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教学反思实用(七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教学反思实用篇一
中考复习遇上病句,最忌讳老师在台上纯粹讲语法知识,口若悬河,自我陶醉,而学生在台下雨里雾里,呼呼大睡。因此,我便思考,采用何种教学,让学生掌握方法,并且喜欢修改病句,做到立足致用,不忘致趣。
中考复习应该立足于考点,基于学情,所以在复习之前应该深思:我若是学生,我应该怎样学?我是九年级老师,我应该怎么教?因此,在病句的复习之前,先调查,了解学情。学生们给我的反馈是:一是没有耐心读材料;二是读了材料后找不到病句;三是找到病句不会修改。了解学情,才有可能做到有效复习,精准解惑。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语法的考查一般为病句的辨识与修改。常见的语病有: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由此,我确定了两个复习目标:一是学会在生活情境中辨析病句;二是了解病句的常见类型,学会修改病句的方法。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真题,病句的考查趋于简单化。于是,我在讲解时,去除了难而偏的例子,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把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放到情境中去讲解与考查。
学生没有耐心读材料,是因为他对这些材料不感兴趣;他们发现不了病句,是因为他们不会辨析;他们不会修改病句,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修改的方法。最终,他们不喜欢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复杂的语法知识,他们也没有收获修改病句的成就感。课堂上,教师的灌输,学生的被动接受,不会激起任何波澜。
《课标》里提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由此可见,在复习时,也应该强调活动的重要性,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展开复习教学。
首先,设置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对病句材料阅读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就地取材,以学生最近亲身经历的一次20公里远足拉练活动设置情境,从学生的应用文写作中发现语病,以此精选并组织材料。在修改病句时,学生体验着语言的精准美;在阅读材料时,学生感悟着迎难而上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其次,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积极性。自主思考,同桌交流,四人小组讨论,学生上黑板修改。学生动起来,学生多体验,多思考,多感悟。遗憾的是,这个环节做得不好。学生们发现听课老师的人数是班级人数的两倍时,他们开始紧张了。讨论时,他们不敢放开讨论,上黑板操作时,对鼠标指针标注操作不熟。在这个时候,我也没用很好地舒缓学生的压力与紧张。整节课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甚至,课程结束,学生还久久不能释怀。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教学反思实用篇二
一是客观题,即选出有(或没有)语病的一句;
二是主观题,即直接给出病句让考生修改,或潜藏在语段中,让考生找出并修改。针对中考病句题型,本课时进行了集中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病句,让学生达到如何修改病句的目的。
本课训练的内容较多,主要从什么是病句、中考病句回顾、病句的基本类型、修改病句的技巧及修改步骤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明白了病句修改的基本技巧,能准确把握病句“病”在何处。
本课时所涉及的病句覆盖面广,在理论的指导上比较到位。选择的训练题目也有针对性,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的练习反馈也较好。
因为容量比较多,所以个别地方讲得不够仔细。一些中下生只是由老师牵着鼻子走。在训练过程中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但大多数学生找到了理论上病句修改的方向。基于中考的病句题型不是必考题目,所以在难度上没有做更多的深入,只是让大多数学生明白什么是病句,如何修改病句。所以在上课时没有更积极的去拓展他们的思维,这一点是教学中的不足。
另外,本课在导入时由学生日常生活的谈话说起,大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教学反思实用篇三
一是了解了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首先要理清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然后找出句子的病因,再“对症下药”,最后还要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有没有违背原意。
二是明确了几种基本的病句类型。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具有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
如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这次数学考试,全班同学普遍成绩提高了。
b、小刚的肩头被沉重的担子压得喘不过气来。
c、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爷爷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d、尽管天气多冷,亮亮每天早晨都锻炼身体。
再如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在21世纪初又举办了一次全球盛会——上海世博会。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而且明天还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的一座玫瑰园。
这节课也有些遗憾,虽然通过形式多样练习,学生有参与热情,但是城中村的学生平时的阅读量不够多,语感不够强和缺少训练,以至有些学生找不到句子错误的地方,出现了乱改乱选的现象。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教学反思实用篇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小学阶段常见的几种病句类型,掌握用符号修改病句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快速、准确地修改病句;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首先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练习修改8个病句,找找错在哪里,怎么修改,并渗透修改的原则与步骤。然后总结病句的类型;接着回忆修改病句的步骤,认识修改符号,强调修改病句的原则;然后练习用符号修改病句;最后修改一段话,知道不但要注意单个句子有没有语病,还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有没有毛病;最后让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平时的习作中去。这样根据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达到学以致用。
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根据学生语文考试的情况分析,我发现“修改病句”这类题目已经成为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部分。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修改病句》的复习课。
这堂课的可取之处是:首先,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着重引导学生归纳病句的错误类型,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了解修改病句的原则,练习并加以巩固,比较好地体现了专题复习课的一般模式。
其次,本节课所选每个病句都由学生自主尝试寻找病因,修改,评判。如有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家同桌或四人合作交流讨论。在修改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和技巧的引导。
本堂课的不足之处:
首先,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学生不会修改病句的原因在于他们平时的阅读量不够多,语感不够强和缺少训练。
其次,在本堂课教授过程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找不到句子错误的地方,出现了乱改的现象。找不到病因。针对这个现象,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句子读得少,只重视修改的过程,缺乏读的过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缺乏大脑的静心思考,说明我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是不到位的,没有让他们养成反复读题,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另外,也说明了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积累比较浅薄,如果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我相信学生一定能轻松找到语病。通过这次复习课,我发现了学生要加强训练的薄弱环节。我感到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教学反思实用篇五
在准备病句修改这一复习专题时,我确定选6种病句类型作为主要内容,分别是: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合理、不合逻辑、重复累赘、句式杂糅。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根据学生语文考试的情况分析,我发现“修改病句”这类题目已经成为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部分。为此,我精心准备了一节“病句修改”的专题课。
这堂课的可取之处是,首先,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着重引导学生归纳病句的错误类型,掌握方法、促成能力,练习并加以巩固,比较好地体现了专题复习课的一般模式。先让学生清楚修改病句的一些规则、方法,再练习。
其次,本节课所选的每个例句都非常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基本上都是中考常出现的考点。例句也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带领学生由简单易改的到复杂难改的病句。每个病句由学生自主尝试划分句子成分,修改,评判。
第三,这节课使用课件,加大了容量,思路清晰,学生易于接受。
首先,本堂课所归纳的六种错误类型基本能概括病句的一般错因,但这样的归纳未免太笼统、太含糊。如例题的第八题,归纳为“用词不当”当然无可厚非,但用词不当实际有感情色彩不当、词义轻重不分、词性误用、错用近义词、生造词语之分,本题错因是属于感情色彩不当。对于初三学生的专题复习,不宜过于浅显,没有深度的归类是没有实效的,只有将学生对病句错因的感性认识向理性的知识系统上引领,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知识框架才能形成解题的能力。
其次,在上本节课之前,我就已经教授过学生如何划分句子成分,但是这节课上他们运用我讲的划分句子的方法并不熟练,说明训练的还不到位,如果句子成分划分我再引导学生反复练习,进一步强化,那这节课病句修改的效果会更好,病句修改中的各个难点会迎刃而解。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学生不会修改病句的原因在于他们平时的阅读量不够多,语感不够强和缺少训练。
第三,在本堂课教授过程中,我还发现有些学生找不到句子错误的地方,出现了乱改的现象。找不到病因。针对这个现象,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句子读得少,只重视修改的过程,缺乏读的过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缺乏大脑的静心思考,这说明我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是不到位的,没有让他们养成反复读题,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另外,也说明了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积累比较浅薄,如果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我相信学生一定能轻松找到语病。
第四,我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了,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忽略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的机会也少了。
通过这次复习课,我发现了学生要加强训练的薄弱环节。我感到要想上好语文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就应该整体把握教材,采取合适的复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对语文知识的深入把握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教学反思实用篇六
这堂课上,我按照先找规律,说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独立完成的过程来设计,把重点放在方法的运用上。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修改练习,来提高他们修改病句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了很多问题。句子一句句地领着做,掌握得不错,可是让学生自己去改的时候,学生就显得底气不足,假如我的课堂还算思路清晰的话,那么像这样没有给学生带来真正的能力的形成,也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课。
让我想想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在批阅学生的作业的时候,我发现好多学生找不到句子错误的地方,出现了乱改的现象。找不到病因,再好的药也起不到作用。针对这个现象,我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句子读得少,只重视修改的过程,缺乏读的过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缺乏大脑的`静心思考,这说明我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是不到位的,没有让他们养成反复读题,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另外,也说明了学生头脑中的语言积累比较浅薄,如果有了大量的语言积累,我相信学生一定能轻松找到语病。
另外发现,学生在改的过程中出现改得不彻底的问题,有的句子需要加上标点,有的则需要去掉标点,这种改后要校对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没有上升到重要的地位。
从教师自身来说,我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起点有点高了。学生在课堂上明显表现出了不自信的现象,这不应该是课堂上的情绪表现,老师有必要保护学生的健康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顺利掌握。
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教学反思实用篇七
1.按学校要求设计了导学案,并且结合病句难度大、要反复练习的特点,设计了“微题库”。这种创新设计,不仅为以后的教学作了准备,也为“吃不饱”的学生准备了“加餐”。
2.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
本节课中,小组活动比较多。这种“多”,不在于活动表面的热闹,而在于让“小组”真正发挥作用。比如:小组在组长带领下,一对一、多对一地讲评、纠错;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组长主讲,组员补充。这种形式比老师一对几十讲解的效果更细致、更落实,还能调动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学习、竞争的积极性。
3.教学过程的设计能贴合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一个令老师、学生都头疼的问题,教起来难,学起来也难。所以,我先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自己复习病句的种类及特点等知识,并将各类病句的a例句作详细分析,用符号标注,有什么疑难问题上课时提出来。
课堂答疑,解决学生预习时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回顾学过的知识,为下面正式的复习作准备。
复习环节,首先归纳辨析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步骤,各用一个字概括。然后进行实战演练。演练中,我由易而难地安排题目,修改题和选择题题型兼顾。完成后,老师公布答案,小组内讲评、分析,小组长要结合组员的错误给出建议,让组员尽量避免再犯类似错误。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体师生共同解决。然后,小组长把小组内错得比较集中的题拿上台展示,讲分析提建议,组员谈收获体会。
为强化能力,我又安排学生第二轮演练,过程相似。
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事物、学习知识的心理特点,而反复进行的“练习→纠错→总结→练习”的模式,又在学生的大脑里反复敲击,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事实上,通过本次复习练习,学生的确对病句相关知识掌握更牢固,做题正确率更高,自信心也大大增强。
4.课堂小结。
小结分学生小结和组长小结、老师小结。学生根据自己做题情况总结得失,掌握方法;组长根据组内讲评情况给组员提出指导意见,帮助同学提高答题能力。这个环节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起到引导提高的作用。
5.本节课的不足是:
①预习答疑环节耗时过多,占用了小组小结的时间。可改为小组内讨论解答,小组内不能解答的,老师讲解。
②对学生估计过高,练习题量稍多,练完后没有讲解时间。
③小组活动还需引导,组长能力还要提高。
④教学设计总体不错,但还不够精致,需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