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理想教学设计心得体会(8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一
流沙河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能力目标: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短小的诗句。
情感目标: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朗读训练,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这首诗歌,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方式:朗读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重点是反复朗读这首诗歌,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诗歌的结构,讨论、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 导语 设计: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2、 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
2、 正音、正字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3、 释词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4、 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想究竟是什么?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
第3节,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4节,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5节,理想给人力量。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
第6节, 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第7节,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
第8节, 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9节,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第10节,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第11节,正反对比,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三、探究此诗脉络:
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四、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回答,互相补充。要点: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五、作业 :注音每个1行,每行5遍。解词1遍。
六、板书设计
脉络:
总----第l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分----2、3两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
总----第12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第2课时 :朗读、背诵。研讨与赏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教学过程 :
一、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文章的主题?
同学自读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代表回答。
不求一致,重点是赏析语言。
略。
二、语言运用
1、
2、 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3、 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
修辞训练方法,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4、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质疑和交流:
1、 学生质疑,互相交流。教师积极引导,生生互动。
2、 谈谈学习本课受到的启发。
言之成理即可。
3、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作业 : 1、完成目标册。
2、写300字的随笔,谈谈自己如何看待理想。
六、板书设计
赏析语言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打比方-----形象生动。
七、教学反思:初一学生读这首诗,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另一方面也需要联系一些典型事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朗读的重要性,要多读,多理解基础上的有感情的朗读。
理想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二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课后记: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引导探究诗句的含义,否则,学生缺乏认识,难以理解课文。
理想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三
许子芬
学习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设计
课文导入 :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整体感知
①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②正音、正字、释词
③默读
感知课文内容:
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⑤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检查作业 。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研讨与赏析(二)
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课后记:调动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引导探究诗句的含义,否则,学生缺乏认识,难以理解课文。
理想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四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二课时
: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
2、学生诵读: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3、自主学习:正音、正字、释词
1、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 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 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朗读,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1、品读课文,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提问释疑
1、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
②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方法,可由教师或同学指明一些事物,让大家打比方,进行修辞训练,看谁表达得形象生动。
分小组竞赛背诵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①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②将“思想交流”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
理想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3.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重点难点】
1.朗读训练。
2.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设想】
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达到感悟和理解。
2.重视诗歌朗诵教学。
3.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理想”是什么?一本词典上说,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词典上说,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理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想。
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着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流沙河,当代诗人,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槐树街老家。1948年始发表作品。1949年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写作愈勤。1950年到《川西农民报》任副刊编辑。1952年调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星星》编辑。1957年后在成都从事多种劳作,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66年押回金堂老家,劳动糊口,共xx年。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任馆员。1979年复出发表作品。年底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编辑。1985年起专职写作。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二、课文研讨
1、学生听读、欣赏。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即
2、自读课文,分小组学习。
①、自学,联系实际理解各节诗的含义;
提示:可联系例子,如革命烈士、献身科学献身真理的仁人志士、先进人物;也可联系身边的人物及自己来谈。
②、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等待问其他组的同学或者老师;
③、推举一、两个同学发言,其余同学可补充;
④、各组出一个同学评分,科代表记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进行总分。
3、整体感知
①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
(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
(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4、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5、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
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繁荣,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6、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
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
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7、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8、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
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9、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10、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11、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12、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3、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着,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14、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蜕不能改为变”,“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15、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16、本诗中用什么形象表达理想的意义呢?
三、课堂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青春是......
②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体会,学习掌握,提高想像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父爱是一座山峰 让你的心灵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能沉着坚定;一片大海 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三、教师小结
1.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2.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理想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六
《理想》教案
一.导语 :第一课学的是《在山的那边》,诗中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就是理想,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二.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
三.整体感知:这首诗多的是“是字句”,多的是“使字句”,一连串的“理想是……”,一连串“理想使……”,大赞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总而言之,这首诗是说,人生一定要有理想。诗人从多种角度赞美理想,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蕴含丰富的意义。
四.教学步骤 :
1.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
2. 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
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
6.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
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
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
9.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
10.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
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
11.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
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
12.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五.探究此诗脉络:探究脉络,先要明白各节大意,然后把相近的归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2、3两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历史意义”来概括;4、5、6、7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义”来概括;8、9、10、11节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义”来概括。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开头一节总说理想的意义,最后一节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这样合并概括,全诗的脉络就清楚了。
六.课文练习解答:
1.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3.两首诗的内在联系是主题相同,都抒写了理想的意义:《在山的那边》:“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以上诗句都说,到达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长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
《在山的那边》:“人们啊,请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理想》:“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以上诗句都说,理想的实现给人带来美好的新生活。
理想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七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第一框《我们的共同理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我们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
(2)把握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
(3)理解小康水平包含的内容;
(4)明确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图表展示,培养学生读图表和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对小康一词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我们的共同理想
教学难点:
1、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2、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举例、讨论、比较等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xx年1月开始,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这次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怎样的?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活动1:你能想象理想社会是怎样的吗?
(答:没有战争,世界是和平的。没有国界,没有贫富差距,人人平等,产品将非常丰富。所有的工作都由机器人来干,人们只需要操作机器人。医学更发达,人的寿命将会延长。没有犯罪,人人和睦相处。将有更多的同学能上北大、清华,而且是通过远程教育,不用到北京上。……
答:经济上,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过上殷实的日子。政治上,更加民主,更加和谐。文化上,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社会更加文明。社会生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教育上,享有更加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
在中外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曾经为建立一个理想社会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甚至付诸于实践:
①在中国古代曾把理想社会称为“大同”,其核心是:“天下为公”。②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他的《大同书》中把大同社会幻想成“无帮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③十九世纪初三个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他们是法国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思想家欧文。圣西门设计的理想社会叫“实业制度”;傅立叶的理想社会的基层组织叫“法郎基”;英国的欧文创办的理想社会叫“新和谐公社”,他耗费了几乎全部财产建立的这个“天堂”只存在了四年就解体了,自己也为此一贫如洗。
……
这些思想家都提出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并进行了一些尝试,但他们的设想都没有成功。
1、我们的最高理想
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人类终将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将是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它是人类的最高理想。
问题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各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p110下,111下中,111下-112上)
活动2:阅读教材p111上-中下的材料,结合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和事例,谈谈你对中共先进性的认识。
(答:中共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的不可替代的先进性,这种先进性集中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正是如此,中共才凝聚了无数优秀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和领导核心。)
在今天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共同理想)是什么呢?这一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之间的关系怎样?
(指导学生看书p111页-112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强”是指经济上富有繁荣;“民主”是指政治是人上享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文明”指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达到较高水平。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因而,在现阶段,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为实现共同理想,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
(复习我国经济社会大体分三步走)
今天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那么,第二步战略目标所要达到的小康水平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二)同绘小康蓝图
活动3:阅读教材p112-113中的材料。
(1)说一说: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2)谈一谈: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经济总体水平不高,社会风气不是很好,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生活不够好,民主法制不健全,公民环保意识不够强,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没得到遏制,村容村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公民精神风貌有待进一步提高。)
1、从温饱到小康(历史性的跨越)
小康水平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问题2: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达到的小康水平?
[答:(1)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2)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的和不全面的。]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
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它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活动4: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图表和数据,或许你会对我国目前的小康水平有一个新的认识。
材料一:xx年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较(美元)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国内生产总值(gdp)(万亿) 14.33 4.84 3.82 4.22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47400 40330 47500 3250
材料三:
表一、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项目
区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居民人均收入
1978年 1998年 1978年 1998年
东部 1765元 9522元 东部是西部的1.5倍 东部是西部的4倍
西部 1349.8元 4031
表二、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差距
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差距
城镇 9422元 1983年为1.82:1
农村 2936元 xx年为3.2:1
结合上述图表回答:
1、上述图表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上述图示说说你所在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尚不如意的地方?
(答:说明我们的小康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是低水平的;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平衡的;说明我国的小康水平发展不全面的)
问题3:党的xx大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答: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③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④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⑤建设生态文明。)
3、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因此,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活动5:本世纪头20年我国的奋斗目标是怎样的呢?到2020年,我们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画,或者是歌曲等形式描绘。)
(答: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问题4: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答: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三)共创和谐伟业
1、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社会理想
活动6:联系教材p115中的材料,结合历史知识,说明人类对和谐社会的不懈追求。中共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1)“和谐社会”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贡献战略任务。]
2、和谐社会的内容
问题5: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
[答:(1)见上面活动6的答案(2);(2)(内容或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具体内容,而且各项内容紧密联系、互相贯通。它既为我们描绘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又提出了扎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指挥者。
活动7:想想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和谐的地方。思考在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学校、和谐社区方面,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答:(1)不和谐地方:①诚挚友爱②民主法治③公平正义④充满活力⑤安定有序。(2)建议:①和谐家庭:父母不拆子女信件帮父母做家务,赡养扶助父母慰藉父母父母要用健康言行适当方法教育子女;②和谐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建设快乐校园;保持校园环境优美,建设生态校园;尊师重教;开展“希望工程”捐助活动等。]
3、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
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我们动工是和谐社会的享受者,更是建设者,只有动工着眼长远,又立足当胶,人人有责、人人行动、人人有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应该:着眼未来,高瞻远瞩,应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共同理想努力奋斗!今天的学习,还使我们了解了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制定和实施的经济建设的目标。了解党和国家制定这样的目标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为了使人民都过上小康生活,使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布置作业:
1、我们的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各是什么?二者关系如何?
2、什么是小康水平?如何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达到的小康水平?
3、党的xx大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出了哪些新的更高要求?
4、青少年应该怎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5、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什么样的?
6、见《高效速练》相应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一、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走进共同理想
1、我们的最高理想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
(二)同绘小康蓝图
1、从温饱到小康(历史性的跨越)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含义
3、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三)共创和谐伟业
1、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社会理想
2、和谐社会的内容
3、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懂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自觉向古今中外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学习,从小树立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重点:艰苦创业,与时俱进。
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讨论法、层层剖析讲解法
教学准备
1、自制教学课件
2、学生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自制课件,vcd歌曲《愚公移山》(配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师问: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想必大家也一定熟悉这个故事,有人说愚公非常傻,不值得提倡?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学生1:我同意,因为搬家要比移走两座山容易,而且也是人、财、物的浪费。
学生2:我不同意,虽然愚公的做法不值得学习,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3:我也不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没有愚公的执著,也不会感动玉皇大帝,把山搬走。
……
二、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
活动1:阅读教材p118的材料,思考
1、你能归纳上述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吗?
(答: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你还能举出哪些反映这一主题的格言警句?
(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等。)
3、你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这一主题吗?
(答:后羿射日;有巢氏经过无数次观察、实验,教人构木为巢;卧薪尝胆、悬梁刺股;红军长征;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等。)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问题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p118下、120中)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最充分体现
活动2:阅读教材p119中的图片和文字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是如何体现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的。
(答:井冈山精神:面对艰苦生活和强大的敌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发展根据地农业生产,创建军需工业,创办造币厂和公卖处,开展熬硝盐运动。组织红军将士挑粮上山,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历史上的奇迹。长征精神:英勇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粉碎了百万国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纵横14省,跨越千山万水,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长征这种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将永载史册。)
3、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现在,我们已不再是亡国奴,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园,还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吗?回答是肯定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和传统美德,是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我们都不能丢掉它,仍要将其发扬光大。有过辉煌历史的“大渡河连”的驻港部队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指导学生看教材120页,驻港部队的官兵是如何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
活动3: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你同意哪个观点?为什么?
(答:第二个对的。因为:①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巩固目前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实现共同理想,就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性伟大事业,需要崇高精神支撑和推动的事业;③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决不能自满、停滞。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做到与时俱进。那些借口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的说法,实际上是懒惰、消极、不思进取,没有爱国心和责任感,思想落后腐败的表现,是极为有害的。)
(二)艰苦创业 与时俱进
活动4:结合教材121页,从两代“铁人”的身上,说说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努力学习,不断创新,无私奉献,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奋发图强,拼搏奉献,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等多方面。
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两代“铁人”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克服了困难,为我国石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丰富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容,值得我们学习。)
1、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在人类社会上,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石器的制作、摩擦生火的发明、金字塔和万里长城的建造、人造卫星的发射、基因和纳米技术的发明;从仓颉造字,到古希腊和罗马文明、新航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开辟、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的条件好多了,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面临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艰巨任务。我们要想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业实践取得成功,就必须使全民族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要把握时机,充分利用稳定的环境和良好的条件,争取更大的进步。
问题2: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答:⑴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这、精神的结晶;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⑵在不同年代,艰苦创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需要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2、艰苦创业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活动5:阅读教材p122中文字和材料,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答:①艰苦奋斗是传统美德,成为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巨大动力;②它作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思想境界,无论何时都被视为成就事业不可少的精神力量;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种精神支撑和推动;④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问题3:艰苦创业精神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何关系?
[答: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事业。⑵伟大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⑶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活动6:阅读教材p123中文字后思考,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怎样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答:①生活俭朴,不攀比,不讲排场,不乱花钱,把钱用在关键的地方;②勤奋学习,顽强拼搏,知难而进,勇于开拓创新;③积极参加值日和其他公益劳动,主动做家务;④节约水电、粮食,爱惜书籍和学习用品,不破坏学校公物等;⑤发扬“勤俭光荣,浪费可耻”的优良传统。
在不同年代,艰苦创业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被视为成就任何事业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种崇高的美德。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时代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注意积累,做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课堂小结:
新时期,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身上继续发扬光大。
布置作业: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为什么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3、艰苦创业精神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何关系?
4、见《高效速练》相应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二、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一)代代相传的精神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的精神之源
2、艰苦奋斗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得到最充分体现
3、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光大
二、艰苦创业 与时俱进
1、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
2、艰苦创业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理想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八
6.理想
学习目标:
1. 多重朗读,理解诗意,领悟诗理,品尝诗味。
2. 能仿写诸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之类的句式。
3. 能切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并如何去去实现理想。
教学设想:
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以朗读为主,从中悟得诗理,对其中的深奥含义不必作死抠式理解,允许学生见仁见智。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在山的那边》中里说:“在山的那边,是海”,海就是孩子心中的美好理想。谁能说出关于理想的名言。
二.自由朗读一遍,给生词注音,如缀连、洗濯、寂寥、玷污、诅咒(全班齐读,要求响亮、有力量。
三.让学生边读边理解诗意,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的疑问可参看教参上有关分析。
四.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诗,说说你的感受。
五.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六.再读全诗,要求有情感。
七.作业 :仿写
例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友谊是 , ;友谊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