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篇一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24、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2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2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0%。
29、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30、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31、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xq吐鲁番 。(火洲)
32、号称我国“三大火炉”的是重庆、武汉、南京 。
33、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 高原 气候区。
34划分温度带主要指标是活动积温 。
35、我国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36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中国台湾的火烧寮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
37、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38、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气候的干湿 程度,我国四个干湿地区是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依次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39、我国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冬季风
40、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2、季风气候的最大优点雨热同期,是但它会带来一些灾害性天气如寒潮、水旱灾害、台风,洪涝。
43、我国最大的内河流塔里木河 ,河水主要来自于昆仑山、天山的冰雪融水 。外流河如长江,河水主要来自于天然降水。
44、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45、黄河发源地巴颜喀拉山,注入渤 海。
46、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是宁夏平原 。
47、黄河上中游的分界是河口 ,中下游的分界是孟津。
48、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
49、黄河在流经中游 河段后,产生的泥沙最多,原因是流经的地形是黄土高原 。
50、长江发源于唐古拉 山脉,注入东 海,它是我国长度 最长、水量 最大、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 ”和“黄金水道 ”之称
51、长江上游中游的分界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湖口。
5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 河段。宜宾 (城市)以下四季都能通航。
53、有“九曲回肠”之称的是荆江 ,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
5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是: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
55、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注意保护和培育 ,便能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
5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57、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58、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 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 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59、我国的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60、土地资源的人为破坏现象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
61、土地资源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62、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占97%,淡水资源 占2.5%
6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多数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为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
64、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65、从时间分配看,夏 季降水集中,冬春 季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兴修水利工程(水库)。
66、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 。
67、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西北 地区。
68、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69、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交通运输。
70、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无锡、芜湖、九江、长沙。
71、在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xz省目前没有铁路线。
72、贵重或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73、容易死亡或变质的货物,多采用公路 运送。
74、大宗笨重货物,远距离运输,一般选择水运、铁路 运送。
75、农业的生产部门有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7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主业。
77、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xq牧区、xz牧区。
78、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 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79、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公布呈现“南稻北麦 ”格局。
80、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 两大生产区。
81、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82、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xq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为主的三大棉区。
8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84、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了试验区。
85、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特点1。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 所占的比重大。2。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3。产品更新换代快。
86、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 类主业为“龙头”产业。
8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 ,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88、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方面要考虑自然环境的差异,另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篇二
地理:
【本章考点】
一、地形部分
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山脉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二、气候部分
本节的考点分布如下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特殊天气及旱涝灾害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①我国的温度带②我国的干湿地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知识④我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⑤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
本节的考点分布较广,特别是长江的知识、黄河的知识尤其重要,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对照地图,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题精讲】
典型例题设计意图:选择这两道题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预测近几年中考出题的角度和趋势,为搞好复习指导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例1]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下标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湾。
【命题意图】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和填充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沿东经89°的地势剖面图所示我国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错分析】 不会判读地形剖面图是此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对沿东经89°的我国地形地物的分布不熟悉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 此题并不难,沿东经89°的剖面线必经我国的新疆和西藏,在这个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题目给出的图例作图,其次位置要相对准确,并清楚写明阶梯名称(2)、(3)、(4)题,学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状、海拔高度、纬度度数等)来进行判读。如图中b处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肯定是吐鲁番盆地。b处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答案】 (1)略 (2)准噶尔 吐鲁番 塔里木 (3)青藏 雅鲁藏布 (4)印度 孟加拉
[例2]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下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b分别注明。并指出a是________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_平原。
(2)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简述近30年,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命题意图】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图、填充地图及综合表述能力、概括能力,具体通过考查黄河水系来考查上述能力。
【易错分析】 对黄河沿岸的地物的分布不够熟悉是易出错的原因之一,此外,回答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时,易偏离题意。
【解题思路】 解题时,首先应分清黄河上中下游,然后按题目要求回答第(1)、(2)小题。第(3)小题要从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易患水灾和下游旱季断流两个方面作答即可。本题还要注意在勾绘范围时,线条要肯定,范围要准确或尽可能准确。
【答案】 (1)图略 宁夏或银川 河套(两者顺序应与图一致)
(2)兰州 白银 银川 石嘴山 乌海 包头(答出任何三个均可)
(3)①泥沙淤积、河床增高,形成“地上河”,汛期水患威胁严重;以及沿岸次生盐碱化等。治理除加固堤防、营造护堤林等外,应加大对中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关键在于植树种草、恢复植被。②旱季断流,严重危及有关河段工、农业,甚至生活用水的供应。要在科学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
【基础测评】
试题总体设计说明:本套试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国自然地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综合考查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这套试题难易程度比例为低∶中∶高=3∶5∶2,便于学生对中国自然地理的知识整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北部 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约占全国面积的1/4
【解析】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 d
2.“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 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所以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的写照。
【答案】 a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解析】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
【答案】 a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解析】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确如北朝民歌所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繁荣景象。
【答案】 d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 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解析】 黄土高原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又因植被条件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阴山在内蒙古高原内部。
【答案】 b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解析】 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
【答案】 b
7.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解析】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答案】 b
8.长江三峡位于()
a.川鄂两省交界 b.川滇两省交界 c.渝鄂交界 d.川渝交界
【解析】 重庆直辖市的建立,标志着长江三峡由地处原四川省与湖北省两省交界变成渝鄂交界。
【答案】 c
9.长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对干流能起到调节作用的原因主要是()
a.支流集中分布于干流南侧
b.支流东北分布
c.夏季风的影响自北而南逐渐推移
d.南北支流汛期错开,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调节作用
【解析】 长江中游河段接纳南侧的两大湖系——洞庭湖和鄱阳湖湖系,北侧有汉江注入,由于其干流呈东西向,支流呈南北向,所以随雨带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南侧湖系、长江干流和北侧汉江依次进入汛期,时间相对错开,对长江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
【答案】 d
10.有关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目前开发利用率还不到5%
b.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线及京杭运河相交
c.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
d.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黄金水道”之称
【解析】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答案】 a
11.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a.发电 b.灌溉 c.防洪 d.抗旱
【解析】 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湖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进入本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几乎每年都要发生洪灾。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答案】 c
12.下列省区中,煤、铁、石油储量都很丰富的是()
a.吉林、四川 b.辽宁、河北 c.山西、湖南 d.江西、山东
【解析】 辽宁省境内有阜新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河北省境内有开滦、峰峰煤矿、迁安铁矿、华北油田。
【答案】 b
13.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利于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利于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
b.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的负担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c.共生矿多,有利于综合开发
d.我国矿产资源完全可以自给
【解析】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区大规模开采,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的负担。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有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的负担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乱采滥挖,破坏环境;共生矿多,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矿产资源供给更加严峻,如石油进口日益增多就是一例。
【答案】 b
14.下图中黑点反映的是我国哪种矿产资源的分布()
a.水能 b.煤炭 c.石油 d.铁矿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铁矿资源的分布,如沿长江上、中、下游依次有四川省攀枝花铁矿、湖北省大冶铁矿和安徽省马鞍山铁矿,北方地区也有辽宁省的鞍山—本溪铁矿、河北省迁安铁矿和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等。
【答案】 d
15.“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指的是()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解析】 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五大气区,其中四大盆地气区分布在陆地,具体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陕甘宁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丰富的油气区。西气东输的主干线是由塔里木至上海的4200千米管道。
【答案】 b
16.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云贵高原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水土流失的知识。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黄河也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答案】 a
17.下列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a.武夷山 b.阴山 c.阿尔泰山 d.祁连山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分为东西走向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弧形山脉三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可分为三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中国台湾山脉。
【答案】 a
18.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干旱
【解析】 从题中的四个选项看,它们都是黄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但它们出现在不同的河段,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的山东境内;黄河的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故排除a、b。
【答案】 cd
19.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b.水资源的利用率高
c.黄河、淮河、辽河三大流域最缺水 d.80%的地表径流集中于南方
【解析】 我国的水资源中,80%的地表径流集中于南方,我国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最为缺水的为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答案】 d
20.我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有()
a.中国台湾岛 b.海南岛
c.滇南谷地 d.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析】 寒潮是严重的气象灾害,对我国的破坏严重,云贵地区、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广东、海南由于南岭阻挡和纬度位置较低,中国台湾受武夷山脉的阻挡和纬度位置较低,因此不易受寒潮影响,而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在上述因素基础上加上谷地本身的地形特征,因此不受寒潮侵袭。
【答案】 cd
21.下列地区中,湖泊数最多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
【答案】 a
2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黄、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解析】 本题虽是热点问题,又是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该工程的建设目的和重要意义。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弥补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解决长期困扰北京、天津等华北中心城市缺水的问题。该工程不能跨流域调水发电,因黄河泥沙淤积因素的制约,也难以在四大流域联合开展航运业。
【答案】 d
二、能力提升
23.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________平原,④________平原。
(3)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黄河下游泛滥成灾在自然方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利用黄河水系考查有关黄河的基础知识。
【答案】 (1)汾河 渭河 (2)宁夏 河套
(3)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高原上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降水过于集中,降水强度大
(4)流水减缓,泥沙沉积、河床逐年升高,人工筑坝束水 ①黄河中下游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特别集中;②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松散且具直立性,易被水冲刷,河床逐年升高 中游造林、种草、搞好绿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修建水库,治沙和防洪并举,下游加固大堤。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防止水污染
2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图中我国境内,黑线(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分界线)是__________分界线,阴影区域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风区内(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_种温度带,有__________种干湿地区。
(4)当a地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时,b地多出现__________天气;c地农业生产常面临__________(气候)威胁。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以及季风的有关地理知识。分界线主要是几列山脉。季风区内有5种温度带和4类干湿地区。(4)题中a、b、c地气候的特点,主要先判断出季节就容易解决了。
【答案】 (1)略 (2)内外流域 400 (4)5 4 (5)梅雨 干旱或春旱
25.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所经地带包括哪些省(市)?该地带的自然条件(地形条件、气候类型、干湿地区)怎样?
(2)分析中线调水的战略与经济意义。
(3)比较隋运河与今天南水北调方案的修建目的有何不同?
【解析】 南水北调是当今热点问题,对于沿线的相关地理知识,复习中应加以注意。
【答案】 (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亚热带及暖温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2)是东部沿海经济开发区与西部经济开发区的交接地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长江中下游经济区的连接地带;不仅具有调水作用,在交通方面集陆运水运于一体,在经济开放,能源调配,高新技术利用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3)隋运河修建的目的是南北物资运输交流,南水北调主要是调水,解决北方的水危机以及降低长江洪峰水位
26.读图,回答:
(1)若图中字母分别代表林地和草地,那么表示林地的字母是________,表示草地的字母是________。
(2)若用图中有关字母代表全国某些草场区,那么,c表示____________区,e表示____________区。
【解析】 解答此题必须牢记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
【答案】 (1)adf bce (2)新疆草原 青藏草原
27.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近30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xx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68亿元。
(1)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
(3)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 根治黄河,就必须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应兴建水库,下游加固大堤,加强水源保护与管理,防治水污染。
【答案】 (1)黄河水资源不丰富,平均年径流量比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衡,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农业用水浪费(漫灌等),水资源利用率低
(2)洪水威胁、泥沙淤积(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
(3)兴建蓄水、调水工程,加固下游大堤、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28.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
1999年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示意
(2)读图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9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
【解析】 这两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求考生通过对结构图的判读,认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和发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答案】 (1)耕地比重较小,森林比重较小,草地比重较大
(2)农业产值比重偏高,牧业、林业、渔业产值比重偏低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篇三
【本章考点】
一、地形部分
本节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山脉的走向②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
二、气候部分
本节的考点分布如下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特殊天气及旱涝灾害
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
①我国的温度带②我国的干湿地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知识④我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⑤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三、河流和湖泊
本节的考点分布较广,特别是长江的知识、黄河的知识尤其重要,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对照地图,牢固地掌握。
【典型例题精讲】
典型例题设计意图:选择这两道题作为典型例题进行剖析,目的主要是预测近几年中考出题的角度和趋势,为搞好复习指导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
[例1]读沿东经89°线的地势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下标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并注明。
(2)图中a是________盆地,b是________盆地,c是________盆地。
(3)d为________高原南部的________江。
(4)e是________洋边缘的________湾。
【命题意图】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形剖面图和填充地形剖面图的能力,具体考查考生对沿东经89°的地势剖面图所示我国地形地物的熟悉程度。
【易错分析】 不会判读地形剖面图是此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对沿东经89°的我国地形地物的分布不熟悉是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 此题并不难,沿东经89°的剖面线必经我国的新疆和西藏,在这个基础上按题目要求考生一定要按题目给出的图例作图,其次位置要相对准确,并清楚写明阶梯名称(2)、(3)、(4)题,学生可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地形剖面形状、海拔高度、纬度度数等)来进行判读。如图中b处海拔高度低于海平面,肯定是吐鲁番盆地。b处北面是天山,天山南北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答案】 (1)略 (2)准噶尔 吐鲁番 塔里木 (3)青藏 雅鲁藏布 (4)印度 孟加拉
[例2]读黄河流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勾绘出黄河下游两个主要农业用水区域,用字母a、b分别注明。并指出a是____________平原,b是____________平原。
(2)黄河上游干流沿岸工业、生活用水量大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3)简述近30年,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治理措施。
【命题意图】 此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地图、填充地图及综合表述能力、概括能力,具体通过考查黄河水系来考查上述能力。
【易错分析】 对黄河沿岸的地物的分布不够熟悉是易出错的原因之一,此外,回答黄河下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治理措施时,易偏离题意。
【解题思路】 解题时,首先应分清黄河上中下游,然后按题目要求回答第(1)、(2)小题。第(3)小题要从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易患水灾和下游旱季断流两个方面作答即可。本题还要注意在勾绘范围时,线条要肯定,范围要准确或尽可能准确。
【答案】 (1)图略 宁夏或银川 河套(两者顺序应与图一致)
(2)兰州 白银 银川 石嘴山 乌海 包头(答出任何三个均可)
(3)①泥沙淤积、河床增高,形成“地上河”,汛期水患威胁严重;以及沿岸次生盐碱化等。治理除加固堤防、营造护堤林等外,应加大对中游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关键在于植树种草、恢复植被。②旱季断流,严重危及有关河段工、农业,甚至生活用水的供应。要在科学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加强黄河全流域的统一规划管理。
【基础测评】
试题总体设计说明:本套试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国自然地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综合考查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这套试题难易程度比例为低∶中∶高=3∶5∶2,便于学生对中国自然地理的知识整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北部 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d.约占全国面积的1/4
【解析】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 d
2.“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 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所以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的写照。
【答案】 a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解析】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
【答案】 a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内蒙古高原
【解析】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确如北朝民歌所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繁荣景象。
【答案】 d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高原 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 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解析】 黄土高原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又因植被条件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阴山在内蒙古高原内部。
【答案】 b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冬季风 b.夏季风 c.偏北风 d.偏东风
【解析】 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
【答案】 b
7.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
【解析】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答案】 b
8.长江三峡位于()
a.川鄂两省交界 b.川滇两省交界 c.渝鄂交界 d.川渝交界
【解析】 重庆直辖市的建立,标志着长江三峡由地处原四川省与湖北省两省交界变成渝鄂交界。
【答案】 c
9.长江中游支流、湖泊之所以对干流能起到调节作用的原因主要是()
a.支流集中分布于干流南侧
b.支流东北分布
c.夏季风的影响自北而南逐渐推移
d.南北支流汛期错开,对长江干流水量起着调节作用
【解析】 长江中游河段接纳南侧的两大湖系——洞庭湖和鄱阳湖湖系,北侧有汉江注入,由于其干流呈东西向,支流呈南北向,所以随雨带由南向北逐渐推移,南侧湖系、长江干流和北侧汉江依次进入汛期,时间相对错开,对长江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
【答案】 d
10.有关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目前开发利用率还不到5%
b.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线及京杭运河相交
c.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中游植被破坏严重
d.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黄金水道”之称
【解析】 长江是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
【答案】 a
11.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a.发电 b.灌溉 c.防洪 d.抗旱
【解析】 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湖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进入本世纪80年代,长江流域几乎每年都要发生洪灾。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答案】 c
12.下列省区中,煤、铁、石油储量都很丰富的是()
a.吉林、四川 b.辽宁、河北 c.山西、湖南 d.江西、山东
【解析】 辽宁省境内有阜新煤矿、鞍山—本溪铁矿、辽河油田,河北省境内有开滦、峰峰煤矿、迁安铁矿、华北油田。
【答案】 b
13.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的特点,利于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利于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
b.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的负担和分选冶炼的难度
c.共生矿多,有利于综合开发
d.我国矿产资源完全可以自给
【解析】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一方面有利于在资源集中地区大规模开采,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加重了运输的负担。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中存在的问题有某些重要矿种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的负担和分选冶炼的难度;乱采滥挖,破坏环境;共生矿多,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矿产资源供给更加严峻,如石油进口日益增多就是一例。
【答案】 b
14.下图中黑点反映的是我国哪种矿产资源的分布()
a.水能 b.煤炭 c.石油 d.铁矿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铁矿资源的分布,如沿长江上、中、下游依次有四川省攀枝花铁矿、湖北省大冶铁矿和安徽省马鞍山铁矿,北方地区也有辽宁省的鞍山—本溪铁矿、河北省迁安铁矿和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等。
【答案】 d
15.“西气东输”工程的气源指的是()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解析】 我国天然气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五大气区,其中四大盆地气区分布在陆地,具体包括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陕甘宁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其中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丰富的油气区。西气东输的主干线是由塔里木至上海的4200千米管道。
【答案】 b
16.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云贵高原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水土流失的知识。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最为严重,黄河也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答案】 a
17.下列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是()
a.武夷山 b.阴山 c.阿尔泰山 d.祁连山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分为东西走向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弧形山脉三组。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可分为三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中国台湾山脉。
【答案】 a
18.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凌汛 b.地上河决口 c.水土流失 d.干旱
【解析】 从题中的四个选项看,它们都是黄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但它们出现在不同的河段,凌汛主要发生在上游河套一段和下游的山东境内;黄河的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故排除a、b。
【答案】 cd
19.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国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b.水资源的利用率高
c.黄河、淮河、辽河三大流域最缺水 d.80%的地表径流集中于南方
【解析】 我国的水资源中,80%的地表径流集中于南方,我国江河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最为缺水的为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答案】 d
20.我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有()
a.中国台湾岛 b.海南岛
c.滇南谷地 d.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析】 寒潮是严重的气象灾害,对我国的破坏严重,云贵地区、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四川盆地由于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广东、海南由于南岭阻挡和纬度位置较低,中国台湾受武夷山脉的阻挡和纬度位置较低,因此不易受寒潮影响,而滇南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在上述因素基础上加上谷地本身的地形特征,因此不受寒潮侵袭。
【答案】 cd
21.下列地区中,湖泊数最多的是()
a.青藏高原 b.东非高原 c.中西伯利亚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 青藏高原湖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
【答案】 a
2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黄、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解析】 本题虽是热点问题,又是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该工程的建设目的和重要意义。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弥补华北地区水资源的严重不足,解决长期困扰北京、天津等华北中心城市缺水的问题。该工程不能跨流域调水发电,因黄河泥沙淤积因素的制约,也难以在四大流域联合开展航运业。
【答案】 d
二、能力提升
23.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黄河中游两条主要支流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平原:③________平原,④________平原。
(3)从降水季节分配、黄土高原地表植被、土质等状况,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黄河下游泛滥成灾在自然方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利用黄河水系考查有关黄河的基础知识。
【答案】 (1)汾河 渭河 (2)宁夏 河套
(3)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高原上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降水过于集中,降水强度大
(4)流水减缓,泥沙沉积、河床逐年升高,人工筑坝束水 ①黄河中下游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特别集中;②黄土高原黄土深厚,松散且具直立性,易被水冲刷,河床逐年升高 中游造林、种草、搞好绿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修建水库,治沙和防洪并举,下游加固大堤。加强水资源保护与管理,防止水污染
24.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按图例画出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和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2)图中我国境内,黑线(阴影区和非阴影区分界线)是__________分界线,阴影区域年降水量多在__________毫米以下。
(3)季风区内(不含青藏高原)有__________种温度带,有__________种干湿地区。
(4)当a地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时,b地多出现__________天气;c地农业生产常面临__________(气候)威胁。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以及季风的有关地理知识。分界线主要是几列山脉。季风区内有5种温度带和4类干湿地区。(4)题中a、b、c地气候的特点,主要先判断出季节就容易解决了。
【答案】 (1)略 (2)内外流域 400 (4)5 4 (5)梅雨 干旱或春旱
25.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1)南水北调中线所经地带包括哪些省(市)?该地带的自然条件(地形条件、气候类型、干湿地区)怎样?
(2)分析中线调水的战略与经济意义。
(3)比较隋运河与今天南水北调方案的修建目的有何不同?
【解析】 南水北调是当今热点问题,对于沿线的相关地理知识,复习中应加以注意。
【答案】 (1)湖北、河南、河北、北京;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亚热带及暖温带季风气候、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2)是东部沿海经济开发区与西部经济开发区的交接地带,也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长江中下游经济区的连接地带;不仅具有调水作用,在交通方面集陆运水运于一体,在经济开放,能源调配,高新技术利用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3)隋运河修建的目的是南北物资运输交流,南水北调主要是调水,解决北方的水危机以及降低长江洪峰水位
26.读图,回答:
(1)若图中字母分别代表林地和草地,那么表示林地的字母是________,表示草地的字母是________。
(2)若用图中有关字母代表全国某些草场区,那么,c表示____________区,e表示____________区。
【解析】 解答此题必须牢记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
【答案】 (1)adf bce (2)新疆草原 青藏草原
27.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已有近30年断流,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是242千米,90年代增加到400多千米。90年代以前,一年之内断流的月份不超过3个月。进入90年代,一年内断流最多达227天。据统计,1992~xx年因断流和供水不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68亿元。
(1)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分析近年来黄河发生断流现象的主要原因。
(2)黄河除了断流以外,还存在哪几方面的严重问题?
(3)综合治理黄河,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解析】 根治黄河,就必须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中上游应兴建水库,下游加固大堤,加强水源保护与管理,防治水污染。
【答案】 (1)黄河水资源不丰富,平均年径流量比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衡,冬春枯水期易造成断流;黄河沿岸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上中游沿岸城市及工业用水量大,影响下游径流量;农业用水浪费(漫灌等),水资源利用率低
(2)洪水威胁、泥沙淤积(水土流失)、严重水污染
(3)兴建蓄水、调水工程,加固下游大堤、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28.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
1999年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示意
(2)读图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9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示意
【解析】 这两个问题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要求考生通过对结构图的判读,认识目前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和发现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答案】 (1)耕地比重较小,森林比重较小,草地比重较大
(2)农业产值比重偏高,牧业、林业、渔业产值比重偏低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篇四
第二章
本单元概述
本单元分为三节: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呈现了以下结构特点: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 --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 ;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本单元的特点有:
1.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2.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3.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能力也得以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了解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以及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举例说明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以及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情况。
过程与方法: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地理观念;
2.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形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3.通过对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单元内容与教学思路分析
本章教材在知识结构上联系紧密,逻辑严谨,知识的学习,技能和能力的培养都以递进的形式呈现,在不增加难度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本单元第一节教学内容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3、关于本单元第三节教学内容的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3课时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3课时
第二节河流和湖泊 3课时
本单元复习小结 1课时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一、教学建议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结构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教材的这种顺序上的安排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教材中的三个小标题“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是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地形复杂多样就需要学生在读地形图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概括,而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需要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甚至经过计算才能得出。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在这一节的课文和图像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形名称,这些名称不是都要求学生背下来。本节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内容分析
1.教材用中国地形图斑斓的颜色引入新课,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非常形象、直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高度,利用颜色的深浅不同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地区的地势走向。
2. 图2.1和图2.2是关系十分紧密的两幅图像,对这两幅图的阅读和分析是学生理解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关键。图2.1加注了海拔高度的网格线和经度线,可以从图中方便地读出各个地形区的海拔高度,并与分层设色地形图进行比照。图2.2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示意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不同,它的颜色不代表准确的高度。这幅图主要是便于学生分清阶梯的界线,而阶梯的内部特征和平均海拔等,要通过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剖面图来分析。
3. 一般来讲,我们将地形分为五种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结合图2.4中的景观图可以总结出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顶面面积较大,起伏和缓,四周较陡;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4.山脉的走向是以地图上的方向为基础的,但与方向的表示方法略有不同,不能表示为向南走向或向北走向,而应该是南北走向。图2.7给出了四种山脉走向,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采取近似的方法。例如:大兴安岭和太行山可以看作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5.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除了教科书活动中所提出的山脉,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祁连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南侧为柴达木盆地;秦岭北侧为黄土高原,南侧为四川盆地等。除了自然地理界线以外,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线,例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等等。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方,黄土的特点是土质疏松,再加上这里多暴雨、缺乏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图中所描绘的就是典型的黄土地貌,有宽广而平坦地面的黄土高平原被称为塬;有长条脊线的是梁;各自独立的丘状土山是峁。窑洞是黄土高原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型的杰作,这种特殊的“建筑”,利用黄土壁立不倒的特性,在一定的高程内向纵深掘进,挖成拱形窑洞,施工技术和工具简单,也不需要贵重的建筑材料,就获得防风避雨、冬暖夏凉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
7.“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创作于一千四五百年前的北齐时代,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据考证,敕勒川指的就是阴山之南的草原地区。内蒙古草原宽广辽阔,一望无际。除镶嵌在东部边缘和内部几条不高的山脉外,其余大多为“远看似岗阜,近看成平地”的波状起伏高原。这里的蒙古族
同胞正是充分利用了内蒙古高原丰富的草场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
8.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面积约占全国的1/4。它的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的边缘和内部分布着一系列雄伟的山脉,高山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山脉之间,高原起伏平缓。由于青藏高原海拔很高,因此,高原内部的山脉一般相对高度不大,“远看是山,
近看成川(平地)”是青藏高原地表形态的真实写照。
9.教材提供了一段有关“地形与民俗”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分析这一段材料时应注意,地形可以对当地风俗习惯起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很多风俗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新建的南昆铁路对云贵高原的对外交通就起到了大作用。
10.山区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包括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2/3。
11.山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资源上,山区具有我国70%的淡水资源、大量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广袤的发展空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山区也存在着耕地面积小、交通不便等自然方面的劣势。再加上山地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近年来开发强度偏高,研究程度不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山地环境不断恶化,山地灾害频繁发生,山区发展严重滞后,人民生活较为贫困。发达国家的实际证明,只要重视山区开发和山地研究,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山区经济能够迅速发展,达到甚至超过平原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教学建议
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注意,不要过分注重学生对具体地形名称的记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会使用地形图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另一重点在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二、课时教案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本课题用3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教学重点]重点:我国的主要地形、地势特点及其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难点:运用地图分析分辨各种地形。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图片、视频创设意境:播放我国各地形区的视频短片,先让学生对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设问引入:根据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有关地势和地形的知识,向学生提问:你知道哪些高原、平原、山脉、盆地、丘陵的名称?这样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景,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实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带领学生读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地图册10-11页),明确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海拔高度,根据颜色的分布总结出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 。
2.进一步观察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颜色深浅,看一看中国地势与下列图示哪一个相吻合?( b图有可能特点:呈阶梯状分布)。回忆有关地形剖面图的知识,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证实刚才的推测。
3.让学生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1小题,第一步:读图2.2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同时提出问题: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第二步:展示一些景观图片,让学生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注意:这里不必过早地出现大量的地形名称,掌握地形种类就可以了)。第三步:在2.3图中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的名称。
4.评价我国的地势特点:组织学生讨论完成第23页活动的第2题到第4题。(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专题,小组内有具体分工并由专人记录,然后派一个代表发言,阐述自己小组的观点。最后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要点归纳如下。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深入,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提示:从同纬度的沿海与内地湿润程度的差异谈起)
地势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学生动手演示:地势高低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并品味“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含义)
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 : 自制一个透明小水槽,用实验来说明阶梯交界处的水能资源。(视频:三峡) 地势对交通的影响: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地形复杂多样】
1. 读第24页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找一找我国地形的类型有哪几种?( 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平原、山脉、丘陵和盆地齐全)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并和已经学过的一些国家(日本\美国等)进行对比,突出我国地形的这一特点。
2.回忆山脉走向的概念,完成第26页的活动1。(多媒体分布展示:我国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中国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巨大的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3.参照课本24页中国地形图,完成第26页活动2和3。(此处可以酌情延伸)
4.不同种类的地形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本节的学习重点之一,提前布置学生围绕“地形对人们的影响” 课下去搜集材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发言和交流,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队针对人类和地表形态的关系进行讨论。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第25页的四幅景观图,配合黄土高原的窑洞、内蒙古高原的畜牧业、青藏高原的牦牛和云贵高原的梯田,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是如何巧妙利用和改造自然条件的。并针对教科书第24页的4幅景观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地形种类的特点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带领学生阅读第26页的阅读材料,并提出问题: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还是越来越小了?
注意:在这段教学中,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应该让学生体会探求知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记住零散的知识。
-------【山区面积广大】
1.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分别占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多少呢?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呢?2.学生活动:完成第29页活动的第1小题(提示:在绘制饼状图的过程中,先计算出所对应的圆心角,再将相应的份额标注在图上,最后涂上颜色并添加图例和注记)
3.口述: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山地\丘陵以及比较崎岖的高原,从而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
4.活动:讨论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合第30页活动的第2小题,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讨论有利条件,另一组分析不利条件,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归纳
有利条件:资源丰富(矿产\水利\旅游),农业也可以发展多种经营。
不利条件:交通困难,基础设施难度大,地形崎岖,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自然灾害多等
5.活动:第30页的活动第3小题,(此活动应在学生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围绕如何帮助山区脱贫致富展开讨论,研究平原和山区经济的互补性等问题。
三、学案
第一节地势和地形
[学习目标] 1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分析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2.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并能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会运用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开发、利用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这些灾害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方法。
4。通过认识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以及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学法指导]
1.要通过阅读地形图、阶梯示意图、地形剖面图获取信息;
2.动手自制中国空白政区图,用彩色笔填注主要山脉、地形区,形成空间印象。
[释疑解难]
[自我检测] 1读图回答
(1)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①②③
(2)把四大高原\盆地\三大平原填注在图中
2读上图回答:(1)a是山脉,
(2)b 为高原,位于我国第级阶梯上
(3)c是(地形区),(4)d为(地形区)
(5)由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视野拓宽】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这里说的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高原。全国各类地形中,山地约33%,高原约26%,盆地约19%,平原约12%,丘陵约10%。
几百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历史上此一重大地壳运动形成了中国的地貌。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高原上的喜玛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xx米。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四、参考资料
第26页活动内容
1.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之间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人海洋。
3.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加大,水流湍急,水能集中,便于建立水电站,进行水力发电。
4.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 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第29页活动内容
东西走向山脉: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山脉:横断山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大兴安岭—— 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 武夷山 中国台湾山脉; 西北……
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篇五
我国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气象万千。你知道哪里分布着高峻的山脉和雄浑的高原吗?你听说过“天国之府”的来历和“鱼米之乡”的故事吗?你去过如茵的草原和苍茫的大漠吗?你领略国滔滔黄河的风采很浩荡长江的气概吗?你想饱览北国的壮美风光和南方的秀丽景色吗?好,让我们展开我国自然环境的雄伟画卷吧。
本章在中考中的地位
本章讲述了中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流,是中考图标题中的热点,而且本节知识与人们生活也密切相关,因此材料分析题也较多,所以本章是中考地理中的重点章节。
本章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中国地形是世界地形中亚洲地形的一部分,中国气候又受所处的维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中国河流的分布与流向与亚洲地势特点有关,所以学习本章前要熟悉相关世界地理知识。
本章与生活的联系
⑴经验链接:所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所到过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
⑵方法链接:列表归纳法运用、图表分析法、描图填图法
⑶学科链接:历史学科中的文化古迹、数学中的规律分析、政治学科中的世界观的培养
第一节 地形
【深化理解】
自然景观丰富多彩
有利于降水形成
生活方式不同
山脉纵横交错
地势西高东低
生产方式不同、多种经营
大江大河东流沟通交通提供水能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
【教材切片】
⑴ 地势特点¬¬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⑵ 各阶梯的分界线大致高度和主要地形图
【“慢镜头”详解】
让我们自东向西沿32°n线从中国的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做一次旅行。首先穿越长江中下游,此时海拔在200米左右,当翻越巫山后进入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盆地,海拔升至1000米左右,继续西行进入青藏高原,海拔一下子升至4000米左右,这时我们好像一个巨人依次登上了我国的三级台阶。
由以上图可知我国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迁移应用】
例一: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特点对我国气候与河流的影响
【思维慢镜头】
我国自然环境歌要素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地形影响河流的分布发展,同时山脉对气流有阻挡作用,所以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利于暖湿气流伸入内地,形成降水,同时决定了我国大江大河的流向自西向东流,阶梯状的分布使河流在不同阶梯间落大,蕴藏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反思总结】
解答此题要注意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知识幻灯片2
山脉纵横交错
【教材切片】
⑴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⑵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
【“慢镜头”详解】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镶嵌其中,各种不同走向的山脉将我国分成若干个地形区,山脉常成为各地形区之间的界线。
【延伸拓展】
中国名山:
五岳:东岳泰山----山东省 西岳华山----陕西省 南岳衡山----湖南省
北岳恒山----山西省 中岳嵩山----河南省
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 浙江普陀山 安徽九华山 四川峨眉山
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 四川青城山 江西龙虎山
【迁移应用】
例二:关于下图中数字所代表地形区正确的是( )
a ①蒙古高原 ②土高原 b ③川盆地 ④江中下游平原
c ⑤北平原 ⑥土高原 d ⑦里木盆地 ⑧川盆地
【思维“慢镜头”】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山脉及山脉两侧地形的分布,大兴安岭两侧为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巫山东西两侧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太行山东西两侧为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天山南北分为塔里木盆地和准格尔盆地,所以应选b
【反思总结】
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分布应作为空间记忆训练的重点内容。
知识幻灯片3
地形复杂多样
【教材切片】
⒈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⒉ 四大高原 四大盆地 和三大高原的分布特点及主要丘陵的分布
【“慢镜头”详解】
⒈山区的定义
⒉见教材详解53页,由此可见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地形 海拔高度
一级 高原 4000米以上
界线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级 高原、盆地 1000米---xx米
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三级 平原、丘陵 500米以下
【拓展延伸】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在大陆架区域海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我国管辖的海域有300万平方米,我国大陆架宽广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把海域开发作文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走科学兴海之路。
【规律方法】
⒈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思维“慢镜头”】
此规律主要应用于中国地势特点的判断,要抓住两点,一是西高东低,二是要呈阶梯状分布
⒉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思维“慢镜头”】
此规律决定了我国自然环境景观丰富多彩,而且居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不相同,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分级训练】
双基训练
能力养成
思维拔高
趣味地理
⒈知识网络
地势
中国的地形 山脉
地形 南北气温的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复杂多样的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的 形成原因
自然环境 中国的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分界线
多特殊天气:寒潮 梅雨 台风 沙尘暴 多旱涝灾害
内流区
众多的引湖 外流区
源流概况
中国的河流 滚滚长江 巨大价值
综合治理
源流
滔滔黄河 奉献
忧患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