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观察蚂蚁的收获心得感悟 观察蚂蚁的所得四篇(优质)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感悟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感悟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观察蚂蚁的收获心得感悟 观察蚂蚁的所得篇一
那天,我在漫不经心地看电视,忽然,电视上出现了蚂蚁从火海中逃生的镜头,这使我无比震惊,本来以为它们会被大火烧死,可没想到,那些原来散乱的蚂蚁却组成了一个大大的黑球,滚动着逃出了已经化为火海的森林。逃出火海后,它们慢慢散开,只见外层的很多蚂蚁都已不能动弹,明显是被那场大火给烧死的,可在黑球中间的蚂蚁因为受到外层蚂蚁的保护而存活了下来。
我除了震惊,还有无尽的感慨,连人类都做不到的为别人而牺牲自己,但这小小的生灵却做到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也许,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团结”吧!
从那天起,我便发现了什么是真正的“团结”,为什么这些小小的生灵团结所产生的力量会这么强大?原因就是这些生灵有着无可比拟的高贵品质。
发现蚂蚁团结起来的强大力量,也就明白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
观察蚂蚁的收获心得感悟 观察蚂蚁的所得篇二
5月26日星期六晴转多云
下午,我顶着大风来到公园凉亭——蚂蚁的家。
蚂蚁的身子就像3个小球连在一起。它的头比较大,面着两只触角,嘴好像两把弯钳;胸部有点小,六条又长又细的腿就长在这儿;它的肚子圆鼓鼓的,拖在后面。
离蚂蚁穴不远的地上有一块小小的炸馒头的片,上面盯着密密麻林拥挤得数也数不清的蚂蚁。顺着馒头片望去,嗬!好长的一窝蚂蚁的嘴里都衔着一块同自己的头一般大小的馒头渣儿,它个一个挨一个蹒跚地爬行着。
从蚂蚁穴返回来的蚂蚁,正急急忙忙地奔走着,那爬行的速度和朝向目标的准确性,真令人吃惊。
5月27日星期天阴
第二天早晨,我去阳台找蚂蚁,忽然发现一只蚂蚁正从二楼阳台掉下来,一直掉到我空阳台,可是那只蚂蚁为什么还没死呢?而且灵活得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蚂蚁在降落时,手脚不停摆动,所以才没死。
它们打架时,才更有趣,先是两只蚂蚁不停地走,然后触角一动,它们便开始了,双方互不相让,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终于,一只较大的蚂蚁赢了,那只输了的蚂蚁垂头丧气地走了
观察蚂蚁的收获心得感悟 观察蚂蚁的所得篇三
蚂蚁是一种我们很常见的动物,花盆下、土地里、草地上……随处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集中在胸部,一对天线似的触角长在头上。蚂蚁身体颜色各种各样,有的全身黑,有的腹部黄……
蚂蚁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大颚。如果遇到比较轻的食物,它就用大颚把食物夹住,然后飞快地跑回蚁巢。如果遇到比较重的食物,蚂蚁就会动用另一种“武器”—触角。它先用触角与周围的蚂蚁交流,好像在说:“嗨!伙计,叫大家过来帮把手。”没过多久,一大群蚂蚁就浩浩荡荡地排着队走了过来,齐心协力把食物搬走。我观察的时候发现,蚂蚁用触角与别人交流时,触角的活动各不相同,有时扭来扭去,有时持续很长时间,有时碰一下就分开,我想:这会不会是传递不同的讯号呢?我还观察到蚂蚁走路的样子,它先抬起一边的三条足,再抬起另一边的三条足。
你是否观察过蚂蚁成群结队走路时的样子,它们为什么排得那么笔直、整齐呢?原来蚂蚁的腹部会分泌一种“信息素”,如果我们有手划过蚂蚁的“行军”路线,就会破坏“信息素”,使后面的蚂蚁乱作一团,前面的蚂蚁也会因此而找不到家。
蚂蚁是一种团结的动物,我要学习蚂蚁的这种精神。
观察蚂蚁的收获心得感悟 观察蚂蚁的所得篇四
蚂蚁,是大家最熟悉但是的昆虫。但是你们都理解蚂蚁吗?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沿途会留下一些气味,回到蚁穴。用触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的蚂蚁。科学家以前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个试验。科学家先确定一只蚂蚁,将他沿途到达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干净。当这只蚂蚁回到时,在被擦去气味的地方突然间停了下来。原地边转圈边寻找着什么。从而得到蚂蚁是靠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我为了证实这个结论,我做了个试验。我首先准备了一个十厘米左右的细小树枝,在树枝的一头放上一个诱饵——小糖果。我把这个装置放在一个蚁穴附近。不一会儿,有一只蚂蚁出来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后,他到达了糖果的地方,仿佛在闻一闻、嗅一嗅。我趁此机会将木棍的中断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当这只蚂蚁回到的时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转右转,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过了一会儿,我又重复了上面的试验,蚂蚁仍然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透过这两次实验,我最后明白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的秘密了。原先蚂蚁是根据气味来辨别方向的。
科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必须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