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十一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一
7月5号,我泪眼朦胧地离开了一起玩了四年的室友兼刀友,离开了充满回忆充满喜剧的七公寓,6号在家干呆一天让老爸帮我问下实习的事情,7号就来到大庆油田设计院(简称doe,我想了想 应该是daqing oil e什么玩意儿,就是设计院的意思,可怜一下我这么个英语极差的同学吧),背着我老爸的古董笔记本找到了杨书记,他把我安排到结构2室,吕组长把我带到办公室,第一眼映入我眼帘的是办公桌 一张挨着一张,每个办公桌上一台电脑,员工都认真的看着屏幕,鼠标噼里啪啦的点着,虽说有点挤,但也正是我所向往的工作环境,因为我无法接受去施工单位的工作环境,想必很多土木读研的同学都这么想的吧。吕主任帮我把网弄好了,又帮我安装了pkpm08,探索者和autocad04,跟我说他们平时主要就用这几款
软件,我不懂的可以问坐我旁边的刑姐。
7号下午正式进入实习状态,初到设计院我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最初的想法是在这里帮忙画画图之类的,可是逐渐发现我毫无用武之地,他们平时的工程很少,根本不用帮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可能越帮越忙)。这里很压抑,不像学校里,大家说说笑笑,在这世间过得真的很慢啊,一个和我说话的都没有,藐视了我的存在,我突发了一种想放弃的想法,这和我憧憬中的实习完全不一样啊,我又想了想,刚实习一天就不干了,真是对不起老爸帮我忙乎实习这么长时间,其实更对不起自己,本科毕业了啥也不会,想学点东西还放弃了,不能这样又荒废了一个假期啊,于是我决定忍忍试试,至少要呆半个月啊。我上网百度了下“设计院实习的感受”,发现在设计院实习的同志们很多都和我感受一样,没人理睬,还有的人在设计院用cad画了一个月的图,除了熟练下cad也没什么收获。这时很巧的是谢呆呆同学给我发短信,说去了一家上海的设计院实习很无聊,同是天涯沦落人啊,可是第二天他又来短信问我极光世界的游戏密码,他放弃实习了,哎,脆弱的孩子。无奈之下,我决定自学,我在在刑姐那要来了他做过的一个5层办公楼的建筑和结构图,又在书柜中找了一本【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黄皮,对于我这种一点经验没有的初学者非常合适)。话又说回来这里真是一个上自习的圣地啊,书柜里建筑结构规范一应俱全,各种图集,资料应有尽有。
起初几天我就是对照拿来的建筑图看结构图,把不明白的地方集中记在纸上,找机会一起问刑姐(我这个人问东西 经常刨根问底,有时问的问题还很2,在学校问同学怎么问无所谓,在这那真得深思熟虑了之后甚至使劲查规范之后才好意思问,要不问一些很2的问题多烦人,这样我也能自学到一些知识,像我这么有自知之明的人已经不多了),我发现实际工程和做毕业设计真是不一样,毕业设计的时候建筑是自己做的,框架怎么规则怎么设计,我当时做的框架对x轴y轴z轴abcdef…各种对称,而实际工程中那真是繁琐啊,就连设主次梁都弄得我头脑中“剪不断理还乱”啊。经过这几天努力来我从开始的连图中的平法标注都看不懂进步到对图纸已经非常了解,也明白了他这几张图纸出来的流程,也没啥的,就是用pkpm算,然后添加一些水暖电洞口和一些构造柱,多数时间还是用在结构的优化(比如梁柱截面改变,固接铰接的设置)和与其它部门协商上面。
接下来的一周我便对照着【pkpm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自学pkpm。稍等一下,中间插一段广告,我来宣传一下这个单位,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油田设计院待遇好,工作几年就能买车买房,暂且不说待遇,先说一下这的工作环境把,这单位每天上下班都有员工的通勤车,我每天早上坐通勤车8点到单位,我靠,我竟然是第一个到的,每天得坐门口等上15-30分钟才有人来,中午通勤车11点15,我靠,11点办公室人都跑没了。下午除了我,第一个人一般2点半到这,4点半之前人都没了。我仔细算了算,来这上班的人工作少则每天3个小时,多则每天5个小时,都说我们搞结构的累,累个毛啊。之前说的是那些来上班的人,他们没有上班“签到”的程序,想来则来想走就走,办公室一共9个人,有时候就来2个,做我旁边的刑姐一周5天工作日凑吧凑吧也就能来3天。经过一些天的观察,我了个去,有聊qq的,有看电影的,还有一个打cs一下午一下午打。my god,我们伟大的国有企业!想轻松么,想赚钱么,毕业那就来我们大庆油田设计院,保证你玩的舒心,挣的放心。
话入正题,经过一周的自学,我大概已经掌握了pkpm的基本操作。第一次看到pkpm的界面我非常迷茫,这么多的选项到底用哪个啊,其实常用的就3个,第一步用pmcad建模型,第二步用satwe计算结构(与satwe并列的有pk,tat,tat-8,sat-8都不是很常用,pk指计算一品框架,tat和tat-8是以前比较流行的计算软件,现在也被satwe替换了,sat-8就是用satwe计算8层以下的结构,所以8层以下的结构可以用sat-8计算),第三步就是用jccad,jc则是基础的意思,那么这步就是计算基础的。
:其实pkpm的主要操作量就是在建模这一过程中,准确的建模至关重要。首先点pmcad目录下的【建筑模型与荷载输入】(08版模型与荷载输入在一个界面中,而05版则分别在3个界面),进入界面后1.建立轴网 2.柱布置3.梁布置4墙布置5荷载输入6楼层拼接,这样一个模型就建好了。
和jccad:其实模型建好了这两步对于有经验的设计者那是相当的轻松,说白了就是将参数根据规范输入进去就可以完成计算了,比如说地面粗糙类别,修正后基本风压,地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等参数。首先进入satwe目录下的【接pm生成satwe数据】设置参数,然后进入satwe目录下【结构内力配筋计算】,最后进入satwe目录下【分析结果图形和文本显示】,这一步则是对那些有经验的设计者查看内力图以及计算书的,有时还有根据计算结果回调第一步的参数设计(例如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起初添的时候就用的默认的0度,然后根据计算书计算出来的读书回调)。这3步完成后就可以点击生成墙梁柱施工图了。而jccad也同理,首先点击jccad下的【地质资料输入】,然后点击jccad下的【基础施工图】,选择要设计的基础类型比如说独立基础或者桩基础,那么施工图自动生成。
以上就是在设计院一般工程应用pkpm最言简意赅的流程,这些基本的东西我掌握了之后,我于是决定接下来的时间拿着刑姐给我的建筑图试着用pkpm做一下这个工程。
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啊,如果是一个规则的框架结构,几分钟模型就能建好,而这个结构及其不规则而且边柱角柱各种偏心,墙也有的偏心,总之整整花了我一天时间才把模型建好,但是当要输入荷载时,我二了,墙荷载怎么算啊?板荷载怎么算?墙上有窗户有门怎么处理啊?这对于毫无实践经验的我真是没头绪啊,后来经过虚心请教明白了,其实建模的时候不用设置墙,我们自己手算出墙的线荷载加在梁上即可,对于墙和板的荷载就去根据建筑图的墙身大样和板大样查规范计算,而对于有窗户的墙我们减去窗户大小的墙荷载,再加上窗户的荷载,最后再折算成线荷载,窗户荷载是0.45或者0.5。有时为了方便,可以将墙的线荷载乘个系数0.7或者0.8来表示有窗的墙。还有输入恒荷载时比较特别的是厕所和楼梯,厕所在楼板下面还有一般400mm高的沉箱,用建筑废材填充,容重约20,那么厕所的恒载就是0.4×20+板重。而对于楼梯为斜板,应该用板重除以cos倾斜角…
输完了荷载当我打算用satwe计算时,我发现那一页又一页的系数令我无从下手啊,真后悔毕业设计的时候没有认真熟悉建筑规范,只顾着抄往届的。有些系数也不是规范能解决的,需要实际经验啊。这么多东西,我真是不好意思一个一个麻烦别人帮我解释,无奈之下只有硬着头皮去问吕组长。吕组长给了我一套pkpm视频——老庄结构院,他说视频里有每个系数详细的解释还有实际案例,看完视频就都明白了。当时我感动的哭了,如同他给了我一本“如来神掌”,拿着它我可以行走江湖了。你大爷的 ,你咋早不给我呢,为了思考这些系数,我的死了多少脑细胞。不过还好弄到了这么一套宝贵财富,据说这套是讲解pkpk最详细的视频。看完了这套视频,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学习知识有一个好的视频有一个好的老师有多么重要,向老师致敬!吕组长说这几天会给我一个办公楼的工程让我帮忙做一下,灰常期待中…接下来的日子还要努力。
经过了这些天的学习,我发现起初没放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真的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从一个什么软件都不会,毕业设计全靠往届的成果的dotaer变成了一个基本上可以熟练运用pkpm的设计者了。绝大多数设计院都用pkpm,想学pkpm的童鞋请留言,我可以无私的将学习视频奉献出来,我敢说这套视频绝对是学习pkpm最好的工具。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二
说是比较辛苦的实习,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体会这里的生活和工作的氛围和环境。轮南是诸多作业区中绿化最好的,员工们都说这儿比其他地方好多了(不排除自夸的成分哦),至少出了作业区还能看到人,镇上虽然不繁华,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中心。
每天早上8点多起床,九点吃早饭,九点半就开始上班了。我们没有天天在各个办公室跟班,王新主任带我们去各站现场参观,轮一联合生产站,轮二,轮三,还有天然气,我还算半个门外汉,虽然说生产的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看的多了还是比较头疼,毕竟和学的东西多少有点不对口。还看了许多井,自喷井,水井,还有磕头机,也就是抽油机,学机械的同学可是找到发挥学识之地了。作业区的规模很大,设备齐全,当然作业环境还是很危险的,高压高温作业区,安全工作比较周全,hse系统的结构也很完善。
王主任很年轻,刚29岁,在塔里木工作已经5年了。他人很随和幽默,我们很谈得来。空闲的时候我们就摆龙门,从为何到这里工作至谈恋爱至买房子结婚,都详细了给我们聊过,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人生的选择就是如此,一旦决定就要无怨无悔,一旦走下去就坚定信念,每个选择都会有好结果的。
在安全办公室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河北老乡,是任丘的,施立志,在这里偶尔听到河北的乡音,感觉还是蛮亲切的。还有一个华西的姜华姐姐,我感觉这个人生活的很潇洒,休假的时候就飞到成都耍一圈,在沙漠寂寞之后去繁华的都市逍遥一回,补充一下生活的缺憾。所有的疑惑全在这里解决了,更坚定了塔里木对我的吸引。
娱乐设施很齐全,下班过后大家可以去球场打篮球,网球,羽毛球,融洽的气氛尽在眼前,棋牌室也对员工开放。最温馨的还是每个月都会给职工过集体生日,为本月过生日的所有职工开party,舞厅里尽是欢乐的音乐。
三天的实习还是过的很快的,由于时差的关系,除了吃饭上班比较正常,但是时间的换算还是不是很好,每天晚上2点钟睡觉,早上八点多就起床了,总觉得起的不是很早,是因为感觉如果是上班的话在家里早该起床了;但是一想到晚上很晚才睡,再和学校的作息比较一下,就感觉差距好大,一天睡觉的时间简直太少了,这才明白为什么每天中午一小时的午觉都还不够。不过这样的生活一阵子,改了我的惰性,现在每天8点就醒了,晚上还是很晚才睡,白天免不了打几个呵欠,但是总归还是不累的。所以啊,人的惰性还是可以改善的,生活规律了人的精神就会很好,回学校以后一定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床上,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啊。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三
说起调查研究所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毛主席老人家最有发言权。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调查研究“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这句话直到今天对调研活动也还具有指导意义。
此次,我报名参加中央团工委组织的“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胜利油田调研实践活动,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真实了解基层情况的想法前去调研实践。虽然调研实践只有短短的5天,但是我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首先要说一下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我们小组有5个人,来自5个不同的部门。开始我还想,石油开采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隔行如隔山,不如让专业对口的人来调研。后来我发现外行也有外行的好处,可以从别的角度发现问题。
我们此次调研的落脚点在胜利油田的胜利采油厂,驻扎在胜利采油厂三矿16队。胜利采油厂是胜利油田最“老”的采油厂,比较具有代表性。“老”采油厂有着光辉的历史,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口千吨井—坨11井。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鼓舞着石油工人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如今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当年的精神更显得尤为可贵。
“二次创业”是因为“老”油田,面临着“新”难题。此次调研,改变了我之前对石油开采的想象。石油储量是一回事,能开采出来的量是另一回事。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采收率,国际上石油采收率也不过50%。胜利采油厂经过50多年的勘探,资源探明程度高,“找油”的难度增大;找到的油藏的区块变小,品位变差;在现有的油井开采方面,采收率高,已超过40%,综合含水高,已超过90%,这意味着开采出来100吨液体,只有几吨是原油,开采成本加大。另外,原油生产还有一个客观规律,那就是年自然递减率,也就是说自然规律是产量一年比一年少。
胜利油田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肩负着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年稳产2700万吨。能连年完成这个任务,实属不易。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进行为期40天的“上产”工作。 “上产”也是他们的术语,简单讲就是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使石油产量上去。我所能看到的就是工人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工作。
“上产”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长远、持久的难题还需要新办法、新思路。胜利采油厂,继而扩大到整个胜利油田,采取的制胜法宝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管理,二是科技。同时胜利油田还着眼于未来,开辟新阵地。不仅在新疆进行勘探开发,而且还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找油、采油。
管理真是一门学问。我在这里听到最多的词是“精细管理”。精细管理还延伸出了“精细油藏研究”。精细油藏研究是在找油、挖潜方面进行突破,层中找层、水中找油、油水过渡带挖潜,形象地比喻是“拿着放大镜来找油”。精细管理细分为11个方面,其中在井组管理方面,在精细分析每口采油井的情况后为每口井量身定做了管理策略,做到了“一井一策”。从管理者到一线工人都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向精细管理要产量、要效益,努力挑战采收率极限,挑战管理极限。这让我十分敬佩。
科技在胜利油田实现高产稳产上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多年来,胜利油田坚持依靠科技求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油”和“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技术。调研实践期间,从上到下对科技的重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职工技术创新的规定,不光有精神奖励,对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还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我们采访过油田上的一位“技术大师”王天正,他原先只有高中文凭,但是他爱动脑筋,爱钻研学习,爱搞发明创造。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学了多门大学专业课程。他先后取得了70多项革新成果,而且这些成果都能够直接应用,解决生产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说,他搞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都是为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他从来不为了创新而创新。光他发明的“快速修井系列”工艺技术每年就为油田节省上千万。相比他为油田作出的贡献,油田给他的奖励还是比较有限的,但是他从不计较这些。因为他心系油田,盼着能给油田多做点贡献。
此次调研实践,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艰苦。说实话,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已经算是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了,太艰苦的地方没敢让我们去。就是这个“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已经远离市区,紧靠村落,周围都是盐碱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油气。干的都是体力活,弄得衣服脏兮兮的。就这,一干就是一辈子。我们所在的是采油厂,听他们讲,搞勘探开发的更艰苦,野外作业,没有人烟,一干好几个月。我接触到许多个一线工人,都是那么的朴实。
还有一件事情就有点摆不上台面了。我们第一天去现场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井口都被铁丝网包围着,铁丝网开设的小门被一把大锁锁着。我以为是为了防止牲畜靠近,一问才知原来是为了防“油耗子”偷油。相对应的,管理上也有个词叫“综合治理”。当地居民中有些人以偷油为职业,成为“油耗子”,给油田的生产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针对这些人,“防”和“打”是必要的。但是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想法解决,比如村落整体搬迁出生产区域,当然能和谐共处最好。
现实的情况是复杂的,有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有很多是坐在办公室想不到的事情。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很有必要。这次调研实践,不仅让我在知识上有了收获,而且让我在精神上,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上,有了较大收获。我想,此次调研实践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精神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四
说起调查研究所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毛主席老人家最有发言权。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调查研究“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这句话直到今天对调研活动也还具有指导意义。
此次,我报名参加中央团工委组织的“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胜利油田调研实践活动,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真实了解基层情况的想法前去调研实践。虽然调研实践只有短短的5天,但是我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首先要说一下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我们小组有5个人,来自5个不同的部门。开始我还想,石油开采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隔行如隔山,不如让专业对口的人来调研。后来我发现外行也有外行的好处,可以从别的角度发现问题。
我们此次调研的落脚点在胜利油田的胜利采油厂,驻扎在胜利采油厂三矿16队。胜利采油厂是胜利油田最“老”的采油厂,比较具有代表性。“老”采油厂有着光辉的历史,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口千吨井—坨11井。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鼓舞着石油工人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如今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当年的精神更显得尤为可贵。
“二次创业”是因为“老”油田,面临着“新”难题。此次调研,改变了我之前对石油开采的想象。石油储量是一回事,能开采出来的量是另一回事。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采收率,国际上石油采收率也不过50%。胜利采油厂经过50多年的勘探,资源探明程度高,“找油”的难度增大;找到的油藏的区块变小,品位变差;在现有的油井开采方面,采收率高,已超过40%,综合含水高,已超过90%,这意味着开采出来100吨液体,只有几吨是原油,开采成本加大。另外,原油生产还有一个客观规律,那就是年自然递减率,也就是说自然规律是产量一年比一年少。
胜利油田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肩负着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年稳产2700万吨。能连年完成这个任务,实属不易。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进行为期40天的“上产”工作。 “上产”也是他们的术语,简单讲就是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使石油产量上去。我所能看到的就是工人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工作。
“上产”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长远、持久的难题还需要新办法、新思路。胜利采油厂,继而扩大到整个胜利油田,采取的制胜法宝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管理,二是科技。同时胜利油田还着眼于未来,开辟新阵地。不仅在新疆进行勘探开发,而且还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找油、采油。
管理真是一门学问。我在这里听到最多的词是“精细管理”。精细管理还延伸出了“精细油藏研究”。精细油藏研究是在找油、挖潜方面进行突破,层中找层、水中找油、油水过渡带挖潜,形象地比喻是“拿着放大镜来找油”。精细管理细分为11个方面,其中在井组管理方面,在精细分析每口采油井的情况后为每口井量身定做了管理策略,做到了“一井一策”。从管理者到一线工人都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向精细管理要产量、要效益,努力挑战采收率极限,挑战管理极限。这让我十分敬佩。
科技在胜利油田实现高产稳产上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多年来,胜利油田坚持依靠科技求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油”和“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技术。调研实践期间,从上到下对科技的重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职工技术创新的规定,不光有精神奖励,对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还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我们采访过油田上的一位“技术大师”王天正,他原先只有高中文凭,但是他爱动脑筋,爱钻研学习,爱搞发明创造。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学了多门大学专业课程。他先后取得了70多项革新成果,而且这些成果都能够直接应用,解决生产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说,他搞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都是为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他从来不为了创新而创新。光他发明的“快速修井系列”工艺技术每年就为油田节省上千万。相比他为油田作出的贡献,油田给他的奖励还是比较有限的,但是他从不计较这些。因为他心系油田,盼着能给油田多做点贡献。
此次调研实践,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艰苦。说实话,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已经算是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了,太艰苦的地方没敢让我们去。就是这个“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已经远离市区,紧靠村落,周围都是盐碱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油气。干的都是体力活,弄得衣服脏兮兮的。就这,一干就是一辈子。我们所在的是采油厂,听他们讲,搞勘探开发的更艰苦,野外作业,没有人烟,一干好几个月。我接触到许多个一线工人,都是那么的朴实。
还有一件事情就有点摆不上台面了。我们第一天去现场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井口都被铁丝网包围着,铁丝网开设的小门被一把大锁锁着。我以为是为了防止牲畜靠近,一问才知原来是为了防“油耗子”偷油。相对应的,管理上也有个词叫“综合治理”。当地居民中有些人以偷油为职业,成为“油耗子”,给油田的生产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针对这些人,“防”和“打”是必要的。但是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想法解决,比如村落整体搬迁出生产区域,当然能和谐共处最好。
现实的情况是复杂的,有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有很多是坐在办公室想不到的事情。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很有必要。这次调研实践,不仅让我在知识上有了收获,而且让我在精神上,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上,有了较大收获。我想,此次调研实践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精神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五
说是比较辛苦的实习,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体会这里的生活和工作的氛围和环境。轮南是诸多作业区中绿化最好的,员工们都说这儿比其他地方好多了(不排除自夸的成分哦),至少出了作业区还能看到人,镇上虽然不繁华,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中心。
每天早上8点多起床,九点吃早饭,九点半就开始上班了。我们没有天天在各个办公室跟班,王新主任带我们去各站现场参观,轮一联合生产站,轮二,轮三,还有天然气,我还算半个门外汉,虽然说生产的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看的多了还是比较头疼,毕竟和学的东西多少有点不对口。还看了许多井,自喷井,水井,还有磕头机,也就是抽油机,学机械的同学可是找到发挥学识之地了。作业区的规模很大,设备齐全,当然作业环境还是很危险的,高压高温作业区,安全工作比较周全,hse系统的结构也很完善。
王主任很年轻,刚29岁,在塔里木工作已经5年了。他人很随和幽默,我们很谈得来。空闲的时候我们就摆龙门,从为何到这里工作至谈恋爱至买房子结婚,都详细了给我们聊过,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人生的选择就是如此,一旦决定就要无怨无悔,一旦走下去就坚定信念,每个选择都会有好结果的。
在安全办公室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河北老乡,是任丘的,施立志,在这里偶尔听到河北的乡音,感觉还是蛮亲切的。还有一个华西的姜华姐姐,我感觉这个人生活的很潇洒,休假的时候就飞到成都耍一圈,在沙漠寂寞之后去繁华的都市逍遥一回,补充一下生活的缺憾。所有的疑惑全在这里解决了,更坚定了塔里木对我的吸引。
娱乐设施很齐全,下班过后大家可以去球场打篮球,网球,羽毛球,融洽的气氛尽在眼前,棋牌室也对员工开放。最温馨的还是每个月都会给职工过集体生日,为本月过生日的所有职工开party,舞厅里尽是欢乐的音乐。
三天的实习还是过的很快的,由于时差的关系,除了吃饭上班比较正常,但是时间的换算还是不是很好,每天晚上2点钟睡觉,早上八点多就起床了,总觉得起的不是很早,是因为感觉如果是上班的话在家里早该起床了;但是一想到晚上很晚才睡,再和学校的作息比较一下,就感觉差距好大,一天睡觉的时间简直太少了,这才明白为什么每天中午一小时的午觉都还不够。不过这样的生活一阵子,改了我的惰性,现在每天8点就醒了,晚上还是很晚才睡,白天免不了打几个呵欠,但是总归还是不累的。所以啊,人的惰性还是可以改善的,生活规律了人的精神就会很好,回学校以后一定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床上,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啊。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六
说起调查研究所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毛主席老人家最有发言权。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调查研究“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这句话直到今天对调研活动也还具有指导意义。
此次,我报名参加中央团工委组织的“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胜利油田调研实践活动,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真实了解基层情况的想法前去调研实践。虽然调研实践只有短短的5天,但是我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首先要说一下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我们小组有5个人,来自5个不同的部门。开始我还想,石油开采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隔行如隔山,不如让专业对口的人来调研。后来我发现外行也有外行的好处,可以从别的角度发现问题。
我们此次调研的落脚点在胜利油田的胜利采油厂,驻扎在胜利采油厂三矿16队。胜利采油厂是胜利油田最“老”的采油厂,比较具有代表性。“老”采油厂有着光辉的历史,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口千吨井—坨11井。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鼓舞着石油工人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如今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当年的精神更显得尤为可贵。
“二次创业”是因为“老”油田,面临着“新”难题。此次调研,改变了我之前对石油开采的想象。石油储量是一回事,能开采出来的量是另一回事。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采收率,国际上石油采收率也不过50%。胜利采油厂经过50多年的勘探,资源探明程度高,“找油”的难度增大;找到的油藏的区块变小,品位变差;在现有的油井开采方面,采收率高,已超过40%,综合含水高,已超过90%,这意味着开采出来100吨液体,只有几吨是原油,开采成本加大。另外,原油生产还有一个客观规律,那就是年自然递减率,也就是说自然规律是产量一年比一年少。
胜利油田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肩负着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年稳产2700万吨。能连年完成这个任务,实属不易。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进行为期40天的“上产”工作。 “上产”也是他们的术语,简单讲就是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使石油产量上去。我所能看到的就是工人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工作。
“上产”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长远、持久的难题还需要新办法、新思路。胜利采油厂,继而扩大到整个胜利油田,采取的制胜法宝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管理,二是科技。同时胜利油田还着眼于未来,开辟新阵地。不仅在新疆进行勘探开发,而且还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找油、采油。
管理真是一门学问。我在这里听到最多的词是“精细管理”。精细管理还延伸出了“精细油藏研究”。精细油藏研究是在找油、挖潜方面进行突破,层中找层、水中找油、油水过渡带挖潜,形象地比喻是“拿着放大镜来找油”。精细管理细分为11个方面,其中在井组管理方面,在精细分析每口采油井的情况后为每口井量身定做了管理策略,做到了“一井一策”。从管理者到一线工人都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向精细管理要产量、要效益,努力挑战采收率极限,挑战管理极限。这让我十分敬佩。
科技在胜利油田实现高产稳产上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多年来,胜利油田坚持依靠科技求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油”和“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技术。调研实践期间,从上到下对科技的重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职工技术创新的规定,不光有精神奖励,对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还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我们采访过油田上的一位“技术大师”王天正,他原先只有高中文凭,但是他爱动脑筋,爱钻研学习,爱搞发明创造。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学了多门大学专业课程。他先后取得了70多项革新成果,而且这些成果都能够直接应用,解决生产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说,他搞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都是为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他从来不为了创新而创新。光他发明的“快速修井系列”工艺技术每年就为油田节省上千万。相比他为油田作出的贡献,油田给他的奖励还是比较有限的,但是他从不计较这些。因为他心系油田,盼着能给油田多做点贡献。
此次调研实践,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艰苦。说实话,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已经算是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了,太艰苦的地方没敢让我们去。就是这个“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已经远离市区,紧靠村落,周围都是盐碱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油气。干的都是体力活,弄得衣服脏兮兮的。就这,一干就是一辈子。我们所在的是采油厂,听他们讲,搞勘探开发的更艰苦,野外作业,没有人烟,一干好几个月。我接触到许多个一线工人,都是那么的朴实。
还有一件事情就有点摆不上台面了。我们第一天去现场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井口都被铁丝网包围着,铁丝网开设的小门被一把大锁锁着。我以为是为了防止牲畜靠近,一问才知原来是为了防“油耗子”偷油。相对应的,管理上也有个词叫“综合治理”。当地居民中有些人以偷油为职业,成为“油耗子”,给油田的生产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针对这些人,“防”和“打”是必要的。但是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想法解决,比如村落整体搬迁出生产区域,当然能和谐共处最好。
现实的情况是复杂的,有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有很多是坐在办公室想不到的事情。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很有必要。这次调研实践,不仅让我在知识上有了收获,而且让我在精神上,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上,有了较大收获。我想,此次调研实践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精神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七
我在大庆油田设计院实习了半个多月了,收获还算颇多,在办公室没事的时候就敲了点我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特别那些土木工程专业 打算毕业去设计院的童鞋!
7月5号,我泪眼朦胧地离开了一起玩了四年的室友兼刀友,离开了充满回忆充满喜剧的七公寓,6号在家干呆一天让老爸帮我问下实习的事情,7号就来到大庆油田设计院(简称doe,我想了想 应该是daqing oil e什么玩意儿,就是设计院的意思,可怜一下我这么个英语极差的同学吧),背着我老爸的古董笔记本找到了杨书记,他把我安排到结构2室,吕组长把我带到办公室,第一眼映入我眼帘的是办公桌 一张挨着一张,每个办公桌上一台电脑,员工都认真的看着屏幕,鼠标噼里啪啦的点着,虽说有点挤,但也正是我所向往的工作环境,因为我无法接受去施工单位的工作环境,想必很多土木读研的同学都这么想的吧。吕主任帮我把网弄好了,又帮我安装了pkpm08,探索者和autocad04,跟我说他们平时主要就用这几款
软件,我不懂的可以问坐我旁边的刑姐。
7号下午正式进入实习状态,初到设计院我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最初的想法是在这里帮忙画画图之类的,可是逐渐发现我毫无用武之地,他们平时的工程很少,根本不用帮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可能越帮越忙)。这里很压抑,不像学校里,大家说说笑笑,在这世间过得真的很慢啊,一个和我说话的都没有,藐视了我的存在,我突发了一种想放弃的想法,这和我憧憬中的实习完全不一样啊,我又想了想,刚实习一天就不干了,真是对不起老爸帮我忙乎实习这么长时间,其实更对不起自己,本科毕业了啥也不会,想学点东西还放弃了,不能这样又荒废了一个假期啊,于是我决定忍忍试试,至少要呆半个月啊。我上网百度了下“设计院实习的感受”,发现在设计院实习的同志们很多都和我感受一样,没人理睬,还有的人在设计院用cad画了一个月的图,除了熟练下cad也没什么收获。这时很巧的是谢呆呆同学给我发短信,说去了一家上海的设计院实习很无聊,同是天涯沦落人啊,可是第二天他又来短信问我极光世界的游戏密码,他放弃实习了,哎,脆弱的孩子。无奈之下,我决定自学,我在在刑姐那要来了他做过的一个5层办公楼的建筑和结构图,又在书柜中找了一本【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黄皮,对于我这种一点经验没有的初学者非常合适)。话又说回来这里真是一个上自习的圣地啊,书柜里建筑结构规范一应俱全,各种图集,资料应有尽有。
起初几天我就是对照拿来的建筑图看结构图,把不明白的地方集中记在纸上,找机会一起问刑姐(我这个人问东西 经常刨根问底,有时问的问题还很2,在学校问同学怎么问无所谓,在这那真得深思熟虑了之后甚至使劲查规范之后才好意思问,要不问一些很2的问题多烦人,这样我也能自学到一些知识,像我这么有自知之明的人已经不多了),我发现实际工程和做毕业设计真是不一样,毕业设计的时候建筑是自己做的,框架怎么规则怎么设计,我当时做的框架对x轴y轴z轴abcdef…各种对称,而实际工程中那真是繁琐啊,就连设主次梁都弄得我头脑中“剪不断理还乱”啊。经过这几天努力来我从开始的连图中的平法标注都看不懂进步到对图纸已经非常了解,也明白了他这几张图纸出来的流程,也没啥的,就是用pkpm算,然后添加一些水暖电洞口和一些构造柱,多数时间还是用在结构的优化(比如梁柱截面改变,固接铰接的设置)和与其它部门协商上面。
接下来的一周我便对照着【pkpm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自学pkpm。稍等一下,中间插一段广告,我来宣传一下这个单位,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油田设计院待遇好,工作几年就能买车买房,暂且不说待遇,先说一下这的工作环境把,这单位每天上下班都有员工的通勤车,我每天早上坐通勤车8点到单位,我靠,我竟然是第一个到的,每天得坐门口等上15-30分钟才有人来,中午通勤车11点15,我靠,11点办公室人都跑没了。下午除了我,第一个人一般2点半到这,4点半之前人都没了。我仔细算了算,来这上班的人工作少则每天3个小时,多则每天5个小时,都说我们搞结构的累,累个毛啊。之前说的是那些来上班的人,他们没有上班“签到”的程序,想来则来想走就走,办公室一共9个人,有时候就来2个,做我旁边的刑姐一周5天工作日凑吧凑吧也就能来3天。经过一些天的观察,我了个去,有聊qq的,有看电影的,还有一个打cs一下午一下午打。my god,我们伟大的国有企业!想轻松么,想赚钱么,毕业那就来我们大庆油田设计院,保证你玩的舒心,挣的放心。
话入正题,经过一周的自学,我大概已经掌握了pkpm的基本操作。第一次看到pkpm的界面我非常迷茫,这么多的选项到底用哪个啊,其实常用的就3个,第一步用pmcad建模型,第二步用satwe计算结构(与satwe并列的有pk,tat,tat-8,sat-8都不是很常用,pk指计算一品框架,tat和tat-8是以前比较流行的计算软件,现在也被satwe替换了,sat-8就是用satwe计算8层以下的结构,所以8层以下的结构可以用sat-8计算),第三步就是用jccad,jc则是基础的意思,那么这步就是计算基础的。
以上就是在设计院一般工程应用pkpm最言简意赅的流程,这些基本的东西我掌握了之后,我于是决定接下来的时间拿着刑姐给我的建筑图试着用pkpm做一下这个工程。
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啊,如果是一个规则的框架结构,几分钟模型就能建好,而这个结构及其不规则而且边柱角柱各种偏心,墙也有的偏心,总之整整花了我一天时间才把模型建好,但是当要输入荷载时,我二了,墙荷载怎么算啊?板荷载怎么算?墙上有窗户有门怎么处理啊?这对于毫无实践经验的我真是没头绪啊,后来经过虚心请教明白了,其实建模的时候不用设置墙,我们自己手算出墙的线荷载加在梁上即可,对于墙和板的荷载就去根据建筑图的墙身大样和板大样查规范计算,而对于有窗户的墙我们减去窗户大小的墙荷载,再加上窗户的荷载,最后再折算成线荷载,窗户荷载是0.45或者0.5。有时为了方便,可以将墙的线荷载乘个系数0.7或者0.8来表示有窗的墙。还有输入恒荷载时比较特别的是厕所和楼梯,厕所在楼板下面还有一般400mm高的沉箱,用建筑废材填充,容重约20,那么厕所的恒载就是0.4×20+板重。而对于楼梯为斜板,应该用板重除以cos倾斜角…
输完了荷载当我打算用satwe计算时,我发现那一页又一页的系数令我无从下手啊,真后悔毕业设计的时候没有认真熟悉建筑规范,只顾着抄往届的。有些系数也不是规范能解决的,需要实际经验啊。这么多东西,我真是不好意思一个一个麻烦别人帮我解释,无奈之下只有硬着头皮去问吕组长。吕组长给了我一套pkpm视频——老庄结构院,他说视频里有每个系数详细的解释还有实际案例,看完视频就都明白了。当时我感动的哭了,如同他给了我一本“如来神掌”,拿着它我可以行走江湖了。你大爷的 ,你咋早不给我呢,为了思考这些系数,我的死了多少脑细胞。不过还好弄到了这么一套宝贵财富,据说这套是讲解pkpk最详细的视频。看完了这套视频,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学习知识有一个好的视频有一个好的老师有多么重要,向老师致敬!吕组长说这几天会给我一个办公楼的工程让我帮忙做一下,灰常期待中…接下来的日子还要努力。
经过了这些天的学习,我发现起初没放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真的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从一个什么软件都不会,毕业设计全靠往届的成果的dotaer变成了一个基本上可以熟练运用pkpm的设计者了。绝大多数设计院都用pkpm,想学pkpm的童鞋请留言,我可以无私的将学习视频奉献出来,我敢说这套视频绝对是学习pkpm最好的工具。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八
我在大庆油田设计院实习了半个多月了,收获还算颇多,在办公室没事的时候就敲了点我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历,特别那些土木工程专业 打算毕业去设计院的童鞋!
7月5号,我泪眼朦胧地离开了一起玩了四年的室友兼刀友,离开了充满回忆充满喜剧的七公寓,6号在家干呆一天让老爸帮我问下实习的事情,7号就来到大庆油田设计院(简称doe,我想了想 应该是daqing oil e什么玩意儿,就是设计院的意思,可怜一下我这么个英语极差的同学吧),背着我老爸的古董笔记本找到了杨书记,他把我安排到结构2室,吕组长把我带到办公室,第一眼映入我眼帘的是办公桌 一张挨着一张,每个办公桌上一台电脑,员工都认真的看着屏幕,鼠标噼里啪啦的点着,虽说有点挤,但也正是我所向往的工作环境,因为我无法接受去施工单位的工作环境,想必很多土木读研的同学都这么想的吧。吕主任帮我把网弄好了,又帮我安装了pkpm08,探索者和autocad04,跟我说他们平时主要就用这几款
软件,我不懂的可以问坐我旁边的刑姐。
7号下午正式进入实习状态,初到设计院我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事,最初的想法是在这里帮忙画画图之类的,可是逐渐发现我毫无用武之地,他们平时的工程很少,根本不用帮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可能越帮越忙)。这里很压抑,不像学校里,大家说说笑笑,在这世间过得真的很慢啊,一个和我说话的都没有,藐视了我的存在,我突发了一种想放弃的想法,这和我憧憬中的实习完全不一样啊,我又想了想,刚实习一天就不干了,真是对不起老爸帮我忙乎实习这么长时间,其实更对不起自己,本科毕业了啥也不会,想学点东西还放弃了,不能这样又荒废了一个假期啊,于是我决定忍忍试试,至少要呆半个月啊。我上网百度了下“设计院实习的感受”,发现在设计院实习的同志们很多都和我感受一样,没人理睬,还有的人在设计院用cad画了一个月的图,除了熟练下cad也没什么收获。这时很巧的是谢呆呆同学给我发短信,说去了一家上海的设计院实习很无聊,同是天涯沦落人啊,可是第二天他又来短信问我极光世界的游戏密码,他放弃实习了,哎,脆弱的孩子。无奈之下,我决定自学,我在在刑姐那要来了他做过的一个5层办公楼的建筑和结构图,又在书柜中找了一本【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黄皮,对于我这种一点经验没有的初学者非常合适)。话又说回来这里真是一个上自习的圣地啊,书柜里建筑结构规范一应俱全,各种图集,资料应有尽有。
起初几天我就是对照拿来的建筑图看结构图,把不明白的地方集中记在纸上,找机会一起问刑姐(我这个人问东西 经常刨根问底,有时问的问题还很2,在学校问同学怎么问无所谓,在这那真得深思熟虑了之后甚至使劲查规范之后才好意思问,要不问一些很2的问题多烦人,这样我也能自学到一些知识,像我这么有自知之明的人已经不多了),我发现实际工程和做毕业设计真是不一样,毕业设计的时候建筑是自己做的,框架怎么规则怎么设计,我当时做的框架对x轴y轴z轴abcdef…各种对称,而实际工程中那真是繁琐啊,就连设主次梁都弄得我头脑中“剪不断理还乱”啊。经过这几天努力来我从开始的连图中的平法标注都看不懂进步到对图纸已经非常了解,也明白了他这几张图纸出来的流程,也没啥的,就是用pkpm算,然后添加一些水暖电洞口和一些构造柱,多数时间还是用在结构的优化(比如梁柱截面改变,固接铰接的设置)和与其它部门协商上面。
接下来的一周我便对照着【pkpm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自学pkpm。稍等一下,中间插一段广告,我来宣传一下这个单位,高中的时候就听说油田设计院待遇好,工作几年就能买车买房,暂且不说待遇,先说一下这的工作环境把,这单位每天上下班都有员工的通勤车,我每天早上坐通勤车8点到单位,我靠,我竟然是第一个到的,每天得坐门口等上15-30分钟才有人来,中午通勤车11点15,我靠,11点办公室人都跑没了。下午除了我,第一个人一般2点半到这,4点半之前人都没了。我仔细算了算,来这上班的人工作少则每天3个小时,多则每天5个小时,都说我们搞结构的累,累个毛啊。之前说的是那些来上班的人,他们没有上班“签到”的程序,想来则来想走就走,办公室一共9个人,有时候就来2个,做我旁边的刑姐一周5天工作日凑吧凑吧也就能来3天。经过一些天的观察,我了个去,有聊qq的,有看电影的,还有一个打cs一下午一下午打。my god,我们伟大的国有企业!想轻松么,想赚钱么,毕业那就来我们大庆油田设计院,保证你玩的舒心,挣的放心。
话入正题,经过一周的自学,我大概已经掌握了pkpm的基本操作。第一次看到pkpm的界面我非常迷茫,这么多的选项到底用哪个啊,其实常用的就3个,第一步用pmcad建模型,第二步用satwe计算结构(与satwe并列的有pk,tat,tat-8,sat-8都不是很常用,pk指计算一品框架,tat和tat-8是以前比较流行的计算软件,现在也被satwe替换了,sat-8就是用satwe计算8层以下的结构,所以8层以下的结构可以用sat-8计算),第三步就是用jccad,jc则是基础的意思,那么这步就是计算基础的。
以上就是在设计院一般工程应用pkpm最言简意赅的流程,这些基本的东西我掌握了之后,我于是决定接下来的时间拿着刑姐给我的建筑图试着用pkpm做一下这个工程。
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啊,如果是一个规则的框架结构,几分钟模型就能建好,而这个结构及其不规则而且边柱角柱各种偏心,墙也有的偏心,总之整整花了我一天时间才把模型建好,但是当要输入荷载时,我二了,墙荷载怎么算啊?板荷载怎么算?墙上有窗户有门怎么处理啊?这对于毫无实践经验的我真是没头绪啊,后来经过虚心请教明白了,其实建模的时候不用设置墙,我们自己手算出墙的线荷载加在梁上即可,对于墙和板的荷载就去根据建筑图的墙身大样和板大样查规范计算,而对于有窗户的墙我们减去窗户大小的墙荷载,再加上窗户的荷载,最后再折算成线荷载,窗户荷载是0.45或者0.5。有时为了方便,可以将墙的线荷载乘个系数0.7或者0.8来表示有窗的墙。还有输入恒荷载时比较特别的是厕所和楼梯,厕所在楼板下面还有一般400mm高的沉箱,用建筑废材填充,容重约20,那么厕所的恒载就是0.4×20+板重。而对于楼梯为斜板,应该用板重除以cos倾斜角…
输完了荷载当我打算用satwe计算时,我发现那一页又一页的系数令我无从下手啊,真后悔毕业设计的时候没有认真熟悉建筑规范,只顾着抄往届的。有些系数也不是规范能解决的,需要实际经验啊。这么多东西,我真是不好意思一个一个麻烦别人帮我解释,无奈之下只有硬着头皮去问吕组长。吕组长给了我一套pkpm视频——老庄结构院,他说视频里有每个系数详细的解释还有实际案例,看完视频就都明白了。当时我感动的哭了,如同他给了我一本“如来神掌”,拿着它我可以行走江湖了。你大爷的 ,你咋早不给我呢,为了思考这些系数,我的死了多少脑细胞。不过还好弄到了这么一套宝贵财富,据说这套是讲解pkpk最详细的视频。看完了这套视频,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学习知识有一个好的视频有一个好的老师有多么重要,向老师致敬!吕组长说这几天会给我一个办公楼的工程让我帮忙做一下,灰常期待中…接下来的日子还要努力。
经过了这些天的学习,我发现起初没放弃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真的学会了很多东西,我从一个什么软件都不会,毕业设计全靠往届的成果的dotaer变成了一个基本上可以熟练运用pkpm的设计者了。绝大多数设计院都用pkpm,想学pkpm的童鞋请留言,我可以无私的将学习视频奉献出来,我敢说这套视频绝对是学习pkpm最好的工具。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九
此次,我报名参加中央团工委组织的“根在基层走进一线”胜利油田调研实习活动,本着虚心学习的态度、真实了解基层情况的想法前去调研实习。虽然调研实习只有短短的5天,但是我的收获是沉甸甸的。
首先要说一下我所在的调研小组,我们小组有5个人,来自5个不同的部门。开始我还想,石油开采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隔行如隔山,不如让专业对口的人来调研。后来我发现外行也有外行的好处,可以从别的角度发现问题。
我们此次调研的落脚点在胜利油田的胜利采油厂,驻扎在胜利采油厂三矿16队。胜利采油厂是胜利油田最“老”的采油厂,比较具有代表性。“老”采油厂有着光辉的历史,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口千吨井—坨11井。当年艰苦创业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一直鼓舞着石油工人战胜困难、开拓进取,如今正在进行“二次创业”,当年的精神更显得尤为可贵。
“二次创业”是因为“老”油田,面临着“新”难题。此次调研,改变了我之前对石油开采的想象。石油储量是一回事,能开采出来的量是另一回事。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采收率,国际上石油采收率也不过50%。胜利采油厂经过50多年的勘探,资源探明程度高,“找油”的难度增大;找到的油藏的区块变小,品位变差;在现有的油井开采方面,采收率高,已超过40%,综合含水高,已超过90%,这意味着开采出来100吨液体,只有几吨是原油,开采成本加大。另外,原油生产还有一个客观规律,那就是年自然递减率,也就是说自然规律是产量一年比一年少。
胜利油田作为一家国有企业,肩负着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年稳产2700万吨。能连年完成这个任务,实属不易。我们来的时候正好赶上他们进行为期40天的“上产”工作。“上产”也是他们的术语,简单讲就是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使石油产量上去。我所能看到的就是工人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地工作。
“上产”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长远、持久的难题还需要新办法、新思路。胜利采油厂,继而扩大到整个胜利油田,采取的制胜法宝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管理,二是科技。同时胜利油田还着眼于未来,开辟新阵地。不仅在新疆进行勘探开发,而且还走出国门,到国外去找油、采油。
管理真是一门学问。我在这里听到最多的词是“精细管理”。精细管理还延伸出了“精细油藏研究”。精细油藏研究是在找油、挖潜方面进行突破,层中找层、水中找油、油水过渡带挖潜,形象地比喻是“拿着放大镜来找油”。精细管理细分为11个方面,其中在井组管理方面,在精细分析每口采油井的情况后为每口井量身定做了管理策略,做到了“一井一策”。从管理者到一线工人都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向精细管理要产量、要效益,努力挑战采收率极限,挑战管理极限。这让我十分敬佩。
科技在胜利油田实现高产稳产上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多年来,胜利油田坚持依靠科技求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兴油”和“技术创新”战略,形成了一系列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技术。调研实习期间,从上到下对科技的重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职工技术创新的规定,不光有精神奖励,对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还给予丰厚的物质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我们采访过油田上的一位“技术大师”王天正,他原先只有高中文凭,但是他爱动脑筋,爱钻研学习,爱搞发明创造。难能可贵的是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学了多门大学专业课程。
他先后取得了70多项革新成果,而且这些成果都能够直接应用,解决生产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他说,他搞的技术革新、发明创造都是为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他从来不为了创新而创新。光他发明的“快速修井系列”工艺技术每年就为油田节省上千万。相比他为油田作出的贡献,油田给他的奖励还是比较有限的,但是他从不计较这些。因为他心系油田,盼着能给油田多做点贡献。
此次调研实习,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艰苦。说实话,我们这次去的地方已经算是条件相对比较好的了,太艰苦的地方没敢让我们去。就是这个“条件较好的”地方也已经远离市区,紧靠村落,周围都是盐碱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油气。干的都是体力活,弄得衣服脏兮兮的。就这,一干就是一辈子。我们所在的是采油厂,听他们讲,搞勘探开发的更艰苦,野外作业,没有人烟,一干好几个月。我接触到许多个一线工人,都是那么的朴实。
还有一件事情就有点摆不上台面了。我们第一天去现场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井口都被铁丝网包围着,铁丝网开设的小门被一把大锁锁着。我以为是为了防止牲畜靠近,一问才知原来是为了防“油耗子”偷油。相对应的,管理上也有个词叫“综合治理”。当地居民中有些人以偷油为职业,成为“油耗子”,给油田的生产和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针对这些人,“防”和“打”是必要的。但是还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想法解决,比如村落整体搬迁出生产区域,当然能和谐共处最好。
现实的情况是复杂的,有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有很多是坐在办公室想不到的事情。走进基层,了解基层,很有必要。这次调研实习,不仅让我在知识上有了收获,而且让我在精神上,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上,有了较大收获。我想,此次调研实习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精神值得我学习一辈子。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十
没有路就自己去创造一条路,这是我在x油田社会实习的过程中一直在我心里回荡着的一句话。
x油田地处河北省任丘市,(属县级市)。这里有浓厚的石油文化;最深沉的红色根基,(当然还有一来到这座城市就感受到的这里的人们和这座城市足够的热情。)当然还有当地人令人印象深刻的热情。
人们常说人生是一部写不完的诗歌,你活得有多热情,那么你就会收获多少美丽的色彩。来到这座城市之前通过网络多少也对这座城有了那么一点认识,但是你真正的走过这一段路,你会发现这和文字是完全不同的。
任丘是一座拥有者多种色彩的城市。这里有理论上根本不可能出现的油田——任四井。这里有着白洋淀这样在造物主恩宠的景色;当然浓厚的石油文化也造就了任丘这样一座令人惊叹的城市。
当然一座城必须也有属于他的美食,白洋淀的鱼别具一格,肉质肥美!驴肉火烧,一种在南国不曾出现的美食,在这里却是家喻户晓的美味。
而我们受到的老师的照顾也是一段旅程最美好的故事。到现在我也能清晰的记得,出发时学校领导对我们的殷切希望,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也还记得许媛老师为我们击杀的蚊子。这都让我们在实习中留下了一个个美好温馨的回忆,也让我们从此理解了感恩与感动。
佛家说缘分是修来的,通过这一次的实习我深刻的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人与人之间认识便是一种缘分。
参与这一次社会实习的同学来自于不同的高校,我们互不相识,都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于实习我们也各自都有着不同的学习倾向,但是我们在八天的日子里都有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是一同成长的小伙伴。
炎热的夏季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没来过北方的孩子而言绝没想到,原来北国的夏季会比南国来的更加热情洋溢。但是正因为有这样的的热情才让我们大家的关系来得更加亲近。想想最炎热的日子里我们互相的帮助,你为我买瓶水,你提包我帮你搭把手。
我们一起泛舟湖上,欣赏白洋淀美丽的景色,感悟着红色文化的熏陶;我们一起来到冉庄地道,从漫长的地道中感悟着历史的变化;我们也一同了解了任丘深深的石油文化,一同上井,一同穿着最朴实的工装。回忆起来感觉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今天又是一片离别之日。袍泽相离老泪纷纷。各位亲爱的朋友江湖再见。
今天已是x油田社会实习活动结束的第三天了。此刻我正坐在历经35小时才能到成都的火车上。三天的时间不长,但心里面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
是啊,华北八日美妙的回忆,美好的生活,深深的情谊,老师学校的关心——这每一样都值得我们把它深深的嵌入自己的脑海里,这回忆就如同财富一般在心里生根发芽。一生不忘!
但当然,人不能只有回忆,伴着回忆人要学会成长,八日之行已经让我有了足够的学习。这段回忆我将珍藏,但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带着更多的勇气继续往前行进。
油田工作心得体会感悟篇十一
说是比较辛苦的实习,其实主要目的还是体会这里的生活和工作的氛围和环境。轮南是诸多作业区中绿化最好的,员工们都说这儿比其他地方好多了(不排除自夸的成分哦),至少出了作业区还能看到人,镇上虽然不繁华,也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中心。
每天早上8点多起床,九点吃早饭,九点半就开始上班了。我们没有天天在各个办公室跟班,王新主任带我们去各站现场参观,轮一联合生产站,轮二,轮三,还有天然气,我还算半个门外汉,虽然说生产的工艺流程比较简单,看的多了还是比较头疼,毕竟和学的东西多少有点不对口。还看了许多井,自喷井,水井,还有磕头机,也就是抽油机,学机械的同学可是找到发挥学识之地了。作业区的规模很大,设备齐全,当然作业环境还是很危险的,高压高温作业区,安全工作比较周全,hse系统的结构也很完善。
王主任很年轻,刚29岁,在塔里木工作已经5年了。他人很随和幽默,我们很谈得来。空闲的时候我们就摆龙门,从为何到这里工作至谈恋爱至买房子结婚,都详细了给我们聊过,我们不禁感慨万千:人生的选择就是如此,一旦决定就要无怨无悔,一旦走下去就坚定信念,每个选择都会有好结果的。
在安全办公室的时候还遇到了一个河北老乡,是任丘的,施立志,在这里偶尔听到河北的乡音,感觉还是蛮亲切的。还有一个华西的姜华姐姐,我感觉这个人生活的很潇洒,休假的时候就飞到成都耍一圈,在沙漠寂寞之后去繁华的都市逍遥一回,补充一下生活的缺憾。所有的疑惑全在这里解决了,更坚定了塔里木对我的吸引。
娱乐设施很齐全,下班过后大家可以去球场打篮球,网球,羽毛球,融洽的气氛尽在眼前,棋牌室也对员工开放。最温馨的还是每个月都会给职工过集体生日,为本月过生日的所有职工开party,舞厅里尽是欢乐的音乐。
三天的实习还是过的很快的,由于时差的关系,除了吃饭上班比较正常,但是时间的换算还是不是很好,每天晚上2点钟睡觉,早上八点多就起床了,总觉得起的不是很早,是因为感觉如果是上班的话在家里早该起床了;但是一想到晚上很晚才睡,再和学校的作息比较一下,就感觉差距好大,一天睡觉的时间简直太少了,这才明白为什么每天中午一小时的午觉都还不够。不过这样的生活一阵子,改了我的惰性,现在每天8点就醒了,晚上还是很晚才睡,白天免不了打几个呵欠,但是总归还是不累的。所以啊,人的惰性还是可以改善的,生活规律了人的精神就会很好,回学校以后一定不能把时间都浪费在床上,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