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十五篇(大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一
第一幕 对课
时间:深冬的一天
地点:三味书屋
人物:鲁、生7名、寿
背景声音: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幕启](读书的场面,寿背着手巡视)
寿:(拍一下戒尺)读书声止)复习一下昨天的功课, 背《论语》两则。
生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习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寿:你也背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寿:背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对课,,风对什么?
生2: 风对雨
寿:绿树对什么?
生2:绿树对红花。
寿:不错,你也对对。笔墨纸砚对——
生3:笔墨纸砚对琴棋书画。
寿:雪里白梅对——
生3:雪里白梅对风中绿竹。
寿:嗯;不错,不错,今天我想了个绝妙的上联给你们对对。
众生:先生上联是什么呀!
寿:(得意地)这上联,听好了:上联是“独角兽”。
生4:(与鲁迅对面,低着头,皱着眉)樟寿。先生怎么出这样的对子呀?哎,你说这“独角兽”对什么呀?
鲁:(边描绣像边漫不经心)你就对个“四眼狗吧”。
生4:四眼狗,(迫不及待地)先生,先生,我来对?
寿:(惊讶地,满心期待地)你?对对看。
生4:(大声地,得意地):“独角兽”对—— 生齐:对什么呀?
生4:“独角兽”对“四眼狗”。(手指寿)
生齐:(大笑不止)
寿:(勃然大怒摸摸眼镜,用戒尺给了他一屁股)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众生:(又大笑)
生4:(讨饶,委屈地)是樟寿教我的。
寿:哦!(脸一沉转向鲁迅)樟寿,
鲁:(歉意地)我是和他开玩笑。
寿:(满脸愠色)你说应该对什么?
鲁:(稍加思索)“独角兽”对比目鱼。
寿:(先不解)比目鱼?(后喜出望外)妙,妙啊!“独角”表示单数,但“独”又不是数字,比目,同样不是数字却有“成双的意思”;“兽”和“鱼”都是动物。真是妙对啊,看来还是樟寿聪明啊。
寿:(回头对生4)樟寿书读得多,见识就广。你还记得“三味书屋”名字的含意吗?
生4:(面有难色)“三味”就是把书比作蔬菜、点心,还有…还有五谷。读书就像人离不开吃饭一样,要每天读书,做学问。
寿:嗯,你们都要像樟寿那样做学问,应该博览群书,才能见多识广。好,玩去吧。
众生:噢,玩去了。(退下)
第二幕 赏 梅
时间:深冬的早晨
地点:三味书屋后园
人物:师生
寿:(在幕前转了一圈,不满地皱皱眉头,大声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
幕后生5:先生,后园的梅花开了,我们在赏梅呢!
寿:(从一侧下。)
[幕启]:(学生围着梅花,指指点点)(寿从一侧上)
生6:先生,先生,快来看啊,好漂亮的梅花呀!
寿:(诗兴大发状)好一树蜡梅!有诗赞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是好花呀,你们也来说说这梅花的好处。
生1:这梅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颜色真美。
生3:梅花的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
生4:(抢着说)还像玉石雕成的。
生5:花朵小巧玲珑,样子很可爱。
寿:是啊,真有点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韵致啊!
生6:这梅花,不像桂花那样浓郁,也不像茉莉那样清淡,她的幽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
寿:是啊!梅飘香而送暖,你们知道梅花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生沉思)
鲁:梅花是开得最早的花,在冰雪还未消融时她就把春天的消息报告给人们。
寿:是啊,梅花的确开得很早,从小寒开始它就开放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语重心长地)你们都要记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学习梅花,珍惜时间哪。
鲁:我们一定记住先生的话,学梅花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众生:学梅花,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寿:(赞赏地点点头)嗯,把你们学过的写梅花的诗词背背看。
生1:《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2:《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生3:《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众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寿:回屋读书去吧。
生:噢,回屋读书去喽。
(鲁独自在梅花前沉思)
(幕落)背景声音: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三幕 买药
时间:早上
地点:绍兴老街上
人物:鲁、当铺掌柜的、药铺先生
背景声音:(咳嗽)孩子她妈…(另一声音)娘,爹又吐血了!
[幕前]母:唉,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家里只剩下这件没穿过的皮袄了,我得赶紧去当了买药。
鲁:(鲁背着书包去上学,停住脚步,拉住母亲)娘,我替你去吧。
母 :你还要读书呢,还是我去吧。
鲁:没事的,我跑快点。
母:孩子,难为你了,小心点。
鲁:我知道了。(一路匆匆,来到当铺)
鲁:(尽力向柜台举起包袱)掌柜的,请您快给我把这件皮袄当了吧,我父亲等着这钱买药呢!
掌:(翻看,不屑一顾地)虫蛀鼠咬,白领无毛,破皮袄一件,值钱十三文。
鲁:掌柜的,这件皮袄还没穿过呢!求您多给几个钱吧。
掌:(假惺惺地)看在你小孩可怜的份上,我就多给你几个吧。(幸灾乐祸地)唉,想当初周家也是个大户人家,就这样败落了,哼哼,可惜了呀。(随手丢下几块铜板,散落在地)
鲁:(接过几块铜板,又从地上拣起一块)多谢掌柜。(鲁又急急匆匆,奔向药铺)
鲁:先生您早,请您给我父亲开几副好药吧。
先生:(惊讶地)今天怎么让樟寿来了?
鲁:我娘要照顾我父亲,走不开。
先生:唉,你父亲一病不起,已卧床好长时间了,就是再多的家产,也不够坐吃山空啊,再加上这病,都消耗空了。
鲁迅:请您给我父亲开药吧,我还要去上学呢,
先生:好,好,好,这就给你开,唉,真难为这孩子了!
(鲁拎着中药,急匆匆地往家里赶)
先生:(感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鲁:抬头看看天,哎呀!太阳这么高了,我快迟到了!
生3:(路遇樟寿)樟寿,一起去上学吧。
鲁:哎,你先去,我马上就来,
生3:好,我先走了。
鲁:(鲁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娘,这是爹的药。我去上学了。
妈:你还没吃早饭呢,
鲁:没事的,明天我还帮爹去买药。
妈:(着急)哎——这孩子…(叹叹气,摇摇头下)
第四幕 早
时间:早晨
地点:三味书屋
[幕后](生读书:赵钱孙李……)
寿:(老师向外张望,不解)哎,这孩子学习一向刻苦,从来都不迟到,今天怎么还没来。
生2:先生,我来的时候,看见樟寿背着书包在街上呢,
寿:(皱皱眉)这孩子怎么也贪玩起来了?
鲁:(气喘吁吁)先生,我…来…来迟了。
寿:今天为什么迟到?
鲁:我…我…生3:先生,樟寿是替父亲抓药的。
寿:(不悦地)嗯
生3:(伸伸舌头,赶紧闭嘴)
寿:(一脸严肃,瞪着眼审视片刻,严厉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要记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要像梅花一样珍惜时间。以后要早到。
鲁:(鞠了一躬,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鲁:(坐在座位上,想了一会儿,拿起小刀,在桌上轻轻地刻了起来)
寿:(慢慢踱过去,满意地点点头)
画外音响起: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众生: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幕落]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二
《早》课本剧剧本
第一幕 对课
时间:深冬的一天
地点:三味书屋
人物:鲁、生7名、寿
背景声音: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幕启](读书的场面,寿背着手巡视)
寿:(拍一下戒尺)读书声止)复习一下昨天的功课, 背《论语》两则。
生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习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寿:你也背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寿:背得不错,现在我们来对课,,风对什么?
生2: 风对雨
寿:绿树对什么?
生2:绿树对红花。
寿:不错,你也对对。笔墨纸砚对——
生3:笔墨纸砚对琴棋书画。
寿:雪里白梅对——
生3:雪里白梅对风中绿竹。
寿:嗯;不错,不错,今天我想了个绝妙的上联给你们对对。
众生:先生上联是什么呀!
寿:(得意地)这上联,听好了:上联是“独角兽”。
生4:(与鲁迅对面,低着头,皱着眉)樟寿。先生怎么出这样的对子呀?哎,你说这“独角兽”对什么呀?
鲁:(边描绣像边漫不经心)你就对个“四眼狗吧”。
生4:四眼狗,(迫不及待地)先生,先生,我来对?
寿:(惊讶地,满心期待地)你?对对看。
生4:(大声地,得意地):“独角兽”对—— 生齐:对什么呀?
生4:“独角兽”对“四眼狗”。(手指寿)
生齐:(大笑不止)
寿:(勃然大怒摸摸眼镜,用戒尺给了他一屁股)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众生:(又大笑)
生4:(讨饶,委屈地)是樟寿教我的。
寿:哦!(脸一沉转向鲁迅)樟寿,
鲁:(歉意地)我是和他开玩笑。
寿:(满脸愠色)你说应该对什么?
鲁:(稍加思索)“独角兽”对比目鱼。
寿:(先不解)比目鱼?(后喜出望外)妙,妙啊!“独角”表示单数,但“独”又不是数字,比目,同样不是数字却有“成双的意思”;“兽”和“鱼”都是动物。真是妙对啊,看来还是樟寿聪明啊。
寿:(回头对生4)樟寿书读得多,见识就广。你还记得“三味书屋”名字的含意吗?
生4:(面有难色)“三味”就是把书比作蔬菜、点心,还有…还有五谷。读书就像人离不开吃饭一样,要每天读书,做学问。
寿:嗯,你们都要像樟寿那样做学问,应该博览群书,才能见多识广。好,玩去吧。
众生:噢,玩去了。(退下)
第二幕 赏 梅
时间:深冬的早晨
地点:三味书屋后园
人物:师生
寿:(在幕前转了一圈,不满地皱皱眉头,大声喊道)人都到哪里去了?
幕后生5:先生,后园的梅花开了,我们在赏梅呢!
寿:(从一侧下。)
[幕启]:(学生围着梅花,指指点点)(寿从一侧上)
生6:先生,先生,快来看啊,好漂亮的梅花呀!
寿:(诗兴大发状)好一树蜡梅!有诗赞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是好花呀,你们也来说说这梅花的好处。
生1:这梅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颜色真美。
生3:梅花的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
生4:(抢着说)还像玉石雕成的。
生5:花朵小巧玲珑,样子很可爱。
寿:是啊,真有点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韵致啊!
生6:这梅花,不像桂花那样浓郁,也不像茉莉那样清淡,她的幽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
寿:是啊!梅飘香而送暖,你们知道梅花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生沉思)
鲁:梅花是开得最早的花,在冰雪还未消融时她就把春天的消息报告给人们。
寿:是啊,梅花的确开得很早,从小寒开始它就开放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语重心长地)你们都要记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要学习梅花,珍惜时间哪。
鲁:我们一定记住先生的话,学梅花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众生:学梅花,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寿:(赞赏地点点头)嗯,把你们学过的写梅花的诗词背背看。
生1:《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2:《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生3:《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众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寿:回屋读书去吧。
生:噢,回屋读书去喽。
(鲁独自在梅花前沉思)
(幕落)背景声音: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第三幕 买药
时间:早上
地点:绍兴老街上
人物:鲁、当铺掌柜的、药铺先生
背景声音:(咳嗽)孩子她妈…(另一声音)娘,爹又吐血了!
[幕前]母:唉,这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啊。家里只剩下这件没穿过的皮袄了,我得赶紧去当了买药。
鲁:(鲁背着书包去上学,停住脚步,拉住母亲)娘,我替你去吧。
母 :你还要读书呢,还是我去吧。
鲁:没事的,我跑快点。
母:孩子,难为你了,小心点。
鲁:我知道了。(一路匆匆,来到当铺)
鲁:(尽力向柜台举起包袱)掌柜的,请您快给我把这件皮袄当了吧,我父亲等着这钱买药呢!
掌:(翻看,不屑一顾地)虫蛀鼠咬,白领无毛,破皮袄一件,值钱十三文。
鲁:掌柜的,这件皮袄还没穿过呢!求您多给几个钱吧。
掌:(假惺惺地)看在你小孩可怜的份上,我就多给你几个吧。(幸灾乐祸地)唉,想当初周家也是个大户人家,就这样败落了,哼哼,可惜了呀。(随手丢下几块铜板,散落在地)
鲁:(接过几块铜板,又从地上拣起一块)多谢掌柜。(鲁又急急匆匆,奔向药铺)
鲁:先生您早,请您给我父亲开几副好药吧。
先生:(惊讶地)今天怎么让樟寿来了?
鲁:我娘要照顾我父亲,走不开。
先生:唉,你父亲一病不起,已卧床好长时间了,就是再多的家产,也不够坐吃山空啊,再加上这病,都消耗空了。
鲁迅:请您给我父亲开药吧,我还要去上学呢,
先生:好,好,好,这就给你开,唉,真难为这孩子了!
(鲁拎着中药,急匆匆地往家里赶)
先生:(感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鲁:抬头看看天,哎呀!太阳这么高了,我快迟到了!
生3:(路遇樟寿)樟寿,一起去上学吧。
鲁:哎,你先去,我马上就来,
生3:好,我先走了。
鲁:(鲁一路小跑,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娘,这是爹的药。我去上学了。
妈:你还没吃早饭呢,
鲁:没事的,明天我还帮爹去买药。
妈:(着急)哎——这孩子…(叹叹气,摇摇头下)
第四幕 早
时间:早晨
地点:三味书屋
[幕后](生读书:赵钱孙李……)
寿:(老师向外张望,不解)哎,这孩子学习一向刻苦,从来都不迟到,今天怎么还没来。
生2:先生,我来的时候,看见樟寿背着书包在街上呢,
寿:(皱皱眉)这孩子怎么也贪玩起来了?
鲁:(气喘吁吁)先生,我…来…来迟了。
寿:今天为什么迟到?
鲁:我…我…生3:先生,樟寿是替父亲抓药的。
寿:(不悦地)嗯
生3:(伸伸舌头,赶紧闭嘴)
寿:(一脸严肃,瞪着眼审视片刻,严厉地)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要记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要像梅花一样珍惜时间。以后要早到。
鲁:(鞠了一躬,默默地走向自己的座位)
鲁:(坐在座位上,想了一会儿,拿起小刀,在桌上轻轻地刻了起来)
寿:(慢慢踱过去,满意地点点头)
画外音响起: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众生:是啊,的确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做东风第一枝。……
[幕落]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三
教学时间:2005年4月30日
教学内容:《早》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继续学习课文《早》(板书),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三味书屋陈设(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按顺序指方位行吗?)
过渡:上节课有些同学想知道为什么要用“早”做题目,心中有答案了吗?
课文哪几节的内容与“早”有关?
请同学们细细看读(5-8)节,看看课文,写了哪几种“早”?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两种“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边读边批注,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上作记号。
学生自学,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梅花的早
噢,原来是后园的腊梅花开了,让我们一起去赏梅,好吗?
细读5小节——自由读——能谈谈你赏梅后的感受吗?
随机出示幻灯片一: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1)指名读(2)评价(3)齐读(4)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幻灯片二:那花百里……开的最早。
课文用了哪一个词来形容梅花是?你了解冰清玉洁吗?看过这样的东西吗?
师适当介绍“二十四番花信风”
指导朗读,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试读——指名读(评价)师指导:花儿真美啊!我们这些游人应轻轻,不要惊扰了它们,禁不住发出赞叹。
齐读。
师:是啊,历来许多文人吟颂梅花,它还是中国十大名花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看,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说
人们爱梅花是爱它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信息,爱它的冰清玉洁。(板书)它一般来形容什么?你觉得是在讲谁的品德高尚?你是从什么地方哪个看出来的?
它还有一段来历呢》谁来说说“早”字的来历。
师生交流:(1)句子:奔走“当铺”和“药铺”心情怎样?
(2)鲁迅听了“默默地”“轻轻地”“小小的”怎样理解?怎么读?
是啊,就是一次小小的迟到,却深深地烙在了鲁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铭,成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学到这你想说什么?
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仅仅是梅花吗?
齐读最后一节,你现在该明白了为什么要用“早”作题目了吧?
是啊,老师学了这一课,也深有感触我也有了自己的座右铭,想听吗?你们有吗?说来听听。可以想一个刻在心里。
作业超市:小黑板(1)把你的座右铭说给大家听
(2)演课本剧《早的来历》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梅花的特点和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感受鲁迅作为“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的民族灵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你对课文还有印象吗?(板书:梅花、鲁迅)
二、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一)、学生自学;
(二)、大组交流。
交流“早”的来历
1、出示语段;
2、自由读;
3、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天天、奔走);
4、引读:鲁迅迟到了,他是怎么做的?
5、想象:此时此刻,鲁迅会说些什么?
6、指导朗读鲁迅表现的语段(默默、轻轻、小小);
7、导读:为什么说鲁迅奋斗了一生?
8、小结。
交流梅花
1、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语段;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三)、过渡、引导:
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1、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三、总结全文
愿同学们长大后也成为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
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4、5。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 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 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 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 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 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业:
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早》,板书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
3、你知道文章写了谁的“早”?
(板书:梅花 鲁迅)
4、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呢?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回忆、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安排达到三个目的:回顾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切入点,从而直接抓住主线,直奔主题展开研究。
二、精读课文,体悟“早”的含义
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发言。
(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
(4)联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深冬 酿雪的天气)
在这样的季节,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却开得这么盛、这么美、这么香、这么早,
难怪成为诗人赞颂的对象。
出示: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 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学生朗诵,交流,体会梅花品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后放手让学生诵读,感悟,选择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交流,读得多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便能发现潜藏在文本中的细节,从而体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后,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出示诗歌让学生反复诵读,拓宽了文本,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梅花品质的了解,丰富了主题。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
(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
(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
(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
因为 ,所以 。(鲁迅迟到的原因)
虽然 ,但是 。(替鲁迅辩解)
即使 ,鲁迅也 。(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
(提示:通过“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体会鲁迅因为父亲生病的忙碌。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思考:如果你是鲁迅的老师,听了这样的解释会原谅鲁迅吗?鲁迅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呢?进一步理解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设计意图】鲁迅因为照顾父亲而迟到应该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然而鲁迅没有辩解。这里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充分挖掘这些细节,才能够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组关联词语,一面寻找鲁迅可以说服老师的理由,一面思索鲁迅沉默的原因,在矛盾冲突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让学生形成共鸣,从而领悟到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5)鲁迅是因为父亲生病才迟到的,如果像老师解释是能得到老师原谅的。然而鲁迅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同学们,鲁迅刻这个“早”时心情怎样?他在提醒自己什么?
(6)是啊,这个“早”难道仅仅刻在鲁迅的书桌上吗?
【设计意图】一个反问句将学生由文本引入更深的思考中,由表及里,从而更深地挖掘文本内涵。
(7)刻下了这个“早”之后,鲁迅迟到过吗?齐读“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出示填空:
从那以后,鲁迅依然在当铺和药铺之间奔波,然而他 。因为他知道 ,所以他只有 。
再读这段话,体会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
简介鲁迅成就。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有毅力的支撑,是需要有恒心的。对鲁迅的简介让学生明白正是有着这种恒心毅力,正是鲁迅要求“时时早事事早”才能取得那些辉煌的成就。
3、思考:作者写鲁迅的“早”为什么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为什么以“早”为题目?(抓住“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时时早,事事早”理解鲁迅的“早”的含义,从而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寻找依据。
因为梅花 ,鲁迅 。所以 。
【设计意图】借助关联词语填空三、小结
鲁迅与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质,写梅花的“早”就是为了衬托鲁迅的“早”,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感悟。
文本解读:
《早》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课桌上的“早”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课文有两个部分写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对腊梅花的刻画。由闻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由腊梅花的清香纯净,开的最早,引出鲁迅桌上“早”的来历,进而讲到“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腊梅清纯的特点与鲁迅高洁的人格品质,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选好切入点,紧抓主线,通过朗诵、对比,体悟鲁迅的高洁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五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梅花是作者的一个写作重点。作者在文章中着力描写腊梅花,有闻到的花香到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具有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所以引导学生对其反复品读是本课的重点。
以花喻人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由腊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质,可谓蕴涵深刻,让学生体味其中妙处是本课的一大难点。
介于教材的以上特点,本课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词语;过程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梅花的美,体会鲁迅的人格品质;
情感态度:产生希望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8自然段。
三、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1早
2、这是吴伯萧爷爷写的一篇散文。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诗云、子曰: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诗云”、“子曰”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有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梅花风最早。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同座讨论。
(2)集体交流。
①课文分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什么?
按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②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强调“蔬菜”、“曰”的写法,“蔬”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曰”字笔画少,不能写得太瘦小,要适当向两边伸展:“琥”、“珀”是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六
教学目标:
1、研读“早”字的来历,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梅花的高洁,了解鲁迅先生的梅花品格。
教学重难点:领悟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早”字的来历,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
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板书设计:
梅花早
以花喻人
鲁迅早
教材分析:
《早》这篇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2、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
3、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开创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七
《早》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文章形散神聚,写放灵活。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胸臆相结合, 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这些,最是值得引导学生仔细的读悟品。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
鉴于以上对教学对象和教材的分析、认识,本课设置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其中,目标1中“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1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目标3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1-5)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梅花“早”开——鲁迅刻“早”——时时早,事事早——东风第一 枝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循着作者目光,去追寻鲁迅幼学足迹,以课题切入:作者瞻仰三味书屋,接触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又由此想到了什么?
2、读悟花香。
抓住第二自然段中花香一句引导学生感受:是因为作者的内心是沉浸在对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崇敬之情中,才会由花香联想到书香、读书声,这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表现。
3、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描写。
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严密的方位叙述,同时学习作者在叙事时,适时地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充实所叙之物的方法;抓住联想的内容, 印证上一环节“作者是怀着追寻鲁迅先生幼学足迹的心情”这一说法。也可由第二自然段相关环节直入此处的联想的解读。
4、读悟蜡梅“早”。
围绕对梅的“早”的感悟,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求得整体把握后,再划出文中反映梅花特点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早,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
5、读悟“早”的来历,沟通4、5自然段的联系。
抓住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抓住重点句“从那以后……”展开朗读感悟,深化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沟通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两者的联系,从蜡梅“早”放——书桌刻“早”——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感受文章借物喻人的用意,进一步解读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6、读悟末节。
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东风第一枝”,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一个“早”字引申开去,劝诫学生珍惜时间。
三、拓展延伸。
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生追寻鲁迅幼学足迹。
2、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少年闰土》等。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四、课外练笔。
要求: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场所。
板书设计:
早
梅花“早”放 书桌“早”字
时时早 事事早 做东风第一枝
的确要早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八
ⅰ、预习方向标——“仙”人一步!
一、资料介绍。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通过对访问三味书屋时所见、所感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3.吴伯萧: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4.寿镜吾: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又字镜吾,晚号菊叟,是鲁迅在三味书屋时候的老师,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
5.三味书屋: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三味的意思,按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后来的解释是: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二、生字词。
bái biǎn shū shú xiǎo qì sān wèi shū wū
( ) ( ) ( ) ( )
hǔ pò huā bàn pǔ sù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三、课文结构
全文八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到4自然段)
第三段(5到8自然段)
四、本课要求
⒈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ⅱ、与课堂同行——“圣”人一绝!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àng zào pǔ sù mò shuǐ
( ) ( ) ( )
shòu mìng mò xiě huā bàn
( ) ( ) ( )
二、写同音字。
lì:呕心( )血 再接再( ) 勉( )
( )程 史无前( ) 宝剑锋从磨( )出
mò:( )水 ( )水 ( )日
( )生 沙( ) 寂( ) 泡( )
三、选词填空。
朴素 简朴
1. 妈妈的穿着向来很( )。 2. 我家的陈设很( )。
韵致 韵味
1. 这首古诗( )很浓。 2. 水仙花有一种淡的( )。
ⅲ、当日练兵场——“快”人一刻!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ū cài yùn zhì hǔ pò bīng qīng yù jié
( ) ( ) ( ) ( )
niàng zào shū shú là méi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二、组词。
历( ) 熟( ) 趟( ) 讯( )
厉( ) 塾( ) 躺( ) 迅(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桂花 ( )的三味书屋
( )的书塾 ( )的读书声
( )的蜡梅 ( )的寿镜吾先生
四、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1.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_____,______,花瓣_____,像_______,很有点____________。
2.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其实,他刻下的不只是一个“早”字,更重要的是____
。
3.“致”的意思有:①集中于某个方面。②达到;实现。③招致。④精细,精密。⑤情趣。“韵致”中的“致”的意思是____。请根据其他的几种解释分别组一个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五、课内阅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胜,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碉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这段文字选自《早》,它是一篇( )(体裁),它的作者是被称为现代散文家的( )。
2.这段话分别描写了梅花的( )、( )和开得早三方面的特点。
3.选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画出来,再把正确的字依次写在下面。
ⅳ积累大比拼——“悠”进一步!
一、关于“早”的诗歌
登飞来峰
宋·苏轼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二、关于“早”的成语
起早贪黑 早出晚归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闻鸡起舞 起早摸黑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三、收集一些劝人勤学惜时的诗句。
1.
2.
3.
4.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九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读了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精读第二段:
(1) 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 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 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3、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出示:
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业:
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十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起期待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露一手,行吗?(师板书篆书“早”),想说什么?
2、激情: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的确是一个“早”字,这“早”和“梅花”、和“花苞”有联系,你信吗?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明白的。
3、齐读课题。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早”、这“梅花”、这“花苞”把学生带入了学习情境,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范读引路,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点评:“教师自身就是教学情境”,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听老师范读课文”,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
三、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遇到读不好的句子多练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酿”读“niànɡ”,不读“liànɡ” “蔬”读“shū”,不读“sū”
4、联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5、集体交流。
(1)屏示生字:酿 屋 蔬 朴 寿 默 瓣
(2)自主交流,鼓励创意表达。
[点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座创新的富矿。”(彭坤明语)让学生自主交流学习生字的收获,无疑是在给学生搭建一个创新的舞台。学生可以放开想象陈述自己熟记字形的创意,可以独辟蹊径汇报自己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可以进行扩词展现自己丰富的词汇,还可以连词或句展示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
6、分小组赛读课文,每人读自己读得好的句段。
四、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地方(词语、句子或文章内容),认真思考,小组探究。
2、汇报:学生质疑,学生解答,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
(预设:《早》是一篇文化蕴味十足的课文,文中有些词语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比如“诗云”、“子曰”、“对课”等。特别是“二十四番花信风”,学生即使阅读了相关的注释,也未必能准确地理解,需要教师讲清、讲透。)
[点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并在合作中探究、解疑,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适时板书: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
[点评: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点评: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
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还学生自主的天空,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点评:个性是一切创造活动的生命,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氛围,让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研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感受,努力使课堂成为表达与交流的乐园。课堂是动态的,学生行为无法预料,笔者只能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如下大胆的预设。]
1、评读醉“清香”
(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赛读。
[点评:“评价”将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但“评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教师需注意引导,力避“找缺点”、“挑毛病”的一边倒倾向,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被评价的孩子往往一下子会成为“众矢之的”,需为其创造“反扑”的机会,保护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
2、导说游“书屋”
(1)师:想到三味书屋去看看吗?
(2)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三味书屋的;②引导探究:学生们为什么冲着古树底下的梅花鹿行礼?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4)对照屏幕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点评:这一设计,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的情境,促进学生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3、设境赏“梅花”
(生读书后)
(1)你感受到什么?
(2)想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看看那冰清玉洁的梅花吗?谁能把这段文字读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
(3)生练读后,指读。
[点评: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谁读得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自然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4)课件展示梅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最后图片淡化,出示课文关于梅花的描写。
(5)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点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段情境创设既体现了教材特点,又突破了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4、品析悟“来历”。
品析“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1)你读懂了什么?
(2)探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含义。
(3)激情: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
品析:“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自读感悟。
(2)师范读,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想起了——
(预设:想起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以及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4)屏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丰富学生的积累。
[点评: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出要“重感悟”、“重积累”,这一环节,强化了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出文章的意境,并联系鲁迅的生平,加深学生体验,将课外积累和课内阅读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四)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1、齐读最后一节,谈感受。
2、探究板书,整体把握。
(1)屏示梅花图片,配以音乐。
师:这梅花虽不如牡丹的婀娜多姿,也不如月季的绚丽芬芳,但它却是人们最喜爱的花,不仅仅因为它开得最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它是最有气魄、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就愈挺拔,愈神气。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们在恶势力面前从不低头折节,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
(2)同学们,看了梅花图,听了老师的介绍,再看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点评:学生受阅读经历的限制,对文章的把握往往缺乏整体性。课文最后一节和教师板书惟妙惟肖地将文章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用心感悟,学生不难发现“早”、“三味书屋”、“蜡梅花”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篇游记的独到之处和教师板书的匠心独运。]
3、激情拓展,布置作业。
(1)师激情: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用笔和黑暗势力作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2)屏示并齐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3)师: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民族觉醒的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与世长辞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窑洞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这样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但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
教学设计特点:
1、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课堂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体验,师生彼此是学习的伙伴。教师应该跟着学生走,以学定教,用自己的理念、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去面对学生,去“配合”学生,为学生搭设展示自我的平台,与学生共舞。让学生“读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2、朗读感悟,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这形象地道出了朗读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 这一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生发问题,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所有的问题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3、丰富积累,编织课内外联系的纽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上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者吴伯箫老先生借《早》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处处洋溢着民族文化的芬芳。鲁迅是“民族魂”,他的作品及身上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积淀。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语言,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后,引领学生了解鲁迅,认识鲁迅,研究鲁迅,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而是学生学习的“驿站”,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4、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生发语言动机,提供语言材料,从而促进语言发展。”课文虽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将三味书屋的陈设和冰清玉洁的梅花呈现于我们眼前,但学生对三味书屋没有直接的文化积淀,对梅花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学生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必然难以深透。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细心揣摩教师语言,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画面有“形”还有“境”,教师描述有“形”还有“情”,“情动而辞发”,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十一
教材研读
《早》是当代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的“早”字来历的描述,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我认真地一读再读这篇文章,逐渐感受到文章里面 蕴涵的美。这也许就是我们说的教师要认真研读,首先让文章感染教师自己的行为表现吧。
名家散文,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是有难度的。同轨的几个教师听说我准备上这一节公开课,都不免担心起来。这篇散文的确 “散” ,不好抓重点,有的老师说,这篇课文我们老师读起来感觉津津有味,让学生感受就太深了;还有的教师不无忧虑地说,这是一篇好课文,但不像其他课文那样,情节吸引人…… 这些告戒, 担忧,也正是我自己所担心的。讲多了,别人会说你课堂上讲得太多了;不讲,有的学生确实不理解。怎么办?树立信心,认真迎接对我的一次挑战。
重新翻阅了语文课程标准,每次上课,我都会这样去做。在一次次地阅读中,它都能给我启迪,使我坚定信心。这一次,我感到最重要的是一定不能只按照我的见解去安排教材,应该按照学生学习本文会出现的问题来设计教案,然后再考虑到学生学习本文后需要提升哪些 语文素养。带着这样的感受,我开始了教学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板书“早”。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早》这篇课文。这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大家吴伯箫先生的一篇游记。
师:你们知道一些关于吴伯箫先生的内容吗?
(让学生谈谈了解的资料,说不完的教师补充。)
师:认真读好课文,你们说需要注意什么?
生发言,教师补充。(正确、流畅,读懂内容等)。
【读书,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以前是老师要求学生努力去做到,今天我让学生谈谈自己认为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去做。前者是被动,后者是主动,是主动建构读书的方法。】
二、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拨。
教师检查读文。重点段落引导多读几遍。
注意指导:
2节中,引导想象的语气该怎么样读?
3节引导学生联系图画,辨清位置,仔细读。
【有时我们把初读课文的目标定位得过于单纯,其实读书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字音、词义的问题,还有内容的感知,情感的融和。】
三、读了课文,你们了解到了什么?
(比如说文章的内容,课文的特点,新接触到的词语……)
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东西?(花信风、对课等)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遵循学生读书的感觉,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一方面让学生读与思结合,一方面也了解了学情,为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做下铺垫。】
五、指导学生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阶段。
1、回顾一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并把发言写在黑板上。
(三味书屋的摆设、梅花、鲁迅书桌上的“早”的来历……)
2、我们知道,一般来说,文章的内容与它的题目之间都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答,教师补充( 围绕主题等)。
3、那么,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早”这个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呢?如果没有现在想也不迟?
生回答。(学生已有经验:(1)有的是用人物的语言做题目的如《别饿坏了那匹马》;有的是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如《海伦·凯勒》;有的是课文的主要事情做题目如《大江保卫战》。(2)内容是围绕着题目写的。等)
(提示:以后读文章时要注意思考。)
【这里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质疑,让学生感受到这既是对本课学习的需要,也是读书要学会思考, 是读一切书的必需。】
二、读文品析。
1、看看这上面的内容,哪些与“早”有关?
生答。
※引导学生认真读“‘早’的来历”一部分。
学生认真阅读这一部分,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师:谁来说说“早”字的来历。
师生交流读这一部分时的感受。
(1)奔走“当铺”和“药铺”,什么样的心情。“当铺”——家庭困难、无奈。“药铺”——心急。
(2)抓住学生发言中的信息,进一步品味“默默地”、“轻轻地”、“小小的”怎么理解?怎么读?
(引导学生 读书要抓住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以后读书要注意什么?)
【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是走向心灵的对话,让学生走进课文,换位思考,想人所想,从而使学生的心、文中人物的心、作者的心、乃至教师的心,心心相印。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同时,语文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语感的训练,让学生有“感”而读,是把课文读好的重要方法。】
※梅花与“早”。
师:许多同学注意了梅花的开得最早,为什么还要写梅花的形态呢?
(引导学生感受梅花与鲁迅 的人格的联系。)
指导学生读出梅花外形的美,精神的美。
【为什么要写梅花,因为梅花开得早。课文写出了“一侯是梅花”。“为什么还要写梅花的形态呢?”这一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高质量的对话需要这样有分量的话题。】
※为什么还要写前面的这些内容呢?
师:初读课文的时候我曾经困惑过?你们呢?
学生发言。(注意捕捉其中的关于联系的语句。)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学习一篇文章要把做为一个整体来读,接下来我们一起再读课文,看看其中还有什么样的联系呢?(学生读书)
2、难道“散文”真的很“散”吗?
师: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中这些内容有什么联系?
(学生再读课文,深入仔细地读一读。引导发现其中的联系。)
学生发言(其中的自然段的过度,自然;花与人,摆设与先生的威严等)
师: 虽是散文,但其中处处有联系。(感受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让学生成为发现者,这是他们的需要。如此,他们才会有成功的快感。告诉,他们也能记住,但自主建构,意义更长远。】
三、 好的作品除了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还应该是给人以启发。比如:精神的享受,智慧的启迪,语言文字本身蕴涵的美感,再读全文,想一想你从中汲取了哪些营养?
学生发言。
教学感受
一、语文课的本身就是读书指导课,换句话说就是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因此,课始,我引导学生回忆课文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这篇课文的题目与内容有什么联系,你想了吗?没有想,现在想一想,尽管此时是肤浅的、模糊的,多是猜测的,但是遇到题目去想一想,这恰是阅读的必需,与其说这是一种告诉,不如说这是一种启迪,一种读书方法的启迪。在后面的教学中,师生共同感受“早”的来历,在同学们谈到了自己的理解与认识的时候,教师注意捕捉住学生发言的有益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词句,如“默默地”、“轻轻地”、“小小的”,让学生感受鲁迅此刻的感受,学生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感受到了鲁迅当时的心里很不平静,他在自己的内心暗下决心,他在桌子上“轻轻地”刻了个“小小的”“早”字,实际上是在他的心里“深深地”刻下了一个“大大的”“早”字。读书只有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感悟,走进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才是真正的读书。当学生的感受由肤浅走向深入,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这时再让学生读这一部分,那口中语言才能自然地出自自己的真情。
二、沿着学生的学习感觉设计教学的流程,是本课要体现的理念之一。这篇课文有些散,正如一些学生谈到的刚开始读文章的时候,有点摸不着头脑,怎么一会儿写“香”,一会儿写三味书屋,一会儿写梅花, 一会儿又写“早”字的来历。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恰是“散文”所具有的特点。前面已经谈到了老师们的种种担忧,怎么办?我最后坚信了一点,不要按照我自己的想当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问问学生读书的感觉。大家都感到很“散”,于是我们就先感受其“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很发现,“‘早’的来历”和“梅花”最能与题目挂上钩,于是我们认真地研读这两部分。待这两部分的内容学生感受到了,再引导发现其他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吗?学生重新完整地读文,这时他们的着眼点在于文章的联系上,是不是真的“散文”就“散”呢?这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接下来的阅读中学生感受到了其中的过度,而且感受到了其中的过度的自然巧妙。文章不但按照参观的顺序,而且还有花和人的联系,三味书屋的摆设与当时老师教学情况的威严的联系。原本感受的“散”,现在变得处处有了联系。有的老师质疑,本节课中学生对于鲁迅先生的时时早、事事早,要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进行一下思想教育,你在教学中这一点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会不会是丢掉了一个很好的“人文”教育点呢?说到此,也是我要说明的,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熏陶是需要的, 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身受感染的过程,而把他单独拿出来,我的感觉是要么锦上添花,要么画蛇添足。对于本文 的教学来说,如果这样,效果可能会是后者。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十二
《早》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文章的写作特点:1. 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2. 形散神聚,内涵丰富,写法灵活。作者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三味书屋的陈旧、简陋又精致的工笔描写与对蜡梅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写意描写相结合,把现实的无声的静态描写与历史的有声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的写法和直抒胸臆的写法相结合,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民族精神。3. 文笔隽永,语言流畅,过渡自然。
从课文中不难看出,吴伯萧先生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文化古迹的。自然触景生情,延伸出许多东西来。如由迎面而来的清香联想到书香,再联想到读书声。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等等。……也不难看出,《早》文与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有较多的相关性,如书屋的陈设、“早”字的来历等。因此,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首先范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虽然文章较长,但学生听得兴趣盎然,也增加了对鲁迅童年生活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独立阅读《早》文,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从学生的发言中,我感到确实达到了我设计的预期目的。
第三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沟通两者的联系。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与课题相关的四处“早”――蜡梅早放、书桌“早”字、“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然后按此线索展开教学,从而理顺了教学思路。
“蜡梅段”的教学,我力求从整体入手,通过朗读感知蜡梅的特点:茂盛、冰清玉洁、飘香、不畏严寒、无私奉献、争优争先,从而为理解鲁迅的人格打下伏笔。但教后反思,觉得这里片面强调了朗读的训练,训练目标不够明确,费时低效,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节奏。改进措施:先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要求从整体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再划出文中反映蜡梅特点的词,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这样,教学过程便得到了优化。
“‘早’字来历”段的教学,也没有把握好训练目标和教学节奏。在上课时,我突然“灵机”一动,要求学生用2分钟时间准备复述课文内容,一言既出,便化上了近10分钟的代价。但就这段内容而言,重点是什么,应该训练什么才最有价值?这些本应理性把握的东西被随意的教学行为所掩没了,以至只能草草收场。改进措施: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这一个故事,反映了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抓住重点句展开讨论,深化认识。
结尾段的教学,我只是问学生能读懂吗?然后引申开去,处理得较干练。
整体教后反思:从这篇课文的教学来看,我还是在犯一些以前的错误,即目标不明,主导失当,拖泥带水,实质是在搞一些繁琐的东西。病因分析:虽然整体思路较清楚,但对教学细节明显缺乏应有程度的预设。其次是片面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主导意识不明显。再次是教学的节奏拖沓,课感迟钝。
2006.3.31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十三
作者:李怡梅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4、5。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 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 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 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 指名读
② 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 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 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 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 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 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 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 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 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业 :
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十四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13 早
三味书屋梅花鲁迅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挂图、投影片
两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学习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激发兴趣,谈论“早”
1、教师板书:早
2、设问:想到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
4、设问: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归纳小结:为什么要用“早”做课题?“早”有什么来历?含义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早”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能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问问同桌,还不能解决的准备提问。
2、指名读文,相机正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汇报自己读懂的地方,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4、汇报自己在读文过程不懂的地方。
5、师生通过读文、讨论等方式共同解决。
三、选读课文,感悟“早”
1、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节?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节?
2、指名读学生自己选定的小节,感情朗读汇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一般都是选择第五节和最后一节,重点指导学生朗读)
四、精读课文,品悟“早”
1、课文哪几节与“早”有关?(5~8小节)
2、精读5~8小节,课文一共写了哪几种“早”?
3、品评两种“早”的异同。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早”进行批注式阅读,如“你读懂了什么?”或者“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发现等,准备汇报。
4、根据学生汇报的顺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a、学生汇报第五节的内容:
a、这一节主要写了梅花的冰清玉洁的韵致和梅花开花的早。
b、课文写的梅花美吗?理解“冰清玉洁”,能通过你的读使我们感受到吗?
c、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d、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记在自己的心里吗?
e、课文为什么要写梅花的“冰清玉洁”和开花时的早?
b、学生汇报第六节:
a、这一节主要写了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
b、说说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c、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d、你觉得这个“早”字与写梅花有联系吗?
e、交流、讨论。
f、师生经过交流、讨论,达成以下共识: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来形容鲁迅的品德高尚;二借梅花的开花早说明鲁迅为了革命事业时时走在时间的前面,奋斗了一生。
五、联系实际,深化“早”
1、师小结过渡,并引读最后一节。
2、“东风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
六、图文对照,联系“早”
1、再读课文,了解写作的顺序。
闻到清香——了解清香来源——梅花的特点——想到书桌上“早”——要珍惜时间,学做梅花
2、图文对照,了解三味书屋的方位。
3、自由练说,指名说。
4、试对教室练说。
七、总结课文,升华“早”
作者由蜡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书桌上“早”的来历,进而彰显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人格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像鲁迅先生那样,勇做“东风第一枝”!
课本剧 早 课本剧短篇十五
第一学时
学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词,学习“早”的故事,培养探究课文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出示教师参观三味书屋的相片,激趣: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一个私塾,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小时候就曾在这读书。三味书屋至今还保存着鲁迅当年用过的书桌,书桌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这个“早”字还有一段来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味书屋,共同来了解这个“早”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自主识记。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早”的故事。
3、交流释疑
三、学习“早”的故事
1、指名朗读课文六七自然段,说说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刻上这个“早”字。
2、鲁迅为什么会迟到?请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想像一下:清晨鲁迅起床后会做些什么?
3、年幼的鲁迅,肩上却扛着生活的重担,迫不得已,他迟到了,不知内情的寿老先生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又是怎么做的?你能想像一下: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4、是的,小鲁迅受到了不该有的批评,但是,他不抱怨,不委屈,反而严格要求自己“早”,引读:从那以后——他把“早”字刻在书桌上,实际上是刻在了——(心里)书桌上的那个早字轻轻的,他心里的那个早字却是——重重的,书桌上的那个早字小小的,他心里的那个早字却是——大大的。长大以后,鲁迅成为了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阅读作家卡片,教师补充介绍:鲁迅以笔为武器,被誉为“民族魂”“中国的托尔斯泰”、现代文学的旗帜,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你觉得鲁迅先生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什么?(他时时早,事事早。)
5、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建设者,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个同学从今以后也能时时早,事事早,长大以后,成为优秀的人才,请大声朗读课文,把这个“早”字记到心里。
三、总结提醒
咱们和鲁迅生活的时代不一样,要学习他的精神,但他那字刻在桌上的做法现在看来是不对的。
第二学时
学时目标:观照全文,理清脉络,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感受梅花的韶致,深化早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鲁迅先生早的精神让我们深受启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培养出这样一位伟人的三味书屋去看一看吧。
二、轮读课文,相机练读,理清脉络。
1、指名分自然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自己访问三味书屋的经过的。
2、交流:
闻清香——看摆设——赏梅花——想故事
三、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
1、还没进门,首先扑鼻而来的是——(一阵清香),那清香——(纯净疏淡),那是什么香?作者为什么认为它就是书香?你从中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对三味书屋的仰慕)
2、进门以后又看到了什么呢?出示图画,指名说说图画上的内容。
3、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呢?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能介绍得那么清楚?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看图引读。
4、口头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我们的教室。
四、感受腊梅的韵致,深化早的认识,领悟借物喻人的写法
1、引读:默默站在三味书屋中,我仿佛听到——同时记起——,我忽然明白了——(穿插讲解本段作用:照应,过渡。)就我们一起到后园去看看那腊梅吧。
2、指名朗读课文。
3、读了这一段,你想用哪些词语来概括梅花的特点(茂盛、冰清玉洁、开得早……)交流中练读。
4、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梅花开得最“早”,一个早字,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鲁迅早的故事。
5、是啊,鲁迅就是那赶早的梅花,珍惜清晨,珍惜春天,愿同学们也能学习梅花,争做“东风第一枝。”
五、作业:
课后第4题
板书:
4、早
陈设: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
三味书屋
梅花——鲁迅(时时早、事事早)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4、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的方法。
5、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从梅花中感受鲁迅先生的精神。
2、学习按方位顺序描写的方法。
学时安排:2学时
学生阅读眼光的局限性是怎样形成的?
——《早》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第一环节的教学,在我的预设中,觉得是比较简单的,“分自然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自己访问三味书屋的经过的。”我以为,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应该能够比较轻松地理解这个问题,而且为了进一步降低问题的坡度,课堂上我还对问题进行了补充“进入三味书屋,作者写看到了?后看到了什么?”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脉络,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按顺序记叙见闻的习惯,它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只是一个语文训练的渗透点,我希望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以进入关于三味书屋摆设的描写当中,落实本课“按一定顺序描写一个地方”的语文训练重点。但是,在课堂上,一如往常的,这个环节如黑马横出,占据了课堂许多时间。学生的回答甚至让人气愤:先写了三间小花厅,然后写了清香,然后写了小门、桌子、椅子……大有将文章一口气读下去的气势。我着急地提示:三间小花厅不就是三味书屋吗?桌子、椅子都是三味书屋的什么?有聪明的、看过教材全解的同学才答出“摆设”一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学生的阅读视角指向文本的一字一句呢?
我想:首先可能是补充的问题有画蛇添足的嫌疑,干扰了学生的思路。其次,更重要的可能是由于我们平常的教学中,较少关注学生对文本整体性的思考,常常纠缠于一词一句,导致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总是习惯于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而没有感悟语言、获得概念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