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行》阅读答案六年级 我能行阅读题及答案六篇(通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能行》阅读答案六年级 我能行阅读题及答案篇一
②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发现智力、成绩相似的学生,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
③“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能行。人们的智力相差是不大的。据心理学家测试,智力超常者和智力低下者都占很少的一部分,约占95%的人是中等智力。因此,大多数人的确有理由说“我能行”。
④“我能行”,还因为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脑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正如一棵平常的西红柿只能结20来个果实,但是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却结了13000个果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尽管我们平常都只结出了20来个果实,但是,从潜在的能力上,我们每个人是能结出13000个甚至更多的“西红柿”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⑤但是,_______________。让他们学习一种新知识,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他们总是说:“我不行,我不行。”在这种心态下,就不可能主动地学习,就不会勇敢地往自己的肩上增添压力。遇到一点困难和失败就会心灰意冷,这种失败意识阻碍着自己的努力,减少了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不行”是一种有害的意识。
⑥我们历来称颂谦谦君子,认为说“我能行”的人是狂妄之徒,这是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的,这种偏见扼杀了人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人的潜能充分发挥的社会氛围。
⑦只有坚信“我能行”才能走向成功。
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作者运用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材料证明了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是指________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画线的“我不行,我不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下文意,把第⑤段横线处空缺的一句话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意对即可)
2、脑科学研究的结论 日本的西红柿试验 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意对即可)
3、平常结20来个果实,经过开发能结13000个果实的西红柿 现在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的人脑(意对即可)
4、反复 表现了他们遇事畏缩,缺乏自信的心态。(意对即可)
5、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的。
《我能行》阅读答案六年级 我能行阅读题及答案篇二
1、有的同学说,敢说“我能行”的当然是那些智力超常、成绩突出的人,我们普通人哪能做得到啊。请你根据上文第(3)、(4)段阐述的科学研究的结果,从两个方面反驳他的话。(4分)
答:
2、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2分)
(1) 第(2)自然段阐述的`创造型人才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什么?
答: 。
(2)仔细研读(3)、(4)、(5)段的内容,想想看,这三段文字在论证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 。
3、传统观念称颂做人要谦虚,不要狂妄,而本文却提倡人要勇于说“我能行”,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说说你自己独到的思考。(3分)
答: 。
参考答案:
3、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人智力相差是不大的。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开发拥有极大的潜力。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能说“我能行”。
本题4分。以上两个方面研究结果每项2分。
5、二题选一。
(1) 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有强烈的自尊心。
本题2分。仅答“不怕失败,不迷信”,或“有强烈的自尊心”,也得满分。
(2) 对比论证。或正反论证。或比喻论证。
本题2分。任答一项即可。
6、示例1:传统观念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会扼杀人们的创新精神。在新时期的今天,我们要取得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示例2:为人谦虚、认真学习他人长处与不怕失败、充分自信是不矛盾的。我们要成为创造型人才,既要充分自信,发挥潜能,也要谦虚谨慎,多看到自己的不足。
本题3分。不论持何种观点,言之成礼即可。看情况,分别计3分、2分、1分、0分。
《我能行》阅读答案六年级 我能行阅读题及答案篇三
小题1: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第④段中画线部分“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它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4分)
小题3: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把第⑤段横线处空缺的一句话补写出来。 (2分)
小题1: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2分)
小题2:平常结20来个果实,经过开发能结1300个果实的西红柿 现在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的人脑(4分)
小题3:有些人却不是这样 (意对即可)(2分)
小题1:试题分析: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再看文首文尾。本文第一句即开门见山的提出了论点。
小题2:试题分析:根据句子前后内容判断指代内容即可。了解比喻说理的特点,根据句意即可找到本体与喻体。
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空前“但是”一词,结合上段内容,从其相反面的意思拟写句子。
《我能行》阅读答案六年级 我能行阅读题及答案篇四
阅读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 对第(5)段划线句我不行,我不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他们遇事畏缩,缺乏自信的心态。
b. 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他们小看自己,没有创新精神。
c.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突出了他们遇事自卑怯懦的心态。
d.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形象地突出了他们谦虚谨慎不争名利的美德。
3. 第(4)段作者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材料作论据,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4)段中划线的词语这样的潜在的西红柿是指:_________________; 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把第(5)段横线处空缺的一句话补写在下面:
6. 对(3)、(4)、(5)段间的结构关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⑶∥ ⑷ / ⑸ b ⑶ / ⑷ ∥ ⑸
并列 并列 总分 并列
c ⑶ ∥ ⑷ / ⑸ d ⑶ / ⑷ / ⑸
并列 分总 并列 并列
参考答案:
1. 一般认为表示通常的看法,还未取得共识
2. 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3. a
4. 脑科学研究的结论 日本的西红柿试验 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
5. 平常结20个果实,经过开发能结13000个果实的西红柿现在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的人脑
6. 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的
7. a
《我能行》阅读答案六年级 我能行阅读题及答案篇五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 论证方法,证明了 。(3分)
3.第④段用 作论据,这样论证的作用是: 。(3分)
4.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分)
5.根据上下文意,把第⑤段横线处空缺的一句话补出来: 。(2分)
6.第⑤段画线的“我不行,我不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分) 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1分) 这种心态对他们有什么害处?(2分)
参考答案:
7. 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8. 举例论证 , 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怕失败,不迷信别人,不迷信权威,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
9.日本筑波博览会上的一棵西红柿结了13000个果实 , 以事实作论据,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人的巨大潜力
10. 比喻 ,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
11. 有的人却总是被失败的意识压抑着。
12. 反复1分 表现他们遇事畏缩不前,缺乏自信 2分
《我能行》阅读答案六年级 我能行阅读题及答案篇六
1.请为本文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 2 分)
答:
2.第③ 段作者运用 的材料作论据,论证了什么的观点。 (2 分)
3.填入第④ 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a.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
b、每个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能行”。
c.每个人的大脑都只开发了很小的一部分。
d.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西红柿”。
4.第⑤ 段画线的“我不行,我不行”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心态?( 2 分)
答:
5.请举一例,证明“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2 分)
答:
6.参考示例:我能行
7.心理学研究的结论 “我能行”,并不是一种狂妄
8.b
9.反复 表现了他们遇事畏缩,缺乏自信的心态。
10.参考示例:海伦· 凯勒身残志坚,却能不断超越自己,成为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创造出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