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实用14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一
1、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
4、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②、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③、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
④、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⑤、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⑥、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二
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就是能够针对时政热点或生活中的情境资料准确迁移知识点。
教师有意识的搜集反映课标内容的多种情境资料,开发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完成知识迁移,构建知识网络。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通过复习专题一和专题二的主题,教师设问:新自我在新的成长阶段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呢?引导学生说出第三单元的主题,从而使学生明确三个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列出本课的知识要点,并在课堂教学这一环节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起到强调基础知识的作用。
教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通过多媒体出示情境资料,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迁移知识、解决问题、渗透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和自身的发展。通过拓展延伸、总结归纳,学生不仅提高了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升华了情感。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代表归纳总结,再现知识点,整体建构。
遵循“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引导、赏识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事实证明,这样做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
课后,杨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点评,成功之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取材料典型,正反面材料结合,对应知识要点。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到位。
3.讲练结合、事理结合,注重知识的理解运用,符合新课改理念。
4.对整体的复习模式进行了肯定。
更为重要的是杨老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解决了我在本节课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是在复习课过程中一直存在的几处困惑。希望能在这里与各位同仁分享。
1.如何解决小组活动不充分的问题:
小组学习是协作学习的重要形式,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前提条件是教师要了解学生,依据每位同学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等对每个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调配并进行细致的分工:例如小组活动时,组织能力强的当组长,性格内向的可以选择记录,表达能力强的作为发言的代表等,各尽所能、各司其职。这样,知识的获得就是本组成员集体努力的成果,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体验成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多创造小组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2.如何处理多媒体运用与《总复习》的关系:
多媒体应该用在当用之时,《总复习》上的情境资料没有必要又在多媒体上呈现,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能够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归纳总结环节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后应对所迁移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起到强化基础、构建知识网络的作用,更有利于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三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青春期教育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这些学生大多数处于12-13岁的青春发育初期,身体心理发育刚刚开始,对于人体的变化,既好奇又无可奈何;渴望知道,但又无法直接向家长咨询。心理的变化又让他们彷徨而不安。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通过真正的课堂实践,现在我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小结:
1、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照片,让学生结合自身来总结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不好意思说的尴尬,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了解自己的身体变化。
2、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让学生身临其境。然后通过日记的形式,引导学生和自身联系,从心里感受进入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这样为下面的讨论做下铺垫,让他们在讨论时有话可说。也更进一步体现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3、“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真正解决自身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得的快乐,同时解决学生所关心的问题。
1、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全面。没有利用好跟学生见面的机会,所以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开课时的几个问题,我是需要学生齐声回答,从而调动学生气氛的,在刚开始时学生有点放不开。以后在上课之前一定先学会和学生沟通,充分地了解学生,从而使课堂效果达到好的提升。
2、对学生的评价不够恰当。对于学生的回答,我基本都是简单地用“好”、“很好”之类的词,这种平淡的评价无法抵达学生内心深处,所以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问题本身难度不高,所以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这样不仅造成了学生心理的疲倦,积极性降低,。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和“学”而是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和交流的过程。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创设学生亲身体验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期达到师生之间最佳合作的效果。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四
①教学设计关系到教学品质的提升。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什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流畅?教学环节处理是否全面、科学?师生活动有没有串在内在联系的主线上?
②对学情做了分析没有?在上讲台之前,往往花费较长时间“备教材”和“备老师”,然而在课堂上仍旧遭遇学生的冷淡。这是因为我们遗忘了“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思维特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什么?
③三维目标达成情况。一堂课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我们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④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为抢占学生的课后时间吗?是机械训练吗?其实作业是教育观的体现和浓缩,折射出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和课堂教学一样,作业是一种学习活动,我们思想品德作业的布置要让学生学会学、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程提出新理念,不要当成口号,理解并落实带动教学行为的改变。
①有没有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时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总以为自己已经联系生活,而学生还是觉得思想品德“假、大、空”,原因就是“我们联系的是谁的生活?”。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新课程的思想。一些学生对思想思想品德课“学而不信”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独立的看法和观点,知识掌握缺陷和是非观念较模糊造成。但也不能否认是思想品德教师偏离学生实际太远的原因。
②反思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和谐与融洽,来自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主动探究去学习,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老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适当总结、点拨和提升。在“人本”、“宽容”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才有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
③反思教学资源整合情况。思想品德课堂一定要坚持“开放性”,树立“大资源”观念。把课程标准、思想品德教材、社会问题和时政要闻、多媒体资源、本土资源和学生资源等“大整合”。在教材观上特别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运用教材。根据实际善于挖掘文本资源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用善于开发影视资源、音像资源等营造情境问题。课堂信息一定要新,时政资料进课堂是思想品德最起码的要求。更要处理好预设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有机统一。灵感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并变成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当然这也要依赖与自己的“知识底蕴”和“精神底色”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
出色完成教学目标并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又要让学生听的“有滋有味”,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承载载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教法学法:启发法、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角色互换法,社会调查法等等。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是不是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神情茫然,仿佛做与我们无关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要“满堂灌”,不要“替蝶破茧”——蝴蝶虽然轻松地从茧中爬出来但永远丧失了飞翔的能力。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当我们想突破传统课堂重结论轻过程,想证明思想品德课堂不仅仅是“听讲”和“记忆”,还需要智慧和能力。已经证明我们是进步了。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五
新形势要求新课改,新理念催生新课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对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所碰到的困难。
1、教材注重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经验,通过经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例如,“珍惜新起点”中第一框“新学校、新同学”直接点出“初中生活新体验”,让学生去体验,面对新学校遇到的新鲜事,体验成为一名初中生的快乐。
2、教材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第一课第二框“创建新集体”中设计“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怎样的集体中”;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中的“续写诗”你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第三框珍爱我们的生命中的写出“我的生命箴言”;等等内容都注重学生探讨、查阅资料、理解、领悟。
3、教材能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整合道德、心理健康,能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第二单元“走进青春”成长中的烦恼等。这些设计符合不断认识自我、悦纳生理变化的标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4、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图文并茂,清晰、雅致、活泼,给人耳目一新。教材的设计以初中生活中的新体验和新感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珍惜初中生活,学做生活主人。
分析上述变化,从中概括出对我们实施新课程教学影响比较直接、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有以下三点:
第一,教学中学生生活线索和学科知识线索如何整合的问题。这是新课程变化最大的一个方面。
第二,教学中教育的形式与教育的内容如何统一的问题。
第三,如何处理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六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与生理协调发展。
2、能力:体察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提高自我观察、体验的能力。
3、知识:了解青少年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知道青春期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
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
教学准备与手段
试卷分析
板书设计
1、选择题
2、请你支招
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单元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主要包括第十二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和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两课,本单元的测试内容较为简单,由15个选择题和三道问答题组成,考核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覆盖面广,层次清晰,题目难度有梯度,适合检测学生的能力。
选择题学生答的较为理想,有很多同学全对,错的最多的也不多于3个,即使错了也是由于粗心导致的,而问答题的回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思品语言不规范,虽然知道该打哪些内容,但由于不会运用思品语言所以说回答的不规范。
2、学生与材料联系的不密切。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七
班级七年级1——4考试人数127任课教师管晓华
分数段统计:
99-90分89-80分79-70分69-60分59分以下人7人20人26人30人44等级统计:
题号、题型(主观题、客观题)、主要考查内容、学生掌握情况、学生做答情况、得分情况
一、判断题做得较好,个别同学4、7题做得不好,第4题学生对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认为最重要的事情,题意没有很好地理解,第7题学生对于绝对的说法一定能判断掌握不好,尤其是对于名言不能很好地理解。
二、选择题,前3个时政教育做得不好,对国内外重大的事件不关注有关,其余题14、21、25一部分同学做得不好,14题学生不能理解题意,应先d,21题,学生对一根筷子易折断的题意理解不好,应是集体团结的作用,25题学生对于题意没有很好地掌握,应是理解和宽容。
三、非选择题,26题,第一问答得不好,学生就实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认识不到位,有的说的是一些安全问题,而不是安全隐患,第二问和第三问个别学生答反了。第27题答得还行,能答出良好班集体的特点、作用,怎样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和融入新的班集体。28题,第一问回答的很差,学生只对爸爸言行进行了分析,没有回答是对还是错。
命题方向(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难易程度、考查知识点、书写量等。
试题覆盖面广,难易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生命,书写量不是很大。
题目缺少趣味性的题。其中试卷没有设置卷面分,以及各题的评价量,评价人度不明确。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八
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门)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10)懂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1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平等意识;(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5)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迸化,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9)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10)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1)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九
通过期末成绩分析,我发现班内学生成绩分化严重,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个问题很严重。平时看学生也很能学,学习时间上也能保证,可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就是提高不快,为了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成绩,我想应采取如下措施:
1、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
4、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②、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
③、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
④、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⑤、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⑥、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十
期中考试结束了,引起了自己的许多感想,在这几天内又把讲过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细细地琢磨了一番,现将一些感受写出欢迎大家指正。
过去,我懂得教师应作为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但究竟该如何做,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真切的体验。通过《思想品德》的教学,我有了更真切的体验。在课堂中,我没有把知识灌给学生(因为思品课的知识内容很少),而是组织学生去体验,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感受,提高认识,明理导行。我在课堂中扮演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组织学生体验的角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因此在课堂中我把每课课题当成一个师生共同讨论的话题,在师生、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完成每节课的习。
上岗前的新教材培训对我来说是大开眼界同时也感压力之大。老师曾指导我们要“尊重教材,超越教材”,但如何超越教材我还是很模糊的。记得开始,我们几名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了好几个问题,想促进学生对课本的学习,后来我们认为这样是被教材束缚住了,又回到了老的教材的教学方法,又变成教师利用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后来我们决定采用先让学生自读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交流自读感受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在授课时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谈得比较热烈、比较到位,有时甚至为一个问题而争论起来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因此,我们认为我们认为思品课完全可以上开上活让学生在开了中得到认识。
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改革给我带来很大挑战,同时感到新教材不但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思维的改变。是我更加认识到思品教学意义的重大。正如有些老师所说:“现在思品教学面临的矛盾就是知行脱节。”老师千百次说教,但仍有学生出现不理想的行为。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其实就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体验、明理,形成行为,养成习惯。因此,在课堂中我问大胆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室外去参观校园,还设计了小组手抄报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加深体验,提高认识,引导学生行为。我想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体会,学会团结协作是有效果的,让我真切体会到“体验教学模式”在思品课的教学中是很有实效的。
如:如何在课堂中迅速组织出精炼的语言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交流学习;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如何有效的激励学生使他们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热情,是我应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十一
今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喜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增强了人文性
在以往的政治课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了政治课的政治性,忽视了政治课的“人文性”,政治课给人们一种只能讲政治的感觉,使初中政治课教学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初中生的生活,严重地影响了初中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反观世界各国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则十分重视“人文件”和“渗透性”教育。它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没有政治课的名称,也没有强调政治性,但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效果好,而且富有人情味,学生容易接受。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牛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牛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问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2.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
初中生一般都是13~15岁的孩子,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做人的关键时期,囚此,必须紧紧围绕他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品德教育明显不够,对初中学生现实生活的指导也较为薄弱,为了改变初中学生品德教育薄弱的状况,新课程标准根据初中学牛思想品德形成的需要,加大了品德教育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课程标准将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打好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根本任务;第二,新课程标准充实了道德教育特别是公德教育的内容;第),新课程标准将初中思想政治的名称改为“思想品德”;第四,将小学中思想品德课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作为一个整体,高度重视切中思想品德课与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衔接。小学思想政治教学课程,现改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打破了原来的一些框框,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该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道德教育方面,新课程标准新增和突出了下列内容:(1)知道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认识自己生命的独特性,体会生命的可贵;门)知道应该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实现人生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3)理解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4)知道每个行为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5)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6)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了解社会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7)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为善;(8)知道人在人格、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9)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宽容和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10)懂得以平等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1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平等意识;(1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贝克曾指出,尽管各国,各民族乃至个人具有多种价值内容,但是人类“学会过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使学生获得幸福的生活。要实现这一任务必须切人中学生的生活世界,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印象、自己的感受丢在校门之外,学生的可接受性,“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取得效果的一条“红线”。只有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标准根据品德教育的目标,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调整了一些与青春期成长关系不怎么密切的内容。如删去了“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将它放到《历史》或《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去,不仅优化了课程结构,而且将宝贵的时间集中到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这个过程遵循着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几个心理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每个过程都充满着矛盾。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新课程标准在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1)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3)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4)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5)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迸化,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和自我管理能力;(9)学习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合作和共享等有益于别人和社会的亲社会行为;(10)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1)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十二
1、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促进心理与生理协调发展。
2、能力:体察自己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提高自我观察、体验的能力。
3、知识:了解青少年的青春期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知道青春期基本的心理卫生常识
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
教学准备与手段
试卷分析
板书设计
1、选择题
2、请你支招
单元检测题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单元青春的脚步青春的气息主要包括第十二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和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两课,本单元的测试内容较为简单,由15个选择题和三道问答题组成,考核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覆盖面广,层次清晰,题目难度有梯度,适合检测学生的能力。
选择题学生答的较为理想,有很多同学全对,错的最多的也不多于3个,即使错了也是由于粗心导致的,而问答题的回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思品语言不规范,虽然知道该打哪些内容,但由于不会运用思品语言所以说回答的不规范。
2、学生与材料联系的不密切。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十三
本节课的知识友情是联系学生生活十分紧密的,学生十分有话可说,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分享他和朋友的故事,课堂气氛相对活跃,学生愿意把和朋友之间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真挚友情表现出来。仍有部分学生心中有话不知怎么表达出来,我分析原因可能是:一是可能时间不够,学生组织不好语言不愿意表达;还有可能就是学生心中没有这样的事例涌现,这部分学生更应该充分了解友情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如何获得友情打下思想基础,让他们更积极地去交好朋友。做到这样,才是思品课的真谛,真正从情感上得到升华,情感目标才得以实现。
一是没有把全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堂课我认为应该是畅所欲言,然后在学生的故事中归纳出友情的作用会更好,学生的事例比较单调,所以我把它分为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来谈,尽量充实课堂,但显得比较形式,情感的部分就削弱了。所以我认为,必要时,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
二是在部分知识的处理上比较肤浅,探讨的问题不突出,闭锁心理部分简单处理了,只说了危害和解决措施,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什么是闭锁心理,没有让学生对应自己有没有闭锁心理。学生不真正理解课堂气氛就达不到预想要求,效率也就相对不高,所以给我的启示是,把握教材时,不要仅仅从考试角度出发,而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下功夫。
再就是我一直要努力的评价多元化、语言紧凑等问题,在这节课中仍有体现出不足,想要课堂更饱满充满感情,我要做的还有很多。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总结 七年级政治课教学反思篇十四
①教学设计关系到教学品质的提升。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是什么?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流畅?教学环节处理是否全面、科学?师生活动有没有串在内在联系的主线上?
②对学情做了分析没有?在上讲台之前,往往花费较长时间“备教材”和“备老师”,然而在课堂上仍旧遭遇学生的冷淡。这是因为我们遗忘了“学生”。“最重要的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的认知情况和思维特点是什么?学生的现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是什么?
③三维目标达成情况。一堂课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是印象还是体验?是知识还是能力?是情感还是…?我们更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④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为抢占学生的课后时间吗?是机械训练吗?其实作业是教育观的体现和浓缩,折射出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和课堂教学一样,作业是一种学习活动,我们思想品德作业的布置要让学生学会学、学会求知、学会探究,培养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程提出新理念,不要当成口号,理解并落实带动教学行为的改变。
①有没有构建“生活化”课堂。有时我们思想品德教师总以为自己已经联系生活,而学生还是觉得思想品德“假、大、空”,原因就是“我们联系的是谁的生活?”。如果离开了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体验,就从根本上背离了新课程的思想。一些学生对思想思想品德课“学而不信”是因为他们已经有独立的看法和观点,知识掌握缺陷和是非观念较模糊造成。但也不能否认是思想品德教师偏离学生实际太远的原因。
②反思师生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关系和谐与融洽,来自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角色的转变。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内心体验和主动探究去学习,使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老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角色,适当总结、点拨和提升。在“人本”、“宽容”的课堂中,学生学习才有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
③反思教学资源整合情况。思想品德课堂一定要坚持“开放性”,树立“大资源”观念。把课程标准、思想品德教材、社会问题和时政要闻、多媒体资源、本土资源和学生资源等“大整合”。在教材观上特别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提倡创造性运用教材。根据实际善于挖掘文本资源包括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图表等,用善于开发影视资源、音像资源等营造情境问题。课堂信息一定要新,时政资料进课堂是思想品德最起码的要求。更要处理好预设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的有机统一。灵感稍纵即逝,要及时捕捉并变成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让课堂充满智慧和挑战。当然这也要依赖与自己的“知识底蕴”和“精神底色”以及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
出色完成教学目标并很好地突破重、难点,又要让学生听的“有滋有味”,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新颖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学内容的承载载体,我们可以有很多的教法学法:启发法、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合作讨论法、情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角色互换法,社会调查法等等。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是不是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神情茫然,仿佛做与我们无关的事情。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要“满堂灌”,不要“替蝶破茧”——蝴蝶虽然轻松地从茧中爬出来但永远丧失了飞翔的能力。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当我们想突破传统课堂重结论轻过程,想证明思想品德课堂不仅仅是“听讲”和“记忆”,还需要智慧和能力。已经证明我们是进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