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八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一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重点,不管是确定教学的目标,还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它都是要教师明确本堂课,我们要教会学生什么,以及解决学生什么问题。因此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下面三个问题
一、立足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城乡学生的差别就更大,教师在教师设计时,就要考虑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设计,而不单单是考虑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进度。比如在引人各种方程的教学时,我们可能都会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各种方程,然后引入方程概念,但是如果在创设情境时设计的问题过高,就会影响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偏移难点,而且会影响教学进度。
二、挖掘教材
数学的许多概念、定理、思想的教学,都是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一个总体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渗透。比如在七下“4.1二元一次方程”中例题教学,
例:已知方程3x+2y=10。
(1)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
(2)求当x=2,0,3时,对应的y的值,
对本例题(1)中的变形是已经学习过的整式变形,对于变形的结果就是学生今后要学习的一次函数解析式。而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刚好体现了一次函数由无数个对应点组成的关系,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联系,也是这两者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把握课堂
学生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但学生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会事先预计好,因此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的上课即时表现,做出合理的处理。比如在有些举实际例子时,教师就要好好分析学生所举的例子。如:在分析“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时,学生举例:气球从一个平面吹成一个球体。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知识还不深入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辨析能力不强。因此教师就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当堂的分析,假如这是教师要是没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活,可以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比如一起讨论,上网查询,暂时搁置等。总之要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调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二
在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中,常常会听到你的课备得如何?……,教案写得怎样?……;最终,无论你的课堂教学效果怎样,都会说到你的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的得与失、说到你这节课准备得充分与不充分。
在言谈中有好多老师、有相当一部份有多年教学经历的老师都认为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即是备好了课(笔者曾在不经意中作过调查与统计)。到底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就是备好了课还是否?笔者认为否!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者要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备课历来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备课,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而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即教案设计,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属于备课中的主项:备过程;所以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a、教学设计内容与方法
一、主题教案调研(文末要注明教案出处)
1、所调研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比较相同主题但不同设计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优劣
3、从学科教学法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某学科或某类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
4、综合以上调研分析,提出你所设计教学方案的初步设想。
二、运用教学设计系列表格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
运用教材《教学过程设计》中提供的《课程教学设计表格》、《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系列表格进行针对一个教学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设计。(或者采用最新版本的《教学设计系列表格》)
三、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
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同时也便于通过课件直观评价你的课堂教学设计效果。课件的示范和评价方法如下:
1、在教案设计实践中自觉体会、反思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2、在你的教案设计中,系统方法如何体现?
3、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教学内容处理是否恰当?如何检验?
4、在你的教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5、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否充分?并如何影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处理?
6、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是否用到学习需求分析?
b、备课的方法与形式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以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虑,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音乐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节课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元素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确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
四、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能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能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备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学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务。这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处理每堂课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基本功,是运用“少、精、活”教学原则,发展学生智能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第二,知识结构分几个层次?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第三,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多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反复研磨。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准确地分析教材重点,要在精读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较准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教师要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教师要设法解决这些难点,扫清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除了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外,还应该确定教材的关键点。所谓教材的关键点是指教材中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能起作用的部分内容。解决了关键点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备好学生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讲一节课要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备课要注意上、中、下三类学生。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对象,设法在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学生学得多一点,好一点,对后进学生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这就需要在课前周密设计,细致安排。做到既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备好方法就是依据课堂教学固有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若不选择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时期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所以备好方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与实习法以及自学法和发现法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学,逐渐培养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掌握探索科学知识的一把金钥匙,这是比什么都更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备好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每一节课除了传授知识外,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培养什么能力要心中有数,培养能力的措施要明确。只有如此,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创造性开拓人才才有希望。“备好自己”也是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学效果的好坏,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情绪、态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对教育有一颗赤诚的心,有光荣感和责任心,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在教学行为举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语言清晰。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三
在教学活动或教研活动中,常常会听到你的课备得如何?……,教案写得怎样?……;最终,无论你的课堂教学效果怎样,都会说到你的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的得与失、说到你这节课准备得充分与不充分。
在言谈中有好多老师、有相当一部份有多年教学经历的老师都认为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即是备好了课(笔者曾在不经意中作过调查与统计)。到底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就是备好了课还是否?笔者认为否!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者要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备课历来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要求,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去备课,才能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是需要我们探讨和研究的新问题。而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即教案设计,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属于备课中的主项:备过程;所以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并不能等同于备课。
a、教学设计内容与方法
一、主题教案调研(文末要注明教案出处)
1、所调研教案反映出的课堂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教学处理策略、教学活动过程(导入、讲授新课、练习反馈、小结等环节)的处理、教学媒体、形成性练习的设计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2、比较相同主题但不同设计方法的教案,分析其各自的优劣
3、从学科教学法角度考虑如何进行某学科或某类内容的课堂教学设计
4、综合以上调研分析,提出你所设计教学方案的初步设想。
二、运用教学设计系列表格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案
运用教材《教学过程设计》中提供的《课程教学设计表格》、《课堂教学设计表格》系列表格进行针对一个教学单元的课程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设计。(或者采用最新版本的《教学设计系列表格》)
三、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
根据教案设计,制作配套的课堂演示软件或相关软件,同时也便于通过课件直观评价你的课堂教学设计效果。课件的示范和评价方法如下:
1、在教案设计实践中自觉体会、反思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2、在你的教案设计中,系统方法如何体现?
3、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教学内容处理是否恰当?如何检验?
4、在你的教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5、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否充分?并如何影响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处理?
6、在你的教案设计中,如何设计课堂形成性评价?在你的教案设计中,是否用到学习需求分析?
b、备课的方法与形式
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以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虑,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音乐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节课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元素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的方法准确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改变课堂结构,化教师讲授为学生学习活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经验,课程是人类已有经验和教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的结合,因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在这种交流中生成新的知识,求得新的发展。所以,备课的第一要务是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的方法有三。一是常规法,二是挖掘教材或练习内涵,灵活设计活动,尽可能地寻找学生活动的载体。第三,咬文嚼字,多向思维,给足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安排学生质疑的活动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大胆思考问题,促进新知识的生成。教师要想多说也不行,只能做导演。
三、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落实合作和网状学习
要保证学习活动不流于形式,保证课堂学习交流的效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工作非常重要。一要合理分工,以实现合作,尤其是学习内容较丰富的学习活动。
四、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
传统的备课是施教前的精心设计,一旦物化为教案,就一劳永逸,反复使用。按新课程标准来看,完整的备课应该是教学前的预案加教学中的记录、调适加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设计话题、设计活动板块、设计主问题,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记录、调适,教学中,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教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教师要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原始理解,发现富有创意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此时,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在调整中获得新的发展,在超越预定目标中获得创新。所以备课不能是定案,只能是预案。预案调适的原则,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能扼制学生的看法,又不能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探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心中有人"的教学理念。教学后的反思,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结果的理性分析。可反思诸如如何解决学生主动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增加每个学生活动的机会、如何扩大交流、如何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何扩大教师间学科间的交流合作、如何控制课堂秩序等较宏观的问题,也可反思教学设计的得失、课堂上突发事情的处理机智、某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知识储备不足而引起的尴尬等等微观问题。这种反思,可以指导以后的教学行为,可以使教学经验升华为理论,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因而是非常可贵的。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教师备课主要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自己、备能力培养等,达到挖掘教材要“深”,教学方法要“活”,讲课要“精”,传授知识要“准”,教学效果要“高”的目的。备好教材的第一步是掌握各科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熟悉中学各科教材的目的和任务。这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其次就是剖析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抓住教材的知识结构,确定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案。深刻地剖析、妥善地处理每堂课教学内容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基本功,是运用“少、精、活”教学原则,发展学生智能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弄清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所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什么知识的基础?第二,知识结构分几个层次?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和关键?第三,本节教材教给学生哪些基础知识?培养什么能力?怎样培养?多方面进行认真思考、反复研磨。只有这样才能较准确地掌握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准确地分析教材重点,要在精读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全面剖析。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搞清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较准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教师要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所谓难点是指学生不容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教师要设法解决这些难点,扫清学生在学习中的障碍,才能使其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除了正确地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外,还应该确定教材的关键点。所谓教材的关键点是指教材中对于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能起作用的部分内容。解决了关键点就能一通百通,事半功倍。备好学生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讲一节课要使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备课要注意上、中、下三类学生。以中等学生为主要对象,设法在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不要一刀切,要因材施教,使上等学生学得多一点,好一点,对后进学生要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这就需要在课前周密设计,细致安排。做到既统一要求,又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备好方法就是依据课堂教学固有的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若不选择好的方法,就必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正如南宋时期朱熹所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所以备好方法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任务选择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方法;根据教学设备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灵活性、启发性。目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与实习法以及自学法和发现法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自学,逐渐培养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掌握探索科学知识的一把金钥匙,这是比什么都更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备好能力的培养,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动向。每一节课除了传授知识外,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培养什么能力要心中有数,培养能力的措施要明确。只有如此,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培养创造性开拓人才才有希望。“备好自己”也是备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教学效果的好坏,因素很多,但教师的情绪、态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对教育有一颗赤诚的心,有光荣感和责任心,对学生要满腔热情。在教学行为举止方面落落大方,感情充沛,语言清晰。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四
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学习背景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制定和评价、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评价等。简单地说,就是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的怎样和学的怎样。其实质依次是目标、策略、评价三方面的问题。通过学习《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给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1、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可以指导教学过程设计,而教学过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则是教学目标。
2、 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对学习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分析。选定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进而确定教学过程结构和形成性练习,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因素的综合考虑。
3、教学目标是以对学习需求分析来确定的,但教学目标的实现则要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方法等因素的综合运用来达成,而教学评价则贯穿教学设计的始终。
4、充分的学习需求分析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先决条件,是决定是否需要教学设计的前提。
5、严格把握教学内容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基础工作,而熟悉教学大纲是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
6、 认真总结教学评价是我们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学效果的改进需要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
在具体实施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教学设计不能是对相关教科书的简单复制,必须以帮助每个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必须基于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必须具有反馈和调节的环节;教学设计本身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的程序应具有:
1、进行教学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一定要依据《课程标准》,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学习任务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学生特征的分析──原有认知结构与认知特点的分析;学习环境的分析──学习资源环境对教学影响的分析。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设计。
2、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等,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针对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不同的课型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
3、课堂教学设计的描述。分记述式的课堂教学设计(文字教案)、流程图式的课堂教学设计(图解)等。把课堂教学设计文字化、图表化,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最基本的呈现形式。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可能各有不同,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本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绩、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信念,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试验中敢于探索实践,教学设计必然是一线教师发挥自己创造力的广阔天地。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五
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时间逐渐减少,怎样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从20xx年9月起开始推行学案教学。为此,我校三十余名教师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取经。意在吸取他们在学案教学的经验,避免我们自己在推行过程中走弯路。另外,学校还给全体教师赠阅赵加琛、张成菊著的《学案教学设计》一书,学习如何编制学案、如何开展学案教学和管理。读后受益良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2、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特别要在课堂教学中抓好“识标、学习讨论、精讲、验标、小结”等几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1、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2、“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三、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级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1.下课时收齐学案,看学生是否用红笔把错误标记,改正。
2.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参加学案教学一年多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习题(旨在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我校学案的编写还要精细化,还要多一些个性化。
六、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5、实施学案教学来,常常出现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
6、学案教学中要通过二次开发备课,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方法。
7、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怎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小组交流?
学案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六
今天上午我们学习了主题教学单元设计,通过学习讨论,我明白了什么是主题单元设计,及其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下午,老师给我们讲了思维导图的制作及运用,演示了mindmanger软件的使用,我自己练习制作了思维导图课件《人体的生长发育》。
一、 “主题单元设计”是根据课程实施的水平目标,确立若干个教学主题,教师遵循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以主题为线索,开发和重组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连续课时单元教学的教学设计。“主题单元设计” 一般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设计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联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展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主动发展,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实践活动,使学生的个体主体性定能达到很好的尊重和展现。
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单元主题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在进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时,要做到:
1、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要求老师转变观念,整体把握教材。
2、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遵循由主导到主学,坚持自主发展原则。
3、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坚持开放的、活动的、具有探究性教学原则。
4、精心设计单元活动主题,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5、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
6、单元主题教学设计还要妥善解决单元主题的相对独立性和教材内容系统性的问题。
在具体的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2.注意教学目标的灵活性。3注意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二、对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问题,我学习者认为:
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一)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
1.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
了解学习者在从事特定学科内容的学习前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内容的认识与态度,确定教学起点。包括学习内容的准备情况及学习态度
2.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
学生者的一般特征,是指他们具有与具体学科内容无关,但影响其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年龄、性别、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生活经验等内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以此作为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等工作的依据。
3.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学习风格涉及的方面很多,常表现为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或学习倾向。学习风格具有稳定性,很少因学习内容、学习情境等因素变化而变化。同时,学习风格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独特性。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七
我们的中学英语教学在语法教学与评价方面,存在这样两种现象------一是存在在课堂教学中:年纪偏大的老师仍抱着旧的观念和经验不放,一味地强调语法知识的教学,遇到某个新问题、小问题纠缠不放;新教师或年轻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不要教语法或淡化语法教学,更不研究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是将教科书上的语法练习轻描淡写地过一遍。二是体现在测试性评价中,无论形成性的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近几年从上至下的考试命题,语法知识和客观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因为考试这个指挥棒,近几年的学生在口、笔头英语表达方面,其准确性也明显滑坡。
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于对试验搞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修改。程晓堂教授(北师大教授,国家课程标准制定小组主要成员)就“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说明,其中有这样几段话:
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修改“现代外语教育理念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等各种强调学习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
主要是对有关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表述做了一些调整。实验稿明确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并要求教师“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修订稿则是“倡导注重过程的语言教学途径”,建议“要积极尝试和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注重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和方法”。修订稿鼓励教师积极尝试和使用其他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外语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把握不好,以及过于强调用某一种方法,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同时我们应该领悟到:语法肯定是要教的,也是测试评估的一个内容。因为“语法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英语教学在我国是外语教学,我们要快捷、准确的学好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语法。
因此,我想我们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策略:
1、重视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但不能轻视语言知识教学;
2、在情境中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语法,使语法教学将形式与意义、结构与功能、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
3、将语法知识的学习与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4、测试评价中适当增加客观题的比例。
选择以下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
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篇八
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然而,如何有效地学习呢?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用英语口语学习软件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阐述道:“今天有很多人使用英语口语学习软件来练习口语,比如使用的有e百分英语家教王,还有更好的口语宝,使用像口语宝和e百分英语家教王等英语口语学习软件更重要”。因此,教会学生学习使用工具,传授有效的学习策略,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及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有关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描述它具有几方面的特征:
1.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是实践的过程
2.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是体验的过程
3.小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是巩固的过程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构想与实践
学习英语,需要勤学苦练,也就是以勤为径,以苦作舟而登上成功的彼岸。另一方面,勤学苦练习需要讲求策略和方法,才能勤学有成,苦练有果。英语学习策略的作用,就是使学习者把时间和精心科学地加以使用,使英语学习不仅是有效劳劝,而且是高效劳动。
1.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内容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要培养小学生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调控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等。
“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明确学习英语的长期、近期目标。
(2)根据实际需要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3)摸索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
(4)善于创造和把握学习机会。
(5)关注各学习环节中的进展情况。
(6)总结归纳学习中的得与失。
(7)与教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或经验。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注重学前预习准备。
(2)在英语学习中集中注意力、观察力、模仿力。
(3)利用推理、归纳等逻辑手段。
(4)加强学习迁移能力,举一反三。
(5)及时复习所学知识,提高记忆力。
(6)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学习规律。
(7)学会将输入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储存。
(8)善于运用工具书、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获取更多信息。
(9)充分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主要有以下一些策略:
(1)创造和把握运用英语的机会。
(2)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
(3)借助身势语言等手段提高交际效果。
(4)学会克服交际中遇到的困难。
(5)积极与其他同学配合。
(6)依靠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7)遵守交际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