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大全(12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 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教学设计说明: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我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买“笔记本”和、“解决住宿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教学中,我还设计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二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按照一期教材进行处理,学生虽然也能掌握知识,但是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最大的转变是生活化和综合化,而老教材在这一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根据估算这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实际上,在教学之前,我就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书本上的例题用不用?由于书本上的例题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最后我决定不用。在删除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我以当前比较敏感的话题——中国台湾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解决有关“中国台湾”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来完成教学,把数学学科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结合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因为数学教学的目标由过去的发展“双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演变为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通过一些有关中国台湾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从而加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增强责任感,进而坚定学习信念。
2、机智处理教学中出现的情况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在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中,往往
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教案预设以外的新情况,若不及时进行调整,会令人遗憾。我觉得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于当学生解决364300÷9≈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我灵机一动,补充了一道3547÷5≈来加强估算合理性的训练。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3500,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4000,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没想到这一不露痕迹的小小变化,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这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3、注重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我还做到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后,我请了一位知识接受比较慢的学生,鼓励她完整的表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做到把阳光洒到每一个角落。相信这个学生通过训练,发言的欲望会不断增强,交流的能力也会提高。
4、存在的问题
由于要对教材进行整改,在选择信息时,还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例如在开
放型练习中,以这样一道题:台湾省终年不冷不热,长夏无冬,每年4-11月是中国台湾的夏季,8个月的总温度只有176摄氏度,估计一下,中国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多少摄氏度?176÷8≈,如果把176估成200,中国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摄氏度,而实际情况中国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是22摄氏度,因此教案设计时一定要严谨。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三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重难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口算除法
60÷6 240÷8 320÷4 450÷9 630÷7
360÷6 120÷3 160÷4 280÷4 250÷7
方法小结:想乘法 把被除数看成几个十
求近似值
148≈ 193≈ 87≈ 93≈
≈是什么意思?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 提出问题
李叔叔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这个问题和以前提出的有什么不同?关键字是什么?
生:大约
当我们不需要知道准确结果或是不方便很快的计算出结果的时候,可以估算。估算的结果用≈表示
列式:124÷3≈
2、尝试估算方
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巩固练习
书p16做一做
独立完成 思考准确答案的范围是什么?为什么?
独立估算,说说你怎样想的?
4、小结: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拓展提高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课后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的设计中,我首先复习了口算除法,求近似值的内容,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然后根据教材情境引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估算的方法,并在多样化的方法中进行优化。经过巩固练习,掌握估算方法后,小结。最后进入拓展环节,引入实际生活中需要用估算的知识解决的问题。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本节课中,学生对估算的方法掌握比较好。也能从多样化的方法中优化出他们最方便最准确的答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旧知和新知的联系
开课时复习口算除法是为了本节课的估算做铺垫。如果在学生把124估成120时能马上引导学生沟通和上节课的联系,把124看成120就是把不方便口算的被除数估成方便口算的数,这样就能马上得出近似值。这样也体现数学的转化思想,让知识融会贯通。
2、注意特别关注基础薄弱,理解较慢的学生。
在学生找到估算的方法并进行选择后,可以带领学生回到课本,再说一说书上男孩女孩的估算方法是否和我们做的一样,有什么区别,他们是怎么想的。事实上是把知识进行了回顾,让理解较慢的学生能再次体会估算的过程。同时也是训练学生用规范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 78÷4 把78看成80,所以88÷4≈20。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我虽然找到了问题,但是并没有详细的进行对比板书讲解。所以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比较模糊
4、估算的必要性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少用到估算。平时在自己的计算过程中,会出现很离谱的错误答案。其实,如果用到了估算的知识,自己在检查的时候应该很容易知道自己算错了。除了题目要求,或是看到了特别的提示,他们一般都不会用估算来解决问题。本节课,我也想将估算的必要性体现出来,可是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
5、关于拓展的题目
很遗憾课上没有时间把这两道题讲完。我觉得这两题才是本节课的亮点,将估算合理的运用于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课堂上,如果部分问题处理得紧凑些,应该是可以完成的。 我会再利用练习课的时间来完成它。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四
一、简析教材
《除法估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估算,与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估算的编排思想相同,修订后的教材不再强调固定的除法估算方法的训练,也不再用除法估算来检验商的最高位是否正确,而是将估算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着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在实际进行估算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以及个体的计算思维习惯,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进行估算。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总的设计思路是为了加强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采取学生自主学习,协助学习为主要教学方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伙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学法
这节课我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生活中的估算,培养他们调查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然后让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估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始终做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素材、创设充分学习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比较估算和计算出准确结果的不同。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 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分析与比较: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 学生独立完成。
六、全课小结,学生谈体会。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五
课题一: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六
一、教学设想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求通过学习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估算这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这堂课以三年级学生参加“春游”活动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贯穿整堂课的始终,通过解决“春游”中出现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来完成教学,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既结合生活实际,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堂课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首先是基本题的教学,通过例题及尝试练习的学习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然后教师通过一组对比练习,渗透了估算力求简便的数学思想,估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千数,还是整百数,要遵循计算简便的原则。最后,设计了“租船”这个拓展练习,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对新旧知识的整合。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加、减、乘、除的估算,因此在课的最后设计了整合与提高的教学环节,力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升华。
二、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下个星期我们要去春游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出发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些春游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出示:江桥中心校三年级学生去春游,每班去39人,7个班大约去多少人?
师:谁能很快计算出结果?
生:7个班大约去280人。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9×7≈280(人)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生:因为题目问“7个班大约去多少人?”我们可以估算。
师过渡: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不需要精确计算,只要大概估计就可以。像这里,我们把39看成40,估算非常简便。
(二)结合实际,学习新知。
师:接下去我们继续解决春游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1、出示:江桥中心校三年级学生去春游,3个班级购买饮料302瓶,平均每班大约购买饮料多少瓶?
师:自己轻声读题。
师:同桌两人说说数量关系。
师:你会算吗?(完成练习纸第1题)
生汇报:302除以3约等于100瓶。把302看作300,300除以3等于100,所以302除以3约等于100。
师板书: 302÷3≈100(瓶)
300÷3=100 答:略。
师:学刚才那位同学的样子说一说。
2、出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3、尝试练习。
师:我们就用学会的方法继续来研究。
出示:江桥中心校学生去春游,5个班级共交费9970元,平均每班大约交费多少元?
师:仔细审题后独立完成。
生汇报:9970除以5约等于2000元。把9970看作10000,10000除以5等于2000,所以9970除以5约等于2000。
师板书:9970÷5≈2000(元)
10000÷5=2000
3、师:谁来总结一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生答略)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估算下列各题。
2817÷7≈9890÷5≈
2817÷6≈ 9890÷9≈
师:2817除以7约等于几?
生:2817÷7≈40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2817看作2800,2800÷7=400,所以2817÷7≈400
师:2817除以6约等于几?
生:2817÷6≈500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2817看作3000,3000÷6=500,所以2817÷6≈500
师:为什么2817有时看作2800,有时却看作3000呢?
生:除以7时看作2800正好除完,除以6时看作2800有余数,看作3000正好除尽。
师小结:我们在估算时,应根据数的特点,考虑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还是接近的整千数,怎么看计算简便就怎么看。
用刚才的方法完成第2组。
2、判断题。(手势表示)
(1)105÷5≈21 ( )
(2)5628÷7≈800 ( )
(3)3950÷4≈1000 ( )
(4)3袋糖共重1230克,平均每袋重400克。 ( )
3、选择题。
(1)2190看成接近的整千数是( ),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是( )。
(1)、2200 (2)、2000 (3)、2100
(2)小明3分钟行了274米,平均每分钟约行( )米。
(1)、100 (2)、92 (3)、90
师:在计算都很简便时,看成270更接近准确数。
(3)有1815棵树苗,平均分给6个植树队,每个植树队大约分到( )棵。
(1)、300 (2)、333……2
师:我们在估算是,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被除数是看成接近的整百数,还是整千树,计算越简便越好。
4、游戏。抢答。
201÷5≈ 399÷8≈ 805÷2≈ 592÷2≈
1988÷2≈ 6409÷8≈ 6009÷5≈ 4890÷7≈
5、拓展练习。
师:在春游中还有好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帮助一起来解决。
出示:江桥中心校有243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乘8人,
(1)大约需要租多少条船?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租30条船,每个小朋友能不能都乘到呢?
生:不能。3个人乘不到。
师:怎么办?
生:30+1=31(条)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估算。
(2)如果租1条船需要6元,大约需要多少元?
(四)整合与提高。
师:在春游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老师收集 了一些资料,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估算应用题,并列式计算。比一比哪组同学编得多,算得快。
小组活动。选择合适的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估算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1)男生有153人 (5)女生有119人
(2)每班参加41人 (6)一共有7个班
(3)每人用去9元钱 (7)分乘6辆车
(4)每辆车乘53人 (8)三年级共有学生272人
小组活动后汇报。
(五)总结。(略)
三、实践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
在教学之前,我就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书本上的例题用不用?由于书本上的例题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最后我决定不用。在删除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我补充大量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素材——春游,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解决一件件“春游”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
2、在对比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觉得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在于2817÷7≈和2817÷6≈这组对比练习的设计。在我刚问出“为什么有时把2817看成2800,有时却把2817看成3000?”时,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通过这一环节的精心设计,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3、存在的问题
在巩固练习后,教师设计了拓展练习,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问题(2)的设计应改成:如果租1条船需要6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本是学生就能口算的题目,再让学生估算有些画蛇添足。,
总之,我们培养学生的不应仅仅是计算的能力、解题的能力,我们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一定的生活实际问题,教会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七
第七课时 .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
2. 出示课本练习题。
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
二、笔算练习
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
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出示小黑板练习题
三、作业
1.第21页第4题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八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页的例15、例16,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的用处,初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简单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复习教科书第67页复习(1)、(2)、(3)。在复习完了乘法估算之后,让学生说一说乘法估算的方法;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用什么方法求出被乘数的近似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5。
教师读题,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32÷4
提问:
(1)要求“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多少页?”是求精确的商还是求近似的商?
(2)被除数最高位4够不够除?
教师指出:百位上的4除以4,够商1,求432的近似数要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约等于400。
(3)400除以4得多少?这个商在算式中用什么符号来连接上算式?为什么?
板书:432÷4≈100(页)
答:小丽每星期大约看了100页书。
(4)如果把问题改为小丽平均每星期看了多少页,又应该怎么算呢?
432÷4=108(页)
(5)比较估算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看是不是很接近。
432÷4≈100(页)
432÷4=108(页)
(6)集体试算“做一做”中的题目。
915÷3≈ 792÷4≈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估算过程,第一步求什么,怎样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
2、教学例16。
(1)怎样看出题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2)在黑板上列式3486÷7≈
(3)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应看前几位?
教师指出:被除数3486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除,就用它的前两位上的数除以7,这样才够除。求3486的近似数要省略被除数百位后面的尾数,大约等于3500。
(4)应把3486看作多少?(看作3500)
3486÷7≈500(千克)
(5)引导学生看估算结果和实际除的结果是不是接近?
(6)试算“做一做”中的题目:
5632÷7≈ 4780÷6≈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在求被除数的近似数时,两道题当中有什么不同之处。
3、小结。
(1)让学生比较一下例15和例16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方法。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9页上的结语。
4、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五第1、2题。教师行间巡视,观察学生是否都掌握了估算方法,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地加以指导和纠正。
5、课外作业 。练习十五第3、4题。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6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 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列式:124÷3≈ 153÷4≈
2、 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 学习估算方法。
(1)124÷3≈ 如何估算?
生1:124≈120 120÷3=40 124÷3≈40
生2:124=120+4 120÷3=40 4÷3≈1 40+1=41
分析与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的合理解决。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生1:143≈160 160÷4=40 143÷4≈40
生2:143≈120 120÷4=30 143÷4≈30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联系实际进行估算。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第1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200÷3≈_____。
生1:200≈210 210÷3=70 200÷3≈70 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 180÷3=60 200÷3≈60 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 180÷3=60 20÷3≈6 60+6=66 最多能买66本。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题: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 185÷4≈
生1:185≈200 200÷4=50 185÷4≈50 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 160÷4=40 185÷4≈40 最少需要40间。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四、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五、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猫的想法都对吗?为什么?
2、做一做第2题:估算 学生独立完成。
课后反思:
1、学生接受有困难,只有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掌握了。
2、学生估多估少的意识有待提高。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该估多,什么情况下该估少。
3、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有了初步认识,能够解决较简单的问题。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 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十一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数学交流的能力,我还做到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后,我请了一位知识接受比较慢的学生,鼓励她完整的表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做到把阳光洒到每一个角落。相信这个学生通过训练,发言的欲望会不断增强,交流的能力也会提高。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反思2
提到反思,我既没有高深的理论,更没有高屋建瓴的见解。只想把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这节课中出现的让自己最有感受的两个小插曲再现给大家。
插曲一:导入带来的心慌。
除数是一位的口算除法是学生能够正确、快速估算的基础。在复习带新课这一环,我出示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口算说得数,然后想通过出示124÷3这个算式,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题比较麻烦,不能马上说出结果,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这个自让我认为水到渠成的设计,却出现了小差错。在学生两轮开火车时,有几个孩子答的不是很顺畅,可当我出示那个较麻烦题124÷3时,一个孩子却快速地说出了得数:“老师,这道题商41余3。缺乏教学机智的我,真有些茫然不之所措,心慌了,按套路很牵强的导入到例题的学习中。还记得课下,那个扰乱我思路的孩子兴冲冲的来到了我的身边问:“老师,我表现的好吗?”我勉强的笑了笑:“好!”看着那天真的孩子,我不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我认为自己的教学机智短少是其一,更主要是自己在课的设计上还是有所欠缺。只是单线的考虑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与估算的关系,而未考虑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当学生遇到124÷3还是在努力快速的寻求答案,并未产生丝毫的估算意识。而我去想借此,让学生去理解估算的现实意义,多牵强的想法。这是导致这一环节不尽人意的原因所在。还记得杨主任在以前导课的时候曾经说过:“好的课的开头,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所设计的环节能巧妙的溶为新知。”怎么来体现这一点让学生乐于接受呢,为此,我又对本课的开头做了新的设计:(1)同学们,看我们班又多了老师同我们一起上课高兴吗?谁能说说教室里大约有多少人呢?(2)老师知道我们每个孩子都是读书小博士,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一页,注意老师给你们30秒的时间,你能估算出这页有多少个字吗?想想用什么办法。
插曲二:争辩带来的兴奋。
孩子们真的是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进入情景。结合估算与生活联系紧密这一特点,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同学们想到老师家作客吗?老师有200元钱,为了招待大家,老师想给大家准备三元一听的饮料,老师最多能买多少听?学生马上变的兴奋起来。学生在这之前已经掌握了估算的多种方法。有的学生说,把200看成210÷3=70。还有的学生说200看成180,180÷3=60,见学生并没有太留意题中的要求,出现了错误,我补问了一句:“两种方法都可以吗?”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有了争议的声音。粱彪说:“老师你不是说,估算有很多方法,我们欣赏哪种就用哪种吗?”其他学生马上随声附和。细心的杨红彪马上说:“不对,题目上说的是最多能买多少听?所以我们就应该把数估的大一些。”这时大多孩子马上顿悟:估算要结合不同的情景,要合理选用估算方法,有时要估大些,有时要估小些。看着学生兴奋的小脸,这时我仿佛悟出了课堂教学的真谛:惟有真正的尊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唯书,不唯师,敢于交流争辩,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时的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乐园。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 一位数除法的思维导图怎么做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 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
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
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
(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
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同桌交流、讨论。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
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
生讨论后反馈结果。
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 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
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
124÷3≈41(箱)
(三)小结:
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做p16 “做一做”第1、2题
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这道题目。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板书设计:
124÷3≈40(箱)
或者 124 = 120 + 4
120÷3=40(箱) 4÷3=1(箱)……1(箱)
124÷3≈41(箱)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