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诗意中国的读后感 诗意中国读后感一百字(7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意中国的读后感诗意中国读后感一百字篇一
此书是陈白子先生赠送与我的,《诗意人生》读后感。拜读后,深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读了还想读。
我在南通工作生活了大半个世纪,因不属同一单位。白子先生在报社工作,我在工业战线,从无往来交友。过去只知白子其名,却不识白子其人。拜读了《诗意人生》一书,才对白子先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由于从书中产生了共同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心灵的构通。
在我的想象中,白子先生与我都是八十出头的老翁了,又是一位很有名气的老报人、大诗人、名作家,有这么响亮的新闻和文学头衔,肯定也是一位老干部、老党员了。可从书中发现,白子先生不是中共党员。但他一辈子做的是党喉舌工作,一辈子忠诚于党的新闻事业,从他光明磊落的一生,白子先生,虽不是一名党员,却是共产党最忠实的朋友加同志。在我党历史上,这样忠实的朋友是很多的。
《诗意人生》可谓大气隆盛。全书以朱剑书记的"序"开篇,以苏子龙总策划的诗文贯穿全局。
读书中所收郑槱年总编的书法墨宝、龚德的《我心中的白子》、徐应佩的诗文、杨自度老总的《江海诗坛常青树》、施亚的《吾师吾友》、白万清的《一生三求》、鲍冬和的《白子礼赞》、曹剑的贺词、朱广英的《恩师陈白子》、王建云的《永恒的守望》等诸多领导和著名作家的诗文佳作,读后从多视角、多方位感知白子先生毕生忠诚于党的.新闻和文艺事业,工作中,在着重搞好搞活党的舆论喉舌的同时,不惜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精力和版面",用之于"为他人作嫁衣",用之于发现、培养和造就新闻与文艺人才,从不计个人得失,更不耻于把党的宣传文化阵地,沦为谋取个人名利的工具。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几十年如一日。退而不休。岂不令人可敬可佩可学。
《诗意人生》一书得以问世,我认为永远不应忘记一位有心人──苏子龙同志。
朱剑书记在为《诗意人生》所作的序言中,着重提及此书是由苏子龙策划的。我想出这样一本书,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约稿、汇总、编排、校对、付印,工作量是很大的,责任也是很强的,读后感《《诗意人生》读后感》。我粗略统计,共有76位领导、文友,知己为本书作画、写稿,为白子先生贺寿,都有一份功劳,但功劳最大的应是苏子龙同志。
子龙同志早已调离南通,到江苏省电视台担任领导,他为什么要策划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为他个人?绝不是!他在为南通尽一份历史的责任。南通出了这样一位好同志、老报人、著名诗人、作家,如不用文字记录下来,那将是永远的遗憾!所以我说,南通的历届当家人,都不应忘记苏子龙同志。同时也不应忘记南通日报社领导为此所做出的"当仁不让"的贡献。
在白子先生八十华诞之际,有那么多的师友文朋,为老寿星祝贺,在南通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将诸多领导和文友的诗文汇集成厚厚一部《诗意人生》,又有地级市原老书记朱剑同志为之写序,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两个"绝无仅有",说明一个事实。白子先生的光荣一生,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这不仅是先生的个人光荣,也是南通市新闻界和文艺界的光荣!我作为一位同辈人,深为白子先生而高兴!
《诗意人生》是一部难得的好书。难得的是,书中不仅有南通市新闻界、文化文艺界的精英、文化人所写专稿,还收有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柯蓝大家所作的专文和贺词,以及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海笑的书法墨宝等,表明此书的文学含金量之厚重。就我的欣赏感受,这本《诗意人生》确实太精彩了。我是一位工农出生曾担任过领导工作的干部,虽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却缺乏足够的评价水平。
以我个人的精读感受,老年人看了,同样会在如何做人、做文、做工作、做事业等诸多方面产生共鸣,对我来说,这既是很好的学习,也是精神文明的享受。即使青年人读了《诗意人生》一书,同样会得到启迪,同样能从中吸取文学的营养,学到许多写作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学到做人的美德。
我反复通读了《诗意人生》,白子先生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集中为一个"真"字:他为人真实、帮人真诚、做学问认真;他爱国、爱党、爱家乡、爱人民,感情质朴纯真。时至今日,他依然葆有一份毕真无暇的童趣。当我和老伴同读老作家龚德笔下的"南通一怪",禁不住发笑!读白子先生的忘年交苏子龙笔下的"趣文、雅事"更令人笑口常开。从书中看不到白子先生有丝毫虚伪的成份。这是文化老人共有的美德。
诗意中国的读后感诗意中国读后感一百字篇二
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多次看到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的介绍,非常崇拜,但也对其中的“诗意语文”感到有些模糊,感觉无法效仿,有点玄乎。所以拿到王老师的《诗意语文》这本书,我就迫切地开始寻找着“诗意语文”的答案,慢慢咀嚼着“诗意”的内涵。行走在王老师那诗意般的文字里,默默地感受着大师的智慧与灵性,倾听着大师的精辟见解。阅读之际,似乎点燃了我教学的激情和欲望。
王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高贵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王老师的课堂,可以说“读”贯穿始终。课堂中既有饱含深情的读,也有多元感悟的读,且是个性飞扬的读;既有融会贯通的读,也有出神入化的读。读中融合了阅读主体的思想、体验、想象、灵性的情,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王老师的课堂让学生也让我真正走近了诗意语文、诗意人生的殿堂。人课合一、融为一体,带给了我精神上的震撼。想想自己的课堂,缺少了一双发现诗意的眼睛,因而失落了一份品味诗意的。心情。
王老师认为,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什么可感性,必须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让干瘪的符号化为鲜活的画面。他引领着孩子们借助想象成功地实现了由文字到形象,由形象又到语言的转换。这种引领让孩子“见”到了文字背后鲜活的形象,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情境和感触,从而触摸到文本蕴含的真情。文字与举象之间的转换才是诗意语文教学的最终追求。
细读文本,倾听文本的灵魂,是王老师大力倡导的。他改用了朱光潜先生的美学名言:“慢慢读,欣赏啊!”他认为要有一种从容的心态,不温不燥,慢慢品、慢慢赏,让文本与阅读主体亲密接触。他告诉我们,行走在文本的从林中,看到了潺潺的清流,听到了悦耳的鸟鸣,嗅到了扑鼻的花香,人的精神会得到震撼。在文本中能看到自己美丽的倒影,真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佛不渡人人自渡”。
诗意中国的读后感诗意中国读后感一百字篇三
夜,给人一种何以孤独的感觉;夜,给人一种何以寂寞的芳心;夜,给人一种宁静的享受。
夜雨,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都失去了效能。总是给人感觉空间十分逼迫,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驻足了诗。
夜雨,冰冷冰冷的,总让人有一种无限的惆怅。窗外的一切,似乎都是梦幻,都成为了想象,令人那么专注,想得那么遥远……有的人喜欢坐在窗前,泡上一杯清茶,边感受着茶中弥漫着的袅袅清烟,边听着窗外嘀嗒嘀嗒的雨拍打着的清脆的声音。玻璃窗上的雾气,朦朦胧胧的,可以依稀地看到窗外的风景,灰灰的,暗暗的,却又是那么的模糊。总喜欢用手指去划着玻璃窗上的雾气,透过它,外面晶莹的雨珠就在眼前渐渐变真了……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罢了。有时候,夜雨把周围都渲染得极为宁静的时候,又不免得被它所迷恋住,静静地发呆。
夜雨,说美,也没有什么美的,就是让被它的那种“多愁善感”所迷恋。一想到夜雨里泥泞的路,那凋落的花瓣,那湿淋淋的旅人,这种感觉就突然消失了吧。但是,也给予了一种勇气。这就是敢于在夜雨中行走的旅人那份勇气。让人蓦然想起以前的旅行家徐霞客、郑和、鉴真他们是如何具有这份勇气的。急流险滩,崇山峻岭……只要想想就让人心寒,他们却把握着勇气,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度过了我们想象中的困难。相比之下,真是惭愧。作者常常会在大雨的夜晚,在旅店或者乡村茅屋里暂避,计划着明天的路程。他对于这种行为,也感到了不安。为了这种自己认为的没出息而失眠。到了第二天晴空万里的时候,又似乎把不安的一切给忘了吧,欣赏着外面的景象,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有一种畅快的感觉。但又留下昨夜的影子,增添了一份淡淡的惆怅。如果是我,也许也会嘲笑自己的“差不多”,毕竟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喜欢一个安定的“家”,喜欢隔着窗户欣赏雨,喜欢等待明天的晴朗,再踏上自己应走的`路。那样不是更好吗?虽然没有了那份勇气,却活出了自己特有的性格。不过还是觉得这不是真理吧。
夜雨,在人生的旅行中,它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发挥出它自身的魅力。我同意作者的话: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熄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平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斫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这一切,突然让我想到历史中曾遇到过多少次这样的夜雨,扭转过多少次杰出人物的生命旅程。让成功者转变为失败,让失败者转变为成功……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夜雨看作是人生中的一个曲折点。我们必须经过它,攀过它,去完成我们生命的旅程。这也取决于每个人是否有一颗坚强的心。因为,一颗柔弱的心,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是难以接受突发的状况的。柔弱的心就好比柔弱的水,是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拍击,它只能继续自己顺风顺水的一贯作风。 比如在一个晚上,遇到一场大雨,也是偶然的事情。但是,多多少少的偶然背后也隐藏着必然,换言之,堂皇的必然中也遍布偶然。就看你是如果度过它,哪怕是夜,哪怕是雨,也默默地在历史中占据着地位。
夜雨,或许我不大理解作者那种新的体会,新的思考吧。我的理解就是,现在得太多事情,来的太多,也来得太美了人类生活中的电灯,汽车,火车……虽然推翻了远古时代的贫穷,落后,给现代的生活增添了方便,但是却缺少了以前的那种诗意。自然的环境退化了,放眼四周,高楼大厦,厂房幢幢。有了时代风味,但又少了自然的美,更是缺少了诗意。人类的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绵延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
诗意中国的读后感诗意中国读后感一百字篇四
;“这是一个‘满城诗意满城美的城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如是盛赞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过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是生活在诗里的城市。
杭州,山水绝冠、人文鼎盛、经济辉煌,曾是中国古都、中国茶都、丝绸之府、东南佛国。丝绸、茶叶、中医药、瓷器、书画、金石篆刻……在这座城市,有数不尽的文化瑰宝。而承载着中国1000多年传统文化的西湖,则是杭州的诗意名片,是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西湖是杭州的“眉”与“目”,西溪是杭州的“城市之肾”。自古以来,西湖、西溪水系相连、人文相通,让人间天堂充满灵秀、美得独特。
坐拥西湖与西溪的杭州市西湖区登上“2020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榜首,可谓实至名归。西湖区东连上城区和下城区,东北与拱墅区、东南与江干区相邻,东南部以钱塘江为界,与滨江区和萧山区隔江相望,南部滨临富春江,西南部与富阳市交界,西北部与余杭区接壤。西湖区是著名的旅游区,辖区内有西湖、西溪湿地两个国家5a级景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成为西湖区此次脱颖而出的关键。
究竟何为“诗意”?搜索得出的解释是: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海德格尔曾经写下“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其内涵是通过人生艺术化和诗意化来抵制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个性泯灭以及生活的刻板化和碎片化。
近年来,西湖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污水治理、农贸市场改造、邻里中心建设等,全面促进全区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改善全区环境卫生和区容区貌,也成为此次西湖区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
诗意,不仅是环境的优美,也是文化的魅力、文化的传承。
2011年,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成功申遗。9年后,2020年6月6日,在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2020年杭州市西湖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演武场开幕。
游园赏景,市井琳琅;昆曲作伴,古琴悠扬;沉浸戏剧,穿越时光。活动以“游园今梦——自在西湖外 非遗匠心传”为主题,于西溪湿地打造世外桃源空间,各类非遗项目的展示集观赏、互动、交易、直播于一体。
无论是城市还是县域,对于居住来说,“诗意”的标准,不仅包括城市的经济品质,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和谐、自由的生活空间。这种和谐、自由空间的构建,固然离不开经济及技术的支撑,更主要的还是要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在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亲近与和谐之中追求每个人的自由与自适。只有让灵魂赶上技术的脚步,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融合,才能实现“诗意栖居”。
“2020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十强榜上,华东地区浙江一省独占两席,十分引人瞩目。除了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外,另一个进入十强榜的是拥有别样诗意风情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仅仅从安吉县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出它的诗意。安吉,取《诗经》“安且吉兮”之意得名,蕴含着源远流长的文学符号。这个地方人杰地灵,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如三国东吴大将朱然、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林学家陈嵘、画家诸乐三等。它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著名的安吉白茶就出自这里。安吉还有“中国竹乡”之称,所谓“川源五百里,修竹半期间”,茶园与竹林在此有着不解之缘。安吉县的名胜古迹也非常多,如安城城墙、古驿道、独松关等。
近年来,安吉县一直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态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镇化建设高度融合,努力实现村庄美、农业强、农民富的发展目标。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样的案例在安吉比比皆是。
在规划建设新村时,安吉县一直遵循原有的自然肌理,大树不砍、河塘不填、道路不截弯取直,61栋白墙黑瓦的民居依地形分布,错落有致,一派浙北田园风光。这一幅乡土画卷,让人联想起优美诗篇的意境,安吉,俨然已经成为农村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新标杆。
在去年年底举办的“2019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浙江省开化县、四川省新津县、四川省大邑县、广东省封开县、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和杭州市余杭区入选“2019年度最具诗意小城”,本次的“2020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这些地方也都榜上有名。
相关热词搜索:;诗意中国的读后感诗意中国读后感一百字篇五
------《历练后的飞翔》
实验小学 周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
做一名教师是我儿时最朴实的梦想,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一生最执着的追求。20xx年毕业后,如愿以偿的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在不知不觉间,十二年的时光悄然飞逝,虽然我渐渐褪去了青春年少的无知走向了成熟,但是始终没有改变的是我这颗热爱着教育事业的心和与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对于今天的述职,我想用三个词来表达: 第一个词是过去。这个过去指的是我在乡镇小学的几年,那时候的我带着梦想和激情投入到乡村小学的教育事业,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王到成为校级镇级的优秀教师,然后又担任所在学校的总务和教导主任,这每一次的进步和领导的提拔都和自己平时的努力和付出分不开的,可是我想说的是,这过去的九年是我成长和学习的九年,我感到很幸运,幸运的是,农村艰苦的环境磨练了我,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和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
诗意中国的读后感诗意中国读后感一百字篇六
1、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3、课时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②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①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②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③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④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⑤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3、课后拓展
(1)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诗意中国的读后感诗意中国读后感一百字篇七
大多数学艺术的学生文化课本来就不好,学了艺术又容易走入考艺术不需要多少文化分数的认识误区。基于这几年的经验教训,我提醒大家一定要切实重视文化课的学习。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专业学习中的许多项目你的文化课学得越棒,书读得越多,学起来越容易上路,学得就越优秀。其实播音主持专业对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就有思维判断能力,反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xxx口语xxx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的xxx摆龙门阵xxx,而是经过提炼的比较精美的口语。而这些方面,学生的文化课学得越棒,书读得越多,学得就越优秀。教过一些学生有的普通话素质挺高,有的舞台感觉很棒,平时闲聊八面威风,但一到即兴说话时就有些迟钝。究其原因就是书读得太少。其实,央视的许多播音员、主持人上大学时文化课是本省状元。
那么,作为艺术生应怎样学习文化课呢?依我看,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广闻博识,日积月累,广泛地占有材料和信息。这要下功夫,下常功夫。二是思索。对知识的思考,对各类信息的思考。
第二,舞台感觉,艺术气质的挖掘和培养。
有人习惯上认为学播音主持的学生应该很帅,很漂亮。其实,播音员不是演员,对播音员的要求就是端庄,大方,周正。我想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像大众情人吧,应该有人见人爱的艺术气质。我想我们的学生更重要的也应该是舞台感觉和艺术气质。在大庭广众面前不拘谨,大方;放松,微笑,有亲和力。这对于这个专业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我们这些农村中学的孩子更为重要。
不卑不亢,面对老师、考官,大众、镜头,要养成有礼,亲切、微笑;要自然、放松。我们在训练的时候,我一面给学生讲,我们农村学生学这个专业将来要面对大城市的专家教授的评判,我们有天生的劣势,我们接触这样的场面的机会太少了,可能我们会产生一种叫做卑怯的东西。其实,大城市怎么了?就是大了点吧。城市再大,周围再陌生,你鞋底下的那方寸你要站住了。我的地盘我做主,平静下来,按自己的设计为你面前的老师、考官、大众做好节目。另一方面,我们把训练的许多作业,让学生以节目的形式去做,来汇报。有时我们还特意到操场、街道等公共场合去训练。这有力的磨练、提高了同学们的艺术感觉和气质。
同时,我们还特别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气质特点安排他们分别偏向播音和主持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既督促他们反向训练,不断弥补自己的短板,又让他们在不同的方面发展特长。
在这里,我还想向大家推荐世博会训练礼仪的方法练习姿态:头顶书本,口衔筷子,腿夹书本。坚持强化训练,定有效果。
第三,嗓音和普通话的练习。
关于嗓音,如果男生嗓音天生能浑厚有磁性,女生能甜美悦耳的话,那当然很好。如果不理想,只要不是很差,就能坚持科学的训练,就可以解决问题。
关于普通话,一是消除方言腔调,二最重要的是坚持一直用普通话说话交流。否则,第一条实现不了,普通话也说不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