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必修二考题和解析(通用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必修二考题和解析篇一
1、铁犁牛耕发展的几个阶段? 产生:春秋战国
主要耕作方式: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耦犁)完善:隋唐时期的曲辕犁
2、战国时期、汉朝著名的水利工程有哪些?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和龙首渠。
3、古代著名的灌溉工具有哪些?
曹魏的翻车、唐朝的筒车、宋朝的高转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
4、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5、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因、特点、积极作用?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积极作用:生产积极性高、形成精耕细作
6、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官府控制、供应贵族、不计成本、产品精美
7、青铜铸造什么时候进入繁荣时期? 商周时代
8、水排是什么工具?谁发明的?南北朝发明什么炼钢技术? 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灌钢法
9、列举中国古代瓷器在各个时期发展状况?
商朝:原始瓷器
东汉:成熟的青瓷
北朝:成熟的白瓷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五大名窑
明清: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10、什么时候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瓷都是指哪里? 明宣德年间;江西景德镇。
11、哪个国家是世界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什么时候能生产出斜纹提花织物? 中国;西周;
12、唐朝、宋朝丝织品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唐朝丝织品吸收了波斯的风格;宋朝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13、民间手工业包括哪两类?各自主要目的是什么? 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民营手工业主要供民间消费。
14、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棉纺织品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15、什么时候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明中叶以后。
16、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根本原因是什么?标志是什么? 明朝中后期
江南地区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1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何时出现? 北宋时期的“交子”
18、市在什么时候出现了重大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 宋朝。
表现: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19、商周实行什么土地制度?何时因何崩溃?被哪种土地制度取代? 井田制。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而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0、“重农抑商”何时由谁首倡?根本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首倡。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积极影响:保护农业经济,保证社会稳定 消极影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必修2 第二单元检测题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是什么?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和“寻金”热 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路线?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达伽马到达印度 哥伦布发现美洲
麦哲伦首次完成环球航行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政治前提、必要性? 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必要性:手工生产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
5、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标志、重大发明、工业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开始:珍妮机(纺纱机)
重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本质:大机器工业取代工场手工业
6、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有哪些重要发明? 蒸汽机车、汽船。
7、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生产组织形式有什么变化? 从工场到工厂
8、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结构有什么影响? 开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9、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提出怎样的经济政策?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
10、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是指什么?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有什么影响?
19世纪中期一个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2、19世纪中后期,英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13、工业革命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面貌。
1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其显著特点是什么?
科技紧密结合;多国同时出现;重化工业为主;垄断组织产生。
1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电的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学工业的发展(染料、塑料、药品、炸药和人造纤维);电讯事业起步;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16、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 19世纪70年代开始至二战前
17、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表现为什么? 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18、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他们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汽车、飞机,电报、电话;作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9、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对外采取了什么政策?
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以资本输出为主。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20、简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显现 殖民扩展: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题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原因、表现?
答:时间:鸦片战后后;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表现:“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2洋务运动出现的时间、背景、阶级、根本目的、代表人物?
答:时间:19世纪60-90年代;背景:内忧外患;地主阶级;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①打着“自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②打着“求富”旗号,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划海防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开近代教育的先河。4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和民用企业的代表?
答:军事: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满洲贵族崇厚-天津机器制造局
民用: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5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根本原因?
答甲午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制度 6洋务运动有哪些影响?
答:①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②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③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7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的时间、原因、地点、代表企业?
答: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的诱导。地点: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8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时间、原因、影响?
答:时间:时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原因: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9短暂的春天时间、原因?
答:时间:一战期间,1912-1919年;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④张謇等人的“实业救国”思潮。
10短暂春天期间,哪个行业发展最快? 答:面粉和纺织业发展最快。11春天为什么是短暂的?
答: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12。1927—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原因是? 答:较快发展。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3抗战时期、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于什么阶段? 答:抗战时期日益萎缩,抗战胜利后陷入绝境。
必修2第五单元检测题
1.近代社会生活出现变化的原因?
答:①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侵略的同时,西方文化渗透到国民生活中。②受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影响。
2.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衣:中山装、旗袍、学生装等。
②食:面包、咖啡,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③住: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④风俗: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
约文明。
3.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什么特殊意义? 答: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4.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农村与城市状况如何?
答:城市变化明显,但农村由于闭塞,传统的风俗习惯沿袭下来。
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题
1.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哪个行业?有何成就? 答:行业:重工业
成就:鞍山钢铁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2.一五计划有何意义?
答: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3.三大改造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改造?其本质是什么? 答:行业: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本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三大改造何时完成?有何意义? 答: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①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了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 5.中共八大提出我国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6.中共八大有什么意义?
答: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8.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答:背景:文革结束后的两年内,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内容: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9.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展开?如何展开的?时间? 答: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10.农业生产责任制有何影响? 答: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平均主义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农业得到发展.1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两个地方试点的? 答:安徽和四川
1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论述社会主义本质
②判断是非标准的”三个有利于”
③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3.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15.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的时间? 答: 21世纪初.16.我国经济特区有哪些? 海南经济特区设于什么时间? 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海南:1988年。17.天津、上海、福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设于哪年? 答:1984年。
18.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有哪些?
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19.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 答:浦东的开发和开放。20.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2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是什么?
答: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必修2第六单元检测题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答: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②具体原因:产销矛盾:(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③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2.有“黑色星期四”之称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最先在哪爆发? 答:美国金融业(美国华尔街的股市)。
3.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特点?答:时间长、破坏大、范围广 4.1929-1933年经济危机产生何种影响?
答:①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特别是德意日法西斯势力乘机上台。
②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为尽快走出经济困境,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5.面对大萧条,胡佛总统采取何种措施加以应对?结果如何?
答:措施:“自由放任”政策。结果:危机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6.1932年,罗斯福总统是在何种情况下上台的? 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不断加深且社会危机恶化。7.罗斯福采取哪些措施应对危机?
答:①金融方面:恢复银行信用,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②工业方面: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③农业方面: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④社会福利方面:加强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
⑤社会立法方面: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
8.罗斯福“新政”的本质是什么?
答: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9.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答:①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但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②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④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0.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什么新变化? 答: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建立“福利国家”
③第三产业的兴起;④“新经济”的出现;
11.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分析其原因?
答:西方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12.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各国如何应对?有什么影响
答: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影响: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寸的“混合经济” 13“福利国家”的目的和评价?
答:目的: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评价:利:穷人受惠不少,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弊: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滋长人们的惰性。14 “新经济”出现的时间和原因?
答: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0年。原因:经济全球化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5.“新经济”现象呈现什么特征? 答: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必修2第七单元检测题
1.1918-1921年,苏俄为何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进入了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为了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③取消自由贸易
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特点?影响 特点:①战时②共产主义。
影响: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4.苏俄新经济政策“新”在什么地方?(本质)用货币、市场等经济手段来发展经济
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何要过渡为新经济政策?
答: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6.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国家物理开发的,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④废除实物分配制
7.新经济政策有什么影响?
答: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必修2第八单元检测题
1.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是指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2.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出台的背景?
答:①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
②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的最大债权国。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3.国际复兴开放银行又被称为什么?有何职能? 答:世界银行
职能: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的复兴 后来: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4.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积极组织在为成员国贷款上有何区别? 答:世界银行:提供长期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短期贷款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答: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6.“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何种影响?
答:积极: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
了条件。
消极: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处于支配地位。
7.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意义: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8.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9.欧盟成立的时间、意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涵盖了哪些洲? 答:欧盟:1993年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apec: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1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有何特点?
答:特点:①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②成员国历史和文化差异最大。1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 答:官方论坛
12.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推动者: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
③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
⑤桥梁:市场经济体制 13.经济向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答: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展。
14.如何评价经济全球化?
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但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距 拉大)。
15.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答:保持清醒头脑,指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
16.世界贸易组织何时成立?目的?中国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成立:1995年。目的: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中国加入:2001年12月。
1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有何区别? 答: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②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的正式组织,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18.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有什么意义? 答: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19.中国加入wto产生什么影响?
答:对中国: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对世界: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历史必修二考题和解析篇二
历史必修二会考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09年天津会考16 题)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被称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苏州
c.扬州
d.洛阳
2.(2010年湖南会考1题)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这一称呼源于 a.商朝人善于经商 b.范蠡经商取得巨大成功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3.(2007年广州会考14 题)清朝康熙年间,工匠用进口的原料画在瓷胎上,这样烧制的瓷器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这种瓷器应该是
a.青瓷 b.青花瓷
c.五彩瓷 d.珐琅彩瓷
4.(2008年8月福建会考13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是黄梅戏《天仙配》中的一段唱词,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特点是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商品经济发达 c.自耕农经济脆弱
d.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5.(2010年6月福建会考13题)图3 所示的耕作方式,应该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集体耕作
6.(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21题)唐诗《田家》中写道“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这反映了 a.农村商品经济的发达
c.家庭手工业规模扩大
b.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7.(2011年1月河南会考19题)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8.(2010年6月福建会考14题)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海禁
b.抑商
c.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
9.(2010年1月福建会考13 题)商较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擎。”材料中的“本业”指的是
a.工业
b.手工业
c.农业
d.商业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21.(2010年湖南会考18题)1492年,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开辟从欧洲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22.(2011年海南会考5题)亚当·斯密说:“发现美洲和经好望角至东印度群岛的航道,是人类历史上所记载的最伟大、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是 a.丝绸之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 c.新航路开辟 d.富尔敦汽船试航
23.(2010年7月新疆会考14题)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主要动力不同
24.(2011年6月广东会考49题)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25.(2010年山西会考15题)下列科技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26.(2007年广州会考20 题)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b.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d.欧洲贸易中心由大西洋沿岸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27.(2009年黑龙江会考12题)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2010年6月福建会考17题)打破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联结通道的事件是
38.(2010年1月黑龙江会考13题)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市场中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为此提出,可以通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干预,来消除生产过剩和失业。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经济政策
c.自由放任政策
d.罗斯福新政
39.(2009年湖南会考22 题)20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创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即
a.“自由放任”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发动对外战争
d.保护广阔的殖民地
40.(2009年黑龙江会考14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社会福利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人阶层受惠多。其积极影响是
a.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b.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
c.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41.(2010年浙江会考26题)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规,该法规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规则,遵守该法规的企业或公司可以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微章(见图9),这一法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联邦紧急救济法》
d.《社会保险法》
42.(2010年山西会考16题)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a.沿用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b.既实行资本主义,又实行社会主义 c.政治上民主,经济上专制
d.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政策性调整
43.(2011年6月广东会考51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已从传统的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取消了社会保障体系
b.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c.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大规模经济危机基本消失
44.(2009年福建会考17题)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于维持、工厂倒闭等。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
a.失业了,再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一只羊才卖两美元,还没人要 c.很多人身无分文,流落街头
52.(2010年湖南会考22题)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经济发展方针是
a.优先发展农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优先发展商业
53.(2010年1月山东会考12题)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
54.(2007年江苏会考22题)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
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55.(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32题)1921年,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苏俄政府决定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
b.新经济政策
d.土地私有化
56.(2010年浙江会考27题)列宁于1921年指出:“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当时俄苏实行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重商主义政策
d.自由主义政策 57.(2007年广州会考24 题)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巩固了工农联盟 d.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58.(2009年湖南会考24 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积极提倡种植玉米的苏联领导人是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59.(2010年海南会考13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时候,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文中所说的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独特实验”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60.(2010年山西会考17题)前苏联笑话:农夫伊万钓了一条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油。”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柴。”伊万气得将鱼扔回河中,那鱼在水中划了个半圆,高举右鳍说:“斯大林万岁!”该笑话说明()a.新经济政策使经济恢复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人民利益
c.工业化建设影响了农民生活
d.美苏争霸使经济受到影响
61.(2010年广东会考23 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苏联推行改革的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斯大林 d.戈尔巴乔夫
70.(2011年6月广东会考40题)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71.(2008年1月宁夏会考8题)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72.(2008年江苏会考17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73.(2007年广州会考18 题)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间 b.土地改革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74.(2008年江苏会考16题)观察右图,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以后,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②“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③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75.(2009年7月新疆会考14 题)下列表述反映了民国时期服装特点的是 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女子以猎装为主 b.男子以西装和中山装为主,女子以旗袍为主 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 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76.(2007年浙江会考13题)某班开展“百年服饰的变迁”图片展览活动,下列四幅图片中展示的服饰,属于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时尚的列宁装的是
a.图4 b.图5 c.图6 d.图7 77.(2010年浙江会考23题)民国元年,上海居民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
②有轨电车
③公共汽车
④地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78.(2009年黑龙江会考10题)香港歌星张明敏以一首歌曲《我的中国心》红遍大汀南北,歌中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洋装”开始传入中国是在
a.鸦片战争前后 b.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辛亥革命前后 d.五四运动前后
79.(2010年湖南会考12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下列情况在当时不可能出现的是
a.穿中山装参加开国大典 b.坐火车到北京参加庆典活动 c.通过互联网转播庆典实况 d.在报刊上刊载开国大典消息
80.(2009年江苏会考18题)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81.(2009年7月新疆会考15 题)“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通过什么途径变成了现实 a.宇宙载人飞船 b.天文探测仪 c.电影 d.互联网
82.(2009年湖南会考25 题)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它能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陷阱”。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经济全球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帆风顺
d.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83.(2010年2月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第14题)某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应研究下列哪些组织①欧洲联盟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4.(2010年湖南会考25题)下图展示的是哪一区域性集团的旗帜及货币(样币)?
0特别会议。这次会议的议题最可能是
a.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着力推进区域政治与经济一体化 c.致力于保护成员国的民族产业 d.促进各国市场开放,推动贸易自由化 93.(2010年春季北京会考34题)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 ①联合国
②世界银行
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④关贸总协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4.(2010年6月广东会考28题)1947年为降低关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中美等国签署了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罗马条约》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95.(2010年广东会考27 题)关于北美自由贸易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美国与欧盟经济合作的产物 b.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c.成员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d.加剧了美苏的经济竞争
96.(2008年1月福建会考19题)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图3标志的区域经济集团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东盟
97.(2008年8月福建会考18题)小明同学计划今年暑假去法、德、意等欧洲国家游历,为了旅行方便,他去银行兑换的货币最好是
a.里拉
b.法郎
c.欧元
d.马克
98.(2011年江苏会考27题)历史漫画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请你为右边的漫画选择合适的标题
a.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b.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 c.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d.艰难前行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99、(2008年浙江会考28题)某校同学在观看校园历史板报时,看到解读《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的一段文字:
“市”在东汉时期已有发展,当时“市”的四面建有门、墙,有专门管理机构,管理相
2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
我国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
材料三
1978 年,安徽风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979 年,风阳全县粮食产全比1978 年增长49 %,卖给国家粮食4450 万千克。(1)材料一的“不愿少数富人专制”与三民主义中的哪一项相符?(2 分)
(2)罗斯福新政为解决材料二中的失业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2 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农村“大包干”的实施有何作用?(3 分)
(4)你从上述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l 分)
102.(2010年6月福建会考34题)经济体制的自我调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玫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主要内容有:实行余粮征集制,„„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须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1921年苏维埃政府又采取新的措施。主要内容有:在农业方面,以国家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在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各国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局面,美国的发展尤为显著。„„在美国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鼓励下,分期付款制度及股票投机活动刺激了消费市场和金触市场的活跃。许多人都乐观地认为,美国已进入了“永久繁荣”阶段。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维埃政府在建设社会上义道路方面所进行的主要探索。(2 分)
(2)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哪两项措施?(2 分)
4材料一:
材料二:
“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①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3分)中国是其中哪一个组织的成员国?(1分)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1分)
②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旨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能表明这一宗旨?(1分)中国于哪一年加入该组织?(1分)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对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进程)具有重要意义?(1分)这一趋势(进程)同时还存在哪些问题?(1分)你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建议?(1分)
历史必修二考题和解析篇三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a b)耕作方式: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
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形成②汉朝:铁犁牛耕普及,出现了曲柄锄、大镰、耦犁、心事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某些地方耦犁(二牛抬杠)被一牛挽犁取代③唐朝:出现了曲辕犁(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a)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四川成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秦朝)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坎儿井)。东汉:王景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a b)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a b)
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已经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麻、葛、丝)②商代:出现了知道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③周朝:《周礼》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说明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④汉代:纺织技术高,在长沙马王堆发现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⑤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⑥宋代:棉纺织技术推广,已推广至闽、粤地区。
⑦元代: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创造了新式纺车。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成为当时的主要衣料 ⑧明代: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a b)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西周时期青铜器代表权利和秩序,是礼制的象征。
汉武帝时期推行铁业官营制度,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到畜力鼓风到水力鼓风。南阳太守都市创造出水里鼓风装置—水排。(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a b)
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中华民窑: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市”在历代的发展(b c)
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当面投币。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长安有九市。③南北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到管理的直接管理,草市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⑥明清:商业区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a b)
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开始于商鞅变法,直到宋有所转变(制度依旧在,程度减轻)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①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②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a b)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影响:①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②造成了中国社会的保守和封闭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a b)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影响: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2)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a b)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途径:①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③洋务派的官办企业 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英德)、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b c)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②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③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④传统经济形势仍占绝对优势⑤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⑥发展艰难: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4)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a c)
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促进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②社会思潮:实业救国③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
时间:甲午战争后至一战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实业家:①张謇的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②荣氏兄弟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a c)
原因:内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外因①一战期间,列强暂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时间:1912-1919 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②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③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④重工业有一定发展⑤海外投资增加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a c)
主要原因: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的经济侵略⑤战争的破坏
附:兴起(19世纪70年代前后)--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短暂春天(民国初年1912-1919)--困境—短暂发展(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陷入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1945-1949)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基本标志(a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三大改造(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即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1956,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2)中共八大的召开(a b)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任务)
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 b)
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
开展: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接着全国农村大办人民公社。
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社会生产力受极大破坏。
(4)“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破坏(a b)
表现:①国民经济废置②国民经济运行失去控制③大批工矿交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的状态④工矿企业劳动纪律松懈⑤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危害:①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②20世纪70年代,正式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时期,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 c)
背景:①农业集体化以后,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②农民为解决温饱问题自发开始了改革农村原有经济体制的尝试。主要内容:①“包产到户”“包干到户”②取消人民公社
过程:①1978安徽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②安徽、四川实行包产到组③1980年四川率先取消人民公社④全国推广 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3)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 b)
形成:①1979,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自主权。②1980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③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海南岛为经济特区。⑤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到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b d)
过程:①邓小平南巡讲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中共十四大1992.12(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11(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使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具体化)④中共十五大(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提出指导,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提出多种所有制并存,公有制实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控制力)
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20世纪中国服饰的变化(a b)
变化的总体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中山装与改良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进行现代民族服饰。
①(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男装:长袍马褂-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时代流行开来)-中山装(辛亥革命后)②女子:20世纪20年代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多次改革和创新,使其由宽松肥大演变到合身适体,成为
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穿着。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与现代并存。
③新中国至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密切联系,中山装、干部服和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服装成为人们普遍选择。④(文革)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服装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装盛行 ⑤改革开放后,向个性化方向发展。(2)近代以来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a b)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过程:①鸦片战争后,从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开始传入中国
②婚姻习俗的变化: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成为时尚。(近代以后,尤其清末民初开始,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时尚)③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
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新中国成立后:由土葬向火葬改革。
⑤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
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a b)交通近代化的趋势: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的演进。
海:1865出现轮船(万年请)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
陆:①2006年,清早铁路开通。②1906,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形成。③1924,公共汽车运行,上海,解放前车少人多,20世纪50年代后,成为城市重要交通工具。④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行⑤2003年,磁悬浮列车专线开通⑥19世纪中后期,自行车传入中国⑦20世纪50年代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业,中国逐渐成为“自行车王国”。
空: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中国的航空网,通信范围包括了全国主要商埠口岸和中心城市。
(2)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
①1866,试办邮政②1896“大清邮政局”正式成立,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
③1877有线电报的开端,丁日昌在上海设电报线④1906,无线电报开设⑤1932,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⑥1882,电话传入中国⑦1949.11,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⑧20世纪80年代后,通信技术和通信网络发展迅速⑨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1、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1)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a a)
①1487-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支持者葡萄牙王室,航线:西欧-好望角 ②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支持者西班牙王室,航线:西欧-美洲(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b c)①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②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种类变多,商业中心转移。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刺激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推动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③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大量金银流入西欧,物价上涨,加速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④新航路的开辟,各个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传遍世界。欧洲的物产(动植物)和先进生产方式进入美洲。
⑤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夺也登上历史舞台。⑥极大的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
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2)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b c)殖民扩张的方式:野蛮的掠夺、屠戮、不平等贸易和贩卖奴隶 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殖民国家来说: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②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对殖民地来说:①带来沉重灾难②客观冲击了殖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被卷入世界近代化进程有利于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对世界来说:是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3、“蒸汽”的力量
(1)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b)条件: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资金和市场。②圈地运动的进行,提供劳动力和市场。③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提供技术。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障。(2)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a b)从纺织也开始,防治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革命发展。
①1765年,哈格里夫斯 英国 手摇纺纱机(珍妮纺纱机)②瓦特 英国 改良了蒸汽机,发明联动蒸汽机(1769.1782)③1771,阿科莱特在曼彻斯特设立了第一座水力纺纱机③1807年 富尔敦 美国 发明汽船④1814年 史蒂芬孙 英国 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b c)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①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是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③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④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标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①发动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3.激发国人探求新知,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4、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工:蒸汽时代 二工:电气时代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a b)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前提:19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代议制最终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下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
条件: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提供物质基础。②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提供了技术。③大量积累的资本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充足的资金。(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a b)
①1866年,德国科学家兼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②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3)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a b)①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灯泡,改进被贝尔发明的电话,实验电车成功,发明留声机,与乔治·伊斯曼共同发明了电影放映机。1882年9月,建立纽约市珍珠街电厂,是第一座中心发电厂。
②1876年,美国的贝尔发明电话机。③1893年,本茨开始生产四轮车,现代汽车工业兴起。④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4)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 c)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过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②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
③交通运输的变革和电信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联系便利。
④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⑤粮食和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
⑤世界一体化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自由放任”的美国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b b)特点:①波及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2、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目的(a b)时间:1933——1939年
目的:①1933-1935,采取应急措施,结束人民混乱状态,稳定人心。②1935-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a b)
①整顿银行业,通过《紧急银行法》,成立联邦储蓄银行加强国家对银行的管理和控制(结果:是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②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规定国家相近更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业价格(结果: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减少农产品过剩,保证农民利益,对农业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蓝鹰)成立全国工业复兴署执行该法。(结果:该法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并由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良好的条件)
③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同时,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结果:公共工程对缓解事业起到重要作用,公共工程:田纳西水利工程)
④保护劳工权利,《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评价:即使美国工人运动赢得了一个空前胜利,也是罗斯福为缓和劳资矛盾而断然作出的一项改革)不可用童工,不可拒绝同工人谈判,最规定长工时,最低工资。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制度,救济制(结果: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早日摆脱危机)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b c)特点:国家干预
实质: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作用:①通过国家干预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是有效手段。②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一种国家干预经济模式。③抑制法西斯势力。④挽救了自由民主制度。⑤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矛盾 局限性:新政的本质决定他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b b)
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程度的提高,美国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原因:克林顿政府实施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 结果: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连动关系被打破(可算原因)
特点:“新”在较长时期经济持续繁荣高速发展;“新”在低通货膨胀和低事业率同时出现,基本实现零通胀下的充分就业;“新”在经济运行机制发生深刻变化:打破了经济增长、事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连动关系。(2)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a b)联邦德国建立建立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主要内容:①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②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③政府用收入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特征: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成就: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3)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a b)
日本形成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成就:使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远远超过其他工业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90年代仍居经济强国地位。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初期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a b)1918开始
内容:①农业:余粮收集制②分配:实物配给制③劳动:劳动义务制④商业:取消自由贸易⑤工业:江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影响: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障,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为布尔什维克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一种尝试(不是正确的过渡形式)。(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b c)1921 背景: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内容:①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②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③实行自由贸易④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工资制。
标志:1921.3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意义:①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②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克服了政治危机,有效的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结果:1925,苏俄的国民经济以基本得到恢复,找到了一条是和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经济政策认识:①经济政策不能因循守旧,应适时调整。②经济政策的调整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④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借鉴经济政策⑤计划和市场可以灵活应用,不应局限于意识形态。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及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a b)
多极化(政治)全球化(经济):wto世贸 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ev)、北美、亚太经合(apec)世界经济体系:①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国际贸易体系
过程:①1944,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内容: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②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世界银行(wb)建立,并于1946年正式运行
③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告成立,并于1947正式运行。附:wb:长期解决贫困和发展问题(汶川地震)imf:冰岛经融危机 ④1947,美、中等23国签《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使用协议书》 ⑤1948,开始实施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是二战后的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他们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他们的建立标志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
建立背景:①一战后初期,国际经济萎缩,各国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②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③美国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畅通的进入世界市场,希望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宗旨: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
意义:是二战后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体制,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是三大组织(1)欧元的诞生(a b)
步骤:①1969年,欧共体6国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②1991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告成立③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④2002.1.1正式进入流通领域。(英、瑞、丹未用,非所有国家使用)(2)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a b)
标志:1994年1月1日,美、加、墨(发展中国家)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影响:①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②它的建立使美、加、墨三国相互弥补不足,加强了规模经济的优势,积极推动了三国经济的发展;③为以后把自由贸易协议推向中南美洲、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奠定了基础。
(3)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a b)
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北美自由贸易区已显雏形。
建立:①澳大利亚总理霍克访问韩国十提出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问题。
② 1989年,美、日、加、澳、韩、新西兰和东盟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问世。
发展:①1991年11月,中国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②2001中国上海成功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当今经济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a b)
建立: 1995年1月,正式建立世贸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相同,旨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实施,达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作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标志着:①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②多边贸易体制大框架已经构筑起来③标志全球有序的自由贸易新时期已经开始,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b)
2001.11,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该组织。
意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证明了开放的中国离不开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也不能缺少中国,入世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有挑战。
五个有利于(机遇)(记三个):①有利于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升级②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更多的扩大出口和更好的利用外资④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天地参加国际竞争和合作⑤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分享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不利(挑战):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了夜里和严峻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3)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b c)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经济严重恶化
其他问题: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
对策:①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就能达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与稳定。
历史必修二考题和解析篇四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
a.礼
b.义
c.仁
d.忠
2.(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 道家 d.墨家
3.(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
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5.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说的台词应当是
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制天命而用之
6.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的是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道家思想 8.促进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最重要原因是
a.社会大变革
b.经济的发展 c.政治剧变
d.统治阶级的提倡 9.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 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
10.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无为” ②“仁” ③“礼” ④“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下列有关孔子“仁”的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②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即“爱人”也 ④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愿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的根本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位卑言微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受其他学派的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15.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律来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
a.天行有常 b.人应互爱互利 c.反对掠夺战争 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17.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十派” ,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劳苦人众的行动帮会” ,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18.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19.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不以仁政,不能平定天下” c.“水能载舟,水亦覆舟”. d.“施仁政于民,省刑库,薄税敛”
20.(2011·沈阳)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 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d.“五经”的流传
21.(2011·聊城)西汉时,辽宁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失火,董仲舒认为两处火灾是“天意”,“天”告诫皇帝应该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王和不正派的高官。由此可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a.“天人感应” b.“制天命而用之” c.“君权神授” d.“大一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1623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核心作用在于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②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25汉武帝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他统治时期 ①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兴办太学拓宽了人才选拔渠道 ③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④私学兴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秦始皇“坑儒”和汉武帝“尊儒”主要表明统治阶级 a、打击或扶植儒家学派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清障碍
c、打击思想领域中的敌对势力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27(2010北京文综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8(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2题)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29.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有震慑作用的学说是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仁政”
30.冯天谕等人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①“克已复礼”主张 ②“独尊儒术”主张 ③“大一统”学说 ④“三纲五常”学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阅读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⑴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提出的核心主张。
(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
(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
32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董仲舒说:孔子修《春秋》,把一统当作首要的大事,因为这是天地的常道,古今的通义。现在学士们各持异说,朝廷无法一统,法制屡变,臣民不知所从。请将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废绝不用,专用儒术。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材料三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董仲舒也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提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中华五千年》(3)依据材料三,分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
历史必修二考题和解析篇五
通用技术会考复习纲要 技术与设计1 第一单元 走进技术世界
一、技术的价值
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
[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
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具体为:
⑴ 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形式,对社会生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⑵ 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力结构也发了较大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变革使农业从业人口减少。
⑶ 技术不仅为生产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衣、食、住、行、交往、娱乐、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⑷ 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而且渗透到军事、政治、文化各领域。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
(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例:都江堰)
(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
要求:
1、理解技术对人、社会、自然的作用,并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技术的性质
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
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例: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显示器的革新和电视机的创新,阴极射线管(crt))2.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网络技术 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b超技术 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 技术则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 技术侧重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
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 技术则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
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专利在产权保护制度下对技术活动的重要性知识产权制度允许专利所有权人对专利技术具有一定的性,使其专利技术和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独占市场,从而得到丰厚的回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趋向良性循环 专利的特性:独占性、时间性、地域性
专利申请步骤:提交申请阶段→受理阶段→初审阶段→公布阶段→实审阶段→授权阶段
要求:能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技术的性质。
三、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
对“技术的未来”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术迷惘中的旷世悲怆,也不需要技术崇拜中盲目乐观。理性地看待技术,应以负责、更有远见、更有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第二单元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1.设计的内涵:
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例: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3、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的区别:参见教材第26页 要求:能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二、设计中的人机关系 1.人机关系的含义: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不一定要有接触。(例:开门、乘电梯)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①高效 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②健康 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 ③舒适 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 ④安全 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 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 ① 考虑到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
② 考虑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的关系 ③ 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
例: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空间处理要简洁明快,以求产生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
④信息的交互(例:电话机的无液晶屏显示、有液晶屏显示、可以视屏通话。案例:汽车的颜色)
要求:熟悉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及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需要考虑哪些关系。
三、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1.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例:技术试验卫星)重要性:技术试验是技术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技术试验不仅是对技术成功与否的验证,更是发现问题、探究规律、优化技术的关键;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技术试验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低。(例:阿什塔比拉河桥的垮塌、青霉素皮试试验)
2、技术试验的分类:p37-38 3.技术试验的常用方法:
①优选试验法:例: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等。②模拟试验法:例:汽车碰撞试验;大坝水利试验等。③虚拟试验法:例:计算机虚拟火星探测器模拟登陆动画等。④强化试验法:例:砖块等施工材料的抗压试验、耐火试验
⑤移植试验法:如:橘子从长江以南移植到长江以北的种植试验。许多生物领域的试验。
4.简单的技术试验: 技术试验的实施与报告的写作
技术试验的实施步骤:制定试验计划、抽取样本、进行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技术试验试验报告:试验项目、试验目的、试验准备、试验步骤、试验记录、试验总结
技术试验在设计中的作用
通过试验可以发现问题、深化认识、推动技术设计的发展。特别是在设计的后期,对设计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试验,可以为设计的评价提供准确、客观的数据。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一、设计的一般过程
1.设计的一般过程:
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
2.方案构思的主要环节;(五点)p47-51 3.设计过程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案:
发现和明确问题:设计是技术发展的关键,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
制定方案的步骤
二、设计的一般原则 1.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创新原则 ②实用原则 ③经济原则 ④美观原则 ⑤道德原则 ⑥技术规范原则 ⑦可持续发展原则 2.设计一般原则的相互关系:
各种原则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它们之间往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能结合案例分析设计的各个原则。
三、设计的评价 1.设计过程中的评价:
设计的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方法和手段,对设计所涉及的过程及结果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认定的活动。
加强对设计过程的评价是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实现设计目标的关键。
设计过程的评价内容:设计过程是否完备,过程是否全心投入,计划是否科学严密,组织是否协调;分工是否合理;采用的方法是否正确,工作是否具有创新性;各环节或阶段的任务是否完成;形成的中间成果(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全过程是否有质量控制和相应的监督、改进措施;是否注意把握各个环节或阶段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否要注意把握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或阶段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设计资源运用是否合理;等。2.对产品多方面的评价:
最终产品是设计过程的结晶,是设计质量、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
对最终产品评价的依据:一是参照设计的一般原则,二是事先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评价。在实际评价中,这两个方面也可以结合起来。日常用品评价:功能、形态、效率、创新性、安全性、易操作性、性能价格比、美学因素、对社会、环境、资源的影响以及市场应用前景等 3.评价报告:
要求:能根据设计要求对设计过程和最终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价;能用评价表和坐标图对产品进行评价。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一、发现问题
1.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从技术角度看,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设计,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种:人类生存活动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于生活
第二种:由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必须针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于需要 第三种:基于一定的目的由设计者自己主动发现,并试图解决。于你的主动积极发现
发现问题的重要性:第一、第二种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较明确,主要是针对一般的和已有的问题提出的,而第三种问题却是全新的,它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思考,需要我们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我们独具慧眼的发现。这类问题的发展,一方面可以挑战和拓展我们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推进技术的发展和创新。2.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a.观察日常生活(包括有意识观察和无意注意)b.收集和分析信息(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法)c.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
3.设计产品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我们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检索和分析,往往可以发现有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询问访谈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也会有惊人的发现。我们把对已有文献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的方法称为文献法;把问卷的方式进行实际调查,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称为问卷调查法;把以询问的方式收集和获取信息、发现问题的方法称为询问法。其中,询问法包括直接询问法、间接询问法、集体询问法、家庭走访询问法、个别询问法。4.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技术研究、技术试验是重要的技术活动,也是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技术研究、技术试验,我们有可能从对已有技术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与之相联系的问题,从已有的研究结论中发现新的问题,也有可能在技术研究、技术试验的过程中获得灵感、体悟,进而发现新的问题。
二、明确问题
1.明确问题的重要性:
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等
2.判断问题价值的方法:
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必须从以下问题着手: ① 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② 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解决。
③ 在调查的范围内,该问题是否有普遍意义,在更广的范围内,该问题是否有意义?
④ 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⑤ 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以后呢? ⑥ 解决该问题所需要的投入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否理想? 3.设计要求、标准和限制: 4.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
制定周密的设计计划对确保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参照p89能制定一般的设计计划表 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方案的构思方法
1.产品设计分析的三个要素: 产品设计的三要素:物、人、环境
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功能、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成本适当、易于制作等
2.设计方案的常用构思方法:
方案的构思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调查研究和设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将客观存在的各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架构起来,形成一个完成的抽象物,并采用图、模型、语言、文字等方式呈现思维过程。①草图法
②模仿法(例:仿生技术)③联想法 ④奇特性构思法 3.设计方案的制定:
4.对产品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
标准件:采购方便;直接使用,简化制作过程;相对便宜,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实现通用通换,易维护
5.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和权衡:
对方案进行评判和比较,要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针对一些相互制约的问题进行权衡和决策,选出较为满意的方案或集中各方案的优点进行改进。考虑的方面:实用、美观、创新、稳定性、安全性、环保性、加工难易程度、经济成本,等 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一、设计表现图
1.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
技术语言是一种在技术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特有的语言形式。(常见的有:图样、图表、模型等)
按照专业类型来分:计算机程序语言、工程图学语言等;
依照人的感觉类型的不同来分:视觉语言、听觉语言和触觉语言等; 依据人的视觉形式的不同来分:有图形符号语言、文字符号语言等 [技术语言的特征]:言简意赅、通俗直观、[口头语言]:较多适用于面对面的、规范要求并不过于严格的场合,其特点是简洁、方便。
[技术图样]:采用某种规范形式将设计用图样的形式表达出来。特点:易于把握技术特征,最具技术特征。呈现较复杂产品的设计方案及对设计进行详细说明陈述时,比较合适。(克服了语言障碍,直接明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模型]:具有感性、直观的特点,特点:容易吸引观众或读者的注意
[图表]:交流方式相对比较正式,具有一定技术要求的交流,其特点:较为规范,可以反复查阅、核对。是表达设计思想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图表包括:表格、草图、效果 图等。
[计算机演示、网页]:使各组成部分具体情况、结构和运作方式一目了然,比较生动、形象等
[网络语言]:帮助人们实现了远程的设计交流的需要。2.简单的草图:
草图(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它能迅速捕捉和记录设计者转瞬即逝的创作灵感,表达设计创意,是把设计构思转化为现实图形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分为构思草图和设计草图。
草图的绘制步骤,详细参看p115 3.简单的效果图:
在识图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形态、功能和特征,要注意从中了解产品外观上的实际比例关系和色彩搭配及材质感,了解产品内部结构和色彩装饰效果。4.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轴间角:1200,轴向变形系数:1 切割法要领:1.先画轴线,2.再画出整体的轴测图,3.然后再切割,4.可见轮廓线加粗(p117)
二、常见的技术图样
1.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
正投影法就是假设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在投影平面上求取物体的投影的方法。为了确定物体的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物体的正面投影,即物体由前向后投影所得的图形,通常反映物体的主要形状特征,称为主视图;物体的水平投影,即物体由上向下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俯视图;物体的侧面投影,即物体由左向右投影所得的图形,称为左视图。三视图投影规律:主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高,俯视图反映物体的长和宽,左视图反映物体的高和宽。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三视图的绘制步骤见p122-123)3. 一般的机械加工图:
尺寸三要素:①尺寸界线 ②尺寸线 ③尺寸数字
以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机械加工方法的一种技术图样,是完成产品机械加工的主要依据。它通常由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必要的其他视图、标题栏和文字说明几部分组成。标题栏通常包括:设计的名称、材料、图的比例、设计者、设计单位、设计日期、审核等。(a4图纸:210×297)
读图:首先要了解它的组成部分,其次要了解各个部分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一、模型
1.模型及其功能:
模型是根据实物、设计图样或构思,按比例、生态或其他特征制成的与实物相似的一种物体。
模型在设计的过程中,具有以下两个功能: ①使设计对象具体化。
②帮助分析设计的可能性(设计复杂的产品,例:大东方号)2.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
草模:产品造型设计的初期阶段,可以采用立体模型将设计构思简单地表示出来,供设计人员深入探讨时使用。
概念模型:用于设计构思初步完成之后,在草模的基础上,用概括的手法表示产品的造型风格、布局安排,以及产品与人、环境的关系等,从整体上表现产品造型的整体概念。结构模型:用于研究产品造型与结构的关系,清晰地表达产品的机构尺寸和连接方法,并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试验等。
功能模型:主要用于研究产品的各种性能以及人机关系,同时也用于分析检查设计对象各部分组件尺寸与机体的相互配合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用于试验。展示模型:展示模型是在结构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真实材料,按照准确的尺寸,做成的与实际产品几乎一致的模型(样品)。
二、工艺
1.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工艺是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工艺的种类:有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工艺、表面处理工艺等。工艺的作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影响产品的功能、强度、外观 2.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金工工艺: 包括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和表面处理,等等。[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或基准线。
一般步骤为:①划出基准②划尺寸线③划轮廓线④冲眼。工具一般有: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和样冲。各类工具的操作要领详见p144 [钻孔]:常用的钻头是麻花钻。钻孔的操作步骤:①划线定位 ②装夹工件③装夹钻头④钻孔。安全操作警示:二要(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要戴防护眼睛;)二不(不准带手套操作;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以免造成伤害事故。)[连接]: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详见p148 [表面处理]:为防止金属制品表面生锈腐蚀,提高产品的美观程度,通常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觉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等。[表面刷光工序]:准备(清除毛刺和铁屑)→粗处理(用细锉锉平金属表面)→细处理(用精细级金刚砂纸打磨)
[喷涂油漆]:一般先检验所选用的油漆对金属表面的适用性,然后涂防锈漆,再油漆喷涂。
镀层:可以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塑料,也可以采用电镀的方面 3.金属材料的锯割、锉削2种加工方法:
[锯割]:操作要领:1.站位和握锯姿势要正确,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3.锯程要长,4.推拉要有节奏(p145)
[锉削]:操作要领:1.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动作的协调,2.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衡而不上下摆动。
三、制作模型
1.加工工艺的的选择:
2.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模型制作的一般步骤:
①选择合适的材料 ②准备适当的工具和加工设备。③按设计图样划线 ④对材料进行加工
⑤装配 ⑥进行表面处理 ⑦对产品进行评价 ⑧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做成展示模型。
在模型或原型制作完成之后,根据审美的需要,一般要对产品的外观加以一定的润色,以使产品更美观,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第八章 技术产品的使用和保养
一、产品说明书及其编写
1、产品说明书的作用(2点);p158
2、产品说明书的结构(3部分)及形式(2种);p159-160
3、产品说明书的写作要求(4点)p161-162及“产品说明书写作六句话”。p163
二、技术产品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1、技术产品的维护和保养的方法(3点);p165-166
2、技术产品的服务途径。p167 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
1、结构的概念:
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结构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结构的五种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扭转力)
2、结构的分类:
根据物体的结构形态,结构分为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三种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是指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等。
框架结构是指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
其受力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铁架塔、建筑用脚手架,厂房的框架等。
壳体结构是指层状的结构。其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摩托车手的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等。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结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本结构类型组合而成,称为组合结构,如埃菲尔铁塔等。)
二、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㈠结构的强度 ⒈应力与强度
⑴内力:外力使构件发生变形的同时,构件内部分子之间随之产生一种抵抗变形的抵抗力。
⑵应力: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σ=n/s 式中,n为内力,单位为牛,s为构件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应力σ的计量单位为pa,通常用mpa。
⑶通常,物体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都以强度表示。而用应力来衡量强度,即科学又准确。
⒉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①形状;②材料;③材料的连接方式。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类:铰连接和刚连接。
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外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如:门与门框的连接
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如:榫接、胶接、焊接 ㈡结构的稳定性 ⒈什么是稳定?
稳定指的不是状态绝对不变,而是指受扰后,允许状态有所波动,但当扰动消失后,能重新返回到原平衡状态,则为稳定。不能回到原有平衡状态,为不稳定。⒉结构稳定的含义
稳定性和强度一样,也是物体结构的重要性质。结构具有阻碍翻倒或移动的特性,就是结构稳定性。(如不倒翁、大坝等)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⑴结构的形状:结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a”字型金字塔、堤坝等)。物体的重心若超出其支撑面,则要翻倒,即失稳。
⑵重心的位置:作用在物体重心上的重力,总有将物体的重心尽量拉近(吸向)地面的趋势。所以重心越低越稳。
⑶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越大越稳定。⑷材料:材料也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㈢结构与功能
结构不仅是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对事物的功能和作用产生着直接影响。结构的改变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不同结构的物体其功能不同,这是我们认识结构的关键。
事实上,物体的结构是由物体的功能和需要决定的,而物体的结构又决定了物体的性质和形态。
认识几种工具的结构:活口扳手,手锤,管钳,喝水杯,书本„„
三、结构的设计
1、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的要求,安全因素,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
2、简单结构的设计:
①设计项目——②设计要求——③设计分析——④设计方案——⑤呈现草图 如:设计相框、雨伞架、垃圾桶、鞋柜、衣架、笔桶等)
四、结构的欣赏:
1、结构的实用性:
优秀的结构设计不仅表现在结构的实用功能上,也表现在形式上,特别是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上。
2、经典结构设计的欣赏与评价: —— 技术与 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技术角度:使用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合理性、工艺精湛程度等。
文化角度:文化寓意与传达,美学原则,反映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特征,个性特征等。
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
一、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1、流程的含义:
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包含环节与时序。
2、流程对生活工作、生产的意义:
对生活工作: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例:洗衣、煮饭与烧菜的流程安排、碘盐和味精佐料的加放流程、青霉素注射流程等)
对生产:运用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有效地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保护环境等。(例:自动流水生产线的发明、农业庄稼的种植流程)流程中工序的作业方式——串行和并行。
上一道工序完成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串行。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并行。
3、时序与环节:
⑴时序:过程的经历中,各环节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先后出现、完成。这种时间顺序关系,称为时序。(例:买票→ 候车→检票→上车。)
⑵环节:活动或事件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据某种特征或方式,可将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小过程,称这些小过程为环节。
4、常见的流程表达方式(流程图):
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5、流程图的识读和分析:
识读流程图的要点: ⑴找流程的环节,明确每个环节的功能和作用; ⑵弄清流程中时序的体现与特征; ⑶流程是技术的核心概念之一。
不同的流程,产生的效益往往不同,“理解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益”等。
二、流程的设计
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总体上:流程设计应该要研究内在属性与规律。
具体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和资金、环境等。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工艺:不同产品的工艺要求各异,流程设计也不同。设备:生产设备的水平往往决定了流程的自动化水平。
人员和资金:不同的技术水平和必要的资金影响生产的过程、质量和周期。环境:关注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以及环境对生产的反作用。
2、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参见教材52页 注:流程设计的基本要素是环节和时序;对于有严格时间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3、简单流程的表达:
画流程设计框图的一般方法:⑴根据对事物的内在属性和规律的分析,以及有关的考虑,将流程的全过程,按每个阶段的功能、作用的不同,分解为若干小过程——环节,并用方框表示环节。⑵按照每个小过程应该经历的时间顺序,将各环节依次排开,并用箭头线连接起来。
例:小铁锤的锤头加工流程图:下料→划线→锯削→锉削→划螺孔中心线→钻孔→攻丝→倒角→淬火→电镀。
小铁锤的锤柄加工流程图:下料→磨削圆头→板牙套丝→电镀。
三、流程的优化
1、流程的优化及目的:
在设计和实施流程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种对流程修改的过程,叫做流程的优化。
目的: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2、流程优化的内容:
u 工期优化:例——书本p55(制作台灯的工期优化)u 工艺优化:例——书本p55(法兰加工工艺优化)u 成本优化:例——书本p56(配送路线安排的成本优化)u 技术优化:例——书本p57(银行自动取款机的发明)u 质量优化:例——书本p58(洗衣流程的优化)
注:工期优化目的是为了缩短加工时间。主要手段是在不改变工艺的条件下,将某些环节的串行改为并行。
3、流程优化的条件:
⑴内部条件:对流程内在机理的深入了解。
(例:对洗涤原理的了解,就会在流程中安排两次漂洗)⑵外部条件:流程优化要建立在“设备”、“材料”、“工艺”水平提高的基础上。
(例:只有在具备锻压设备时,才可能将法兰盘的加工改为少量切削加工)⑶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4、流程优化过程所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对一个流程的优化,可以是整体的全面优化,也可以是对某一个指标进行优化。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一个指标得到了优化,而使另外的指标下降了。比如,技术优化,可能使成本提高。成本优化了,也可能使质量下降。因此,在进行流程优化时,要综合平衡,以取得整体优化的成效。第三单元 系统与设计
一、系统的结构
1、系统的含义:
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以来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
(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例:自行车的结构
2、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例:生态系统属于自然系统;飞船、房舍等属于人造系统。
(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例:计算机硬件属于实体系统;软件属于抽象系统。
3、系统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全局、集合):——侧重于“部分影响整体”。是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l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l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例:巴尔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弃卒保车、“阿波罗”登月飞船上的零件
(2)相关性(匹配、关联):——侧重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联”
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
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结构”、合金钢材料各种性能的相互影响、家庭装修工程(3)目的性(功能):
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4)动态性(更新):
物质都是不断变化,因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5)环境适应性(自适应):
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例:“春捂秋冻”、电冰箱不能紧贴墙放置
二、系统的分析
1、系统分析及其一般步骤:(1)什么是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一般是从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全面地思考与解决问题。ü 系统分析的目标: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
ü 系统分析采用的方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ü 系统分析产生的结果: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系统提出改 进方案。
例: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系统(2)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2、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1)整体性原则
系统分析首先要着眼于子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例:田忌赛马、丁谓修复皇宫、街道各部门施工(2)科学性原则
系统分析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用说服力。例:种稻“三三进九不如二五一十”(3)综合性原则
系统分析时还要注重综合性原则,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例:孝襄高速公路、都江堰水利工程、埃及阿斯旺水坝
3、系统的优化:
——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约束条件:对系统起限制作用的,并且是不可人为调节的。
影响因素:是指对系统的目标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以人为调节的因素。例:农作物种植系统的优化——农业间作套种、利润问题
三、系统的设计 ——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满足预定目标的系统的过程。它包含对某个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同时需要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其设计过程进行分析、设计。
(一)系统设计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1、系统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
2、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
运用系统的思想综合考虑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冲突问题,注重各部分的横向、纵向联系。
3、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
先从整体考虑优化,统筹兼顾,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部分的设计。
(二)简单系统的设计:
举例:手电筒照明供电部分的设计。第四单元 控制与设计
一、控制的手段与应用
1、控制的含义: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
2、控制的手段: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
3、控制的应用:
(1)生活:控制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周围的环境,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
(2)生产:生产中往往需要对温度、湿度、压力、速度及加工动作等进行控制,控制在生产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3)军事国防:控制在军事、国防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1、简单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
概念:控制系统的输出量不对系统的控制产生任何影响的控制系统。
例:红绿灯定时控制系统、防盗报警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公园的音乐喷泉自动控制系统、红外线自动门控制系统、普通电风扇风速控制系统、可调光台灯控制系统等。特征:系统的输出量仅受输入量控制,输入量到输出量之间的信号是单向传递。方框图:
输入量:控制系统的给定量。
控制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执行器: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 控制量:执行器的输出信号。
被控对象:控制系统中所要控制的装置或生产过程 输出量: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
2、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概念:系统的输出量返回到输入端并对控制过程产生影响的控制系统。例: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加热炉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花房温度控制系统、投篮、家用电饭锅保温控制系统、家用电冰箱温度控制系统等。
基本组成: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闭环控制系统多了检测装置、比较器。
3、闭环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4、控制器和执行器的作用:
控制器:对输入信号(偏差值)进行运算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执行器:根据指令对被控对象直接控制。
三、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
1、干扰因素:
在控制系统中,除输入量(给定值)以外,引起被控量变化的各种因素称为干扰因素。
有的干扰因素是环境造成的,如影响自行车行驶速度的变化的自然风等; 有的干扰因素是人为原因所致,如影响飞机导航信号的手机信号等。
2、反馈的含义:
控制系统中,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的过程,就是反馈。例:投篮、自动电水壶
3、反馈环节的作用:
通过将输出量通过适当的检测装置,返回到输入并与输入量进行比较,从而减少输出量的偏差,稳定输出量。
4、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1)闭环控制系统的核心是通过反馈来减少被控制量(输出量)的偏差。(2)工作过程:
² 由于干扰因素的存在,系统的被控量偏离给定值时;
² 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反馈环节能及时检测出被控量的值,并迅速反馈到输入端,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² 控制器根据比较得到的偏差信号进行调节,从而是系统的被控量接近给定值,达到精确控制的目的。
例:供水水箱的水位自动控制系统、加热炉的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5、功能模拟方法: 以功能和行为的相似性为基础,用“模型”模拟“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就是功能模拟方法。
黑箱方法: 把将要研究的系统作为黑箱,通过对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研究,进而推断出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功能的方法,就是黑箱方法。例:通过输入图像、电或声音信号,观测、分析脑电波的输出反应,研究人脑对视觉或听觉信息的传递、变换和处理功能,得知人脑内部结构的细节,就是黑箱方法的运用。
6、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比较:
开环控制系统一般结构简单,适用于控制精度要求不高而系统本身的元件又比较稳定的场合。
闭环控制系统设计比较麻烦,结构相对复杂,构成控制系统的成本较高。闭环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用于要求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场合。
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p118
1、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思路:
系统要达到的目标?控制的对象?被控对象的特性?被控量和控制量?外界的主要干扰因素?怎样的方案既达到目的、又经济、易于实现?设备和元件?
2、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书本p119案例分析:电吹风控制系统的设计)开环控制系统的设计相对比较简单,在明确设计要求,明确被控对象、被控量和控制量后,即可考虑具体控制系统的方案。
3、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书本p120案例分析:抽水马桶水箱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要求:第一、一个闭环控制系统要正常工作,首先必须是稳定的。第二、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必须符合要求,即系统的输出量与给定值之差应控制 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第三、闭环控制系统应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
在进行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时,几项控制要求之间往往会产生矛盾,需要结合具体问题全面解决或有所侧重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