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一
(四时田园杂兴)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乐趣》中的第二主课。本课是一篇古诗,讲的是描写农村 自然景色和一般生活的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劳动者。古诗内容鼓励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懂得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需要劳动,人人爱劳动。设计理念:整首古诗争取在一课时里完成。学生在各种情景下,利用已掌握的文字学习工具学习课文中的生字。以读为主,以读促悟,以语言运用为中心,说写结合,仿编、续编或创编出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或小片断,在读写的过程中进行思维深层次加工训练。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二、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
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2、认同从小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积极参与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12-14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经历和劳动体验,比如自己整理书包、系红领巾、帮助家人做家务等;
4.学生已有较好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能借助事先查到的资料阅读拓展材料;
5.学生能根据提示仿、或创编古诗,并乐于表达。
四、教学策略
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a.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不理解的主词组或诗句(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采用以前掌握的拆字理解法进行理解(解决问题);b.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问题(如什么是梅?)通过同桌讨论和教师对重点词句(如:“过了几天”、“自己去游吧”)的点拨,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和全班同学交流(问题解决)。
2.自主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进行创新写作,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识字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打印的拓展资源、自制教学图片。
诗题
折题
课件
“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激发学生兴趣
手动
范成大是古代杰出诗人
3′
自制
古诗范读
有感情地读
课件
再现古诗意境
创设情境
手动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
5′
自制
指导朗读
情感
课件
课文插图和需指导朗读的句子
引导
手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
自制
拓展阅读
理解掌握
课件
资料中的古诗
拓展知识面
手动
再次认识范成大以反映
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诗。
6′
自制
复习
强化理解
课件
整首诗所有的知识点
巩固知识
手动
理清课文思路,会复述
6′
自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介绍作者: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a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b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c听范读(附课件)
d个人自由朗读。
e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附课件)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2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a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b、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c、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这两句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
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4、复习巩固附:课件
八、总结与评价
本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主要侧重于学生能够在熟诵诗句的基础上,能在脑子里重现古诗意境。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课后主要通过完成一些有意义的任务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指标还是课标要求的具体化措施。(见下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具体内容
评价方式
知
识
与
技
能
1.诗句
a.读音准确,无不认识的字;
b.读音准确,吟诵时感情丰富;
c.连词准确,吟诵时能准确连接词语,不读破词;
d.词句通顺,能够根据韵律读句;
e.能够利用查找到的资料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a.一颗星
b.两颗星
c.三颗星
d.四颗星
e.五颗星
2.课文
a.能够朗读古诗,无不认识的字;朗读时富有韵律性;
b.能够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c.背诵课文。
a.一颗星
b.两颗星
c.三颗星
3.写作
a.能够仿写古诗,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学写诗,不要求押韵;
b.修改写好地诗;
c.能够写出诗句包含的意境。
a.一颗星
b.两颗星
c.三颗星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a.能够积极提出不懂的问题;
b.能够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思考;
c.围绕问题,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向老师或同学表达;
d.围绕问题,能够积极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形成小组意见。
a.一颗星
b.两颗星
c.三颗星
d.四颗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内化与外化
a.能够给家长讲述自己劳动本领的一件事情;
b.自己再尝试学会一项本领。
a.三颗星
b.四颗星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二
【教材简析】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课文。诗人范成大晚年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田园组诗,描写了乡村生活,反映了四季田园杂感。课文选的是“夏日”诗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的一个场景。这首诗生活气息浓郁,描绘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赞颂了乡下孩子的天真淳朴,勤劳可爱。诗人喜爱田园生活,更是对劳动人民有着同情和敬重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想象和相关资料体会古诗内容,走入古诗田园意境,感受诗人思想感情。
2.培养读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3.学习读诗的方法,即想象与查阅资料法。
【教学要点】走入诗境,品悟诗情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欣赏图片---“乡野乡情”)
一、导入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多种形式熟读诗句。
2. 诗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诗句大意。
小结过渡:同学们能借助课后注释大致理解了诗意。那么,我们读诗,是不是做到能理解诗意就可以了呢?就算读懂了这首诗呢?——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品悟这首诗,并传授你们两个读诗的绝招。
……现在,就让我们真正地走进这首诗,走近诗人范成大。
三、举象入境------想象画面
1. 默读,你觉得这首诗中描写的农家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一个词读出他们各个勤劳能干?(各当家)齐读第二句诗。
2. 的确,诗人当时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农家人的勤劳质朴吸引了他,使他驻足观望,同时他也很想走上前去,走到他们的身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先来到谁的身旁?
在交流中随机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孩子的天真可爱和幸福的日子。
小结学法----“想象”。再齐读古诗,读出这份美好的情感。
四、迁移并举-------升华诗情
诗人就这样时而欣赏田园美景,时而远远地伫立在那儿,望着田间劳作的人们,望着树下天真可爱的孩童,在他沉醉于这份和谐与美好的同时,他的心里也隐隐泛起别样的忧虑,你知道诗人为什么忧虑吗?
1.推介读范成大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配乐)师范读,学生齐读。问:读后,你的感受和前一首一样吗?
2.同是一个作者,同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中的一首,为什么感受如此的不同呢?请大家读一读范成大的生平介绍。
通过资料,你认为范成大是一位怎样的诗人?(爱国爱民、忧国忧民、关心百姓、有责任感、同情心……)
——就是这样一位诗人,范成大把他满腔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注入他写的每一首田园诗,形成了范成大特有的田园诗风格。
3.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①就因为眼前的一切太美好了,他的心里不禁泛起丝丝担忧,他真的担忧此时眼前美好的一切,所沉醉的一切在哪一天就会失去,因为“安居”才能------“乐业”,“国泰”才能--------“民安”啊!(齐读板书:“安居乐业、国泰民安”)
此时,诗人内心的担忧有多深,沉醉就有多深啊!这首诗寄托着他美好的祝愿,愿哲理的百姓生活永远安定幸福——(齐读课本中诗)
②让我们与诗人一起,同诗中劳作的人们一起,珍爱这美好的生活,享受这美好的生活,更需要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这美好的生活——(齐读课本中诗)
小结学法----“资料”
五、总结、作业
六、板书: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众说纷谈,各有教法,但所追求的只有一个——意境。就我而言,教学古诗词所要遵循的也就是——诗情画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段情。怎样在实际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走入画卷,感悟诗情,成为我教学的切入点。
《四时田园杂兴》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能通过想象和相关资料体会古诗内容,走入古诗田园意境,感受诗人思想感情。2.培养读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3.学习读诗的方法,即想象与查阅资料法。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老师的“教”】
策略一:举象入境的策略
常态的古诗教学就是更多的关注诗句字词的解释,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仅仅是把古诗教学停留在文字的层面上,但真正是不能够读到语言就为止的。王崧舟老师是我崇仰的一位著名特级教师,他诗意语文的教学信念,他对古诗文教学的独到见地都会让我仰之而学之。他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古诗时,就达成了“文字—文学—文化”的三个层面,使古诗教学显得博大而精深。我所上的这节课就是深得其启发,也让我对古诗教学豁然开朗。教学时不要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要读出诗的文学层面,我采用了“举象入境”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的关键就是要抓意象,目的在于把诗中的“象”举起来,还原成孩子们能看得见的形象,为进入诗的意境搭设平台。具体怎样在实际教学中操作这一策略呢?
1. 在把古诗反复读顺、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 诗中都有哪些人物?他们在干什么?”这不仅是要借助课后注释理解诗句大意,而且是引导学生树立基础的初步整体形象,即在头脑中展开画卷,是在观赏一幅完整的画面,抓住了画面的主体。
2.展开画卷仅仅是作为旁观者去观赏,要真正的进入到画卷中去,所以要创设情境:“农家人的勤劳质朴吸引了诗人,使他驻足观望,同时他也很想走上前去,走到他们的身边,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先来到谁的身旁?”这样,孩子们就会抓住意象,移情体验,就会自然地走进画卷中。教学中,孩子们尤其关注到桑树阴下学种瓜的孩童,想象到孩童种瓜时的动作,神态,甚至揣摩人物心里想法,体会到孩子的勤劳,淳朴和诗中的“各当家”的含义;有的孩子在想象中走到了田间地头与耕作的农家人攀谈,体会到农家人虽然辛苦却很幸福的情感;还有的孩子“看”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
当平面的诗句文字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动人的旋律,立体的场景时,就很容易入情入境地体会到诗中农家人的辛劳,孩童的可爱,并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一起沉醉于田园生活的美好情感。
策略二:迁移并举的策略
运用这一策略遵循“课内指导课外,课外拓展课内”的原则,找准课内外的衔接点,我在备课时找到的“点”就是课本中的《四时田园杂兴》与课外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的“同”与 “异”,旨在通过对比阅读中感受诗人在本不同的两首诗中所凝聚的共同情感,升华诗情。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已经正与诗人一起沉醉于繁忙却又温馨的浓浓的田园生活气息中,这时,教者话锋一转:“诗人久久地伫立在那儿,望着田间劳作的人们,望着天真可爱的孩童,他沉醉于这份和谐与美好的同时,他的心里却隐隐泛起别样的忧虑,你知道他为什么忧虑吗?”瞬间,引起学生阅读的期待和探究的欲望,恰时的呈现拓展的范成大另外一首《四时田园杂兴》-----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这一首痛楚、悲凉的诗情诗境与课本中清新、幸福的诗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问:“读后,你的感受和前一首一样吗?”,紧接着追问:“同是一个作者,同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中的一首,为什么感受会如此的不同呢?”同时在学生形成认知差异的基础上,进而适时让学生自己阅读诗人生平,在资料中得知范成大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爱国心、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的诗人,他把满腔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注入到他写的每一首田园诗,形成了范成大特有的田园诗风格。了解作者创作风格,走近作者,体会作品,就会使教学不只是在教文字、文学,而是要教文化。当学生了解到范成大的田园诗创作特色后,再回过头来品悟书中的诗,似有拨开云雾见白日的豁然开朗,再谈之感受就不会仅仅是停留在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体悟到诗句背后的情味与意蕴。到时再来有滋有味的吟诵之,那诗句凝含的那份田园情,那份爱国爱民之心,那种安居才能乐业,国泰才能民安的情怀一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激荡。这样的读诗过程才会内化诗句,内化诗人,才能步入诗境,升华诗情。
【学生的“学”】
在课堂上注重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是我一惯坚持的教学行为,不论什么课型,哪一类的文章,我都会交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因为我坚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学习语文,就要会读,遇到任何一种文章,都要知道如何下手去深读。本节课,依然要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其一,展开想象,步入画意。读文字要有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借助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让文字动起来,让情节演起来,有如身临其境,这样有助于理解语言。其二,阅读资料,体悟诗情。每一个词,每一句诗都不是孤零零的摆在纸面上,它启示潜藏着“诗魂”,何为“诗魂”,可以这样简单的认为,就是作者的“魂”——创作之魂。任何文章都不可孤立的去读,一定要结合作者本人的经历、思想等,哪怕只是在读一首儿歌,一副对联。也只有走近作者的心,才会真正读懂文字的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借助课后注释初步理解诗意的能力了,现在就要培养他们培养深入读诗的能力,并引导形成读诗的习惯。我们说,同一件事也许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读书也一样,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学到更多的读书方法。但“展开想象”和“阅读资料”这两个方法却是最常用也是最便于用的,不仅容易行而惯之,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方法能轻松的把读者带入文本。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教学习方法采用“先实践后揭示”的策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验,不知不觉地给自己的学习带来了有效性后,再来揭示方法,相信学生印象深刻,以后读诗也会自然地用到。
每一节课都让我感受到教学的快感,预设时的万般揣摩,课堂上的灵性互动,课后的静心反思都会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教书幽香。为人师,浸润这种香氛中,足矣!
资 料 想 象
【诗 情画意】
勤劳的人家 安居乐业
幸福的日子 国泰民安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第二幅图:童孙学种瓜图师:小孩为什么学种瓜呀?大人和小孩在说些什么呢?除了学种瓜,还能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劳动呢?
(指导读出感情)师引:小儿虽然顽皮,可是也在劳动上专心、认真,难怪诗人最喜欢他,同学们,我们也带着喜爱,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 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 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 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 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 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 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6. 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 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 “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 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 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补充知识:“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玉带清辉风骚传——浅尝中秋经典诗词文学是最古老的传情方式之一,中秋在传统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这些描述常常成为最能打动人心的篇章。
早在汉魏时期,《古诗十九首》中之七《明月皎夜光》就有中秋夜里“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的感伤。
而后,在唐诗之中,以李白的《静夜思》最为脍炙人口,短短四句诗,让多少游子魂牵梦绕。而同为李白所作的《月下独酌》,又全然另一番味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极尽苍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也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对联是汉语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种类,中秋赏月时它又常成为取乐娱情的简便方式。在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中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月名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重庆巫峡上的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写巫山秀色的下联相对,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上海豫园得月楼之联,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简单道理。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中国台湾阿里山古月亭,全联对仗既工整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深得“推敲”之神。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杭州西湖水月亭上的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国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李商隐]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汉魏古诗]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2个生字,会写“昼、耘、绩”3个字。正 确读写“耘田”1个词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种瓜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领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flash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学习第二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
听录音,想停顿。(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二二三式。)
1、读诗:(1)自读,读通。
(2)指读,读顺。
(3)板书节奏, 语调单句上扬,双句降抑,齐读。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2、释题:《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3、了解作者范成大。
[指读: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著有《石湖居士诗集》。他的田园概括的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二、理解诗意,想象意境。
导学:这首诗描写了什么?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提示:解释诗句意思时注意调整词语次序,使诗意通顺、流畅。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2、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哪几个字衬托出孩子天真可爱的行为?(“也”、“学”二字简洁传神。)
5、结合课文插图,想象孩子学种瓜时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多种形式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男女生读、伴着音乐读、指名读)
三、指导背诵,默写古诗。
四、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五、作业:从下面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
1、给自己默写的古诗配上插图。
2、搜集、积累两首田园诗。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 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 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介绍作者:播放 "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a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b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c听范读
d个人自由朗读.
e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 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 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a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b,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 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 (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c,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 (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这两句诗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 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 指名读
3, 老师配乐吟读
4, 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
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
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简析】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防夷犹湾百转.磺塘塔近俄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践.看看尝面收新茧.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夜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霜草苍苍虫切切,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⑴ 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介绍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释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 “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织布
童孙─────学种瓜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⑴ 昼:白天。
⑵ 耘:除草。
⑶ 耘田:在田里除草。
⑷ 绩麻:把麻搓成线。
⑸ 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⑹ 未解:不懂。
⑺ 供:参加。
⑻ 耕织:耕田织布。
⑼ 傍:靠近。
⑽ 桑阴:桑树下。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⑵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老师配乐吟读。
4、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六、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七、知识的延伸
1、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课件)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夏时田园杂兴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
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
八、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八
《四时田园杂兴》
备课人 总第 节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介绍作者
1、出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在一片地里,有一个小朋友在劳动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 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1、 老师范读课文
2、 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 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 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 巩固练习
1、 出示卡片 2、 开火车认读 3、 分别组词 4、 指导书写
四、 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 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 指名朗读
五、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巩固
1、 出示卡片
2、 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 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1、 带着生字回到古诗当中, 再来读这首诗,边读边画出示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各种学习方法对字词进行研究和交流
2、 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 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 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 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 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1、 指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果你看到一个小孩在种瓜,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那个学种瓜的孩子,你会怎么回答呢?
2、 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 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 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九
【文本分析】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四时田园杂兴》是一幅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教学难点】流传至今的田园诗真实地描写了乡村的质朴生活,充满恬适,也充满辛劳。要让身处水泥钢筋怀抱中的城市人体会乡村生活,有着时空的隔阂和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
【教学策略】提起乡村,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话说,每个人心目中的乡村都不一样。通过文本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用想象使对乡村印象变得丰满、灵动。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设计】
一、读懂诗题,了解诗人
1.写诗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纠正“兴”读第四声。文中指:兴致)
3、吟诵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诗。
4、了解诗人。范成大是我国南宋著名的田园诗人,著有《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只是其中的一首。)
二、读通读顺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2、3遍,(出示课件),注意读准诗中的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2、请同学读,纠正字音。(昼、耘、供、傍)铺开练读。
3、写生字。(昼、耘、绩)挑选一个来书写,边写边指导,并且在课本上练习写一个。
4、再请同学读,要求读准确、读响亮。
三、整体把握
5、借助注释,看看这首诗大概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小组里说说,在学习和交流中,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板书:注释理诗句】
(学生自学)
7、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
9、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
四、反复品读,入境悟情
1、最重要的是品诗、赏诗,走入诗境,才能读出诗情。范读。
2、出示课件:书上插图。看着图,请你静静的听,静静的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堂交流。(我听到草丛中有夏虫在鸣叫。)(我仿佛看到知了就停在那棵巨大的桑树上,不停的在叫。)(我还听到风吹过茂密的桑树,树叶哗哗的乱响……)
3、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例如:耘田、绩麻、当家、供耕织、学。
通过模仿“耘田”体会农村男女劳作的辛苦→ “各当家”的快乐。【板书:快乐】
师:他们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那将是一份沉甸甸的喜悦啊!所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范成大看到这对勤劳的儿女。他的心情必然是高兴的、欣慰的。他禁不住赞叹“村庄儿女各当家。” 【板书:插图显诗意】
→童孙们“学”的快乐。
师:你们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学过大人做事?。。。。。。你们在做这些的时候心情如何?(很高兴。兴致勃勃,乐此不疲。)诗中的童孙心情如何?让我们很高兴的读读这句;兴致勃勃的读;乐此不疲的读。范成大看到之后心情又如何?他看到的是这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肯定也会禁不住赞叹“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村子里只有一个童孙吗?其他童孙们可能在干什么?让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作者没有写到的内容写下来。 仿写诗句:“童孙未解供,也。”【播放田园音乐】
例:【童孙不懂供蚕桑,也摘嫩叶入盒中。童孙未解供渔猎,也卷膝盖握长叉。童孙未解供猎渔,也下河去摸鱼虾。】(也可以自由表达。)
师总结:太妙了,你们的想象已经突破图画所给予的限制了。这种【板书:想像悟诗情】的方法能够把诗读出情,写出意。我想此时此刻,我想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配乐)
五、拓展阅读。
1、出示范成大的两首田园诗:
夏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口香。借与门前盘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四进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生读,指名读读。)
2、结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能够在同学们的作文中,说话中得到运用,甚至成为像范成大、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儿女当家
快乐
童孙 学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十
1、师过渡:乡村四月闲人少,我们再来看看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初夏时节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课件出示)
2、师:人们在忙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耘田、绩麻、种瓜”)
师:是啊,乡村的人们忙着耘田、绩麻、种瓜。他们忙了多久呢?
生:忙了很长时间,他们白天出门耕田,晚上回来还要把麻搓成线。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人们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干活,男男女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真是忙啊!看到人们这样昼夜不停的忙,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个性化朗读一二句)
1、 师:大人们日夜辛劳都在忙着干农活。那么这里的孩子都在干什么呢?是不是都在忙趁东风放纸鸢呢?
生:不是,他们在桑树阴旁学种瓜。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同学们,按常理,农村这些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在玩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钓鱼<蓬头稚子学垂纶>、在田间捉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是啊,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不玩,他们却——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我想问问这里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钓鱼、捉蝴蝶),非要学种瓜呢?(师生情境对话)
生说一种想法,便引导其朗读。师:哦,你真是一个懂事(勤劳、可爱、善解人意、孝顺)的孩子,所以你——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来这里的孩子虽然不懂怎么干农活,却也勤劳懂事呢!一起读后两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大人们一天的劳累也会烟消云散的!
4、师: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热烈的劳动生活场景,大人小孩各有各的兴致,为生活而忙碌着。来,我们一起读——四时田园杂兴……
四、对比诵读,升华情感。
1、师:学了这两首诗,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的忙碌和勤劳。
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昼出耘田夜绩麻
乡村四月闲人少——也傍桑阴学种瓜
2、师:两位诗人为我们展现了农村初夏时节紧张、忙碌的劳动场景,人们为什么这么忙呢?
生:为了生活、为了家庭。
师:是啊,农历四月是农家耕种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忙中有对家庭的一份责任;这忙中有着乡村人勤劳的品质,这忙中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乡村四月,对于翁卷来说,多了一份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于范成大来说,更多了一份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五、 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1、师:同学们,其实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老师课前也搜集了几首很有代表性的田园诗,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课件出示)
2、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宋]翁卷 [宋]范成大
闲人少
才……又…… 昼 夜
也傍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十一
【教材解读】
《古诗词三首》该组教材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是其所创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中的一首,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画面比刚才读懂诗意时的画面要更丰富了)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神情、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首诗吧!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片头。
二、欣赏诗歌
现在我们就走进古代诗人范成大为我们描绘的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播放课文朗读。
三、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四、解释诗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这里的“兴”是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
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五、理解诗意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生动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一个“学”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请你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六、领会诗境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吟诵古诗。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这是我们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让我们一起走进田园感受此情此境吧。
七、归纳学诗方法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十三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要求】
了解诗词内容,感受古诗词中描绘的乡村风光,体会诗人在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主识字,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第六组课文我们随作者领略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次走进古代诗人范成大为我们描绘的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四时田园杂兴》,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2.介绍作者
⑴ 范成大你们了解多少?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⑵ 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58岁病辞。此后10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3.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
“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去声,即兴。《现代汉语词典》“即兴”解释道: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即兴之作 / 即兴表演。 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这里指即兴创作的作品。“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⑴ 请说说诗应该怎样读?有什么要求?
⑵ 明确诗歌的朗读方法: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⑶ 听范读
⑷ 个人自由朗读。
⑸ 指名试读,评议。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 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村庄儿女──耘田织布童孙────学种瓜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交流学法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2、学生自学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4、质疑:还有哪地方不明白的?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过渡)师:“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请大家再自由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除了刚才读懂的画面,还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自由读诗,想象)
2、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⑴ 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⑵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心里有什么感受?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⑶ 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那好,请你来读一、二两行诗。(指名读)
刚才你在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谁再来读?你的感受呢?
预设:
a、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b、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c、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
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3、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满足与快乐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出示插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
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读)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读)
可爱:瞧,他的神情、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读)
师: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指名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读。
3、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4、你们也来读。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六、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拓展《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过渡)师:刚才我们在学习这首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板书)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知道这首诗是从描写那一幅幅劳动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忙碌的乡村生活。请大家再读读范成大的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课件出示)(随机: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2)、说诗句的意思,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3、比较两首诗
(1)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什么呢?(写景)是呀,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
(2)看着这样喜人的景象,让我们不仅想起了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面“昼出……”
(3)虽然只字不提劳动场面,但景物的描写同样让人感受到了那农村的勃勃生机,劳动的喜悦。来,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两首首诗吧!
七、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十四
执教者:王红(浙江省杭州采荷一小 著名特级教师)
执教年级:四年级
授课时间:2008年4月21日
授课地点:浙江省武警总队大礼堂
授课背景:“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了许多古诗,今天我们一起要来学习的也是(来一起)——
生:《古诗词三首》
师: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当中既有(生接:诗),又有(生接:词)。那么今天这堂课呢,我们重点来学习两首古诗,请大家把书打开,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两首诗。第一、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第二、借助下面的注释,想一想每一首诗的意思。明白了吗?好,开始吧!
生:(学生自由朗读、预习)
师:他在想每首诗的意思了。(稍停片刻)行了是吗?好,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谁来读一读第一首诗。这位同学,来。
生1:(学生试读)
师: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
生:蚕桑
师:蚕桑。一起读。
生:(学生齐读)蚕桑
师:哎,好,谁再来读一读。
生2:(学生试读)
师:非常好,字正腔圆的。这里有个多音字,你们来看一下,是哪个?
生:了
师:是了。在这它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了(liao)。再请个同学来读一读。
生3:(学生试读)
师:非常得流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蚕,上面是个……(师书写)
生:天。
师:下面是个……
生:虫。
师:“天”、“虫”,就是蚕。蚕是吃什么的啊?
生:桑叶。
师:对,桑叶的。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 “桑”字,写的时候你觉得特别要注意什么?
生:“桑”字上面因为有三个“又”,这个“又”的最后一笔都要写成点,不能写成捺。
师:对,这三个“又”的捺都改成了三个点。请你在书上写一个。
生:(书写)
师:好了吗?那我们来看一下第2首。谁来读一下。
生1:(生读)
师:在这首诗里也有一个多音字,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字,(师指“供”), 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看一看。
生:从事。
师:从事。那么在这儿它怎么读呢?应该读第一声,对了,你来读一读。
生1:(生念: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生2:(边读边笑)
师: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生3:(读整首诗)
师:非常好。来看,这里也有一个生字,我们写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来看什么字?欸,这是什么字?(耘)对,耘,这是什么?(师点“耕”)“耕”,对,这两个字在写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这个“耘”在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生:那个偏旁应该有三横,不要写成有两横。
师:所以,请你把这个字也写一写。(生写)写好的同学先自己读一读。
师:好,同学们,我在想啊,编者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一定有什么联系。请你把这两首诗对比着读一读。你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生:(自由朗读)
师:谁发现了?两位,三位,四位,五位……
生1:我发现这些都是写农村景色的。
师:都是写农村生活的,是不是啊?好,一点发现了,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觉得这两首诗都有一句到两句是写他们种田、种地的。
师:也都是写到了农村生活的。
生3:这两首古诗都提到了它是写乡村四月的情景的。
师:时间也是相同的,都是写农历四月小农忙季节的事儿。
生4:我觉得这两首诗都是写春天的。
生5:这两首时都是宋代诗人写的。
师:你看看,这一行都是几个字啊?这都是“七言诗”是不是啊?
师:刚才好多同学都说到了,这两首诗都写了农村生活的,那么写了农村生活的什么特点呢?请你好好再赶快读读看。
生1:写出了他们农村人都很忙,忙着种田。
师:都在忙着劳动,是不是啊?非常的忙碌。(板书:忙碌)
师:那我们再来读读。先读读第1首古诗,从什么地方能够表现出人们都在那儿忙?
生1:它这里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就是说,他们四月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没有人在休息了,没有休息的时间,都在忙着。
师:都在忙,闲人少,说明很忙,是吗?来,这行诗谁来读?
生1:(学生试读)
师:你来。
生3:(学生试读)
师:闲人少,反过来说就是……
生:忙人多。
师:忙人多。他们在忙些什么?这首诗里写出他们在忙些什么呢?
生:他们在忙着养蚕,还有种地。
师:恩,课文是这样说的,是“蚕桑”和“插田”。谁来把这句话连起来解释解释。什么意思?“才了蚕桑又插田”,他们在干嘛?
生:刚刚养完这种蚕,然后又要去种田了。
师:刚刚怎么样?
生:刚刚把蚕喂完桑叶后,又去插田了
师:哦,刚刚把蚕喂完桑叶后,然后又去插田了,种田,插秧了,对吗?好,来,我们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读一下。
师:“乡村四月闲人少”预备起
生:(学生齐读)
师:那么在范成大的笔下,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来,你再读一读《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找一找,在这首诗中人们在忙些什么?做些什么事儿?
生:(学生自由朗读)
师:恩,他一边读,一边划。(停片刻)找到几件事儿了?
生1:我找到了她们去“耘田”,还有“绩麻”。
师:对吗?第一件事是耘田,第二件事是绩麻。耘田?就是在干什么?来,读读下面的注释。
生:除去田里的草(学生一齐回答)。
师:那么绩麻呢?
生:把麻搓成线(学生一齐回答)。
师:好!你看,学古诗,要注意会读下面的注释。除了这两件事,还有没有?
生2:我从“童孙未解供耕织”的“供耕织”看出他们在从事“耕织”。
师:那么在这首诗中这个“耕”指的就是耘田,“织”指的就是绩麻。好,还有没有?还找到了人们在做什么事?
生3:应该还有一个“种瓜”。
师:作者通过写人们在耘田、绩麻、学种瓜……要做的事很多,来说明人们忙啊,这就是“乡村四月闲人少”大家都在忙着做事儿呢!那么你想一想,我们农历四月小农忙季节的时候,还可以做那些农活?
生1:还可以采茶叶。
师:采茶?哦,还有呢?
生2:还可以挖笋。
生3:还可以种豆子。
师: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还可以种瓜,还有呢?
生4:可以挖野菜。
生5:还可以去种稻谷。
师:哎,种庄稼。还有呢?
生6:还可以种菜。
师:种蔬菜,家里还可以养……
生7:养蚕。
师:蚕?还有呢?
生8:养鸡养鸭。
师:对呀,养鸡,养鸭,还可以……你说
生9:养猪养牛
师:对呀,养猪,养牛,牛满山坡。还有呢?
生10:还可以养鱼。
师:是的,喂鱼。
生11:还可以种水果。
师:是。
生12:还可以种花。
师:哎呀,总而言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那么,我们就学着诗人的样子啊,把这些没有写进诗的“忙”,把他写进去,能不能?来,我们试试看啊。“乡村四月闲人少”他们在干什么呢?(板书:闲人少)来,也请你们用“才……又……”。把我们刚才说的那么多的农活,选择一下把它写到诗里去。
生1: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耘田又种瓜。
生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种瓜又点豆。
生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鸭又种豆。
生4: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牛又种瓜。
师:噢,一件是做完了,又接着做另一件事了。
生5: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拉丝又纺线。
师:忙得不亦乐乎啊!
生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野菜又喂羊。(师把“野菜”改成“挖菜”)
生7: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养羊又种稻。
师: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真的是忙啊!同学们,那么我想啊,你们写了这么多的农活,这些,我想诗人翁卷也一定是知道的,但是他一件也没写,惟独只写了“蚕桑”和“插田”,你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1:因为我觉得,“插田”代表种菜、种瓜、点豆这些的。……而“蚕桑”呢是(养)动物,牛、羊、鸡、狗、鸭也属于动物……赚钱然后买动物。(师大笑)
师:养蚕究竟是干嘛?
生1:拉丝织衣服。
师:织衣的,跟我们的穿有关的。一个是跟我们的吃有关,一个是跟我们的穿有关。
生2:我还认为有一种原因,因为喂牛、喂羊这种随时随刻都可以喂的,而“蚕桑”和“插田”必须四月才可以的。……
师: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生3:“才了蚕桑又插田”比较押韵。
师:噢,他还发现了押韵,你看看这里是押什么韵?你看看在这首诗里是押什么韵的?……(师面向生3),问你,你说押韵,押的是什么韵?
生3:我觉得“蚕桑”和“插田”比较押韵。(师笑)
师:怎么押韵了?
生4:它最后一句话的“田”tian,第一行是“川”chuan,第二行是“烟”yan,第四行是“田”tian,最后一个韵母都是“an”(终于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押韵在哪里?)
师:这样读起来就怎么样啊?好听了是不是?押韵,发现了,因为“蚕桑”和“插田”是与我们的吃和穿有关系的。这是最重要的,对不对?所以写在这儿。原来有那么多的奥妙在里面啊!那么谁再来读读后面的两行诗?
生1:(学生试读)
师:恩,非常努力。
生2:(学生试读)
师: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看出人们非常的忙啊。那么在这首诗中除了说农活多,能够反映人们忙以外,还可以从哪儿看出忙了?
生:我觉得“夜绩麻”,他在夜里还在绩麻,这个意思应该是。
师:夜的意思是?
生:在晚上。
(师随机评价,但因没用话筒,所以听不清。)
师:这里的昼意思是什么?
生:(学生一齐回答)白天
师:夜呢?
生:晚上
师:白天在做什么?(生:耘田)晚上回来又在做什么?(生:绩麻)晚上做,白天做,真的是忙啊!那么我想问了,这个白天也做,晚上也做,你看,非常得辛苦,像这样的情况,你能用一个词来说吗?白天也在做,晚上也在做,一刻也不停啊,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表示?你说。
生1:不可开交。
师:忙得不可开交,那么昼和夜呢?怎么把它放进去?用什么词?
生2:昼夜不分。
师:昼夜不停倒比较好。
生3:夜以继日。
师:是啊,夜以继日地在那儿做事,忙啊!
生4:日复一日。(师随机评价,但因没用话筒,所以听不清,好像是说:“但是没有夜”。)
生5:不分昼夜。
生6:日月如梭。(师笑)
师:时间过得很快了,还有早——出——
生:晚归
师:像这样的词还有吗?…… “日夜劳作”、“ 早出晚归”像这样不停地做事,表现在(一起读)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像这样夜以继日地,不分白天和黑夜地在这儿做就是,读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欸,从时间我们也能够看出人们忙,还可以从哪儿看出人们忙?再读读这首诗。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这里,因为小孩子都开始从事耕织了,大人能不忙吗?
师:小孩都在——干嘛啦?种——瓜——,小孩子在种瓜,那么大人呢?这首诗中是怎么写的?有一行诗的,写到了大人。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村庄儿女各当家”怎么理解?
生:大人都出去了,让小孩子管家。
师:是这样吗?
生:“各当家”是有自己的拿手本事。
师:是呀,各有各的本领啊!这里的“儿”“女”不是指我们小孩儿,这里的“儿”是指——男人们,这里的“女”呢?是指——女人们。这里的男人和女人各有各的本领,那么男人们在干什么?
生1:种田。
师:女人们在干嘛?
生2:绩麻
师:连孩子们也在学种瓜。大人忙,孩子也在忙,所有的人都在忙。所以说——
生:(接)乡村四月闲人少。
师:同学们,按常理,这些不懂事的孩子应该在干啥?(在玩)在玩些什么呢?
生1:用弹弓打鸟。
师:这可不大好。
生2:在玩捉迷藏。
生3:爬到树上去掏鸟窝。
师:这也不大好,有危险。
生4:玩打弹子。
生5:还可以玩警察抓小偷。
生6:还可以放风筝。
师:放风筝,我们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那是些放风筝的孩子。
生7:还可以钓鱼。
师:我们有一首诗写的是“蓬头稚子学垂纶”,这是一群学垂纶的蓬头稚子们。
生8:还可以玩跳皮筋。
生9:有一些调皮的小孩子在捅马蜂窝。
师:哦(笑说)。
生10:有些女孩子在玩丢手绢。
生11:可以游泳。
生12:还可以踢毽子。
生13:还可以踢球。
师:哦,你们都把自己想像成这些孩子了。这是一些乡村的孩子,也许,就在田野里尽情地(生:奔跑)。这就是一首诗中写到的“儿童急走……”
生:“……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师:总而言之,这些孩子应该在玩耍!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来,我们读一读。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学生齐读)
师:他们此时却在学种瓜,所有的人都在忙啊。我们想,他们一边忙,一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大人们也在忙,孩子们也在忙,一边忙,一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生1:今年的丰收一定很大。
师:啊,盼望着丰收啊!
生2:等到明天,我种的瓜成熟了,我就可以吃到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哎,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生3:现在稍微累一点不要紧,那么以后可就轻松了。
师:现在虽然忙,但是心中却怀揣着丰收的期盼,以后的日子可过得舒坦,过得乐滋滋的。是吗?哎,虽然忙,但是忙中有乐。(板书:忙中有乐。)来,谁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忙中有乐的感觉。
生1:(学生试读)
师:……学种瓜。恩,谁再来试试。
生2:(学生试读)
师:心中充满着对丰收的期盼。我想,除了劳动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呢?让我们来看一看。来,你再读读这首诗,你看看还有什么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
生:我看它这里说“子规声里雨如烟”,子规呢,就是杜鹃的意思,那么杜鹃的声音在雨中,飘飘洒洒的,这种雨滑过来的话,一定会给人以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师:听着子规的歌声,心里会非常愉悦,那么你想想它会唱些什么呢?会唱些什么?或者会说些什么呢?
生:它们会唱四月已经到了,你们快来种田吧!以后就能丰收了
师:啊,抓紧劳动,丰收在望了。还有吗?还有没有?你说。
生:四月已到,你快去点豆吧!
师:说诗一样的啊,你说。
生:叽叽叽,叽叽叽,等你们种好了瓜,长出了种子,我会帮你们传播种子的。
师:好,那么除了听到的,你还看到了什么呢?
生:山里和原野都是绿色,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让人心旷神怡的。
师:就像一幅画,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这个到处都处都是绿色的,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绿遍山原(学生一起回答)
师:绿遍山原。除了绿还有什么颜色?
生:白色(学生一起回答)。
师:这个白色是什么?“白满川”,读读解释看。
生: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幅美景(多媒体出示田野风光),哇,真的是满目是绿啊!稻田里的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泛着白光,波光粼粼,这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这样的景,这样的人,组合成一幅美丽的“乡村四月图”。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啊?哎,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啊?
生1:轻松。
生2:我感觉好好干,秋天一定能丰衣足食的。
生3:我的心情非常舒畅。
师:舒畅。那么让我们怀揣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首诗。谁来试一试?
生:(学生试读)
师:想不想听一下由这首诗改编的一首歌曲啊?来,我们来欣赏欣赏。(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我们虽然不会唱这首歌,但我们能在这么美妙的音乐声中尽情地朗读这首诗吗?
生:(学生齐读)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附:课文
23古诗词三首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部编版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师相机引导。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演讲
一、激qing导入
1、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
(2)介绍作者:播放视频资料“范成大的简介”。
3、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a 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
b 个人自由朗读。(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
c 指名试读,评议。
d 教师指导朗读。
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的说说诗歌写什么情景吗?
3、小声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小结板书:
村庄儿女------耘田 织布
童孙----------学种瓜
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出示课件)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耕织:耕田织布。 ⑥未解:不懂。 ⑦傍:靠近。 ⑧供:参加。
⑨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⑩桑阴:桑树下。
4、指名试着概述全诗大意。(出示课件)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质疑
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a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b、想象:昼和夜分别指什么?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c、结合想象诵读(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反复读:自由读、指读、评读、教师读、学生再读、做着动作竖着大拇指来读、齐读。
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
品后指导诵读,带着作者对那些儿童的喜爱之情来读。读出小孩子的调皮可爱。读出小孩子的聪明好学、读出你自己的喜爱之情……一遍一遍地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1、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2、指名朗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3、学生入情入境的齐读,朗读中自然成颂。
七、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八、知识的延伸
1、教师补充说明《四时田圆杂兴》还有60首,分为五组:《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
2、再学习一首(课件)田园诗篇
在古代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很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如陶渊明、杨万里等。老师这里再提供两首诗人们在田园生活中写下的诗让大家欣赏学习:要求大家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自学古诗,说说诗的意思,并尝试背下来。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3、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出示小黑板上的自学诗《村夜》)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九、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