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画中画教学反思(实用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画中画教学反思篇一
为了能激起学生的自主读文的兴趣,教学伊始,我问学生:在这美好的秋天里,你最想送给亲爱的爸爸妈妈一幅怎样的图画?孩子们马上被激发起了兴趣,滔滔不绝的说起来。那么,现在,让我们去看一看,文中小伙伴准备送给爸爸妈妈怎样的图画?老师话锋一转,把他们的思维拉回了课文中。接着我让学生用自已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课文,可以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找好伙伴商量,还可以和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这样,通过营造开放宽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读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学生有了认知的激情,就会自主参与,寻求新知,而不是被动接受灌输。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再让学生自主识字: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怎样记住的。然后我学着杨昱婷老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把字剪成桂花、苹果、梨、枫叶的形状,让学生贴到相应的位置上,这样既增加了学生识字、记字的兴趣,又增强了识字、记字的效果。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感悟,自主地从课文中找出自已想学的内容,多读多想;自主地讨论、交流,自觉地练习运用在精读课上学会的一些读书方法探究课文,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读自悟,主动发展。例如:读完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后,我问学生:大自然的地毯怎么画?你则呢知道?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画一画。然后再出示这一段再读,问学生读后有什么感觉?哪儿最美?学生说:“一抹金黄最美”。“那么什么是一抹金黄呢?”学生都不理解,我又适当引导:想一想秋天的草坪是什么样子的?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一半绿一半黄的。”我及时点拨:“一半绿一半黄的草坪就像是染上了一抹金黄。”学生在自己的发现中完全了解了“一抹金黄”的意思,根本不用老师解释。再如:你还喜欢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有的学生说喜欢星星。我知道了他不明白课文中的“星星”就是成熟的果子。我就让他读一遍:“课文中说星星在什么地方?”“果林里。”“果林里有星星吗?”“没有。“那会是什么?”“那是梨子、苹果熟了。”学生又在我的引导下明白了文中的“星星”是什么。
学习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我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讨论:你喜欢秋天吗?喜欢秋天里的什么?学生兴趣盎然,都说喜欢,但却说不出秋天都有什么景色。也许现在还没有真正到秋天,学生以往没有注意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看来,今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的之间的互相评价还显得不够到位,如他读的声音太小,他读的缺少感情,但不会更细致的评价,以后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画中画教学反思篇二
本课以审美为主线,通过对橙色图片的感受、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学生感受橙色特点,领悟不同橙色美感的基础上,又通过对典型的橙色艺术作品的赏析,发现色彩对比的规律,使学生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真正理解了色彩画面中主体、背景、景物之间深浅对比关系,在此基础上加进了电影及动画等艺术作品的欣赏,更加深了学生对橙色色彩情感表现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直观情景与引探启发教学为主要手段,采取顺藤摸瓜的递进式问题设置,在培养学生观察感悟能力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及探究能力。
为使学生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又针对性的设置了反馈式课堂练习,并以师生互动形式,对图片观察——分析——判断--选择,使他们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进行自主创新。
本课还需教师小结时,加强学生思维过程的归整: 根据感受确定主色————找出与主色对应的背景色————确定主体色及其弱对比色――背景弱对比色。其次,还应该再设计与学生生有关的主题,进行选择判断有关内容及形式(色彩),以加强学生的主观能动的创作能力。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使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的表现性得到进一步的落实!为本领域美术教学由偏重知识技能及画面形式的追求向注重学生的主观表现的转化,又迈出了新的一步!真正使学生既明确要表现什么?又知道怎样表现?体现出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点。
十几年的教学,使我深深认识到教学是一门遗憾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需要我们不断追求,不断突破!这是我们逐步走向成熟路径。
画中画教学反思篇三
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学生利用前面学习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
1、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2、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
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清楚,不明白。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情。
画中画教学反思篇四
《我的画》是一堂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语言的课堂。因此,我在教学中,积极倡导了“以学生的说话训练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的教学理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交流、学习。
导入课题时,我巧设问题情境:小朋友你喜欢画画吗?接着问你还喜欢做什么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孩子的说话兴趣和说话的欲望。让孩子在回答问题中训练语言,培养语言。
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我考虑到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识字能力差,阅读能力差,我没有更多的让孩子们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我把口语交际的要求渗透在两个情境活动中去了解。我充分运用书上的彩图和我的示范说画,引导学生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知道在口语交际中怎样说清楚自己的画。
我认为让孩子们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信息比从阅读中获得信息的效果更好。孩子们在口语交际中都能按要求去介绍自己的画,都能把自己的画说清楚,别人在说画的时候,大家很认真的听,在老师的引导下,还能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我觉得孩子们的表现很不错。另外在说画的过程中,我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在评评别人的画时,我注重孩子的思维拓展,通过创设情境,丰富了孩子的想象,活跃了孩子的思维。
在整节课中,不管是导入新课还是引导孩子说自己的画,还是评评别人的画,或者开展画展等教学环节中,我始终把“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放到首位,合理的引导孩子说话训练,充分体现了口语交际课的特点。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实效性不大;
2、学生在介绍自己的画和评别人的画时,有的说不恰当,我没有及时引导;
3、学生说话声音小,不够大胆。
这些问题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画中画教学反思篇五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
画中画教学反思篇六
教学这篇课文算是较成功的一堂课,因为我几个环节都把握得不错:
第一,各个教学目标都逐个击破了。比如识字环节我让学生区分了比较难区分的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还有在记字方法上我也启发引导学生反复的捉摸。学习用换一换,加一加,或者猜谜语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记字。
第二在指导朗读方面,我也下了很大功夫,不断提高要求,一定让他们把课文读得有准确又有感情和节奏。
第三、书写的指导也很细致。
第四、一些知识点的教学到位扎实,比如偏旁的教学,在复习的基础上又教学新的偏旁。还有对于谜面、谜底的教学,等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我都教学得很细致。
第五,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过度都非常得自然。从导入、读文、识字、猜谜、教学反义词的知识点、写字各个环节一环紧扣一环。
总之,教学时我的思路非常清晰,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今后要多上这样成功的课,让学生更多的更扎实得掌握知识。我也将更加努力和认真的上好每一堂课。
画中画教学反思篇七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方面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研究与探索的。通过《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的教学以及平时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首先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教学中,我首先告诉学生老师要变魔术,便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观看欲望。魔术很简单:蓝色的水倒入五杯同量的黄色水中。学生目不转睛,兴趣浓厚。从魔术中很快便发现颜色产生了变化,并观察到由于加入蓝色水的量的不同,颜色还有了深浅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魔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就感受到了颜色的变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绿色”这个概念。
2、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
小学美术学习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给学生单纯地讲解几幅画,看几张图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小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成人世界眼里的那种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感受。只有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世界,带领他们逐步感受到身边的美。
例如在课中,学生认识了绿色后,如果让学生直接说出对绿色的感受,他们是没有任何情感来源的。对绿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在学校里,家里,电视中,书中的所看所想。找找身边的绿色的东西及场景。学生才非常愿意去回忆,去寻找,去发现,很快地想到了自己的衣服,家里的各种东西,夏天的树林等等一系列的绿色东西及场景。然后再带领学生观看各种绿色图片,有他们喜爱的绿色玩具美丽的绿色树林等等。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了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绿色东西和场景就在自己的周围,感受多亲切啊!学生的这些体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采用合适的开放式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