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18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一
一、德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依据《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并结合“爱国荣校,崇尚科学”为主题,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行为等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具体工作:
1、作为德育工作是我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中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多种活动模式,争做行为规范示范班,使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行为规范小明星”,并使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人人争做文明小市民。
2、结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体育奥运”20xx北京奥运召开以及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的良好教育契机,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使校本德育和社会德育有机结合。
3、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基地,有效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各项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4、建设“温馨教室”,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与支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5、以“学会感恩,关爱他人,懂得责任,恪守诚信”为本学期德育的主题,促进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教育内容及措施:
1、用班会、午自修进行常规教育,抓好纪律、礼貌、劳动、学习等方面的常规,使行为规范训练经常化、规范化。为学生自我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学雷锋活动;感恩教育活动,并列好感恩教育工作计划。
(2)缅怀先烈清明扫墓活动;学生社会考察活动
(3)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教师、学生、家长网上读书;迎奥运征文活动
(4)理想教育活动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二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能顺利完成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并很快适应中学生活。
二、工作目标
结合学校及政教处的工作计划,争创有特色的班集体。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紧抓学生思想工作不放,紧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放,要求学生在学好做人的前提下,提高成绩。
三、方法措施
根据我班特点,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树理想、转变学习态度:把“要学习”转变为“我要学”。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七年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阶段,只有重视其学习过程,才可能实现理想,转变学习态度,明确努力方向。
(二)、鼓舞学生树立信心: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信心,战胜困难。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班主任要关心学生各科的均衡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薄弱学科,不要出现偏科现象。班主任应顾全大局,同科任老师配合。监督学生多下功夫,并要求学生各科兼顾,不放弃任何一科,形成一种以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强强联手、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
(四)、加强班级管理,注意常规。一切从细节入手,不放弃常规管理,让学生全面发展。
(五)、严抓纪律,并做好思想工作。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多谈心,及时鼓励,让其不扰乱课堂的前提下,尽力学,不放弃。对优生会需要多关心和鼓励,调节心态,以竞争精神去拼搏,抛开一切杂念。力求:强科争优势、弱科保底线。
(六)、加强与家长联系。出现问题好及时沟通,共商对策,使其达到齐抓共管。
总之,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要多方面的管理,因材施教,提高我们的德育教育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有用之材。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三
本学期我仍旧担任七年级六班的班主任工作,依据学校政教处的德育工作计划,特制订我的班级工作计划:
一、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六班共有在籍生28人,女生14人,男生14人,住宿生11人,通勤生1人。通过一个学期的相处与教育,我的班级的学生的品格良好率为98%以上,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守则》、《规范》、校规校纪、班规班纪,作息制度,学生总体学风正,风气浓,向心力强,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参与活动性的积极性高。但是班上13人来自独生子女家庭,3人来自特殊家庭,因此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做事的自觉性不强,在班级劳动过程互相推委,而且,学生的整体的体育素质不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学生的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加强文明礼貌养成教育,重点用《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松江中学学生纪律卫生考评办法》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遵守纪律、讲究卫生、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2.加强法制纪律安全教育,确保在校学生安全无重大事故和违法犯罪。
利用早班会和班团会等时机,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用火用电安全、防震防才踩塌等事故的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安全事情的发生。
3.构建好学校、社会、家庭这一强有力的德育桥梁。
经常性地与家长进行联系,通过电话访谈、请家长到校访谈、到学生家进行家访等方式,在教育学生上与家长达成观点一致,共同教育好学生。
三、主要工作及实施措施
1、日常行为规范管理细致到位
要求每一位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让良好的习惯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以良好的行为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组织学生利用班会时间深入学习好习惯条例,切实抓实学生好习惯的培养。
2、加强班集体建设,每天由值日班长记录班级学生课堂表现,进行学生日常行为日量化管理。坚持一日三扫的卫生制度,重视培养学生卫生保持的好习惯。
3、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一切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治的能力。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县级以上、县级以及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
5、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所开展的与环保、卫生、美化等有关的公益劳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学生不在班级、走廊、室内外乱扔垃圾,并教育他们能够随手捡起地面上的垃圾,提高学生的美化校园环境的意识。
7、开好家长会。按照学校的规定,定期召开部分家长会议,或请个别学生的家长到校,从而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做好家访工作,每个学年要对本班的学生家庭普访一次,特殊学生不少于两次家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引导家长以自身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教育子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而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8、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性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给学生提供及时的个别或团体心理的输导。
各月主要德育活动:
三月:学雷锋、树新风
活动内容活动负责人活动时间
1、学生仪容仪表检查政教处、团委3、5
2、庆三、八节活动:为父母洗一次脚政教处3、8
3、学雷锋实践活动团委3、18
4、板报:学雷锋、树新风班主任3、14
5、“好习惯养成条例、德育知识”测试政教处、团委3、28
6、班会:新学期安全教育3、9
学习“好习惯养成条例”团委、班主任3、16
四月:法制宣传
1、清明节扫墓活动团委4、4
2、法制宣传月活动
①手抄报评比政教处、艺术组
②法就在身边主题班会班主任4、13
3、清理校园周围白色垃圾总务4、11
4、班容班貌检查政教处4、9
5、板报:做守法中学生一年级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二年级团委、班主任
6、社会实践活动---“法律知识宣传”团委4、20
五月:爱国主义教育
1、美丽延边我的家:演讲比赛政教处、语文组5、14
2、感恩母亲主题班会班主任5、12
3、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政教处5、18
4、趣味体育活动比赛团委、体育组5、28
5、庆“五四”征文活动政教处、语文组5、7
6、板报: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班主任
7、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区”5、20
六月:读书活动月
1、读书交流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政教处、语文组6、8
1、毕业典礼、文艺汇演政教处、团委、体育组6、22
3、禁毒日教育活动政教处6、20
4、开展校园之星评比活动政教处、团委6、15
5、板报:品味书香团委6、8
七月
1、做好本学期班主任量化考核,完成“优秀班级”评比
2、暑假活动安排(根据教育局要求)
3、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长白山”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四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很高兴.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师:∵52=25,
∴这个正方形画框的边长应取5 dm.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填表:
正方形面积 1 9 16 36 425
边长 1 3 4 6 25
师: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师: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师:我们一起来做题.
展示课件:
【例】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4964;(3)0.0001.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派一生上黑板板演.
师生共同完成.
解:(1)∵102=100,
∴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
即100=10.
(2)∵(78)2=4964,
∴4964的算术平方根是78,即4964=78.
(3)∵0.012=0.0001,
∴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
即0.0001=0.01.
三、随堂练习
课本第41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同伴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
教师首先利用例子提出问题:请你说出上面等式右边各数的平方根,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加深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初步理解;然后在上面叙述的基础上提出算术平方根概念的符号表示方法,同时用练习巩固所学新知,由量变到质变,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本节内容.
6.1平方根(2)
能用夹值法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会用计算器.
重点
夹值法估计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
难点
夹值法估计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大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运用多媒体,展示课件:
怎样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操作、观察、交流.
二、讲授新课
师:将两个小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几个直角三角形?
生:4个.
师:大正方形的面积多大?
生: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
师: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如何求?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启发,适时点拨.
师生共同归纳: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x2=2,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x=2.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2.
师: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为多少?
生:对角线长为2.
师:很好,2有多大呢?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适时启发,点拨.
师生共同归纳:
∵12=1,22=4,
∴1<2<2.
∵1.42=1.96,1.52=2.25,
∴1.4<2<1.5.
∵1.412=1.9881,1.422=2.0164,
∴1.41<2<1.42.
∵1.4142=1.999396,1.4152=2.002225,
∴1.414<2<1.415.
……
如此进行下去,可以得到2的更精确的近似值.
其实,2=1.4142135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指小数位数无限,且小数部分不循环的小数.
师: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生:能,如:3、5、7等.
师:如何用计算器求出一个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或其近似值).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例2.
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求出引言中的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
学生活动:用计算器小组合作完成.
第一宇宙速度:v1≈7.9×103 m/s;
第二宇宙速度:v2≈1.1×104 m/s.
展示课件:
1.利用计算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 0.0625
0.625
6.25
62.5
625
6250
62500
…
… …
2.用计算器计算3(精确到0.001),并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说出0.03,300,30000的近似值,你能根据3的值说出30是多少吗?
师:你能说出其中的规律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求算术平方根时,被开方数的小数点要两位两位地移动,当被开方数向左(右)每移动两位时,它的算术平方根相应地向左(右)移动一位.
新知应用:
师:我们一起来做题:
展示课件.运用多媒体:
【例】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 cm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00 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她不知能否裁得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解: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x cm,宽为2x cm.
根据边长与面积的关系得
3x•2x=300,
6x2=300,
x2=50,
x=50.
因此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50 cm.
因为50>49,所以50>7.
由上可知350>21,即长方形纸片的长应该大于21 cm.
因为400=20,所以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只有20 cm.这样,长方形纸片的长将大于正方形纸片的边长.
【答】不能同意小明的说法.小丽不能用这块正方形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
三、随堂练习
课本第44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交流.
1.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用计算器求一个正有理数的算术平方根,由于有的同学没有带计算器,所以没有很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2.平方根移动的规律,须让学生通过查表、探索、发现、总结,最好是自己找出其中所蕴含的规律.
6.1平方根(3)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五
【学习目标】
1.知道金国的建立,以及灭亡北宋的史实。
2.知道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难点:如何评价岳飞。
【自主学习】
1.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 统一了女真各部。 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2.1125年,辽被 灭亡。 年,金军攻破开封, 灭亡。
3.1127年, (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 ,史称南宋。
4.南宋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 ”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宋高宗和秦桧向金求和,并以“ ”的罪名杀害岳飞。
5.宋金达成和议, 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对峙局面形成。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合作探究】
1. 岳飞受到后世人民怀念的原因是什么?
2. 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南宋为什么与金议和?和议的内容是什么?议和有什么影响?
【当堂达标】
1.12世纪初,起兵抗辽并在会宁称帝的女真族杰出的首领是(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元昊 d.松赞干布
2.以下政权被金消灭的有( )
①辽 ②北宋 ③西夏 ④南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3.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 ( )
a.宋高宗、宋真宗 b.宋徽宗、宋钦宗
c.宋高宗、宋钦宗 d.宋徽宗、宋高宗
4. 南宋是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江南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朝代。赵构后来被成为( )
a. 宋高宗 b. 宋钦宗 c. 宋真宗 d. 宋神宗
5. 设想南宋初年,你生活在郾城,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
a. 打退辽军的战斗 b. 西夏与宋的边境战斗
c. 女真起兵抗辽的斗争d. 岳飞抗金的战斗
6.油条是我国常见的早点食品之一,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一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一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岳飞b.卫青 c.屈原 d.张骞
7.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 澶渊之盟的签订 b. 金灭辽
c. 宋金达成和议 d. 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卷365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都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2)这个人精忠报国,坚持抗金,宋高宗和秦桧为什么还要“乞令班师”?
(3)材料二中的“十年之功”是指什么?这个人班师回朝后结果怎样?
(4)假如你就是这个人,你会班师回朝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略。
【合作探究】
1. (1)金军南下攻宋,烧杀抢掠,给人民带来灾难。岳飞抗金是正义战争,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受到人民的尊敬。
(2)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屡败金军,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
(3)岳飞抗金战功卓著,却遭投降派的诬陷而被害,更得到人民的深切同情。因此,岳飞受到人民的永久怀念。
2. 背景: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当堂达标】
1.b 2.c 3.b 4. a 5.d 6.a 7.c
8.答案:(1)岳飞。
(2)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会威胁他们的统治。
(3)经过十年抗金斗争,南宋收复了许多失地,抗金斗争顺利发展。被宋高宗解除了兵权,之后被秦桧以所谓“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4)之一:不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了国家、黎民百姓,不能班师,要坚持到底。之二:会的。封建社会,忠君思想突出,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皇帝的命令高于一切。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六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和民族融合的史实,知道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认识元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掌握行省制度及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学习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 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________的。
2.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 。
3.(1)由____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 事务;设 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置________,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 ,负责管辖澎湖和________。
(2)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________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5.(1)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 地区用兵和招降,吐蕃归附后,蒙古统治者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
(2)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________直接统辖。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3)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 区域。
二、合作探究
与前代相比,元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国家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三、练习巩固
1.它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它”是(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2.元朝在中央设立了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这些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
a.行政 军事 监察 b.行政 外交 军事
c.财政 监察 外交 d.财政 军事 监察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清朝的军机处
4.元朝时,专门负责管理藏族地区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5.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在对国家领土测绘过程中,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这表明( )
a.黄岩岛等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b.当时中国元朝的皇帝是成吉思汗
c.蒙古族比汉族强大
d.元代疆域比唐代更加辽阔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的疆域“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朝的版图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大的。元朝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中国台湾等地区亦都处在中央王朝管辖之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元朝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来对西藏、中国台湾进行管辖?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元朝 统一 最大 2.融合 3.(1)中书省 军事 御史台(2)行省 4.(1)澎湖巡检司 琉球(2)中国台湾 5.(1)西藏(2)宣政院(3)地方行政
二、西藏正式成为元朝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1.d 2.a 3.c 4.c 5.a
6.(1)行省制度。元朝的疆域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2)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七
一、依据课标学情,深入分析教材内容
本课的课程内容为知道元代通过宣政院来管辖西藏,进而了解西藏在元代时正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依据该课标内容,本课在教学设计时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拓展。通过识读《元朝疆域图(1330年)》,让学生知道元朝辽阔的疆域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并在了解行省制度的深远影响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教学主线:让学生知道西藏在通过宣政院管辖后,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元朝设立的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中国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通过对这些史实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此来拓宽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为他们后续的历史学习服务。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六课。在衔接第五课的基础上,本节课主要讲述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治理,推行了行省制度,全国分设10个行省;对边疆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治理,设宣政院管辖西藏。通过一系列有建树的行政措施,巩固了统一,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管理如此广大疆域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次尝试,对后代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本课为后面几课的讲述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在单元中的位置也至关重要。
但由于本课讲述的是元朝的统治,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其内容也比较枯燥;相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经过了一个多学期历史的学习,学生对史料的分析能力和对历史图片的识读能力也有所提高,加上行省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学生可通过寻找家乡现在行省名称和建制与元朝所属行省的关系来提高对本课的认识,为重、难点的突破奠定基础。
二、紧扣教学重点,设计学生活动
“元朝的疆域”一目,教材是从元朝疆域范围、元朝疆域很辽阔两个方面来展开叙述的,对该子目的了解主要是为后两个子目的学习服务的。
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关于行省制度这一部分,要强调两个方面。第一,元朝行省设置。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十个行省,由中书省派省臣到各地方行省执政。在这十大行政区域之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地区。第二,行省设置的作用。设计时只有通过对行省官员行使权力的解读,来说明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加强了统治。
另外,“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一目,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该子目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策略——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在最初的设计中想到要运用一些图像或视频资料切入,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单就元朝统治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影像资料很少,其中就本课对元朝总体评价的有价值的资料就更少了,于是就想到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的办法来加以概括。后来在翻阅姚大力教授的《追寻“我们”的根源》一书后找到了灵感。遂把他对于元朝统治的经典评价加以归纳,开篇直接引入,并设问:为什么姚教授会对元朝给予这样的评价呢?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究竟有何无法抹杀的贡献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对元朝的整体感知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2.在设计“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知晓元朝疆域范围,特别是让学生知道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中国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元朝版图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并通过元朝疆域与唐朝疆域的对比,让学生明白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关于民族交融的理解,在最初的设计中,把它和后面的第三子目进行了融合,后发现,这样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逻辑问题,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又进行了调整,从编者的设计意图出发,理解到在元朝,除了辽阔的疆域外,更多的民族也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之后才有了对这些地区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这样做既顺应了教材原有的体系,也符合对知识整体建构的规律。
3.关于行省制度的设计,在设计前,首先得认识到行省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行政制度。要把它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加以理解。首先关于元朝的中央机构,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白以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为核心的元朝官僚机构不仅汉式特色明显,而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特征也很明显,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来完成。其次在对地方行省制度的解读上,通过史料研读、图片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基本线索,让学生明白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并通过对地方史的解读,更好地加深学生对行省制度的理解。
4.在第三子目,据教材编写体系理解,那就是在不设行省的区域,元朝也因地制宜的进行了很好地管理。根据课标要求,在设计本子目时,教师重点以西藏和中国台湾地区为例,让学生在理清相关史实的基础上,明白西藏和中国台湾地区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些妄图分裂祖国领土的行径都是不能得逞的,必将遭到失败。然后分别以东北、西北、西南等其它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为例,重点解释“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
三、挖掘教材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一)加强对地图的研究,建立历史空间概念
在本课的设计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元朝疆域图(1330年)》,以该图贯穿始终。如在设计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话的理解,设计中把元朝和唐朝的疆域图加以对比呈现,通过寻找其中的区别,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元朝疆域的辽阔。另外关于民族交融这一内容,通过地理区域和动向图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除了辽阔的疆域外,更多的民族也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这一概念。
此外,在讲解“行省制度”时,教师也紧紧围绕该图展开教学。通过寻找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的十个行省及元朝地图与现行中国行政区划分图的区别,帮助学生在掌握具体史实的基础上,更好地建立历史空间概念。
最后,在讲解“因地制宜”这一管理方式时,同样也引用了该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以上地区的管理与其他大部分地区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元朝因地制宜管理边疆地区的方式,使学生的历史空间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引用相关史料,适时进行释疑解惑
对某些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的理解,如缺少相关史料的补充和解释,显然是不足的。如在讲“元朝的疆域”一目时,除了引入地图外,还适时引用了明代宋濂在《元史》卷五十八《地理志》一中的一段描述。把两者结合在一起,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理解,正确描述出元朝的疆域范围,这比起简单的读、讲印象更为深刻,也更便利于理解。
元朝的“行省制度”一目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要理清该制度,首先得理解元朝的中央机构。关于这一内容,教材有明确的文字表述,但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单纯的读背显然是行不通的。设计时,教师除了精心制作“元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以框架体系的形式进行呈现,并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归纳概括、理解填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增强他们对教材体系的掌握和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外,适时补充一些史料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关于中书省和行省之间的关系以及行省官员的权力的说明在教材中没有非常直接的呈现。而这一内容的掌握对理解行省制度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设计时教师及时引用了韦庆远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和《元史·百官志》中的一段话进行释疑和解惑,帮助学生掌握行省制度的内涵,为突破难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关于对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及对中国台湾地区管辖的过程的理解,也是通过一些史料的引用来加以说明的,但如能对以上这些史料的选择上再多一些甄别和删选,可能会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投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啮(niè)溯(sù)欤(yù)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语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三、正课
1.交流作家作品资料。
作者纪的,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部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遗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上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选自《阅微草堂笔》,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料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2.朗读课文。
3.就课文不理解的词语质疑。现在小组内质疑小组不有解决的交全班讨论。
四、课堂小结
1.古今异义
井:古义: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今义:并列
阅:古义:代词这是非木柿
今义:阅读
是:古义:经历阅十余
今义:判断词是
盖:古义:发语词盖石性坚重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但:古义:只但矢其一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2.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去
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
橘生于淮南则为橘是
为其来也在
3.词性活用棹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4.汉字能假同“癫”,疯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第三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内容。
2.思考文中寻找石兽的几种方法,有条件的同学制作相关演示课件。
3.就课文不理解出质疑。
二、导语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质疑: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3.质疑: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一些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
讨论并归纳:
(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支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有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溃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头一磁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物,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到地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能够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4.质疑: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头埋在沙里只能越埋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支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5.质疑: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方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第一种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第三种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备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6.质疑: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
四、课堂小结
通过寻找倒塌的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保事都不能根据主凤推理,实践出真知。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九
一、学习目标:
1.概括唐朝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和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3.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4.掌握唐朝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了解唐朝的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及其代表作。
二、重点:
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三、难点:
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盛唐气象》,引入课题。学生看视频,初步感知唐朝的繁荣与开放。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经济的繁荣
(1)学习农业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课本说出农业发展的表现
(2)重点让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新式农具:曲辕犁和筒车。播放视频观看。
学生看视频,了解新式农具的特点。直观,容易记忆
(3)材料研读: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学生探讨后回答问题
(4)学习手工业的发展。说出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5)展示丝织业的图片并讲解。并进行材料研读,回答问题
(6)展示陶瓷器的图片并讲解。重点介绍唐三彩:唐三彩的制作是在白底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青三色加以装饰,烧成色彩鲜艳的三彩陶器。其造型美观大方,是艺术的珍品。
(7)学习商业的发展,重点介绍大都市长安。根据课本介绍说说长安城的布局?
4.学习第二部分:民族交往与交融
(1)介绍唐与突厥的关系:
(2)介绍吐蕃的统一。
(3)说出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唐太宗如何对待松赞干布的求亲?出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画像。
(4)播放视频《文成公主入藏》。
(5)根据视频回答: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去了什么?唐蕃和亲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6)阅读相关史实: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7)研读材料回答问题:
(8)学习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9)读唐太宗的话:“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回答相关问题。
5.学习第三部分:开放的社会风气。
(1)根据课本内容,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2)展示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的图片。
6.学习第四部分:多彩的文学艺术。
(1)学习唐朝的诗歌。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填空回答。
(2)学习唐朝的书法。重点讲解颜真卿和欧阳询。
(3)学习唐朝的绘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回答唐朝的著名的画家代表及其代表作。
(4)合作探究:结合材料,唐朝开创盛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7.巩固提升。
绩优学案知识巩固
五、课堂小结:
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初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国家轻摇赋税的基本国策,使得唐朝前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发挥聪明才智改进劳动工具,使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五、板书: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与突厥的关系
2.文成公主入藏
3.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唐诗
2.书法
3.绘画
六、课堂小结:
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初唐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国家轻摇赋税的基本国策,使得唐朝前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发挥聪明才智改进劳动工具,使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十
1.明白作文选材的内容:“我”的真实生活,“我”的真切体验。
2.掌握作文选材的方法:小角度、围绕中心、真实新意。
3.在课堂实践中变“学得”为“习得” ,增强写作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和选材的能力。
1.根据学生在选材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2.通过对作文的选材训练,提升学生作文选材的能力。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佳作示范
1课时
文章是由材料组成的,没有材料,就等于没有砌墙的泥沙。大家平时写作后,老师常常会评论同学们的文章说:“立意不高”“偏题了”“材料与中心不符”等。同学们拿到一个作文题,也常感到不知该确定什么中心,选择什么材料。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怎样选材”的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以《我的一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1.立意与选材的含义及关系。
(1)何谓立意?
人们常说“文以意为主”“文以载道”,这一“意”或“道”就是文章中心。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凡是好文章,无一不是在立意上下功夫的。因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如文章的灵魂,它统领全文,贯串首尾。
(2)何谓选材?
选材,就是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中心。
文章是通过材料来立意的,材料要为中心服务。如果所选材料不能表现中心,也就是立意不正确,不管它如何精彩,写成的文章最终只能是一篇各种材料的大杂烩。
(3)两者关系。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而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两者是灵魂与骨肉的关系,互相依存,密不可分。
2.引导学生掌握作文对“选材”的具体要求,引起学生对选材的高度重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材料去体现,也是镜中月,水中花,是虚的。
(1)生活中的材料很多,要围绕中心进行选择,确定好详略。根据教材98页《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判断详略及其好处。
(2)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
学生结合自己选材的实际,分析选材失误的原因,然后同桌交流,最后请学生小结。
选材失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司空见惯。表现在材料陈旧,无法吸引读者。二是毫无新意。有的材料用的人多了,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三是简单模仿。一味模仿,进入抄袭的误区。
我的一天
盼望着,盼望着,期盼已久的暑假终于到来啦。(运用反复的修辞,表现了对暑假的急切盼望之情。)
我心中满怀着对暑期的美好憧憬,展开了一连串的遐想:在家补习?去旅游?学习家务?待在小窝里写作业,看看书?不管怎样,我都感觉这样的假期生活很充实。(一系列的设想真实自然,语言简洁,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心理。)
已经是放假的第8天啦,要是就这样待在家里,没病都会憋出病来,妈妈说再不出去呼吸下外面的空气,恐怕都不知道外面变成什么样啦。可是我想:出去有什么好玩的呢?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妈妈说了句:“有空也该到爷爷奶奶家逛逛,知道不?”听了妈妈的话,于是乎,我马上整理好东西,带上作业,去了爷爷奶奶家。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头晕乎乎的,有种想睡觉的欲望,但一想到爷爷奶奶正等着我呢,便立马振作精神,下了车,背上书包,奔向我的目的地。
到了爷爷奶奶家,奶奶看见我心花怒放,问这问那,让我应接不暇。(略写,为引出下文田里的爷爷做铺垫。)我发现爷爷竟然不在,便问奶奶:“奶奶,爷爷呢?”奶奶笑着回答道:“哦,他啊,田里种菜呢,要不你去看看?”听此言,我便跑到爷爷的田里,站在田垄边上看见爷爷正在田里除草、施肥。在这么炎热的天气下,爷爷戴着一顶大草帽,在田里辛勤耕耘。看着那高瘦却不壮实的背影,我心中泛起一层酸涩涟漪。我大喊了一声:“爷爷!”爷爷似乎没听见,于是我走到他的身旁。爷爷看见我,吓了一跳,和蔼地说道:“乖孙女,怎么想来看爷爷了?”我说:“想你们啦!”说着说着,便在爷爷的田里嬉闹起来:捉蝴蝶,抓青蛙,玩蝌蚪……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爷爷看着我的目光漾满了慈爱。愉快的时光总是消逝得如此快,一天就这样结束了。(此处详写,突出了两代人在一起享受的无可比拟的快乐。)真想赖在爷爷奶奶家不回去啦,虽然今天的作业没动一个字。最终爸爸还是要接我回去,拗不过爸爸,我只好依依不舍地跟爷爷奶奶告别了。(略写恋恋不舍地离开,突出了和亲人团聚的快乐之短暂。)
这是多么快乐幸福的一天啊,至少在我心中是如此美好。这一天的一切将化为一颗闪亮的星定格在我的记忆长河中。(点明主题,运用比喻抒发了对这一天的难忘之情。)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十一
1、计划课时:1课时
2、课前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是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的顺序:隋朝的建立;隋灭陈,统一天下;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因暴政二代而亡。
传统的问题引导式授课的流程:第一隋朝是怎么建立的?第二,为什么隋朝能灭掉陈朝,一统天下?第三,隋朝统一以后是如何巩固统治的?有什么表现?第四,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经过、影响?隋朝大运河“一个中心两个起止点4段通5河”分别是指?第五、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方式和弊端?隋朝是怎么样解决这个弊端?科举制创立带来的影响?第六,为什么隋朝会二代而亡?主要原因是什么?隋朝灭亡的经过?第七,对比隋朝前后两代皇帝的治国表现,有什么经验教训?
3、历史漫画制作构想
如果引入历史漫画教学的话,需要为隋文帝杨坚、陈后主和隋炀帝杨广设计q版的形象。第一组漫画就是外戚杨坚的踢走北周小皇帝夺权建隋。
第2组漫画就是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被杨广带兵攻破都城,避难逃到废井后被俘的故事。由第2组漫画引出“隋朝灭陈统一天下的原因”这一问题。
第3组漫画就是开皇之治的成因和表现。隋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这可以通过一幅组合的漫画图来表现。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可以出示三省6部制这幅图。这些措施所带来的影响和表现,可以通过两幅对比性的漫画来表述,左侧是隋朝之前民不聊生的漫画,右侧是隋朝统一后经济繁荣,国家粮仓堆满粮食的漫画。
第4组漫画就是大运河的开通。图一在大运河地图配画民夫挖河道,旁边加民役数量。图二在大运河地图配隋朝漕运和水上商贸运输数据。图三是隋炀帝坐龙舟出游扬州。引出修大运河利弊讨论。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及历史漫画制作构想(胡马依风)
第5组漫画科举制前后的选官标准对比。设计张有才和李富贵2个q版人物,引出话题。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及历史漫画制作构想(胡马依风)
第6组漫画隋朝会二代而亡。图一是大兴土木组图,图二是三征高丽组图,图三是隋炀帝出巡图,图四是隋炀帝被部将勒死图。
第7组漫画隋朝前后两代皇帝的治国表现对比。用2个q版人物做的图表。
4、初步预计制作所需时间:起码15-20个工作小时,大概需时10天。
5、历史漫画制作选材原则:符合史实,结合历史材料,为历史材料的解读服务。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了解女真的兴起和女真的统一;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金灭辽
和北宋;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宋金议和。通过对金与辽、金与宋关系
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
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
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岳飞事迹的了解,感受他身上所体现的崇髙爱国热情和高尚
的个人品质,学习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营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各民族
在不断的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融合,促进了他们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岳飞抗金、如何正确看待宋金对峙
教学难点金对辽战争前后性质的变化及如何正确看待宋金对峙。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金、南宁、西夏对峙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课件播放《满江红》的朗诵音频,展示《满江红》全文,提
问:同学们从这首词中能够感受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岳飞为什么会有
这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教师过渡,导人新课:同学们都很好的从朗诵中感受到了
岳飞对敌人的痛恨和收复河山的决心,那么《满江红》中提到的作战双方
是谁呢?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南宋和金。
三、讲授新课
三、讲授新课
(一)女真族的崛起
1.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结合p37图片《女真人像》和《相关史事》了解女真人的生产和生活
情况。
2. 辽宋时期,女真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3.当时女真族有很多部落,其中的完颜部落逐渐兼并了许多部落。
11世纪末,完颜部落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族各部的统一。从
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12世纪初期,完颜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
打得节节败退。
4.1115年,完颜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
祖。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
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5.小结女真勃兴的过程:生产发展—统一►抗辽—建立政权。
(二)金灭辽及北宋
1.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
能,人民不断起义。当金军攻占了辽的一些地区后,北宋朝廷想借金的势
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遣使与金联系,双方订立盟约,相约夹攻
辽朝。
2.北宋出兵伐辽,被辽军打得大败。而金军却势如破竹,相继攻占辽
的都城和许多地区。1125年,辽被金灭亡。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本p39《金、南宋、西夏对峙图》,讲述金灭辽的
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曾不可一世的辽为何会
走向灭亡?从辽的兴亡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始终保持
奋发向上的精神。
3.金在与北宋联兵攻辽的过程中,看到了北宋政治上的腐败和军事
上的无能,于是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4.面对金军的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
1127年,金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5.当辽、北宋的统治日趋腐朽时,生机勃勃的女真族是怎样以摧枯拉
朽之势,灭掉不可一世的辽,转瞬又灭了北宋。
(1)讨论:女真抗辽与金进攻辽、进攻北宋的战争性质是否一样?为
什么?请结合史实说明。
提示学生从目的、人民的态度得出女真抗辽是正义战争,女真攻辽、
攻北宋是非正义战争。
强调宋金战争、辽金战争属于民族间的战争,如兄弟打架一般,不同
于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
(2)引导学生小结:何为正义战争?何为非正义战争?
为反抗民族压迫、奴役、掠夺,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要求的民族战
争 正义、进步战争;凡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对其他民族进行奴役与掠
夺、阻碍社会发展、违背人民利益的战争——非正义、反动战争。
(三)南宋的偏安
1.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
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
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3.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
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
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岳飞。
4. (1)教师提出问题: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后回答。
教师归纳:岳飞抗金是正义的,得到人民和北方义军的支持;岳飞的
军事指挥才能;岳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2)教师提供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宋高宗和秦桧要杀害岳飞?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归纳:宋高宗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不希望人民武装在战争中发
展,同时担心岳飞拥兵自重,不如趁着南宋胜利和金人讲和。秦桧担心岳
飞继续胜利,使得抵抗派得势,自己地位不保,想杀掉岳飞得金人欢心„
5.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
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1)对宋金议和,可利用地图让学生明确双方划定的分界线,古代历
史上大多数南北分裂以淮河为界。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对峙”是什么意
思?就是并存相对而立之意,双方敌对状态并未解除,只是没有大的战
争,反映了宋金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2)从和议的内容来看,和议是平等的吗?和议对宋而言,意味着什
么?
(屈辱:称臣、献金、割地)虽然在绍兴和议中宋很屈辱,但却换来了
和平,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消极影响是加重了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6.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
南一隅。
四、课堂小结
金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他们在反抗压迫中
强大,建立了政权,推翻辽朝。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导致北宋的灭亡,
也即靖康之耻。南宋建立后,在抗金的过程中,涌现出以岳飞为代表的一
大批抗金名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绍兴和议,是建
立在南宋屈辱基础上的和议,但是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的和
平局面。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1.女真族的崛起: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2.金灭辽及北宋:1115年,金灭辽;1125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
3.南宋的偏安:赵构建立南宋;岳飞抗金;宋金和议——计砝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提高识图能力。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一、情景诱导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多媒体投影汕头大桥的图片、围棋的棋盘),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线,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围棋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的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本节我们一起来学习相交线所成的角及
它们的关系。
教师板书:5.1.1相交线
教师出示一块纸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纸过程,提出问题:剪纸时,用力握紧把手, 把手
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剪刀刃也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探究指导
探究提纲(请同学们利用8分钟时间自学课本第2页至第3页练习以前的部分,并完成探究提纲)
1、请你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2、你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发现“相邻”关系的两角_____,“对顶”关系的两角_______。请同桌比赛说说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并快速写下来。
3、对顶角有何性质?并用一句话叙述。
4、对顶角性质证明:(学生独立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已知:
求证: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汇报。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评价,完善。
3、教师画龙点睛地强调。
四、变式练习
(一、二、三题口答,四题先让学生做,教师巡回指导,然后让有一定问题的学生汇报展示,发动其他学生评价完善,教师情调关键地方,总结思想方法)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十四
一、元朝的疆域元朝的疆域
1.元朝的基本情况: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元朝疆域与汉唐时期有哪些拓展: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和东北广大地区,中国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二、行省制度
1.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1)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目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情况,彩玉因地制宜的方式。
(一)中国台湾
(1)措施: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2)影响: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中国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二)西藏
(1)措施: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
(2)影响: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拓展:
1.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2.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证券病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个朝代保持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地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十五
七年级学生在对本章学习的基础上,对实数知识点有了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的欲望。所以本节课是以中考考点作为切入口进行的复习。七年级学生好动、好表现、爱发表见解,易对事物产生兴趣,但是情绪、情感及意志能力不稳定,易产生受挫心理。对知识点的认识依然是感性认识占据主要认识方式。所以教学时应注意采用较为生动、易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进行转变,多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实数章节知识点,熟练实数章节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维导图对实数章节知识点进行网络状构建,梳理知识点; (2)通过典例解析的学习总结解题过程中的思路方法与技巧,体会数学方法和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解题能力; (3)通过“当堂训练,能力提升”巩固知识点,体会数学方法与技巧,逐步学会将数学思想应用于解题过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互动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氛围;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在学习中学会协作,在协作中快乐学习。
本章重点:无理数、实数概念、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
念及求法,它们是理解立方根、实数概念及运算的基础。
本章难点:平方根、实数的概念,算术平方根双重非负性的理解应用
及算术平方根性质的应用。
课时:第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 微课学习,对本章学习过的主要内容进行网状构建,梳理知识点,提高复习积极性二、 从知识梳理中提炼本章重难点,明确复习目标 1、 实数、无理数概念及实数分类; 2、 平方根、立方根概念、及性质; 3、 开平方、立方运算; 4、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表示; 5、 算术平方根非负性的应用; 6、
∣a∣的化简。
三、通过典例分析讲解过程复习基础知识点,并归纳解题技巧、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考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请读出这两个式子,并求出它们的结果。 (1)
(2)
(3) 的平方根是
考点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1) 分别说出式子
、
有意义时, x的取值范围
(2)若a、b两数满足+=0,则 =
解析:(1)根据平方根性质,被开方的数需是非负数可得:
x≥0; x≥-1;
(2)根据算术平方根的结果具有非负性可得:
∵
≥0,
≥0 且
+
=0
∴ a =2 b=-3
=
=1
考点3、利用平方根、立方根定义解方程 3、解方程。 (1)4
-16=0 (2)4
-16=0
考点4、无理数的估算 无理数
在 与 这两个连续整数之间。
解析:方法一:借助数轴,数形结合
方法二∵2 ²=4 3 ²=9 (
)²=5
而 4 <5<9
∴在2与3这两个连续整数之间。
考点5、∣a∣ 的化简
5、化简∣3.14-∣
总结做题技巧:∣小-大∣=大-小 ;∣大-小∣=大-小
-1 0 1 2 3
三、
归纳解题技巧和数学思想与方法
思路与技巧
数学方法 整体思想 1、对于∣a∣的化简: ∣大-小∣=大-小 ∣小-大∣=大-小
2、结果具有非负性的三类运算:
( )²、
∣ ∣
3、从形式上来辨认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含开不尽方的式子、 含的式子 无理数 估算法
从特殊 到一般
整体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方程思想 类比思想
四、基础训练 1. 在实数
,
,,
,
,,中,无理数
的个数是 个. a. 1 b. 2
c. 3
d. 4
2.
的立方根是______ .
3. 若∣x-1∣=5, 则x= . 4. 若
,则
______ .
5. 已知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
6. 计算:
解方程:.
六、能力提升 7.观察下列各式:
,,,请你找出其
中规律,并将第个等式写出来______ .
8.如图,数轴上表示1、
的对应点分别为点a、点若点a是bc的中点,则点
c所表示的数为( )
b.
c. d.
七、小结
学习小贴士:学会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总结解题思路与技巧、体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提高能力;学会合作交流,愉快学习。 八、板书设计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十六
一、目标与要求
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三、难点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知识框架
五、知识点、概念总结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
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10.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14.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15.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6.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7.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8.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9.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0.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1.命题的扩展
三种命题
(1)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外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外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1)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否命题相互逆否,逆命题与逆否命题互否,逆否命题与否命题互逆。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命题之间的关系
(1)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3)命题的分类:
a:原命题:一个命题的本身称之为原命题,如:若x>1,则f(x)=(x-1)2单调递增。
b:逆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的新命题,如:若f(x)=(x-1)2单调递增,则x>1.
c: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但不改变条件和结论的顺序,
如:若x小于1,则f(x)=(x-1)2不单调递增。
d:逆否命题:将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颠倒,然后再将条件和结论全否定的新命题,
如:若f(x)=(x-1)2不单调递增,则x小于1.
(4)命题的否定
命题的否定是只将命题的结论否定的新命题,这与否命题不同。
(5)4种命题及命题的否定的真假性关系
原命题和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和逆命题等价,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性相反。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若p,则q”为真命题,叫做由p推出q,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若p,则q”为假命题,叫做由p推不出q,记作p≠>q,并且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或p是q的非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或q是p的非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如果既有p=>q,又有q=>p,就记作p<=>q,并且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或q是p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十七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
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其中代表:越窑、邢窑、唐三彩。
(3)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
1.史料解读。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乌廷玉《隋唐史话》
2.教师讲述:吐蕃族的基本概况。
(吐蕃族生活在青藏高原,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3.读图并结合教材,要求学生概括松赞干布的情况。
答案提示: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他还仰慕中原文化。
4.读材料三和课本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文成公主远嫁的情况及其影响。
答案提示:(1)情况: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2)影响: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读教材,老师引导学生概述唐朝民族政策和民族交融的表现。
答案提示:(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表现:①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②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③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密切。④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目标导学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图片展示。
2.提出问题: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说说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答案提示: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目标导学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展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画像。
2.分组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主要描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提示:(1)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2)杜甫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3)白居易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忆昔》
材料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学生分组朗诵材料中的诗句并讨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有哪些特点。
答案提示:(1)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2)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3)白居易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5.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 代表作 作品特点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 《金刚经碑》 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 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了解了唐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学习了唐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尤其是与吐蕃的关系,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还了解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
唐朝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的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起引导作用,在学生提问、回答过程中,适时、合理引导。
七年级下德育工作计划人教版 七年级德育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篇十八
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 工程, 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 面, 渗透在智育、 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 与其它各育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学期以学校发展为主题,围绕学校德育工作安排,根据我班学生情况和特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任务,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树立团结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加强班级管理,推进班级建设。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 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为使他们成 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
班级德育工作主要是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 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 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的教育。
三、实施途径:
班级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 校外各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主要途径 如下:各科教育;校级、班级教育和各种教育活动;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活动。
四、教育原则: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加强针对性;坚持正面教育;提高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相结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 结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五、具体措施:
1、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做好登记和记录。严格执行学校和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及学生操行评定制度。树立正面典型,发掘后进生中的 闪光点。以优促良,以优带后;以人促人,以人育人。使学生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2、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好主题班会,及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之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生活作风。
3、关心和爱护学生,耐心细致地作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顾虑,使其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全身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同时在学生中广泛的开展互帮 互助活动,使全体学生特别是留守孩子感受到有如家庭般的温暖,令其开心的学习,愉快的生活。
4、进行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规范教育,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以落实学生个人量化积分为主线,以德育系列化活动和“班级十最”等评比表彰机制为动力,扎扎实实地搞好德育工作。
6、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开展读书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比赛等,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 六、学生品德评定: 品德评定是德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操行评定应根据、 《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经过学生个人、集体和 教师评定,最后由班主任写出评语,记入学生成绩册,通知学生和家 长。严格执行以上工作计划,以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