践性,技能教学主要是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来进行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巩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3.实现优化组合
对排球专修课程进行优化组合需要科学化、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按照教学规律的要求,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将教学中的科技因素提高,从而促进教学方法实现全方位的科学化与现代化。教学方式优化组合要以多元化为主要途径,对各种方法进行潜在功能的挖掘,提高教学效果。
4.与素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出,高质量的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统一。素质与知识、能力密切相关,而素质教育更加注重教育者的体验及内化过程,因此排球专修课程的改革要与素质教育思想相一致,应更加注重实践过程。
三、排球专修课程改革的方案
1.明确教学目标
排球专修课程教师首先必须明确体育课程的性质及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制订明确的排球教学目标,从而抓住排球教学中的重点,促进教学活动的组织,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
2.丰富教学内容
一方面,对于排球文化的知识应在教学中得到适量的增加,以使学生能够在理念上对排球运动的文化内涵进行理解与感受;另一方面,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增加合适的比赛内容,将竞技技术加入其中,从而提高了教学的竞技性与娱乐性,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创新教学方法
在排球专修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放在排球教学的主体位置,不仅要教其基本的排球技术,还要注重技术之间的串联,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传统的以竞技为主的排球教学模式,利用情景教学、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将教育、强身、娱乐文化等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显现出来,逐渐改变练习形式,设计多种培养学生兴趣的练习方法与比赛方法。
4.更新考核方式
首先,在评价主体上,必须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以及相关人员都参与进来,让评价结果具有有效的使用价值,从评价中寻找问题,确定改进目标;其次,在评价内容上,要从当代素质教育对教学的需求出发,评价内容包含教师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学管理评价及课程评价几个方面,在不同的体育教育阶段,教学的内容与要求都是不同的;最后,在评价方式方法上,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特点,运用观察、访谈、表演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考核。
5.提升教师资源的专业性
目前体育专业教学在我国教学体制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因此教学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积极性都不高。在高校的排球专修课程中,学习应该重视排球课程的设置以及对排球教师的鼓励,通过设立体育奖学金、优秀排球教师奖、校际联赛奖金等,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学校可以开展一些专业课程培训,促进排球教师自身专业技能与素养的提高。面对目前高校排球专修课程中的种种问题,各大高校都应该转变教学思想、依据素质教学的要求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改革,促进高校排球专修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九
1“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实训设备陈旧,实训和理论相脱节
目前,我院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训设备由于资金短缺,使用的仍然是十几年前购置的设备。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有的实训设备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脱节。
理论教学时间和实训教学时间比例、关系密切度安排不合理
受教学大纲规定所限,“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学时较少,但是课程内容信息量涵盖很大,这就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要完成该课程的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在实训中更好地运用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无形中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传统教学模式下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以致于不能完成练习任务,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时间安排紧密结合。
教考分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期末考试理论统一闭卷考试,学生就等着期末考试前一段时间任课教师给画画范围,临时抱佛脚,背一下,就能及格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平时上课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帮助。
2“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整合教材,降低理论教学难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无论采用哪本教材都会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为教材是静态的,理论性太强,概念、公式、原理都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劲。为降低理论教学难度,笔者首先对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按照所讲内容分为强电和弱电,各占一个学期时间进行讲述。其次,在保证课程重、难点清晰明了的情况下,尽量保证照顾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使课程内容更加简单化:尽量去弱化不实用又难学的器件内部结构知识,重点放在电路的外特性及其应用上;删除一些烦琐的理论推导,对一些公式、定律直接给出结果,便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保证课程内容前后连贯的前提下,调整课程内容安排次序,删除后续课程重复的内容和添加对后续课程有用而教材中又缺少的内容。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兴趣导入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该课程绪论部分的教学,绪论课结束后通常会用2个课时的时间带领学生们参观该课程所用的所有实训室,让学生身临其境,自由提问,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第二,情境教学法。在课程教授过程中,笔者通常会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如让学生结合家庭用电,计算一下电费的问题。讲到放大电路的时候,结合多媒体上自带的麦克风,讲述电路的放大原理,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拥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且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再加上配上逼真的音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现有教学大纲安排,“电工电子技术”现有的实验课课时少,内容多是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增加一些设计性的实验,减少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和实训室沟通,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后,成立了电学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随时到实验室,或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或进行一些创新性的实验,这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和主动性。另外,笔者还建议学生们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比如开展一些电子小制作、电路板的焊接、小家电的维修等,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语
在教学实践中,对“电工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要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继续探索,进一步调整,跟上时代要求,培养出兼具理论和技术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
在实习期间,我作为实习小组的副组长,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的工作:
进校后,我们首先跟着负责领导与各自的学科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指导教师见面,而我的两项指导都是由周亚文老师作为我的指导教师。周老师是一名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特级教师后备力量,跟着他学习我感到十分荣幸。接着,周老师立刻带我进入班级与同学们见面,并且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实习前两周,在明确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后,我马上跟随周老师听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做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思想及思路、如何过渡知识点等,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如有疑惑,课后及时向老师请教。
从第三周开始,我就开始准备正式上讲台讲课。上课前,我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并根据周老师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教案进行修改,确保上课时自己的思路不乱,又尽量达到老师的要求。同时在本子上把自己上课讲的过渡句都写一遍,做好充分的准备。上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地组织课堂教学。每上完一节课,周老师都会给我点评,使我的技能更快地提高。
经过实习的磨练,现在的我已经基本能够驾驭课堂。对此,我甚感欣慰。虽然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这次实习真的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劳,也深刻理解了教学相长的内涵,使我的教学理论变为教育实践,使虚拟教学变成真正的面对面的教学。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等都是很重要的,站在教育的最前线,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应该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班主任周老师非常热心地给我介绍了整个班级的具体情况,让我能够快速了解情况。同时,他让我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本学期的工作安排,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习班主任工作计划。我充分利用了在学校当学生干部的经验并结合实际,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商量,虚心听取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积极负责,认真到位,事事留心。从早读,大课间,眼保健操,午休,自习课等等,每样事物都负责到底,细致监督。在监督学生时,结合他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鼓励为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目标,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此外,还利用课余时间找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帮他们解决学习或生活上的困惑,增强他们的自信并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更是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学风,校风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次的班主任工作实习正是我们锻炼和学习的好机会。因此,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开展了两次主题班会,分别是班委职责和当今社会人们道德底线,使得班委明确自己的职责,班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为了迎接学校的话剧节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帮助班级学生确定话剧主题,排演话剧。此外还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参加校运动会。
实习期间我还对高二文科班和理科班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这次调查让我更好地认识文理科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情况的差异,并从中获得一些启发。
经过这次实习,我的感受和体会了许多,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在工作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信心,懂得如何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向班主任老师学习了班级管理等,自身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缺乏工作经验、与人交流有待加强等,这些都是今后学习工作中要克服的。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争取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一
1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前期教学工作
(1)设计题目、内容不规范,要求不统一。
由于每届或每班的指导教师不同,设计题目、内容、要求、难易程度偏离太大。如有数控机床改造设计、伺服系统控制设计、交通灯控制设计等,要求、工作量也不相同。有的设计任务偏难,有的设计任务又太简单。
(2)设计资料缺乏。
由于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和专业,这方面的知识内容都在相关的杂志刊物登载,书籍相对少一些。要进行课程设计,收集这方面的资料较困难。没有现成的资料汇编及设计手册,学生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找资料,往往是教师帮助寻找资料。而且没有像机械零件设计那样的系统完整的课程设计指导书。在设计中盲目性较大。
(3)师资不足。
最早几年机电专业方向只有一个班或两个班,指导教师有2~4人即可。一般由主讲或熟悉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课程的教师指导。近几年随着学生的扩招,机电专业扩展到4~5个班,指导教师需要8~10人,明显不够,因此有必要进行培养。
2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改进措施
(1)编写合适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配齐设计资料。
到目前为止未见过公开出版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所以有必要编写合适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并收集较全的资料进行汇编,与指导书汇编成册。
(2)规范设计题目,统一要求。
规范设计题目不是整个设计都用同一个题目,而是在一个范围内选择题目,教师根据所选的题目按统一的要求下达任务书。设计题目一般以简易数控机床设计、数控机床改造设计、机器人及控制设计较为合适。在市场上可见的机电产品多得很,不是所有的机电产品都适合做题目,因其难易程度是不同的。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机床设计、机器人设计控制为典型产品的,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中要反映课程设置的内容。机电专业方向课程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器人导论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在电的方面主要介绍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机械方面介绍了机械运动、机械传动、机械结构及相关的标准部件,如滚动导轨、滚珠丝杠等。在选题及设计中要反映上述的内容。因此规范化的题目主要为数控车床(或铣床、钻床等)设计、车床(或铣床、钻床等)数控化改造设计、或是工业机器人及控制设计。这些都具有一定的机械部分内容,如数控机床进给轴传动部件,机器人的腰身、手臂运动部件及滚珠丝杠、导轨的应用等。电的方面包含数控系统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及对机械部分的控制;从而实现了机电结合。对规范化的题目、要求及上述设计内容都已编入指导书中。
(3)指导教师的培养。
首先被培训的教师可以跟班听课,熟悉掌握相关的课程内容,然后在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中跟班辅导,以培养出合格的指导教师。
(4)加强督察。
当指导教师接到指导课程设计任务后,首先拿到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根据要求写出课程设计任务书;并由教研室主任或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合格才可向学生下达任务。指导中,教师要填写指导日志,随时记录指导中的难点、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并进行小结,以便下一次指导时提高设计水平。
3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主要内容
设计题目确定及要求
总体方案确定
(1)总体方案设计;
(2)绘制总体方案图。
伺服系统机械传动部件设计
(1)切削力计算;
(2)滚动丝杠螺母副的计算与选型;
(3)伺服系统传动设计;
(4)步进电机当量扭矩计算及选型;
(5)机械传动结构设计(绘制一个轴的机械装配图)。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确定控制系统方案及绘制系统框图;
(2)单片机的选用;
(3)存储器的选用与扩展;
(4)译码电路设计;
(5)接口电路设计;
(6)绘制控制系统硬件电路原理图。
基本的参考图表汇编。
4近一届学生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情况
教师配备
近一届机电专业学生,每届有四个班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共配备6名教师;其中有四名为独立指导教师,两名为辅导教师,为培养新的指导教师储备力量。
指导书的使用及设计过程
设计学生和指导教师每人一份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教师按照要求写出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任务书,并经研究所长审查后发给学生。设计题目主要有ca6140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c6132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设计。在同一个题目的学生中,要求设计进给轴部件时,一部分学生设计x轴进给部件,另一部分学生设计z轴进给部件。整个过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题目、要求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给出的设计步骤、方法,先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再进行机械传动部件设计,最后进行cnc硬件电路设计。整个过程经过了机械、电子两方面的训练,实现了机电结合,达到预期效果。
填写指导日志
教师在指导设计的过程中,及时填写指导日志,记录设计中的难点、问题,并进行小结。
5本文总结
本项目对近几年进行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进行了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不足;针对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改正措施和努力方向。本项目完成的《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指导书》结合学生知识现状及专业学科方向给出了规范的设计题目,统一的设计要求,机械、电控两方面的设计方法、步骤及相关的图表资料等。设计内容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及学科前沿,加强机电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新颖、重点突出。近两届机电专业学生进行机电一体化课程设计,提高了设计水平,达到了预期效果。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二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教学秘书岗位在系党政班子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难而上,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任务。
1、狠抓教风建设,本学期我系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学院及本系的各项教学管理规定,并要求教师遵守规范,注意考勤,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抓好从备课、授课到改作、出题、考试等各个环节,从而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杜绝了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的发生。
2、协助系领导切实做好下学期毕业生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安排工作,采取时间提前、规范要求等多项举措。要求全体指导老师都能严格按规范进行指导,确保我系11届毕业生毕业工作的质量,狠抓指导过程管理。
3、做好教务处各项教学检查的各项组织工作。根据学院教务处的要求,我系及时开展了教学常规检查。通过听课评教、调查问卷、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全系的教学情况,并切实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教学秘书是系主任、副主任教学管理工作的助手,行政上由系主任、分管副主任领导,并接受教务处的业务指导。我们教学秘书岗位现将本学期完成工作总结如下:
1.当好系主任、分管副主任的助手,协助处理日常教学方面的事务性工作。
2.兼任学院教学信息员,在教务处统一指导下负责本系教学监控的组织作。
3.按照有关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实验场所、教学设备,按程序进行负责调课等项工作。
4.按照各专业教学计划,提前向分管副主任提供下学期教学内容,根据分管副主任提供的教师任务安排计划,编排课程表,并负责将授课安排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5.协助业务副主任对全系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安排和调整,并负责检查教学运行情况。
6.根据系主任、分管副主任的安排,协助组织本系的期中、期末考试和补考工作。管理学生考试试卷,负责考试成绩的录入、上报。
7.负责本系教学工作日志的整理、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的考勤工作。
8.负责教材的征订上报工作、领取和发放。
9.负责管理教师档案、本系业务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
10.收集保存各种信息资料(考勤、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和学生座谈记录等),为系主任的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11.定期征求学生对学院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教务处汇报。
12.完成系主任、分管副主任和教务处交办的其它工作。
总之,我们今后应发扬成绩,不断努力,开拓进取,确保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三
1课程负责人制实施的背景
面对国家新的要求,原来由教学秘书协助教研室主任统管教研室所有课程的管理模式,无论是个人的能力还是精力,都明显无法满足。我们在查阅文献、参考国内外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课程管理的具体办法,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提出淡化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对高校院(系)所开各门课程均遴选课程负责人,由各课程负责人负责各自课程建设的所有事务。
2课程负责人制的作用
提高课程组教师整体教学质量
课程负责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学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课程负责人领导下的课程组立足于每一门课程,把每一门课程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就课程本身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切实提高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围绕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与实施,相互监督,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课程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出谋划策,完善课程建设,从而形成课程建设强大的“合力”。只有这样,总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再上新台阶、再上新水平。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的全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学的组织者、学习的促进者。因此,一门课程有无魅力、受不受学生欢迎,教师起决定性作用。一门精品课程,是教师的经验、知识、理念、追求和人格的综合体现。课程建设状况最终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学理念、课程理念、课程组织方式以及管理机制,直接反映出课程建设的质量。通过实施课程负责人制,明确了课程建设的责任主体及岗位职责。课程负责人制使主要教学责任由主讲教师一人承担,因而主讲教师从接受教学任务的那一刻起就明白:这一班次所有学生学习的优劣完全系于一身。因此,他会千方百计地上好每一次课,精益求精,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期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当教学工作得到学生、领导及同行的肯定时,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的教师会有成就感,教学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
引领教师专业方向的发展
“授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位教师都不是万能的,对每一门课程都有一个逐渐熟悉和掌握的过程,“现学现卖”既对学生不负责任,也不利于教师个人业务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每一门课程有一个稳定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首要保证。在课程组建中避免同一教师承担课程门数过多现象,课程组成员可以交叉,但不能过多,考试课的主讲教师不能交叉。这样可以使每一位教师有精力和时间在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作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专业方向的协调发展。
3课程负责人制的实施
组建课程建设领导小组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课程建设牵涉面广,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必须加强工作的领导与组织。院(系)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实行院(系)首长负责制,领导小组成员分别负责相关课程,并根据课程的类型组建课程组。本院(系)的课程组是由相近的几门课组成,由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研究,有相对固定的基层教学组织。
课程负责人的条件
课程负责人制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进学科、进课程、进课堂。因此,课程负责人必须具有较高学历和职称,热爱教学工作,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完成课程建设任务,课程负责人应长期担任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相关学科研究和社会服务中有较丰富的经验,并有志于课程建设。
课程负责人的选择
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在教学过程中仅由一名主讲教师全程负责,因此主讲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主讲教师的选拔就成为这种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选拔和培养满足要求的课程负责人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以上基本要求,院(系)课程负责人的选择程序为教师申报—课程归口教研室推荐—学校教学督导组及教学管理部门审核确定。在确定课程负责人时,应该综合考虑职称、学历、教学效果、教学经历、组织能力等因素。这种选择方式,主要以对人才的感性认识和定性评价为基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项选择指标难以量化和标准化。有研究者采用属性层次模型(attributehierarchymode,ahm)建立了课程负责人定量评价系统模型,为我们选择课程负责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我们拟逐步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课程负责人的选择更趋合理。
课程负责人的职责
课程负责人应在院(系)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管理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1)组织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负责本课程的建设和日常管理。(2)组织课程组教师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程实施计划、课程考核等教学文件。(3)精心安排课堂讲授、实验指导、课外指导等环节的教学人员,并承担1/3以上教学任务。(4)组织听课评课,互相观摩学习,取长补短。(5)负责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至少在开课前2个月组成课程团队,完成教材选用、教学分工、开课试讲等准备工作,制订讲义编写、课件制作及集体备课等计划。(6)掌握本学科学术动态,组织课程教学改革活动和教学法研究活动,开展课程建设讨论,组织任课教师对本课程的理论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7)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情况的反应,并及时向任课教师反馈。
4课程负责人制的成效
课程教学水平提高
实施课程负责人制的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增强,教师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下,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课程满意度明显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高校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特别是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在实习单位普遍受到好评。同时在校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利用课余时间投身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评价较高。
5存在问题及建议
教师人数不足
目前,高等学校由于快速发展,师资尤显匮乏,教师承担的课程门数过多;课程组成员可以交叉,但不能过多,考试课的主讲教师不能交叉。因此要摒弃过去那种“人人都能上课,什么课都能讲,让讲什么课就讲什么课”的不负责任的做法,合理配置教师。
缺乏有效激励和监控机制
虽然我们实施课程负责人制,但如果制度没跟上,没做到对课程建设成绩优异的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给予奖励,对未履行职责的课程负责人给予批评和处罚,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仅凭责任和使命感努力工作,长期以往会影响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积极性。实施课程负责人制必须责权利明确。主讲教师必须直接负责大部分的教学工作,对教学质量承担主要责任,出现任何教学问题或授课考评没有达到一定要求,首要责任人是主讲教师,应给予相应的处罚。但教学质量管理机制的关键不应仅是职责或惩罚,还应包括权和利。权体现在全程负责教学、个人的教学设想和能力能够得以有效体现;利则体现在学校对主讲教师加大奖励力度,如可从经济上或其他方面(如晋职等)予以体现。适当的权利能有效刺激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因此,要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教学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建立专门的考核队伍,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同时参考学生成绩综合评价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工作业绩。在课程建设中推行课程负责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促使教师调整工作目标,向纵深方向发展,从而围绕优秀的课程负责人,凝聚起一支高素质的课程教学队伍和一个高水平的学科团队。当然,在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宏观层面上对专业、课程把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丰富,课程考核中如何全面衡量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程度,如何选择符合本院办学水平、特色和优势的教材,如何开发立体化教材等。这些问题只能通过不断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加以解决。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四
今年4月,高等教育研究与评价中心对学校教学督导队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聘任了第三届教学督导组。一年来,教学督导组在校领导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精神,坚持督与导相结合,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的工作方针,本着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全面规范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思想,坚持在常规管理中抓规范,在规范管理中求创新,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提高我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主要的教学督导工作与成绩
(一)完善制度,优化队伍
在学校领导正确指导与亲切关怀下,于本年初对教学督导队伍进行了调整和充实,聘请了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敬业爱教、教学经验丰富、熟悉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并组成了第三届教学督导组。本届教学督导组设立组长1人,组员6人,由上一届的4位教学督导增加到现在的7位。教学督导组的优化,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了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改变了原有的督导工作职能,从以督为主逐步转变到以导为主,督与导相结合。
为了便于监督和管理,结合督导组专家本人的业务专长,根据相关性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督导专家与教学单位(院、系、部)进行了分配,每位专家主要负责1-2个教学单位(院、系、部)。
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年对《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完善,使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适应工作实际情况。
(二)深入教学一线,督导教学全过程
近一年来,督导组的专家勤奋工作,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认真调查研究,督促检查教学工作,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学校教学工作的状况,为稳定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今年督导组成员对450名教师进行了督导,累计听课达514节次,听课面覆盖我校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包括汉中校区。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督导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换意见,交流看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比较全面掌握了学校教学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教学督导组在工作中,能坚持原则,注意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专家们能贯彻落实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处处为学校的教学质量负责;十分注意工作方法,尽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能正确地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给予热情指导;对教学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能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对青年教师的点滴进步,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常规工作,维护教学秩序
一年来,教学督导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工作。
1.开学初教学检查。为保证学校开学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督导每学期均参与开学初的教学检查,对第一节课教师的上课情况、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督查。本学期开学初,7位教学督导共检查了73节课。高评中心总结教学督导的检查情况,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与学院通报。
2.开学初试卷检查。为了加强教学管理,规范考试过程,保证考试工作的客观公正,教学督导积极配合教务处,在每学期开学初对上一学期的期末试卷批阅及整理情况进行检查。试卷检查范围涉及全校11个院(系、部)。教学督导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处细节,结合自身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向各学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3.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学期教学督导均协助教务处,深入到各个院(系、部),检查、监督、评估教学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与意见,成为学院教学质量的好帮手,教学管理的好参谋。
4.考试巡考。为严肃考风考纪,规范考试过程,保证考试工作的客观公正,每学期教学督导均参加期末考试巡考,对考场的考风、考纪进行巡查,以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和严肃性。
(四)善于发现总结问题,积极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年来,督导组成员结合日常的教学督导活动,善于发现和总结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改革和改进的建设性意见,为我院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对语音室的设备长期存在的问题,学术衔接问题等等,都能够明确地指出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五)参与校内评审、评估,发挥导向功能
校内评审、评估工作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学督导作为学校的老专家、老教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他们成为校内评估、评审专家的首要人选。今年,教学督导参与了博士生论文评审、经贸管理学院授课竞赛、电子商务新专业评估等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20xx年教学督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教学督导相对于我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类型而言,人员还偏少,所属学科偏窄,督导范围不能全面覆盖,如研究生教学、实验课教学等;对教学督导工作的宣传不够,广大教职工对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教学督导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等等。为此,新一届教学督导工作的初步打算是:
(一)进一步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按照教学督导内涵发展的要求,新一届教学督导增加了英语、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专家,今后还要继续吸纳其它领域的教授、专家。在做好督导队伍充实、调整的同时,对教学督导开展督导专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督导专业化水平。
(二)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自身学习
教学督导要紧跟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近年来,由于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很快学校也引进了大量的新生力量,带来了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我们要加强学习,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把教学督导工作做好。
(三)进一步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
坚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的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为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为促进教学督导工作上水平上台阶,新一届教学督导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督导工作制度》与工作流程;进一步完善督导信息反馈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增强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意识,强化为教学服务的职能。
我们也希望学校各教学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充分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对教学督导反映的教育教学问题做出积极反映,以保持并促进教学督导的工作积极性,以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进一步做好专项督导工作
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面对教育部“质量工程”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新要求,新一届教学督导将继续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为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20xx年,教学督导将对中医学、中药学两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及我校大外教学改革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充分发挥其为教育教学发展服务的功能。
今后,在校领导正确领导和关心指导下,教学督导处将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与各方的交流与沟通,不断完善制度,提高服务水平,使我校教学督导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五
标题:论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及应对策略
ххх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指导老师:ххххх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缘起于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等方面的矛盾动因。在这种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不适,主要有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的视角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所引起的心里不适,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这些心理不适,给出教师的自身努力、学校的策略和社会支持等三种应对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心里不适;应对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正文]
一引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学校策略层面
学校管理策略
学校的培训策略
学校的交流策略
社会支持层面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结束语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六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在不知不觉间便应该写整个实习期间的总结了,同时也预示着陪我相处了半年的学生与实习生将会面临分别。不管曾经的相处留下的苦是乐还是其他,总之实习中师生之间留下了种种只得品味的多重滋味,在现在离别之际总会令空中飘荡着丝丝分别的苦涩。
清晰的记着,那是20xx年x月x日,一个对宁晋县和新河的实习生来说是一个新的生活开始的日子。大家早晨六点多便整装待发,乘上大巴向未来半年实习、生活、学习、奋斗的地方驶去。
高速路一个多小时的结束预示着我们的目的地到了,我的实习地――宁晋,终于到了。在宁晋职教中心大家下车,在教育局的相关人员安排下到小礼堂集合,进行实习生欢迎会。一排排快坏掉了的凳子,布满尘土的桌子,稍显歪的横幅,在这样的环境中听着宁晋教育局相关领导操着浓重乡土气息的普通话,在这样的环境中只有丝丝新奇而在路上的激动渐渐的平息了。两个小时后在认识了实习学校的副校长后在他的带领下坐上面包车缓缓地向东城实验学校出发。
慢慢的整个学校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先看到的是学校所在地宁纺的大大的一个牌坊,在驶过排放后穿过学校的门和正在施工占用的操场后,一栋教学楼以及宿舍楼出现在我的眼前。看着教学楼还不错买就是不知道我们的宿舍怎么样,怀着好奇又紧张的心态在黄副校长的带领下以及学生的帮助下走进了学生宿舍楼,在那里搬进了会住长达四个多月的一个窄窄的宿舍。
初到时天气还比较冷,第一天晚上睡觉半夜都被冻醒了。拖着疲惫的身躯的,第二天早晨去找负责实习生生活的贾书记,在他本着尽量解决我们生活问题的态度下,第二天各种采暖或保暖的东西陆续送给了我们实习生,令我们在这少有冷意的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丝丝温暖。
又一天天匆匆过去了,校长帮我们每个人都安排了一个指导教师,在这一天认识了初二5、6、7、8班的生物老师――冯永慈老师。
初到这里,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那么陌生,在冯老师的安排下当天晚上认识了5、6班的学生,很短暂的介绍后便让他们上自习了在他们好奇的目光注视下稍显紧张的度过两节晚自习。以后,在前几天重点是听冯老师授课,了解这个学校的授课的模式以及冯老师的授课具体安排后开始了正是的讲台上的生活。
实习期间我主要的任务是初二四个班的生物课和历史自习课以及小学五年级的数学,并在其他时间帮着处理一下学校日常工作中的琐事。
在开始,感觉时间有些把握不好,每次准备都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便慢慢的揣摩着指导老师的授课方式,不断的模仿着,然后在模仿后有添加着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在将近一个月的学习与时间中逐渐克服了自己授课内容方式单一、课上互动过少。但是,课上气氛不够严谨或者说学生在授课时态度不够严肃,这个问题还是需要不断的克服,在慢慢的实习路中这个问题虽然说通过强调纪律解决了,但是还是不够圆满,希望在将来会找到一个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尽量不令学生太过拘谨也不过分的轻松导致课上纪律难以维持。
在这里,学到了怎样利用导学案来引导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授课的内容安排。由于是初中,所以这里的实验比较少,通过与老师沟通尽量做了一些可以做的实验,在实验中不断纠正着学生在实验室不良的习惯例如:随意打闹、对待仪器不轻拿轻放、随意放置实验用具等。
新来的实习生会面对各种挑战,课堂纪律问题是最令人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实习生都想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尽量与同学们处好关系,但是那个与学生相处的度怎么都不好把握,通过一次次的与那些表现不好的学生谈心甚至批评教育才慢慢的有了一点好转,关于这一点我发现实习生的最开始一定要树立起威严,尽量严格要求学生与自己,将课堂秩序维护好后慢慢学生习惯了严谨的教学气氛后可以适当的宽松一下来联系实习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添加一些具有趣味的互动活动。总的来说,实习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既要保持一种师生关系又要体现朋友的友谊,关于怎样与学生相处,相处的度的把握至关重要,这个需要具体联系实际通过不同磨合调整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
另一方面,作为实习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比如几次作业背不过就可以稍加惩罚或者通过班主任的名头给他施加压力,但是尽量不要在别的老师面前说学生的缺点,因为学生对老师的这种打小报告性质的行为很是反感,
通过处理日常作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针对学生表现的不足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或者进行知识的讲解。在批改作业方面要对体现出来的错误在课上进行明确纠正,关于其他比如字迹、格式的内容可以联系将来的考试或者其他进行强调。还有就是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可以更加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学习新课与复习的次序。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七
一、中学体育校本开发与资源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各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实际使用率与资源发挥作用的大小,反映了中学体育校本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学体育课程资源是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来源,是学校体育进行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课外活动的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人、财、物的支持。根据学校学体育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来说,有形资源是硬件条件是可以通过经济的投入得以改善的,这些有形资源也是体育课程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基础和条件。无形资源就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这种无形资源的能动性和可塑性较大,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密不可分,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两种资源的多寡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一个中学体育课程的质量和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潜能如何。当然有形资产也是无形资产得到有效发挥其最大能量的基础。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如果要使得有形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就需要无形资产的关键人去组织、管理和操作与利用,才能更好的发挥有形资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的作用。其次,无形资源的效益发挥无疑是依附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效应。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离不开资源的保障,所以在确保有形资产为教学的基本环境提供便利的前提下,作为无形资产的主体———人可以通过自身在教学中能量的释放,更有效的运用于校本课程教学的进程中。因此,这两种资源之间的形态可以相互磨合和利用,使得有形资源的效益发挥到最佳,使之成为教学稳定和持续发展的资源保证。
二、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配置
体育课程与课程资源关系十分密切,没有体育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可言,体育课程必须有体育课程资源的支持,才能实现体育课程改革。中学体育资源的配置,是指社会(国家政府、社会部门、工矿企业、私人资助者等)、教育的受益者和家庭对中学体育事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种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首先中学的体育资源是根据不同区域和学校的调控,学校的布局,等方面来进行的。其次,就是在学校体育资源配置已经配备的情况下,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资源的管理来提高场馆、设施和设备的利用率。为此,从宏观层次上中学体育资源的配置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它的目标就是在于提高中学体育校本资源的利用率,使之在投入有限的资源下发挥其最大效能。从微观就是使无形资产如何发挥他们更大的优势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投入的有形资源能被利用发挥出最大效益。
三、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体育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所以,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资源的配置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学体育校本资源宏观层次的分配。根据市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来看,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同样有计划方式、市场方式和计划与市场的协调结合。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这几种资源的配置计划方式都是依据教育整体利益和发展的要求,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体育教学中的。这些资源配备的主体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由他们统筹安排分配到一定的地方去。另外,最重要的是计划方式虽然配置的时候信息准确并且完备,但在实际运行中往往由于一些人为的分配不当,使得资源使用效能偏低等一些弊病。市场方式是中学体育与市场经济互动的规律,有时候中学的体育资源可以凭借市场的调节将体育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其效益和最适宜的地方。中学校本课程的配置在市场的调节机制作用下,对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作用不是单单靠挖掘自身资源来调节中学体育教学的供求,而是在除了校本资源以外的校外资源的数量、资源结构的调整和安排上,都必须考虑到校本课程的需求。另外,学校领导要重视并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确保场地、器材满足课程及体育活动的需求。因为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涉及的是整个中学体育资源的优劣,并具有特定的资源使用范围,须通过校本课程的设置和课堂的教学来体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其效能的展现。这种表现形式就如同体育教学质量是否真正体现校本课程,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其二是中学体育校本资源微观层次的使用和再分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这个活动的结果是开发出的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课程资源被利用整合到课程的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活动中,在与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的交互作用中对这些人群发生作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相关的机构统一计划配置后,通过与社会等资源的互补和利用,最终把这种资源的服务于学生,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运动设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如校园足球的开发、新兴项目的引入、各项小型比赛、举办校园体育节等。另外,通过企业、个体及有关部门会为中学体育提供赞助,增加运动设施,使中学体育资源配置上更加优化。为此,任何一种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都要从资源的计划经过运行,再到其使用的条件和基础。由于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资源配置的重点不一样,计划方式强调“最重要”和“最适宜”,所以这种资源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强调的是资源的优化组合和发挥能量,这样的资源配置显然最关键的是要使得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上的“有板有眼”必须要解决好教育资源的有限和教学需求的无限这一对矛盾。现在随着我国城乡大搞基础建设,部分中学体育用地面积缩水,不能满足大部分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开发体育课程,合理利用有限的中学体育资源,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办出学校特色,将是近些年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追求的目标。
四、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资源配置的原则
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教育资源配置的相互协调是为了避免中学体育资源的浪费,保持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得有形资源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教学硬件基础,更能促使无形资源为推动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发挥更大的能量。
1.坚持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开发有形资源,拓宽体育资源来源渠道,拓展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坚持教育可持续发展,本质上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需要而推行的教育,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发现,首先要制定出适合本区或本校教育可持续发展总体方案,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体质,提高体育素质。二是重视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把兴趣、爱好作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驱动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把体育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之一,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教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还要保持诸如保护环境、低碳课堂的内容设计、弘扬传统体育文化等,应强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本学科领域的课程建设,与终身体育意识挂钩。开发有形资源,提高中学体育设施场馆的利用率,利用节假日期间的体育场馆有偿经营,举办体育竞赛,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拓展校本课程内容的开发。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管理者、教师应积极采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过程中,增强应用探究的实用性,并对体育资源的供给渠道通过加强校园建设和投入,利用各种校园活动、和谐校园的创建活动和宣传体育文化的机会在节约型学校建设的同时,拓展实用性强的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的有效性,提高办学效益。
2.提高无形资源的潜能,注重校本课程开发的有的放矢
无形资源的潜能要从多途径地加以培养和提高,如加大体育师资的专业素质培训、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为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制定惩奖机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个案:宁夏银川金凤良田中学:《开发民问跳(踢)方活动的研究》、福建厦门市二外国语学校:《开发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应用与研究》,等等。这些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把课程开发当做课题来研究,从课题的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确立———评价体系的制定,各类无形资源都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也为该项目在当地的各中学推广提供了经验,并为开创各类体育协会、团体与学校合作开发体育项目提供了条件。对中学体育校本开发和体育活动实行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合理组织和利用两种资源,运用先进的教学、训练手段使之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保证无形资源能量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等等。这样既体现了中学体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构成,反映了中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内容实施过程中的可适用性、实用性。同时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应,从而节约资源和减少损耗。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八
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国贸系教师在已有课程《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的基础上,继续探讨进一步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方式。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具有明显的应用性、综合性和边缘性。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应用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以适应即将面临的毕业论文写作和答辩的需要,及为当前和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查找和整合文献及有效写作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济论文的概念、经济论文的特点、经济论文选题的原则、选取论文写作、材料的原则和标准、查找学术资料并进行文献综述和评价、论文的结构程序、论文写作提纲的构成要目、组织论文段落的要求和方法,以及以杉达学院毕业本科论文要求为例,做材料和论文格式的规范,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后练习相结合,典型材料学生当堂分析和教师综合评点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辨识不同学术观点的能力,训练实践写作水平和文字表达水平,提高综合运用写作知识的能力。
课程改革围绕着五个方面展开,每个方面各具特色:
1、师资配备合理完善,同一班级轮流上课
首先,师资配备方面,每个班级配备两位老师,10个平行班共配备4位老师。课程的设置为第一周到第八周,前四周为理论部分,后四周为实践部分。其中,由杨云母教授和蒋君仙博士担任理论部分的讲师,杨教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厚重的科研成果,在优秀经济贸易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授课内容厚积薄发;蒋老师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学术作风严谨,学术成果丰富,理论积淀和实践经验颇为扎实;由孟海樱老师和袁洪飞博士担任操作和实践部分的讲师,孟老师有着多次长期海外留学经历,勤奋好学,作风严谨,心思缜密,教学手段多样化,擅长课堂设计;袁老师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授课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强,富有责任心,注重细节和实践,熟悉论文规范,擅长文档处理。
2、集体备课,共同讨论和统一考核
袁老师是较早授课的老师,完成了全部的制作和课程文件资料的制作,在此基础上,孟老师和袁老师共同进一步规范了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以及教学进度表,细化了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详细讨论了在每一个知识点上学生需掌握程度,并且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全面完善和补充了。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早在前一个学期末,由四位老师召开了课程讨论会,成立了在线研讨群,时时就课程信息和新的想法进行商讨,更新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就教学分工和讲解内容和侧重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工。确认了第1讲“文献资料的检索”,第2讲“从选题到定题”,第3讲“立题申报”和第4讲“论文结构和开题”由杨老师和蒋老师负责,两位老师再进一步集体备课和统一进度。
在操作部分的第5讲“文献综述”,第6讲“论文写作规范”,第7讲“论文写作与修改”,第8讲“毕业论文的答辩”中,在课程开始前,由孟海樱老师和袁洪飞老师以分工制作初稿并交叉复核修改的形式,针对每一章分别制作了课前问题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位老师大量搜集了往届学生优秀的和失败的典型案例,在保护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供上课操作和学生讨论使用。
3、实践“翻转课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鉴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不同特点,本课程在理论部分主要采取课堂讲解的方法开展教学,而在实践操作部分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把这一国内外较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于《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中。一直以来,“一切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动听的口号容易被错误理解为教师可以替代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要严格在教师的指示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等,这是教育最大不幸。本课程的实施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希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上述统一备课的基础上,授课前向全体学生分发全部,以及课程标准及要求。要求学生课前学习ppt和相关资料,课堂的前15-20分钟教师提问提前设计的课前问题,题型有问答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效果,因此可以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理解有难度的问题,留出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师生互动和学生小组讨论问题或请教教师问题,如课内让学生分组讨论,简易问题由组内讨论和互助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由教师解答。而非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地毯式全面铺开的、重点难点不加区分的ppt讲解中。而这正是“翻转课堂”的精髓和要义。
4、课程评价方法创新
教育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课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不能仅仅把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在课程进行中,允许学生依照课程进度提交自己的课程作业,并允许每个学生多次修改和精进自己的作品,主要目的即是设计一个让学生有动力实现自我突破和提升的环境,达到服务于短期内的毕业论文写作和长期内的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辩证思考能力的目的。
课程在评价方式上较以往更加灵活和多元化。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采取了非闭卷的提交论文相关材料的方式。其中立题申报表15分,开题报告书30分,文献综述30分,出勤、小组任务、课堂表现、笔记等共25分。每一项材料都有细分的评分标准和要求,由四位老师统一改卷和赋分,做到公平、公正和高效。
5、与毕业论文写作顺序承接
在课程收尾之前,由授课老师进行论文动员的宣讲工作,课程的结束即是正式论文工作的开始,结课的当时学生正式提交论文题目,继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和进入论文后续工作。
因此,《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能够做到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有效对接。对学生来说,对后续的论文工作进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和实际的规划;对教师来说,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写作方向,提供及时的专业指导,使得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产生学术研究的兴趣,建立规范写作的信心。
《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课程改革促进了国贸系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程改革最大的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特别是要求教师本人在学术研究方面更上一层楼,而“教学相长”、“为人师表”的理念使得授课的四位教师在提高科研和教学能力方面想得更深,走得更远。几位老师在论文发表和课程建设方面分别有着各自的提高。
2、“翻转课堂”实践成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化
本学期课改的一个主要突破口即是“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运用,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实现这一转变,关键点还在于把课堂让渡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统治权威,而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强劲助力。学生上课热情普遍较高,对论文写作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半数以上的同学大有跃跃欲试、“小试牛刀”的态度。
3、课改兼顾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课程改革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经济热点,从专业的角度,提出和解决关乎国计民生和世界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启发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课堂教学的效果真正得到体现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获得,而对于知识获得的过程和获得知识后的应用重视不够,死记硬背和机械记忆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大打折扣,未达到预期效果。本课程授课理论和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结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应用和强化。课程改革后,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老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都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展开,让学生从各项习作中体会到资料搜集整理、不同观点辨识分类以及专业知识活学活用,甚至有时需要自学新的理论和模型的重要性。
当然,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几位老师还是碰到了一些实际的困难,比如机房数量不足,有时需要教师走动两边解决问题,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课堂的时间,等等,此外,教师自身学术水平虽有提高,但尚需进一步走出校门,接触更前沿的学术信息,为日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十九
1指导思想
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争经三年内建设出符合中职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要求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突出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与针对性。
职业性。
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开发,构建基于临床标准,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实践性。
引进临床儿科护理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弥补教材置后问题,减少学生适应实践的阻力,以临床路径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学做一体,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实现学校与医院文化融合、课堂与病房融合、课程与岗位融合、学业与职业融合的总体目标。
针对性。
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形成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师共同参与,共建、共育、共管的教育体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达到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五个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2建设目标与思路
建设目标。
(1)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整体教学水平。(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儿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3)具有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先进,符合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4)具有完备的教材体系,编写出与精品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总之,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课程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课程特色鲜明、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精深、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能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的精品课程。
建设思路。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
xxxx年,我校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开展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考评为契机,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积极采取措施,维护学院安全稳定,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学院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一是调整充实了学院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院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将安全稳定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学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三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院与各部门(系)负责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保证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能够落实到位。
(一)召开会议,传达精神。我们及时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市教育局《关于印发的通知》文件精神,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我院安全工作情况,要求各部门(系)要确实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并结合日常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教育,抓好管理,在团学干部、辅导员会议以及学生主要干部会议上,深入进行动员,提出要求,使安全工作真正深入人心。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针对在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操作性强的多样化教育。一是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标语、宣传栏、班级板报、主题班会等校园宣传载体,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二是开展以安全为内容的板报评比工作。三是举办有关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四是通过聘请xx市检察院用“以案释法”的讲解进行法制讲座。五是跟xx市公安局禁毒大队联合,在国际禁毒日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六是针对各种诈骗和夏季学生到海边游玩较多,及时召开辅导员工作会议,提出安全防范要求,并印发宣传单给各班级,做到未雨绸缪,预防在前。七是与xx市地震办联系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为增强宣传效果,还张贴了有关地震知识的宣传图画等。大大激发师生员工参与开展“安全教育周”、“安全月”活动热情。极大地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一)有效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一是我们根据上级关于做好高校稳定工作要求,完善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制定《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对敏感时期或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及校内发生的突发事件,我们都十分注意收集师生的思想动态,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妥善地处理,把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根据xx市委教育工委和教育局的要求,从4月份开始到奥运会结束,我校坚持实行24小时有领导带班的值班制度。三是学院一名女生在校外被害,我们及时召开会议,努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二)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措施。一是我们经常对消防器材进行检查保养。今年以来重新更换了40瓶灭火器,56块安全出口和疏散指示标志等。目前,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都配备数量足够、性能完好的消防器材,保证在发生火灾时都能充分发挥作用。二是邀请xx市公安消防大队指导员到我校给师生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并在消防大队的指导下,成功地举办了消防演练,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在班级中选派并培训了一支学生心理保健员队伍,使不同的学年层次学生提出相应的预警机制,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挫折,增强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学校十分重视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的综合治理工作,坚持集中重点整治与日常长效管理相结合,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在今年5月份,我们把校门口治安问题、交通隐患问题、非法营运车辆问题作为我们整治的重点,及时向xx市有关部门报告;在xx市综治委、公安局、公交公司等部门都派人来我院现场勘察、了解情况、研究对策等,经过以上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进行了整治,为学院的教书育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技防工作不完善。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比较低。校园周边还时常存在着非法经营的流动饮食摊点。我们对这些问题十分重视,正在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后,我校要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xx市市属学校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考评标准》的要求为目标,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方法,把学院的安全工作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师生安全防范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院安全工作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育人环境。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一
时光飞逝,四个月的孟店小学支教已结束了,回首过往,从记忆的海滩拾起的是一个个印着孩子们身影的美丽贝壳……
20xx年9月7日,我满怀期待之情登上了开往息县的大巴。作为自己的第一次支教之旅,临行前的心情是万分激动的,因为我要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并在那里留下我青春年华中具有代表性的时刻,这也将是我此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开端。出发前我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怀着赤诚之情的我,在同寝室人的陪伴下,提着大大小小四包行李,看着她们吃力的样子,我独自暗笑,我拿着几十斤的行李却走的分外轻松。登车前我们在等校车的那段时间里认识了支教队伍的其他同学,他们有来自政法学院的,体育学院的,外国语学院的……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班级,不同的院系,但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给息县的孩子带去新的知识,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外面的世界,更好的学习,走出小范围,走向大范围。
也许是拥有共同目标的原因,我们的团队成员就好象多年没见的老同学一样,相互问候,共同探讨支教的方法等,很快成了好朋友。其实一个团队要想成功的完成团队的目标,首先团队的成员必须相互熟知,才能有利于团队工作的协调一致。最终合理高效的达成目标。所以一开始的成功会面就预示着一个完美结局的到来。在大家的讨论中我似乎看到了我们胜利时的情景。
汽车开的不是很快,我们谈论的声音伴着车窗外的美景,在我看来像一首首山间民乐一样,那样的迷人,那样的动听。听着如此动人的旋律,单调的车程,我们没有一人感觉到丝毫的无聊和疲倦。伙伴们在车上聊着大学的种种生活,聊着将要到来的支教生活。那时我煞有一种感慨——我们也是一群孩子啊。
1个多小时的车程,很快结束了。到了息县教育局我们下了汽车,教育局把我们一行几十人又具体分配到各个乡,至此我们的支教生活也拉开了序幕。此刻的心早已飞到了那片我们期待已久的“战场”——我们所要支教的学校。接下来我们又坐路口乡中心校的包车,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飞驰着,清新的空气夹杂着点点雨水的气息扑面而来,煞有心旷神怡之感。并且从此之后当伙伴们回忆起那段飞车经历时,都还有些后怕,感觉像是在坐碰碰车。
到了路口乡已接近中午,中心校的老师带我们几个去吃饭,说是给我们几个大学生接风洗尘了,吃饭时中心校的邱校长说要把我们一行六个女王分到六个学校,我们几个的心都提到嗓子眼里了,一人一个学校,那要一个人去面对我们的第一次教学工作,一个人去面对在外独立生活,一个人睡,一个人去面对天黑……“不行”,我们六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来时我们学校的老师说一般会至少两个人在一个学校的啊!”邱校长和其他几个老师叹口气,说:“你们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但是这边太缺老师了,现在都开学一个星期了,几个学校孩子们的课都还没开啊,特别是英语课,都是老教师了,没人能带的下来啊。”我当时一下怔住了,我以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严重缺少师资的情况早就是过去了,可是老师们的话还是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再说什么我就没听进去了,我一心想着赶紧到学校吧,为了学校的孩子们,让我怎样都行了,既然我来支教了,既然我是抱着奉献的精神来的,一个人在学样的因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什么我都不怕了……
吃完饭我随着孟店小学的曹校长又转车去我的目的地——路口乡孟店小学。自从学校的大巴车下来大概又经历了2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在傍晚前我们赶到了支教的学校。如果说在吃饭时听到接待的几个老师的话是一个震惊,那么见到我支教的学校时我着实吓了一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陋的小学校舍环境,还有破旧不堪的桌椅板凳,这让我仿佛回到了我上小学的情景,而那已是十几年前。眼前的小学竟还是这般,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是我产生退缩之意,反而更加激发我在这里挥洒热血的激情,想到这里,倍感身上的重担!农村教学环境还是不值得我去乐观,很多现实条件的制约下,农村教学还是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我想就用我的知识去尽力给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添光彩吧!
刚一下车孩子们便拥上来,老师老师的叫的我心里乐开了花,学校的老师也都从办公室出来了,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吃了顿简餐。校长把我负责的三年级数学课本,三四五年级英语课本及参考书都拿过来了,明天就开始上课了,我必须上好第一节课啊,就在灯光下拿起课本和参考书备起课来了,支教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9月8号,是我正式开始支教生活的第一天,今天,我早早的起床享受这天然的乡土气息,我拿着课本走进教室,开始我的第一堂数学课,课间我很高兴地和孩子们交流嬉戏。很快和几个比较活跃的男孩成了好朋友,而且很荣幸的被挂名为“最漂亮的数学老师”。从言语中我知道他们很期待大学生老师的到来也很乐意和我一起上课好好学习。这一天很快的过去了,很多情况都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其实这对我们都是一种锻炼吧!就好像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挫折一样,每个人都是没有准备的去迎接的。所以面对眼前小小的困难,更是考验和检验我能力的时刻了。看着学校的老教师艰苦却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既然他们都能坚持下去,生活在风华正茂时代的我又有什么理由抱怨教学生活条件的不好呢?想着来支教时老师嘱咐的话,我更坚定自己的想法,一定要努力的做好自己,带好自己的课,让孩子们学习更多的知识,振兴自己的家乡。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要首先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去认认真真的了解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只有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知彼,才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的承诺!每周我抽出空来,走访每一位学生,风里来雨里去,没有用多长时间,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已经被我掌握!班级的基本资料一旦摸清,师生之间的关系随之和谐化,有了这样子的保护伞,师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也就水到渠成!
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后,紧接着我就开始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上下功夫。首先虚心向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取真经,认真地听取老教师讲课时方法的选择;再者我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名师模范公开课讲演,真正见识到名师的大课堂,悉听名师讲课的经验传输,真正领略到名师的风范!虚心学习到一线经验后,结合着本班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教学中摸索前进!
在我的课堂上,首先讲究的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作为导入语言,作为上课前的“药引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知识的海洋,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在讲授的具体环节中,我主要采取是师生互动方法,采用提问设疑互相交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每每看看学生们一个一个跃跃欲试按按捺不住的样子,我心里别提有多美,比吃了蜜还要甜!课堂上我给学生们充分的空间让谭们自由的发挥,课下我通过和学生们交流,给他们留下许多奇闻异事,将数学英语上的知识和他们的小小好奇心紧密连接在一块,彻底地吹响了他们向知识海洋大举进攻的号角!于是乎,小家伙们通过各种途径探求最终的真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体会到了寓教于乐,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的真谛!
平日生活中,特别是周末双休的时光,学生们和我是真正的朋友关系。学生们经常从家里带些特产从很远的地方来到我的住处!刚来时的时候天气还有些热,看到孩子们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心里真是一阵酸楚,热泪盈眶,甚是让人感动,这也因此成为我心中永不灭的一把火!他们是我生命中永恒的瞬间,是我人生中的一笔巨额财富,是我奋勇拼搏战胜一切困难的不竭动力!
四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这一次支教,我带给孩子们很多知识,同时这次支教也让我收获很多,和孩子们的友谊,和校长老师们的友谊,还让懂得了要有坚韧的品性以及面对生活风浪的勇敢与无畏。别了,我可爱的孩子们,别了,我的孟店小学支教生涯,尽管有诸多的不舍,我还是踏上了返校的路。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再见,我会用接下来的时间更好的掌握知识,为此后我的教育生涯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但我永远不曾也不会远离你们,我会在你们不远处看着你们成长,并祝福着你们,必要时尽我的所能对你们进行帮助。这种帮助和付出不是由于怜悯和同情,而真的是出于相同经历的共鸣的召唤和对你们成长成才的殷切期盼。只希望孩子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为自己的家乡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飞翔吧,拥有无尽希望的孩子们。你们的未来也是祖国的未来,见证并帮助你们飞翔,对我来说是一件多么光荣事呵!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二
一、esp需求分析理论与商务英语课程设计
需求分析理论是esp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设置及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础。esp的发展经历了语义分析、修辞或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语言技能与学习分析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五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目标情景分析)是对学习者未来使用英语场景以及在此背景下的交际内容、方式、途径及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即将学习者的需求分析与语言分析结合起来。目标情景分析即需求分析,是esp产生并发展的动因,被称为esp的源泉和精髓。目前在需求分析的大框架下,主要有现状分析法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析法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分析法包括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两方面内容,其中前者是分析学习者学习的目的及未来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的状况;后者是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包括学习者欠缺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步骤及方法等。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构成了需求分析的主体内容,是esp教学的核心。需求分析的关键是找出学习者现有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较之于社会和自身期望值之间的距离,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必须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在需求分析环节把目标需求分析和学习需求情况分析两种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本人的外语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需求及期望,本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以及语言应用环境等进行需求分析,设置合理的课程大纲,并根据反馈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进,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二、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esp需求分析的理论指导下,笔者对所教授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受试者为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三年制经济管理班和市场营销班的大专学生,时间为2013年9月,共发放问卷58份,收回有效问卷55份。
1.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个人基本信息(年龄、性别、目前的英语水平);对商务英语课程的总体认知(学习目的、课程对实现目的的帮助程度、学习态度);对教学模式的意见(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对商务英语教材内容的意见(满意程度、学习中的突出问题)。
2.结果与分析。
1)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能力)优良比例很少,只有6%;听、说方面最为薄弱,占学生总数的84%。因此,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较弱,尤其是听、说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多方面注重听、说环节的训练。
2)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认知。
75%的学生认为商务英语课程有助于提高其就业竞争力,63%的学生想通过该课程提高英语应用水平,33%的学生对该门课程感兴趣。由此可知,学生大都认同课程开设目的,但是由于自身未将学习与将来工作需求相结合,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授课教师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意见。
67%的学生认为需要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方法上,84%的学生喜欢观看视频资料,47%的学生喜欢小组学习,33%的学生喜欢个人学习。可见教师对基础知识的详细讲解是必要的,在教学中可采用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另外应适当采取多媒体教学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
4)学生对商务英语教材内容的意见。
67%的学生认为现有的《经贸英语》教材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度超过70%,56%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适合现阶段自身英语水平,在回答商务英语学习中遇到的突出难题是什么时,有87%的学生选择了“商务术语词汇”,有76%的学生选择了“商务谈判突发情况处理及英文阐述”。这些反映了课程教师应当选择与专业及岗位密切相关的教材,并注重对词汇等教学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课堂情景模拟等方式。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本院经济管理班和市场营销班学生对商务专业英语教育的需求迫切,但大多数学生英语语言基础不扎实、英语听说能力较差。因此笔者建议在学生专业英语学习阶段采用既加固学生英语基础,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突出职业导向的esp与egp融合式教学方式。
三、高职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
商务英语esp课程设计是建立在将学生实际水平、自身需求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笔者以需求分析理论为指导,以2012级经济管理专业共29名学生为教学对象,在2012级的第三学期进行了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具体是将外经贸业务洽谈作为专业英语课程,选用《经贸英语》教材;在教学中采用基于需求分析的esp与egp融合式的教学方式,融合词汇讲解、文段阅读、翻译、情景模拟等环节。
1.注重专业词汇学习,打牢基础。
在专业词汇学习中,利用构词法知识引导学生学习egp和esp专业词汇中具有共核的多义聚合词;对于一词多义的词汇启导学生在专业英语语境下理解其含义。如promotion一词,在egp中意思是职位的提升,但在外经贸esp中却表示商品促销。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用了对比教学法,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外经贸esp中的词汇和术语进行语义比较,通过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释义来加深学生印象,从而熟练掌握。
2.加强应用文写作,提高读、写、译能力。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三
一、新课程改革下上好小学语文课的重要性
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逐渐发展了自身的大众化特点,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有非常独特的重要作用。近些年来,由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沿袭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难以提高,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上的需求。目前,教育新形势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逐步被引入到学校的教育章程之中,基于这种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在教育新形势的背景下正在展现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实行人本管理的课堂管理方法
所谓的人本管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本”在人本管理中实际有两方面含义,第一方面,目的和中心,也就是指学生本身是管理活动开展的主体,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学生为核心来开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前提。第二方面是根本的意思,也就是说学生本身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根本。所以,人本管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是让学生得到全面的解放,包括学生的思想、性格等方面,意在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学校在实行人本管理时,首先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学生开展一些良性的活动,并且通过这些活动,以较小的消耗获取尽可能多的实际效果,达到完善学生品格、增强学生基本素质的最终目的。
(二)对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想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主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课堂,增添小组讨论形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开展小学语文课堂辩论形式,促进学生主动投身于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来。其次,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地位,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指导学生学习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最新的现实生活案例,在教学方式上引领学生学习。同时在课上多注意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充分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氛围,把学生放在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要想改变传统单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开展热点话题讨论,并组织小学语文小组讨论会,增加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多选取贴近生活的小学语文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还要适当地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传统的严谨教学风格,幽默和轻松的氛围更容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可以运用多媒体数学,例如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用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建立适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做标准。传统的原有课堂评价体系无论在评价主体上,还是在评价的客观性方面,都相对不科学,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发展的要求。因此,建立适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评价体系要符合课程发展的要求。第二,课堂评价体系的参与者既要包括评价体系的研究者、教育管理机构,又要包括一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评价体系要和小学课程教学的发展相适应。第三,课堂评价体系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更有效的参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本身素质为目的,使其具有正确的生活观念和健康的心理,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从而促进其在身体与心理上的良好发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情感,还拓宽了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视野,使学生的日常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并且对丰富学生文化内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全面推进学校各管理工作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打开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四
本组于8月27日离校前往库尔勒市,经过学校安排,于8月29日正式进入实习。经过历时八周的实习,于10月20日离点。对于我们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实习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学习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向教师过度的重要环节。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实习学校的积极支持和实习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小组在库尔勒市的教学实习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现将我小组实习情况总结如下:
我实习小组在库尔勒市分三个实习学校进行实习,分别为:华山中学、库尔勒市第四中学、巴州二中,这三个学校均为巴州地区重点学校,在全疆都有一定名气,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习氛围浓厚,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小组成员分配情况:其中华山中学和巴州二中各分4人,分别是。其余8人分到市第四中学,实习小组八位同学分别是:。该小组是第一批进入该学校实习的新疆师范大学的学生。所有成员中除了第四中学的汪丽萍、张迪分到初中部以外,其余成员均分到高一或高二年级上课及代理班主任。实习中我小组共听课282节,平均每人讲了5个教案,15节课,个别成员讲了9个教案43节课。
这次实习达到了毕业实习的预期目的,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良好声誉。在学校与社会这个承前启后的实习环节,同学们对自己、对工作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实习收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工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积极肯干,虚心好学、工作认真负责,主动向老师学习,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认真写好听课记录,成绩良好。实习学校的反馈情况表明,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普遍受到实习学校的好评。大多数学生能胜任指导教师所交给的工作。给学生教学的同时,不忘总结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实习方式。
实习学校指定了指导老师来指导学生的日常实习。学生在实习学校,以双重身份完成了学习与工作两重任务。我们和正式教师一样上下班,完成教学工作;又以学生身份虚心学习,努力汲取实践知识。同学们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强的工作能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受到了实习单位及其指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3、实习收获。
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通过直接参与教学工作,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有所提高,圆满地完成了本科教学的实践任务。二是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就业和将来的工作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三是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4、组织管理。
带队教师亲自到实习学校,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协调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带队指导老师们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尽职尽责,对保证实习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习学校为本组每位成员指定了一位指导老师和指导班主任,实习第一周按照学校实习计划进行听课和评课,从第二周开始大部分成员进入正式讲课阶段。
第一、在听课方面,我组成员制作了各学校政治教研组的统一大课表,要求各位成员要在没课的时间尽量去听课,不限于本人的指导老师,各位成员可以根据自己所带年级和所授课程,有选择地进行了听课。在实习期间同学们不仅听了指导老师的课,而且听了其他许多老师的课、实习学校一位高三资深政治老师的课以及一节非常精彩的高中语文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大家受益匪浅。每次听课回来后大家认真评议并做了详细记录,同时小组定期检查听课情况。
第二、在备课讲课方面,由于本组大部分成员从实习第二周陆续开始就根据所分班级的正常课表进行授课,机会较多,时间较紧,为保证实习质量,我小组要求每位成员都要提前准备教案,在编写教案时努力以新课程改革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教案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创新精神,教案经指导老师通过并多次试讲方能正式授课。对此大家都非常重视,很早就写好了教案,反复修改并多次请教实习指导老师,同组的其他成员也纷纷献计献策。由于实际条件所限,小组安排的试讲时间一般为晚上8:30-11:30,同时小组要求大家晚上一起活动,向大家汇报一天工作情况,交流实习心得同时通知成员安排试讲,大家都能够主动自觉准时的参加。经过积极准备,每位成员的第一次讲课情况都比较好,受到了实习指导老师的好评,也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三、巴州二中、第四中学、华山中学的公开课分别由三位同学讲,大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之中,保证了公开课顺利圆满的进行。各位同学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表现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好评。
班主任工作是实习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相比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面临的问题更繁杂一些。由于我组成员在校住宿,与学生接触较多,这对于我们开展班主任工作帮助很大,在班主任日常工作方面,我小组要求每天9:00(京)进班,晚上与班级同学一起自习,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每天早晨监督晨读和课间操,中午监督眼保健操,晚上与学生一起上晚自习,并在晚自习上为同学们解答疑问。个别同学利用晚自习为学生单独补课,效果显著,受到学生好评。
2、配合原班主任老师完善了班级原有的一些规章制度;
3、每个人都至少独立主持了一次主题班会,有的以团结为主题,也有的以自律或是新学期新打算为主题,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早晨和晚上检查卫生状况,并参与班级日常管理。
5、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主动找个别学生谈心,为他们排忧解难。
6、解决学生特别是住校生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7、主动与其他任课老师联系交流,了解学生情况。
除了以上日常工作外,我们重点抓好两件大事:校运动会和主题班会,力求通过做好这两项工作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9月底为各个学校运动会陆续举办的时候,我组成员积极投入到自己所在学校、班级的准备活动中去。还有几名同学报名参加运动会的场务工作。主题班会的是各中学学期计划的一件大事,关乎各班的发展及班主任工作的效度,但原班主任均放手给我们这批实习老师策划,因为我们的认真负责,已经赢得了他们的肯定。各组员在主题班会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上,并及时征求原班主任的意见,由于准备充分,选题贴切中学生实际,因此主题班会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意义。通过这两项比较重大的工作,同学们切实感觉到自己开展班级工作的能力提高了。
除此以外,我们还争取机会多与学生接触,以求更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和要求,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工作方式。不少组员通过鼓励学生“考大学”来明确他们的学习目标,激励他们认真学习,短短的八周时间,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班主任实习过程中大家全力以赴,不辞辛苦,不仅得到班主任老师的高度肯定,也得到了班级同学的爱戴和尊敬,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除了课堂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外,我组成员还根据实习学校的安排参加了学校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开幕式和比赛;组织同学庆祝教师节;个别同学参加了市财政考试的监考工作和成人高考的监考工作;每一位同学都在与自身工作不冲突的情况下帮助其他科目的老师进行监考和改卷、核分、登分、排名等工作。所有工作都按时圆满完成;我组的几位男生分别被分到政教处、行政办公室和工会办公室等行政部门,在完成实习任务之外做了大量的行政工作,受到办公室各位老师的高度评价。
通过近两个月的实习,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教学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也感受了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引发了我们对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在高中课堂如何贯彻的思考。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方式给我们很大出动,并深深觉得现代教育需要不仅仅是这样的想法,更需要这样的实践。除了了解本专业课程以外,同学们还与办公室其他老师沟通以了解各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具体情况,为全面了解当今中学教育状况积累了实际经验。通过担任助理班主任,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现今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对今后从事教师工作有很大帮助。由于实习地点远离学校同时又是法经学院第一批在地州实习的学生,虽然实习条件比较艰苦,但本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认识到我们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都明白我们自身形象的重要性。
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哪怕在吃饭这类日常活动中大家都能做到以集体为先,在假期时我们还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一起去孔雀公园,一起给组员过生日,一起游玩孔雀河。在实习学校的师生和其他师范院校实习生眼中我们是一支团结的队伍,经过这近两个月的实习,各位成员之间的感情也愈加深厚。实习结束时学生送别的感人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教师节的祝福、鲜花和礼物更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光荣。
本次实习进程基本。顺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一些不足值得我们重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讲课过程中,在对教材的挖掘程度上仍需努力,这反映出我们的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
2、在驾驭和把握课堂教学的环节中,尚需积累更多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3、部分同学对新的课程理念与高中课堂教学活动结合时显得有些生硬,应更好的处理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做到以学生为本。
4、管理方面有些欠缺,各学校小组间交流较少,也让我们感受到一些问题。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实习,检查和巩固了同学们的教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我们独立从事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能力。我小组认为本次实习达到了既定目的,锻炼了自己,收获了许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要针对实习中反映出的问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理论水平,并进一步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争取把这次实习所取得的经验都用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把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做得更好!以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最后,感谢所有在实习中给予我们关心、帮助和耐心指导的领导和老师们!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五
1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
(1)课程目标体系操作性不强。课程目标体系虽已初步建立,但内容不具体、评价的可操作性不强;体育课教学质量缺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质量总体不高。(2)对课程标准存在认识误区。如体育课为了突出“健康第一”,一些技能性要求较高和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项目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没有运动价值和技术含量的内容,并被视为“快乐教学”。为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在体育教学中放松了对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要求,为了强调娱乐性、突出“合作意识”,田径、体操等锻炼价值较大的项目也被大量压缩,造成学生体质连年下降。(3)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仍旧不足。虽然有些省市中考增加了体育项目,但分数所占比例很小,且目前为止体育仍不是高考科目。在考试升学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体育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体育教师缺编严重,工作量较大,教师少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了解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造成教学观念落后,影响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2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影响
从2003年开始至今,新课标实施已超过十年的时间,这期间的学生已经进入高校进行学习,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
2.1技能课时减少
为了适应中小学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也进行了改革。减少技能课的学时,尤其是减少了田径、篮球、体操等基础性、应用性很强的技能课的学时。田径、体操、三大球等项目,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对增强学生体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这些项目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同时也能有效培养其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能力。据调查,河北省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体操项目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修学时为432学时,而现在最少的仅有72学时。缺少了教学时数和教学过程的保证,教师的教授只能停留在项目的简要介绍和练习,学生的学习也仅限于一般技术的初步掌握,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熟练掌握便无从谈起。
2.2运动技能掌握欠佳
由于受课改实施过程中淡化运动技能的影响,一些没有体育成分的内容被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造成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就没能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进入到高校体育专业后相应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此外,一些地区的考试招生制度存在缺陷,如河北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体育教育专业的高考测试内容就取消了专项,只考四项素质(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800米),学生为了考学,只练这四项素质,其他运动项目一概不练、一概不会,也造成了学生运动基础较差。进入高校体育专业学习后,学习各项运动技能都很吃力,给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技术课教学造成了非常大的难度。
3新课程理念对体育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
3.1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所练就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本领。教师应当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全面掌握教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知识开展教学活动。体育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的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体育教学所需的一些专业能力,如讲解、示范、纠错的能力,调动学生机体积极参与的能力,有效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手段开展教学的能力,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向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体育教师还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来辅助教学。
3.2育人能力
育人能力是体育教师教育职责的需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教师承担着学校体育的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各项工作,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多在室外进行,环境复杂多变,学生在遵循比赛(游戏)规则的同时也可能会充当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也就要求体育教师的育人工作具有独特性。因此,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善于抓住教育时机,灵活运用教育手段,结合体育项目特点,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勇于面对挫折的能力,以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3.3科研能力
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科研能力多年来是我国体育教师的短板,但却是新课标对当代体育教师的现实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审视与反思,以教材、教法和学生为对象深入研究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有机结合并互为促进。
3.4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受许多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教学的场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等差异较大,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件,如学生的过激行为、教师示范动作失败、外部环境的干扰、学生的意外伤害等。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度的敏感性、准确的判断力及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体育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关爱和了解学生的程度、教学责任心等因素密切相关。
3.5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能力
学校体育工作除了体育教学之外,还包括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体育宣传等工作。因此,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如有效组织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科学指导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组织和筹备小型体育竞赛,以及宣传、推广、普及体育运动健康知识等等。
4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措施
4.1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考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和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研究和调整。笔者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熟知学校体育教育的工作规律,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运动技能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这样才能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等,这也是新课程理念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4.2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作为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专门人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用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身心健全的人。体育课程独特的室外活动环境和身体参与的教学手段,使得体育教学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如体育教师在运动场上展现的健美的体魄、娴熟的运动技巧、在比赛中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优良品质、集体项目中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等等,都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作为将来的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从现在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以便将来能够充分利用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
4.3加强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体育课程性质进行了明确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项目,体操中的器械体操、技巧等项目出现在了运动技能学习领域。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应深刻学习领会新课标,高度重视技能课程,增加技能类课程的学习课时,特别是田径类和体操类项目的学习课时。在技能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强调运动技术的规范掌握和习得过程的掌握,强调运动技术的会做、会说、会教。
4.4重视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
体育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是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必备技能。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应重视提高学生专业教学技能。首先,应重视学生的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保证一定的教学时数。其次,要加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等课程的学习。另外,要加强学生专业教学技能的训练,开展多种形式的说课、微课、模课,或针对学生的某一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4.5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高等院校应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内外见习、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实践课程可以使师生了解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同时,高等院校还应和当地的中小学建立合作联系,积极参加中小学的教研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观摩中小学体育课,增加对中小学体育课的感性认识。笔者认为,学生每学期到中小学见习应不少于2周,实习应为8-10周,才能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另外,还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进行看课、模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学生的专项及兴趣成立各种社团或俱乐部,配以专业指导教师,社团或俱乐部平时开展各种学习研讨活动,还可以在校系体育比赛期间承担训练、组织比赛和裁判等工作,为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搭建平台。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六
[摘要]我国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种种弊端,只有改革当前单一的评价模式,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措施,才能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师注意到了教学评价在课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并开始了相关研究,随之而来的要求改革我国现行教学评价体系的呼声也日渐增多。而我校目前的大学英语评价体系又如何呢?笔者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我校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存在重知轻能的倾向,因而其主要的评价方式为终结性评价,即采用考试、考核、测验等一次性检验方式,以成绩高低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质量,考试等同于评价。我校也不例外,虽然有时也会考虑学生的平时成绩,但所占比重不大,一般不会超过总分的20%,且只是在每学年的最后一次评定学生成绩时才会予以考虑。终结性评价方式虽然有着易于量化的优点,但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它给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却不容忽视。
1.造成严重的应试教育现象。由于成绩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终结性评价方式无疑过分强化了分数的作用。学校行政部门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将英语等级考试与学生获得毕业证书挂钩。这种方式不可否认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整个校园形成一种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只为考试过关,顺利毕业。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真正意义为人所忽略。
2.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长期、过多地依赖终结性评价,以考试为唯一手段,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表现的评价,忽视成绩后面不同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成绩决定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学生很容易产生焦虑或者悲观、失望的情绪,有的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这种消极情绪极易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缺失,因而容易出现越学越差、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现象。
3.伤害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专家和学者及一线老师对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校目前仍沿用旧的评价体系,这种忽视非智力因素而以单纯的分数来决定学生优劣的标准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更无法有效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它极大地挫伤和遏制了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改革与探索的积极性。
4.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独立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即自主性学习者。只看重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终结性评价使得学生完全处在被动局面,只有当课程结束时才能以考试成绩这种唯一的评判方式来确定自己学习的成败,而此时再想采取措施改进学习已为时过晚,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帮助其成为自我监控、自我激励、不断进步的自主学习者,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5.有违公平原则。我校的部队生和地方生在招收渠道和英语基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却使用同一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即学期末的考试且采用同样的试题和及格线一锤定音。虽然部队生在入学初始比地方生多开设了20学时的预备级课程,但这短短的20节课怎能补上几年的英语学习差异?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不但无法给学生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且还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及实际需求,人为地加大了学生学习的紧张和焦虑情绪,造成英语学习情感障碍,不利于英语学习。
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评价内容和方式直接限定了大学英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及教育方向,而原有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因此教育部最近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提出“教学评估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应改进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考试制度,增加形成性评价的内容。
二、形成性评价理论和实践
形成性评价又称为过程性评价,是在某一项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为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改善教学进程,提高教育质量。形成性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其学习过程,试图通过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的监控者。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一方面,能帮助学生迅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探寻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细致、深入地分析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这种评价方式使得大学英语学习者不再盲从于各种考试,而是将接受知识与运用实际、提高效率结合起来。由于强调以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评价个体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如果使用得当,形成性评价方式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收获,对原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帮助更为明显。它从认知、情感、交际、自我管理等多方面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成为策略型的学习者。因而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改革我校现行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鉴于我校目前的情况,笔者建议改革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为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体系。同时,为了不过多加重师生的负担,要尽可能地使其在操作中简便易行。具体实施方式建议如下。
1.设计问卷调查表,全面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通过调查学生英语学习的历史、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等,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师的教学方案,调整教学步骤,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在操作中,我们要改变以往考分决定一切的评价方式,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其中终结性评价主要由期末考试的分数决定,而形成性评价则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实施评价,它不但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即学生、同伴及教师三者均参与评价),而且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内容涉及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表现、课外活动、书面作业、学习效果、口语测试、平时测验和小组竞赛等课内外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主观的因素。
3.实施量化评估,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计每个阶段学生应达到的标准,并给出具体参数以供量化评分。比如,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以单元为单位制定评估表,列出期望达到的能力目标,分为“自评”、“同学评”和“老师评”栏,评价内容可包括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学习结果和学习中的长处及不足等。通过这种循环促进的有机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正确、有效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并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4.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增强教学针对性。可以系统收集一段时期内与学生学习有关的全部资料,如作业、听写、小论文、录音带等,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程度、进步轨迹及取得的成就。教师通过对档案袋的分析和整理,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来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5.实行试卷难度自主选择,期末综合评定成绩。期末成绩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量化评估结果给出综合评定、建议,学期总评成绩=期末考试50%+平时评价(即形成性评价)50%。期末试卷可按照试题难易程度而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且赋予不同的学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应难度等级的试卷,修得不同学分。这样,就能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挑战,从而避免地方生“吃老本”不思进取而部队生即便怎样努力也难追上的局面。
四、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形成性评价有着诸多传统评价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1.角色意识转换的问题。教、学双方都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新的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宰者,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监控者;学生才是学习与评价的主体,要真正使学生参与学习与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从而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提高学习效果。
2.评价信度的问题。形成性评价在实施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标准的不一致。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可能相差很大,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所采用的标准也可能不一致,即便是同一位教师在不同时间也可能由于一些非评价性因素(如学生的性别、外貌、人际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亲疏等)而判断标准不一。因此,在形成性评价中应注重把握评价标准的科学性、一致性、全面性和可行性,同时还应加强对评价信度的研究。
3.评价过程耗时费力。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和学生,并且对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供及时、准确的指导和反馈,同时还要及时调整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因而整个过程十分耗时费力。由于我校英语教学基本都是大班授课,班级人数众多,授课任务繁重,教师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对学生评价不足,反馈不及时。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时要注意遵循简便可行的原则,尽量不加重师生的负担。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手段有着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在教学中应当有效地将二者结合起来,合理地对学生进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应加强对评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使评价逐步做到指标全面化,标准科学化,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和结果人性化,从而真正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芸,宋艳萍.形成性评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6,(9).
[2]邹慧民,蔡植瑜.实行形成性评价,改革现存大学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3]刘书亮,李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5,(35).
[4]郭莉,胡晓柳.对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实效性的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6).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七
1案例类型及案例的搜集
例题型案例
实践性再强的课程也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指导,而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领悟离不开一些简单案例的直接应用,笔者将这些简单案例称为例题型案例。即评估过程中相关的数据和分析过程都作为已知条件直接给出,案例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可以直接套用公式或知识点来解决问题。这种案例简单、直观、针对性强,答案可以说是唯一的,需要学生判断分析的环节很少。
分析型案例
分析型案例是指来源于实际,并且有真实评估结果的案例。此类型案例将给出资产较多的背景知识和信息,需要学生结合老师所讲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讨论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与真实评估结果比较。在分析过程中,使学生明白书本上的知识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如资产类型的判断,与评估活动相关的资料如何搜集,如何根据评估目的、市场环境等合理确定评估基准日、评估类型及评估方法等。分析型案例相对复杂,综合性较强。
开放型案例
2案例教学的课堂渗透
资产评估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理论、方法和评估程序;各种基本方法在不同评估对象的应用;评估报告、资产评估行业的准则等3部分。在各部分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像是“导演”,案例就像是“剧本”,学生就像是按照“剧本”的主题尽情发挥的“演员”,而“导演”要在“吃透”整个“剧本”的前提下对整个“表演”的过程进行组织、引导和驾驭,既要激发起“演员”表演和讨论的兴趣,又要控制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同时要在讨论结束后对“演员”的表现和观点进行概括性、专业性的评价和总结。所以,要达到案例教学的真正目的,拥有一批高专业素质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应考取cpv职业资格,积极参与到资产评估相关的社会实践中,成为“双师型”教师等。
课时数及小组分配
各个专业开设资产评估课程的学时数有所差异,但为了保证案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和老师的案例讨论充分地发挥,笔者认为案例教学的课时可占总学时的2/3,必须留有一定的课时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学生才能看懂和理解案例的内容,这样的案例讨论也才有意义。教学中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案例的讨论,并给予学生公平的平时成绩,教师在分配每个小组成员的数量时,要注意与本学期分析型案例的数量相当,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机会且至少有一次作为小组组长发言,并且每次小组组长的陈述和表现也与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挂钩。通过这种方式的执行,可以激发起全体学生参与到案例搜集、分析和讨论中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各类型案例的布置和实施
资产评估的三大基本方法(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后续相关内容的基础。笔者认为在这一章采用例题型案例简单直观,方便解释和理解方法的基本原理,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各种基本方法在不同评估对象的应用内容中,也可以采用例题型案例作为过渡,在学生理解了不同评估对象评估的方法和特点后,再引入深层次的案例。例题型案例不需要提前给出,在引用的环节用ppt直接展示,引导学生全盘接受即可。分析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重要部分,主要应用在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企业价值评估及资产评估程序等内容的讲解中。在每个类型评估对象讲解前,教师通过各种渠道选择近期且有代表性的分析型案例,尽可能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和资料搜集完整,并详细准备一系列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如:资产评估师如何开展评估工作,执行评估程序;如何根据评估目的、资产自身的功能和使用状况、评估时的市场条件等选择评估方法;评估方法的参数如何获取等。教师做好以上准备工作后,先提前把准备好的案例资料提供给学生,并简要介绍,让学生带着想法上课。然后随着知识点的讲授,适时提出准备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提供路径让学生查找资料课下分析讨论。在了解学生讨论到一定程度时,及时将分析型案例的各个结果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参考比较。通过这样的比较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实际工作与书本所讲的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那么思考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实际案例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等。学生对分析型案例持着审视的态度来学习,不仅学习了评估师的评估经验,而且也丰富了自己的评估实践知识。
3开放型案例教学的目的
开放型案例实际上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案例,作为成绩考评的一项内容。在3个基本评估方法讲授完之后就可将此项任务安排下去,让学生带着考评任务的压力听课,增强其学习的动力。随着不同评估资产的学习,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评估对象(如果选择企业价值评估内容,则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因为企业价值评估是机器设备、房地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的综合体现,小组的每位成员负责一项资产)。选择好之后,仿照分析性案例的评估过程,进行搜集资料、确定参数、选择评估方法等一系列过程,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准备好ppt和电子文档用于课堂讨论和发言。同时学生要将自己选择案例的所有信息和结论提供给老师,老师在认真阅读和分析后,安排合理的时间和课时与学生一起讨论。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并要对学生运用的理论知识、资料搜集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等进行综合评价,指出其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给定分数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4结语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资产评估课程中渗透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但是达到案例教学的完美教学效果,还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如案例库的建设、资产评估软件的应用等。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八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工作管理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二)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有些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能做到以人为本,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时候的工作方式方法过于粗暴化、简单化,对于学生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采用科学民主的方式方法开展管理工作,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不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的培养,不能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与学生对话,导致学生和班主任的关系不融洽、不和谐,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主导着班主任整个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影响整个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重视
从对中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和精神压力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教师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数据表明,在被调查的教师中有将近80%压力大,有将近40%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且独生子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初中班主任需要承受内外压力,工作任务很繁重,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及时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也需要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
二、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切实提高初中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理论水平
(二)积极改进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性发育尚未成熟,且这个时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初中班主任注意塑造良好的形象,注重心性的修炼。自身品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谨言慎行,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要与学生真心相处,积极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内外活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与学生在快乐中一起成长。要积极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提高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实效性与针对性,使自身的管理经验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要能胜任自身班主任的角色,充满自信;要不断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
(三)要采用多种手段切实缓解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压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班主任心理不健康,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心理,更有甚者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书育人,健康的心理是首要条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周边的事情。班主任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去感染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健康、自信、有爱心、坚毅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加强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积极培养班级的学生干部,引导学生干部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让学生干部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学生干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态。开展一些针对学生干部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此来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民主管理之中,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能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
(五)建立健全初中班主任绩效考核机制
学校对班主任的评价考核与认可程度能有效调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热情和积极性。在新课题改革的大背景下,升学率不再作为单一的考核机制,而是转变为更加科学、更加民主的评价考核,切实加强初中班主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结束语
学生管理是一门很复杂、很深奥的学问,需要班主任不断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提高认识,加深觉悟,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终身学习。在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研究,把握新形势下的教育体制改革内涵,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脚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促进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中华民族的合格接班人。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二十九
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结束了,回顾每一天的实习生活,满满的全是充实忙碌的身影和沉甸甸的收获与感悟。这三个月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位老师的乐趣,也体会到了作为老师的责任。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的教学理论变成了教学实践,虚拟的教学成为了真正的教学。
实习开始时的一幕仿佛还近在眼前,十几张青涩稚嫩的脸庞围坐在会议室中倾听老师的指导,开始了解教育实习的具体内容。那天的我们既紧张又兴奋,对于即将站上讲台充满期待,十几名师大学子,来自不同的学院,生环学院、信机学院、教育学院。松江区民乐学校是一所学风严谨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全人教育”为办学理念,以“乐于合作,勤于反思,善于研究,追求卓越”为校训,以“办学质量一流,课程体系鲜明,品牌特色凸显”的上海市示范性、实验性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富有思辨、学力厚实、人格健全”的合格毕业生作为培养目标,通过科学、系统架构edu课程体系,建设“三乐、三美”课程群,以多元化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基本形成了“一管独放、众花争艳”的科文艺体特色。
9月10日是教师节,也是我们正式开始实习的日子,在升旗仪式上,我们作为实习老师第一次收到来自学生的鲜花,一个敬礼,一句老师节日快乐,这一天是所有老师的节日。当天,我们与各自的带教老师见面了,在了解平时的实习工作后,开始了每周的听课日常。怎样将40分钟的课程上的精彩,这是我们需要学习与掌握的,在实习开始前一周,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份实习计划,计划的内容如下:
1、了解实习学校的教学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师资力量,和老师同学们和谐相处
2、把每个计算机老师的都听一次,学习老师们的教学方法,每周至少听2节课
3、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并辅助各位老师,参与各种教研活动
4、把小学和初中信息科技教材通读一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5、学会使用摄像机和录音设备6。能够记住大部分实习班级学生的名字,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日常7。每天进行实习小结,总结教育经验8。每周进行一次总结,提高下一周的实习效率。如今看来,这份计划并不是很成熟,真正的教育实习并不是8个具体的任务可以概括的,在实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从未接触过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开阔视野,在学习新技能、完成新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应变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素养。
记得我上第一节信息课的时候,面对五十几个学生,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做老师的压力,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具备控场的能力,只有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充分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顺利高效地上完一节课。当时下课后,感觉仍十分紧张,第一次的上课经历让我明白我和一名真正的老师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备课,上课,导入,新课授课,课堂练习等步骤每一个都影响着一节课的进程与效果,都是不可忽视的。在这些步骤中,备课相对而言至关重要,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生动有趣,课堂任务安排井然有序,这节课才能事半功倍,学生们也能学习得更加快乐,取得更大的进步。
实习一段时间后,老师带我走进了班级,与将要相处三个月的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的活泼与热情,在课间操时,一个个步伐整齐、井然有序地来到操场上做准备,做操时认真跟随老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着,他们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们配合默契,课下在教室外的空地上挥洒热情,与每一位路过的老师问好,像一个个小太阳温暖了老师们的心。
在班中大多数学生家里,父母都很重视他们的学习生活,经常看到家长来找老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所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有一位女生让我印象深刻,她性格冲动直爽,爱好唱歌,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教师,这是一个热情、开朗、讲义气的女生,在班中担任数学课代表,喜欢钻研数学难题,但偏科比较严重,不愿意在语文和英语上花时间学习,因此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她激发学习的兴趣,当她取得进步时,老师和家长尝试着鼓励她、表扬她,让她明白自己是有能力学好每一门课的,减小了来自学校和家长给予的压力,最终使她重新获得了学好语文和英语的信心。一些学生性格冲动,缺乏耐性,这时候就需要加强纪律、耐性方面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明白纪律的重要性。
十一月中旬,各区开始了招聘面试,每一次的面试经历、上过的每一堂课都是宝贵的实习经验,既见识了各个学校的不同特色,也锻炼了我的教学能力与应变能力,从一开始的紧张到现在的从容,这是一个不断努力、反思与进步的过程。我很幸运地参与了第一批入编考试,与400多名实习老师们齐聚教师进修学院,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考核我们的教学能力,每个考生都带着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向往站上讲台,以自信坚定的态度迎接前辈们的考核。
教育实习是我们师范生从学生向老师转变的重要尝试,是我们即将踏上漫漫人生路的标志,也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对我们的生涯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次的备课、上课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实习期间老师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让我们铭记于心、受益匪浅,这些建议是前辈们给予我们这些实习老师最有价值的财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年大学课程学习的是理论知识,我们用三个月的时间将其变为实践经验,只有亲身实践后才能真正理解当初所学的知识,才能理解所学知识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实习是每一位教师入职前的培训,给予我们时间适应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以及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让我们能调整好心态,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职业生涯的挑战,我相信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三十
一.培养观察力
敏锐的观察能力能让我们获取灵感。正如一个好作家会感受人生百态,一个好设计师会从生活中找到设计灵感。敏锐的观察力意味着我们总能够及时迅速地在周围的环境中把握信息,发现平凡事物的闪光点,迸发创造力的火花。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手机去拍摄身边的事物、人,改变过去对周遭事物麻木不仁的态度,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不要仅仅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指导,也可以适当地走到大自然中去,带领学生写生、制作手工,从小事入手培养他们的创作激情。平面广告设计包含的内容广泛,那么课程教学形式也应当灵活,比如要设计一张农业博览会的海报,不妨把他们带到农场、农舍或者农家乐体验生活,鼓励他们对观察农产品、农业资源,寻找创意的元素。
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个设计师能否设计出好作品的关键。想象力作为思想的原动力,为创意提供了无限可能。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想象力强大的学生总能在不经意间就获得灵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甚至将创造性元素重新打散进行组合。要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从这样这个方面着手:(1)多提出开放式的主题,让学生能够天马行空地想象,减少设计限制;(2)多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多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多样化的解决问题;(3)多走出校门,在社会实践和大自然中开展教学。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都有了,就是不知道怎么把脑子里的构思呈现出来,会导致构思和设计严重脱节。有的学生想法不错,作品却完全体现不出自己的设计理念,教师也只能表示遗憾。要改变这种状况,平面广告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善于展现各种技术的巧妙应用,例如从具象的内容出发去展现技法,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文字、语言、图像和各种符号、构图、上色等等。当然,完美实现构想的前提是,必须具备高超的手绘能力、设计软件操作能力。多样化的手段和技术能保证学生实现创新,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四.准确的逻辑思维和评价能力
准确的逻辑思维和评价能力能促使学生充分分析、判断、筛选眼前的创造性元素,知道哪些是可以利用并整合的,哪些是不应当采纳的,提高创造力的发挥和把构想转化成为现实作品的成功率。学生在学习广告设计的过程中,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都得到了开发,才会激发创造力产生应有作用,例如新的解决办法,新的思考方式,新的技法等等,它们都是通过最初的逻辑思维和评价能力来实现的。没有基本的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想要从现有的信息和知识里寻找到创造性因素,不但非常困难,还很可能让它和自己擦肩而过。创造性设计能不能成功,逻辑思维能力和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在课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让他们进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逆向思维,遇到问题多提问,对思考,并引导他们总结和概括一些事物的共同特征,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评价能力。
五.结束语
现代广告人才的需求特点为平面广告设计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要。事实证明,只有和国际平面广告设计接轨,不断改善教学理念和模式,引入各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才能够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培养出符合现代化广告市场的平面广告设计人才。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
1指导思想
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争经三年内建设出符合中职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临床要求的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要突出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与针对性。
职业性。
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开发,构建基于临床标准,针对特定职业岗位,符合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
实践性。
引进临床儿科护理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弥补教材置后问题,减少学生适应实践的阻力,以临床路径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践,学做一体,深化学校里建“病房”,病房里设“课堂”,实现学校与医院文化融合、课堂与病房融合、课程与岗位融合、学业与职业融合的总体目标。
针对性。
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本位,形成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师共同参与,共建、共育、共管的教育体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达到突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让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达到“五个对接”即:教育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2建设目标与思路
建设目标。
(1)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整体教学水平。(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儿科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3)具有一套体系完善、内容先进,符合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4)具有完备的教材体系,编写出与精品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总之,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我们课程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课程特色鲜明、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精深、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能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的精品课程。
建设思路。
3建设内容
创新教学模式。
(1)课堂教学、实训操练、假期见习同步进行,理论、实训、临床三结合工学交替模式。(2)课程设置中,以岗位需要为导向、职业标准为主线,同时兼顾护士执业资格证的考取,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3)教学实施过程体现模拟和再现任务所需要的场景和工作过程,坚持教学任务实施的教、学、做三个环节。
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创新评价模式。
采取课堂实训和岗位见习实训相结合的校企共评的教学评价模式。学生在寒暑假到医院见习,课堂实训学分由专业教师评定,岗位见习实训学分由企业教师评定。
校本教材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4建设计划
课程建设步骤。
建设目标。三年内把《儿科护理》课程建设成为师资力量雄厚、资源丰富、课程特色鲜明、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精深、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手段先进,能满足各层次需要的精品课程,成为“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5经费使用
6保障措施
学校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校内精品课相关文件制度,确保经费、技术、师资和组织保障,鼓励教师教育和教研积极性。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
10月20日上午,我们青志干事带领班级志愿小分队在阳光社区服务中心进行爱心支教,整个过程带给我不少的感慨与收获
在支教前我看认为支教是一个服务他人奉献自我得平台,但支教后,我发现,支教带给我们得远远不只是这些。支教更是一个实践自我,提高自我得平台。
支教中既有欢乐也有艰辛,既有付出也有收获。小朋友的欢声笑语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看到在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老师的苦口婆心的教导下,茁壮成长的我们。小朋友的任性让我们体会到当年教导我们的父母,老师的感受,让我更加理解父母和尊师,让我明白感恩的重要性,让我明白付出并非都为了收获。
每当小朋友在我们的解答后露出真挚的笑容时,一股满足感,一股幸福感和一股存在感油然而生。在支教时,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志愿者们会相互讨论,共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显然合作的重要性体现于此。在讲解题目之时,有时小朋友理解起来有些困难,这需要我们的耐心与坚持,需要我们学会将自己的想法转换为他人容易理解的言语,需要我们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表达沟通能力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我们也多了一份耐心与坚持。
支教也是一个交友的平台,在支教过程中,志愿者互相交流中也建立了友谊,支教中我认识了不少新的朋友,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支教总的来说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支教在传递爱心的同时提高了自我。希望在这一年的志愿者活动中,我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实现自我价值,得到更多的自我提升,让自己更加成熟!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
1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已经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当前社会对高层次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较大,但是由于“供大于求”,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就业形势不尽人意,这就迫切要求改革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理论,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要具有分析解决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为面向社会的应用型人才。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高校就应着眼调整教育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性教学手段等,从而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以及加强学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体制、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等方面不能与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问题。本人通过调查研究,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与目前大学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现状进行对比之后,发现大部分高校在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课程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实践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融会多种学科知识为一身的一种专业课,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比如以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达各种知识理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教师不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无法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尤其目前在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少能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仅仅停留在将基础概念解释清楚,将基本原理阐述明白的层面上,从而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另外,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本身就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理论与现实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大部分高校教师由于自身学习经历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经验的限制,再加上采用传统的教学环节,以教师的知识理论讲解为主,致使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论的掌握情况,而忽视了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问题。
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相适应,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管理模式也有了新的突破。但是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下,使得学生工作之后,发现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差距较大,在课堂中所学的专业知识过于理想化,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导致课堂教学理论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未能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缺乏实践教学基地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实现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渠道,而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缺少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可以说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用的教学基地。
大部分高校教师缺少实践经验
我国高校不仅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而且教师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无法传授和市场紧密结合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案例分析。
期末考试强调答案的一致性,无法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前的教学管理理念仍然是为了应对应试教育的需求,把考试结果当作教学的根本目标,只一味地强调答案的一致性,这种教学方法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科学性、人文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创新性,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思想,鼓励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全面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三点建议
精选教材,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
教材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条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材应该具有管理专业理论知识与管理具体实务相结合的特点,即既具备知识理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又具有管理实践的例证性和参考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每一门课程订阅一本固定的教材,学生通常认为要想学好一门课程,只要认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就可以了,即使教师提出课后阅读的书目,学生课后也很少主动去阅读其他相关资料。但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学科,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体系都是来源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而教材编写的内容相对滞后,普遍存在教材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相符、教材体系不够全面、教材缺乏实际案例等问题,所以精选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添加紧跟市场需求的内容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认真、详实地对比研究,选择条理清晰、知识体系完整、知识内容较新、实际案例丰富的新书作为学生的教材,在教学讲授的时候应该主动地传授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新理念,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科基础是管理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课程,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了解市场、掌握筹资、营运销售和商务等知识理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从整体上将这些知识理论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将这些知识理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以及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完善课程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
标题:论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及应对策略
ххх
(xxxx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xx 3430xx)
指导老师:
[摘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缘起于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等方面的矛盾动因。
在这种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不适,主要有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的视角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所引起的心里不适,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这些心理不适, 给出教师的自身努力、学校的策略和社会支持等三种应对策略。
[关键词]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心里不适;应对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
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
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
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正文]
一 引 言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 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学校策略层面
学校管理策略
学校的培训策略
学校的交流策略
社会支持层面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 结束语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
《浅谈xxx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
摘 要:xxx作为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首次提出并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根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关键词:xxx;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贡献
xxx作为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奉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研究探讨xxx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对于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首次提出并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了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或者本本,而是行动的根本指南。xxx说:“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做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裁剪各种历史事实,那他就会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1]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然而,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却历经波折。我们党成立初期,僵化地看待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暂时处于主流位置。土地革命时期,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够透彻,再者没有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党犯了不少错误,给我们的革命带来了巨大危害。同时,以xxx为代表的xxx人,则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
1930年,xxx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他在文章中强调:“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111xxx的《反对本本主义》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石。1938年9月,xxx在xxx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他在《论新阶段》的全会报告中强调:“xxx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个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有待了解并必须解决的问题。”xxx在《xxx人发刊词》中提出了“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这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xxx首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升,同时也是一次党内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壮大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xxx不仅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还结合具体实践深刻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xxx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应体现在其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实现方法上。首先,基本内容方面,xxx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因此,我们必须“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历史。”[4]797在xxx看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教条化。他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做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这是一种幼稚者的蒙昧,我们对这些人应该作启蒙运动。”[4]820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其次,表现形式方面,xxx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民族化,用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字语言来表达,使马克思主义彰显出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xxx指出:“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3]707最后,实现方法方面,xxx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我们坚决摒弃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xxx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诠释,使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有了科学认识,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石。
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根基
艾思奇指出:“由于xxx以前的特殊情形,理论研究与实践斗争的某些脱离现象是普遍的。这样的脱离现象,是理论的研究基本上始终限制在介绍性质的、书本的、通俗化性质的活动范围内。”[2]55220世纪30年代初,正是由于这原因,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思潮在我们党内极其盛行,我国革命由此遭受重大损失,怎样在我国革命实践中具体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这一时期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xxx站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从理论上科学认证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特别强调我们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错误思潮,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根基。
首先,xxx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与特征决定的,同时也是由我国具体国情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要在我国革命中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就必须要与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然而,我们党内在长时间内都没能搞清这个问题。随着我国革命实践的不断发展,党内的一些领导人开始理解了教条主义的危害性,明确了不可用“本本”或者“条条”来指导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但至于为何不可,却没能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科学回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xxx先后发表了《实践论》与《矛盾论》,这两篇文章从哲学高度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要中国化。
在《实践论》一文中,xxx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为逻辑起点,指出理论对于实践具有依赖性,实践是理论的基础。xxx强调:“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2]282在xxx看来,实践是第一位的,而理论是第二位的。在《矛盾论》一文中,xxx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为逻辑起点,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必须要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xxx强调:“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2]311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实际运用,必须要与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xxx从理论与实践、共性与个性两方面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这样,xxx就从哲学高度科学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要中国化,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基础。
其次,xxxxxx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是认识论的问题,而且还是思想路线的问题。xxx不但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而且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从而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xxx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科学诠释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他强调:“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的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4]801在xxx看来,要寻找到事物内部的客观存在的规律,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指导下尽心社会调查研究,我国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xxx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之后又写了《反对本本主义》这篇讨伐教条主义的檄文。xxx在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许多著名论断,科学提炼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此后,xxx又相继写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名文章,从理论上进一步阐释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至此,xxx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线,即实事求是。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论基础一起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根基。
总之,xxx首次提出并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根基,xxx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历史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推动理论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xxx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8.
[2]xxx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xxx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xxx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
经过长达五个月的实习生活,在课堂教学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也总结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经验。
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例如充满吸引力的课堂导入、有趣的对话、典型的案例、巧妙的设问、幽默的讲解、独到而有特色的小实验、有益的启示、精彩的教学设计、恰如其分的多媒体应用,等等。在录制最后一堂课时,我以一个苹果进行了导入,贴近生活,引人遐思。我以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把握教材内容,并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把这些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教学总会有不足之处,即便我再熟悉教材、学生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也会在课堂上出现许多课前估计不到的情况,如表达不清、处理欠当、方法陈旧、演示失败等。这些突如其来的状况经常会出现,有一次,在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时,ppt出现了问题,图片和文字显示不出来。对于这种状况,我采用的是放弃ppt教学,而进行普通的教学活动,将这节课完整的上下来。如果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这样做一定能促进今后的教学,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课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而在课堂实施教学中,随着教学的展开、师生思维的发展及情感交流的深入,往往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在特定环境下产生,若不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为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时有突发事件发生,教师机制灵活地应对,恰当地处理,也为今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借鉴。
在运用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时,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如何?是否适合本年级、本班级、本章节内容对某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优点有哪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如何?有利于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哪些能力的培养等,写下这些反思,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应用,使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策略不断更新,始终处在教学改革的前沿,促进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我总会去听一节指导老师的课,在课上老师们总能用一些方法讲知识点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教师授课也简单。像这样的方法,我经常会把它应用到我自己的课堂,都会有着不错的效果。所以,借鉴其他教师独到的教学方式,学习其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可以记下听、评课中值得商榷、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并引以为戒。或者请听课教师如实指出自己的教学设计哪些符合学生实际,哪些不受学生欢迎,哪些学法指导到位,哪些学法指导还是空中楼阁,并做好记录,作为今后发展和改进方向的依据。只有时常听、记同行的意见,才能做到博学众长,集思广益。
在进行讲解练习题时,总是偏于讲解比较难的题目,但是效果不好。由此我进行了反思:学生是初学者,许多在教师看来是“易”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却是难点。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包括对所授知识的接受程度、重点难点是否已经掌握和理解、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普遍存在的问题、练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日积月累,既丰富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也更加贴近学生实际。这些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时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独到的见解或新奇的问题,迸发出思维的火花,给课堂增添异彩,有时对问题分析理解,甚至优于教师预先设想的方案。对教师来说,这是教学相长的机会(也就是说采撷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开阔教学思路,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学生的“问题回答”,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应给予鼓励,并及时记录下来,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教完一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教师要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反馈信息,反思自己在教学上摸索出了哪些规律,在教法上有哪些创新?在组织教学上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和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这样可以做到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以上的教学经验是我在这里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和反思得到的结论。除此之外,在六项技能方面我也得到了训练,例如:教姿教态方面的进步,板书书写规范,课堂时间把握的得当等。总之,这段时间使我受益匪浅,对于我未来的学习之路有很大的帮助。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
《浅谈xxx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xxx的管理思想是xxx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国内传统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的运用和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的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管理思想上也涌现出大量的方法。xxx管理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思路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xxx;企业管理;xxx管理思想
我国的企业管理在方法论方面一直缺乏本土化的创新,有些学者将德鲁克等管理学大师的理论奉为宝典。但是在经历了一阵狂热之后,一个新鲜而又陈旧的症结出现了,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西方管理学家的理论遭遇了一定程度的破产。这实际上有着深层的文化原因,自近代以来我们努力吸收西方的先进科学与技术。而事实上,一种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惯性是在血液里流淌的,学习外来经验不可能把植根自身传统的文化观念彻底覆盖,这是西方管理学在中国水土不服的深层原因。
究竟什么更加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笔者认为,它首先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和西方企业管理的全新融合,形成创新的思想体系。xxx思想是以xxx为代表的中国xxx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因此,它适合这一条件,并且行之有效。我们从xxx思想中找寻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是最适合的。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运用xxx思想来指导他们企业的发展,成效显著。本文力求在此基础上,总结xxx管理思想的核心,并在企业管理的不同侧面深入研究xxx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xxx管理思想的来源
xxx的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思想认识,也必须根源于实践。在xxx管理实践中,xxx提出了很多独创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xxx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xxx。xxx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xxx 由于中国革命建设有中国的特点,没有现成的历史经验可以直接借鉴,这就需要以xxx为首的xxx领导人把马列主义应用于中国实践进行大胆的探索实践,寻找出适合中国国情和中国特点的管理理论,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马列主义主义管理理论是其直接来源。马克思、列宁在其论著和社会主义的探索实践中提出了很多关于管理思想的理论,xxx思想在对马列主义继承的同时也继承了马列主义中关于管理思想的有关理论。马克思xxx曾对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计划管理进行多次论述,列宁发展了这一思想,由一般论述计划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发展到在实践中组织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理论。列宁说:xxx没有一个长期的旨在取得重大成就的计划,就不能进行工作xxx。xxx进一步完善了计划管理理论,最早把国民经济计划归结为指令性计划。列宁还提出了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管理社会主义经济。他指出:xxx真正民主意义上的集中前提是历史上第一次造成的这一种可能性,就是不仅使地方的特点,而且使地方的首创性、主动精神和各种各样达到总目标的道路、方式和方法。都能充分顺利地发展xxx。在企业的内部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管理,坚持一长制和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相结合。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社会主义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思想虽然还不成体系,但大量地散布在众多的历史著作和文学名著中,对博览群书、熟谙中国历史的xxx来说,不能不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xxx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早在xxx六届六中全会上,他就强调指出xxx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加以批判的总结。xxx因为xxx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xxx。因为xxx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xxx。所以他提出,xxx从孔夫子到xxx,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xxx。[1]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中国历史遗产的一部分,xxx同样给予了充分的吸取与发挥。
二、xxx管理思想在企业决策管理的应用
xxx的决策思想是xxx管理思想体系的核心。它完整地阐述了决策的基础、制度、要求和基本方法等一系列问题,展示了一个谋略大师的超人智慧。在长期的领导管理实践中,xxx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决策思想。xxx在《在中国xxx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明确指出xxx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一切计划、决议、命令、指示等等,都是属于出主意一类。xxx[2]这里的出主意也就是决策。中国xxx在长期的领导活动中,不仅表现了非凡的决策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决策经验,而且形成了完整的决策理论。同已有的有些决策理论不同,xxx管理思想关于决策的理论,把决策纳入认识论,以辩证唯物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决策出发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基本程序。
调查研究是xxx决策思想的重要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xxx的一句名言。决策权也是发言权,而且是决定性的发言权,成败所系,生死枚关。调查研究是决策的起点、基础,又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从全局出发是xxx决策思想的根本要求。所谓全局,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是指组成事物整体的部分、方面和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在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中,全局处于主要的决定的地位,它高于局部并统帅局部。只有通观全局,把握整体,全面了解事物矛盾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的联系和中介,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得到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xxx强调决策时必须胸怀全局,一切从全局出发。
著名管理学家西蒙教授强调xxx管理就是决策xxx,[3]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决策是人类活动固有行为之一,其历史和人类社会一样悠久,在现代社会中决策越来越重要,一个管理者仅有鼓动士气的能力却不善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是无济于事的。大至国家,小至一个组织,都要做出各种决策,决策已经成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通过研究xxx管理思想中对于决策问题的理论,我们可以很好的运用在企业决策问题中。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用数据说话、强调调研的重要性,这些都是xxx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具体指导意义的体现。
三、xxx管理思想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应用
xxx管理思想中的伦理建设思想是xxx关于管理文化建设问题的基本观点、见解和主张,是xxx在长期从事中国社会管理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xxx管理伦理建设思想贯穿于xxx大量理论著作及其谈话、训令、信函、电文之中。概括起来,xxx的管理伦理建设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大力提倡管理者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不断强化管理者的自律意识。xxx说,xxx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xxx。不断提高管理者的道德水平,是管理伦理建设的关键。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管理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自律意识,会直接影响管理者自身的形象和管理活动的成效。
其次,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管理者自身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xxx管理思想中重视文化的培训和教育,通过理论灌输、批评和自我批评、树立典型正面激励等方法不断加强管理者的思想水平。一直以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对于xxx内部的文化建设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最后,加强立法和司法工作,通过制度化建设来规范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在立法这个环节上,要制定相应的规章、条例、制度、命令,把那些科学合理的管理伦理规定下来,使管理者明确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xxx指出,思想教育必须与法制惩戒相结合。在管理活动中,之所以产生各种腐败现象,这既有个人方面的原因,又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特别是与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在企业的文化伦理建设上,可以借鉴xxx管理思想,在管理者的自我学习和自律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从每个管理者以及员工自身开始营造适合企业的文化氛围。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提供企业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要不断研究和提高xxx管理思想中教育培训的具体方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实施。最后通过制度和法规的建设,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制度中,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四、xxx管理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人本管理是xxx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中要时刻以人为中心,要求对管理中的人作一个基本的价值倾向性判定,然后再确定管理途径和手段。这事实上就把人的因素当作管理中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即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管理中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一切管理活动。人是管理的基础,在管理中将人视为最重要的资源,重视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尊重人的价值,这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在长期的领导管理实践中,xxx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本管理思想。要重视人的作用是xxx人本管理的基本点。xxx说:xxx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xxx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xxx 1956年,他又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xxx一切物质因素只有通过人的因素,才能加以开发利用。xxx[4]具体到企业管理上,他非常重视依靠和发动广大职工群众,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办好企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xxx人本管理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指出xxx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xxxxxx坚持和发展了这一观点并以其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xxx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xxx[4]这是xxx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至理名言,也是xxx人本思想的基点。
xxx对于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对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xxx管理思想中对于人的重视正是需要企业学习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产品和技术,而是企业的人才。企业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人为本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思想,应该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企业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五、xxx管理思想在企业运营管理的应用
协调关系,是xxx领导工作中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重要方法。管理协调的主要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xxx协调的目的不是和稀泥而是xxx调动一切积极因素xxx。协调工作搞好了,组织和人员团结合作,人们心情舒畅,就能增强责任感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使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概括来讲xxx的协调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5]
首先,借鉴经验,全面协调。领导在协调工作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必须全面协调各种关系。xxx身为党和xxx,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不仅担负着属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的工作,而且还肩负着国家建设和发展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种关系的xxx大组织xxx协调重任,这一协调工作的成败事关党和国家的兴衰。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xxx的做法是全面进行科学协调。
其次,找准根本,重点协调。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xxx在协调工作中,很讲究艺术和方法。除了全面协调,他还着手进行重点协调。在重点协调中,他的协调艺术又表现于他找准根本问题下手,重点解决矛盾,走出了组织协调的新路子。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而言,运营过程中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于尽量减少内耗,使组织内部协调有序。追求组织的整体效能,既是管理协调的目的,也是衡量管理协调工作好坏的标准。在企业运营中如何减少内耗,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xxx管理思想运用到企业中要求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应该分清重点协调和全面协调工作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组织建设和机构设置,既保证运营工作的全面协调开展,又能使出现的特殊问题更有针对性的解决。
六、总结和结论
经过上述在企业管理的决策管理、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对于xxx管理思想的论述,体现了xxx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这些结论对于现代企业的自我管理和发展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中国企业面对形势复杂多样,而xxx有关企业管理的思想基础是从国情出发,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不仅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其中某些方法、原则符合管理科学理论。但是与此同时要客观、全面地评价xxx的企业管理思想,还必须看到以下问题。
某些思想出现前后相互矛盾。例如,他提出物质奖励要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是正确的,但他有时又轻视物质鼓励的作用,认为那会助长个人主义并反对实行计件工资。[6]同时,片面强调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过分夸大精神因素的作用,这无疑违背了他本人原先正确的思想。某些思想虽然适应当时企业管理实际,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做出变革以适应新情况。例如,他主张企业管理要以生产为中心,注重有形资产管理,这些策略适应于计划体制下的企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高层决策、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市场销等管理环节。企业管理的中心应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即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
xxx的管理思想中有许多闪光点,但却受到他的总体偏xxx左xxx的政治、经济指导思想的束缚,摆脱不了历史的局限。我们现在探讨他的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的指导意义主要是为继承、发展其中科学合理的成分,为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企业管理方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xxx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管理思想与西方企业人本管理之比较[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1).
[3]谭英华.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内涵不容曲解[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1).
[4]xxx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经济变革与发展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 出 版社,1993:99.
[6]经济思想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180.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
在校行政的领导和教务处的具体指导下,20xx年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紧紧围绕学校建设全国一流农业大学的发展目标,按照学校的整体工作部署和教务处20xx年工作计划,我们作了以下主要工作,现总结如下:
今年3月初,根据教务处安排,我们派出两位同志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林学院考察学习,听取了兄弟院校介绍的教学督导工作进展情况及经验教训,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比如北师大新进教师一年内不上课,主要是备课、听课作好助教工作;中国农大评教打分,平均分低于80分者,评职称时一票否决;北京农学院对教师课件问题研究,并已出版了论文集专著;北京林业大学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很有特色和成效等。这些作法和经验、对我校有关工作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参观考察情况,已写有《去北京兄弟院校学习汇报》上交教务处,教学督导组也专门开会听取了情况传达和讨论,对改进我们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作为常规工作,期中教学检查与期末考试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管理环节。在上半年的期中教学检查中,主要是检查08-0xx年两学期的试卷,校教学督导员分在三个组内,每组都要到5-6个学院进行检查。主要是抽查试卷看改的是否规范,有没有配套的教学大纲,a、b卷及答案要点、评分标准,所写试卷分析是否规范和有针对性。每个督导都尽心尽力,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下半年期中检查中,主要是对2015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及相关资料、近三年来新进教师讲课情况和阅卷情况以及高等数学、计算机、物理、化学、电工、力学、制图、中文写作等学科批改作业情况进行了检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教务处领导带领下,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通过紧张工作,完成了任务,并写出小结。检查情况及改进意见,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由宋安东处长向会议作了汇报。
上半年4月中旬,教务处对34个提名教学优秀奖的教师,进行听课打分评比,共分十二个评比小组,校院两级督导员都参加了听课工作。经过一周时间随堂听课、打分、再加上学生评教、评审、公示等环节,其中26位教师获教学优秀奖,使这一工作顺利完成。
在年初的教学工作会议上,我们建议召开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员会议,以便更好交流思想总结工作,提高督导工作水平。今年11月16日,这个会议终于召开,而且各院教学副院长和年青教师代表也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刘波涛、杨明亮、代丰瑞、李增录、杨建堂、李广安等校院督导员发了言,传达了省督导会议精神,或者谈了个人从事督导工作的作法和体会,并对教学工作提出不少建设性意见。
今年11月初,校教学督导员在教务处支持下,赴洛阳河南科技大学,参加省第六届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会。在会上听取了省教育厅高教处领导对河南省教育状况的介绍。对教育战线热点、难点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督导工作的期望。有十多个兄弟院校在会上介绍了本校督导工作进展情况,如郑大是如何处理好督导中的五种关系、河大的“听课报告制度”、河师大的教学督导有效反馈、河南工大的“督导四大功能”等经验介绍,对我们都很有启发,也促进我们改进工作。我们六个督导员分别参加了三个大组的讨论,在会上也介绍了我校督导工作进展情况及遇到的新问题,与兄弟院校同行共同协商,寻找解决办法。会上还积极筹备成立河南省高校教学督导协会(或研究会),我们也表示积极参与活动。
今年10月底到11月初,人事处、教务处联合对今年新进教师60多人进行岗前培训,校教学督导员全程参与并管理。刘波涛教授、杨明亮教授在培训班上作了报告,引导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创造一流农业大学多做贡献。每天有一个督导员主持并考勤,结束时每个学员写了总结,谈了自已参加学习班的收获与提高,听课记录也上交教务处存档,督导员对培训班作了总结,并提出有关建议,以便改进工作。
为8个学院09级学生作“成才之道”报告18场,受到学生普遍好评(其余泶院放到下学期进行),结合学生普遍反映“普化”难学问题,讲大学的学习方法9次,为考研学生辅导3次。
今年12月29日,教学督导员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今年的工作,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以便改进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课程特点论文篇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深入,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从课程管理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课程领导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对课程领域的组织和人员施加影响的过程,具有决策、组织与引导等职能,对课程的形成、实施、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课程领导方式的改革要适应世界课程变革的需要,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实现课程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课程的发展要与世界同步,体现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
关键词:课程领导;课程改革;课程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原来隐藏在课程背后的各种深层次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从课程管理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任何形式的课程改革都是在有组织的领导下进行的,有课程活动就有课程领导,要使课程改革获得成功,就必须要研究和改进课程领导。那么,课程由谁来领导?课程领导对课程发展具有什么作用?应该如何通过正确的课程领导来促进课程发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将是课程改革走向深入的必然要求。
一、课程领导的内涵、职能与作用
领导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所属组织和人员的活动施加影响的动态行为过程。领导活动过程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和客观对象(客观环境)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1](453) 课程领导属于课程管理范畴,是课程管理的重要职能。课程管理的领导职能是使整个管理过程中其他职能得以实现的起主导作用的推动力量。[1](454)美国课程专家兰姆博特提出课程领导的几点涵义。1.一个团体,而非个别的领导者(如校长),且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成为领导者的潜能和权利。2.团体内的所有成员一起学习、一起合作地建构意义和知识。领导是可以促使建设性转变的学习,学习具有共同的目的。3.透过成员间的交谈,把观感、价值观、意念、信息和假设表面化;一起研究和产生意念;在共同信念和信息的情景下,反思工作并给工作赋予意义;促进有助于工作的行动。4.要求权利和权威的再分配,共同承担或共享学习、目的、行动和责任。[2]可以说,课程领导是一种持续变化、充满活力的互动过程,[3]也是课程领导者和教师在校内围绕课程问题的互动过程,其间既关注教师和课程领导者的专业参与、决策和发展,也关注学校的情景因素对于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影响。因此,课程领导不再是校长、学校行政人员的专利,教师同样有机会参与课程领导。
我们认为,课程领导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系统。国家对课程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教育目的的确立。地方对课程的领导则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具体检查和监督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执行情况。地方课程的根本意义在于管理,地方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本质在于服务。[4]学校对课程的领导是指校长对教师教学过程的领导,是国家、地方课程领导的落脚点。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领导的对象、方式不同,具体的领导责任也不相同,是一种根本目标一致基础上的上级对下级的领导关系。教师的课程领导主要指的是教师能够为学校课程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具体落实学校的课程决策。在我国,最基本的、与受教育者关系最为密切的课程领导表现在教师对课程的决策。这一决策过程是与学校所承担的社会职责相适应的。可以说,课程领导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课程领域的组织和人员施加影响的过程,具有决策、组织、引导三个基本职能。
课程决策是课程领导的核心,是对有关教育或社会化的目的和手段的一种判断,往往在学校范围内采用,并且以教学大纲为中心(而不是人事、预算等)。[5](143) 社会水平上的决策是与学习者关系最小的决策,但又是方针性决策,说明教育或学校教育的目的;校级水平的决策是方针和学习者之间的媒介,其作用是把方针转化成具体明了的术语;最重要的课程决策被认为是由教师制定的那些决策。正式授权给教师的课程决策,往往只限于学习体验、资料和评价这样能起作用的决策,但教师对课程决策产生的实际影响是很大的。影响教师课程决策的基本因素是学生的需要、特点和反应,以及教师本人的背景、倾向和技能。家长参与课程决策被认为是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积极支持。[5](144) 课程决策的内容有: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课程的修订与改革。[6]
课程领导的组织职能是课程政策的一个主要课题,其基本问题是,课程决策是由中央的(国家的)权力机构制定还是由地方制定?中央权力机构和地方权力机构在决策中承担什么职责?[5](82) 课程领导中的组织和课程管理中的组织是一致的,课程领导对课程活动的进行和课程发展发挥着控制、引导和导向作用。课程领导的组织职能主要是课程领导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分配课程领域人员和组织的责任和权限,制定课程实施的规章制度,协调各种关系,把各种力量尽可能地组织到实现课程目标的活动上来。
课程领导的引导职能,实际上指的是领导者对课程建设情况的监督和检查。要求领导者随时掌握信息,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恰当对策,给予正确引导,确保课程实施的正常运行。从对学生的作用来讲,学校的领导责任更大,对课程的领导更直接。在课程领导的三个职能当中,决策职能是最主要的职能。
课程领导在学校课程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的设计。通过分析形势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学校的发展蓝图,决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优先次序,探索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行动。二是作出课程决定。具体作保留、改变、开始、停止的决定。特别要注意使教师也能参与课程决定,让他们对课程具有拥有感。课程领导者要敢于与教师一起作出决定,决定正在实行的课程计划哪些是值得继续的,哪些是应该进一步改善的,哪些是有必要重新开始的,哪些是没有价值可以停止不做的。三是课程实施。具体来说要建立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寻找课程改革的同行者;注意教师反思性的专业发展,培养新型课程领导人;改变学校文化,建构学习型组织;为教师创造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的空间;邀请家长参与,争取家长的支持。四是课程评价。主要涉及对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的评价。
二、课程领导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课程领导涉及的范围很广,对课程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重要影响。
首先,课程领导影响课程的形成。不论是中央集权型还是地方分权型,还是其他兼具二者特点的中间型,都具有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体现着深刻的文化根基。这种历史规定性一旦形成,就会直接影响课程本身的形成。也正是有不同的课程领导方式,才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课程形态。领导方式不同,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就不同。美国课程专家乔治·a·比彻姆认为有五类人员参加课程决策:(1)专业人物;(2)团体代表,包括专业人士和一些任课教师;(3)专职人员;(4)非专业的市民代表;(5)学生。[7]参与课程决策的人员不同,形成的课程就不同,这是课程领导的决策职能在课程领域的生动体现。
其次,课程领导影响课程的实施。课程形态也受到课程领导体制的影响。我国学校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必修课,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单一,缺少个性特长。改革单一的必修课制度(尤其是高中阶段)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8]适当增加选修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确立地方性知识在学校的应有地位,是适应课程领导体制的改革,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第三,课程领导影响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一个国家之所以有着课程开发传统或是校本课程开发传统,往往是由其课程行政体制的传统决定的,课程行政体制传统决定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在课程决策上的权利分配结构。[9]道恩德·舍恩提出了课程改革的三个模式:1.“中心—外围”模式,由专家研究课程,然后开发并传播到外围学校;2.“中心扩散”模式,主要中心支持和管理次要中心,次要中心致力于传播革新;3.“中心迁移”模式,没有明确中心,新中心不断出现。对于高度集权的课程领导体制,“中心—外围”模式更为有效,但集权模式难以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不可能达到革新的制度化。校本为主的革新模式有助于发挥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积极性,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课程革新模式。[10]我国目前的课程改革应“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相结合,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推动课程改革的进行,另一方面,要赋予地方和学校,特别是学校教师一定的改革自主权,调动各种力量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课程发展到什么程度,朝什么方向发展,都与课程领导体制紧密相关。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就是要增强学校在课程实施、教材选用、对学生的考核方面的责任心和认真态度。
课程领导主要是通过对课程决策和课程评价实现的。反过来说,课程的特点和发展状况又对课程领导方式发生影响,进而促进课程领导方式和领导体制的变革和发展,提高课程领导水平。上级对下级的领导与给下级适当授权是统一的,要对下级实行有效的领导与给下级提供应有的服务是一致的。课程领导方式要根据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课程本身的发展,以及课程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这样,领导体制才能适应课程的需要,才能为课程实践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三、课程领导方式革新与课程发展的方向
在世界范围课程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的课程领导体制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促进课程的现代化发展。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课程领导方式要适应世界课程变革的需要
(二)课程领导方式要体现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
(三)课程领导方式要适应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课程开发有两个主体,一是国家或地方课程开发主体,二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国家或地方课程主要解决一定范围内同一批受教育者的共同素质问题,而校本课程可以解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特殊需要和兴趣的问题。学校是理想课程转化为正式课程的主阵地,学校课程的作用要体现在三方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能够调动中央、地方(主要是专家)和学校(主要是教师、家长、校长、社会人士,甚至学生)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更加适合学校的实际。[1](500) 传统领导体制下,课程决策系统与课程实施系统的隔离,使教师无法清楚地了解新课程的意图和目标中每一个细致的革新因素。课程决策权明显地从中央下移到地方后,学校就可以获得课程开发法律和行政上的自主权和专业地位,从事课程发展的过程。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可以归纳为课程发展政府统一行为、学校自主行为、学术研究行为。这三种机制各有优缺点。根据国情,我国课程改革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一是改变课程的“大一统”,课程改革要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与学校在课程运行过程中的责任和职能。二是“学术行为”机制的改良,发挥国家级研究机构专家组的作用和有关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指导中心”以及有关地区和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作用,三者协调合作,实施课程改革实验的“学术行为”。三是实现政府行为和学术行为的有机结合,建立动态机制,先由学术行为进行实验,再由政府行为破旧立新,组织新课程体系和模式的实施。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使课程处于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之中。[9](390) 课程领导权要合理分配和正确使用,要善于发挥地方和学校在课程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使中小学的课程能够与当地的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参与性与开放性;让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学校与课堂一级拥有课程发展的空间,使得一部分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学生家长有机会参与部分课程的开发。
(四)课程领导方式要逐步实现民主化和科学化
目前,我国学校的领导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经验型领导;二是行政型领导;三是科学型领导。我们的学校领导人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处理学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特别要研究课程问题,及时消除经验性对行政的依赖,使自己成为一个科学型的领导。要建立开放的校内外、行政与教师、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机制,使教师有机会平等参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体现现代课程管理的民主性。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规划和设计工作,不仅会影响到课程设计的结果,而且也会影响课程实施的进程。课程领导方式的民主化、科学化与课程发展的个性化追求是一致的。因此,在国家课程框架规定的范围内,要授予学校高度自由来发动课程革新,实现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
参考文献:
[1]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l leadership capacity in ,vi: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asce),—9.
[3]i macpherson,r stakeholders in curriculum leadership:how can teacher educators work with teachers to discover and create their place?[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1):69—85.
[4]成尚荣.为学校服务:地方对学校课程管理的本质[j].课程·教材·教法,2003,23(2):1—4.
[5]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
[6]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乔治·a·比彻姆.课程理论[m].黄明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罗厚辉.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1]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新论──教育组织决策机制的系统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