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学情现状分析 高三学生语文学情分析表(学生用(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学情现状分析 高三学生语文学情分析表(学生用篇一
高尔基说:“爱书吧,书会给你知识!”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1]可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使之受到思想教育与熏陶。同时,阅读还能促进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放弃了课外阅读。为弄清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进行了实际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以期对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能有所帮助。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我们随机选取我校初一、初二、初三的十六个班级共745名学生,其中初一学生283名(占37.99%),初二学生230名(占30.87%),初三学生232名(占31.14%);男生371名(占49.80%),女生374名(占50.20%)。采用问卷调查,共13项内容,其中9项与学生直接关系,4项为背景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⒈初中生喜欢参加的课外活动的顺序
在调查中,当问及“课外你喜欢干什么”时,被调查的学生总的选择顺序是
看 电 视 235人 31.54%
运 动 180人 24.16%
阅 读 146人 19.60%
玩 电 脑 或 上 网 102人 13.69%
其 他 82人 11.01%
其中性别存在着差异。女生的选择顺序是:“看电视”(40.37%),“阅读”(22.88%),“运动”(13.37%),其他(12.03%),“玩电脑或上网”(5.35%);男生的选择顺序是:“运动”(35.04%),“看电视”(22.64%),“玩电脑或上网”(22.10%),“阅读”(10.24%),其他(9.97%)。同时还存在着年级差异,且差异显著。
⒉对课外阅读必要性的认识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课外阅读有必要吗”时,认为
非 常 必 要 206人 27.65%
有 必 要 453人 60.81%
无 所 谓 86人 11.54%
其中性别、年级都存在差异。16.44%的男生认为“无所谓”,女生只有5.68%认为“无所谓”,二者差异非常显著;初一只有5.65%学生认为“无所谓”,且性别差异不大,初二年级有12.017%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男生为19.83%,女生为4.39%,差异非常显著,初三有18.10%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男生为26.79%,女生为10.00%,二者差异也非常显著。
⒊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平时是否喜欢阅读课外书”时,认为
喜 欢 236人 31.68%
较 喜 欢 217人 29.13%
有 点 喜 欢 258人 34.64%
不 喜 欢 34人 4.56%
⒋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平时阅读哪类课外书籍”时,阅读
文 学 名 著 227人 30.47%
报 纸 杂 志 184人 24.70%
卡通漫画武侠小说 156人 20.94%
科 技 知 识 类 153人 20.54%
教 材 辅 导 读 物 25人 3.36%
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时,认为是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237人 31.81%
追 求 故 事 情 节 111人 14.90%
增 加 知 识 227人 30.47%
娱乐消遣调节精神 147人 19.73%
漫 无 目 的 23人 3.09%
⒍初中生每天的平均阅读时间和看电视时间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每天的平均阅读时间”、“你每天的平均看电视的时间”时,分别为:
每天平均时间 阅 读 看 电 视
两小时以上 121人 16.24% 154人 20.67%,
一小时左右 352人 47.25% 270人 36.24%
半小时左右 226人 30.34% 176人 23.62%
几乎没有 46人 6.17% 142人 19.06%
⒎初中生的阅读方式
在调查中,当问及“在阅读过程中,你常常怎么做”时,
读 后 仔 细 思 考 303人 40.67%
仅 仅 看 个 大 概 300人 40.27%
作读书笔记、摘抄 130人 17.45%
背 诵 11人 1.48%
⒏初中生课外阅读中最大的困难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在课外阅读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认为
作业太多没时间和精力 370人 49.66%
没 有 合 适 的 书 157人 21.07%
没 有 兴 趣 79人 10.62%
家 长 不 支 持 56人 7.52%
教 师 不 提 倡 10人 1.34%
其 他 73人 9.80%
⒐阅读新大纲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阅读过下面列举的书有哪些”时,读过
《西 游 记》 647人 86.85% 《童 年》 252人 33.83%
《水 浒》 462人 62.01% 《鲁滨逊漂流记》 230人 30.8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22人 56.64% 《繁 星春 水》 101人 13.56%
《骆 驼 祥 子》 319人 42.82% 《格列佛游记》 97人 13.02%
《朝 花 夕 拾》 306人 41.07% 《名 人 传》 29人 3.89%
⒑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的书籍的来源”时,
自 己 购 买 441人 59.19%
借 阅 201人 26.98%
父 母 选 购 65人 8.72%
订 阅 28人 3.76%
教 师 指 定 10人 1.34%
⒒家庭的藏书量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家现在有多少藏书”时,发现学生家中藏书
100本以上 51人 6.85%
50-100本 116人 15.57%
10-50 本 395人 53.02%
1-10 本 183人 24.56%
⒓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的家长是否同意你阅读课外书籍”时,认为家长
鼓 励 课 外 阅 读 256人 34.36%
只同意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 346人 46.44%
不 过 问 100人 13.42%
反 对 课 外 阅 读 43人 5.77%
⒔家长平时阅读情况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的家长平时是否喜欢看书”时,认为家长
很 喜 欢 看 书 80人 10.74%
经 常 看 书 119人 15.97%
有 时 看 点 324人 43.49%
很 少 看 129人 17.32%
几 乎 不 看 93人 12.48%
四、总结
⒈认识与行动上的反差及其原因
尽管初中生都意识到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课外真正经常阅读的学生只占其中的19.60%,表示喜欢阅读的也只有31.68%。可见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把没有搞好课外阅读的原因归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北京语文特级教师吴昌顺指出,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课程非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多,这一代学生虽然读书很苦,但阅读量小、知识面窄、选择能力差。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放弃了课外阅读。
但从另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0.67%的学生每天平均看电视时间在两小时以上,有59.86%的学生每天平均看电视时间在一小时到半小时之间,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看电视上花了不少时间。
第二,没有合适的书籍可看。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学校、社会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调查发现,有2.11%的家庭,学生除了教材以外再也找不到一本可读的书;二是学生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这与缺乏家长和教师的一定指导有关,致使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读的书。
第三,怕影响学习。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者仅占1/3,这种支持又往往是有条件,或者说是有选择的支持,只允许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如教材辅导读物等。真正以增强学生的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家长是很少的。
第四,没有兴趣。这一点主要是教师与家长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书籍。比较多的学生家中藏书数量不多,藏书又都是些通俗读物及杂志,有中外名著的寥寥无几。家中藏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适合学生阅读,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我们认为观念的问题可以更改,但学生兴趣的培养却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需要长期不懈的培养。必须认识到,是否有阅读兴趣是能否坚持课外阅读的一个关键。
⒉初中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调查发现,初中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占93.83%。部分学生在阅读中还作读书笔记、摘抄,有的还背诵;读后仔细思考。同时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课外阅读,不同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各科学习,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丰富了课余的生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学生阅读“仅仅看个大概”,从某种角度说,课外阅读是图消遣,寻开心。
⒊文学名著阅读亟需加强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虽然调查中显示阅读文学名著的比例在课外阅读内容中为最高,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年级的增高,对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的认识反而有所降低,并体现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调查发现,阅读新大纲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人均阅读3.9部,初一4.1部,初二3.8部,初三3.7部;初三男生3.3部,初二男生3.9部,初一男生4.0部;初三女生4.1部,初二女生3.7部,初一女生4.1部。三个年级的女生阅读名著的比例都高于阅读卡通漫画武侠小说,而男生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且随年级上升比例不断升高。如初三男生阅读名著的比例为18.75%,阅读卡通漫画武侠小说的比例达32.14%。这些都应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而予以加强引导。
五、建议
⒈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取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补充、继续和发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刘勰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强调多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的私塾教学就是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四书五经,然后才由塾师开讲,解惑答疑。课外阅读不仅是人在学生时代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人的一生所必需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内知识永远无法满足人们工作的需要,人们必须从瞬息万变的信息中去收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无法做到的。另外,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初中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视野狭窄,知识贫乏,课余生活枯燥,致使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加强课外阅读可克服此弊端。因此,教师和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不能仅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当前,许多家长禁止学生看与功课无关的书,害怕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是非常有害的。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认识到,加强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可以激发学习举开阔视野,并且还能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假如学生一生都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那么他将终身受益。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⒉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学生能否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
⑴我们建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孩子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研究证实,家庭中有相当数量的阅读书籍与儿童阅读能力有直接关系。家中阅读材料较多是儿童较早获得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的阅读行为及态度对孩子有榜样与激励作用,影响孩子的成就定向。调查发现,阅读新大纲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父母“很喜欢或经常看书”者,人均阅读4.4部,而父母“很少或几乎不看书”者,人均阅读3.5部,不同性别、年级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况。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他们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到阅读的重要并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参与阅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阅读行为,可以与父母沟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提高阅读效果。有关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读给孩子听以及给孩子提供阅读材料都影响孩子阅读能力提高。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书籍。家长切忌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允许孩子有自由选择读物的权利。许多家长往往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希望孩子能读那些他们认为有价值并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像名著名篇、优秀作品等等。然而,孩子往往更喜欢那些童话、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漫画等比较有趣、神奇的书籍。所以,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培养其兴趣为先导。
⑵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列举著名文学家、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介绍一些名著梗概;让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安排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㈠竞赛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内容;㈡涉猎的面要广;㈢比赛的形式多样化。如初一阶段故事大王比赛,初二时候名人事迹介绍,初三年级热门热点问题讨论等。为学生搭设舞台,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调动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第三,给学生创造一个阅读气氛也是必要的。一般初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是较差,如果学校支持全校师生阅读行为,经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并予以奖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提高,阅读能力也会提高。
⒊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
⑴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汉代史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善读,关键是善于选择读物。第一,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初中语文课文的许多篇目都选自中外名著,可结合课文内容推荐给学生阅读。有的是长篇节选,窥见一斑,未见全豹。教师在上好课内教材后,引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第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围绕一定的阅读目标,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列出本学期或本学年学生要读的书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童话、寓言、传奇、故事,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调动家长支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学校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指导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使家长明确选择课外读物的原则。选择的读物,内容要丰富多彩,表达的思想要积极、健康,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⑵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一,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遇到难度较大的读物,应鼓励学生精读努力学会课内学过的读、划、查等方法,“熟读深思”,必见效果。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知识的目的。鲁迅先生说,在“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第二,作读书笔记。古人说“读书得间”,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见地,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随读随记。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优美的景物描写、精彩片断、名言佳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第三,要持之以恒。课外阅读的初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学生会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在开始时对阅读很感兴趣,但是,一段时间后,渐渐淡薄下来;有的学生在阅读时读读停停,一本书要旷日持久。所有这些,都是在阅读中缺乏毅力的表现,这时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特别要强调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对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要强调以学好课内为主。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一些科技读物。总之,应使学生各有所得。
⒋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
现在不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没有向学生开放;已经开放的,能用于学生阅读的也很有限,绝大多数学生阅读的书籍主要来源于家庭购买,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租借社会上一些书亭和书摊上的图书等,这无形之中就限制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因此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场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
[2] 高玉祥 主编 《认知心理》 辽宁大学出版社 10月
[3] 陈 锋 《撩开中学生阅读世界的神秘面纱--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中学语文教学》 09期
[4] 唐颖兰 《怎样抓好初中生的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 12期
[5] 干方来 《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透视》 《语文教研》 期
[6] 尹 敏 施 焰 《当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教育探索》01期
[7] 徐金海 金正扬《中学语文教学探索--特级教师于漪的教学经验》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年1月
[8] 武汉师院等 《中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年3月
高三语文学情现状分析 高三学生语文学情分析表(学生用篇二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一、引言
高尔基说:“爱书吧,书会给你知识!”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并增加了阅读推荐篇目。[1]可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从而使之受到思想教育与熏陶。同时,阅读还能促进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提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不少学生将大部分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放弃了课外阅读。为弄清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我们进行了实际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如下,以期对教师和家长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能有所帮助。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我们随机选取我校初一、初二、初三的十六个班级共745名学生,其中初一学生283名(占37.99%),初二学生230名(占30.87%),初三学生232名(占31.14%);男生371名(占49.80%),女生374名(占50.20%)。采用问卷调查,共13项内容,其中9项与学生直接关系,4项为背景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⒈初中生喜欢参加的课外活动的顺序
在调查中,当问及“课外你喜欢干什么”时,被调查的学生总的选择顺序是
看 电 视 235人 31.54%
运 动 180人 24.16%
阅 读 146人 19.60%
玩 电 脑 或 上 网 102人 13.69%
其 他 82人 11.01%
其中性别存在着差异。女生的选择顺序是:“看电视”(40.37%),“阅读”(22.88%),“运动”(13.37%),其他(12.03%),“玩电脑或上网”(5.35%);男生的选择顺序是:“运动”(35.04%),“看电视”(22.64%),“玩电脑或上网”(22.10%),“阅读”(10.24%),其他(9.97%)。同时还存在着年级差异,且差异显著。
⒉对课外阅读必要性的认识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课外阅读有必要吗”时,认为
非 常 必 要 206人 27.65%
有 必 要 453人 60.81%
无 所 谓 86人 11.54%
其中性别、年级都存在差异。16.44%的男生认为“无所谓”,女生只有5.68%认为“无所谓”,二者差异非常显著;初一只有5.65%学生认为“无所谓”,且性别差异不大,初二年级有12.017%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男生为19.83%,女生为4.39%,差异非常显著,初三有18.10%学生认为“无所谓”,其中男生为26.79%,女生为10.00%,二者差异也非常显著。
⒊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平时是否喜欢阅读课外书”时,认为
喜 欢 236人 31.68%
较 喜 欢 217人 29.13%
有 点 喜 欢 258人 34.64%
不 喜 欢 34人 4.56%
⒋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内容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平时阅读哪类课外书籍”时,阅读
文 学 名 著 227人 30.47%
报 纸 杂 志 184人 24.70%
卡通漫画武侠小说 156人 20.94%
科 技 知 识 类 153人 20.54%
教 材 辅 导 读 物 25人 3.36%
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时,认为是
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237人 31.81%
追 求 故 事 情 节 111人 14.90%
增 加 知 识 227人 30.47%
娱乐消遣调节精神 147人 19.73%
漫 无 目 的 23人 3.09%
⒍初中生每天的平均阅读时间和看电视时间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每天的平均阅读时间”、“你每天的平均看电视的时间”时,分别为:
每天平均时间 阅 读 看 电 视
两小时以上 121人 16.24% 154人 20.67%,
一小时左右 352人 47.25% 270人 36.24%
半小时左右 226人 30.34% 176人 23.62%
几乎没有 46人 6.17% 142人 19.06%
⒎初中生的阅读方式
在调查中,当问及“在阅读过程中,你常常怎么做”时,
读 后 仔 细 思 考 303人 40.67%
仅 仅 看 个 大 概 300人 40.27%
作读书笔记、摘抄 130人 17.45%
背 诵 11人 1.48%
⒏初中生课外阅读中最大的困难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在课外阅读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认为
作业太多没时间和精力 370人 49.66%
没 有 合 适 的 书 157人 21.07%
没 有 兴 趣 79人 10.62%
家 长 不 支 持 56人 7.52%
教 师 不 提 倡 10人 1.34%
其 他 73人 9.80%
⒐阅读新大纲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阅读过下面列举的书有哪些”时,读过
《西 游 记》 647人 86.85% 《童 年》 252人 33.83%
《水 浒》 462人 62.01% 《鲁滨逊漂流记》 230人 30.87%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22人 56.64% 《繁 星春 水》 101人 13.56%
《骆 驼 祥 子》 319人 42.82% 《格列佛游记》 97人 13.02%
《朝 花 夕 拾》 306人 41.07% 《名 人 传》 29人 3.89%
⒑初中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来源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的书籍的来源”时,
自 己 购 买 441人 59.19%
借 阅 201人 26.98%
父 母 选 购 65人 8.72%
订 阅 28人 3.76%
教 师 指 定 10人 1.34%
⒒家庭的藏书量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家现在有多少藏书”时,发现学生家中藏书
100本以上 51人 6.85%
50-100本 116人 15.57%
10-50 本 395人 53.02%
1-10 本 183人 24.56%
⒓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的家长是否同意你阅读课外书籍”时,认为家长
鼓 励 课 外 阅 读 256人 34.36%
只同意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 346人 46.44%
不 过 问 100人 13.42%
反 对 课 外 阅 读 43人 5.77%
⒔家长平时阅读情况
在调查中,当问及“你的家长平时是否喜欢看书”时,认为家长
很 喜 欢 看 书 80人 10.74%
经 常 看 书 119人 15.97%
有 时 看 点 324人 43.49%
很 少 看 129人 17.32%
几 乎 不 看 93人 12.48%
四、总结
⒈认识与行动上的反差及其原因
尽管初中生都意识到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然而,课外真正经常阅读的学生只占其中的19.60%,表示喜欢阅读的也只有31.68%。可见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把没有搞好课外阅读的原因归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北京语文特级教师吴昌顺指出,现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没有一点活动余地,课程非但没减,反而越来越多,这一代学生虽然读书很苦,但阅读量小、知识面窄、选择能力差。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应付考试,放弃了课外阅读。
但从另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0.67%的学生每天平均看电视时间在两小时以上,有59.86%的学生每天平均看电视时间在一小时到半小时之间,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看电视上花了不少时间。
第二,没有合适的书籍可看。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学校、社会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调查发现,有2.11%的家庭,学生除了教材以外再也找不到一本可读的书;二是学生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这与缺乏家长和教师的一定指导有关,致使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读的书。
第三,怕影响学习。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者仅占1/3,这种支持又往往是有条件,或者说是有选择的支持,只允许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如教材辅导读物等。真正以增强学生的素质或者照顾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而鼓励课外阅读的家长是很少的。
第四,没有兴趣。这一点主要是教师与家长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外阅读书籍。比较多的学生家中藏书数量不多,藏书又都是些通俗读物及杂志,有中外名著的寥寥无几。家中藏书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适合学生阅读,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
我们认为观念的问题可以更改,但学生兴趣的培养却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需要长期不懈的培养。必须认识到,是否有阅读兴趣是能否坚持课外阅读的一个关键。
⒉初中生已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调查发现,初中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占93.83%。部分学生在阅读中还作读书笔记、摘抄,有的还背诵;读后仔细思考。同时可以看出,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课外阅读,不同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各科学习,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丰富了课余的生活。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学生阅读“仅仅看个大概”,从某种角度说,课外阅读是图消遣,寻开心。
⒊文学名著阅读亟需加强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虽然调查中显示阅读文学名著的比例在课外阅读内容中为最高,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年级的增高,对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的认识反而有所降低,并体现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调查发现,阅读新大纲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人均阅读3.9部,初一4.1部,初二3.8部,初三3.7部;初三男生3.3部,初二男生3.9部,初一男生4.0部;初三女生4.1部,初二女生3.7部,初一女生4.1部。三个年级的女生阅读名著的比例都高于阅读卡通漫画武侠小说,而男生的情况则刚好相反,且随年级上升比例不断升高。如初三男生阅读名著的比例为18.75%,阅读卡通漫画武侠小说的比例达32.14%。这些都应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而予以加强引导。
五、建议
⒈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取法于课内,利益于课外”。课内是基础,是先导;课外是课内补充、继续和发展。课内指导方法,带动课外;课外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促进课内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意义在于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刘勰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是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形象地强调多读对写作的重要作用。我国古代的私塾教学就是让学生熟读乃至背诵四书五经,然后才由塾师开讲,解惑答疑。课外阅读不仅是人在学生时代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人的一生所必需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课内知识永远无法满足人们工作的需要,人们必须从瞬息万变的信息中去收集、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无法做到的。另外,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初中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视野狭窄,知识贫乏,课余生活枯燥,致使身心发展受到影响,加强课外阅读可克服此弊端。因此,教师和家长不能只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不能仅用分数来判断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当前,许多家长禁止学生看与功课无关的书,害怕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是非常有害的。学生、家长和教师都应认识到,加强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反而可以激发学习举开阔视野,并且还能发展智力,促进各科学习。假如学生一生都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那么他将终身受益。教师和家长应该支持、鼓励并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⒉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学生能否坚持进行课外阅读并形成阅读习惯,关键在于兴趣的培养。
⑴我们建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为孩子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研究证实,家庭中有相当数量的阅读书籍与儿童阅读能力有直接关系。家中阅读材料较多是儿童较早获得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的阅读行为及态度对孩子有榜样与激励作用,影响孩子的成就定向。调查发现,阅读新大纲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篇目,父母“很喜欢或经常看书”者,人均阅读4.4部,而父母“很少或几乎不看书”者,人均阅读3.5部,不同性别、年级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况。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点时间阅读,他们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到阅读的重要并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参与阅读,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阅读行为,可以与父母沟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提高阅读效果。有关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读给孩子听以及给孩子提供阅读材料都影响孩子阅读能力提高。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书籍。家长切忌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强加给孩子,允许孩子有自由选择读物的权利。许多家长往往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希望孩子能读那些他们认为有价值并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书籍,像名著名篇、优秀作品等等。然而,孩子往往更喜欢那些童话、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漫画等比较有趣、神奇的书籍。所以,家长应尊重孩子的选择,以培养其兴趣为先导。
⑵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强阅读动机的培养,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列举著名文学家、作家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文学素质的事例,介绍一些名著梗概;让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谈课外阅读对他们的语文学习所起的作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开展学生喜欢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活动安排中特别注意以下几点:㈠竞赛内容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内容;㈡涉猎的面要广;㈢比赛的形式多样化。如初一阶段故事大王比赛,初二时候名人事迹介绍,初三年级热门热点问题讨论等。为学生搭设舞台,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调动课外阅读的积极性。第三,给学生创造一个阅读气氛也是必要的。一般初中学生的自制力还是较差,如果学校支持全校师生阅读行为,经常组织一些读书活动并予以奖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会提高,阅读能力也会提高。
⒊做好课外阅读的指导
⑴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汉代史学家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所谓善读,关键是善于选择读物。第一,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初中语文课文的许多篇目都选自中外名著,可结合课文内容推荐给学生阅读。有的是长篇节选,窥见一斑,未见全豹。教师在上好课内教材后,引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第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阅读能力,围绕一定的阅读目标,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列出本学期或本学年学生要读的书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童话、寓言、传奇、故事,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让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使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调动家长支持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学校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讲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意义,指导课外阅读的计划安排,使家长明确选择课外读物的原则。选择的读物,内容要丰富多彩,表达的思想要积极、健康,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
⑵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第一,精读、泛读相结合。精读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遇到难度较大的读物,应鼓励学生精读努力学会课内学过的读、划、查等方法,“熟读深思”,必见效果。对于一般的课外读物,较快地浏览过去,可以达到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增强知识的目的。鲁迅先生说,在“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第二,作读书笔记。古人说“读书得间”,读书要有自己的心得见地,并且运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随读随记。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的词句、优美的景物描写、精彩片断、名言佳句以及对自己日后的学习有借鉴作用的内容记录在本子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写读书心得。第三,要持之以恒。课外阅读的初级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学生会存在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在开始时对阅读很感兴趣,但是,一段时间后,渐渐淡薄下来;有的学生在阅读时读读停停,一本书要旷日持久。所有这些,都是在阅读中缺乏毅力的表现,这时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特别要强调因材施教、个别辅导。对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有困难的学生,要强调以学好课内为主。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在课外阅读一些科技读物。总之,应使学生各有所得。
⒋加强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
现在不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没有向学生开放;已经开放的,能用于学生阅读的也很有限,绝大多数学生阅读的书籍主要来源于家庭购买,同学之间相互交换,租借社会上一些书亭和书摊上的图书等,这无形之中就限制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范围。因此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条件和场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7月
[2] 高玉祥 主编 《认知心理》 辽宁大学出版社 月
[3] 陈 锋 《撩开中学生阅读世界的神秘面纱--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中学语文教学》 1909期
[4] 唐颖兰 《怎样抓好初中生的课外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 年12期
[5] 干方来 《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透视》 《语文教研》 2002年05期
[6] 尹 敏 施 焰 《当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教育探索》期
[7] 徐金海 金正扬《中学语文教学探索--特级教师于漪的教学经验》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1年1月
[8] 武汉师院等 《中学语文教学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年3月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教师中心稿)]
高三语文学情现状分析 高三学生语文学情分析表(学生用篇三
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教师中心稿)
摘要: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探讨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状况对语文成绩提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学生在学习兴趣、信心、方法师生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良的心理和错误的认识。这些不良的心理和错误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三语文复习的效率。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和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复习效果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高三语文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高三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与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客观需要这一对矛盾,必然会在一定的程度上给高三语文教学带来压力。只有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迎接高三艰苦学习生活的挑战。为了了解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寻找在高三复习迎考这一特定条件下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我们作了一个调查。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并配合个别交谈等辅助手段。问卷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学习方法,投入时间,课文与复习的关系,师生关系等若干问题,尽量涉及到学生关心的各个方面,以获取教学的第一手资料供同行参考。在一部高三(9)(10)班问卷下发120份,收回问卷120份。现就收回的问卷,结合平时收集的材料,分析如下: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信心的调查
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的心理驱动力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因素。就这个问题,我们作了如下调查,结果是:
1 .你对语文学习是否有兴趣
有兴趣 一般 没兴趣 厌倦
37.7 57.7 2.3 2.3
2 .你对语文感兴趣的原因是
提高高考语文成绩语文 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语文是自己的强项 其他
73 12 8 7
3 .你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
基础差跟不上 费时多收效少 提高语文成绩靠运气 学语文没用
14 51 30 5
由表中可以看出,高三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对语文感兴趣和兴趣一般的学生占了百分之九十五点四。这表明进入高三,学生的兴趣心理层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高高考语文成绩是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占百分之七十三,说明学生的兴趣中包含了更多的趋利因素。或者说,到了高三,由于升学问题迫在眉睫,趋利因素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高中学生较少涉及社会利益,对那些长远利益的感受一般不会非常强烈。而到了高三,由于升学压力的驱动,这个时候的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一般比高一、高二强。教师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组织教学,以提高复习的功效。但另一方面,趋利心理是以取得某种具体利益为目标的,一旦不能达到,必然会造成十分沉重的负担。高三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上还比较脆弱,对提高语文成绩的艰辛认识不足,一旦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成绩不能提高,就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最终会反过来影响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调查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的原因中,费时多收效少占了主要的因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艰苦性、积累性、长期性,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学习精神,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学习基础、自信心的调查
1 .在高考学科中,语文是否是你的优势学科
语文属于优势学科 一般学科 较差学科 差学科
18.2 56.4 13.6 11.8
2 .你对语文这一学科是否有信心
有信心 比较有 无所谓 担忧
25 20 7.5 47.5
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反映出自信心的程度。认为语文是优势学科的,虽有百分之十八点二,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学生都认为自己对语文有信心,因为所谓“优势”只是相对而言的。选择“有信心”的学生,在平时的考试,成绩一般都在年级150名之内,这部分学生仅占百分之二十五。而对语文成绩表示担忧的学生,其中一部分在平时的考试中,也取得过较好的成绩,但极不稳定,上下浮动可能相差三四十分。这种情况,常常会成为影响学生自信心的重要原因,这类学生,达到百分之四十七点五之多,值得我们注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积极的评价,肯定成绩,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寻找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以稳定和提高学习成绩。这些学生中,有些学生高一高二对语文的自我感觉不错,书确实读得不少,写一些自由抒发感情的文章,也往往能写出精品,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属于学习的尖子。但进入高三,考试成绩却不如人意,往往考不出高分,因此很沮丧,对语文缺乏信心。造成这种情况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说明目前的这种考试方式还有不够科学,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选择题,就多少有猜谜的成分。另一方面说明,考试是一门科学,必然有它内在的规律,不管你读过多少书,写过多少优秀的文章,不掌握这个规律,也很难考出理想的分数。一些专门从事写作的老作家,面对着语文高考题,有时也会束手无策,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高三复习这一阶段,有必要让学生掌握高考命题的一般思路及解题的技巧。不作一些解题训练,是很难提高成绩的。此外,高三的语文成绩,和平时的积累也有很大的关系。到了高三,尤其要抓积累,该背诵的课文,该记住的词语,要下功夫去背诵,记忆。有些学生不愿意在记忆上下力气,没有一定的积累,必然要影响成绩,从而影响信心。
自信心的不足,跟语文学科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国内有研究者指出,语文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纯逻辑纯理性,它不仅需要有理性的分析,更需要有情感的体验与参与。它的“理”不是什么公理、定理,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事理、情理。自然科学中的公式定理可能是永恒不变的,但生活中的定理却不可能永恒不变。时代的变化,地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甚至性别、性格、年龄、地位等差别,都会造成社会生活中的情理变化,而语文的内容却恰恰涉及到古今中外的社会人生。因此,学生觉得语文难学,注意力难以集中,成绩起伏不定,难以获得成就,宁可将时间花在数理化上,道理就在此。
自我评价低,自尊心、自信心的自我调控水平低,是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根据自信心的高低,能够预测到语文学习成绩的发展趋势。自信心低的学生,很少将成功归因于个人因素,而总是归因于偶然或任务容易完成等外部因素。对学业失败则往往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或缺乏能力。因此,采取积极的方法和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提高学生语文复习成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对教材、教师评价的调查
1 .你认为学好课文对提高高考成绩有无帮助
有帮助 帮助不大 没有帮助
67.4 23.3 9.3
2. 你认为背诵课文对提高高考成绩有无作用
有作用 作用不大 没有作用
76.7 11.7 11.6
3. 你能否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
能 大部分能 小部分能 不能
4.34 32.63 60.86 2.17
4 .你能否适应高三老师的教学方法
能 基本能 无所谓 不能
53.2 36.6 3.4 6.8
从上表可以看出:1、认为学好课文对提高高考成绩有用的占67.4%,说明多数人对课文的学习还是重视的。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学习课文对提高成绩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在部分同学身上还没有落到实处,课堂教学的质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这一部分同学虽然没占多数,但他们对课文学习的认识,必然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上采取应付的态度,从而影响到班级的整体学习气氛和效果。2、认为背诵课文可以提高成绩的,达到了三分之二强,但从背诵的结果看,真正能将要求背诵的课文全部背出的,仅有4.34%,一半以上的学生只能背出其中的小部分,说明在语言材料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活动中重讲解轻诵读,重练习轻积累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必然会影响到高考复习的质量。老教材要求背诵的篇目,虽然在时代性、艺术性方面并不是每篇都是精品,但在语言方面,可以说基本上称得上典范。由此看来,轻背诵,轻积累,已经成为制约语文高考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3、在课文背诵调查栏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背诵课文很重要,但要背熟比较困难。说明高三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层次已经从兴趣层次转为以趋利心理为主。从76.7%的学生认为背诵重要以及63.03%的学生仅能背诵小部分或一篇都不能背诵这两个数据来看,理论上的重视与实践中的忽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各门功课压力大,时间紧张外,还跟这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缺乏意志和坚韧精神,遇到困难,往往知难而退有关。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
4、高三的语文教学,大部分时间要用来总复习,教学方法跟高一、高二相比,必然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各种原因,到高三时,学校还可能对任教教师作一些调整。教师教学个性的差异必然会使习惯了前任教师教法的学生跟新任教师之间存在着一段时间的磨合期,能否尽快适应高三教学与新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及学习环境中的其它因素较好地吻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三语文复习的质量。问卷调查表明,尽管有百分之五十三点二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百分之三十六点六的学生认为基本能够适应高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但还有百分之三点六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百分之六点八的学生认为不能适应,也就是说,百分之四十六点八的学生对教师的教法还有不够满意的地方,在教法方面,教师还有一定的挖潜必要。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和他们的认知风格有一定的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同认知风格的教师会表现出自己所偏好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而教师又容易以自己的认知风格来要求或评价学生,跟自己认知风格一致的学生,容易受到老师的欣赏或赞扬,学习中倾向于给评价高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线索,或提出一些小问题来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在课外,这些同学跟教师的交流和接触也比较多。而对学法跟自己认知风格不一致的学生,在提问题时教师会直截了当告诉他们错在哪里或说出答案,课外的交流和接触也比较少。同样,不同认知方式的学生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对教师提出一种评价和理解,对教师产生不同的期望。若教师出现的行为与其所预料的行为大相径庭,则会影响到师生的合作。学生的认知风格如果跟教师的一致,则容易接受这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比如女生心理比较细腻,感情也比较丰富,认知风格和她们基本一致的女教师比较受她们的欢迎。
四、学习计划、习惯的调查
1 .制定学习计划及落实情况
有计划并能落实 有计划多数能落实 有计划不能落实 没有计划
25 26 24 25
2 .当天的语文复习计划你是否能够完成
能完成 多数能完成 少数能完成 不能完成
13.9 51.2 16.9 18.0
3 .你认为你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否好
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13.5 22.6 51.3 13.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大体上有一个复习计划,占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也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同学的语文复习处于无计划状态。而制定了计划的同学中,真正能完全落实计划和基本能落实计划的仅各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不能完成计划。因此,总体看来,有近一半的学生的语文复习处于无计划或有计划不能落实的状态。这种情况,必然会给语文复习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计划不能落实的`原因,部分是由于别的学科功课多,挤占了时间,也不排除学生自制力不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一因素。有些同学语文成绩长期不能提高,学习自信心不足,与此不无关系。
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跟学习的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在语文学习中,不少学生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具体表现在,上课不是努力思考,而是等待教师分析讲课材料,公布答案。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就不知如何着手去阅读一篇文章或解答问题。所谓认真听讲,也只是将老师的板书记下而已。作业拖拉,总是不能按时完成。考前不认真复习,而是希望教师缩小复习范围,透露信息。作业、作文靠抄袭,考试靠作弊,更是缺乏独立性品质的突出表现。表中的数据表明,高三学生中还有百分之一十三点六的学生认为自己语文学习的习惯不好,一半多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习惯一般,说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待于我们继续努力。
五、学习方法的调查
1 .你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听讲课看资料 做练习看资料 做练习听讲课 听讲课看资料做练习思考
13.3 49.2 20.5 17.0
2 .你的记忆方法主要是
反复读 自问自答 尝试记忆
61.2 23 15.8
3. 除上课外,你每天用于语文复习的时间是
1小时或1小时以上 0.5至1小时 0.5小时左右 基本没有
7.3 10.7 25.5 56.5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积累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有意识的记忆,二是靠潜移默化的陶冶。后者主要靠平时广泛的阅读,前者主要靠有目标的诵读。而诵读离不开一定的记忆方法。记忆的基础当然是反复,但没有目标的反复实践证明效率是极低的。从上表可以看出,这种无目的诵读在学生中占了比较大的比例,达百分之六十一多。采用自问自答方式记忆的,仅占百分之二十三,运用尝试记忆法的,则只有百分之一十五点八。记忆方法的不科学,决定了记忆效率的低下,而记忆效率的低下,又容易使人失去记忆的兴趣,对记忆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应该作为学法指导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高三的语文复习一般要经过三个环节,一个是听老师讲,一个是写,就是大量做题,一个是想。“听”是听老师作解题的分析,明白解题的思路。“写”是通过大量做题,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及背景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解题能力。“想”是领会高考题目的一般思路和能力的要求,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什么,在解题思路和解题实践中间搭一条桥梁,寻找解题规律,尽量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三个环节中,“想”是核心的环节。如果不“想”,“听”和“做”都没有用处。大量地不经过消化地做题,占用了“想”的时间,不能提高复习效率。从表中可以看出,真正能够有意识地把思考与听讲、练习结合起来的学生并不多,仅有百分之一十七,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进入高三,由于既要上新课,又要展开全面复习,各门功课都很重要,于是时间便显得非常紧张。在各种因素都相等的情况下,时间投入的多少,便成了决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上表看,每天投入一小时者,不到百分之十,百分之十点七在半个小时到一小时之间,百分之二十五点五在半小时左右,近百分之五十七的学生除了上课基本不花时间在语文上。高三学生一天的实际学习时间,除了上课,往往在六小时以上,每科平均时间应不少于1.2小时,用在语文上面的时间,并没有达到平均数。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产出,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尽管由于学科特点,语文学习重在平时即高一高二的基础,但跟其他学科一样,没有最后阶段的冲刺,不用相应的时间去梳理知识,去强化记忆一些必考的内容,去把握命题与答题的思路,要想提高高考语文成绩,是比较困难的。
六、几点思考
(一)高三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有了变化,总体上说趋利心理占了较大比重,学习动机得到了强化。这是高三语文复习的有利条件,教师应利用这个有利时机完成复习计划。但趋利心理的弱点是相对来说不够稳定,在一定时间内成绩一旦不见提高,学生就容易丧失信心。教师在复习中,要注意考虑复习内容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地进行复习,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复习阶段,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兴趣。
(二)教材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材料,同时又是学生学习语言进行思维训练的范本。按照叶圣陶“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理论,课文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内容,不仅要学,更要熟悉背诵。没有量的积累,便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语文学习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既无从开阔视野,通达事理、情理,也难以更好地、有效地进行思维训练。从高考的角度说,课文的作用有三:一是帮助同学积累背景知识,例如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不读鲁迅的小说学生,就和读过鲁迅的小说的同学有很大的差距;二是为写作服务,因为读写结合,把课本上的范文理解清楚,对写作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三在课堂上利用课本也同样可以做信息阅读的训练,因为课本在文章的规范性上,和高考用的现代文阅读文本非常接近。高一、高二重领悟轻积累、重讲解轻背诵的语文教学,势将给高三的复习带来十分不利的因素,成为制约高考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如何正确认识课本规范性的特点在帮助学生积累背景知识、熟悉典范的现代文的写作方法以及提高信息阅读能力的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三)到了高三,仍然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但更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尊重学生学习个性的同时,一方面尽量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相结合,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训练方法,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学生的认知方式更为科学,更有利于学习,这是高三语文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四)高三学生终究只是十八岁左右的青年,面对升学的巨大压力,加上语文高考内容大于教材内容而多少给复习带来的具体困难,更是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如何在语文复习中渗透心理品质的培养, 解决这个问题,已是迫在眉睫。