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唐山大地震》有感200字五篇(优秀)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一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在唐山大地震灾难发生的23秒间,动摇的地面、撕裂的房屋、惨叫的人声,强烈的视觉冲击震撼人的心灵,一个年轻的母亲在震后的废墟中,水泥板的一段压着龙凤胎的姐姐,另一端压着弟弟。
救援者只有能力救活一人,这位年轻的母亲,将如何抉择?这是这部电影留给人性的一个难题。在“只能救一个”的万难抉择下,徐帆扮演的母亲无助而绝望的喊出“救弟弟”几个字时,压在钢筋水泥板下的姐姐默默流泪,呢喃着喊出最后一句“妈妈”,同样也在黑暗中陷入了无助和绝望。23秒的地震灾难,带来了一个家庭32年的生离死别。对他们三个人来说,活下来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始。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但同时冯小刚最拿手的幽默元素依然存在:除去对于植入广告的些许不满外,儿子的那句“这里鸡不缺,蛋也有的是”还是让人忍俊不禁。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
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
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家宝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二
救援队寻找到了方登和方达,他们开始就他们,但一开始就无能为力,因为两个孩子都压在一快水泥板上,只能救一个,母亲都想要,但不可以的,“这边发现了被困人员”友邻救援队说,这边的就想赶过去了,劝母亲快做决定,母亲迷茫的说:“救儿子。”压在水泥板下的王登哭了。
可喜的是王登在尸体堆里活过来了,是解放军叔叔收养了她,一直养到她长大,她读上了大学的医疗系,打算将来为困难的人们服务。方达因为右手残疾,只能拉三轮车养母亲。
这部电影真的很好,体现出了一母亲对儿女的慈爱,表现了人民面对地震坚强不屈,自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诚,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三
昨天下午,学校安排我们看了一部名叫《唐山大地震》的电影,看完后,我感触颇深。
影片讲述的是在1976年的一个凌晨,唐山发生了巨大的地震,眨眼间,整个唐山市夷为废墟,夺去了24万人的生命,影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家庭的故事。
我在看电影时,脑海里不知不觉地浮现出了一组感人的镜头:地震时,两个孩子的爸爸为掩护家人,奋不顾身地冲进废墟,可是,无情的灾难却让爸爸永远地闭上了双眼。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鼻子酸酸地,心想:“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看完后,我不禁有点儿惭愧。有亲人多好,更何况,我们还有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但我却不懂得去珍惜现在拥有的这份珍贵的亲情,有时还跟父母闹小矛盾,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悔恨。
是啊,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本剧有一个亮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亲情。剧中有个场景,是方达说的:“妈生过我三次,一次是生我,另一次是我出生那年得了肺炎,差点就没命了,可妈一定要医生救,第三次就是地震。”在你寂寞时,你伤心时,你快乐时,亲情什么时候没陪在你身边?只有亲情才不会背叛你。亲情好比一棵树,为你遮风挡雨;亲情好比一个港湾,无时无刻不在为你扎营停驻;亲情好比一个温暖的家,永远为你敞开那扇心灵之门。
谁不是在亲情的濡沫下长大?爱是不分界限的。亲情和家,是我们永远无法割舍的情怀。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篇四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唐山大地震》的电影,那时候才1976年,地震之前天上全是飞的蜻蜓,当时人们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是地震的预兆。
地震里有方登和方达是一男一女,方登是姐姐,方达是弟弟,他们是双胞胎。地震中,他们失去了爸爸,爸爸是保护妈妈,但却把自己牺牲了。
他们姐弟俩都被压在楼板下,妈妈去救他们,但是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妈妈为了救弟弟,只能放弃姐姐,后来弟弟得救了,姐姐听了这话,心里很难过。后来,姐姐的被抱出来放在爸爸的身边,妈妈以为她死了。下了一场雨。姐姐醒来了,到处乱跑。被解放军叔叔收留下来了,问她家乡在那里,她不说话,解放军就去找她的亲人,没找到,她成了孤儿。妈妈以为姐姐死了。姐姐被解放军家庭收留下来了。
到了下一年代,当年的弟弟找了老婆叫小河,老婆生了儿子叫点点,姐姐结婚,找了个外国老公,姐姐生了女儿叫点点。
2008年5月12汶川大地震,姐姐和弟弟在做自愿者时相遇了,方达把方登带到了唐山老家见妈妈。妈妈为自己所做事向姐姐道歉。姐姐原谅了妈妈。他们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唐山大地震中共死了24万人,祝现在唐山人能过的平平安安。
电影到此结束了,我舍不得离去。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篇五
跟爸爸妈妈,表妹一起看完了唐山大地震,心情很是复杂。
突然想写些感想出来,算是观后感吧。
之前看过很多电影,好莱坞的大片,港片,冯小刚导演的电影也有看过很多,从来没有看完一部电影感触这么深,深的让我必须马上写下这篇日志。
今天是唐山大地震上映的第八天,上海的票依然很难买,普通场90元每人,根本买不到3d的电影,这情形让我想起了看阿凡达的时候,也是一票难求。
看片子之前,就知道一定会哭,而且哭的很惨,我还跟老爸老妈开玩笑说要带好纸巾,每人一包,各顾各的。
整部片子有很多感人的话语深深震撼着我,开头刚地震完的时候,一对子女被埋在废墟下,丈夫已经为了自己被砸死,徐帆对着天空大声的喊老天爷,你个王八蛋。看到此段不禁泪下,怪天吗?怪,真的很悲惨!怪天吗?不怪,是人类自己破坏了生态,老天只是在提醒着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生态做出贡献,我想21世纪最艰巨的任务就是保护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地球吧。
当一对子女被埋在下面,而自己必须做出选择一个,牺牲一个的的抉择时,那是多么痛苦,我记得徐帆说了5,6遍两个都要,并且愿意给别人做牛做马求大伙救孩子,但是再不救就一个也活不了的时候,她轻轻的说了救声弟弟。当小王登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她流下了一滴泪,心也碎了,后来她奇迹般的没死,我想是上天的恩赐吧。小王登死里逃生后一个人无助的走在路上,周围都是废墟,她突然没有的方向,要找妈妈吗?不要,妈妈放弃了她。后来伟大的解放军就出现了,那一句别怕,叔叔带你回家,又让我落泪。感谢这些最可爱的人,他们总是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
跟爸爸妈妈一起看的电影,但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看的感想跟我的还是不太一样的,同样是哭,但是为人父母的他们应该更能体会徐帆的痛苦。
爸爸说他看到徐帆给长大的王登下跪的时候哭的很伤心,那一段感触确实很深。 元妮说“你是从哪冒出来的,怎么不给我个信儿呢?!”,几乎是撕心裂肺的喊出来的。那一句“妈没骗你!西红柿都给你洗好了!”也让我很难受。。。时隔了32年的重逢,迟到了32年的西红柿。
徐帆饰演的元妮因为自己的选择也痛苦了半辈子,再没嫁人,不是没人要,只是哪个男人会用生命来爱我,那是怎样的爱情…念叨的最多的话是: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想我还没有体会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想有机会我会再次看这部影片,再去感受这句话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